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简史

记录片大陆2022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2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3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4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5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6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3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4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5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6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7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8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9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16

详细剧情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围国家为战场。由日本和美国等同盟国家交战,战争爆发自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开始,日本空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美国对日宣战后,与日本交战多年的中国也跟着宣战,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也对美宣战,欧亚两大战场合一。本片围绕太平洋战争,呈现多场战役历史时刻。

 长篇影评

 1 ) 战争

《太平洋战争》开篇,那位医生父亲阻止儿子进入战争,理由不是害怕儿子在战争中死去,当然不是完全不顾虑。他担心当战争结束时,不希望看到心爱的儿子,因为战争的创伤和记忆,而成为一个没有信仰、失去对人的信任的无政府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这才是战争最令人恶心的地方。一年五年八年十年,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现在你二十岁,十年之后,三十岁,还有四五十年的日子要走下去,而四五十年中的每一天你也都在经受着战争带来的后遗症。你杀了人,双手沾满鲜血,你的战友死在你的怀里,你违背了要爱每一个人的训诫,你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你不再相信正义,甚至不再相信自己。你身心俱受煎熬。

当战争的号角吹起,你因为心中的正义驱使,义无反顾的奔赴战场。然后有一天,你厌倦了,会装病逃避你曾经选择的正义。然后你会觉得生不如死,希望自己被日本鬼子打死,那只会有几秒钟的痛苦。

战争没有所谓的正义与邪恶。只有邪恶与更邪恶。

 2 ) 科普+八卦那段太平洋的战斗

PS
以下内容适合各种军盲历盲地理盲但想了解一下有关于《The Pacific》看
客气的请各种五毛爱国党和智商不超过80的人员自动退散,笔者有志于挣人民币的事业,不想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口水和各种小白打打嘴架
 首先,笔者不太乐意评论太多的有关于美国式的主旋律和价值观的问题,如果还对这部砸了2个亿的电影中表现的美国式电影的所谓的人性的光辉表示惊叹的话,还对诸如人性的感到和人性的毁灭,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伟岸喋喋不休的时候,那建议感受种种人性感动的各位还处于幼年期的朋友去温习从《西线无战事》《猪排山》到《细细的红线》等等经典的电影
 作为一部砸了2个亿的电影,斯皮尔伯格的初衷,仅仅是真实的还原一下历史,在现在被美式价值观熏陶的有点反胃的广大的电影看众越来越挑剔的眼神中,反其道而行之,原味的还原历史,辅之以大笔的资金砸出来的特效,尽量的不是拍电影而拍电影,在类似与东方式的含蓄中,一片“压灭碟”声音中,达到最初的目的,商人的本性,票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有一大批的评论如雨后春笋般,或者用更恶心一点的词叫案上之蛆一样的冒出来,感叹美国式的人性的光辉,或是一片五毛的叫声中尖叫美国式的辱华辱亚,好吧,这些都不是电影的本意,往往是太多的喜欢装X的人用人为的方式把一件事情神圣化,比如出蜘蛛结网看出人要锲而不舍,从蚂蚁搬家看出人要精诚团结,从颠倒爬起看出要持之以恒,从拉一泡屎看出......从冲个马桶看出.........
好吧,笔者在这里,鄙视一下为这一部电影感动的人,虽然为这个电影感动是别人的权利,但偷偷鄙视也是我的权利,说道这个权利....不得不说200年前创造美国式精神和制度的那几位大爷还真的是人中俊杰啊
我无妄与从文艺的角度对这部片子说些什么,下面,是笔者作为一个不错的军事迷对《血战太平洋》中的一些细节所提供的资料:
                            第一集
++++++++++++++++++++++++华丽的分割线+++++++++++++++++++++
    1)科普的问题
   网上可以随便百度和GOOGLE的资料请自行科普,比如瓜岛战史和部队编制这类的问题,人人可以自行科普,我所要写的,是类似与八卦文学的一种文体
  推荐的科普的地址如下:http://zh.wikipedia.org/zh-cn/%E7%93%9C%E8%BE%BE%E5%B0%94%E5%8D%A1%E7%BA%B3%E5%B0%94%E5%B2%9B%E6%88%98%E5%BD%B9(维基百科)
  2)谈谈老美爱面子的问题
   和中国人YY《有个挂B叫顺溜》一样,老美也喜欢选择性的失明,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看样子拍的还想那么回事,不一样的是顺溜是YY自己的强大,各种跑狙,移动狙,冲锋狙,老美是选择性的失明,死活把一场打死狗的战斗说的惊心动魄,比如男猪脚晚上在河边上的一战,其实是历史上的那场夜间的战斗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发的泰纳鲁河口战斗(事实上美军搞错了,该地其实是伊鲁河的河口,当地土著人称伊鲁河为鳄鱼溪,由于美军把把真正的泰纳鲁河反而认成了伊鲁河,因此此战其实应为伊鲁河河口战斗才对),好吧,那么当时整个瓜岛上的日本人是多少?答案是900人,部队是一木支队,这个所谓的一木支队其实就是日本帝国相当精锐的第二师团的最精锐的部队,话说这个一木支队的头就是历史上著名的250一木清直,曾经在北京的卢沟桥上闹过事的那么个愣小子,美国人是多少啊?是美国陆战一师的12000人,话说这个250的一木清直本来是要去打中途岛的,是中途岛的登录部队,结果海军完蛋了,一木清直就一直留在了腊包尔,结果就听说米国鬼畜去瓜岛上欺负了当地上修飞机场的韩国棒子民工
  男猪脚登陆的时候就是这个画面,美军登陆部队达1万人,岛上日本守军只有280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韩籍劳工,战斗部队只有几百人,男猪脚看的的日本人逃跑后留下的饭盒,其中有90%是韩国棒子的
 要不怎么说一木清直是250哪?日本大本营告诉他,美军登陆部队只有2000人不到,一木清直一想,皇军天下无敌,而老子又是皇军最精锐的,于是900人带了18个掷弹筒,一周的弹药粮食就上了岛,晚上就带了900人去搞10000人的美国人去了,结果美国人都是败家子,好像子弹不要钱一样,玩命的打,美国佬也怕死,光是75榴弹炮就打了375发炮弹,105榴弹炮数目不详,结果就是第二天满沙堤上的躺800多日本人的尸体,美国人死了40个不到,一木清直带了剩下的70人就去自杀了
 美国佬的爱面子,故意不说战斗的差距,仅仅是在结尾的时候,由男猪脚轻轻的提一句“日本人好像是来自杀的一样”
  最后,笔者承认忽悠大家一点的是一木清直的900去搞10000的时候,仅仅搞到了近3000人,其他9000没有机会再去SM一木一把了
 3)地主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有存粮的
  《The Pacific》的道具是相当的考究,基本上做到了完美的还原
   比如,男猪脚抗的是M1917水冷机枪,步枪是美国的M1903
     这个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的
   就是地主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有存粮的
   1944年美军标准配置是M1919气冷重机枪,步枪是美国的M1加兰德
   而在1942年的时候,瓜岛战役发生那个时候由于美军大规模扩军军工刚刚动员所以武器产量跟不上,只能凑合着用了,步枪不是美国常见的M1906而是M1903这一点上我很感动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个编号,说实话,在1942年,美国人的武器绝对不是后期的那么妖孽
  其中出现了一把汤姆生1927式冲锋枪,枪口没有止退器,使用50发的单鼓,这些枪支很快的就会被改进成为汤姆生M1A1冲锋枪,但在瓜岛使用的恰恰是这些地主还没有发达起来时候的武器,不得不说剧务是相当的认真和负责
  4)可能的败笔
  男猪脚上岸的时候,使用的是LVT-1水陆登陆车,笔者90%的确定是该车的使用时间是1943年,在1942年的瓜岛上该车没有使用,但对自己的学识和剧务的负责摇摆不定
  5)基本的战斗细节
    A:美国佬从军舰的绳网上爬到登陆艇上,瓜岛的确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这样会导致暴露在炮火下的大量的伤亡,后来美国人就直接在军舰里上登陆艇,开门就冲,就想在《拯救大兵》中1944年的美国佬干的那样
    B:基本的战斗常识,美国佬沿河岸布防,在晚上的战斗中,利用河流有效的防止了日本人的侧翼的包抄,一有包抄就向后收缩
    C:影片中第一集的主角是陆战1团2营的机枪手,该营也正是参与泰纳鲁河口战斗的部队;那个美军喝日本啤酒的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美军占领机场后意外发现日军留下的几十箱啤酒并好好享用了一番;
   5)电影中提到的海战,不得不说美国佬式的爱面子,从陆上的角度轻描淡写了一下,事实上,这次海战是1942年8月8日晚进行的萨沃岛海战,此战美军大败,损失了4条重巡,另有1条重巡和2艘驱逐舰被重创,1000多名美海军战死;而日军无一艘军舰沉没,只战死58人。而且是日本人打了就跑,让美国人连报仇的机会都没有,事实上,由于日本人的训练强度之高,二战中在没有航母参加的古典式的海战中,特别是小舰队的炮击战斗,日本人90%把美国人打一个鼻青脸肿,然后美国人就召唤黑鸦鸦的飞机再把日本人打一个鼻青脸肿
萨沃岛海战的科普地址如下:
http://zh.wikipedia.org/zh-cn/%E8%96%A9%E6%B2%83%E5%B3%B6%E6%B5%B7%E6%88%B0(维基百科)
这里一提的是,萨沃岛海战的策划不是维基百科上说的那个第8舰队的舰队司令官三川军一,萨沃岛海战的策划是三川军一的第8舰队的先任参谋神重德,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参谋长,神重德这个小子最NB的地方就是利用时间差让军舰躲过航母的威胁,而诸如空袭珍珠港和中途岛的时候策划的是山本五十六的先任参谋黑岛龟人,这个小子是个玩航母的专家,可是后来没有了航母,黑岛龟人也就让位给了神重德,著名的莱特湾海战中利用航母骗走美国航母,战列舰去进攻美国人的部队的策划也就是这个萨沃岛海战的策划————神重德
 另外,我查了一下,男猪脚说的“他们带走了一半的弹药”,是说的美国的“埃利奥特”号,当时“埃利奥特”给陆战一师1团提供补给,但是在当时的夜里的海战中他没有沉没,而是害怕日本人而匆匆的跑路了,结果第二天遇上了13架从腊包尔机场出击的日本的一式陆攻,其中有一架被击伤,结果小日本就开着飞机在1942年玩了一次“Kamikaze”就是“神风”的意思,“埃利奥特”就沉掉了
  6)关于日本鬼子的故事
  日本鬼子的手雷自杀
   在瓜岛上有真实的事情发生,于是米国鬼畜就狠了狠心,以后日本人的尸体一律推土机或坦克压过,有点像我们在某一年干的那样某年
   日本鬼子最后按手雷时候吼的那一句,就是“てんのうへいかばんざい”,翻译过来就是“天皇陛下万岁”,你要是愿意用纯正的普通话来说的话,发音如下“电脑很卡八个贼”,恩,差不多就是这么个读音吧
    日本人在自杀时手雷拉线后还地上磕了一下,因为日军手雷使用的92式手雷,为了在掷弹筒中发射的方便性,选择了压发点火,而不是我们常常使用的诸如德国的M35性手榴弹和美国的MK2型手雷一样是压发击火,92式手雷扔出时必须磕一下。
  7)美国佬辱华辱亚的问题
  美国佬的海军陆战队就叫 Marine Corps,简称就是MC,所以美国佬的海军陆战队常常的被称为月经队(Menstrual Cycle,简称也是MC月经的英文)
 常常有一些精力旺盛的爱国青年认为美国电影辱华,比如《唐人街》辱华,《山西客栈》辱华,《2012》辱华,连《阿凡达》都是在美化殖民统治,作为美国佬价值观体现的《血战太平洋》更是辱华
 比如在片子出现的一幅地图,地图中的中国的满洲蒙古新疆竟然被独立的区别划分了,看来美帝忘我之心不死啊
 其实你可以不知道盛世才,可以不知道德王,但你不能不知道溥仪吧?事实上,那份地图不是国家的行政图,而是战区图,当时的中国是属于C-B-I(中国-缅甸-印度)战区的中国分战区,图中表示的是抵抗力量存在的地方,而当时的满洲蒙古新疆显然不是抵抗力量活动的地方,所以在战区图上分别画开 ,有趣的是,C-B-I战区图中,把缅甸北纬17度以北的地方划在了中国分战区,美国人好像又不那么的辱华了
 另外,在本剧中,美国佬逢日本人必然送上2句经典的美式国骂:son of bitch和yellow monkey,字幕组为了不刺激大家的情绪,一般翻译成杂种,其实yellow monkey大家都知道直白的翻译就是“黄皮猴子”,好吧,精力旺盛的青年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坚决的喷死美帝这种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歧视亚洲人黄色皮肤的丑恶嘴脸的行径吧
  8)看过不错的关于剧情细节的文字,我来补几条一般人不知道的东西
  A 登陆的时候男主角上岸的时候,岸上有了一批人在和他们打招呼“欢迎来到瓜岛”,我翻了一下相关的资料,男猪脚所在的部队是美国陆战队一师的1团,在D日的时候他们是第二批上岸的,地点是“红滩”2号,而第一批上岸是陆战队一师的5团,地点是“红滩”1号,正好是片中表现的右手50米方向,在这一点上,剧务做的是相当的认真
  B 被绑在树上杀死的美军士兵,其实在相当的有关美日南太平洋的书籍中都描写过这么一种人,就是海岸瞭望员,类似于中国的武工队那种武装,由于从事的是情报收集的活动,日本人常常把这些准军事人员称为间谍,间谍是不享受战俘待遇的,使用被日本人捕获的间谍常常的被就地虐杀,另外,被绑在树上杀死的应该是当地士兵,所以应该不是美国兵,而可能是澳大利亚人。正规的美国陆战队员在登陆后在环形方位,不可能被在密林中单个捕获
 C 还是那一副地图,里面的加拿大和美国是一体的,这个和美国的国防计划有关,美国很早就制定了对世界上主要强国作战的计划,用颜色表示,称为颜色计划,比如对英国的“红色计划”,对德国的“黑色计划”,对日本的“橙色计划”,但在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联手,大半个欧洲沦陷的情况下,美国人修改了计划,把颜色混合起来,称为“彩虹计划”,图中表示的是“彩虹计划”3,也就是在欧洲大陆完全沦陷,英国本土也沦陷,英国佬不投降迁移到加拿大和美国一起作战的计划,当然,事实证明美国佬想的多了
 D 武器的细节,没有出现莱卡50冲锋枪是一个遗憾,这个不成熟的武器其实在瓜岛上曾经大量的使用过,还有就是那个老掉牙的情节,美国佬SM致死一个落单的日本兵的时候,从包里翻出一个布娃娃像,这个日本兵是一木支队的,一木支队就是第2师团的23联队,编成地是日本的仙台,其实日本的布娃娃制作有相当浓郁的地方文化,日本一个地方的布娃娃和护身符往往带有相当的地方特征,和其他地区的东西可以很快分别,比如编成地为日本熊谷的第6师团和编成地为日本大阪的第4师团的护身符就相当迥异,但笔者学识有限,看不出那个布娃娃到底是不是仙台风格,当然,如果《血战太平洋》的剧务连日本的布娃娃都能准备的相当完美的话,那的确是一种临人敬佩的敬业的精神
++++++++++++++++++++++++华丽的分割线++++++++++++++++++++++++++
 
第二集的评论待续...................................
1942年10月14日凌晨,日本“金刚”、“榛名”号战列舰在10艘驱逐舰护卫下,用其16门356毫米舰炮炮击瓜岛“亨德森”机场,击毁美机达48架,并使美军存储油料全部损坏毁,机场也遭到严重破坏。
     

 3 ) 《太平洋战争》part1:神作胚子

终于等到了传说中的《太平洋战争》,怀着激动的心情下了盗版的RM,不过与预想中的精彩相比,这50多分钟不能说不精彩,但绝对不high,文戏之下,战争戏有点边缘。

     首先,在写下不成系统的观后感之前,我必须感谢一下伟大的祖国,其次感谢一下伟大的驴子,最后感谢一下我夜以继日辛勤下载的本本。

     《太平洋战争》从拍摄之初就被大家认为是《兄弟连》的姊妹篇,从两者的情节设计和拍摄理念上看,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战争的残酷、对细腻人性的刻画是《兄弟连》成功的秘诀,《太平洋战争》也不例外。其第一集上来就是一段文戏,交代了主角的站前生活,要言不烦。在这前半段中,美国人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我却有一些奇怪的感觉。是否是受党的教育太多了,太想躲避崇高了,总用一种异样的阳光去打量那种情感。

     战争从下半部分开始,不过既不紧张战斗场景也不多,还是属于平静的叙述,也没有大战前夕的逼仄,可能跟战争的进程本身也有很大的关系。本集讲的是瓜达卡纳尔战役,肉搏战才刚刚开始。惨烈的硫磺岛、冲绳岛战役还在后头。不过本剧既然是以三个海军陆战队队员的视角进行,那么惊心动魄的太平洋海战是没法顾及了,小小地遗憾一下。

     为数不多的战争戏本身亮点不多,但其中几个极富人情味的细节却展示出了主创者对战争的态度:对日本人来说,战争同样是残酷的、荒谬的——与《硫磺岛的来信》如出一辙。同样是敌国,但在二战电影中,美国人对日本人形象的刻画远比对德国人的多,甚至可以说对日本人有一种同情的成分在,但对德国人就是纯粹的仇恨。

    HBO的迷你剧一向都是精品,这个第一集只是一个开胃菜,属于热身运动。但其中的细节表明,它有比肩《兄弟连》甚至超越《兄弟连》的可能。

 4 ) 《太平洋》第1-8集中的几个历史细节-增加每集介绍-2010-5-5

来自SC影视区的专业评论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9&Page=1&TopicID=3120448

太平洋》第一集中的几个历史细节



1,瓜岛登陆日为1942年8月7日,美军登陆部队达1万人,而日军之所以没有抵抗,是因为岛上日本守军只有280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韩籍劳工,战斗部队只有几百人,而且还都在机场附近;同时日军也根本没料到美军会突然开展登陆,所以在美军登陆过程中未遇到抵抗。



2,那场海战是1942年8月8日晚进行的萨沃岛海战,此战美军大败,损失了4条重巡,另有1条重巡和2艘驱逐舰被重创,1000多名美海军战死;而日军无一艘军舰沉没,只战死58人。(美海军和美陆战队在太平洋战争的境遇是相反的,美陆战队在开战初期打得挺顺,但越到后面遇到的阻力越大;美海军在战争初期比较背,但越到后面越顺)。




3,那场夜间的战斗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发的泰纳鲁河口战斗(事实上美军搞错了,该地其实是伊鲁河的河口,当地土著人称伊鲁河为鳄鱼溪,由于美军把把真正的泰纳鲁河反而认成了伊鲁河,因此此战其实应为伊鲁河河口战斗才对)。




4,泰纳鲁河口战斗日军参战部队为一木支队,兵力900,美军参战部队算上防御兵力和反击兵力,约2000—3000;由于美军在此前意外得知了日军的主攻方向(首先是一支美军侦察兵伏击了一木的巡逻队,缴获了一份日军地图并因此了解了日军的可能发起进攻的方向;其次是一名亲西方的当地土著在被日军抓获后设法逃回了美军防线,提供了日军的有关情报),所以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机枪火炮全部校正,工事加强,炮兵观察员全部在一线待命,就等日军上门。




5,影片中是黑夜中爆发战斗,很多朋友觉得拍夜战不过瘾,但没办法,历史就是这样。还有朋友质疑怎么日军都像发疯一样送死,其实不然,日军的战术核心就是渗透+ 夜战,在前期的东南亚战场这招屡屡成功,因此也就没把瓜岛美军放在眼里,还是就这么进攻了,殊不知美军此时无论在兵力、火力、情报搜集、准备工作等各方面早就占了优势。影片中战斗时几个细节把握得很到位,一是战斗围绕在一条沙堤进行(日军想通过这条沙堤冲过来,但是都被美军的机枪扫倒),这是符合历史的,鳄鱼溪的入海口其实是一个泻湖,有一个环状的沙堤,日军要想跨过鳄鱼溪进攻对岸的美军,必须通过沙堤,因此也就在这里死伤惨重(影片中到了白天可以看到日军在沙堤上死亡枕籍,那个自杀的日军就在沙堤上);还有一个细节是美军互相提醒日军从侧翼攻击,这也是对的,因为一木支队的进攻分为好几波,主攻部队是通过沙堤的向心攻击,还有一波是试图涉水从沿海泅水绕到美军侧翼进行攻击(这也就是影片中为什么到了早上在海边会有大批日军尸体的原因)。



6,到了白天,海中和海边的尸体如前所述,并非是有些朋友所说的是被击沉的日本军舰上的死亡人员,而是一木支队的部分试图通过海边绕道迂回攻击的战死人员。那名自杀的日军也是可考证的,历史在泰纳鲁战斗接近尾声时,美军医护人员曾试图救治日军伤员,但日军却拉响手雷与美军同归于尽,为此美军下令对日军伤员不予救治,直接坦克碾过。不过影片中似乎此次战斗结束得稍快了些,事实上此战要持续16个小时,到当天傍晚17:00才结束。此战日军战死777人,美军死 34,伤75。




7,其他几个细节:影片中第一集的主角Robert Leckie是陆战1团2营的机枪手,该营也正是参与泰纳鲁河口战斗的部队;那个美军喝日本啤酒的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美军占领机场后意外发现日军留下的几十箱啤酒并好好享用了一番;陆战7团是1942年9月18日登陆的,其中就有后来一战成名的约翰-巴斯龙。




8,最后,此片是以三名陆战队员为原型拍摄的,分别是陆战1团2营的Robert Leckie(第一集的主角),陆战5团3营的Eugene Sledge(第一集中那个得心脏病不能参战的),陆战7团1营的John Basilone(第一集中与父亲告别的)。其中John Basilone是荣誉勋章获得者,后来加入陆战5师,在硫磺岛战役中战死。Robert Leckie和Eugene Sledge都于2001年去世。




1,大家可以把影片拉到22:22,即美军登陆艇出发时的那一刻,注意看画面左后的那艘大船,这艘船名为George F. Elliott号,是一艘运输船,当时它运载了陆战1师1团2营(即主角Bob所在的那支部队)。大家可以看看我下面贴的那张Elliott号的历史照片,你是不是觉得影片里的这艘船居然和照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2,有人问为什么主角所在的登陆艇上岸时已经有美军登陆了。因为主角所在的是陆战1团,在其登陆前,当天9:38,陆战5团已经登陆了;陆战1团是在11:00登陆的,比兄弟部队晚了一个半小时,而且登陆点正好在陆战5团登陆点偏右。可见在这个细节上此片是绝对尊重史实。
  3,关于那个丛林里美军发现的两具尸体,个人认为不是美军士兵的尸体,而是之前在瓜岛做侦察任务的海岸警卫哨(coastwatcher)。海岸警卫哨大多由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属所罗门群岛的士兵、武装平民等组成,这批人装备有电台,深入敌后,为盟军提供情报。在太平洋战争中,这些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在日军调兵的同时,他们就将消息发给盟军;但同时他们也承受了极大的危险,一旦被日军俘虏,所遭受的绝对是比普通盟军士兵更残酷的刑罚。
  4,关于那个误伤友军也是有历史记载的。由于美军缺乏战斗经验而且不熟悉环境,虽然日军并未采取行动,但是在美军阵地中却因为风吹草动爆发了多次枪击,无论陆战5团还是陆战1团均有多人遭误伤。
  5,影片的33:55提到的Elliott,就是主角所在的陆战1团2营登陆前乘坐的运输船。而Turner是当时瓜岛战役中美海军的指挥官。Elliott 是1942年8月8日,即瓜岛登陆后第二天沉没的,它沉没于下午一点,与当晚爆发的萨沃岛海战是两件独立的战斗。Elliott是遭遇空袭沉没的,而影片中美军说“Zero crashed into her midship”是指当时一架日军飞机(其实是一架鱼雷机并非零式机,但当时的美军可能不那么清楚)被击中后掉在了该船上引发大火,正是这场大火导致 Elliott被迫被放弃,由美军自己凿沉。Elliott载着陆战1团的大量补给,所以主角所在部队会对此感到沮丧不已。
  6,影片结尾出现了陆战7团,主角所在的部队向一名叫Chesty Puller的军官打招呼,这名Puller就是陆战7团1营的指挥官(巴斯龙也在这个营),一位传奇的陆战队军官。他一生获得过5次海军十字勋章,在美军陆战队中绝无仅有;在瓜岛战役中他即将带领陆战7团参加血腥的马坦尼考河战斗(9月23日-27日,陆7团登陆后第5天)和亨德森机场战斗。在马坦尼考河战斗中,美军中了日军埋伏,由于其机智果断,拯救了3个连的美军;在亨德森机场战斗中,Puller更是挫败了日军的疯狂攻击。在整个瓜岛战役中,身为营指挥官,他一共受伤三次,两次是狙击手,一次是弹片伤。
  在第二集中,个人估计除了众所周知的亨德森机场战斗之外,可能还会有陆战7团1营参加的马坦尼考河战斗,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2集



1,开头的小规模战斗应该是1942年10月7日-9日间的第二次马塔尼考河战斗。马塔尼考河位于美军环形阵地的西面(第一集的鳄鱼溪位于阵地东面,我们所熟知的血岭位于阵地南面),在该河对岸当时有不少日军集结,给美军阵地造成不少威胁。因此美军于1942年9月23日渡河组织了第一次马塔尼考河战斗,但此次战斗遭日军埋伏而失败。而1942年10月7日的攻击则取得了成功,重创了日军第2师团的第4联队,美军以伤亡约2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约700人。
2,登陆的美陆军部队是第164步兵团,他们于1942年10月13日登陆。同时运上岛的还有足够陆战1师60天之用的补给品和大量其他物资。此时瓜岛上美军总兵力达到23000多人,日军此时兵力也接近2万,但装备和补给无法和美军相提并论。第164步兵团在后来的机场争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影片中陆战队员“盗窃”陆军补给的事是真实的,当时164团刚刚登陆,几架日军轰炸机照例前来对机场进行轰炸;陆军士兵急忙四散躲开寻找隐蔽,而习以为常的陆战队员料定日机不会对滩头物资实施攻击,于是对陆军兄弟的补给来了个顺手牵羊。此时陆军164团已经装备了M1步枪,但不少陆战队员却认为春田步枪更有准度而对M1不屑一顾,不过仍有少数陆战队员偷拿了陆军的M1尝鲜。
4,164步兵团的登陆给瓜岛的陆1师带来了希望,但是就在1942年10月13日当夜,这些步兵和陆战队员们一起品尝了日军对瓜岛机场最猛烈的一次舰炮攻击(即影片里的那次夜间炮击):两艘日军战列舰共发射了918枚360毫米炮弹,炮击持续了整整80分钟。此次炮击给瓜岛机场造成了极大损害,共有48架飞机被击毁或击伤,41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大量燃油被毁。
5,在战前动员中,陆战7团1营的Puller中校(就是那个干瘪老头)说日军试图从马塔尼考河附近进攻,这是对的。当时美军判断日军的进攻方向是阵地西面的马塔尼考河,因为那里日军部署有重炮和坦克部队;而且日军曾在此发起过数次小规模的攻击,更让美军坚信这里将是日军的主攻方向。(事实上日军的主攻方向是位于阵地南面的血岭地区,即1营的防区。)
6,动员中Puller提到的Hanneken的部队其实是陆战7团2营,Hanneken是营长,这支部队当时正从阵地南面调往位于阵地西部的马塔尼考河一线增援陆战5团以防止日军从那里进攻。影片里提到的sector 3不是像字幕里所说的是“三排”,而是指第三防区,即血岭一带的防区。当时美军将瓜岛分为5个防区,陆战7团1营所防守的血岭一线即位于第3防区。
7,影片中提到的Briggs是指陆战7团1营的一名排长Ralph Briggs,他当时带领46个人在美军主阵地前方建立了一个前哨站。在日军攻击机场那晚,Briggs的前哨站最先发现日军的动向,但按兵不动,日军在黑夜中也未发现他们。Briggs随后和Puller联系(影片中有叙述),Puller要求所有火炮静默,以保证Briggs等人安全撤回。最终Briggs等46人有42人撤回美军防线(其中一人直到2周后才逃回),有4人在途中被日军发现而被杀。
8,巴斯龙去拨鬼子尸体的时候,对面的鬼子开火了,鬼子用的ZB26机枪.战斗要开始前 一颗照明弹 那几个鬼子剪铁丝网中



鬼子冲锋一波一波的,成梯次的,不过冲锋前的火力准备基本没效果,应该是鬼子的掷弹筒威力太小吧,还有鬼子很有战术素养,在前面的人被击倒后,他们会趴下等美军换子弹时再冲,美军的防守之所以成功主要是重机枪与铁丝网起了大作用



9, 今天的菜单是 白饭,白饭、白饭、加白饭!例外还有些少小虫
10,巴斯龙1945年2月19日在硫磺岛阵亡



第一部:瓜达尔卡人尔-莱基
导演:蒂姆·范·帕顿
编剧:布鲁斯·麦肯人
首播:2010年3月14日(美国时间)
剧情:罗伯特·莱基和海军第一陆战师登陆瓜达尔卡人尔岛。日军袭击珍珠港事件爆发,海军陆战队员约翰·巴斯隆做好了驶往太平洋某处与日军交战的准备;同一时间,新晋记者罗伯特·莱基应征入伍。尤金·斯莱治因为心杂音无法入伍,与即将前往训练营的挚友悉尼·菲利普斯道别。珍珠港事件8个月后,莱基和菲利普斯所在的海军第一陆战师登陆瓜岛,任务是取得此至关重要的军事制空权,并准备迎接不可避免的战事。


第二部:巴斯隆
导演:大卫·人特
编剧:布鲁斯·麦肯人
首播:2010年3月21日
剧情:约翰·巴斯隆和海军陆战第七团登陆瓜达尔卡人尔岛,援助汉德森机场保卫战。巴斯隆和第七团来到瓜岛,支援正在为制空权奋战的莱基和其他第一陆战师的将士们。巴斯隆在击退日本军队夜袭的一场战斗中起了关键作用,但却受到了可怕的个人创伤。四个月不眠不休的缠斗之后,筋疲力尽而饱受疾病折磨的第一陆战师队员们被撤出了瓜岛。



第三部:墨尔本
导演:杰莱米·普戴斯瓦
编剧:乔治·佩勒卡诺斯;米歇尔·艾什佛德
首播:2010年3月28日
剧情:第一陆战师从瓜达尔卡人尔岛撤离,来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巴斯隆接受了荣誉勋章,回家卖起了战争国债。瓜岛四个月的鏖战让莱基、巴斯隆和数千同志们身心皆受重创。他们从岛上撤离后来到了墨尔本,救世主般地受到了狂热人民的欢迎。当兄弟们在畅饮时,莱基深深被一个澳洲女孩和她的第一代希腊家庭所吸引。同时,巴斯隆被授予荣誉勋章,并受命回到家乡,推销战争国债。



第四部:格鲁斯特-布维尔-巴尼卡
导演:格莱汉姆·尤斯特
编剧:罗伯特·申堪;格莱汉姆·尤斯特
首播:2010年4月4日
剧情:尤金·斯莱治应征加入海军,接受战场训练;此时莱基和第一陆战师加入了格鲁斯特之战。斯莱治终于应征成功,进入伊利亚特营地受训。第一陆战师在日军占领的新不列颠岛的格鲁斯特角登陆了。莱基和其他战士们与日军作战过程中,很快意识到了最恶劣的敌人其实是烟雾弥漫的丛林。莱基从格鲁斯特幸存下来,部队驻扎在荒芜的布维尔岛。他在战斗中遭受的冲击开始从行为和心理上显现出来,于是被送往巴尼卡岛附近的海军医院接受心理观察。



第五部:贝里琉登陆
导演:卡尔·弗兰克林
编剧:劳伦斯·安德里斯;布鲁斯·麦肯人
首播:2010年4月18日
剧情:斯莱治和莱基随第一陆战师登陆贝里琉岛。巴斯隆因全国巡回推销战争国债而越来越出名。布维尔岛上,斯莱治来到第一陆战师第五团,与菲利普斯短暂重聚并结实了莱基。斯莱治很快尝到了第一次战斗的滋味,他和莱基和其他第一陆战师的战士们在登陆复杂难攻的贝里琉珊瑚岛时,遇到了负隅顽抗的日本部队。



第六部:贝里琉岛机场
导演:托尼·托
编剧:布鲁斯·麦肯人;劳伦斯·安德里斯;罗伯特·申堪
首播:2010年4月18日
剧情:海军转攻贝里琉岛最重要的机场阵地。莱基受到爆炸冲击波及而受伤,被送下战场。在令人窒息的华氏115度高温烘烤下,在洁净饮用水不足的困境下,斯莱治、莱基和战友们在夺取贝里琉机场的战斗中遭遇到了工事顽强的敌人。莱基眼看着同志身受重伤,自己也受伤被送离了贝里琉岛。斯莱治目睹了令他震惊的事实,明白了有时候不得不做出某些事情,才能继续生存,继续战斗。



第七部:贝里琉群山
导演:蒂姆·范·帕顿
编剧:布鲁斯·麦肯人
首播:2010年4月25日
剧情:斯莱治和第五团转移至贝里琉岛的血腥鼻头岭,与日军正面开战。刚刚获赠新外号的“榔头斯莱治”与海军陆战队员们,与立下血战至最后一人军令状的敌人继续着贝里琉的战斗。一位斯莱治崇敬的将领战死沙场,斯莱治在悲恸的同时,目睹了敌我双方令人无法想象的野蛮行径,他的道德底线遭到了最残酷的挑战。部队最后终于守住了阵地,他们带着贝里琉岛上彻底改变自己的东西回到了布维尔。



第八部:硫磺岛
导演:大卫·人特;杰莱米·普戴斯瓦
编剧:罗伯特·申堪;米歇尔·艾什佛德
首播:2010年5月2日
剧情:巴斯隆转至第五团,登陆硫磺岛。巴斯隆越来越感受到推销国债的困扰,向部队申请到训练营去训练新兵。在盘道尔顿营地,他与丽娜·瑞吉——一位本不情愿参军的女海军陆战队员经历了一段旋风罗曼史。但这对恋人知道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因为巴斯隆马上就要随部队登陆硫磺岛。



第九部:冲绳岛
导演:蒂姆·范·帕顿
编剧:布鲁斯·麦肯人
首播:2010年5月9日
剧情:斯莱治和第一陆战师登陆冲绳岛。在冲绳岛上战斗了一个多月后,斯莱治和其他第一陆战师队员收到命令,要遣散一队抗击过岛上最顽强日军的战士。蛮荒的生活条件和良知的进退两难,在在让斯莱治和战友们经受着身与心的双重考验和折磨。



第十部:家
导演:杰莱米·普戴斯瓦
编剧:布鲁斯·麦肯人;罗伯特·申堪
首播:2010年5月16日
剧情:斯莱治和莱基在日本投降后,回到家乡。日本投降后,伤愈康复的莱基出院回家;斯莱治则回到阿拉巴马,与家人和悉尼·菲利普斯团聚。丽娜拜访了巴斯隆家,和他的家人激动会面。莱基干回了原来的工作,找到了新恋情,很快适应了战后生活。但对于不确定自己为何能毫发无伤幸存下来的斯莱治来说,适应的时间或许要更久一些吧




第三集



1,陆战1师在瓜岛战役结束后前往澳大利亚进行休整。但他们的起始地并不是影片所指的墨尔本,而是北方的布里斯班。但是布里斯班的蚊子太多,而刚从瓜岛返回的陆战1师有不少疟疾病人(在瓜岛战役中该师先后有7500名陆战队员得疟疾),因此陆战1师请求换一个稍南面气候凉爽蚊虫不多的城市。然而当时悉尼早已经被美国陆军和海军士兵占据,陆战队员不得不转向墨尔本。
2,影片中莱基的部队驻扎地是一个板球场,历史上也确实是如此。当时陆战1师的4个团的驻扎地分别是:陆战1团驻扎于墨尔本板球场(又称墨菲营);陆战5团驻扎于罗维尔营;陆战7团驻扎于马萨山的巴尔康比营;陆战11团驻扎于巴拉雷特。
3,巴斯隆被授予荣誉勋章那段,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感兴趣和巴斯隆一起进场的是谁。大家可以把影片拉到21:25,那后面三个人中的最右边无疑是巴斯隆;他左边那个高个的年纪有些大的胖子,其实是陆战1师第1突击营的指挥官埃迪森,此人由于在1942年9月的血岭战斗中率领部下顽强击退了川口支队的进攻,也被授予荣誉勋章;在埃迪森左边那个年轻的瘦子,也不是酱油角色,而是陆战7团2营的一名排长米切尔-帕戈,他在1942年10月的机场争夺战中率领部下夺回了一座被日军攻占的山岭,也被授予荣誉勋章。所以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颁奖仪式上有三名陆战队员被授予荣誉勋章,而站在这三人前喊话的可能是陆战1师负责典礼的官员,那个讲话并给三人授奖的不是别人,正是陆战1师的指挥官范德格里夫特。而范帅本人后来也因为瓜岛战役中的卓越指挥而获得了荣誉勋章。这次颁奖仪式举行于1943年5月21日,地点是陆战7团驻扎地马萨山附近。
4,影片中美军和澳大利亚军人在酒吧里发生斗殴事件,这在当时相当普遍。美国大兵的军容、制服、薪水都远超过澳州大兵。而且美国大兵普遍出手阔绰,能歌善舞,待人礼貌(尤其是对女孩的母亲,尽管女孩的父亲总是持怀疑态度),加上“澳大利亚救护者”的头衔,自然使得美国大兵在墨尔本大受欢迎。举一个小例子,有个澳大利亚的卖报男童某日遇到了一个美国兵,美国兵一甩手就是两个先令(24个便士),拿过一分报纸(一份报纸其实只要2便士,男童的薪水是卖12份报纸得1便士)看了几分钟,又把崭新的报纸还给了男童。而美国大兵上澳洲女孩家时,总是带上鲜花和大包的食品、服装和香烟,乘出租车都是把钱直接扔给司机而不带找的。而美国兵如此受欢迎自然让澳洲大兵不高兴了,尤其是当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从北非战场回国后(这可是参加过阿拉曼战役的虎师),街头巷尾和酒吧里随时可见双方的冲突。
5,美国大兵驻军海外让人总免不了讨论他们的军纪。其实总的说来,陆战队员的军纪在澳大利亚还是可以的,虽然夜不归宿的家伙不少,和澳洲猛男群殴也不少见,但是在陆战1师驻扎在墨尔本期间,该城未发生过一起严重的伤亡事件。而驻扎在布里斯班的美国陆军可就牛多了,发生过将澳大利亚士兵当街打死的事件!而感觉美国陆军从来都是差次不齐的,同样在墨尔本,陆战队员驻扎时总体还算可以,可是在此前陆军驻扎该城时,发生过著名的“列昂斯基案”;列昂斯基是一名美国陆军士兵,他于1942年5月驻扎墨尔本期间残忍杀害了三名澳大利亚妇女,他也因此被判处绞刑。而美国陆军似乎在二战期间惹的麻烦不少,整个二战中共有141名美国陆军士兵由于在海外犯强奸、杀人等严重罪行而被判处死刑;而相比之下,海军和陆战队别说二战,甚至自1849年之后就无一人被判死刑的!
6,当然,陆战队员在墨尔本毕竟是做休整而不是单纯吃喝玩乐。训练是必不可少的。1943年1月刚到墨尔本时,陆战队员以重整编制和鼓舞士气为主;从3月底开始,开始进行小部队间的战术训练;4-6月间,所有人都携带新装备开始了包括登陆、野外求生等高强度训练;到了夏天,美军对陆战1师的状况进行考评,认为其装备精良、士气高昂,75%的士兵是富有经验的老兵,平均年龄比陆军部队要低,综合来看,该师战斗力已经调整到最佳状态。美军认为,此时的陆战1师如果参与持续战斗,该状态将维持2个月;如果期间有休整和轮换,则该状态将维持半年。
7,在此阶段陆战队员也开始大批换装,最显著的是在1943年4月M1步枪开始全面替换在瓜岛战场使用的春田步枪;此外还有三件装备开始全新登场,一是M4A1坦克,它将替换M3A1轻型坦克,这批M4A1坦克于1943年5月抵达墨尔本;二是LVT-2水牛两栖登陆车,它在LVT-1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将在格罗斯特角的战斗中一试身手;三是丛林吊床,在潮湿的丛林中这种吊床将很好地抵御湿气和蚊虫。当然也少不了影片结尾中陆战队员们换上的新式的迷彩军服,新款军服与旧军服相比更具有隐蔽性,而且更能够防蚊虫和荆棘。该款军服于1943年中期开始装备突击部队和侦察部队,1943年下半年开始装备步兵。1943年11月的塔拉瓦战役和其后的格罗斯特战役中,美军已经着此军服参战。
8,陆战1师于8月底开始陆续离开墨尔本,主力部队于9月-10月间离开。他们将先前往几个小岛适应丛林生活,然后投入“硬币行动”,目标是位于新不列颠的格罗斯特角。
9,美国兵在船上吹的小气球是安全套



10,不系钢盔带有讲究的:如果钢盔被破片击中(不指子弹)

系了绳子的,钢盔没掉,强大的冲击力将脖子直接折断



没系绳子的,钢盔直接飞走,脖子扭伤,摸哨时从后面抓住钢盔沿往下拉扯,然后一刀毙命的!
片中美军每个士兵都没系好。



第4集
原帖出处 原Sonic BBS 二战论坛版块,原作者angone,转贴请注明。



1,大家可能对瓜岛、硫磺岛、冲绳岛战役略有耳闻,但对格罗斯特角比较陌生,所以这里感觉有必要稍微介绍下这场战役的背景。在新几内亚东部有一个叫新不列颠的岛屿(35平方公里,面积是瓜岛的7倍),该岛的东南面是所罗门群岛,西面是新几内亚,南通珊瑚海可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面是中太平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该岛东北角上的拉包尔则是太平洋战争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据点和枢纽,而格罗斯特角位于该岛的西北角上。为了夺取或削弱拉包尔这个日军据点,盟军于1943年2月瓜岛战役胜利后,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步步为营,于1943年6月起发起了旨在夺取或削弱拉包尔的“硬币行动”,计划夺取包括拉包尔在内的13个岛屿。而格罗斯特角登陆就是这次行动的一部分,登陆D日是1943年12月26日晨。
2,新不列颠岛是典型的热带岛屿,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瘴气弥漫。该岛的最初主人是德国殖民者,是他们开发了拉包尔镇;但一战爆发后澳大利亚人赶走了德国人,并在新不列颠开发了一些新的种植园;但直至日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夺取拉包尔后,整个新不列颠总体来说还是属于原始状态,除了少数几个村镇和种植园外,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岛上有四大杀手,一是地貌,新不列颠岛上密布沼泽地、红树林和热带雨林,林木茂盛水气充沛,能见度往往只有20米以内,一不留神就会迷路或陷入沼泽,而很多中空的大树一遇到雷电和炮轰便自行倒下,整个行动中有多达成协20名陆战队员被倒下的大树砸死;二是动物,岛上蚊虫、鳄鱼、毒蛇、蜘蛛、蜈蚣、蚂蝗、蝎子等密布,传播疾病、侵害人体,行动中曾发生过美军士兵的手臂被一条鳄鱼咬断的案例;三是疾病,岛上疟疾、丛林热、出血热、斑疹伤寒、登格热、坏血病横行,几乎每个陆战队员都会中招,而丛林热(一种真菌感染)更是导致上千名陆战队员在此次战役后退役;四是天气,美军登陆时正逢雨季,雨大到可以每晚引发一场洪水,若待在散兵坑里过夜就有被溺死的可能,因此美军基本将营地建在高处,而每个人的衣服几个月都几乎没有干的时候;而无休止的雷阵雨还造成至少3名陆战队员被雷劈死……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说明该岛的恶劣自然环境,在该岛作战的首要敌人甚至不是凶残的日军,而是大自然!
3,陆战1师在格罗斯特角的登陆日是1943年12月26日,目标是格罗斯特角的机场。格罗斯特角机场位于该角的最北端,该机场的东南面是沼泽,南面是群山。当时陆战1师的主力在格罗斯特角机场的东面的沼泽地登陆,而影片中主角所在的陆战1团2营则作为牵制兵力在格罗斯特角的西面登陆,登陆点称为“绿滩”。他们的目标是阻隔日军可能从西面向北面机场增派援兵的路线。这里需要简要提一下,日军的重兵都在拉包尔,而在新不列颠其他地区只有在沿海设立了简单的兵站和小路,平时通过这些小路和沿海的驳船运输部队,因此陆战1团2营的任务就是切断这些日军可能利用的通往北面的小路。
4,由于格罗斯特角的地形复杂行军困难,所以日军认为美军不太可能把格罗斯特角的机场作为行动目标,加上此地的日军守备部队比较薄弱,因此美军登陆后并未遭到猛烈抵抗。主角所在的1团2营虽然是牵制部队,但是也没有遇到什么大型战斗,在登陆后的开始几天2营主要派出小股巡逻部队深入密林寻找日军使用的林间小路并伺机攻击还没有防备的日军。影片中莱基伏击了4名日军就是这段时间的小规模遭遇战。
5,影片中那场雨中作战应该是1943年12月30日凌晨爆发的“棺材角”战斗。陆战1团2营在绿滩登陆后建立了一个环形阵地,阵地的其他地方都以断崖为边界,但有一个角上是较为平顺的山岭,因此阵地突出一块,美军称之为“棺材角”。12月30日凌晨,日军2个中队各一部约100名日军对这个突出部发起了攻击,美军打退了日军的攻击,天亮后共发现89具日军尸体,美军伤亡23人。而这也是2营在绿滩阵地驻扎的2周时间里爆发的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6,美军于1943年12月31日拿下了格罗斯特角机场,拉包尔的日军指挥官认为新不列颠的中西部日军兵力薄弱,无力赶走登陆美军,为了确保拉包尔,决定收缩兵力,下令所有在岛西部的日军向东撤退。日军在撤退中有不少人由于缺医少粮加上疾病流行而死亡,甚至连沿途的土人都敢于拿刀子木棍袭击日军残兵。影片中2营就是碰上了这么几个已经失去战斗力的垂死日军。而陆战队员在夺取机场后的任务就是乘小艇往来于新不列颠北部的各点,截击和扫荡撤退中的日军残兵,但总的来说成效并不大,反而有大量陆战队员在新不列颠的热带雨林中病倒。
7,为使宝贵的陆战队员不为扫荡残败日军而空耗能量,美军决定由陆军第40师替代陆战1师继续扫荡任务。陆战1师于1944年4月起离开新不列颠岛,返回后方休整。整个战役期间,陆战1师共战死310人,战伤1000多人。而美军最终鉴于拉包尔的雄厚兵力最终放弃了夺取计划,改而占领附近岛屿通过孤立和轰炸来削弱拉包尔。这一行动起到了成效,自1944年后拉包尔就基本从太平洋战场隐退。到1945年9月,拉包尔及周边岛屿共13.5万日军向盟军投降,若当年盟军不是跳过拉包尔而是采取强攻的话,那绝对是比硫磺岛、冲绳岛战役还要惨烈得多的血战!
8,陆战1师原本以为他们将重返澳大利亚休整,但不知道是他们当时在澳大利亚的风流事惹恼了澳洲人还是美军高层不希望再给他们好日子过,他们的休整地竟然是位于瓜岛西面鲁塞尔群岛中的不毛之地帕伏伏;据说当时某位军官在鲁塞尔群岛上空飞过时无意中看到了帕伏伏,对这个岛感觉不错,于是就定了这个岛作为基地,然而真的登上岛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个条件如此恶劣的荒岛!当然真实性如何不得而知。鲁塞尔群岛于1943年初被美军拿下,该群岛有两座大型岛屿构成,分别是帕伏伏岛和巴尼卡岛,帕伏伏后来成为训练基地,而巴尼卡岛成为了一个重要航空基地。帕伏伏岛面积不大,而且雨水甚至比新不列颠还多,老鼠成群结队(影片中有体现),因此陆战1师的官兵苦不堪言,在驻扎期间发生了多起自杀事件。提到老鼠,当时帕伏伏的陆战队员闲来无聊,居然想到用火焰喷射器去对付成群的老鼠!而螃蟹也是该岛特色,每天早上起床陆战队员的第一件事就是抖抖鞋子,否则就可能踩到鞋子里躲藏的螃蟹。
9,然后我们说说战争恐惧症(或者叫战争综合症更确切)的话题,这也是本集的重点。这种精神疾病在太平洋战场非常普遍,例如在新乔治亚群岛战役中,有一个团的美军竟然有四分之一得了此病。这种病的根源是紧张、焦虑和恐惧,症状表现为:50%的人会无精打采、面无表情、身体前倾、双臂无力、手指发抖、双脚拖行。20%的人会非常激动,大喊大叫、语无伦次、惊恐万状、浑身发抖;15%的人会出现各种精神病症状;还有15%的人会出现焦虑症状,得此症的人还往往失眠、易怒、噩梦、尿频、注意力不集中。而太平洋战场日军擅长于夜战、骚扰和诡术,更使美军缺少睡眠和高度紧张而更容易得上这种病。一般通过治疗,很多人可以痊愈;但也有不少人会出现暴力倾向,甚至有当场将战友一刺刀捅死的;本集中莱基的战友吉布森就是该病可悲的牺牲品。
10,本集中还出现了尤金训练的画面,他将在下集投入战场,并且与他的好友菲利普斯见面。这里要提一句的是(在贴吧里已说过),本片每集开头那个穿黑衣的不戴眼镜的老兵就是菲利普斯,即那个第一集中和尤金道别、后来过生日战友送他金色手雷的小伙子。他是本剧那么多人中唯一一个活到今天的。他是《太平洋》的顾问之一。
11,陆战1师的下一个目标是位于帕劳群岛的佩里琉岛,在那里他们将经受真正的考验。个人认为,前四集其实是分别以战争的序幕、战斗英雄、战争中的和平、战争造成的创伤为主题勾画出太平洋战场的轮廓,大战自第五集才刚刚拉开!

第5集



1,本集描述了陆战队员在帕伏伏岛上的训练和生活。陆战队员在格罗斯特角战役后本来指望继续前往墨尔本休整,但未能如愿。当时原计划是将他们送到瓜岛去,甚至已经为他们建好了营房,但是最后第三两栖军的Geiger将军还是决定把他们送往面积小得多的帕伏伏岛,据说是为了免让陆战队员受打扰,专门找个清静点的小地方安心休整。但事实上帕伏伏岛虽然袖珍,但一点都不可爱。整天的雨水、满地的烂泥、到处的老鼠螃蟹。由于没有专门准备的营房,陆战队员还得自己动手,累了就睡在泥地里,肉和啤酒每周才提供一次,光是为了打扫全岛的烂椰子陆战队员都花了整整1个月,有时甚至还要自己去打井找淡水;加上无休止的大雨,帕伏伏岛上的陆战队员心态和士气都很糟糕。也就是在此情况下,有大量陆战队员谎称自己生病而前往附近的巴尼卡岛医院,高峰时甚至达到了每天200例之多(上一集中有体现)!
  2,本集中尤金作为新兵加入了陆战1师,而菲利普斯则乘船回国。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二战时美军也有轮换的制度,只要你攒够一定的积分就可以被送回去,比如说每服役1个月可以攒1个积分、获得一枚紫星勋章可以获得5个积分等等,各方面综合后如果你表现优异,积累到了一定的积分,那你就可以回家了。影片中菲利普斯应该就是那种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率先拿到足够积分的陆战队员之一。而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发现,理论上从瓜岛打到冲绳的陆战队员是非常少的,因此像莱基等一批人打完佩里琉也基本都回家了。而尤金则作为新兵补充进了陆战1师,在帕伏伏休整期间,陆战1师共吸收了约5000名新兵。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据说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后,积分最高的士兵得以率先回家,积分差一点的得继续留下做战后维和驻军任务,积分最差的也被送回家,但是是做进一步训练准备投入日本本土作战!但结果日本不久便投降了,这些这批积分最低的士兵倒比在欧洲驻军的战友先期回家。
  3,影片中的佩里琉岛战斗是1944年9月的僵持行动一部分。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背景:佩里琉岛是帕劳群岛的一部分,帕劳群岛的位置十分重要,东是加罗林群岛,东北是马里亚纳群岛,南是新几内亚,西是菲律宾,西南是印尼。当时美军已经取得了马里亚纳战役的大捷,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于是准备发起针对菲律宾的作战计划。而在进攻菲律宾前,美军认为横梗在新几内亚和菲律宾之间的帕劳群岛是个障碍,很有可能截击和骚扰美军的进攻部队。因此美军决定有必要对帕劳群岛采取攻势,除去可能存在的威胁。帕劳群岛有十多个主要岛屿构成,美军原计划攻击面积最大、防守最为严密的巴普尔土阿普岛,但后来鉴于该岛日军兵力过于雄厚而且机场也修筑得一般而改而攻击面积和兵力都相对较少的佩里琉岛和昂格尔岛。其中佩里琉岛的日军守备部队主力是第14师团第2联队+第15联队第3大队,再加上其他部队和海军部队,战斗人员约6000,再算上劳工部队和空勤部队,总兵力约1万人。美军于1944年9月15日发起对佩里琉的攻击。
  4,这里需要提一下日军在佩里琉的防守。日军在瓜岛战役失利后转为守势,但在初期的防守战中,日军还没有从原有的思路调整过来。进攻上还是一味追求通过渗透、包抄等战术,防守时通常采取建立地表工事和沿岸工事抵御美军的登陆。结果在美军的优势火力下一败再败。日军痛定思痛,终于开始在战术上做调整,最早的实践者是新几内亚比阿克岛的日军守备部队,他们采取了纵深防御、坑道工事的策略,结果麦克阿瑟原来信心满满以为2周可以解决的战斗持续了整整2个月!而佩里琉的日军指挥官也采用了这一战术,他在滩头只部署了有限的兵力,将主力部署在机场北部的山区坑道中。通过坑道工事,即使美军夺取了机场,日军也可以直接对机场进行威胁。而要命的是,这次是美军大意,没有充分认识到日军的战术了本质上的改变,在先期准备中有几个地方做得不够到位:一是由于日军重兵防御的岛屿中部山区植被茂密,美军航空兵在先期侦察时并未注意到这一区域,甚至于在登陆时才惊愕地发现这里居然有那么多的山丘;二是舰炮先期攻击进行了3天后,负责攻击的海军部队宣称“已经没有目标可以再进行攻击”,结果不仅中部山区几乎没有怎么被攻击,连滩头的几处明显日军火力点都完好无损,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三是过于自信,陆战1师的指挥官鲁普特斯认为该岛的战斗可能和塔拉瓦战役一样,开头激烈,但结束得也会很快,他乐观地估计只要用“几天”就可以夺取全岛(而事实上打了有2个月)。还有就是目标本身也对美军不利,由于帕劳群岛被日本人管理多年(自一战德国战败后日本就开始在这里经营),而且佩里琉岛屿较小,美军无法派出海岸警卫哨或侦察部队上岛搜集情报,因此缺少一手信息,阻碍了行动的开展。
  5,这里简单介绍下美军对佩里琉岛的登陆计划。佩里琉岛的形状像是一个龙虾钳,两条分支一条指向北部,一条指向东部。岛屿的中部是山区,山区的南部是目标机场;另外佩里琉岛的四周还围了一圈暗礁,这使得登陆将主要依靠LVT(履带登陆车)。美军预设了4个登陆场,分别是岛东、岛南、岛西和岛西北。但是岛东美军发现日军的防守较为严密,岛南日军可能形成交叉火力,岛西北过于狭窄不适合部队展开,于是最终美军选择了岛屿西部作为登陆场,该登陆场被分为白1滩(陆战1团3营),白2滩(陆战1团2营,莱基的部队),橙1滩(陆战5团1营),橙2滩(陆战5团3营,尤金的部队),橙3滩(陆战7团3营),每个陆战团各留一个营作为团预备队,陆战7团2营作为师预备队。美军计划20分钟内让5个先头营4500人上岸,85分钟内上岸8000人。
  6,在开展登陆时美军的第一波是提供掩护火力的LVTA,其后是运输登陆部队的LVT,LCVP(希金斯船)将后续登陆部队运输到暗礁附近,再由从滩头返回的LVT送往滩头。在登陆海域日军设置了不少水雷,但不知是保养不利还是安设时有误,绝大多数的水雷并未爆炸,但有不少LVT在暗礁附近被日军的远程火力击中,整个D日中约有26辆LVT被击毁。当日8:32分第一波美军在佩里琉登陆,在登陆中美军在海滩附近遭遇的抵抗主要是来自纵深的日军间接火力攻击,5个营中遭遇最大难题的是白1滩的陆战1团3营,他们的登陆场左边有一个大型的日军工事(美军称为“海角”),这个工事居然在海军轰炸中完好地保留了下来,给整个登陆造成了极大困难。登陆中由于日军的猛烈攻击,导致不少美军部队编制出现混乱,如出现了橙3滩陆战7团3营的士兵闯进了临近的橙2滩陆战5团3营滩头的事(影片里有体现)。在佩里琉的滩头,陆战队员遭遇了自太平洋爆发以来除塔拉瓦之外最惨重的伤亡。
  7,在滩头站住脚跟后陆战队员开始向内陆推进,其中推进最迅速的是处于中央的陆战5团,他们一路穿过穿过机场南部的灌木丛(影片中有体现),几乎直达岛屿的东海岸。他们的穿插成功地将岛上的日军分割成南北两块,使得处于其右侧的陆战7团能从容地将岛南部的日军肃清。
  8,影片中日军的反击其实是发生于当日下午16:50分左右的一次步坦联合攻击。参战的日军有13-16辆坦克及数百步兵,他们从岛屿中部山区出动,主攻位置是陆战5团的左翼防线,主角尤金所在的部队是陆战5团3营,因此我们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只有少部分日军在他们左侧向其发起攻击。美军评价此次日军攻击不同于以往日军的简单突击,而是更具有组织和计划性,有部分日军坦克直接从陆战队的防线中杀入冲进了海滩。美军出现了一时的慌乱,每个人都操起手边的武器参与战斗——从手榴弹到M4坦克。毕竟美军人多势众火力猛,最终日军的反击被粉碎,参战的日军坦克除了2辆逃跑外尽数被击毁。而有趣的是,美军可能由于情况混乱,各人都汇报自己的战绩,当时的战报令人咋舌——称共击毁约160辆日军坦克!此次反击被击退后日军还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反击,但都未成功。
  9,关于那个“地雷原”,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事。当时美军登陆后其实就进入了日军布置的雷场(尤其是陆战5团的登陆区),但奇怪的是没有几枚地雷是爆炸的。后来经过分析,可能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日军判断美军的主攻方向是岛东地区,因此很多埋设在岛西登陆场的地雷其实是匆忙安设,很多地雷的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引爆,甚至还有很多地雷连保险都没打开(估计日军还指望着岛东一打起来再跑回来把这里的地雷挖出来继续用),而那块“地雷原”的牌子可能也是日军虚张声势,指望美军看到这些标记后改选岛东做登陆场或者即使在这里登陆了也不敢放手进攻;二是美军在先期的轰炸中引爆了该地区的不少地雷;三是登陆前一天晚上涨潮的海水带来了大量泥沙,在原来的地雷埋设地又加盖了一层,因此引爆能力能差。据说后来又下了场雨,雨水冲掉了不少泥沙,反而又暴露了不少地雷,结果让美军工兵轻易探雷成功。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这些安置在登陆场的地雷都引爆的话,那对美军绝对是一场灾难。
  10,在D日当天,陆战1师总计伤亡1100多人,而伤亡最惨重的陆战1团共伤亡约500人,达到该团总兵力的六分之一。但对陆战1师来说,战斗才刚刚开始!

第六集



1,本集开头是1944年9月16日D+1日早晨的情况,首先提到了陆战队员缺水;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补给充足的美国大兵也沦落到要喝泥水的地步,事实上这是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佩里琉岛的气温非常高,而且战斗强度大,在这种酷热的环境下陆战队员的饮用水消耗非常大,虽然在D日上岛时每个陆战队员都配有半加仑的饮用水,但是到当天下午水就喝得差不多了,超出了平时的消耗量;二是佩里琉岛上的日军炮火比较猛烈,不少运输补给的两栖车被击毁击伤,影响了补给的运输速度;三是佩里琉岛的外围有一圈暗礁围着,大大延缓了两栖车往返于滩头和运输船间的速度,等数日后美军炸毁部分暗礁,补给速度才有了质的提高;四是不知何故,运往佩里琉的水箱很多先前是油桶,而且未洗刷干净(莫不是尤金在第五集刷的那几个,呵呵),装在其中的饮用水都被污染,很多陆战队员喝了后上吐下泻失去战斗力,所以其余陆战队员不得不放弃饮用这批引用水。因此,由于上述原因,佩里琉岛上的美军在D日—D+1日这段时间遭遇了一定的补给危机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2,而后本集提到了机场争夺战。由于日军在岛屿中部的群山中挖了大量坑道工事,坑道里安置的远程火力直接威胁了山脚下的机场,因此若要夺取机场,美军有必要穿过机场直插中部山区的南部边缘站住脚跟。9月16日当天有4个陆战营参与了穿越机场的战斗,从左至右分别是陆1团2营(莱基所在部队)、陆5团1营、陆5团2营、陆5团3营(尤金所在部队)。遭遇与影片中的情况最相似的应该是陆5团1营的2个先头连,很多人在毫无装甲车辆掩护的情况下直接迎着日军的炮火抵达机场北端的山脚。莱基所在的陆1团2营从机场西北部穿过,目标是夺取一处公路汇合点,他们进入一片日军的建筑群,但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并一度与友军失去联系,到当天结束时仍没有完全得手;尤金所在的陆5团3营则不是朝北进攻,而是向东穿过机场,保护在南面的陆7团3营的侧翼,根据尤金的回忆,在穿越机场时遭到了日军的猛烈炮击,Snafu(就是那个老兵油子)被一块弹片击倒(影片中有体现),但是好在弹片已经强弩之末而且打在了手枪套上,因此只造成了轻微的淤伤。陆5团3营在完成向东突破的任务后,于当天下午接到命令被调往机场北部替换陆战5团1营。因此到D+2日的早晨,机场北部从左至右分别是陆1团2营、陆5团3营、陆5团2营。
3,影片中提到在机场争夺战后的第二天早上(D+2日)尤金和战友们行军进入山区,这就是中部山区,也就是后来爆发激烈战斗的“乌穆尔布罗戈尔口袋”。在该日,陆战5团3营和2营对中部山区和东部的沼泽进行了试探性攻击,但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美军此时已经意识到日军在山区的密集防御,但陆战1师师长鲁普特斯仍然坚持认为战斗将在几天内解决,并拒绝陆军部队的援助。
4,而后影片又到了晚上(D+2日晚),这里老兵让尤金等炮兵检查武器,还提到了狗。其实历史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作战时带有不少军犬,这些军犬在搜索日军、寻找诡雷等方面给了美军很大帮助,尤其是在日军夜间渗透时,狗往往比人更早觉察到风吹草动;也因此狗同样承受了很大的伤亡,仅在关岛战役中,就有25条军犬战死。但也不是所有美军都放心将自己的性命交付给狗,所以影片中的老兵对狗可以觉察到日军的动向不屑一顾,从而命令尤金等人在夜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而老兵叫了声“Woof”,其实是在学狗叫,可能一方面是开个玩笑,还有就是要尤金等人像狗一样保持警觉。
5,那个被自己人干掉的美军据一名老兵回忆是一名陆军的训狗员,他当时带着一条军犬与陆战队员一起过夜。可能此人得了战争恐惧症,因此变得歇斯底里;由于曾经发生过战争恐惧症患者发疯杀死自己人或者引来日军的事件,因此陆战队员毫不手软地干掉了他。当然,有可能也是因为此人是陆军而不是陆战队员,所以陆战队员没有那么顾及……
6,影片的末尾部分尤金的部队接到新命令前往“东侧公路”,其实是指D+3日美军改变思路,决定留着中部山区不动,先扫荡东部的沼泽和名为“恩加多罗罗克”的半岛。于是该日,陆战5团2营和3营向东推进,用一周的扫平了东部半岛的日军。
7,影片中以莱基、Runner为代表的伤员陆续返航,截止D+6日,即登陆后1周,莱基所在的陆战1团伤亡高达1672人,其中1营伤亡达71%,9个步兵排中只有74人还有战斗力,所有排级指挥官都或死或伤),另外2营伤亡56%,3营伤亡55%,因此美军决定将陆战1团撤回帕伏伏岛休整(就是前面几集提到的那个小破岛),取而代之的是陆军第81师的第321团战斗队。截止该日,陆战1师在登陆后的170个小时内伤亡3946人。而即使到了这个时候,陆战1师的指挥官鲁普特斯仍然坚持认为仅凭陆战队员就可以拿下佩里琉,然而佩里琉上有日军约万人,而且工事严密,陆战1师的一线作战部队却只有9个营;相比之下同时期打响的昂格尔岛战斗,陆军第81师用6个营(后来减为3个营)打日军1500人,以一周就基本解决战斗。因此美军高层不愿再让鲁普特斯闹下去,决定增派陆军部队登场;最终佩里琉战役中参战的陆军部队达到2个加强团,即使如此,佩里琉战役仍然打了整整2个月。
8、机场右上角略微削尖的半边机翼为鬼子A6M3型零式战斗机。A6M3 32 型的主要特征就是平直的翼尖,1942 春末,数量有限的 A6M3 部署在新几内亚/所罗门地区,准备支援入侵澳大利亚的行动。由于它有着平直的翼尖和形状不同的发动机罩,盟军一开始以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战斗机,法兰克.麦考伊上校的情报小组给 A6M3 分配代号“HAP”,后来又改成“HuMP” 当盟军最终认识到这种飞机是零式的改型时,代号又改为了“ZEKE 32”。
9、根据尤金的回忆,当时一群陆战队员围在一个有水的坑中,一个陆战队员先喝了一口,而后就倒地喊肚子疼,军医过来后说可能水已经被日军下毒,不少陆战队员本来已经装好了水,不得不放弃饮用。当然,这第一个喝水的是真的中毒了还是有意躲避战斗,这就不得而知了。
10、洗澡没洗完那个大叔,也是尤金上帕浮浮岛时,拿m1表演,并让尤金他们看到的那位和说WOOF的就是硬汉白胡子军士长Gunny参加过一战,Gunny Haney是陆战5团3营K连的,当时在法国作战。一战结束后担任军校的教官。参加佩里琉战役时他已经50岁了。刀捅鬼子头那段,一脚踏住枪管,一枪托把敌人打翻,上去摁住就照后脑勺一刀,然后转了一转用的是一战时候的堑壕刀呢!带金属指虎的!
11、尤金所在的部队是陆战5团3营



美国军队登陆贝里硫岛的兵力
第1陆战师: 17490名
第81步兵师: 10994名
合计: 28484名
11月27日之前登陆的兵力
第1陆战师 24234名
第81步兵师 19741名
其它部队 4765名
美国军队登陆贝里硫岛的作战人员共计达48740名



日本陆军部队
第14师团步兵第2联队 3283名
第14师团战车队 100名
第14师团步兵第15联队第3大队 1030名
海上机动第1旅团输送队第1中队 250名
独立步兵第346大队 685名
通讯小队 10名
宪兵小队 30名
陆军人员总计: 5388名
日本海军部队
海军航空基地人员 2220名(含韩国人)
第45海军警备队 400名
海军防空队( 第114、第116防空大队) 500名
海军韩国人劳工设营队 2200名(韩国人)
海军人员共计: 5320名
不包括韩国人,日本海军人员共计3120名



日本军队实际能作战的兵力只有8508名,其中有战斗力的日本陆军兵力仅为5388名,韩国人劳工队不包括在内。
美军登陆的兵力超过了日军的几倍。



美国军队在贝里硫岛战斗
美国海军第1陆战师阵亡1252名,受伤5274名,伤亡6526名。
美国陆军第81步兵师阵亡542名,受伤2736名,伤亡3278名。
美国地面部队阵亡1794名,受伤8010名,伤亡9804名。




美国海上部队阵亡195名,受伤505名,伤亡700名。




美国军队在贝里硫岛战斗中,地面部队和海上部队共阵亡1989名,受伤8515名,共伤亡10504名。



注:另一个数据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贝里硫岛阵亡1272名,被俘后死亡1名。



第7集




1,这集看似短,其实几乎包括了所有陆战5团3营在佩里琉岛的战事。最开头的一段没有对话和旁白的战斗场面其实是指D+3日后陆战5团3营和2营开始对岛屿东部的恩加多罗罗克地区进行扫荡。当时美军已经意识到日军在中部山区(土著人称之乌穆尔布劳戈尔,美军称之为血鼻岭或“口袋”)的防御极为严密,于是决定由陆战1团对“口袋”进行外围攻击,由陆战7团进攻岛屿南部,由陆战5团扫荡岛屿东部半岛,即恩加多罗罗克地区;该地区原来日军判断可能是美军的登陆场,因此原本防御十分严密,地雷、壕沟、暗堡等密度远超过美军实际登陆的岛屿西部。但美军登陆后,日军开始收缩兵力,因此当陆战5团的2个营开展扫荡时,并未遭到太激烈的抵抗。陆战5团用几天时间便扫平了整个半岛。同时,陆7团也完成了对岛屿南面的进攻,基本全歼该地区的日军,两个团将短暂休整后准备进攻岛屿北部地区。
  2,影片中随后出现了尤金的部队返回机场的场景,大家可以发现有很多衣着整齐的Seabee(海军工程营),这些人的任务是修复被炸得千创百孔的机场。美军的效率非常高,D+4日时机场就可以起落小型侦察机,D+10日第一批战斗机降落该机场,D+11日时飞机已经可以直接从佩里琉机场起飞攻击中部山区的目标了!由于距离太近,美军飞机往往起飞后不到15秒就飞临目标上空,甚至还没来得及升起起落架。炸弹爆炸的碎片甚至可以直接飞到机场上。
  3,影片中放到有Seabee向尤金他们索要战利品,当时也确实如此,尤其是到战役后期,由于战斗局限于中部山区且日军少有针对后方的攻击,因此后方的工程部队、空勤人员和运输部队无所事事,不少人干起了搜集战利品的活。那些散布在旷野上的日军尸体就是这批人的目标,从王八盒子、武士刀、刺刀到影片中描写的金牙,什么都要。但这些人到处闲逛肯定招致战斗部队的不满,动摇前线将士的军心不说,还造成了不少误击事件(例如有不少搜集狂甚至直接跑到山区附近去淘金,这些人衣着光鲜,拿着日军的装备,而衣衫破烂神经高度紧张的一线部队往往会来不及反应直接一枪放倒),同时这些人乱跑也经常成为日军狙击手的目标。后来美军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约束后方纪律,不少后勤部队也知耻而后勇,主动自告奋勇上前线担任担架手等工作。
  4,影片中尤金他们从机场附近休整完毕开始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对准备岛屿北部地区开展扫荡。半路上他们遇到了被打残的陆战1团,当时陆战1团在中部山区的战斗中遭遇重创,截止D+7日,该团伤亡达到56%,不得不被陆军部队替换,该团被替换后随即前往帕伏伏岛进行休整。
  5,影片中随后放到夜间的日军渗透,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的夜间渗透是出了名的,即使没有指挥,基层日军士兵也会三五成群甚至单枪匹马前往美军防线,他们或跳进美军的散兵坑刺杀美军士兵,或故意制造杂音破坏美军睡眠动摇美军军心,或开冷枪埋地雷,因此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批人成为战争恐惧症患者。而在佩里琉也同样如此,在D日就有3名日军神不知鬼不觉摸到了陆战1师的师指挥部门口,幸而被哨兵及时发现击毙。在后期的“口袋”战斗中,日军在夜里有两种主要战术:一是乘夜色潜伏到美军后方的山洞中,等第二天白天冷不丁在美军后方打冷枪(很多搜集狂成为牺牲品);二是携带炸弹和地雷专找美军的坦克、卡车等重装备进行攻击,但由于美军防守还算严密成果不大。
  6,影片中随后尤金的部队对一个地堡展开攻击。其实这不是对中部山区的攻击,而是对佩里琉岛北部的恩格斯布斯岛展开的攻击,该岛与佩里琉岛毗邻,日军守备部队约500人。陆战5团3营对该岛进行攻击一来是削弱该岛对佩里琉岛的威胁,二来是阻断北面帕劳主岛对佩里琉的增援。在一艘战列舰为首的海军火力辅助下,陆战5团3营以伤亡约50人便轻松解决了岛上守军。也是在该岛上尤金杀了第一名日本兵。根据尤金的回忆录,当时数名日军从地堡中逃出,Snafu在一旁大叫“你还等什么!快开枪!”于是尤金开枪正中一名日军胸口将其打死,然后又开枪打死了第二个……
  7,然后影片中放到尤金的部队开始挺进山区,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口袋”。这里简要说明下“口袋”的情况——这片山区严格说来并不算是山,而是数十座高度在100-300米奇形怪状的珊瑚岭。在这片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长约400米的山区中,主要有以下几座山岭和峡谷:东面的博伊德岭和沃尔特岭,南面的五姐妹山和300号高地,西面的死亡谷和中国墙,北面的布拉迪、140号高地和120号高地,中部的马蹄峡谷和五兄弟山。日军充分发掘了该山区的特点,共修筑了500多个坑道火力点,美军在进攻时往往陷入各山头日军的交叉火力中。而且由于珊瑚岭较为坚硬,即使是海军的舰炮若不直接命中,也很难彻底将其彻底摧毁。美军在完成了对岛南、岛东、岛北的扫荡后,开始重点攻击“口袋”。其实在以往的战斗中,美军经常在目标岛屿修建或夺取机场后便就地防御,很少会去将岛上日军赶尽杀绝,如瓜岛、布干维尔岛等地都是如此。但在佩里琉,一方面“口袋”直接位于机场北面,日军的远程炮火可以轻易威胁机场;二来陆战1师的指挥官不愿由陆军登场攻克“口袋”把功劳让给他们,因此打鸡血一般要亲手拿下佩里琉全岛。
  8,影片中的山区作战描述的是陆战5团3营于10月3日进攻“口袋”南面五姐妹山(顾名思义,由5个小山包组成)的战斗。这次战斗其实是当日围攻“口袋”战斗的一部分,由陆战7团进攻“口袋”北面和东面的几个目标山头,而由陆战5团在五姐妹山附近做牵制性作战。当日结束时,陆战7团基本完成预定计划,但陆战5团3营在五姐妹山的战斗却受阻,该营一度拿下了5个山头中的4个,但随后遭到附近山头的交叉火力而被迫后撤。到10月4日,陆战5团3营又一次发起对五姐妹山的进攻,但仍然是先取得一定战果,又不得不放弃。在五姐妹山的战斗中,仅尤金所在的K连就伤亡了30个人。
  9,影片中着重描写了尤金担任担架兵的情况。当时由于伤亡严重,很多炮兵人员给编入了担架队。在太平洋战场的战斗中,日军无论对伤员、医护兵和担架兵都毫不留情,因为打中一个就能拖累更多的美军。因此很多前去救援战友的美军被日军的枪弹击倒。而众所周知,美军的信条是不落下任何一个同伴,尤其是在和日军作战中;尤金在回忆录中提到:如果有同伴落到了日军手里,他的下场肯定是被折磨至死。因此美军在战斗中前赴后继,虽然尤金所在的部队遭遇了不少伤亡,但奇迹的是没有一人被落在战场上,无论是伤员还是尸体。
  10,影片中有个小插曲,说是尤金的一名叫JAY的战友在拉屎时被日军追击。不过在尤金的回忆录中略有不同,当时JAY在逃命时是对着伯朗宁枪手喊叫,但是那位枪手却迟迟不开枪,直到那个日本兵离得很近时才猛的一梭子子弹打上去,将日本兵几乎拦腰扫成两断。当JAY气呼呼地责问枪手为什么这么晚开枪时,枪手认真地回答:我只是想试试看我的枪能不能把人扫成两截。
  11,影片中随后提到了尤金所在的K连连长HALDANE战死。HALDANE是于10月12日在“口袋”北部的140号高地被日军狙击手击中死亡的。当时陆战5团3营正从“口袋”南面调往北部山区,准备替换在那里防御的陆战5团2营,所以影片中放到HALDANE和其他军官当时走在队伍前面查看地形,并询问友军的方位,而也正是在这时刻,隐蔽在山头的日军狙击手击中了他,HALDANE当场死亡。尤金回忆道,当时他看到有人面色沮丧地从前面下来,他还以为是日军增援部队从帕劳主岛赶来或者是日本海军准备轰炸佩里琉,但结果是连长阵亡了。日军狙击手在佩里琉无处不在,10月4日日军狙击手还打死了陆战1师指挥营的汉金斯上校,这也是美军在佩里琉战死的最高级别军官。HALDANE死得很可惜,因为就在3天后,陆战5团被后续登岛的陆军部队替换。
  12,大家对SNAFU可能印象很深刻,这里简要说一下这个人物。真实的Snafu不像影片中那么浓眉大眼,而是个五短身材的矮个子,他顺利活到了战后,住在露易斯安娜州,退伍后成为了一名空调维修师,育有两个子女,但有一个后来夭折了。Snafu一生痛恨日本人,即使到了晚年。据说在一次老兵聚会上,一辆日本丰田车从老兵们面前开过,老迈的Snafu突然跳起来,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向丰田车砸去,边砸还边骂:怎么到处都是小日本的车!Snafu何时死亡的不得而知,但应该在尤金之前。
  13,陆战5团于10月中下旬开始登船回撤,他们于10月22日上船,于10月30日抵达帕伏伏。在佩里琉岛战役中,尤金所在的K连就遭遇了64%的伤亡。而整个陆战1师共有6500余人伤亡,加上陆军部队,美军在佩里琉共伤亡8000余人,若在算上昂格尔岛的伤亡,在整个帕劳群岛战斗中美军共计伤亡近万人。而日军在两个岛上的损失约13000人,其中在佩里琉截止战役结束,1万多守军几乎全员战死,仅有202人被俘(其中只有19人是日本人,其他的都是朝鲜或台湾劳工);而这还不算完,1947年初,美军发现“口袋”中还有日军的活动,于是派来一名日本军官前去劝降;当年4月,34名日军从山洞中爬出向美军投降,这才终告佩里琉战斗的结束。
  14,佩里琉的价值一直众说纷纭,在历史上,由于同时期的麦克阿瑟反攻菲律宾和盟军在欧洲发起市场花园战役,佩里琉被很多人忘在了角落里;而且虽然佩里琉机场被夺取,但并未发挥什么实质作用,加上惨重的伤亡,很多人都认为此战很不值得。但尽管如此,有两点是不能否认的:一是通过对帕劳群岛的战斗,麦克阿瑟进攻菲律宾的右翼安全了;二是1945年7月美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被日军潜艇击沉,信号未能及时发出,数百舰员在海上和??

 5 ) 风雨太平洋 VS 兄弟连

在《兄弟连》结尾的第十集,我们曾经看到一段有关冲绳战役的内容,温特斯少校和E连曾准备过杀到亚洲战场,继续他们的征战。幸运的是,他们还没有启程,战争就结束了。当驻扎德国、奥地利的美军士兵已经在阳光下玩着橄榄球的时候,亚洲战场仍然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岛屿战,那里的美军仍然在和拼死抵抗的日军、火山灰、蚊子、雨水打交道。从《兄弟连》的结尾,我们就看到了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打算拍太平洋战场的心思,只是没想到这部剧到来得如此之晚。差不多十年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这部二战大剧。
《风雨太平洋》的制播班底与《兄弟连》几乎一样:有线台HBO播映,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和汤姆•汉克斯的玩石公司联合制作。而其路线风格也无法不让人觉得这就是《兄弟连》的姊妹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线、剧集开始时的老兵自述甚至片头字体都非常相似。因为给《兄弟连》的配乐迈克尔•卡门已经作古,斯皮尔伯格请来了老朋友汉斯•季默,他打造的片头曲气象宏大悲壮,极具感染力。事实上,《风雨太平洋》的片头制作差不多可以说是超越了《兄弟连》的:那种炭条挥洒的风格既点出了描绘历史的纪实风格,其粉末飞溅的慢镜又好似战场上纷飞的子弹石块,一幅幅素描将人物定格,仿佛抓住了历史的瞬间……再加上每集开始时的纪录片片段,《风雨太平洋》从片头已经透露出了“还原历史”这个目标。
那么,本剧真的就是《兄弟连》的姊妹篇了么?几集播出之后,很多观众(包括美国观众)都抱怨剧集的战争场面太少,不够紧张刺激;情节发展也不像《兄弟连》那样紧凑清晰。看来,一番比较总是不能避免的了。
首先,从长度来看,虽然同为十集(最初本剧的编剧撰写了13集剧本,因为预算等原因还是砍到了十集),但《兄弟连》为70分钟一集,《风雨太平洋》每集只有50分钟。十集下来,整整少了200分钟!几乎相当于少了一部史诗电影的长度。也就是说,《兄弟连》每集都像一部电影,十部电影把整个故事串起来;而本剧则更像把一部大电影拆成了十个部分,单独看有些集确实不够丰满,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战斗场面远没有想象中的多,也没有想象中的宏大场景——著名的“东京特快”(日军舰队炮轰瓜岛)仅仅给了一个小画面,铁底湾基本没有涉及。一场轰轰烈烈的瓜岛之战居然仅仅用了一场战斗就打发了过去,重大的硫磺岛战役只给了半集的内容。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多半都会看得糊里糊涂。毕竟欧洲战场大家都比较熟悉,因此感觉到BOB(《兄弟连》)整个线索非常清晰。前几集《风雨太平洋》,可能会让人觉得仗打得乱七八糟,大半时间都是大兵在跟环境做斗争,然后美军莫名其妙就胜利了。当然,客观上也是因为海军陆战队并非太平洋战场的主角。虽然他们夺岛有功,但实际这场战争最大的功臣还是美国海军和空军。而且整个太平洋战场不像欧洲战场那样波谲云诡,即便有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总体上仍然是老老实实地一点一点啃下来。
我个人认为,打造了BOB的老斯和汉克斯等人在本剧中想有所改变,他们都不希望把《风雨太平洋》仅仅变成BOB的复制品——太平洋战争本来就很零碎,从素材和BOB就很不同。如果说《兄弟连》是叙事性的剧集,那么《风雨太平洋》则是写意性的,描绘的是一幅战争与士兵的剪影。如果说《兄弟连》侧重的是展现历史风云,那么《风雨太平洋》则把重心放在了士兵心理的层面上。所以看上去,这个剧颇有些向《细细的红线》靠拢的文艺片味道——有人说第四集简直就是战场版的《飞越疯人院》,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这个角度贯穿全集,这和BOB就很不一样,虽然BOB中也有一集是完全在说集中营的。此外,《兄弟连》以一个连队为情节核心,故事很集中很完整,围绕温特斯来组织结构,偶尔有穿插也都线索清楚,全剧则始终着重于战争中的兄弟情谊;《风雨太平洋》则是在不同连队的三个人物中跳跃,视角不统一,有点国画中散点透视的味道。更比BOB多了些感情戏和家庭戏的成分。这种种的不同从拍摄手法上也能感觉出来:《兄弟连》更接近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多用手提拍摄,用DV风格的晃动镜头来表现真实感和临场感;《风雨太平洋》则回归到定镜拍摄的传统风格上来。
从前几集看,《风雨太平洋》带来的感受显然不如BOB强烈、过瘾,总体水平上与这种神作有些差距,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本剧水准不高。后面描写佩里琉岛战役的几集将有非常精彩的战斗场面,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太平洋战争始终是在环境恶劣的热带雨林中进行,其对人的精神影响比欧洲战场要可怕得多,剧集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如果把它看作是电视剧版的《细细的红线》,我觉得还是很出色值得品味的。

 6 ) 细节

第一集:

1,瓜岛登陆日为1942年8月7日,美军登陆部队达1万人,而日军之所以没有抵抗,是因为岛上日本守军只有280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韩籍劳工,战斗部队只有几百人,而且还都在机场附近;同时日军也根本没料到美军会突然开展登陆,所以在美军登陆过程中未遇到抵抗。
2, 那场海战是1942年8月8日晚进行的萨沃岛海战,此战美军大败,损失了4条重巡,另有1条重巡和2艘驱逐舰被重创,1000多名美海军战死;而日军无一 艘军舰沉没,只战死58人。(美海军和美陆战队在太平洋战争的境遇是相反的,美陆战队在开战初期打得挺顺,但越到后面遇到的阻力越大;美海军在战争初期比 较背,但越到后面越顺)。
3,那场夜间的战斗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发的泰纳鲁河口战斗(事实上美军搞错了,该地其实是伊鲁河的河口,当地土著人称伊鲁河为鳄鱼溪,因此此战称为伊鲁河河口战斗才对;后来美军也发现了这个错误,所以在影片中美军并没有写Tenaru River“泰纳鲁河”,而是用土著人所称的“鳄鱼溪”来表述)。
4, 泰纳鲁河口战斗日军参战部队为一木支队,兵力900,美军参战部队算上防御兵力和反击兵力,约2000—3000;由于美军在此前意外得知了日军的主攻方 向(首先是一支美军侦察兵伏击了一木的巡逻队,缴获了一份日军地图并因此了解了日军的可能发起进攻的方向;其次是一名亲西方的当地土著在被日军抓获后设法 逃回了美军防线,提供了日军的有关情报),所以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机枪火炮全部校正,工事加强,炮兵观察员全部在一线待命,就等日军上门。
5,影 片中是黑夜中爆发战斗,很多朋友觉得拍夜战不过瘾,但没办法,历史就是这样。还有朋友质疑怎么日军都像发疯一样送死,其实不然,日军的战术核心就是渗透+ 夜战,在前期的东南亚战场这招屡屡成功,因此也就没把瓜岛美军放在眼里,还是就这么进攻了,殊不知美军此时无论在兵力、火力、情报搜集、准备工作等各方面 早就占了优势。影片中战斗时几个细节把握得很到位,一是战斗围绕在一条沙堤进行(日军想通过这条沙堤冲过来,但是都被美军的机枪扫倒),这是符合历史的, 鳄鱼溪的入海口其实是一个泻湖,有一个环状的沙堤,日军要想跨过鳄鱼溪进攻对岸的美军,必须通过沙堤,因此也就在这里死伤惨重(影片中到了白天可以看到日 军在沙堤上死亡枕籍,那个自杀的日军就在沙堤上);还有一个细节是美军互相提醒日军从侧翼攻击,这也是对的,因为一木支队的进攻分为好几波,主攻部队是通 过沙堤的向心攻击,还有一波是试图涉水从沿海泅水绕到美军侧翼进行攻击(这也就是影片中为什么到了早上在海边会有大批日军尸体的原因)。
6,到了 白天,海中和海边的尸体如前所述,并非是有些朋友所说的是被击沉的日本军舰上的死亡人员,而是一木支队的部分试图通过海边绕道迂回攻击的战死人员。那名自 杀的日军也是可考证的,历史在泰纳鲁战斗接近尾声时,美军医护人员曾试图救治日军伤员,但日军却拉响手雷与美军同归于尽,为此美军下令对日军伤员不予救 治,直接坦克碾过。不过影片中似乎此次战斗结束得稍快了些,事实上此战要持续16个小时,到当天傍晚17:00才结束。此战日军战死777人,美军死 34,伤75。
7,其他几个细节:影片中第一集的主角Robert Leckie是陆战1团2营的机枪手,该营也正是参与泰纳鲁河口战斗的部队;那个美军喝日本啤酒的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美军占领机场后意外发现日军留 下的几十箱啤酒并好好享用了一番;陆战7团是1942年9月18日登陆的,其中就有后来一战成名的约翰-巴斯龙。
8,最后,此片是以三名陆战队员 为原型拍摄的,分别是陆战1团2营的Robert Leckie(第一集的主角),陆战5团3营的Eugene Sledge(第一集中那个得心脏病不能参战的),陆战7团1营的John Basilone(第一集中与父亲告别的)。其中John Basilone是荣誉勋章获得者,后来加入陆战5师,在硫磺岛战役中战死。Robert Leckie和Eugene Sledge都于2001年去世。
9,大家可以把影片拉到22:22,即美军登陆艇出发时的那一刻,注意看画面左后的那艘大船,这艘船名为 George F. Elliott号,是一艘运输船,当时它运载了陆战1师1团2营(即主角Bob所在的那支部队)。大家可以看看我下面贴的那张Elliott号的历史照 片,你是不是觉得影片里的这艘船居然和照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10,有人问为什么主角所在的登陆艇上岸时已经有美军登陆了。因为主角所在的是陆 战1团,在其登陆前,当天9:38,陆战5团已经登陆了;陆战1团是在11:00登陆的,比兄弟部队晚了一个半小时,而且登陆点正好在陆战5团登陆点偏 右。可见在这个细节上此片是绝对尊重史实。
11,关于那个丛林里美军发现的两具尸体,个人认为不是美军士兵的尸体,而是之前在瓜岛做侦察任务的海 岸警卫哨(coastwatcher)。海岸警卫哨大多由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属所罗门群岛的士兵、武装平民等组成,这批人装备有电台,深入敌后,为盟军 提供情报。在太平洋战争中,这些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在日军调兵的同时,他们就将消息发给盟军;但同时他们也承受了极大的危险,一旦被日军俘虏, 所遭受的绝对是比普通盟军士兵更残酷的刑罚。
12,关于那个误伤友军也是有历史记载的。由于美军缺乏战斗经验而且不熟悉环境,虽然日军并未采取行动,但是在美军阵地中却因为风吹草动爆发了多次枪击,无论陆战5团还是陆战1团均有多人遭误伤。
13, 影片的33:55提到的Elliott,就是主角所在的陆战1团2营登陆前乘坐的运输船。而Turner是当时瓜岛战役中美海军的指挥官。Elliott 是1942年8月8日,即瓜岛登陆后第二天沉没的,它沉没于下午一点,与当晚爆发的萨沃岛海战是两件独立的战斗。Elliott是遭遇空袭沉没的,而影片 中美军说“Zero crashed into her midship”是指当时一架日军飞机(其实是一架鱼雷机并非零式机,但当时的美军可能不那么清楚)被击中后掉在了该船上引发大火,正是这场大火导致 Elliott被迫被放弃,由美军自己凿沉。Elliott载着陆战1团的大量补给,所以主角所在部队会对此感到沮丧不已。
14,片中美军在收拾阵亡日军物品时说“他们是占领关岛的日军。”这不是无心之言。一木支队原计划在中途岛战役中参与登陆作战,但由于日军在中途岛战败,一木支队不得不撤回关岛,并在那里做了短暂停留。因此美军在翻阅日军物品时发现这批日军去过关岛,继而认为他们就是占领关岛的日军。(不过历史上真正占领关岛的是南海支队,和一木支队没啥关系)。
15,影片结尾出现了 陆战7团,主角所在的部队向一名叫Chesty Puller的军官打招呼,这名Puller就是陆战7团1营的指挥官(巴斯龙也在这个营),一位传奇的陆战队军官。他一生获得过5次海军十字勋章,在美 军陆战队中绝无仅有;在瓜岛战役中他即将带领陆战7团参加血腥的马坦尼考河战斗(9月23日-27日,陆7团登陆后第5天)和亨德森机场战斗。在马坦尼考 河战斗中,美军中了日军埋伏,由于其机智果断,拯救了3个连的美军;在亨德森机场战斗中,Puller更是挫败了日军的疯狂攻击。在整个瓜岛战役中,身为 营指挥官,他一共受伤三次,两次是狙击手,一次是弹片伤。
在第二集中,个人估计除了众所周知的亨德森机场战斗之外,可能还会有马坦尼考河战斗,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1是电影截图,图2是George F. Elliott号的历史图片。感觉上层建筑基本一致;船舷花纹除了舰首有些许差异外也几乎一致。图1中“P13”写得较大,可能是为了方便观众能认清(这艘船的编号为AP-13,但编在船上时就是P13);图2中P13就是舰首那一点白,基本看不清。



第二集
1,开头的小规模战斗应该是1942年10月7日-9日间的第二次马塔尼考河战斗。马塔尼考河位于美军环形阵地的西面(第一集的鳄鱼溪位于阵地东面,我们所熟知的血岭位于阵地南面),在该河对岸当时有不少日军集结,给美军阵地造成不少威胁。因此美军于1942年9月23日渡河组织了第一次马塔尼考河战斗,但此次战斗遭日军埋伏而失败。而1942年10月7日的攻击则取得了成功,重创了日军第2师团的第4联队,美军以伤亡约2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约700人。
2,登陆的美陆军部队是第164步兵团,他们于1942年10月13日登陆。同时运上岛的还有足够陆战1师60天之用的补给品和大量其他物资。此时瓜岛上美军总兵力达到23000多人,日军此时兵力也接近2万,但装备和补给无法和美军相提并论。第164步兵团在后来的机场争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影片中陆战队员“盗窃”陆军补给的事是真实的,当时164团刚刚登陆,几架日军轰炸机照例前来对机场进行轰炸;陆军士兵急忙四散躲开寻找隐蔽,而习以为常的陆战队员料定日机不会对滩头物资实施攻击,于是对陆军兄弟的补给来了个顺手牵羊。此时陆军164团已经装备了M1步枪,但不少陆战队员却认为春田步枪更有准度而对M1不屑一顾,不过仍有少数陆战队员偷拿了陆军的M1尝鲜。
4,164步兵团的登陆给瓜岛的陆1师带来了希望,但是就在1942年10月13日当夜,这些步兵和陆战队员们一起品尝了日军对瓜岛机场最猛烈的一次舰炮攻击(即影片里的那次夜间炮击):两艘日军战列舰共发射了918枚360毫米炮弹,炮击持续了整整80分钟。此次炮击给瓜岛机场造成了极大损害,共有48架飞机被击毁或击伤,41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大量燃油被毁。
5,在战前动员中,陆战7团1营的Puller中校(就是那个干瘪老头)说日军试图从马塔尼考河附近进攻,这是对的。当时美军判断日军的进攻方向是阵地西面的马塔尼考河,因为那里日军部署有重炮和坦克部队;而且日军曾在此发起过数次小规模的攻击,更让美军坚信这里将是日军的主攻方向。(事实上日军的主攻方向是位于阵地南面的血岭地区,即1营的防区。)
6,动员中Puller提到的Hanneken的部队其实是陆战7团2营,Hanneken是营长,这支部队当时正从阵地南面调往位于阵地西部的马塔尼考河一线增援陆战5团以防止日军从那里进攻。影片里提到的sector 3不是像字幕里所说的是“三排”,而是指第三防区,即血岭一带的防区。当时美军将瓜岛分为5个防区,陆战7团1营所防守的血岭一线即位于第3防区。
7,影片中提到的Briggs是指陆战7团1营的一名排长Ralph Briggs,他当时带领46个人在美军主阵地前方建立了一个前哨站。在日军攻击机场那晚,Briggs的前哨站最先发现日军的动向,但按兵不动,日军在黑夜中也未发现他们。Briggs随后和Puller联系(影片中有叙述),Puller要求所有火炮静默,以保证Briggs等人安全撤回。最终Briggs等46人有42人撤回美军防线(其中一人直到2周后才逃回),有4人在途中被日军发现而被杀。
8,这里主要提点日军进攻瓜岛机场(亨德森机场)的情况,同时谈谈为什么日军会采取影片中的那种“自杀”战法。日军在遭遇泰纳鲁河口战斗和血岭战斗失利后,于1942年10月上旬陆续将第二师团主力运抵瓜岛,并决定对瓜岛美军展开绝地反击,夺回机场。当时日军的计划是将兵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牵制兵力部署在美军阵地西面的马塔尼考河一带,一部分主攻部队前往美军阵地南面的血岭一带。为了达成这个计划,以三个联队为主力的南线攻击部队约7000名日军从马塔尼考河附近开始长途跋涉至美军阵地南面,其中不少日军还被要求每人携带一枚炮弹。这次跋涉从10月16日开始,途中穿越了无数河流、山谷和丛林,等 10月23日好不容易抵达目的地,这支日军早就筋疲力尽,绝大部分火炮和炮弹都被扔在了沿途,以至于发起进攻时南线日军竟然只有1门75毫米山炮和20发炮弹,加上日军登陆时候普遍只携带7天左右的口粮(因为日军只有夜间登陆,白天会遭遇美军飞机的轰炸,且搬上岸的物资也常在海滩被美军炸毁,因此日军的补给十分稀缺),等进攻当日大多数日军其实早就饿得半死了。
本来日军的从南面发起进攻的战略还是非常隐蔽的,美军对此毫无察觉;加上马塔尼考河一线的牵制兵力于10月22日、10月23日还发起了多次小规模攻击,更使美军坚信日军的主攻方向应该是阵地西线的马塔尼考河,甚至将原部署在阵地南面的陆战 7团2营调往阵地西面加强防御。但日军在很多细节上还是没有做好:
首先是通信不到位,西线的日军打得火热,转移了美军的注意力,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的美军炮兵,但此时南线日军却迟迟不发起攻击,等10月24日终于发起攻击时,美军炮兵的枪口早就调回来了,后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日军的无线电在夜间会产生亮光,日军为隐蔽,在夜间通常处于静默,等白天再通讯,这不就等于失去了先机嘛!如果与西线的牵制兵力配合不到家还能容忍的话,日军南线进攻部队自己内部都没协调好就更不能原谅了。攻击当日,日军南线部队分为左右两个分支,结果开打了,左边那支杀得天昏地暗,死伤惨重,右边那支却又按兵不动迟迟停滞不前,说是预防美军包抄,结果么就是被美军一一击溃。
其次,日军的隐蔽工作还是不到家,本来美军对南线日军的集结毫不知情,但在10月24日当日,日军连续有三处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一是有日军军官大摇大摆地在美军战线前用望远镜查看美军阵地,让美军哨兵发现;二是有少数日军当天在树林里用明火烧煮食品,让美军发现了炊烟;三是在向美军防线推进时竟然没有发现隐蔽在密林中的美军观察哨(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46人观察哨),让美军提前知晓了日军的动向。更要命的是当天晚上还下了场大雨(影片中有体现),将日军的进攻推迟了好几个小时,却反而给美军充足的准备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军及时将炮兵部署到位。
其三,日军的补给和火力太过欠缺。日军南线攻击部队从马塔尼考河前往美军阵地南面,这条路虽然只有24公里,但极其难走,以作风顽强著称的日军竟然走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总算抵达目的地,沿途抛弃了大量武器装备不说,最后走到目的地的人都早就饿得半死,连走路的气力都差不多没了,加上攻击前又被一场大雨打乱了编制,真正进攻时日军可谓是强弩之末。
至于有人问为什么日军还是搞这种“自杀”攻击,个人认为主要是日军还没有认清局势。先前的一木支队全灭,日军认为是兵力太少;第二次川口支队虽然失败,但是差一点就得手了,让日军认为还是兵力因素;因此这第三次,日军还是没有真正认清局势,还是按部就班就上了,而且还是饿得半死、没有重武器支援的饿殍!怎能不败?
9,影片中主要塑造了荣誉勋章获得者约翰-巴斯隆的英雄事迹,他也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荣誉勋章的陆战队步兵(有趣的是巴斯隆是一名意大利后裔,他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可比他的意大利同胞们强太多了)。不过历史上扛住7000名日军进攻的可绝非是靠巴斯隆一个人或者他所在的陆战7团1营。事实上10月24日当晚陆战1师的炮兵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一晚上仅75毫米和105毫米炮弹就发射了约8000枚之多!很多日军还没见美军阵地是啥样子就被炸翻,甚至有整个中队的日军被美军炮弹覆盖而几乎全灭的情况发生。而除了炮兵支持,美军的工事也修筑得相当严密,地雷、铁丝网、金属箔在美军阵地前密布,阵地前数十米内的杂草树木全部夷平,空地外都用机枪、迫击炮、37毫米炮校准,再远些75毫米、105毫米炮伺候,到了白天再用飞机对日军集结地轰炸扫射,这都是美军针对先前东南亚作战的教训而总结出来对付日军的渗透和冲锋的对策,你日军就是有上天的本事,也难突破如此防守的美军阵线。而且当晚除了陆战7团1营的守军外,2号防区的美军164步兵团也对陆战队员提供了火力支援。于是乎,几乎没有重武器的7000名饿得半死的日军轻步兵,还能怎么打?躲在后面,美军各式火炮打过来;冲到前面,一片光秃秃的空地,机枪步枪伺候,那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冲争取能进入美军阵地与美军展开近战;但真有机会和美军肉搏了,已经饿得半死筋疲力尽的日军饿殍又能打得过以逸待劳的美军么?于是乎机场争夺战的结果也就这么注定了,日军猛攻三日无果,损失约3000,而美军伤亡只有300人。
10,影片结尾陆战1师开始撤出瓜岛,片中莱基的战友戴着顶圣诞帽,这是对的,因为莱基所在的陆战1团是1942年12月22日圣诞节前夕撤出瓜岛的;而巴斯隆所在的陆战7团则于1943年1月5日撤出瓜岛。他们将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做休整,以迎战下一场战役。

 7 ) 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进程(1941-1945),省的看不懂

历史背景
  太平洋战争的种子早在1898年就种下了。取得日清战争(中方称中日甲午战争)胜利的日本在索要中国辽东未果的情况下,继续大幅向周边扩张,继而影响到在太平洋地区已占有一席之地的俄、美、英、法、德等方的利益,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力唆使日本对俄开战,并最终击败俄国取得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而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脚步却受到美国的限制,美国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占领了菲律宾,并吞并夏威夷王国,大大刺激了当时已经向夏威夷进行大量移民,并朝思暮想吞并夏威夷的日本。在此之后特别是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的发展一直就将美国作为假想敌。一战结束后,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加罗林群岛一线,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已然相邻。在对华态度上,日本一直梦想独占中国,而美国则要求利益均沾。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逐步扩大规模,严重威胁西方各国在中国的利益。与此同时,为了独霸东亚、争霸世界,日本统治集团早就确定了南北并进的国策方针。1940年,德国侵占西欧 。在远东,英 、法、荷的力量薄弱;美国又忙于支援抗德战争,无力东顾。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进的好机会。同年,近卫内阁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妄图建立一个包括中国、朝鲜以及东亚全区,进而包括大洋洲在内的日本殖民大帝国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严重刺激了当时已确定扶英抗德的美国。1941年4月日美谈判开始前后,日本陆续占领整个印度支那,使之成为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和南进跳板,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停止扩张,并以限制废钢铁和石油出口对日本进行要挟,迫使日本就范。1941年10月18日 ,主战派东条英机内阁成立。12月1日御前会议决定向美、英 、荷开战 。8日凌晨(日本时间8日3时20分,夏威夷时间7日7时50分),日军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下,偷袭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枣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同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1941—1942)
  1941年12月8日黎明,日本出动飞机约360架、军舰55艘,由南云忠一率领,连续两次猛袭珍珠港的美国军舰和机场,击沉、击伤军舰19艘 ,其中有战列舰8艘 ,击毁、击伤飞机260余架,美军猝不及防,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被摧毁,死伤3000多人。同时,由寺内寿一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12月7日,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哥打巴鲁和泰南的北大年(Patani)和宋卡(Singora)登陆。
  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暴行持续了整整三天。
  与此同时,日本出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一机动部队向印度洋进军,相继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等一批英国舰艇,并空袭斯里兰卡,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使其势力范围缩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区。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被彻底切断,只能靠驼峰航线空运获得援助物资。
  日军还向盟国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战略岛屿,如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等地进攻,达到了建立空军前进基地的目的。
  1942年5~6月,日本为了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相继进攻所罗门群岛和莫尔兹比港,日本海军
  掩护陆军行动,在珊瑚海海战中,日海军与美军相遇,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发生的海战,海战中日本损失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另有两艘航空母舰受到重创,而美国损失列克星顿号航母,约克城号受伤。日军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向莫尔兹比港的进攻被遏制。
  在此之前,1942年4月,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哈尔西海军中将的指挥下,搭载16架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神户等地,虽然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但刺激了日本神经。日本认为这些飞机来自中途岛,因而匆忙间发起中途岛战役。而美国在此之间就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的下一步目标有了明确认识。在中途岛海战(6月5日—6日)中,日军兵力分散,对美军估计不足,且指挥混乱,被美军突袭成功,五分钟之内损失三艘精锐的航空母舰,元气大伤,虽然剩下的“飞龙”号航母成功重创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也被尾随而来的航母舰载机击沉。此役中,日军第一机动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有1艘重巡洋舰沉没,可谓元气大伤,同时还损失各种飞机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经验的航空人员阵亡。中途岛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由此开始,日本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相持。
  
战略相持(1942—1943)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作战舰艇各24艘,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为争夺瓜岛制空权而进行的空战中,美军仅驻瓜岛的“仙人掌航空队”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先后就有六个战斗机中队参战,涌现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第121战斗机中队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间共击落日机26架,获得国会勋章。在六个月的空战中,日机被击落427架,美军损失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击落的,日军共损失飞机892架,飞行员2362人。美军共损失飞机约250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约250架。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也有资料说600架)。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技术熟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中途岛海战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日本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而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太平洋战场上即将开始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日军残部被迫于1943年2月从该岛撤走。瓜岛战役之后,战况较为沉寂,美军在太平洋只展开了有限的进攻(如1943年5月夺回阿留申群岛中的阿图岛);日军虽进行反扑,但徒劳无功。由于密码被破译,1943年年4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前往布干维尔岛前线视察途中被美机伏击毙命。
  
战略反攻(1943—1945)  
  1943年6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攻取马绍尔群岛的指令。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商,并签订《开罗宣言》,确认联合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到44年7月攻克密支那为止,日军被彻底赶出缅甸北部,战役取得彻底胜利。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1943年11月,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代号“电流行动”)并最终占领塔拉瓦等岛屿,虽然损失较大,但美军逐步取得了两栖登陆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后来举行的各次战役中。
  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为下一步攻马里亚纳群岛创造了条件,在作战中,美军与塔拉瓦战役时相比,技战术水平有了巨大飞跃,尤其参战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协同,完美默契,堪称经典。同时美军总结出了著名的“蛙跳”战术。
  1944年3月,美军决定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美军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战役密语代号“征粮者”。6月15日,根据预定计划,美军在塞班岛组织两栖登陆作战。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出动以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为首的舰队应战,共有9艘航母(共搭载舰载机439架)、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
  6月19日,双方舰队在马里亚纳西部海域遭遇,爆发了激烈海战(日方将此役称为“马里亚纳海战”,美军称为“菲律宾海海战”)。日军投入了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舰只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举扭转战局,不料又以惨败而告终。美军仅2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受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舰载机损失117架。日军被击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击伤航母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损失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岸基飞机损失247架,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日军出动的36艘潜艇也被击沉20艘。虽然联合舰队侥幸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但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日军在短时期里是无法补充的,经此一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从此后,日军舰队失去了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使日军在以后的战争中更为被动和困难,而美军取得了战略主动和战区制海权、制空权,能够从容选择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获得了更大的主动。
  在马里亚纳群岛历时三个月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先后攻占了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并基本全歼了三个岛的守备部队约七万余人,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大本营规定的“绝对国防圈”由于核心地区的丧失而面临崩溃,日本本土将遭到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的直接空袭,并使美军获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继续进军的前进基地。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极大震撼了日本,加剧了其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对发动战争的东条内阁不信任和反感情绪高涨,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东条内阁于战役进行中的下台。
  6月16日,美军B—29轰炸机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日本九州,战火直接烧到了日本本土,这样的战略轰炸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日本主要城市除京都、奈良等外均被摧毁。日本城市居民中总计有850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达49%。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炼油工业生产下降83%;飞机引擎生产下降了75%;飞机机体生产下降了60%;电子装备生产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军事工厂不是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
  在缅甸战场上,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英军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由于后勤不济,日军进攻彻底失败,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另有20000余人受伤,日军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作为日本缅甸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
  斗力了。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战略反攻。
  1944年7月,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两位指挥官分别提出了各自计划,麦克阿瑟提出,先攻取菲律宾,再进攻日本冲绳,而尼米兹提出先攻取台湾,并在中国东部沿海登陆。从军事角度看,尼米兹的建议更为合理。但麦克阿瑟则提出政治上的理由,如果绕过菲律宾就等于承认日本散布的关于美国已经抛弃菲律宾,不愿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解救菲律宾人民的谣言,这对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将是极其不利的。并说服总统罗斯福实施菲律宾战役。美军先后投入的地面部队有美军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海军有美军第3舰队和第7舰队,共有包括大型航母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和护卫舰25艘在内的800余艘作战舰只,舰载机约1700架;航空兵参战兵力有美军第5、第13航空队和澳大利亚航空队,飞机1000余架。登陆作战指挥由麦克阿瑟负责,海上支援则由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负责。
  日本方面则以“捷一号”作战计划应对,在菲律宾组建陆军第14方面军,由绰号“马来之虎”的陆军大将山下奉文任司令,下辖九个步兵师团、一个装甲师团和四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35万人;海军将残存的所有军舰编为四个舰队全部投入作战;在菲律宾的航空兵有海军航空兵的第1航空舰队和陆军第4航空军。其中第1航空舰队在刚结束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损失殆尽,正由寺冈谨平中将任司令组织重建,驻菲律宾地区约250架飞机;第4航空军司令为富永恭次中将,从6月起陆续由中国东北地区调往菲律宾,截止10月初抵达菲律宾约300架,合计作战飞机约550架。日军考虑到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力量还比较薄弱,大本营决定一旦战役开始,即从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抽调飞机支援。
  1944年9月,战役打响。美军首先攻取佩勒琉岛和摩罗泰岛,消除了侧翼威胁。9月—10月间,美军出动大量岸基飞机和海军舰载机,对日本在琉球群岛、吕宋岛、台湾等地机场进行大规模空袭。特别是10月6日至10月14日的连续空袭,使日军损失飞机1093架,在菲律宾的陆军第4航空军只剩200架,海军第1航空舰队仅存35架,在台湾的第2航空舰队尚存230架。战役尚未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而美军仅有102架飞机被击毁或击落。
  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同日下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汀纳的陪同下,淌着齐膝的海水上岸,十四时在海滩上,麦克阿瑟通过大功率电台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我回来了”的演讲。
  在此之前的18日,日本联合舰队判明美军企图,联合舰队司令丰田立即下令实施“捷一号”计划,日本海军的第1、第2和机动舰队全部出动,对莱特湾美军登陆滩头实施向心合击,由此从10月23日至10月26日爆发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战——莱特湾海战。
  这场大海战美军参战兵力多达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运输舰后勤辅助舰592艘,飞机近20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伤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三千。
  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舰4艘,航空战列舰2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32艘,飞机约6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被击伤航空战列舰1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损失飞机2 88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
  经此海战,日本海军几乎丧失了远洋作战能力,也就失去了战场制海权,从而使陆地上的第14方面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西北面的仁牙因湾登陆,日军在抗击登陆时首次使用了神风特攻队对美登陆舰队实施自杀式攻击。美军于3月4日占领马尼拉,在而后的作战中,日本陆军第14方面军在菲律宾被歼灭,日军伤亡和被俘达45万人。在整个菲律宾战役中,日军损失军舰68艘,其中航母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3艘;损失运输船42艘,约17万吨;飞机7000余架,其中“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700架。 美军伤亡6.2万人,损失军舰17艘,其中航母1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2艘和扫雷舰1艘;损失运输船6艘,约6万吨,飞机900余架。另有数十艘舰船被击伤。
  同年3~6月,美军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占领硫磺岛和冲绳,迫近日本本土。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日本进行了空前的战争大动员,叫嚷“本土决战”。美国也计划组织在日本九州岛南部和关东平原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代号是“奥林匹克”和“冠冕”。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拒绝接受。8月6日和9日美国把仅有的两颗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造成约20万人的重大伤亡。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动157万大军、3400多架飞机、5500多辆坦克,分兵三路向中国东北挺进。9日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击。同时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与此同时,中国战场上的所有抗日武装力量开始向日军展开了全面反攻。
  8月10日,日本政府经过漫长讨论和天皇裕仁圣断,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并通过瑞士、瑞典等中立国通知盟国方面。
  8月15日中午11时,天皇玉音播放,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签降仪式,麦克阿瑟代表盟军方面,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一起签字的还有美、中、英、苏等11国代表。
  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

 短评

与【兄弟连】相比少了那种规整的感觉,更多的是凌乱和惨烈,把当时日本鬼子的穷凶极恶描绘得很好,对其恨之入骨的同时,也觉得他们很可悲。战争场面很不错,却明显放更多笔墨在对战争、人性、亲情、爱情、兄弟情等方面的思考上,甚至思考得有点多了。向【兄弟连】看齐的片子,但明显逊色了许多。

5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推荐

Peace is the only way to keep the war alive~

9分钟前
  • 圆执
  • 力荐

开始的动画真棒

13分钟前
  • Singgie
  • 力荐

等美国佬一打开鬼子的包,俺眼睛就湿润了。

16分钟前
  • 湛在地球
  • 力荐

看的高清无字幕版,和《兄弟连》开头部分相比有一个变化,没有描写新兵训练的过程,而是直接进入岛中进行防御作战。我觉得可以在这中间加入一段从美国登船的场景,加大煽情的力度。第一仗整体感觉打的一般,不温不火,突然有点为后面的剧情担心了,怎么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把剧情搞得跌宕起伏呢?

17分钟前
  • phinecos
  • 推荐

总算看完了!也没评价的那么好。该剧一共10集,每集一小时。在澳大利亚的摄制时就花费了1.5亿美元,而整部剧的最终成本可能高达2亿美元。从而超过了《兄弟连》的1.2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电视剧。《太平洋》主要讲述了莱基、斯莱治和巴斯龙三个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太平洋战场的遭遇。

20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the pacific并没有聚焦在哪一支连队,是透过marine中三个不同连队的士兵展现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主要的机场岛屿攻坚战,对战争之艰难残酷的表现比兄弟连更直接,包括对士兵参展前中后性格心理的刻画,对战争的思考表现得更全面,兄弟情则是其中的插曲并不是表现重点。

25分钟前
  • 小野山猪
  • 力荐

超越了当年的兄弟连。尤金和大眼睛谢尔顿肯定有JQ。。。→_→

26分钟前
  • [x]
  • 力荐

看美国大兵打小日本

30分钟前
  • 趙河山川
  • 力荐

拍的还不错,不过老美的电视也一向通过过度夸大对手,来吹捧自己,在瓜岛美军在人数上一直占着压倒性优势,装备和后勤更是差距巨大,日军第一次反击,木下支队登陆时,才900多人,2门小炮,8挺重机枪,美军1万8000人,300挺重机枪,50多门炮,如果输了还算人吗?

34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绝对牛逼,绝对五星!

38分钟前
  • 身似
  • 力荐

首先是期待度太高,说实话,总体感觉比不上兄弟连,特别是战争部分,太平洋战争竟然连一场海战都没有,- -, 前面不是很出彩把,感觉最精彩的,是最后3集,人性和战争的思考方面刻画的非常好

40分钟前
  • 杰西
  • 力荐

Yesterday, December 7, 1941—a date which will live in INFAMY... Franklin D. Roosevelt, War Message, December 8, 1941 Stirring!!! World peace

43分钟前
  • 宿命论
  • 推荐

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再度联手打造的战争史诗,和《兄弟连》一道记录二战岁月。Dreamworks做的特效,应该让人满意。发现开头的旁白是汤姆汉克斯自己说的,音乐很棒!

46分钟前
  • Alex.Z
  • 力荐

节奏和角度没有兄弟连好,前面太慢了跳了不少。后面看到装备先进的美军打日本军还是那么惨烈心情复杂,里面的战争镜头拍得太好了。回头看多几次,很喜欢里面的人性刻画,加回5星

49分钟前
  • X杰
  • 力荐

大概兄弟连给我的感觉太过震撼所以这姐妹篇看起来就显得很一般了……剧情有些松散,不像兄弟连以Richard Winters tried to keep his men save为中心展开,人物性格也不太突出。anyway,是好剧不过很难超越兄弟连!最近都看些好man的剧...

54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Happy bday dear philips~how f*cked r u now~U r surely f*cked now~

58分钟前
  • 杜蒜头
  • 力荐

by the time you come out, you're not like you were when you went in...

60分钟前
  • Ying
  • 力荐

日军这么猥琐就算了,连跟日军打的美军都这么猥琐。不要求《兄弟连》德军级别的战败方,起码还我冰天雪地里还记得刮脸的温特斯少校啊,谁要看蹲在椰子树下拉屎抠脚玩尸体的大兵啊!

1小时前
  • 沈济源
  • 推荐

比较失望,剧情安排太杂乱了。且人物对战争厌恶的心理描写的过多,对战术及战争进程方面的描写比较空。。。总体不如兄弟连

1小时前
  • 梅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