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往事

大陆剧大陆2004

主演:刘若英  赵文瑄  寇振海  严晓频  茹萍  王琳  

导演:丁亚民

 剧照

上海往事 剧照 NO.1上海往事 剧照 NO.2上海往事 剧照 NO.3上海往事 剧照 NO.4上海往事 剧照 NO.5上海往事 剧照 NO.6上海往事 剧照 NO.13上海往事 剧照 NO.14上海往事 剧照 NO.15上海往事 剧照 NO.16上海往事 剧照 NO.17上海往事 剧照 NO.18上海往事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3-09-16 16:14

详细剧情

  该剧以文坛传奇人物张爱玲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张爱玲从14岁一直到74岁的人生经历。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从张爱玲到美国的婚后生活说起。一天,张爱玲(刘若英 饰)收到国内寄来的一个箱子,里面是母亲的遗物,她睹物思人,记忆的闸门像泄洪般被撞开,随着她的回忆,观众将被带入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张爱玲的一生不动声色地缓缓向大众掀开:她如何在一个沉腐败落的家庭成长,而至老死他乡。她生于上海,上海的富丽文明孕育了她;她求学香港,香港的殖民文化点拔了她;她轰动台湾,台湾的文化菁英,莘莘学子拥抱了她;她隐逝美国,客死异乡,尘归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所以,她从海上来,来说她自己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张爱

还是比较喜欢用炎樱的叫法称呼,因为爱玲这两字确实太俗了。

刘若英实在不适合扮演张爱玲,女学生时期,总爱天真的瞪着眼睛,一股傻气冲冲直冒,总让我想起《粉红女郎》里的结婚狂。青年时期,180cm的赵文宣(扮演胡兰成)对160的刘若英忧伤的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 这话与画面也太不和谐了。张爱玲实际170,是比胡高的。后来的演技是越发矫情,直至老年时期看得舒服点。也许是因为张爱玲是无人能演的吧。赵文瑄把胡兰成美化了,刚出场时,温润如玉的气质,是会让所有的女子为之倾心的吧。也自然觉得他的多情是理所当然的。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我很喜欢的,很可惜,演员五官秀气,没有表现出她欧式的立体之美。但她的几句话非常受用。 1. 给你钱,是教你怎么花。栽培你,是教你怎么赚。 2. 我能力有限,你要是羡慕你那几个表姐,也愿意早早嫁人,那就不要考虑读书了,拿学费来好好装扮自己,速速找人嫁了。如果要读书,那就没有余钱再兼顾到衣服上,你要想好自己的路。3. 姑姑舅舅,虽然两边都是亲人,可往哪边靠,也都是寄人篱下。人家关心和照顾,心里感激不算,嘴上还要经常挂着,起码要让人觉得,对你好是值得的(送给不会说话的姑娘)。4. 也不能老在人面前掉眼泪,换人家两句同情,解决不了自己问题。别以为示弱能得到好处,错了,那只能徒然损自己骨气,招别人反感。5. 要世故点,懂得做人的道理,别让人口里疼,心里嫌。

 2 ) 张· 爱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世。那一天,是我的19岁生日,也是我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或许,因为这样的巧合,才记住了这个名字,才知道了这个奇女子,开始在寝室床上的书架上摆上了一排读她的小说、散文.......

或许因为《色戒》的缘故,想起了看连续剧《她从海上来》,开头的好几集显得如此漫长,以至于让我怀疑自己这次居然没有了要一口气看完连续剧的毛病。但是,心里明了,其实,自己只是在期盼着看到那一段爱情的来临,而旧病是不改的。

看着胡兰成手里揣着写着张爱玲地址的纸条坐在黄包车上赶去她家,我傻想着,此刻的他,可曾想,这一晤将会铸就一段旷世奇情、会改变一个奇女子的一生呢?

那相见甚欢、相知相惜之情,看得我心里也柔软万分,却也才知,原来,这甜蜜竟也是不足一年的。一年,在人生命中是何等的短暂,不过一瞬,却足以教人一生不忘、成永恒。张爱玲离开胡兰成时说,“我是不会再爱别人的了,我自将萎谢了......”

而这男人,自是到哪里都可以找到那份替代的。天真多情,竟也令人不忍责怪。而女人,再独特,也是尘世女子,为情为爱都是没两样的。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有时想,那些情情爱爱,放在浩瀚尘世,是何等的微尘渺小不值一提;可是,世界再大,也是别人的,于自己何干,于自己于每一个个人,一段情,即可是一生的所有。再说回来,这世界再大,也无非就是一个个的人,一段段的情、男人和女人罢了。

如今看这剧,就像是把自己曾经对张爱玲的碎片般的点滴所知像珠子般一颗一颗的串了起来,终于完整了的。想来也是编剧王蕙玲的好,将张爱玲的一生遭遇与她的文字细密缝合起。而她的童年、少年时代的遭遇,也让我想起了《滚滚红尘》中的那段关于玉兰的故事;她去温州看避难中的胡兰成却见到了范秀美,在《滚滚红尘》中也有类似一段......

想来,大学时代读的小说和散文几乎是都不记得的,也未曾读懂的,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心里这才会多了一份懂得,想必如今再读她的文字,会是不同。

其它的都已忘记,只唯独记得这篇《爱》,短篇集翻开的第一篇,或许是也因有份懵懂好奇在,那寥寥数语、短暂相逢,竟是一段爱情,只是一句,哦。你也在这里么...... 那扶着桃树的女子,和那桃花瓣里生出来的孩子......

很喜欢剧中的一些细节,因为读的书都忘了,想来该是取材于她的文字的:一个便是当老式电梯经过一层又一层上升时,传来每一层不同的声音,钢琴声、吵架声、广播声........ 看见她坐在电车上,周围的乘客聊着天,东家长西家短,都是故事,我不禁要笑,那也是我喜欢的,倾听。

尽管剧中张爱玲童年时代的故事让我有些惊讶难以置信她竟有此等遭遇,但也还是觉得有些长,而刘若英在此时怎么看也还是觉得是刘若英,直到胡兰成出现。:P 剧中很多的声音让我也回想起很多关于童年时代上海的回忆,那些飘荡在弄堂街市的声音。也最喜看张爱玲与胡兰成初见时的畅谈,才思泉涌,连我这“观众”也受益匪浅。而当她处于与瑞荷的婚姻中时,一封封信中满是生活拮据而生的琐碎、对每一分钱的开销的算计,真是让人不忍,我想我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残酷生活现实”,而最不忍也便是看到苍老孤苦的晚年张爱玲了......

散乱的,一些感受,自己的文字也是越来越没条理逻辑的了。就这样吧。

 3 ) Eileen——听说你的寂寞

张爱玲,众所周知的才女。一般对女子才情的评价往往建立在容貌之上,而对真正才华的考量放任不经。但张爱玲的才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流传已真正站稳脚跟,若说有助于才华的昭示的,怕不是性别容貌而是其一生的传奇性。她的早年两本小说集一唤传奇一唤流言。她的成名作有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金锁记,心经,半生缘,她的一生爱好是红楼梦之类的旧小说。她的盛年在我们视为乐园的旧上海。张爱玲身上有太多传奇性的因素,生于诗书钟鼎之家,幼年早慧目为神童。视祖母与张佩伦的忘年恋为佳话。自己也与大她近二十岁的胡兰成相恋。两人的传奇性不相上下,正如一对双子星座,互喻光辉。中年出亡美国,从此生活在她所不喜的西方世界。她曾说:西洋人有一种阻隔,像月光下一只蝴蝶停在戴有白手套的手背上,真是隔得叫人难受。晚年孑然一身,丢失了美国身份证后辗转于汽车公寓。究其一生,她都没有摆脱掉那恼人的蚤子,在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惶然失措。肯尼迪被刺时,张爱玲道:像我这样的平凡女子,却有在这洗一个碟子的安宁。这就是张爱玲,一生与人世无猜嫌,却从来都如新人一般,世上没有适合她的身份与衣物,行止不容于人世。这是胡兰成对她的评语,怕是她唯一一件合体的衣衫了。

   这样的张爱玲比她的小说更加传奇。因为,小说的传奇是在普通人中寻找传奇,在传奇中接通日常。而她本人的传奇,是高高得把经幡挂起,一望便知。她曾说穿衣比说话更能证明一个人,所以她自己裁定衣服款式,穿着老清装走在街头,这份惊世骇俗比起后来李敖倪震之流着长袍在校园内现眼高明得多。张爱玲的清装是完全幻想的产物,正如楚辞中的额冠博带长铗美玉。同样她也用经历来证明自己。那一路的孤绝逶迤,就是一件绝对刺激耳目的衣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张爱玲。

张爱玲绝不是愿意低调的人,她说,要快,要快啊,一切都要快起来。晚了就会来不及。她的胃口也绝不是清淡,是浓艳爽辣富于刺激性,欲出不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出名要趁早,晚了,连那份痛快也不那么刺激了。

如同她的母亲一般,睽违许久再回头研究,尽看着她的短处和痛脚。研究她的人亦在她的流年凋谢之后,去掉她的华丽和刺激,剩下了寂寞荒凉,且把这口口相传。这怕是她不愿意看见的。




贵族的女儿

衰败的血液 腐朽的气息 一管鸦片烟的熏蒸,一切华丽都仿佛冷凝的胭脂,屏风上的绣鸟,是静止的曲谱,而吹笛人早已不再。香炉已冷,余音袅袅,像个梦,也如魇。这便是张爱玲的童年。

母亲在镜前哭泣,圆摆褶裙,耳有明珠,鬓发齐整,父亲在烟雾与弦乐里拍曲狎妓,宽袍大袖,纯正中国士子的风流,惜却那也是遗少的最后风光。家中螺旋楼梯通往一口黑箱,独自玩耍的爱玲把它想象成一个温暖的所在,木器的暖香和铜钉的酸涩构成的是未知和幻想的境地。那时爱玲在飞扬的秋千上,说,我八岁要穿高跟鞋,十岁梳爱司头,十六岁要吃汤团、吃粽子吃一切最难消化的东西。某个角度,张爱玲是早熟的,早早换知人世的美妙与玲珑,她的目光会拐弯,看到影子里,梦境里,看到一盏明前茶的微漾的漩涡里。世界在她眼里,是个宝匣子,随时有可喜的玩意。

她的父亲,张廷重,被李鸿章的小姐严加管教古文修养极佳的遗少,他的定命就是在时代里茕茕独立,孤独度日。虽然父亲这个角色对张爱玲来说称不上亲近,但给了她引以为傲的上朔至曾祖父李鸿章的贵族血液。她的祖母与张佩伦的姻缘被写进《海上花》。现世的婚配便有了传奇的味道,让时间不远的过去迅速退去烟火气摇身做书中人。张爱玲说,这正是她需要的。虽然看起来全无作用。后来张爱玲初初走红沪上文坛时,出席一个女作家联谊会。有人酸溜溜得说:还贵族呢,扔一只死鸡进黄浦江里,全上海的人都喝鸡汤了。毕竟是操弄文字的,比方打得恶毒又让人无可奈何,因为精准。


一张爱玲幼年时的蓝色照片,是母亲亲手上色的。她回忆,母亲终于因为无法忍受父亲的风流做派而去留学时,家中一片慌乱。她和弟弟在角落宛如小耗子,看着母亲和那口黑箱将要去飘零。母亲的旗袍上金色绣线梅钱摇落,细细的经纬织成的衣裳,她走上前去,将小脸挨着,母亲的身体在下面因哭泣而急颤着。对于张爱玲来说,离愁或许转化为对这块布料的触感。正如她后日的小说,讲究质感。描写的情感几乎都有一种实体物质的对应:回忆对应朵云轩上的泪珠,小烦恼对应袍子里的蚤子,初尝情爱的欢悦对应尘埃里的花开。等等

张爱玲在父亲的大宅子里,经历父母失和争吵,经历旧宅子的阴沉,鸦片烟的迷香,以及后来后母的过来后的刻薄。之前,尽管家里的陈腐让她久违外面世界的清新,毕竟也是一种无收无管的自在。不拘着她任意生长。生活起居有疼爱她的老何干。后母带来了家庭政治,为了竖立家中说一不二的女主人的地位,不断开销张家旧佣人,对任何人的的任何话都做细思量,包括张爱玲与小弟。若只要有一句不曾顾及到她的体面便有风雨要兴。张爱玲对后母到来只考虑一件事:后母好对付么,怎么称呼。初时,两厢和悦。张爱玲在饭桌上,说,谢谢妈。还教育弟弟自己要用功。但最终爆发得无比激烈,家庭战争将张爱玲的性格推向极致,几乎影响了她此后的一生。逃离张家,与父亲断绝往来。一同长大性格更为软弱的弟弟,也只有在想到是他们一起度过那些日子,才感到几许亲。

在香港大学三年半,战火从上海追到香港。彼时张爱玲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在港大名列全茅,有着保送去牛津的光辉前景。战争打翻了一切,由此张爱玲对人世变幻无常更为深刻得体谅了。她回到上海,隔断与家庭关系,开始卖文为生。

燕子楼空 佳人何在
须知,既然吾等视张爱玲为传奇。现在所论一切都是诛心之论,只要借他们的离合之情抒咱家自己的兴亡之意。因为客观之上还有客观,从来没有真正这么一个精确的客观所在。

看官都承认张爱玲的那点好日子是让胡兰成带走了。如果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的爱情是一出折子戏,那将是最完美的才子佳人,甚至可以是一个公主王子的童话。因为折子戏是发生封闭的时间与空间里,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只有中间的浓情蜜意。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需鲜活一炉香燃尽的时间。譬如在看李香君与侯方域成亲时的美满,哪会知道最后二人遁入空门,对面相逢不相识呢。张爱玲与胡兰成,就是这么一折骗人的金玉良缘。遇见了,相爱了,私定终身了,写一张婚帖几笔功夫就算结婚了。终日厮守在张爱玲常德路公寓的卧房内。写字、说话、品画,论文章好坏,数交响乐短长。这样琴瑟和鸣几乎要人人艳羡。但究其实质,胡张恋不过一场春梦。一个花骨朵落在头上就惊醒了。他两厮磨时交过着文字瘾,赞美爱玲是:“花来衫里,影入池中,纵使亲近,亦不沾染。你是来得去得。”反了反了,这说的其实是胡兰成自己。
时局未变,情谊却换了江山。胡兰成对此亦有自知,他说:我与爱玲,结了婚也做不像夫妻,一个仍旧是金童一个仍旧是玉女。只合终日在房里厮磨,客气之间仍有些生疏。张爱玲彼时二十三岁,揣着满肚子纸上沧桑,蜗居度日,说是玉女不为过,而胡兰成已是结过三次婚儿女绕膝的人物了,依旧自称金童不免牙酸。

胡兰成的婚恋观是捡到蓝里的都是菜,张爱玲晚年亦不无负气得说:“胡兰成会把我说成他的妾之一”,而张爱玲看爱情,是独一无二,是如江河浩浩、天地绵长:“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现在看来,这简直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人说的痴话。自以为两个水晶心肝玻璃人的小男女,一眼万年。可以想象,她在写这篇《爱》的时候,是如何充满了对爱简直蛮横的胆壮气长。张爱玲是工于写作心计,而实际操作中尤为欠缺。她过于天真又过于盲目,对胡兰成说“兰成你说你没有离愁,我想我也是。但这一次你去南京我竟伤感了,我想过了,将来你就只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也可以。”这真应了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后来温州千里寻夫的时候,已经不受当初惘若浮云那般心境的控制了。在夹巷中,最后一次问胡:“我没有你这样大的志气没有天上地下没有君子小人 在我心中只有你和我 在我这里你是绝对的唯一的 我若是有一条命是给你,就不能也不会再给另外一个人.我爱你就只能是这样。我不要雾数,我不要散乱淤塞的忧伤,昏暗污浊我不要 !”
像张爱玲这样聪敏锋利又高傲的女人,做到这样几乎是极致了。掏心掏肺得催逼天地,只问一个情字。胡兰成也真是极品,他骋目虚空,精鹜八极,曼声答到:“能清刚简洁自然好!但这样修边修幅,到底不是我这个人!人世渺远浩瀚,是浮云千里,光景无限!是烂漫又庄严!这样断裂切割的情爱只能是西方的!是理,不是情!情是花开,是自生自美自凋谢,无可干涉!我不为小周的事辩驳,我只要你明白,我不能选择不是因为我不爱你,而是我不这样来爱你!是'真'的不能选择!世间一切最好的东西也不能选择!我和你既是真,更是极致的好!你总会知道的。”这段话真是感天动地,就是单拿出来看也是绝对的好文章,否则胡兰成也不会在《今生今世》中笃悠悠写开来去。他一定忘记了自己同样也说过,“她的神情,是小女孩放学回家,路上一人独行,肚里在想什么心事,遇见小同学叫她,她亦不理,她脸上的那种正经样子。”他应知张爱玲除了有一副水晶心肝也有这样的幼稚认真糊涂可笑。他知道张爱玲就是拿一根针也势如千钧,遑论是她人生中的初恋绝响。”

前局尽翻,旧人皆散。飘零斑驳,牢骚懒歌。罢了这些牵扯不清的感情债,回到当初春阳佳日,常德路的公寓内,桃红色的壁纸,式样简洁的家具,桌上几瓣剖开的新橙,床头的摆着核桃酥与玻璃盅的红茶,曼妙窗纱,透着残照如火。剧中最美的一段:张爱玲递给胡兰成一封信,信里是她的照片,片子上写: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时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门口告别时两相牵持,镜头无声切换,音乐缠绵婉转。特写的是爱玲那乌黑灵秀的眼珠子,微微上撇的眼线,仿佛真有一朵花不是从尘埃里,而是从瞳仁里开出来。她低头掩门,他愣神微恙。店铺里,暗影沉沉,春天的光使得暗影也格外厚暖。老板娘在板铺上插一束桃花。使胡兰成想起这也如爱玲一样,那姿态真是艳。这怕是最好的时光了,如何表达这种传神细腻无以伦比的美,怕是让导演颇废了思量。
只是当一切告罄时,是搬空了的公寓中,旧物凌乱,故纸堆里半张当初的通信,写着:燕子楼空,佳人何在。响起爱玲诀别的一句:我兰成!真是有无限的惨伤。



五伦之外 孤旅浮孑
  
君臣、父母、兄弟、夫妻、兄弟。人之五伦。任何人要安身立命比处于这五伦之中。张爱玲偏不。她卖文为生又年少盛名,没有发饷的boos,自然也无君臣一伦。她与父亲断绝来往,与母亲亲而不近,又各在天一边,也无此伦。与兄弟不亲,与胡兰成分手,后来移居美国又与唯一的好朋友炎樱分别。她和莱雅的婚姻一直到赖雅过世,此后二十六年一直到1995年过世,这茕茕独立的二十六年里,五伦之中真的一伦也无!这是怎样的孤独清冷,不可为外人所想见。张爱玲晚年坚持不与人打交道。关心她的人将书稿或者配好的中药,放在她门口再揿下门铃,等她来拿。可就是她这样的人才能做到,与人世无猜嫌,又不沾染。胡兰成写张爱玲,字斟句酌倒是都很贴切。中国人常感叹: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又说天地不仁视万物如刍狗。可毕竟没有谁能真的做到这么清明决断,此身之外不多费气力,天地待我不仁我亦不仁,两厢有礼又不相欠。张爱玲这一生恰逢在天下大乱里,也就成了一段传奇。



《她从海上来》据说是一个黄金班底梦幻组合。制作人徐立功,导演丁亚民,编剧王惠玲。这三人都是台湾戏剧间的腕儿,相互之间几经合作。尤其可见功力的是编剧王惠玲,考证了各种张爱玲研究资料文字记载,将张爱玲一生可考的事迹细细梳理编织成剧情血肉。这对于张迷来说,是天大幸事。对张爱玲以及胡兰成掌故、文字知道得越多,体会越多。赵文瑄在接受采访时,说有这样的班底,再加上刘若英,无论如何他也要演。当被外界批评形象不像胡兰成时,他说只要抓住精神精髓就是成功了。而刘若英也表示,不在乎她和张爱玲本人形象像不像,关键是对气质的把握。而我甚至认为,只要在剧中自圆其说就是胜利,毕竟谁都没有直面过张爱玲与胡兰成。对他们的想象多半出自文字中。周所周知,靠文字猜人模样又是最靠不住的。显然,在这本电视剧中,二十四集侬纤得衷,修短合度,演员的演出又极见火候。与灯光、美术、导演对剧本的把握,这几样综合起来,就折算成观剧时的沉醉、感动、感慨、一点苍凉与十分华丽!

 4 ) 她挑了最难的一条路走

终于看完了电视剧《张爱玲传奇》,人生有很多选择,最后的决定都是单行道。在所有的路里她挑了最难的一条走。她写作写到眼睛流血,炎瑛离开后,她没有一个朋友。在一个人的城市里,和远在美国的瑞荷通信。那成为她唯一的安慰。瑞荷去世后,她一个人在美国生活。她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次日才被人发现。这部电视剧我买了有3年了,一直都没法完整地看下去。今天终于看完了。很多事真实的面目常没有一个华丽的收场。她找到深入事件内部的方法,她选择了一条独立、自尊的道路,生活的窘迫却如影随行,她的一生是一个让世人感叹的传奇。

 5 ) 我没想到我会哭……(未完……)

  她来自上海,她从海上来。
 如果你心中有一个特别珍爱的人,那么你也许就会明白这种心情,不会轻易舍得去评论评述她或者她的过往。
 在她面前,我的文字太轻贱。但还是忍不住恬不知耻的瞎写些,所以说,豆瓣是个发泄的好地方。
(咳咳,星姨,你要是看见了,记得下面那个伪装文艺的我不是真的我啊……)
 就从这部剧说起吧,喜欢张爱玲这么些年,才知道有这么一部关于她的传记剧,着实惭愧啊。
 其实也并不算早,从小团圆开始,第一遍没读下去,隔了段时间再拿出来看,便一发不可收拾,我没想到苛刻自恋如我还能如此彻底的欣赏喜欢一个女人。
 看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共鸣,我始终记得她曾在小团圆里说,她想要一个紫色洞穴,她曾写给胡兰成的那首诗,以及胡兰成读后微微不快的表情。所有女人都避不开的小女儿情怀,因为藏在冷傲的骨子里所以更可贵。
 穿过所有寂寞的年华,走向你。
 来啊,我就在这里等着你,一直等着你啊。
 可惜,在没有她的过去,他活色生香的经历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带着满身风情风霜走向并未饱经世事的她。
 有时候,我一直在想,我究竟是爱这个女人的才华多一些还是寂寞多一些?
 能让寂寞风情万种,妙笔生花是件太值得敬佩的事。
 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爱情,张自然也是清醒的明白。只是,就像她说的,一个写爱情小说的人没谈过恋爱让别人知道总是不太好的。
 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一个能让自己奋不顾身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不论值不值得。
 哪怕是悲伤的结局,但成长也正从这悲痛中来,就这样,带着回忆,成为了有故事的人,不枉一遭。
 回到这部剧,回到正题。
 
 第一集,从张爱玲移民美国切入,臃肿秃发的老年赖雅,总是带着瓷暖的笑容。
 冬季的纽约,白雪皑皑,一个人来到异乡,或者说逃离到异乡,很难让人想不起孤单,冷清。
 并肩走在雪地里,一个高大厚重,一个娇小瘦弱,不般配,却嵌合。
那样庞大的身躯很想让人完全展开双臂去拥抱,而那个瘦小的身躯应该也很想让人拥入怀中吧。
 冰天雪地里,他牵起她的手,放在口袋里,宽厚瓷实的笑容,经过岁月洗礼,心中依然充满渴望的理想灵魂,这样的男人刚刚好合适那个时候的张爱玲,这样的场景更多的不是浪漫,而是最踏实的温暖。
 连我这个旁观者看着也会觉得莫名心安,莫名感动到掉眼泪,像是我把她的手交到了一个放心的人手里,请他护她珍重平安,一世安稳。
 我知道,是我自作多情了。
 我是个很实在的人,我觉得张也是。再抹不掉的过去,也不如目前抓得住的温情,像是滴在清水里的蓝墨汁,漾开层层波纹。
 旁人眼里再传奇倾城的张胡之恋,不过短短两三年,是这个暖厚的老人陪伴着她走过了完整的中年。
 在最好的时候,遇见你。
 因为遇见你,所以是最好的时候。
 ……

 6 ) 候鸟

候鸟
连续几年,冬至过后雨雾缠绵的时节,这只候鸟就会循路飞回来,栖在我的鼻尖、喉头,扑腾在我的前额后脑,或者背心里吞吐量偏低的心肺中。自从历经昨岁的那场跨年咳嗽,如今我对它是敬畏恭谨,唯恐招呼不周纠缠日久,彼此成仇。这不,这次终于只消一个星期,它愿趁暖离去,我鼻腔里还残余着羽毛挠出的喷嚏,不想,一部电视剧却又不期而遇,泗涕纵横的局面复又上演。
我在董桥的文章里看到他无意说起一部有关张爱玲的连续剧叫《上海往事》,因确属头一回听说,心想,要么大陆找不到,要么拍得不好,不然怎么会没有名气。前天饭后刷网页休息,到爱奇艺上一搜,才发现全集都在,好生惊喜。存好电视剧去睡觉,一夜无梦。
人们谈论影视作品,总喜欢拿演员或者导演的说事儿。其实,刘若英的气质像不像张爱玲这个问题,丝毫不妨碍我以一颗真诚的心来欣赏这部长戏。我其实多么沉醉于这种体验,一篇又一篇稔熟于心的文字,一帧一帧在眼前化作鲜活的镜头,一个又一个被我想象描摹过多少次的男女老少,此刻穿着旗袍撩着鬓发走出了上海的老洋房……
张爱玲的气质和刘若英的确有些出入,她冷一点,棱角分明一点,而刘若英与生俱来的甜美和圆润在戏里有些遮掩不住。至于胡兰成的饰演者,好在我头一回见他,没有刻板的印象,也不介意青年时代的胡兰成是否真有那么翩若游龙、玉树临风。想必也不会差很多,现实中的胡先生当比赵文瑄瘦小一些。爱玲的母亲黄女士以一种惊鸿照影的效果出场,我当下不觉暗笑剧组选演员的标准,原来风情万种风靡中西的美人是宋祖英那样珠圆玉润再添一点优雅摇曳的姿态呵。整部影片,除了她美,也就还剩下小周护士了,小周护士美则美矣,寒碜一点,可见剧组之用心,认真学习了《今生今世》。胡兰成倒从未交待过小周的相貌,只说她家境不好,清瘦。但体贴的剧组大约经过几番思量,认定这位寒门小护士若没有鹤立鸡群的美貌,当也不应让胡先生动心,于是自作主张让她漂亮起来。我倒颇认可剧组的这个看法,小周肯定美,有一种少女惊怯的美。
如果关于演员的话题还有什么可说的话,其实,我希望老保姆何干的面容再慈祥一点,这位演员的面相太苦了,慈爱的人茹苦若甜,不会长戚戚。另外,关于爱玲“大眼睛双眼皮的弟弟”张子静,那位小生的演技倒是一流,像极了单亲家庭自卑怯弱的高中少年,可我只担心弟弟原本没那么帅,否则也不必终身未婚。编剧给他戏份颇多,多过他出现在姐姐文章里的频率,大约是一份深深地不忍与怜惜吧!
电视剧我是极少看的,若不小心狭路相逢看了,对于演员的演技啊,导演的镜头啊,兴趣不大话题不多,专爱独辟蹊径研究编剧。我在网上随便浏览了一下《上海往事》的编剧,一位著名的台湾女作家王蕙玲,《卧虎藏龙》和《色戒》的编剧。而李安之所以邀她写《色戒》剧本,正因为她之前成功创作了《上海往事》。同时,她也是那部以徐志摩为题材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编剧。据她在为《色戒》做的宣传文里所言,为了写好《上海往事》,她在上海住了差不多三年。其实这话多少有点官面文章。因为,如果她面对普通观众说:“我为了写好张爱玲,曾经熟读几十遍她和胡兰成的所有中、英、日语作品,以求真切深刻地体察这位天才女作家的一生。”观众大约对这种文人的刻苦会不屑又抵触,而旅居话题显然更符合终日困在办公桌方寸间的观众了。但我深深懂得,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无论这位编剧身在何处,心一定深驻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不仅如此,她还研读过爱玲第二任丈夫赖雅先生的日记,另外,居住在台湾的编剧女士,年轻时就通过朱家姐妹认识了胡兰成先生。
爱玲的母亲第一次离家,临上船时,扑在雕花大床上放声大哭,“蓝绿色衣裙上金属片粼粼闪闪,仿佛泼上了一桶水。”(《雷峰塔》),当电视演到这个场景时,我非常感动于剧组的用心。黄女士的衣服绿得太淡了点,但金线图案是有的,如《雷峰塔》里所言,她“脆弱的肩膀抖动着,抽噎声很响。”
如此认真的细节,从头至尾贯穿在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里。如战火烧到香港,大学生们去医院当志愿者,受伤的年轻人疼得半夜睡不着,看见女学生走过,“小姐——小姐——”地叫着,不是为了求助,仅为让女学生回首,伤痛中有点安慰。
这些执着的细节,让整部电视剧成为影像版的张爱玲作品。
我特别感动王蕙玲女士给予何干的戏份。是啊,说到张爱玲大家就只会对她与胡兰成的一段姻缘津津乐道,每夜各大卫视八点档的言情剧贴上文艺的标签,仿佛观众就可以借此高雅一点。但其实她的人生中有一位非常不起眼然而至关重要的人物——老保姆何干。何干对于张爱玲,就算不比胡兰成重要,亦绝不应次于他。若关于这位善良、苦命的老人与张爱玲的关系在这部电视剧里的表现,我还有什么要说的话,我觉得电视剧没有专门用十几分钟甚至一整集剧情,来重现张爱玲在静安寺火车站送别何干的一幕,非常遗憾。十几岁从家里逃出来的小姐,怀揣唯一的两块钱去送别抚育疼爱自己十几年,并因为自己而老无所依的保姆奶奶。这一个锥心刻骨的场景,张爱玲在《雷峰塔》里铺张了几千字的篇幅,光愧疚的心理活动就有千余字。并且,当开往乡下的火车带走凄凉的何干之后,这部重要的作品正是在火车的隆隆声和作者追赶的脚步声里,沉重结束。张爱玲的少年时代,“悠长得像永生的童年,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随着老保姆何干的离去,至此覆水难收。
还是谈一谈胡兰成吧。我第一次读《今生今世》,兴趣也不太在研究《民国女子》那个章节。在《韶华胜极》里我就懂得,胡先生是有家国大业之志的。男女之情嘛,于他而言就是“随缘”二字。在电视剧里,好不容易等到第十二集他翩翩出场,几集下来,非常诧异编剧对他的理解。尤其是演到张爱玲去他的书房,两人谈到“兰成”之名的出处。原来,“兰成”二字出自一副对联,大意为“扭转乾坤之志最后只好化作‘扪虱’的百无聊赖”,是胡先生自己取的。当时我非常感慨,因为两位当事人的作品里都不曾写过这回事,但,这究竟进一步表达了编剧对胡兰成的理解。
说来好笑,胡、张二人在公寓里镇日地闲聊,聊得天荒地老演了好几集,“连说话都是文章”,我在为他们的机智和才华忍俊不禁之时,也感叹,要欣赏这样一部电视剧,怕还非得具备足够的文学常识不可,否则简直不能跟上这“水晶心肝玻璃人儿”谈诗论文的节奏。张爱玲跟胡兰成谈毛姆,回顾了毛姆临终前后的情形,毛姆在森林中的小屋里孤独的逝世,几天后才被人发现。如果这个剧情是虚构的话,可见编剧之用心。她似乎有意要在那样甜蜜幸福的场景里,为女主角的后半生埋下谶言,令后人在当时就忍不住想起这些巧合,然后泪如雨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里,两人在公寓里依偎在一起谈古诗词,谈得最多的是李义山。缪钺先生在《论李义山诗》里有个说法非常有意思,我过目不忘:“盖诗以情为主,故诗人皆深于哀乐,然同为深于哀乐,而又有两种殊异之方式,一为入而能出,一为往而不返,入而能出者超旷,往而不返者缠绵。”缪钺先生认为义山正是“往而不返”的代表,而东坡则可以代表“入而能出的超旷”。爱玲是否喜欢义山诗,又是否与兰成常谈及义山,似无史料可证。然若从广义的“诗”的概念来讲,张爱玲显然属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深于哀乐而又“往而不返”的诗人。所以,爱登堡公寓里甜蜜的下午茶,他们为什么不谈李白、杜甫,不谈花间,我总以为,这是编剧对爱玲的深刻理解。
如果说张爱玲的作品让我产生了“人世多难、命运无常”的共鸣,那么,这部以张爱玲为题材的电视剧,则让我深深体味到了编剧对于这滔滔人世、艰难红尘中每个人、每一颗心的体贴与慈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先生写了这八个字送给爱玲,然而说到底,受赠之人做得并不够好。往而难返,沉溺哀乐。反倒是,多年以后一位她的同道与读者王蕙玲,终于在一部有关她的电视剧里,彻底为她慈悲了一回。
父亲是前朝的遗少,满肚子的功名学问再也无处可售,太太还非要抛下自己和一双年幼的儿女扬长而去领个洋男人回来伤他脸面。吃着张家饭长大的女儿,心里却向着早早弃她不顾的母亲。父亲气急将她关起来,也有实在不愿她重蹈姑姑、妈妈覆辙之愿。在电视剧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姑姑、妈妈的下半生并不幸福,还不如一辈子围着丈夫、女儿打转的舅妈。我甚至以为,张爱玲家里那么多亲戚,电视剧里特地让舅妈一次次出场,目的是否仅为衬托姑姑、妈妈的命运?这位没有姓名的舅妈与爱玲母亲有一段对话:“你离婚了,可是你过得并不好啊!”母亲沉吟片刻,有些心虚地答:“至少我自由。”自由的落魄,然后把经济窘迫的原因怪罪到亲身女儿身上?这样想着,我有些为她的一双儿女心痛。而事实也最终证明,赴姑姑、妈妈之后尘的张爱玲同样凄凉半生。女儿至死不肯原谅父亲,编剧倒替她做了——至少,她让大家看到一位真实的父亲,一个困兽般的落魄遗少,一个在后妻与亲生子女的夹缝中求安宁的无奈男人。佛教里说,生就是苦。也许,我们可以在事过境迁、沧海桑田之后,为这些曾在时代的烽火与废墟中苦苦挣扎的人们,送上一份恰当的理解。
姑姑在张爱玲的作品里,多少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西派作风,情、账分明,以至于她不敢留胡兰成在公寓里吃晚饭。但是,她也写过姑姑为她做芝麻酱包子的事情。没有钱去买现成的包子,甚至没有多余的钱去买豆沙馅,于是,姑姑干脆用剩下的芝麻酱和白糖来做馅,调了发粉不够的面粉,第一次亲自动手捏了“吃起来像皮革一样”的包子来招待她们母女。《雷峰塔》里的张爱玲内心只因为贫穷而触动,表情木然,而电视剧里的她,终于甜甜地对姑姑说了句:“好吃,谢谢!”
电视剧里这样的体贴与周到的细节有很多。这两年我常常思考,理解每一个生命所包含的复杂与丰富,是不是一个俗世凡人想要生活得相对快乐幸福的必要条件?入而能出,超旷豁然,是否包含发现每一颗心的真、善、美,哪怕与此同时,我们也明明看到假、丑、恶?境由心生,闭上眼睛想象海滩上的晴天,会感到温暖,若想象置身于潮湿阴冷、毒虫密布的悬崖夹缝中呢?只会牙齿打颤,缩紧双肩吧。所以,我感动于编剧的慈悲。父亲和前夫,母亲或者姑姑,他们其实仅仅是张爱玲生命中的过客,像候鸟南来北往,栖息片刻。从佛教的意义上讲,他们的因缘终究在累世的轮回里经历了绕树三匝、拣尽寒枝,否则彼此不会相遇。相遇了,纠缠了,纵不为还前世,也还是欠下来生。
在影片里,离世前的张爱玲回想起童年在父亲烟榻前稚声背诵《陋室铭》的情形,想起母亲离她而去无情关闭的铁门,童年的她躲进老樟木箱子,箱子合起来……我想到《小团圆》的尾声,张爱玲描述了这样一个梦境:“青山上的红棕色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她的。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她醒来快乐了很久。”之雍是指胡兰成。第一次看到这一段,我就深信,张爱玲从不后悔对胡兰成的爱,甚至在暮年临终之际,她非常感念这段爱情带给她的甜蜜,如果可以重来,她愿意生活是梦境中的样子。我本以为电视剧将在《陋室铭》和母亲的离去之后,能重现这个她心心念念的梦境。可惜没有,我有些遗憾。当然,随之而来故事结束的音乐中,我来不及更多纠结,就在张爱玲的照片回放镜头中,泣不成声。
命运的跌宕起伏若只是编在小说里,印在书上,到底来得温和一些。然而故事和小说的背后,真实的人生却如此历历在目,不容回避,痛彻心扉。而纵是这样的荡气回肠,慷慨悲歌,一辈子最终也短得只剩下十几张神情各异的照片……我平静下来,恍然有些理解自己为什么那样撕心裂肺。桃花总会凋谢,爱恨皆成风烟。走过的路无论如何依依不舍,可就是再也不能回过身去,一旦陷入回忆,就只能仿佛回到废弃的电影片场。最后我猛然发现,自己其实也不过只是这苍茫人世的一只候鸟,停一停,歇一阵,然后回到该去的地方。这样一想,唯有珍重与感恩。





    

 短评

不知道怎么会有人诟病。王惠玲的编剧、三宝的作曲、金马影后刘若英的表演,剧情完全还原历史,很多对白都是参照张爱玲的回忆文字写的。只能说觉得不好看的人首先不喜欢文艺片,再者就不了解张爱玲。资深张迷五星力荐 @2011-08-03 08:06:00

7分钟前
  • 老咪
  • 力荐

张爱玲其文是一码事,张爱玲其人则是另一码事,张迷粉丝就更是别的一回事。这部剧演的玲不似玲成不像成格局低视野浅还能如此高分。。顾影自怜太掉价了。。

9分钟前
  • UVU
  • 很差

茹萍太美,字字珠玑。

12分钟前
  • 邱尔
  • 推荐

台词都是根据书信回忆录写的,但比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要聪明。塑造的最好的人物是赵文瑄演的胡兰成,温柔儒雅滥情,真诚又不知廉耻,想当渣男的人都该学学他的话术。

13分钟前
  • 獭君
  • 推荐

编这个戏的,写本子的,演的,其实都在做一件不讨巧的事,稍不留神就要被口水淹死。不过……其实真的挺好的。

14分钟前
  • 松如
  • 推荐

总觉得奶茶的性格难以和张奶奶的“傲”联系在一起,不知演员为什么选她。第二遍看了,任何关于张爱的八卦我都不愿错过。只是把该剧的赵文瑄联想成胡兰成,怎么着都觉得抬举了胡兰成。

17分钟前
  • Mancy Tsai
  • 还行

赵蜀黍出现之前我是拉着看的,赵蜀黍出现之后我一不小心就看了通宵。。。

18分钟前
  • Iras🍃
  • 力荐

胡兰成是多情近乎滥情,张爱玲是薄情近乎专情。刘若英演张还是过于钝,张的面相和文字多少都给人一点尖锐的感觉。很喜欢张爱玲和胡兰成恋爱阶段的台词,就那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深情又不甜腻,文艺而不酸腐。但是想想张爱玲一生为父母战争爱人所伤,最终孤苦终老,不免叹息。

21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连胡兰成这种薄情小人都被他演的多情且贤良,真是没什么话说了。

26分钟前
  • wa1492
  • 推荐

影片结束的照片回放中泣不成声。感谢编剧对滔滔人世、艰难红尘中的每一个人、每一颗心的体贴与慈悲。

31分钟前
  • 徵音
  • 力荐

刘若英太乖了,念着张爱玲的台词却没有她的气韵,胡兰成给赵文瑄演得越发绵软,全不见政治“抱负”,虽然纯粹当一个唐璜式的情人来看也算得上魅力无边;剧本看得出的用功,许多有据可查的细节,才女的一生真让人一声叹息呀

36分钟前
  • Sylvia
  • 推荐

李安御用编剧王蕙玲的深厚文本做引;继张幼仪之后,刘若英从林忆莲、秦海璐、徐静蕾等候选女演员中脱颖,诠释张氏传奇;加之赵文瑄击败陈道明、孙红雷、陈宝国、王志文而出演胡兰成;张艾嘉也赠献外婆的一件绣金线旗袍;奶茶塑造哀怨柔和版的张爱玲,虽少了冷漠孤高,亦是相对还原史实的佳作。

39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中文系必看!

41分钟前
  • 沐恩
  • 推荐

真实的胡兰成若是有赵文瑄的半分儒雅,我也是相信张爱玲会陷的。

43分钟前
  • 南国的小伙子
  • 还行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昨日自你处归来,心头盘唱这八个字。上海的云影天光,世间无限风华,都自你窗外流过。粉白四壁,乃是无一字的藏经阁。十八般武艺,亦不敌你素手纤纤。星沉海底,斜阳古道,临水照花,这些恭维赞美之词出自赵文瑄之口,实在难以不沦陷,温柔儒雅得不像话,他太合适又太不合适。

46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力荐

最凄凉的不是张爱玲 是张子静+1

48分钟前
  • 茶糖
  • 推荐

明知没人能演得了张爱玲...可仍狠不下心视而不见

50分钟前
  • 王小邪
  • 还行

赵文瑄演得更好

52分钟前
  • 小壳
  • 力荐

剧中的情景皆为在读张爱玲作品时脑海中想象到的景象~太经典了!

57分钟前
  • 迪仔I编号223
  • 力荐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1小时前
  • 心玦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