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集,有诸多槽点,正好有时间了,不吐不快。
1.编剧为了激化戏剧冲突,动不动就要将群众形象描写为聚众闹事。
第一集,乔家女儿割腕自杀,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亲戚们会去闹事,按我的理解,现实生活中,你说要去警察局闹事,没人跟你去,因为没人和你利益相关,死的是你的女儿,不是亲戚的女儿,只有真正有共同利益,才可能去警察局冒一冒险。另外,事实清楚,闹也没用(现实里我遇到去政府闹事的,是镇上有一个公司好像半年没发工资,去的都是利益相关的,最后政府自己财政的钱垫上的,敢去派出所闹事,根本没有)。
这图里不能都是亲戚吧?
另外,这么闹为啥还在服务大厅?先进办案区啊,这我想看过解放西的人都知道。
第二集中抓捕杀人犯中,这种不合理的聚众闹事更加明显
重点来了,警察抓杀人犯你们也要聚众闹事是吧?还持械,你们总说贴近现实,这是现实????这村子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所有村民要在警察手下保下一个杀人犯?还一叫就出来,你们这是贩毒村啊,离大谱(我在现实中遇到交通车辆肇事逃逸的,村民都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他回来让他自首)
第二集中,聚众闹事又来了,因为各种鸡毛蒜皮小事,就要械斗?村民上楼就没有居委会吗,让村主任来?规划局那位,你解决不了问题不会安抚情绪吗,现实中哪有领导这样的?
补充:
所以至少在前两集,你永远会看到警察局乱的像一窝粥。
总结:我不知道,编剧体验生活到底是不是浮于表面,为什么任何案件都要闹一闹?如果百姓都这样,这警力再来多少也不足。这样的夸张只能表现出导演能力不行,无法真正的把基层的小事写好,演好。
2.其他问题
第二集中持刀抢劫的处理方式
我认为这里的处理方式有问题,第一反应是不是要呼叫增援,毕竟歹徒持刀,后边就是闹市小吃街这么放走实属不妥。
看看现实中怎么做的
第二集最后救了个孩子就能把事情解决?我也不理解,这不更证明了这些事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吗?
至此,此剧可以弃了,不必看了。
当我看完第一集的时候,我心里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夏天的快乐来了。 换一句来说,就是在上半年遇到一个全方位戳中我的剧真是我的福气。即便才过六集就已经将我这颗追剧的心牢牢锁定。 哪怕只有六集,可是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打动我的地方。首先吸引我看下去的就是它的节奏,编剧不断制造戏剧和冲突推动剧情发展,可是却不会用很长的笔墨去叙述矛盾和角色之间的纠缠,而是用一个合逻辑且真实感的方式将问题消化了,节奏控制的很到位。可以说,这是一个又一个琐碎的事件串起来的一出戏,可是我的观感上完全不会觉得割裂。 它琐碎但是不松散,四人组的成长轨迹,角色与角色的之间的羁绊串起了一根线,透过自己的视角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变化,而每一次事件的发生,每一次冲突都是他们成长试炼路上的一个环节,通过一次次积累变成了一个成熟的角色。 它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它在我的定义里就是‘八里河派出所的日常’,每个角色都很有特点,之后他们在每一个事件中做出的行动和选择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在这幅面容之下的痛苦和不完美的地方。 比如一开始我还以为李大为会是那种莽莽撞撞的职场小白人设,但是很快编剧用一场抓捕犯人的戏份表现了他专业机灵的一面。他看起来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实际上也有自己的脆弱。正直勇敢温柔坚韧的夏洁,也有旁人看不到的压抑内心,可是她也一直积极的为自己寻找出口。可以说,在这个剧里,我能看每个角色的‘背面’,他们彼此影响彼此给予能量。 而更戳中我的是角色之间的相处状态,很生动也很自然,尤其是王景春老师和宁理老师的每一场对戏,都让我看得很欢乐。而现在已经开始默默期待四个人的同居日常。话说回来,我真喜欢这种吵吵闹闹一起成长的情谊。 在这四个人当中,我最能共情的角色大概是赵继伟。他真是一点光环都没有,他努力的表现自己,积极的去找所长认师父,可是这份努力也没有让他达成所愿。可是他是如此踏实有上进心,默默的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也随时抱着一份可以证明自己的期望。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就是李大为三人出了一天任务各自疲惫躺在床上诉说自己的苦闷时,站在门边的赵继伟在想什么呢?真奇怪,明明他只是说了一句‘你们饿不饿’,可是我就完全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有一点点心酸的滋味。编剧没有设计情节去介绍他这个人。可是在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比如租不起的房子和变酸的煎饼,就想到他肯定是花了很大的努力走到这里。他还是一个很温暖的人,那些安慰李大为的话普通但是质朴真诚,一下子就打动到我,就很期待他后面的成长。 透过这部剧我更加了解到,各个环节都在用心制作的内容,作为观众的我是可以感受到这份诚意的,是可以做到瑕不掩瑜的程度。但是我还是想说一句,剧本是这个剧的灵魂,因为看过太多制作精良但是内容一塌糊涂的剧了。一部剧不悬浮就很难得了,而我真的能够在这个剧里看到生活。 我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如此喜欢群像剧,当然是内容好的群像剧。要我说,大概就是在这样的群像里,我能看到每一个角色的闪光之处,甚至能在某个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不是一个受编剧支配的工具人,他们有自己属于自己的世界。 一部剧说到底还是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都由我自然的忽略了。对于我来说,观剧体验最重要。能遇到一部喜欢的剧,就已经很满足了。 期待后面的剧情。
如果除去给老流氓捐钱,派警察管他吃喝拉撒的剧情,这部剧应该得到更高的分。 但是,这剧的卖点该是真实吧,我不信现实世界某个派出所里面会为了这么个流氓老头跑前跑后还捐钱。 我也不信他儿子会管他。 就以这件事来说,一般的做法不该是直接扔医院不管么?后续医院也不管,爱谁谁哪儿来哪儿去呗,老头还敢爬到警察局门口?这才是真实吧。 电视剧里从始至终也没讲明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同时发生的两件案子,孙老头一家恶有恶报,小两口忍气吞声,这大家都能理解。可王老头这事儿,我实在是没明白,为什么派出所不能不管他。
进医院时候也不是俩警察叫的救护车,怎么医院就能找派出所要钱呢?这不该是公交公司的事儿么?
甭管电视剧还是现实,人物行为得讲究个逻辑吧,我就不明白,派出所出钱出人的照顾一个流氓老头,逻辑在哪儿?要说为了破案率,有伺候老头拉屎撒尿的时间,帮人寻猫找狗都比干这个强吧。
所以,全所上下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的照顾一个老流氓,图啥?最后签字还是他儿子代签的,既然能代签早干啥去了,警察早跟他儿子说签个字我们就不找你了,他儿子早签字了。
我明白导演编剧是为了给主角师徒俩做情感铺垫,可都是有故事的人,都是见多识广的警察,对mypc的不留情面,对抛妻弃子家暴的反倒同情有加。
这tnnd什么三观?
还什么互殴。
女人,抱着孩子被老头抓头发,然后反击,这哪儿就成互殴了,就因为抓破了脸?还要抓女人,说的挺牛啊,抓一个试试,真当督察是黑恶势力一边的不管人民群众死活啊。
感觉这剧里刁民们都活的挺滋润,守法公民都被欺负的活不了。
这剧三观真的让我感觉好古怪。
截止13集,这剧里凡是反应坏的,丑恶的剧情,都挺真实。 凡是反应美好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剧情,都像假的一样。
比如有个剧情讲社区警师徒俩解决某居民忘带钥匙的问题,警察居然自己掏两百给报警人,让他找开锁公司。 我就奇怪了,警察傻么?火警呢?你给二百图啥呀?钱多烧的么?你不上去帮他开门能怎么着?
越看越让人觉得不舒服,这剧演员我能给5星,导演拍摄也值4星,编剧1星都勉强。
——————
某些说这部剧真实的人,
你们解释一下,报110开锁,110是怎么接的警;
然后解释一下,警察给当事人钱,找开锁公司这事儿,哪个警察钱多的烫手成这样;
最后再报一下你们当地开锁费用,有没有达到200。
我也没想到,有这么一天,我也能沦陷在七大姑八大姨的生活剧里。
一、王守一是个好所长——详解师徒分组
二、夏洁道歉事件 & 小两口和解事件
三、佳佳事件
四、兰亭雅舍事件
五、李大为的家庭线
六、曹建军酒驾逃逸事件
七、所长不在的那两天。——记高所
八、从窒息绝望中走出来。——记夏洁妈妈
九、这只是一个选择。——大结局解读
十、【剧情详解】如何演绎夏洁线的层次感 (点击链接阅读)
我们不妨换一个师徒组队方式:曹建军+李大为、教导员+夏洁、张志杰+杨树、高所+赵继伟,这样的组合是不是就不容易鸡飞狗跳了?
我们来掰扯掰扯这些新组合。
🍄 敢死队组(曹建军+李大为):优点,工作热情高,办事效率高,办事灵活。缺点,偶有出格举动,但因为综合执行实力强,大概率是不会发生太大意外的。
🍄 执行二组(高所+赵继伟):赵继伟是四个新人中发挥最稳定的,没有明显短板,也不跳脱,让他跟着高所上一线,一定会是个很得力的帮手。剧中的赵继伟总是出问题,其实是因为想法与现实存在明显落差,倘若他跟着高所,一线案子能立功的案子都忙不过来,更是用不着他“主动”寻找立功的机会了。
🍄 信息分析组(张志杰+杨树):杨树是高材生,而且是暂时下来体验生活的,所以总是要还回去的,归根结底也不算自己人,所以在他下来镀金的有限时间里尽最大化的利用他的优势才是真正的薅羊毛。杨树的优点在于理论分析能力,所以让他跟着张志杰既能保证其工作的安全性,又能充分利用他较强的信息整合与学习能力。
🍄 混日子组(教导员+夏洁):完美达成夏洁母亲的保护要求,不让夏洁上一线,也不给她安排重活,所以夏洁的工作在所里就是可有可无。王守一在位的时候就当养着这样一个闲人,能凑付几年是几年。
以上这个组合方式如何?省时省力省操心,三个实习男警员都能对老警员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所里工作能力蒸蒸日上啊。但是,这样的分组只是对新警员的能力物尽其用,对老警员的团队效率明显提升,长处更突出,短处则毫无改进,能够让王守一在最后的在位期间多拿一下业绩,但对所里的长期规划则毫无建设性。就像程所拒绝挖角留在八里河一样,有些人对这个地方还是有着执念与热情的,王守一在师徒分组是特别强调“师徒之间互相学习”,就是因为他想培养好所里的二代力量,即便在自己将来离职之后,也能让这个团队平稳运转。
我们接着来掰扯掰扯剧里的组合。
🍄 激情燃烧组(陈新国+李大为):陈新城和张志杰才是所里真正的高手,但陈新城唯独缺的是什么?就是热情,而且是曾经燃起却又被现实无情扑灭的热情,王守一为什么把李大为分给陈新城,就是想要再度燃起他的这股热情,期望他能从李大为身上再次找到入职时的那种希望。在这届的四个实习警员中,李大为是最显眼的,陈新城想要的是“泯然众人矣”,而李大为的性格与能力注定不会平平淡淡碌碌无为,把李大为与陈新城绑定,陈新城就被迫会进入众人的视线,而且李大为足够聪明灵活,自然也是陈新城防躲不过的。李大为的冲动其实就是陈新城的伤疤,李大为在技术上没什么短板,甚至有格外的长处,但凡能力卓绝的人都会缺乏点安全意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将问题迎刃而解,自然习惯了幸存者偏差,却往往忽略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陈新城的经历恰恰导致了只有他才会过度注意到这个“万一”,李大为缺乏的东西恰恰只有陈新城才能教,所以王守一才组成了这对儿内部斗智斗勇的“内讧”师徒。我们不妨假设让曹建军与李大为组队,两个不要命的人肯定是屡建奇功,不过最后的结果要么运气爆棚总能化险为夷有惊无险的走完职业生涯,要么烈士陵园躺一躺,要么极端背运直接记大过处分。王守一不会跟着他们一辈子,他也可以选择做滥好人顺水推舟,在很多小概率事件上他也可以抱着幸存者的心态,但他不愿意,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所长的责任感。
🍄 现实与原则组(曹建军+杨树):曹建军肯定不是个好师父,甚至有些觉悟还不如新人,就比如“为了立功而破案”的想法,其实他和赵继伟的想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他经验丰富,所以不会犯赵继伟的那些低级错误罢了。王守一是相当明白曹建军的问题的,而且曹建军这个问题其实很大,极端条件先很容易出事的,只不过他一直很幸运没出大事罢了,师徒匹配的时候王守一说的那句“师父也要向徒弟学习”,其实主要就是对曹建军说的。王守一第一次暗示曹建军的问题是在跳楼案,他跟曹建军说了不合规矩,但是曹建军显然当耳旁风了,然后就是训杨树李大为这件事,所长主要训的是李大为,次要是暗示杨树要坚持原则,李大为是听进去了,但杨树显然没有明白所长的用意。接着就是别墅自杀这件事,曹建军甩锅是明显的,所以王守一才强制命令曹建军去做汇报。最后才是电瓶车事件,王守一故意让程所与群众对接,就是要让曹建军体会到杨树被抢功劳的怨怼,然后再公开表彰,让他在群众的赞美声中放大自己抢功的羞愧感,其实这个事情之后曹建军有自我反思,但只是拉不下脸道歉罢了。然后李大为通过合影再次暗示了杨树的功劳,再加上机缘巧合曹建军回家连炫耀的机会都没有,他这一次彻底破防了,所以就着酒跟杨树坦白了心里话。
曹队抢功这件事,其实跟学术界导师抢学生论文一作是一样的,李大为及时劝杨树妥协,虽然只是治标,但绝对能看出李大为社会化的大局观,就没有学生气那么得钻牛角尖。李大为是劝动杨树了,但也就是劝动杨树妥协了,真正治本的还是曹队的那次醉酒的心里话。杨树虽然也在乎立功,但他的欲望没有赵继伟那么强烈,所以他突然间理解了曹队这么畸形的原因,错误的源头也不是曹队,而是看不起曹队的亲家,此处就可以对比张志杰为啥每天乐呵着干社区还乐呵得倒贴钱,因为后院不起火啊,日子过得舒服了,谁还闲的没事故意找茬啊。
王守一把杨树分给曹建军,是因为他俩是绝对互补的,杨树会让曹建军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曹建军会锻炼杨树的实践灵活性,对杨树来说只要换个一线师父都能达成他的学习效果,但对曹建军来说却只有杨树能在知识储备上真的镇得住他,所以这对儿师徒还是师父对徒弟了依赖更多一些。
🍄 疗伤组(程所+夏洁):这是影视剧里常见的标配师徒关系,就算所长不分配,夏洁也会主动认程所当师父的,因为程所的心结只有夏洁能解,程所什么事都替夏洁抗,其实就是夏洁说的那样,他就是对夏洁的父亲愧疚。夏洁的个人问题我们放在后面讨论,这里先讨论她爸爸的历史遗留问题。夏洁到所里报道的第一天,王守一说“你妈妈给我们来电话了,其实她不来电话我们一样会好好照顾你的”,我觉得这就是故意试探,王守一想看看夏洁的态度,如果夏洁觉得理所当然,那么王守一必然会不顾一切地拆散这对儿师徒,因为不但无法解除心结,反而会一直消费程所的愧疚感,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夏洁表现得很不舒服,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契机。王守一是个人精,你看他怎么跟自己的那个局长徒弟和稀泥周旋算计的,局长真的是个势利眼,他那么夸张的介绍夏洁父亲的英雄事迹,其实就是做给大家看的,也是做给夏洁母亲看的,就怕夏洁母亲再找上他,他如果真的为了夏洁好,会预判不到自己说了这番宣言后其他同事会把夏洁当怪物供起来么,反正他拍拍屁股走人了,夏洁在所里过得真好假好那都是他可以摆脱的。
🍄 闷声发大财组(张志杰+赵继伟):在四个实习生报道之前,单凭简历,所长最想培养的一定是赵继伟,把赵继伟安排给张志杰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因为一线警员经历的,早晚也有机会遇到,而社区细节才是最积累刑侦经验的地方,高升了反而以后很难再接触到。但凡所里的疑难杂症案件基本上都需要张志杰提供细节分析支持,他才是所里大案的核心军师,张志杰跟赵继伟调侃说他们是给大家分配工作的,其实并不是虚言,只不过赵继伟不屑一顾罢了。剧里安排高所喊张志杰师父这个细节很巧妙,后面证实他俩并不是真正的师徒关系,但是高所从来不避讳师父这个称呼,因为他对张志杰是真正的信服。赵继伟急于立功的反应有些特殊,其实如果他没有那么大的生活压力,他也不至于对转正升职这么热衷,赵志伟没有杨树那么书呆子,只不过急于立功导致了他心态上的畸形,所以就产生了一些过激举动,比如要求帮指导员照顾家人,其实就是越距的尴尬,但王守一看到了赵继伟如此高压的源头,所以才会暗示指导员不要过早的下结论。八里河好不容易挖来了一个人才,王守一不愿意错过这个深度培养的机会,尽管赵继伟是存在先天瑕疵的,但王守义还是坚持原计划走缓慢培养的路线,也就意味着赵继伟初期的极度不理解,因为赵继伟的背景自带的阻力很大。张志杰一方面心态好包容力强,另一方面他是刑侦细节告手,应该也猜得到赵继伟的问题根源,只不过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成长的,所以他也不点破,他是个很有耐心的师父。赵继伟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急于求成鼠目寸光的实习生,否则所长也不会让他跟着张志杰,他本身就不是个平庸之辈,只是暂时的处境显得他有些平庸罢了。
把这两个案件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前者警局的处境与后者小两口是相同的。
夏洁有没有利用到自己烈士子女的特权?其实是有的,不过这只是隐性的“顺其自然”,为什么杨树这么支持夏洁走法律程序,因为杨树也有镀金特权。有人对比夏洁和小窦,其实别说小窦,就是李大为和赵继伟,碰到这种事情肯定也会道歉,这就是思维偏差,杨树夏洁在秉公执法上更倾向校园式的理论逻辑流,而李大为赵继伟的思考角度更偏社会化,杨树夏洁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是圈子的核心人群,自然不会注意到下层人的那种小心翼翼向上攀爬的姿态,两种思维只是起点不同,但实践上看中的只是平衡。
王守一没有逼夏洁去认错,我觉得是因为他猜到了夏洁的出发点,因为他是完全清楚夏洁母亲的做派,自然会理解夏洁对吴女士的抵触与据理力争。李大为和普通警员只是知道夏洁是烈士子女,但不会知道夏洁妈妈天天如此窒息般地骚扰领导,直到夏洁跟李大为说了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夏洁这个事她在原则上错了么?其实没错,就跟小两口一样,所里经不起吴大夫天天折腾,这也和小两口求安宁妥协和解一样。所以你会发现在这两件案子上,杨树和夏洁的想法空前一致,区别是夏洁是当事人,杨树是局外人。因此,李大为直接又含蓄的跟杨树说“我觉得你师父有道理”,直接的地方在于他明确表明立场,含蓄的地方在于他没有再次絮叨缘由,因为这不是个能通过纯理论逻辑解释的,所以只能靠杨树自己的理解与悟性了。夏洁的事情为什么没人逼,因为她对法律懂得多,跟她说所里的安宁,她就会反问法律与道德的公正性,她自己想不通劝多少次都是白费口舌,而后来夏洁为什么道歉了,那是因为不能让小窦替自己承担,夏洁与小窦的逻辑关系其实已经与吴大夫无关了,夏洁道歉也只是因为小窦。
再说说这个后续处理事件,留微信确实是不对的,但夏洁更大的问题在于不够圆滑的隐藏这件事,她只需要偷偷询问,然后找个借口猜测孩子可能在同学家里,然后装模作样的说试着去找人,最后把人找到了,其实这个事就蒙混过关了。就像后面李大为骗孩子说夏洁去执行特殊任务了,最后还不是留了电话么。夏洁知道留微信不好,但为什么还是坚持做了,而且不轻易妥协,因为她比其他人都知道在窒息的环境下多么需要那束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这种绝望,确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立的,但更多的同类人是因为没有找到那束光而终身沉沦,所以我不会说夏洁做的多不对,只是她更缺乏一个圆滑的执行方法。
李大为冲动吗?绝对不是,他打人是三思后的结果,这点他也跟杨树说了。那些说“李大为不该冲动打人”的人,因为自己不是当事人,所以才能说风凉话,李大为预估的没有错,陈新城知道了这件事后,出手肯定比李大为更狠,后果当然也更严重。
李大为想得很清楚,他打人和他师父打人,善后难度是不一样的,因为他自己是年轻人,还能解释为冲动,陈新城是老民警了,更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渲染抹黑,而且陈新城的出手必然比李大为更重,毕竟人家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李大为打人的思路,其实跟于继父敢骚扰佳佳的思路是一样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再说说王守一的态度。目前的剧情里,王守一只有两件事态度特别强硬,一件是别墅自杀事件,他坚决强调曹建军和杨树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涉及到人命了,这是最低线的原则问题,一点也不能妥协让步,还有就是这件事,坚决不能纵容人渣钻空子。王守一更多的时候都在“胡搅蛮缠”和稀泥,那是因为不触犯基本原则,且对方不是绝对的坏人,所以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在大问题上,王守一是绝对把握得住节奏的,这是目前看来其他几个副所都不完全具备的领导水平。所长办公室那段,我不觉得他是真的要关李大为,他就是想激将,刺激一个当事人松口,毕竟只有完全知道了实情,才会对症下药又能防范反噬。还要事情解决之后,他训话徒弟和师父那段,态度为啥又强硬了呢,因为他不能公开表态李大为没错啊,这不就是在纵容犯罪吗,所以一直狠狠的训话下不为例,但不见得他心里也觉得自己在李大为那个位置上能不打人,李大为就是故意打人,他就是要让于继父哑巴吃黄连,这点小心思王守一应该也是能分析清楚的。
最后说说程所约饭的事。我对这个事的看法:当你深陷困难中,别人能拉你一把是情分,没有顺势踩一脚就是本分,要求别人必须拉你一把就是道德绑架,所以程所的做法没什么错,这件事如果所长不强势顶着,当事人李大为肯定跑不了,所以杨树夏洁赵继伟能跑一个是一个,这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四个实习生+陈新城被一锅端了,那么于继父做梦都要笑醒了吧。为什么说程所的大局观也就是个副所的水平,他绝对没有王守一魄力,其实他作为副所的上上策就是应该支持王守一反制于继父,如果真的特别有担当,是应该主动去做佳佳的工作,争取拿到铁证的,而他现在的做法只能说是保守策略,应对最坏的打算,只能说他不能破局罢了。(经过其他观众的提醒,程所和陈新城之前听了曹建军跟杨树说的话,程所约饭也是想化解陈新城与曹建军的矛盾,想跟陈新城解释他们其他几个师父也都有保护自己徒弟的意图,并不是针对陈新城或李大为。)
顺便再补充几句李大为妈妈原谅爸爸这事,其实跟程所不帮忙情况类似,这就是大为妈妈的一个选择罢了,其他人也没有那个资格来要求妈妈不能原谅爸爸,要不是爸爸的病真的瞒不住了,他们想用最后的时间自在一下,妈妈应该是不会跟大为说明实情的,因为他妈妈也就没打算让李大为彻底原谅他爸。剧情发展到现在,可以看出来李大为爸爸还是有良知的,首先赌博的事情他真的只是意识不够被牵连了,他也至始至终没跟大为说是他妈把自己叫回来的,就算大为误会他自己找上门他也没澄清甩锅,就这一点上能看出他还是有担当的,这么多年不敢回来大概率也是年轻时冲动,人老了也没脸见他们母子了。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当不要脸的遇上不要脸的,谁能赢呢?自然是那个更不要脸的能赢。
说实话,曹建军是真的不完全懂老婆的心思,就剧里出现的这两次回娘家,其实能看到慧慧平时是不支持曹建军去的,她受了气直接跟母亲叮咣叮咣的,其实曹建军就不应该想方设法去迎合岳母,这样一边失了自己的个性,一边让妻子在一次次的争执中倍感无力,仿佛是慧慧一个人与她全家战斗似的。慧慧是个骨子里自信的人,曹建军其实是个骨子里自卑的人,很明显慧慧面对别人对家庭的质疑时会直接怼回去,曹建军却总想着如何获得别人的认可,上次GPS抢功的时候让他反思了一点点,但这么多年了,他竟然一直都没有看透(或者说还对取悦岳母抱有幻想)。曹建军这个人看着豪爽,其实真的没有慧慧果敢,就是因为什么都想要,所以才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就他家这个事,其实就是岳母和老婆二选一,因为根本就不可能两全。我特别喜欢车里的那段戏,慧慧抱着他又哭又笑,其实我看到这个地方蛮无奈的,慧慧前脚刚帮老公跟自己母亲争得面红耳赤,后脚老公怯怯地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看不起他,仿佛慧慧刚才那顿白吵了。慧慧不会因为母亲的评价耳根软,她与母亲争吵本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怕伤到丈夫的自尊,但丈夫反而觉得是他给老婆丢人了,曹建军终究是不够自信啊,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魅力会让自己的女人义无反顾,其实慧慧也没多希望曹建军多么出人头地,她更在乎的是丈夫不被母亲的风言风语干扰,可惜曹建军不是完全懂慧慧啊。
再说的兰亭雅舍小白一会离职一会留下的事。小白其实也是个人精,他会陪着杨树留下,就是怕杨树这个不食烟火的人又帮他惹出什么乱子,钟姐最后都会记在自己头上,所以自己盯一下。到了李大为,李大为不但自己能成功混下去,搞不好还会算计他帮忙呢,李大为是肯定不会在言语上泄露自己身份的,所以当然是尽快辞职逃离李大为的魔爪啦。
最后说说李大为什么这么快混熟了,因为投其所好,也不是非要陪床,变着花样给女主顾找乐子消耗掉时间即可。就像钟姐为什么对李大为没兴趣了,一个是他刻意喊钟姐妈在言语上添堵,然后按摩重手法让自己显得土,最后还拙劣的模仿飞吻,既显示出他努力学习的态度,又展示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又真诚又土味。我觉得李大为谎称自己叫杨树,算是出一口闷气吧,毕竟本来就不是自己的活,结果兄弟办不好殃及池鱼了,所以还是要怼怼泄愤吧,本来只是半安慰半吃瓜看戏,结果天降重任,哈哈哈。
陈新城曾经以为李大为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种乐观热情的性格,而实际上则是大为妈妈是个成功的母亲。这年头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先培训再上岗,唯独当父母不用先备考,而大多数父母要孩子的时候都没在教育上备考,所以就产生了各种畸形的家庭。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上天派来弥补你此生遗憾的重生,也不是你此生最完美的荣誉作品,前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安排孩子的一举一动,后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与其他家长攀比,而李大为的妈妈在这两点上做的很完美。
李大为乐观,这是受妈妈的影响,他是个学渣,但在母亲心里他就是最帅的,还记得第一天报道后回家么,妈妈自己在家里嘚瑟,而所里对大为的定位却是搭头,在大为的成长过程中,只要他做的好做的对,妈妈就会鼓励支持他,母亲的肯定胜过外界一切,这才是妈妈言传身教给大为的。李大为有个不争气的父亲,但是可以推断出在妈妈拉扯他长大的过程中,妈妈应该从不在孩子面前抱怨过去,反而是很积极忙碌的应对未来,所以李大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才会把注意力放在破局上,而非抱怨上。
举个例子,李大为和陈新城组成师徒,陈新城对李大为的嫌弃都刻在脸上了,是李大为天天热脸贴冷屁股的。陈新城对李大为态度最明显的转变是在李大为拉扯爸爸视频那个事上,陈新城最初以为徒弟的跳脱是因为不识生活的艰辛,所以他才懒得跟徒弟多说,因为不是一类人,说多少都是白费口舌,年轻人也不会相信,只有真正体会到了才能明白。视频事件让陈新城明白李大为恰恰是因为生活太艰辛,所以才要苦中作乐,李大为固执地死不张口表明父子关系,其实跟后面陈新城死后不肯说佳佳的事如出一辙,一个人默默在暗地里舔舐伤口,这一刻陈新城与徒弟共情了,从这之后陈新城虽然对李大为的行为没怎么变,还是嘴上怼怼,但实际上心态彻底变了。
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曹建军和慧慧。“曹建军不被岳母认可”类似于“所里觉得李大为是搭头”,“慧慧对建军的维护”类似于“大为妈妈的鼓励”,不同在于前者是夫妻(平等关系),后者是母子(长幼关系),这个时候真要感慨未成年人想得少就是烦恼少、易走出困境,慧慧的支持会给建军更大的压力,而母亲对大为的支持仿佛照亮了全世界。有些时候,成年人真得逆生长,单纯点思考问题,才会少点烦恼。
有人说李大为家庭线太快了,爸爸病得真快,挂得也真快,其实这就是戏剧性,电视剧会把现实中十几年的过程浓缩到几个月完成。如果大为爸爸没生病,就一直会是最初的那种平衡,老两口自己在家,大为自己租房,剧情就没什么可讲的了,再强行按头渲染父子情只会更假更尴尬。
妈妈从来不按头大为接受父亲,只是要求大为不要过度干涉她与父亲的相处,她很明白恨一直都是儿子成长的动力,儿子向善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所以这位睿智的母亲从来不去推倒儿子的恨意,因为这是儿子一路走来的鉴证,刻在骨血里不可被剥离的存在。
在治病的问题上,在妈妈叫大为回家之前,老两口去医院的过程中肯定讨论过是否治病的问题,所以他们只是通知大为一下结果罢了,所以才会有饭桌上那一幕(父亲说不治,儿子反对,母亲支持),因为放弃治疗是个大事,不能被儿子的想法左右,但是却要通知儿子知晓,妈妈是明白倘若有一天爸爸突然倒下了,儿子是受不了这种刺激的,血浓于水真的不是玄学。
爸爸走了,妈妈要去潇洒自己剩下的人生,妈妈说这么多人相送爸爸是满足的,也是她看得开才带动了大为的乐观,儿子对爸爸不是没感觉的,病房外李大为说他觉得自己有父亲了却又要没有了,妈妈很少主动在大为面前提爸爸,因为真要较真大家都会受到伤害,所以不如糊涂一下。至于李大为最后有没有原谅父亲,我认为是原谅了一半的,但肯定不会彻底原谅,不过人都走了,又何必去纠缠过去的是非对错呢,往事不可追,所以说大为妈妈是睿智的,她把这种父子之间的感情拿捏得恰到好处,父与子是矛盾的平衡。
先说说所长训夏洁李大为这个事,他俩不打报告,大黑天偷偷去找人很危险的,这也就是他们找到的是受害人而不是嫌疑人罢了,否则所里的就不是表彰而是讣告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杨树循规蹈矩跟所长报告是多重要了。
曹建军这件事,其实有很多地方都能避免他走到最后这条绝路上的,只可惜他没有一次抓住。我们就不提不该喝酒这件事了,就从撞车说起。
第一个错误,不该亮警官证,老老实实当个普通市民认怂就行了,曹建军可倒好,先赖对方开得太快了,然后表明身份摆谱,原则上的事最忌讳的就是谈情分,交警也不是个傻子,都是一个圈里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能大事化小自然谁都省心,交警也不想得罪八里河全所呢,用得着你反复强调一家人吗。但是,曹建军给交警扔了个烂摊子,交警犯不着因为陌生同行的原则问题丢了自己的饭碗,因为这件事他公事公办也不会有人找错的。其实这位交警已经很给面子了,那个女司机一看就是个不能善罢甘休的事儿主,交警问她要不要跟自己回队里,其实就已经在怼她了,这件事闹得越大,越容易被她利用舆论生事,所以交警这么做已经是在保护曹建军了。
再说说第二点,解决问题的办法。杨树不是李大为,所以他就是个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拐弯曲线救援,交警不是聋了,所以有些事说过一遍对方没反应就是默认不同意,没必要继续重复。杨树在开回去的路上就应该坚持通知王守一,他劝师父的角度也不应该是怎么怎么错了,而是跟他说如何才能解决问题,比如说让师父少说话低调认错,这件事才能变成小案件混过去,交警这次帮你善后了,总要帮交警防着如何应付那个女司机吧,咱只有态度诚恳,该赔钱赔钱,该领处分领处分,所长找上面的人通融一下,一个小交警也只能听从上级指示吧。劝说劝说,想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安排,就要拿出一个让对方可以欣然接受的方案,你讲八百遍自己如何如何,难道是让对方帮你想办法吗?交警说杨树话太密了,就已经在委婉提示杨树越界了,功与过本来就是两个独立事件,杨树这话再传到别的地方,是会被怀疑执法公正性的,执法记录仪应该开着吧(此处不得不提一下割腕老头那个案子,李大为嘲笑老头像陈新城时,在说“喝醉酒的样子也像”的时候,有一个先关闭记录仪再说话的镜头特写)。其实警察医生这种行业,大多数人都是怀有职业信仰和慈悲心态的。当然,杨树要真能拐弯抹角处理掉这种棘手的事,那他也就不是杨树了,就像程所笑让杨树去兰亭雅舍卧底这事,杨树就是太正了。
第三处补救,交警没收了曹建军的钥匙,估计是去请示上级了,涉及到体系内的问题,总是要有上级兜底坐镇的,所以他只是说曹建军这事挺大的,也没想到他胆子那么大竟然偷了钥匙逃逸。
交警在这件事上态度变差其实是在逃逸撞车之后,这件事就是个麻烦,松了也不好,严了也不好,他自己已经进退两难了,还要应对曹建军的不配合与杨树的念经,简直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他拒绝王守一见曹建军,其实就是人为的赌气,你们八里河不把我当人看,不考虑我的工作前途,我凭啥冒违纪的风险帮你们这群陌生人通融啊?!交警最后来告知周慧电话的事,他做的已经够可以的了。
最后说说王守一为什么一定要见曹建军,他就是怕曹建军嚷嚷功过相抵,他去见曹建军就是不想给他希望,因为曹建军注定是被开除了的,给他希望再闹也是徒劳,反而以后私底下想帮小忙都会被别人盯着,情况会更艰难。所以他听到杨树说在外面等师父后赶紧就把孩子给拉走了,此处对照周慧对杨树说以后不会有交集把师父给忘了吧,周慧对这件事也看得很透彻,没希望的事就该面对现实。再说说王守一怎么跟交警说的要见面,王守一没提一句私事,名义上就是工作交接,这就是老狐狸的应对策略,最后那个齐队不也没跟着听墙角么,大家都不是傻子,能通融的时候自然举手之劳,人生在世的意义又不是专门给别人添堵的。
曹建军这个事本来就是可大可小,他是挪车50米,不是组里提到的连环三撞车或撞绿化带这种例子,他没想着要开车,所以大事化小背个处分或停职一段时间反省,估计就过去了,根本就不至于丢了工作。只能说什么叫做一声叹息,小错认了其实就翻篇了,正常人都不会天天盯着一小块污点看,只不过太多人虚荣的想伪装自己一尘不染,最后污点变成了po墨。
这一集周慧演得特别好,尤其有两处亮点。第一点是听到王守一叫门到开门,这是这个角色情绪最紧张的时刻,因为她以为丈夫出任务牺牲了。在听说曹建军只是撞车了,能够看到这个角色动作举止没先前那么紧绷了,而且台词特别好,第一反应是问丈夫有没有生命危险,后面又强调了一遍建军与对方都很安全。第二个演绎上的亮点就是在这段剧情偏后的戏份里,演员脸上带着点微笑,哭中带笑,和爸爸去世后大为妈妈的反应是一样的。女人嘛,坚强起来让人心痛又心动。
我从不质疑高所正直的人品,但我觉得他不怎么会带徒弟。前几集的时候我并不能理解他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因为在我看来一个领导层的人不应该注意不到所里平民层和新人层的难处,所以我很武断的认为他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过随着最近几集角色的展开,我才发现这位高所是真的不懂,简直是当家却不懂柴米贵,只能说王守一把他保护得太好了。
所长请假几天,所内领导层的分工才体现出来。社区问题才是派出所的大布头,但因为安全系数不够高,所以分配的警力稍弱,因此需要领导者在处理案件时做到最大效率化,所以选什么样的人去执行什么样的任务才能最快速的结案,这就是所长最厉害的地方。社区部分是所长和张志杰主抓,行政部分所长与指导员分工、程所辅助,而大案件高危案件的侦破工作才是高所负责,所以高所走的路线是纯技术流,简直是“两耳不闻所内事,一门心思只破案”。由此来看,他在人情世故上一点也不圆滑,也是完全正常的。
高所不是只对新人没包容力,他是对谁都没太多包容力,其实这也与他只破大案的工作属性有关。大案基本上都是一些高危案件,有一丝不足就可能威胁到性命,所以高所绝不容许手下人在细节上有一丝一毫的失误,工作性质就需要强大的变通性和低容错率,所以就需要执行人有较高的阅历和技术,这也就是高所没啥耐心等新人一步一步成长的原因。高所应该也是个佼佼者,否则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坐上了副所的位置,而且可以感觉到他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事业家庭双丰收,所以在他的心里没有那种生活的无力感,自然做不到感同身受。所长请假后,可以看到高所对开会这种流程竟然一无所知,与破案审嫌疑人的热情那是天壤之别,估计以前高所参加的会议也都是跟去凑人头当背景板的,他竟然是真的一点也不插手所内的行政调度。
第一次让我意识到自己对高所人设理解的偏差来自替曹建军求情这段,下面的普通民警请愿很正常的,因为他们不是领导,不知道这件事在局里甚至整个体系里的影响力有多大,所以他们会天真的以为把曹建军的事按照普通群众来处理也是有希望的。面对高所的逼逼叨,王守一什么都没说,但最后突然摔了杯子,其实这话下面人谁说都可以理解,但一个副所也这么说,还能想出全所请愿shu这种办法,是真的一点也不懂行政上的人情世故啊。所以高所只是对所内的事刀子嘴,蔓延到所外了可护短得紧呢。
高所与七子这段虽然笔墨不多,但在深化人物上至关重要。在高所眼里人情世故无大事,所以他对七子请假这事不上心,就像他前面损夏洁不去道歉一样,在他眼里生活中的一切琐碎都能以短平快的方式来处理,这就是他因为自己过得太滋润太顺心而在小事上缺乏的共鸣感与同理心。这件事的反转与深化在于上面调查追责的事,这个时候高所强势揽下一切责任,能看出来他绝对是个肯承担责任的人,只不过他眼里只有大事才真的算事,所以小事的责任会被他想当然的忽略。七子的事,社区的事,让高所明白了很多生活上的细节也是需要花心思去追本溯源的,他以前活得像个队长,而经过了这次锻炼,也让他意识到了如何去做个领导。
看到夏洁妈妈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的情景,还是可以想象到这个角色在她年轻正常的时候还是很有气质和魅力的,所以梁叔叔这么多年对夏洁妈妈念念不忘,还是因为这个女人身上有一些吸引异性的特质的。
夏洁妈妈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境况,其实是温水煮青蛙的结果。起初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而愤怒悲伤,后来空虚寂寞,因为无所事事所以爱多想爱骚扰别人,再因为别人对其要求的妥协而满足,接着开始下一轮的“空虚-骚扰-满足”不断循环,日积月累,越空虚,越骚扰,提的要求越过分,也就是现在这个状况。
大为妈说“对这种老娘们就不能妥协”,其实是因为她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失去了丈夫,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不同的是大为妈没有人帮助,夏洁妈需要帮助时就张张口。但是,大为妈懂夏洁妈一个人独处时的那种空虚,就像李大为不懂母亲为什么把父亲找回家,因为大为不懂母亲多年来乐观奋斗背后的寂寞,夏洁妈不见得真的不知道自己做的过分,但她不愿意承认,就像讨糖吃的孩子一样,一定要在生活圈子里找点存在感。
大为妈妈的出现打破了夏洁妈妈生活的平衡,终于有那么个不由着她甚至“逼迫”她的人出现,而且不是所里的人,她就算有火无处说理去,久而久之,有些她心里抵触的东西终究还是碰了,并且渐渐地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大为妈妈的治愈只能说是治标,真正的治本在于程所的那场忏悔。夏洁妈妈会作,会各种指责王守一和程浩,也是因为她本身并没有觉得他们真的做错了什么,所以她也就肆无忌惮的发泄,这个原理其实跟训新人一样,没出事之前各种口下不留情,一旦真的出事,反而很难开口。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人专门在当事人心口上插刀子,程所的忏悔让夏洁妈妈沉默了,她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发泄更深深的伤害了程所,更让她意识到自己也要向前看才能不再无意间伤害更多的人,这个心结才是真正的被根治了。
曹建军的牺牲,大结局其实留白了很多事情。一句话概括就是人都走了,是非对错又何必掰扯得清清楚楚呢。这本身就是个有争议的故事,剧组很善良的只刻画了人情里有温度的那一面,至于那些不合规定的事,剧组没有粉饰,但却选择了留白。
追悼会时间定下来后,所长说把建军接回来,程所犹豫了一下,问了一句“好吗”,就这个细节暗示了系统内部对这件事的评判并非完全正向。程所的这句质疑也不是在反对所长的决定,只是出于原则提醒这件事应该不算符合规矩,只要这个决定不是出于冲动或草率即可,所以王守一的回应是“一定要”。
在追悼会上,周慧笑了,这个女人远比很多人想象得要坚强,因为是真爱,所以理解永远大于怨怼。很多观众指着曹建军自私,是的,所长多次劝导,用所里的规定隔断联系,王守一就是希望曹建军能够多陪陪妻女,只可惜曹建军不懂,或者是他懂,但是他总觉得来日方长。生活就是这样,总是有遗憾,但又要在遗憾中找寻圆满,曹建军的结果,成也执念,败也执念。周慧是懂的,就像建军在所里的日子,她一个人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从不让建军操一分心。离职之后,曹建军夜里蹲坑,周慧也没有打电话来所里,说明她也明白丈夫的执念,她宁愿丈夫夜不归宿,也不愿看到他意志消沉,只不过她以为这本是个过渡,没想到最终却成了定格。
曹建军不合规定的地方在于他以群众的身份直接参与抓捕行动,至于挡枪,真的只是出于本能,老警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老警察保护新人的本能。新人第一次面对突发极端情况会大脑空白的,因为面对鲜活的生命与警校冷冰冰的靶子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哪怕今天不是曹建军,陈新城一样也会冲上来。李大为算得上运气超级不好了,实习期竟然能遇到枪击案,还是未预判到的嫌疑人持枪,也就是谁也没想到岳威手里有制式手枪,但凡警队预估到了,李大为必不会被批准参与这次行动。
至于对曹建军的评判,只能说每个人的三观都有略微的差异,对各种事情的轻重先后也会做出不同的抉择,在不同观众的眼里,画出的是不同的角色侧写,但是,它们终究都是别人眼里的侧写,却无法彻底代表曹建军本人。王守一说曹建军是个简单的人,但也恰恰是因为想要的简单,才更容易钻牛角尖陷入死循环。在警队的日子里,除了投身工作,曹建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如何讨丈母娘满意上,或许也不全是为了自己的尊严,亦有对警察这个非高薪职业的维护。离职之后,彻底没了丈母娘的烦扰,那个对赵继伟说着不要奖励的曹建军,才是他最初的模样。
曹建军对警察这份职业有着高于同行的热情与信仰,就像高所说他虽然不喜欢曹建军这个人,不喜欢他嘚嘚瑟瑟张牙舞爪,但是在他落难的时候他总是愿意主动拉他一把,因为这种燃烧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许多人,他们或许会看不惯曹的行事作风,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怀疑他内心深处对这份职业的忠诚。
曹建军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在世的时候,他几乎没有把时间留给妻女,哪怕最后离开了这个岗位,还是选择了以警察的姿态离开。弥留之际只是一个瞬间,倘若曹建军真的看得到自己的结局,看得到自己短暂的生命线,那么他一定也会放下一部分的工作多陪陪老婆孩子,人就是这样奇怪的生物,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之时才会意识到这是终身的遗憾,只可惜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亦不能为他造一台时光机。有不少人可怜周慧的经历,但实际上周慧没有那么怨,曹建军在职的时候,周慧就有他随时离开的心理准备,所以在丈夫的陪伴与警察的荣誉之间,不但曹建军选择了后者,周慧也选择了后者,如果说曹建军总想着有朝一日破大案扬眉吐气,其实周慧的英雄情结绝不低于自己的警察丈夫。婚后那么多年,一年两年的独守空房尚且可以解释成忍耐与妥协,十年八年的处变不惊只能是周慧的习惯与默许,她喜欢看着他为这个世界清理一点一滴污秽的姿态,她喜欢欣赏他侦破案件攻克险阻的成就感,这或许就是她不顾母亲的嫌弃也要嫁给曹建军的原因,她就是爱着这样一腔热血又单纯拼搏的少年,所以婚后的这么多年里,他没有变,依旧简单的像个孩子,其实也是因为她也不希望他变,所以负担了更多来呵护他最初相识的模样。
最后的这篇大结局解读我构思了很久,写了改,改了删,因为无论我如何解读,都无法勾勒出一个完美全面的呈现,或许这就是生活的复杂性,黑白相间,成败交杂,有人赞,有人怨,有人悲,有人嫌,没有统一的定论,更没有标准的答案。而我更喜欢做的是挖掘出作品里的美好并把它们发散传播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有人在为明天变更好而努力,至于那些抨击和不公,我们无法抹掉历史的污点,更应该作出更绚丽的画卷来吸引外界的注意力,让那些污秽淹没在色彩斑斓的幸福里。时间的车轮会不断前进,来者犹可追,我们都会变得更好,不是么?
【全文 完】
《警察荣誉》大结局了,这次真的要跟王所、跟我那个话痨徒弟李大为、跟那些朝夕相处的民警辅警同事们告别了,内心感慨万千。那调解张家长李家短的口干舌燥,那装着出警笔记本、枸杞水杯、老花镜盒的蓝布袋,还有警服贴在汗涔涔的后背的感觉…仍像那几个月每天都经历的一样清晰,我却要跟这些告别,跟这些留在影像上的生活,萦绕在脑海中的梦,收藏在内心的无数感动一一告别。也就是这时候,那条前往八里河派出所大门的路,陈新城办公桌上的回形针、写满联系方式的便签纸、电脑工作时的嗡嗡声,大家上班、出警时脚步踩在木质地板上杂乱的咚咚声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了…
刚拿到剧本时,我并不知道《警察荣誉》讲的是什么故事,只是知道这次演的是警察,这对我一个经常演被警察追捕的人来说已经足够吸引了,如何机智破案、如何神勇拿枪开始精彩地脑补了。然而通篇看完之后才发现,这个叫陈新城的警察面对的除了琐碎的邻里纠纷、家长里短,最大的问题却是自己的过往和面前的新徒。这是一个不一样的警察故事,就像它的英文名:《Ordinary Greatness》-平凡的伟大,平凡是他们的日常,伟大却彰显在无形之中,这就是我接下来几个月的工作,演绎的却是这个群体的一生。
陈新城是个社区民警,主要处理的都是一些治安纠纷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针就是调解,调解最大的素质要求就是耐心,中年警官陈新城仅有的却只有灰心。在他还是年轻警员时,内心充满了热情和无穷的力量,一次出警营救一个跳楼自杀少女失败后受到不公处理,从此意志受到极大挫败变得消沉,继而导致婚姻失败。自此,他变得保守,遇事能往后退就绝不冲前,活在自己不能释怀的过去。在无奈之下勉强当师父带新分到派出所的话痨“搭头”李大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在李大为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让自己重新找到了一个警察的荣誉。
刚进剧组是2021年的4月,当时的青岛依旧寒冷。我平时不太上网,虽然看过很多丁黑导演的作品,但从未见过他,更没有合作过。进组前,靠丁黑这个名字和他拍过作品的风格,我对他的长相和性格有了很多猜测和勾勒。当选角导演向我介绍他时,之前的印象瞬间消失殆尽,不知道是跟我的想象完全一致还是大相径庭,反正感觉跟他似曾相识的亲切,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安全和踏实,握手时的感觉也是温暖和柔软。然而,后来拍戏时才发现,工作时的丁导却并不像他的双手那么柔软,更多的是清晰和果断。
正像大家看到的一样,《警察荣誉》是一个群像剧。然而,赵冬苓老师的创作会让每个参与的角色有种自己就是全剧的主角的感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前史,都有自己的恐惧、需求和小九九,这就要求导演在实际拍摄中,从宏观和细节上有着很强的把控能力,同时用他手中的这些相同的音符谱写出慢板、行板和快板。参与的这些演员不论是四个年轻人、他们的师父、他们的家人、所长,都是有着很多表演经验和想法的演员,这就要求导演有着清晰的计划和令人信服的说服力。记得在拍摄开始后的几个工作日,我和导演在陈新城的人物创作上产生了一些分歧,我感觉他一直在压制我的状态,他经常会说:“宁理老师,有点儿爆了,我不要陈新城爆。”“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就‘爆’了?警察在周而复始地处理这些琐碎的事件,难道像第一次一样耐心?对待自己并不待见的徒弟还要柔声细语?带着自己沉重的过往怎么不‘爆’?”带着这样的不解和不服我在坚持的同时,也在寻找那个不‘爆’的陈新城。一天收工后已经很晚了,我在为第二天的戏做着准备工作,突然收到导演给我发的一封很长的微信,让我看到了他眼中的那个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在八里河派出所这个特定环境中的陈新城:“宁理老师,两场戏拍下来,有点儿小想法与您交换…前期的陈新城经历了各种挫折、挫败,是一个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人…李大为出现,他的性格最冲突的那面被强化了,即便如此,他的性格还是决定了他是沉稳的,不燥的…他的身上没有那种干练、急躁、火爆的外露表达…他沉稳、内向、冷、生硬,但内心深处是个温厚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是啊,陈新城是个完整的人,王守一所长是个完整的人,李大为是个完整的人…完成这些完整的人是我们每个演员各自的工作,在这方面导演又鼓励我们尽情发挥,但我们这些完整的人又是完整的《警察荣誉》的组成,这就要求每个人有抑扬有取舍。《警察荣誉》是首交响诗,有行板有强音,它又是幅市井画有留白有浓墨重彩。
和张若昀也是第一次合作,之前就听说他是年轻一代非常有创造力的演员,进组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孩子的笑特别真实,不是那种非常刻意的社交性的经过雕琢的笑,可能让他笑的那件事并不可笑,但他的笑却很能感染人。整个拍摄过程中,就像是陈新城和李大为的关系一样,开始是被安排在一起工作,相互了解、相互试探、相互适应,逐渐开始了默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李大为父亲医院弥留之际,李大为一个人在空荡荡过道长椅上守候,陈新城前来看望大为,徒弟透过门上的小窗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师傅看着眼前的徒弟,大为说:“师父,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父亲,现在终于有了,可又要失去他了。”陈新城拍了拍李大为的手臂安慰他。若昀很瘦,我的手触碰到他手臂的那一刻感到他的身体在颤抖,他虽然很高,但那一刻却显得非常弱小和无助,一瞬间我突然感到那种做父亲的感觉,我说:“能找到你的父亲,比什么都好。”那一句话,我不知道是对谁说的,但能清晰地感到我的心融化了。
四个月,一百多天的时间,我在一个叫陈新城的躯体里度过了他的四季,感受到他内心的寒冷和冰雪消融,经历了他的平凡感受了他的伟大。很快我就要跟观众一起和他和他们道别了。然而,生活中的他们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守护着一方的安宁。前天,我收工回酒店,工作的兴奋让我无法入睡,于是就下楼出去走走,街上空无一人车也很少,在街的转角处看到两名警察,他们穿着我熟悉的短袖警察常服,腰系我熟悉的“八大件”,身边是警用摩托和警用自行车。我经过他们没有打招呼,走过之后我回望他们,他们依然站立在那里,他们是谁?程浩、夏洁、张志杰、赵继伟,还是李大为、陈新城呢?
一提到警察,你会想到什么? 是在街头以汽车为掩体,和犯罪分子在枪林弹雨中对峙;还是是穿着便衣盯梢,然后经过一阵肉搏将犯人帅气捉拿归案? 我一直觉得电影里那么帅气的警察,怎么在生活中接触不到?仿佛我们生活的不是一个世界。 带着点好奇,看了《警察荣誉》才真正找到答案:我们生活中接触得到的警察,更像是八里河派出所里的民警们。警察不只是追犯人,还帮忙解居民燃眉之急,化解矛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基层民警。 初看《警察荣誉》,一上来一个长镜头串起熙熙攘攘的巷子,就把八里河这个小世界交代了。而一个移轴,视线就来到了派出所。
这可太真实了,我家最近的一个市场里就有个派出所“藏”在闹市之中,可能也是警民不分家的意图,也是为了办案方便吧。 不只是这一个细节,这个剧里很多情节都特别有生活气息。看进去之后感觉渐渐地没有了镜头的存在,仿佛我就站在这个场景中,我的眼睛就是镜头。 举个例子,平时公交车上小孩哭闹很常见。一直停不下来的哭声不绝于耳,乘客有再好的脾气也得侧目看上几眼。再加上后来讲guaim小孩的片子看了一些,新闻里的rfz越来越狡猾,也往往隐藏得特别好,虽然不想以最坏的打算去设想,但是总会让人起疑。
这个剧就把我这种心理投射在剧情之中了。这个见习民警叫李大为,今天是他第一天上班,公交车上就遇上了这么个场景。
有一说一,佩服李大为的胆量和担当,如果是我真没这个勇气站出来控制局面。但是吧,李大为挺热心,好心办坏事了:车上人都说老太太怀里的小孩哭个不停,看着不像自己的孩子。可就巧了,孩子就是老太太的。但是李大为叫警察来,把事闹大了,老太太给抓到派出所了,家属立马就不乐意了,要投诉(真的尴尬,可能对老太太也是一种伤害吧,家属来投诉挺真实的,我也受不了我妈被人说是rfz)。 年轻人热心反而办了坏事,这种情形可太多了,张若昀在这里有点虎,挺身而出的样子挺符合他角色22岁的年纪。张若昀在这段里演的很好,虎头虎脑的,之前看过法医秦明也是演法医,跟警察一起工作的,那里面的性格就很稳,他演技向来可以,能同类型角色演出差异化,还是不错的。 跟张若昀一块报到的还有白鹿、徐开骋、曹璐,几个演员都把年轻人的棱角和小倔强表现出来,从警察新人这个身份来说很符合角色定位。 一次接四个完全不同类型的新人来所里,作为派出所所长来说应该挺头疼。王景春果真“内力深厚”,设计了好多细节,一举一动都是个所长的样子。宁理这回也终于不演反派了可喜可贺,不过怎么还有点“怕”张若昀那个角色呢?有点意思,往后我接着看。 所里的警员很多都是作品等身级别的实力派,是经历观众考验的好演员。这个剧真的算是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阵容,有很多熟面孔。 看了一点,整体风格属于轻松愉快那种,人情味挺浓的,讲的都是贴近生活的案件日常。很适合现在这个稍微有点热的季节,傍晚坐下来和家人一起看,估计应该会和我一样有很多共鸣。
就是剧版的守护解放西嘛。
李大为和杨树同时遇到了变老的坏人挑战司法的案例,别说这俩新入职的实习警员了,就连老谋深算的所长一众人,也是颇为头疼。
剧里这两起案件看似都有点夸张了,但其社会现实根源其实并不罕见。无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偏远乡镇,我们基层警务机构和基层司法体系,在执法过程中面对那些变坏的老人,应对乏力确实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不争事实。
其实,并不是老人变坏了,而确实是坏人变老了。部分在十几二十岁历经了打砸抢和造反武斗的一代,在他们世界观形成的年代里,谁横谁有理和谁无赖谁得利的观念深深的刻入了他们的骨子里。四五十年过去了,正好到了他们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同时还精力旺盛的年代,不经常整点事情宣示一下存在感,反而是不正常的。
这个时候又恰好赶上了逐步开始对基层警务和执法开始强调文明执法和谐调解的阶段,基层警务和执法人员一旦遇到这些精力充沛的老圣斗士们,基本上只能是能躲就躲,实在躲不开的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稀泥。
有一种观点,反正他们到了这个年纪的,再犯什么事情也不太可能给社会造成什么特别重大的损害了,所以太平盛世,只要不是杀人防火谋逆篡位,就随他们闹吧。
一次次的纵容让这些老斗士和家人们不断的尝到了甜头,仗着自己不会被拘的护身符越闹越有理。而每当这种情况出现,都会都执法机构的公信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会助长社会暴力和偏激的滋生,更是对受害者的不公。
有点年纪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些印象的应该都记得,那个年代无论什么年纪的人,都不敢轻易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时八十年代初期ZF的一系列震慑犯罪的严打措施,让整个社会从打砸抢的混乱无序中迅速的回归法制。
当然,那个时候的办案风格也造成了一些著名的冤假错案,但过错是过错,功劳是功劳,不能因为过错就无视功劳。地面脏了,难道因为笤帚脏了就不扫地了吗?或者因为怕扫地扬起的灰尘容易弄脏了路边的花草,难道就说扫地是错的?
最近刚看了《城市的主宰》,巴尔的摩倒是没有那么多的蛮横老头和不要脸子女,但是嚣张难缠的小黑毒贩们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是只要有Jenkins和Hersl们在,这些小黑毒贩混混们是龙也得乖乖的盘着是虎也得乖乖的卧着,有他们在,巴尔的摩的守法公民们至少不用太担心自己孩子在路上被狗咬然后还被敲诈勒索,不用担心自己的老婆孩子在公交车上被暴揍后被敲诈勒索。当Jenkins和Hersl们被抓了,最开心的恐怕就是那些毒贩混混和为毒贩混混争取“合法权利”的民权诉棍了吧。
其实美帝那边也跟我们类似,都面临着”管就死,放就乱“的执法难题,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希望通过此片,能让我们的警务人员和执法机构,在八里河和巴尔的摩中间找到一条路,一条可以堂堂正正严格维护法律尊严保护守法公民的宽阔大道。
虽然我喜欢刘亦菲但是实话实说这剧不应该比梦华录分低。
更加坚定了我明年考警校的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开头那个长镜头太牛逼了,人间烟火气,这才是我想看的警察题材电视剧,没有装逼没有高大上,就是我们小区门口的派出所
剧是好剧,但感觉就是朝廷来向百姓诉苦的
发现了本剧最舒服的一个点:是一个鸡飞狗跳、有人情味的、没有口罩的世界
这片真挺敢拍的,剧中警察种种看起来和稀泥的行为都是因为现行法律存在漏洞和缺陷(没有任何一种制度和系统会是完美的),这还是让北大法学硕士的角色亲口说出来,看来都明白啊。受害者对法律系统的不满和愤怒都让派出所民警当缓冲了,其实都挺冤的,但是那些没理还来投诉的真的治低血压,解放西里的真民警都没你们这么受气包,好歹是警察怎么这么好欺负啊。案情接地气,终于拍点真实的老百姓的故事,演员演的也好,群众演员都很自然,所长这角色写的立体演的更是厉害,太有层次了。要是多点案情别给所里警察安排太多糟心事儿就更好了。
这是电视剧版守护解放西吗
开播第三天,拙评一下这部剧,很多人说这部剧脱离现实,抹黑警察,然而实际上大家都以为派出所是个清闲地方,现实永远是鸡飞狗跳和鸡毛蒜皮,身边有基层的朋友说看的既真实又动容,只能说很感谢编剧和导演把派出所这个地方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了,会继续追,看后续剧情,加油小警察👮!
《警察荣誉》是典型的类型剧,却在传统硬桥硬马的警察剧基础上,开辟了一条生活化的创新之路。它又是一部生活剧,透过日常的琐细工作,描摹出基层民警的生活质感。既有风趣幽默的妙趣,也有人道主义之关怀。“市‘警’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诚如这部剧的slogan所言,它拍出了真正的人间烟火。
把主旋律拍得接地气,把接地气拍得有趣,把有趣拍得有意义,把有意义拍得不刻意,你知道有多难吗!
本来不想这么早打分的,但是还是值个4星,尤其隔壁梦华录太虚高了,对比起来对这个不公平。
陈新城和李大为去东北办案时有个俯拍长镜头,东北林区小镇,天气晴朗,飘着漫天大雪,非常美,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下这样的雪,通常都是阴天,这个镜头的一切都好,就是晴朗是虚假的。这部剧就像这个镜头,拍得非常好,有些地方特别好,非常动人,人物塑造也扎实生动,比如赵继伟这样的警察,我就认识好几个,太真实了。案子也真,一看就是取材于真实案件,不是瞎编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关系不对。和韩剧live的设定相似,几个合租的实习警察在派出所工作的故事,但是韩国的警民关系和我们专政国家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里刁民确实特别多,(权力不讲理的地方顺民多,刁民也多,而且格外刁),基层警察也确实没办法,被折磨,但是,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关系,不是这样的。主旋律呈现的某些东西,是理想不是现实,是应该如此、希望如此,实际上并不如此。
人家一个辅警一个月两千多块工资,你想让人家把命也搭进去?就句话真没哪个国剧敢说出来,可这就是现实。
剧情很让人很舒服 节奏也很好 演员的演技和台词都是很不错的典范 尤其是台词功底 很不错了真的 演技也很的很good 看了5集 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背景故事还有剧情铺垫和起伏都让我眼睛很舒服 演员选角也是nice 故事挺打动我的 想让人一直看 白鹿这次真的很贴合角色 张若昀的李大为这俩都演活了 还有这些其他演员 都把角色演活了 很好看真的很好看 都去看好吧 正剧真的越来越好了 国产剧崛起吧 我自我评定这是上半年最好看的剧✌🏻✌🏻
不是国内没好剧,是国内的有些观众配不上好剧。
反正拍成什么样都有的骂就对了,前排那个,谁告诉你所有观众都想看戏剧冲突的?成天冲突冲突冲的都没一个正常人每部剧还都差不多的,难得有这么一部轻松接地气、鸡毛蒜皮的小派出所的故事,看着就是比那些千篇一律的东西舒服多了。
低开高走,开头两集过于类型化和ZZZQ,差点被劝退,但从3、4集开始渐入佳境。老公安和年轻公安的关系刻画、群众路线和技术破案两条路线张力的表达都是延续自“十七年”和“新时期”公安电影的母题,而且做出了近几年国内这一类题材最扎实的刻画和表达。最大的优点是无论单元故事还是总体的故事没刻意给观众一个“圆满”答案,保留了一定的开放性,对基层自组织的呈现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要说问题就是有些情节还是处理得太温柔,但在当前的国内创作环境和观众接受语境下,这是合理的创作选择。
十集弃,看到第十集我已经生气了,没有一个案子在真正意义上地解决问题,给闹事的老流氓送进医院就算了,为什么局长还要道德绑架大家给他捐款??还非得让儿子和家暴男和解??为什么遛狗大爷家人明显骚扰到小两口家的生活了也没有解决办法,现实生活中也要靠抓闹事者吸毒的儿子来表面解决问题吗……宁理老师,若昀对不起,我还是等明年的解放西吧……
说真的,照顾烈士的遗孤,我很能理解,但是她的妈妈屡次打电话命令派出所领导,我觉得编剧写得太过了,我不能接受,再怎么照顾也不能这么乱来,警察还是纪律部队吗?这条线她的妈妈写得太过了,导致我看到第三集不能忍了,弃剧。还有就是,张若昀怎么演这个警察,庆余年的味道那么浓呢,啧啧啧,希望张若昀不要演技模板化,我不喜欢你塑造不同人物味道相似。
看了两集把我激动坏了 真是太久没有看到好剧了 更新:6.15追完,值得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