塔利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接管了几乎阿富汗全境,令西方国家大为吃惊。因为谁都没有想到,装备精良、又受过西方国家长期培训的阿富汗政府军竟如此不堪一击。
美国总统拜登周一就阿富汗局势发表了讲话,拜登在为其撤军行动进行辩护时,也指责阿富汗领导人的不抵抗行为。 拜登说:“这一切发生的确实比我们预期的要快。那么发生了什么呢?阿富汗政治领导人放弃了,逃离了这个国家。阿富汗军队放弃了,甚至有时他们都没有尝试去抵抗。”
拜登说:"美国军队不能也不应该在一场连阿富汗军队自己都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战争中死去。” 令许多观察家不解的是,由美国训练和装备了20年的阿富汗军队怎么会这么快就败给了塔利班。
从规模上看,塔利班有大约8万名武装人员,相比之下,阿富汗政府军却拥有官兵30多万之众。然而,尽管实力悬殊,但塔利班仍得以在短短数周之内控制了几乎整个阿富汗。
下列几个原因,可能导致了阿富汗政府军的惨败:
失去了北约空中支援
过去20年的反塔利班军事行动中,空中打击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阿富汗政府军发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北约和美军的空中支援都必不可少。而随着北约的撤出,失去了空中支援的阿富汗政府军立即显得手足无措。
喀布尔安全问题专家哈马丹表示, 阿富汗安全部队在军事和财政上均高度依赖美国,美军撤出后,政府军的弱点暴露无遗,变得不堪一击。
美军撤离令阿富汗政府军士气大跌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多年来,华盛顿为培训和装备阿富汗政府军花费了大约830亿美元,因此从理论上讲,政府军应当具备抵挡塔利班攻势的能力。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军如此不堪一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士气低落以及腐败盛行。
在许多阿富汗人看来,去年特朗普总统同塔利班签署的多哈协议已经充分表明美国对阿富汗失去了兴趣,这对政府军的士气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今年一月,拜登上任后,阿富汗军界人士一度曾期望拜登会延迟撤军计划,不料,拜登在今年四月重申了特朗普的无条件撤军计划,撤军行动也得到了其他北约盟友的响应。很显然,美军的快速撤离令阿富汗政府感到措手不及,因为当时塔利班并没有同意停火,同塔利班的谈判也处于停顿阶段。美国外交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阿富汗政府当时已经没有能力向遍布全境的军事哨所提供足够给养和弹药。报告中称:“政府军大多数官兵只好接受现实,他们宁可同塔利班合作投降,或者逃之夭夭,也不肯再继续为一项前景黯淡的事业去卖命。”不过,这份报告也指出,“也有一些政府军部队,尤其是特种兵部队,对塔利班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军中腐败猖獗
非政府组织和研究机构一再指出,加尼总统为首的阿富汗政府中,腐败现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按照阿富汗官方的说法,包括军队和警察在内的阿富汗安全力量总共有35万2千人,但能够查明身份的却只有25万4千人。军队将领会编造大量“假兵”,以骗取军饷,同时他们还克扣服役士兵的军饷和给养,以中饱私囊。负责监督阿富汗经费使用情况的一家美国中介机构称,不计后果的慷慨支出滋生了腐败现象,而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却“漫不经心而且效率底下”。
没有主义何来士气
阿富汗政府军惨败的另一个理由是,这支军队并没有一个要为之浴血奋斗的明确目标。官兵们对部族和地域的忠诚度要远远高于对中央政府的忠诚度。而相比之下,激进派伊斯兰主义的意识形态却是凝聚塔利班的精神力量。
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并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当时,塔利班就明确表示,他们绝不会放弃他们的伊斯兰主义意识形态,并会最终将“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赶出阿富汗。
巴基斯坦时事评论员帕拉查形象地表示,阿富汗政府军的战斗意志非常薄弱,就像一张纸一捅就破。他说,当年苏军撤退后,圣战民兵用三年时间打败了以纳吉布拉为首的政府,而美军撤出之后,加尼总统的政府军却连一个月都没有坚持住。
不要脸。 作为侵略者的美国撤走了,被说成“陷落”。 把“女性市长”作为标签,通篇只是叠FUFF,却没有提到任何治理能力和政绩。 美国冻结了几百亿资产间接引粮食危机,确窃据道德指责别人。 美国撤走了,所谓“陷落”之后,原来的相杀者竟然可以站一起谈笑了。 通片讨论人权、自由、和平,却对美帝的侵略毫不提及。 口口声声爱人民爱国家,却毫不犹豫地抛弃所谓的人民和国家自己完完整整的一家人一起润了。
最后返归阿富汗,援助就援助,教育就教育,偏偏又开始扯男女对立。
还扯什么阿富汗现在的局势是国际社会宣判阿富汗人名只配呆在地狱,呵呵…… 归根结底,不就是一家子无耻的通美卖国的阿奸吗?
接下来又要大概开始搞颜色了吧?
主要以时间为线记录市长zarifa的经历,但基本也就这些。没有爽情节,有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抗争。最讽刺的是整部片子很多旁白基本来自于美国新闻主播;和平奖和勇敢女性奖由美国外交部来授予,听到总统感谢自己名字时的欣喜以及需要一路谨防被暗杀最终家人还是被暗杀的悲剧双重呈现。
我心中的疑问:
1.心系人民的人一定会有好下场吗?
并不是,好像是一种自洽的选择又像是一种别无选择。
2.在这样女性地位极低的国家里,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来自女性本人的革命和反抗,就靠几个受过教育的,心系弱民的人能解决什么?女性本人都在叫,哭,和祈祷,为什么说人性的本性是奴性,成长的每一天都在和奴性做抗争。
这类意识形态是对生命本质的亵渎,不推翻,不流血,就会留更多的血。
3.宗教在这种局面里意义是什么,信奉的真主可从未出现过,死的死,亡的亡,吃不上饭的就吃不上。
4.为啥要把in her hands 译成“舍他其谁”,他是谁?她字很难的打吗?
关于纪录片《舍她其谁》(2022),讲述了阿富汗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市长扎丽法·加法里的故事。在阿富汗这个崇尚原教旨主义的宗教国家里,其国家的社会本质还处于中世纪时代。因此,女性在这样的国家里,从来就不会被当作人来对待的,连最基本的人权都是不具有的。如果不是美国出兵阿富汗,民主思想就不会在阿富汗落地生根发芽。扎丽法·加法里就是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勇敢地站了出来,呼吁阿富汗女性的教育和解放运动,并在阿富汗当局的扶植下,成为了喀布尔西部一个叫迈丹城的市长。为此,扎丽法·加法里成为了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论她的执政能力如何,扎丽法·加法里都将在阿富汗的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在记录片中,具有硕士学历的扎丽法·加法里每天都要从居住地喀布尔出发,在保镖的保护下,穿越塔利班的控制区,来到工作的迈丹城。她的工作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走村窜寨,说服各家各户送女孩去上学,让女孩能接受学校教育。或者在公共场所里举行演讲,呼吁阿富汗社会各界对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扎丽法·加法里工作的成效如何,片中没有讲述。但这让阿富汗的保守势力,尤其是塔利班的不满。扎丽法·加法里收到了塔利班分子的恐吓信,她的父亲也因此被塔利班分子暗杀。期间,她也表现出柔弱的一面。在她丈夫的支持下,她最终坚持了下来,直到2021年9月,美国从阿富汗退兵,塔利班军队重新掌权为止。扎丽法·加法里一家不得不逃往德国避难。影片中展示了许多阿富汗人逃亡时的镜头,让人十分振憾。在德国居住几个月,扎丽法·加法里向已塔利班政权当局提出申请,希望回到阿富汗看望自己留在国内的亲人和朋友。新掌权的塔利班当局为了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意了扎丽法·加法里的申请。并且塔利班当局也并没有对扎丽法·加法里的司机兼保镖马苏姆进行迫害。——我想,这也算是阿富汗社会的一个小小的进步。
虽然今天的阿富汗,仍然没有恢复女子学校,女性仍旧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但民主的种子毕竟是埋下了,虽然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十分缓慢,但终有一天会绿树成荫。
阿富汗的乱纪元又来了
超感人。尤其是她离开之后对着那一捧土痛哭,反复说“I should've been there, I should've been with them on the street”
又一次证明有产者是懦弱的。希望镜头更多的对准司机这样的人
虽然有很多写实的部分,但是关注的仍然是优势群体,有资源的群体,不是大众。阿富汗的普通女性,相信也很难被接触到,但她们的生活应该比纪录片主角差太多了。记录片主角还是官二代。在那样的社会,女人就是工具和物品,可怕,痛心,社会退步就是这么容易。
回过头去看,才能书写历史,裹挟在动荡洪流中,只能艰难抉择着生路可能的方向。每次自己过到很难的时候,看看这样记录灾难的片子,有助于冷静,然后地定定神,觉得还不到最差的时候,接着熬吧……
绝望
围绕阿富汗前政府“最后一名”女性市长的片子,但影片同时也交代了对于塔利班一方的关注,而这两者都在为所谓的理念而坚持着,ta们都在用“正当性”——“诉诸社会价值观”的方式——来维护着自己所坚持的,只不过一方从普遍认可的社会价值观来诠释,一方倾向鼓吹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女性主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带来对峙的状态之时,也带来了对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但一旦撤走对抗力量之后,“和平状态”的到来是否真得应该喝彩“新时代”?是否应该谨醒后续的清洗以及任何初级阶段时期的洗脑教育?
纪录片,女性视角,美国人拍的阿富汗🇦🇫。如果你加入政府,塔利班会杀你,如果你加入塔利班,政府会杀你,如果你两边都不加入,那你只能困死在家。这就是50年阿富汗🇦🇫战争之下的,如同阿富汗人的真相。可是,毕竟还有不怕死的人,为拯救阿富汗🇦🇫而赴汤蹈火不惜牺牲……这,或许才是希望。
她居然回去了。
每次看到这样勇敢有韧性的灵魂都会控制不住汗毛直立,转回头看到评论区摇唇鼓舌的傻逼们,心马上又落回现实,凉了半截,豆瓣的正常人们请出现一下。
摄影调度和把控之精准,让我进开头的时候甚至有种误入剧情片的错觉,对这位女市长的好感自她升职国防部后消失殆尽,玛索姆之珍贵,才是我心中这部纪录片的意义
时代面前都是一粒沙,落到个体头上就是一座山。对个体的选择可以延伸出各种视角。问题是真的有救世主吗?什么样的土壤容易促生宗教狂热?如果只能在自由和教条之间做选择,那有没有相对先进,至少已被验证的世俗教条?
催泪啊…她说她生活在一个需要说服改变父亲想法的地方,这怎么不会共情;我猜到她说她恨未能和国内的女性站在一起,以此为抱负的人怎愿背井离乡;司机毕竟是个男性,可他有个女儿,人间真的让人绝望,越美的事情越痛心
比较喜欢看纪录片是因为真实而非虚构,尽管制作方也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场。
逃离阿富汗
5分,阿富汗又是谁的家园
Hillary和Chelsea挂名EP的纪录片,观看的背景正值读到塔利班宣布全面执行石刑和鞭刑的新闻,荧屏内外都在纪录着苦难与遭遇,以及女性在这里不得往生的真实处境,立意值得肯定。只是作为纪录片,在“动能十足”的哭泣以及各种怼镜头的高频单人聚焦之外,它很少有沉下来的片刻仔细审视主角与这个话题、这片社会的联系;最终像结尾的提示一样,她只能抱着遗憾和无力感离开。也只能触及“普及”,而没有能力再向更为深刻的方向发展下去。
既然不敢留谈什么伟大理想?
中东的战争地区真是一言难尽啊
前半段借由札丽法之手展现了一段血淋淋的「阿富汗女性主义」奋斗史,后半程则称为「逃离喀布尔」更加确切。且不论电影的真实成分与艺术加工如何占比,仅见塔利班领袖之「疯狂言论」,便可想而知其掌权后的阿富汗人民(尤其女性)将是何等的水深火热。影片最后的部分非常感人,重回祖国的札丽法重拾女性教育与食物银行之议题,继续为阿富汗人民争取自由、平等与权益保护。这样的事迹值得被记录,电影是现实意义亦远大于艺术价值,愿平安!愿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