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o Brocka,菲律宾电影导演,不仅是东南亚也是亚洲最重要导演之一,可与黑泽明,雷伊,侯孝贤这些导演并列,但知名度要小很多,原因在于他的电影一直很难被看到。直到斯科塞斯的world cinema project挖掘其最重要的俩部作品,并由美国的CC和英国的BFI发行蓝光。Brocka经常被拿来和法斯宾德比较,和后者一样,俩人都是天才导演,都是工作狂,都是电影电视剧场都做,都是较早去世。说他是天才只要看看下列这组数字就知道了:拍摄Insiang的时候,他只花了11天时间,拍摄所用胶卷与成片比例是1.33:1,拍完14天就进院线。如果考虑到电影如此出色,这组数据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8.5分。天山电影院,菲律宾大师展,4k修复版。 诗意与碎片媾和的生活,贫苦与渴望铺展的街道,布罗卡用带血的屠刀切开生命的肚皮,流淌而出的,是人性中沾腥的恶血。 展现家长里短的残暴,布罗卡比小津更现实,上演颓废社会的呐喊,布罗卡比新现实主义更绝望。一出对三位男性的复仇,揭示了被男权凌辱的被损害的英湘们。 出色优美的旋律仿佛新现实主义附体,当主题一遍遍响起之时,正如英湘一次次挣扎于男性的承诺与谎言之门,又暗示了如英湘们的一幕幕悲剧还在此起彼伏的上演。 社会造就的女性堕落,就让女性自身完成救赎之道。只是最后母女的拥抱,是对内心真正的放下与和解,还是对残酷生活之路流下的无奈的眼泪? 片头屠宰场的镜头与片尾的刺杀遥相呼应,如果人本身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情和欲将安身立命在何处? 剧本和台词大赞,演员的表演功不可没,英湘那倔,耿,痴,忧的眼神洞穿了时间的隧道,成为对命运永久的叩问。加上大荧幕上美轮美奂的修复画面,此种视听与观影拓展,夫复何求?
看完《英湘》,习惯性地跑到豆瓣来写评论,看到不少豆友的短评与我的内心评价相去甚远。
2.5 / 如何拍好狗血奇情八点档真的是电影史难题。影像再充沛的真实感也架不住这最后半小时贺岁喜剧一般的灾难剧本。除了用光很大胆构图调度很沉稳之外着实看不出“大师”在哪。 —— 寒枝雀静
仿佛看了一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湾苦情剧,不过结局大不相同 —— 有心打扰
容麽麽大战周芷若!菲律宾底层琼瑶blues —— 十三
虽然我看的电影和豆瓣上很多动辄一两千部观影记录的豆友们相去甚远,但是也算自觉有分辨好电影和烂电影的审美。观看《英湘》的过程中,我自始至终却也未能把它与狗血剧联系在一起。看完一些评论,细想之下,其剧情的确与一些”八点档“有相似之处,但是究其根本,它们之间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此罗列一二,与有幸观看本片的豆友们分享拙见:
电影以血腥的屠宰场开场,英湘的母亲是在此间菜场里卖菜的小贩,暗示了其母的“动物性欲望”与“强势”的性格。菜场里人头攒动,母亲便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支撑起家庭的开销,养大英湘。恶劣的生存条件,让母亲变得不近人情,自私自利。电影一开始,母亲便赶走了从乡下来的穷亲戚,却又把自己的小男友带回了家。
菜场在电影后半段再次出现,是英湘被男友毕博抛弃之后。回到家中的英湘与母亲暂且和解,她便跟随母亲到菜场卖菜。与母亲一同在菜场卖菜的英湘,何不是母亲年轻时刚刚担起生活重担时的样子。吵杂的菜场从来没有罗曼蒂克和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只剩零星琐碎的生存现实——那是亲眼目睹母亲从少妇变成老妪的地方。
电影里,英湘的母亲对英湘说要洗澡,让英湘放水。实则是母亲晚上要与小情人云雨,想借着水声掩盖,以防被外人听到。英湘每次开完水龙头,便躺到床上,辗转反侧,偶尔还会听到母亲的呻吟声。这时候的英湘会在思考什么呢?
联系到英湘与男友之间的关系。英湘天生丽质,但是感情却并不比旁人顺遂多少。男友毕博三番两次约会英湘,想与英湘在电影院幽会,共享二人世界,却屡次被英湘抗拒。这一行为与中国文化中女性的矜持略有不同的是,英湘的这种抗拒反而与电影院中其他的情侣格格不入了。
也许便是母亲的这种对于欲望的放纵,让英湘对于“性”产生了抵触情绪。水龙头这一细节的安排,让英湘的性格里深深烙下了对于人性欲望的克制,为故事之后的转折奠定了前调。
母亲最后因为杀死了情人入狱,英湘到狱中探望母亲,告诉母亲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策划。母亲听完仍坚持说自己不后悔,而英湘却后悔地哭了起来。被英湘抱着的母亲却生硬地转过了头,并没有半点示弱。直到英湘离去,擦干了眼泪(不想被外人看到),渐行渐远,母亲才隔着监狱的铁栏,望着女儿的背影,流下了眼泪。
强势的母亲为何在最后流泪。那是深藏她内心的属于女性的脆弱,长久以来,被埋在了恶劣生活环境的废墟之下。母亲在电影里仿佛一直只是“恶言恶语”,"残酷无情“,”纵欲无度“的化身,但最终看着自己唯一亲人的离去(母亲之前一直强势地不让女儿离开自己,可以说是自私,但是其中也参杂了对于失去的害怕),女性的柔弱又再次浮现出来,让人动容。
简要举例的这三个细节,都是狗血的八点档里很少会去着力刻画的。这些安安静静的细节描绘远比大吵大闹的撕逼战让人动情,也许这就是狗血剧与戛纳电影节的距离吧。
变态扭曲的家长控制与逆来顺受的善良孩子,再加一个脚踏两船的深情男子,悲剧的到来是意料中的。母亲在结尾处的故作冷酷是斩断孩子的念想,却也是结束了真正自己的生命。
看得特别投入~确实,亚洲早期电影和melodrama的关系值得好好研究,再次体验到了从melodrama切入但是超越melodrama的力量。从空间性来看也是非常有趣,在一个逃不出去的封闭空间系统里,人物、社会、法律、政治、两性......的关系各种交织与爆发;最后的最后,终于跳出了那个鬼打墙,却是到了监狱。
crazy
2.5 / 如何拍好狗血奇情八点档真的是电影史难题。影像再充沛的真实感也架不住这最后半小时贺岁喜剧一般的灾难剧本。除了用光很大胆构图调度很沉稳之外着实看不出“大师”在哪。
表面看就是一部节奏较慢的母女冲突剧情片,但如果你细读布罗卡的运镜和叙事技巧(注意是叙事而非故事),就会发现它是以新现实主义打底,各种粗砺的底层城市生活影像流,然后叠加上不时冒出来的(法国和日本)新浪潮干脆利落的狠劲。质感上很像六七十年代大岛渚等人的片子,但是所有这些东西都被一种热带的粘稠所裹挟。我们离菲律宾电影都差得好远啊。
八点档苦情乡土剧 全片最好看的是女主她妈的橙色囚衣 时髦到爆炸
去年看了这位导演的马尼拉,觉得颇好看,今年看这部故事简单也说不上拍法有什么特别的,但就是依旧好看~没有了马尼拉散漫的结构和超展开,叙事完整成熟了不少,成品也规整了,连菲律宾版李洛彤的演技都进步了~以及,还是莫名觉得隐约有股港片的气息,和那种满满的感慨和情绪~
容麽麽大战周芷若!菲律宾底层琼瑶blues
非常张爱玲的一个故事,不过如果是她写剧本的话,估计男人骗完母亲骗女儿,最后偷了钱跑了,剩下两个女人过日子。导演技法平实,几场夜戏(床戏)拍得尤为漂亮,母亲演技太好。
剧情是蛮狗血 反正半路我猜到女主角要黑化 一开始杀猪 最后用杀猪的手法捅刀子 厉害厉害 还有就是女主角长得好像李若彤哦 超喜欢她和渣男去开房穿得那条蓝裙子 最后她妈蹲大牢那个橘黄色牢服裙也很好看诶(重点永远跑偏)
沉住一口氣,該放之時快狠準,進而創造Brocka最具毀滅性的母女關係!多麼殘忍,又多麼溫柔,多麼melodramatic!
【3.5】magnet:?xt=urn:btih:09776d19de743c765dc495ece5ccd716fa28959c&dn=Insiang.1976.1080p.BluRay.x264-GHOULS
配乐运镜等手法上特别典型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的那些东南亚电影,马尼拉的穷街陋巷里的人生就是浓缩的标准模式:穷人的世界就是如此,污染的河浜,嚼舌根的左邻右舍,永远在哭闹不停的小娃,终日无所事事喝闷酒的闲散青年或小流氓,被贫穷压榨殆尽的亲情,被困苦折磨如野兽吞噬白骨舔舐的现实,旁人还轻松问你一句“为啥不逃走呢?”菜场戏和小烟纸店戏尤其传神;有稍显生硬,不无生猛,但回过头来细思,应当说自有其意义与珍贵之处,不然为何穷得饭都没得吃也要拍这样题材的电影?不然为何有那么多片值得修复也要花功夫修这电影?
Jeudi 27 Septembre 2012 - 20h30 - SALLE JEAN EPSTEIN - VOSTF - 16mm|#戛纳电影节#经典单元,出来之后,Pierre急着就问我你是不是不喜欢,开头以及运动实在是很棒,故事略微欠缺了一点点。每次看到博洛尼亚的修复电影都是一种享受
就像新现实主义,布罗卡将摄影机架在了菲律宾的贫民市井。她是东方的卡比利亚,在第一次出现在镜头时,是一袭红色,如果说作为西方理论中的“情欲”毋宁说是一种东方化的隐忍与压抑,关于家庭的不可承受性(空间的拥挤似乎让观众“体验”到了这些),并不是“青春期”叛逆,而是女性地位。尽管作为隐形书写,但《英湘》还是包含着畸形的家庭关系:一个伪俄狄浦斯与真正的厄勒克特拉,她补偿,并热爱着一个淫荡的父亲,并在情节剧的泪水中弑杀母亲。在父亲—恋人的Dado第一次占有英湘的身体后,镜头转向一个滴答作响的水管——菲勒斯的隐喻。另外一重传播人类学的隐形书写同样可以从日常性的话语中找出:第三国家的流行文化与贫民想象的幻境,但《英湘》一边反应着,一边用情节剧跌落其中。
这位菲律宾导演还是有点风格的
男人的自私和色欲将女人推至绝境后又使其触底反弹,原本被珍视的身体反而又成了她复仇的武器。很惊喜于第三世界的导演没有利用悲惨的生活去继续卖惨,而是将人性中的动物性逼迫出来,已经差不多能拍到今村昌平的程度了。
仿佛看了一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湾苦情剧,不过结局大不相同。
居然不难看
全球各地都拍过的题材 本片剧情上没啥惊喜 画面上东南亚风情加分 本身摄影也很不错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