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谁妥协,妥协了谁
文/布宜诺斯
今年五一档的擂台好看,热闹之余,想来想去都是挥不去的缺失感,《黄金大劫案》前半截好戏,后半截逻辑碎一地;《匹夫》笑点不少,过多风格化镜头和配乐的确有点蛋疼,这些暂且不谈,就说“妥协”这一块,颇有点惨不忍睹。
首先,为商业。宁浩拍片爱用方言,当年《疯狂的石头》用四川话,俏皮,透着一股子小市民的精明劲儿,但是如今的东北方言呢,特点却是楞,虎,糙,恰好印证了《黄金大劫案》的剧本已经走上一条人有多大胆,故事有多胡编的路子。如果说彼一时是宁浩用小聪明迎合小部分人恶趣味,意外成功,此一时却认定大众的G点在大动作大场面。可就算布景再美,一梭子枪子儿放倒再多日本兵,黄金溶进王水的特效再精美,故事线的粗糙简直像导演一个人在发癔症,水准都不如成龙谐趣武侠。去年中国票房狂飙到130亿,商业片票房成功的指标也跟着呵呵后了,很明显,投资商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回本、过亿,于是,那个会讲出巧思、精巧、复杂故事的宁浩被牺牲了。
至于杨树鹏呢,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曾经借鉴黑泽明的年轻野心导演,变成如今借鉴姜文的年轻跟风导演的过程,《匹夫》很大程度保留杨树鹏的个人趣味和风格,但是黄晓明自断手指的镜头,很难不让人脑补《让子弹飞》里张默活生生从胃里掏出一碗凉粉的模样,大头娃娃对应麻将布袋,一群悍匪里恰好有个娘娘腔等,且不谈《城中大盗》和《落水狗》的Mr. Pink,因为这部电影指向是国内市场受众,揪住现成的7亿票房前科的市场性元素,在观众中造成口耳相传的话题性效果,是导演能想到的的最好、最节约成本的捷径,但作为一个好导演本应具有的原创性和排他性,不可避免被牺牲了。
再者,为制度。和意识上的妥协比起来,商业上那些其实都是毛毛雨。很明显,宁浩已经被《无人区》的挫折整怕了,从《疯狂的石头》到《疯狂的赛车》都是小贼偷大贼,贼眉鼠眼不亦乐乎,顺便把民间骗术、神推销术等不入流材料都整上大银幕,越反讽大家看得越乐呵,但《黄金大劫案》的贼,却是一群义正言辞为国捐躯的“英雄”,就主角是个擅长坑蒙拐骗的街头小混混,最后也被国仇、家恨、爱情拐带到高大全一路,电影主题倒是存大义、灭私欲了,但宁浩招牌式的那些倍感亲切、会心一笑的小细节小段子,那些地气儿,那点儿反骨,都跟着小东北一块儿洗心革面了。这里要说的不是拍贼就好,拍英雄不好,只是,韦小宝变身杨子荣,你信吗?
相比之下,杨树鹏甚至是可悲,《我的唐朝兄弟》有那么硬气的隐喻,那么固执的浪漫情怀,那么赤裸的生存哲学,就算票房死的很惨,多年后华语电影史上绝对会有你这么一笔。但是《匹夫》就不好说了,人物动机又模糊又伟岸,以黄晓明能当土匪头子、建立地下城堡的精明狠辣,怎么就能轻信张译,又认定绑了日本的“八千岁”天皇会拿钱来换?看来看去,比起故事主题的深度和人物逻辑的可信度,追求一个“打鬼子”的政治正确反而显得更重要。当然,这不是宁浩或杨树鹏的错,是“电影”这东西,在大环境中尚被多方撕扯的破碎结果,但正因为我们还记的在他们身上给予过抗争的希望,因此如今的失望也只能由我们自己承担。
腾讯电影专稿
2 ) 《黄金大劫案》:宁浩进化史
看到有人在看完《黄金大劫案》后在网上评论:处女作永远是一个导演无法逾越的高峰。我心想:没错,对宁浩来说,《香火》还真不好超越。我知道不少人认为宁浩的处女作是《疯狂的石头》,权当冷笑话吧。
正是这种认知错位,才很容易让很多人对《黄金大劫案》的观感产生恍惚,然后很轻易的忽视宁浩这部新片真正的观赏价值和对宁浩来说真正的意义。
《香火》《绿草地》对宁浩来说,相对是纯粹的,此时的宁浩电影能看出对电影本体的崇敬。甚至,从这两部作品里,穿越时空,让我看到了宁浩导演作品的某些归宿,周而复始,如果多年后宁浩再次拍出类似这两部气质的电影,我一点都不奇怪。
而两部《疯狂》,基本可以看做宁浩电影青春期的荷尔蒙爆发,肆无忌惮,在遵纪守法尺度下尽可能混不吝,尽可能多的打擦边球,这也带是给观众相当观影快感的主要原因。这种安全的快感,我后来只在郭德纲相声里找到过类似感觉。
青春期是有爆发力的,青春期是美好的,青春期是撕裂的,但青春期也是短暂的。
《无人区》就像一个变声中的少年,撕破喉咙呐喊,却哑了。
但思考和成长却在继续。
《无人区》讲的是人性从黑暗转向光明的故事,过程如同《十二怒汉》,纯良开始或许只占了一票,心几乎被黑暗填满,但人性的伟大在于,只有牺牲换来的成长,光明战胜黑暗,才刻骨铭心,才能从少年成长为男人。
《黄金大劫案》就是对人性主题的延伸和思考,对宁浩来说,这是一部告别青春,即将步入自己成熟的“黄金年代”的转型作品。
对观众来说,《黄金大劫案》只是一个结果,但对宁浩来说,应该是一个仍在成长进行中的过程。
《无人区》之后,宁浩撰写的四个剧本因为无需言说的理由“被搁浅”,这构成了《黄金大劫案》的前奏,也是宁浩电影后青春期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
《黄金大劫案》中伪满洲国的故事背景,小东北的人物设定,亲情、友情、爱情一个都不能少得要逐一失去⋯⋯这些对宁浩来说,其实都是宁浩自身成长思考的投射,而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现实意义。
《疯狂》系列对宁浩来说,只能让他停留在电影工匠层面,显然宁浩要有更大的野心和追求。
回头看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从短片《跟随》到横空出世的《记忆碎片》,是风格建立与凸显;从《失眠症》到《魔道争锋》就是从个人风格到主流市场的转型之作,为后来足以载入影史的《蝙蝠侠前传》系列做足了准备。
无论好莱坞、欧洲,一个导演从风格到主流的成长,类似诺兰这样善于思考的有才华的案例不鲜见。
对宁浩个人成长角度,《黄金大劫案》更接近是诺兰《失眠症》的阶段。
严格意义上,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内地还未有一个导演从作品成长角度,可以类比好莱坞主流电影。
宁浩是最接近的一个。
宁浩从《黄金大劫案》开始,从单纯的情节编织,逐步转向在主流商业叙事架构下,塑造人物,剖析人性,要通俗,再通俗一点。
以前《疯狂》系列是潜意识中展现摧枯拉朽般“摧毁”的快感,而从《黄金大劫案》,宁浩要踏上商业化主流叙事下建立普世价值的漫漫征途。
就像诺兰抛弃玩弄叙事杂耍的《记忆碎片》大踏步向前一样,宁浩在“疯狂”之后要寻找全新的自我,也是必然的命题。
小人物,历经磨难,在乱世中不断去牺牲,一点点换来成长,有笑,有泪,有人性的光芒⋯⋯这就是《黄金大劫案》。
俗吗?只要通俗不流俗,只要易懂而不肤浅,俗又怎样?
影史这样贯通东西的通俗经典电影,从《乱世佳人》到《泰坦尼克号》,无一例外,普通人都愿意去经历一场让人心潮澎湃的梦与冒险。
拿宁浩跟诺兰比,是我的一厢情愿。
但人生如戏,一辈子就是一场马拉松,跟所有的长跑一样,除了自己,其实没有其他对手。
无论《黄金大劫案》如何被人评说,这部青春成长史在宁浩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已经写下了重重一笔。
这一笔,是宁浩迈出下一步的动力。
3 ) 宁浩式幽默
看了电影《黄金大劫案》各方影评大多一反对宁浩作品的高评。确实电影过于戏剧化,个人英雄主义太强,男主光环blingbling,情节也的确有些不科学,更是俗套的逆袭,家国面前不谈儿女私情。或许是我笑点低,还是看笑了。“我大哥常杀人(长沙)”“大哥好,我太原人”等词,再比如挂十字架那里都是笑点。有笑却也有泪,结局我倒觉得和《麻雀》有些类似,开头照应结尾的这种,就像“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寓意革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还是喜欢宁浩式黑色幽默,真的好siao
4 ) 宁浩也让人失望了,中国观众还能指望谁呢?
我不知道有多少观众是像我一样,在之前完全没看过任何有关《黄金大劫案》的介绍、报道、预告片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导演宁浩”这四个字,就兴致勃勃、充满期待地走进影院的。我想应该有不少。因为宁浩值得信任。
我没看过宁浩早期的《星期四,星期三》、《香火》、《绿草地》这些作品,我也没看过宁浩那部传说中的《无人区》。宁浩的电影我就只看过两部,《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也许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宁浩什么,也许是我误会他了。那么我就说说我之前所认为的宁浩吧。
那时候,我认为宁浩是国内为数不多认认真真讲一个好故事的导演。对于商业片,宁浩是少见的有着一份虔诚的导演。也许他更期待自己能拍艺术电影,但至少他也不会觉得拍部商业片就是糊弄一下那帮庸俗、土鳖、不懂艺术的大众的简单事儿。他认真地设计故事的桥段,结构起情节来,充分尊重每一个可能走进电影院里的人。这种对待商业片的认真、虔诚和细致的态度,我在好莱坞的导演中见到过,却很少在中国导演身上见到。
就因为宁浩的这份对观众的尊重,和他的细致认真,我作为一个观众,也一定会回报他的尊重。我会觉得,看宁浩的电影,不花钱进电影院而是买盗版碟或下载看,就是对不起宁浩,对不起他对观众的那份尊重和认真。
所以,我不需要知道《黄金大劫案》里有哪些明星,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仅仅导演是宁浩,就足够成为我花钱去电影院看的理由。
看完的结果是深深的失望,还夹带着愤怒。我承认只给一星是有失偏颇的,但那种失望和愤怒之情绝不仅仅是因为觉得自己看了一部烂片,而是因为,我所认为的宁浩,是不应该拍这样一部电影的。
也许是我自己对宁浩一厢情愿了,但我真的不明白,宁浩的这部电影是怎么回事?宁浩究竟是怎么回事?整个故事的各处都经不起一点推敲,在重要的转折点上,全依靠人物的小宇宙爆发扭转剧情。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导演敷衍、潦草、随意而又极不耐烦地在编织这个故事,甚至到最后他自己也越来越厌恶这个故事,于是让男主角天神下凡般开着一卡车毫无来由的王水,以及更加无来由的装甲车,消灭了所有日本人而作结。
导演在电影中安排了很多情感点,或者叫做情怀吧。有父子之间的亲情,有男女之间的爱情,有男主角与同伴的友情,还有男主角从一个混混转变成爱国者的昂扬之情。但无论哪种感情,导演都极不耐烦而敷衍地草草交待一下就了事了。男主角给女主角用两支叉子做了朵玫瑰,于是女主角就爱上了这个才见过两次面的人;而女主角给男主角送一次药,给乞丐送了点钱,男主角也就爱上这个自己欺骗的人。陶虹那帮爱国会的人,全都是符号化、看不到内心情感的人,以至于他们最后的牺牲让人实在感动不起来。郭涛演的父亲是很不错,但他与儿子的情感戏也还是太少了。范伟的神父则更是不知所云。到最后,男主角何以完成了自己人格的升华,成为了英雄,也是一笔带过。
我突然想起老师跟我谈到《泰坦尼克号》时说过,在历史上,泰坦尼克号沉没那晚发生那么多精彩而动人的故事,但卡梅隆却最终选择只以Jack和Rose的爱情线贯穿全片。这既是好莱坞的大拙也是好莱坞的大巧。因为放弃了那么多更复杂而纠结的感情,所以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才尤为地动人和永恒。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如果导演从一开始就放弃佟大为那条线,而把所有笔墨放在妓女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上,也许妓女最后舍身换女学生的行为就不会那么为人所诟病了。
而宁浩在《黄金大劫案》中试图放进更多的东西,但却没有一样东西是他真正在用心去讲述,这么多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没有一个,宁浩试图认认真真设计,以打动观众。有的只是敷衍,一带而过,仿佛急不可耐地要快点把这个故事讲完。
最后那辆神奇出现的装甲车,也许是宁浩在不知如何收尾的情况下,看了《大魔术师》造成的悲剧后果?《大魔术师》的结尾我已经觉得过于癫狂,有欠控制。但那毕竟还是喜剧片,毕竟尔冬升在电影的整个后半段就一直试图让观众明白,别认真对待这部电影。可《黄金大劫案》的后半部分,一直在讲牺牲,主要角色一个一个死去,而最终消灭了日本人的是一辆从天而降的装甲车?我难道应该把这理解为宁浩的幽默吗?
也许《无人区》对宁浩的打击真的很大。也许宁浩承受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压力。但我真的想对宁浩说,他不应该这样透支观众对他的信任,更不应该放弃他在讲述故事时那份对观众起码的尊重,而不是现在的敷衍。
5 ) 宁浩的成人礼
宁浩的电影似乎总离不开财富的纷争和欲望的碰撞,《黄金大劫案》也是如此,因此把它当做其《疯狂》系列的延续是很自然的期待,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还是小人物的盲打误撞,但这里没有了我们熟悉的多线索叙事,尽管有着喜剧的包装,但这里的精神内核却成了牺牲与爱情。虽然还有着黄渤、郭涛、刘桦等这些熟悉的面孔来唤起一些已经别梦依稀的记忆,但这确实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宁浩了。从刀刀见血到绵里藏针,你可以说他成熟了,也可以说他平庸了,我看到的是宁浩对包括市场和环境在内的妥协。
不可否认的是《黄金大劫案》的娱乐性,宁浩在喜剧元素的趣味把握上依旧张弛有度,东北方言制造的笑果密集而不生硬,范伟的表现尤其舒坦,杂糅的手段让观众在大部分时间都能保持一个兴奋的观影状态。其实从影片全局来看,喜剧只是个包装,最终会发现所有的搞笑元素其实都是停留在表面的,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喜剧故事,甚至不是一个《偷天换日》那样的高智商巧取豪夺的故事,夺取八吨黄金的任务其实在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此后便是买一送一的热血戏码了。我之所以说是买一送一,是因为这两部分内容无法在一个类型模式下取得兼容,风格上的断裂感造成我观影时的突兀感,特别是死亡降临时,我一直怀疑那是一场设计好的圈套,于是在疑惑之中根本来不及去感动。我想后面这部分才是宁浩真正要去做的东西,就是他自己所说的“牺牲带来成长”,这里的很多内容让我想起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而《黄金大劫案》本来也可以成为或接近那样的邪典电影,但风格定位上的游移让宁浩止步于他本不该停留的地方,所以看完《黄金大劫案》,我非常想看《无人区》,我相信那应该是比较纯粹的宁浩转型作品。
宁浩把自己赖以成名并在国内开风气的多线索叙事称为“抖机灵”,其实这确实是一个可以藏拙的叙事方法,因为多线叙事必然导致事件密集,而且时间跨度很小,故事线本身极易丰满,客观下消解了人物塑造和性格变化的压力。《黄金大劫案》回到了单线索常规叙事,这对宁浩的创作团队来说是个挑战。现在看起来,在故事创意和桥段设置上有成功的地方,但是存在着人物性格转变生硬、情感铺垫不足的弱点,可以看出来影片很多地方用力是散的,叙事动机也不明确。最近重看《泰坦尼克号》,感受最深的反而不是那些灾难场景,而是男女主角情感推进的扎实细腻,连串的细节,一次次小规模的悲欢离合,最后让一见钟情在两天之内发展为生死相依的伟大爱情具有了足够的说服力,这也是《黄金大劫案》欠缺的地方。
在宁浩的《混大成人》一书中,关于《黄金大劫案》的章节被命名为《撕裂成长》,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心态变化,一是宁浩开始执着于关于死亡的思考,二是对每一次用电影表述自己的机会的珍惜和敬畏。在《黄金大劫案》中,宁浩所告别的是《疯狂》系列的轻佻和极致,尝试着用娱乐手段来承载一个非娱乐的内核,这个逼着自己使“拙劲”的转变过程对于创作者个人来说可能会很痛苦,也可能会让一些熟悉他并以惯性审美需求期待他的观众感到失落和迷惑,但延续下来对电影的信仰和个人创作的气场是可以告慰观众的,他依旧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人对他下一部产生足够期待和遐想的华语电影导演。只是三年等来一部宁浩电影,我觉得宁浩本来可以做得更好。
6 ) 【黄金大劫案】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
友情提示:新近修改
前大段无节操抒情回忆峥嵘岁月愁
后大段锱铢必较刻薄嘴脸逼逼叨叨
请原谅一个双子星人的精神分裂症。
---------------------进正题的分隔------------------------
这是一篇非常不客观的观后感
这是一些我零星的顽固记忆
请先想好是否愿意看一堆废话
接下来,如果您还想听,我便直接讲下去。
知道宁浩这个人很早,上大学的时候同屋女孩儿好像帮他女朋友拍过作业。还没从梦开始的地方毕业的,这哥们似乎就红了。尤其记得【疯狂的石头】回到标放做交流时的情景,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大概整场只有三分之二人,随着剧情推进,跑进放映厅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捧着刚从星星食街买的煎饼果子。我是在包世宏的金杯舔上“别摸我”时落座的,所以其实很多年我并不知道开头还有宁浩客串男科大夫爆别人菊花的那一段。如果不是当时用过的手机后来被偷,没准我现在还能留着那条同学召唤我去看片儿的短信,内容颇言简意赅:“标放速来,这片好笑!”
黄渤和我是同届,军训的时候就打过交道。因为小型车祸脚扭伤不能操练,我和另两个也有伤情的同学被分配去训练基地的广播站,负责每天在饭点给大家放放曲。两个礼拜的日子,我们手中就只有一盘卡带,在莫文蔚【盛夏的果实】听到第246遍的时候,大家终于觉得这样不是个办法。三个臭皮匠不知道怎么岔了筋,就想起来可以搞个唱歌送祝福的歪点子。就是在每天的广播时间,找个人来亲自唱首歌给想送的人听。黄渤是来的头一个人,因为他是我们广播主播的班长。忘了当时他唱的什么,我只记得他来的时候手里还拎着刚从水房接满热水的水壶,以及他其实也是最后一个参予这个不靠谱环节的人。。。
再次接触黄渤,是那时候电影学院的学生会预备闹一个校园歌手大赛。头一届我们是比照春晚的规格在准备的,造型赞助,舞美设计,服装服饰,一彩二合灯三总彩。那一个多月,好像就没怎么睡过觉。舞美准备的差不多了,作为导演的我想起来,MD我们没主持啊!于是急中生智想起在学校里现找吧,都是学艺术的,最不济表演系也能有一票踊跃报名的吧。后来来面试的都不怎么合格,就一个女孩还凑合,男主持却依旧无下文。又是黄渤,我想到他同班提过他经常在外面接活动主持的活,于是要了电话。打过去说了几句,哥们就答应了,下午就拎着自备服装来看。现在回忆,那时候幸亏有他,因为最后比赛手工计票忙不过来,黄渤被我一次又一次的推到台前求他随便干点什么拖拖时间。哥们讲笑话唱歌热舞(好像跳的还是郭富城的某曲。。)全活儿耍完了,我们的比赛分数终于终于出来了。
总之回忆那一晚,场面热烈,真就像是煤老板砸钱弄的拼盘演唱会似的。后来校领导似乎对学生会的几位负责人提出了批评,说弄的太商业。这个中缘由我就不清楚了,不过和黄渤就此没机会碰面。再见就是头一段提到的石头的学术交流了,大荧幕上哥们甩着地道的青岛话:“牌子!班尼路!”
这二位是我的过去有过真实交集的人,几年光景里各自风生水起。2012年他俩又合伙整了个《黄金大劫案》,机缘巧合下在三月的某个下午我有幸提前目睹了这片的毛坯。没有调光,没有字幕,生效处理还停留在乱七八糟的同期声拼贴阶段,特效公司的演示动画加在其中,大场面你只能看个将就。楞是这么个刚刚定剪的版本,居然看的人好唏嘘。
青春和成长是一个何其二逼的标题,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失去失去和再失去。马塞尔•普鲁斯特再牛逼也只能追忆似水年华,村上春树声势喧嚣的日子,挪威的森林大概也距离他几百万光年开外。宁浩没有废话,一口气毁了小东北的前半辈子,留下他的后半生在黑白默片中找余温。难怪片尾曲要找一著名老嗓来唱,提醒观者亮灯前再抓紧最后的一两分钟伤感,出了影厅你就又是那个无坚不摧的自己了,日子没空让你喘息。
年纪越大越清楚愤世嫉俗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横冲直撞的伤疤如今穿长袖都遮掩不住。青春是特别大尾巴的一家伙,他提脚一路呼啸而过,别说抓住,你连追上看清楚它屁股长什么样的机会都没有。当然这是因为曾经的曾经太挥霍,那些个错的人和蛋疼菊紧的事儿,当时我们没人会意识到那是在虚度光阴。
两只叉子掰成的玫瑰太煽情,好女孩儿注定都会爱痞子,可惜痞子通常不是留个念想就是留个孽种。荒烟蔓草的年头,多少红颜为傻逼,姑娘们成了孩儿妈事后想想,只叹当时太年轻。富家千金何尝不是幸运的,她在荧幕里头,他在荧幕外头,拷贝转动,他注定想她以后的年头。最好的时光,我们往往不珍惜,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活着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从来不知道有人会离你而去,有人会讨厌你,甚至有人会恨你。直到一些人彻底离开了自己的生命,一些人对自己嗤之以鼻,坍塌的小世界你只能抉择把它甩掉。那缘起自饱满的细胞,8倍速的新陈代谢和37度2的热血,纷纷凋零,纷纷远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世界也更无奈,若干年后还是会依稀记起对废墟下某部分难舍的留恋。
时光不能倒流,幸好宁浩依旧在拍电影。黄渤长的成熟,这么多年过去他还是石头里那个样。道哥在簋街的鸡煲依旧是这些年最爱去的饭馆。《黄金》的男女主角都换了新人。现实要我们学会稳妥的过日子,曾经伤的不轻也害人不浅,过去那个不闹不满意的主儿早已云淡风轻。有些人偶尔会从心里掏出来想一想,比如一个在脚腕上纹了纳木错藏文的姑娘,比如一个笑起来有点坏的男孩,比如那只夜夜陪我睡的白猫,比如没来得及和他好好聊聊天的姥爷。我很想你们,但我只能细细的把你们收回心底。
宁浩的新作,观感乱七八糟,那些年的日子根本也没办法理出头绪。这算不算成长?应该算吧,至少依旧头朝前方,相信所有的一切皆会清晰起来。要求也再不复杂了,愿我好,和愿意留在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好。《黄金大劫案》是宁浩主动抛弃了所有复杂性的故事,唯一的主题是人生没有可逆性。也许是那些无法重来,所以我们才会记忆的那么深,说来说去,痛感还是身体的第一认知。
有笑有泪,大喜大悲,浓雾最终皆会散去,这条路我们无一能幸免,唯一能做的是对每一个陪你走过几个章节的人心存感激。
“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 但愿她永远不被改变 许多梦想总编织太美 跟着迎接幻灭”
范晓萱的歌词里是这么唱的,写着写着,记起的就这么几句。
P.S:我是托儿,但绝对诚意推荐,支持每一个认认真真拍出来的电影。
很高兴工作人员名单里认识和熟悉的人越来越多,细数大学同学中,真正还留在这个行业里的实在不多,愿依然有梦的我们更进一步,我们从梦开始的地方出来,我们努力让梦实现。
2012年,同兄弟姐妹们共勉。
---------------------------------------
习惯性的补充逼逼:
这些天看了别家的感想,也和朋友聊过黄金
稍感一部分提前观影者因为喜剧糖衣所以没咂摸到核心的味,一部分因为不符合期待为了吐槽而吐槽
《看电影》的编辑挺心有灵犀,一句话说的很实在:何必绑架宁浩?
买房子炒地要看风水,生孩子取名要瞧八字,没准拍电影也得讲究点。《黄金大劫案》听着霸气,但是终究带着一个“劫”字。两部片子的期待压成一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宁浩终究要闯这一关。
大家都急于拿着《黄金》来比划些什么,但是却忘记了这影片最基本属性是部商业类型片。我们从小语文课的教材也改过很多版,唯一不变的却是总结中心思想的教学方式。某某随笔了几句,都必须是形而上的,说通俗点哪那么多虚头八脑的高风亮节。
关于总菊的传说很多年,审查制度就是块心病,死不了也活不起的文艺青年们多以此为灵感慷慨激昂,奋笔疾书。可叹的是,真愿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有几个??点着票子,装着样子的大把人在,哭丧一般的悲恸,剪刀手照样照着导演们裤裆往下剪。试问,你们改变什么了?
自打姜文提出一个站着能不能挣钱的疑问之后,面对政策如何想出对策的念头豁然开朗。美国人发明了爱疯,中国人玩命发明爱疯壳。残破的史书和现实教育了我们,天朝尔等从来不缺拐着弯骂娘的脑回路。我朝革*命历来两种人最多,喊口号和堵枪眼的。前者鸡贼的惊天动地,后者无脑的鬼哭狼嚎。在全民热爱颠覆却不知该颠覆什么的浪潮下,理性这个东西不觉得太稀缺了么?
采访中宁浩数次强调青春期热血的破坏性大于建设性,打从那开始我就不相信他《黄金大劫案》只是讲青春和成长这么清新的说辞了。他话里的玄机和画面的铺陈是有线索可循的,但就怕理想难照进现实,忙着把他符号化的群体,根本不在意他真正说了什么。
发身份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问题是这算不算过度消费宁浩?一边盖棺定论他抄袭盖里奇,一边又忙不迭的盼之为己喉舌,急猴似的想着他来一句:向我开炮!什么时候起,拍电影成了炸碉堡的事业,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次又说黄金似足昆汀的无耻混蛋,国外的那个死鬼顶着cult片王的光环,口味一向吃的也挺咸的宁浩就被殷殷期盼成出头鸟了。想来双重标准是好用,可厅堂来可卧房。
黄金开场不久有这样一场戏,街溜子小东北一把破烟杆装成了革*命人的大枪,善良又怕事的屁民神父马上就相信自己被打劫了。没费吹灰之力,小东北拿到了粮也拿到了钱,出门拐弯就碰上宁浩自己客串的police叔叔。话不多说,钱最终进了上头的兜,神父拿回的仅有一个结案的印章。
屁民---扮演革*命人的人----暴力公权
这真是个有趣的食物链,抱歉,我剧透了。
7 ) 来讲一个浪漫主义的故事
伪满时期,时局动乱。关东军如狼似虎,革命组织救国会相机而动。在这片看似晴朗的天空下,绰号小东北的无业青年游走大街小巷,靠坑蒙拐骗混日子。偶然的机会,他意外得知了一个秘密,关东军将有一批黄金送往防护措施严密的大和银行。
有笑有泪,但因人而异。宁浩以前的电影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荒诞和荒谬。而这部电影则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么惊奇。虽然影片本身从开头的正常年代剧到结尾处魔幻现实主义的衔接过于突兀,对爱情的描写也不够娴熟,但必须承认宁浩还是中国导演里最会给观众讲故事的。
没想到这还是个浪漫主义的故事,故事再荒腔走板,被浪漫主义一包装怎么也不过分,就好宁浩讲故事完整这口,故事结尾太漂亮,还逼出我几滴眼泪。何况还有一批好演员。中国人演中国人,日本人演日本人,清清爽爽。
8 ) 那些不得不的【必须】
带好友去看,结果看完对方说,也没你说的那么牛逼啊!
那日本军官的军服纯扯淡,一个用手能揉成花的叉子最后能尼玛挡子弹?富家千金还要去负责押运金条!?
我只能干笑着说军服不用较真,没几个哥们懂得这是现在的军服。
叉子必须要能变化,不然。。情节咋继续?开始必须是银的,软乎,你才能弄成花,之后必须硬气才能挡子弹啊!亲。神马不锈钢铝合金,总之一定要牛逼!
千金必须押金子,不然就爱不上流氓了。没有那一幕哪里能有煽情戏,导演让他出现在那,你就必须出现在那!
最后的酸水必须量大到水漫金山!不然怎么能灌满地下室?!
最后的装甲车必须从天而降,这样尼玛才有震撼的赶脚!难道你不觉得那是在对《大魔术师》结尾的致敬么?
开篇必须给黄晓明做广告,各种《匹夫》一堆《匹夫》,但是这样也不能拉动匹夫的票房。亲。
蜂蜜必须是夹带广告,必须重复,必须让你看出来,我这是广告。
主角必须够2,配角必须弱化,日本必须脑残,这样才能有意思啊!过去劫皇贡都知道要审慎一下,但是必须有这样二逼的主角,这样才能暴露啊!
不然谁暴露啊?
配角必须全灭,这样才有主角的个人英雄主义啊!亲!
女主角必须死,不这样肿么可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亲爹必须疯癫,不疯癫没反差!死前必须葛优,这样才是子弹飞的致敬。
人生不能没有疙瘩汤,神父不能没有酸菜。不然没有记忆点,大家更不记得有谁了!
直到看了资料才知道那爹是郭涛去的,真是【坑爹】里的战斗爹了!
情节必须一波三折,关注必须不能呲逼!不然你就是打压中国的天才,不然你就是文艺里的装逼青年,青年里的二逼导航!
总之,时间必须长一点,这样才能撑满,所以主角必须死去活来。不然一定不够莫名其妙。必须要融合禅学,抗日,以及脑残的日本人,必须有各种角色的打酱油。
看完必须发帖子,发帖子必须给高分,不然你丫就是枪手!必须只能说好话,说没意思的都滚犊子,说扯淡的,都尼玛不懂拍电影。说难看的,有本事你拍一个看看。
瞎呲逼的,必须水军拍死,找出你的祖宗十八代!
一个好导演找了一群非大牌少炒作的好演员演了一部内容够多的好戏,想来那些拿“USB”说事的喷子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评分如此两极化可见那些有头像,但是主页没内容的账号是什么身份。
有笑有泪,但因人而异。宁浩以前的电影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荒诞和荒谬。而这部电影则是告诉你,屌丝的人生有多么惊奇。虽然影片本身从开头的正常年代剧到结尾处魔幻现实主义的衔接过于突兀,对爱情的描写也不够娴熟,但必须承认宁浩还是中国导演里最会给观众讲故事的,BTW,没方言,宁浩不能活。
别被那瞎了眼的预告片给蒙了,这片老好看了,节奏就跟片中的一口东北腔似的,流畅而欢快。此外,相信喜欢《让子弹飞》的大老爷们和娘们也都会待见这部电影。
挺敞亮呀
起初很反感,慢慢却看出些乐趣。这片拍得非常草台班子,包括置景和灯光都有点舞台味。觉得导演是故意这么山寨着来弄,包括各种狗血桥段。弄出些八九十年代的粗陋味,以戏仿和恶搞。但是真是太讨厌里面那种夸张的表演,虽然有可能是故意的。好在宁浩懂得适时给观众兴奋点
没啥意思,有点可乐
看睡着了
我有理由相信这是宁浩因为无人区的亏欠而仓促弄出来纯粹搜罗票房之作,台词油里油气,剧情仓促无序,人物傻里傻气,这是部针对喜欢「两只蝴蝶」的人拍的电影,尽管对导演我能理解,但对电影,万分厌恶。
枪响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不管是大清还是满洲国,都能吃得饱饭,还有这么多人造反。
3星半
支持一下国产
哪里不好看,哪里不好看了??剧情戏剧又合理,演员卖命,要主题有主题,要深度有深度,要包袱有包袱,金镖十三爹死的时候哭的我哗哗的……最后,鬼子真尼玛讨厌。。
也许是《无人区》被禁后,宁浩有点儿糊弄事了。关键还是编剧的问题,格局大、场景假、剧情扯、硬伤多,仿佛回到了90年代国产枪战片的时代,结尾吹得没边没谱,收不住了。狗血剧里该有的舍身取义、BOSS不死、爱人被杀全都齐全了……
哈哈哈哈哈,没什么营养。
无国却无爱
以往宁浩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盖·里奇式黑色幽默本土化的同时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以接地气的故事和笑料展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不经。然而在看过他这部所谓的最高成本、最强制作后,不得不由衷感叹“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果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还是继续幻想《无人区》好了。
剧情很狗血啊,失望了
黄渤成配角了
刚看完回来,商业电影看起来很过瘾,就算成功了。宁浩还在成长,第六代会比第五代靠谱很多。另外很喜欢导演对背景音乐的驾驭,最后崔健的歌简直爆了。
风格像大魔术师。另,最近电影喜欢有缺陷的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