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看莫斯科战役部分的时候有点被感动到所以没有记录,在文前声明本人并非德语专业,也不是专业研究二战历史的,只属于普普通通战争史爱好者。
以下部分可能会含有严重剧透,请慎点。
值得注意的细节(做的太好了实在是respect!!!真的处处都是亮点)
1. 电影中的军官制服颜色。由于当时各厂出产的制服羊毛含量不同,确实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结果。特别是对于军官来说——他们的制服多为定制,可能找到的厂家不同;而士兵是集体派发的,某一时段入伍的制服颜色会较为统一。
2.胸鹰/臂鹰。为了表示区分,党卫军的制服上都会在上臂缝制鹰标,而国防军只有胸口有鹰徽。在训练时间的瞭望塔中所有国防军军官的制服都非常符合标准。
3.勋章。据观察,耶格尔身上有
一级和二级铁十字(一级挂脖子,二级在衣袋);银制装甲作战章(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参加三次装甲突击;在一次突击表现优秀并受伤;在一次突击中获得其他种类奖章。 );东线冻肉章(1942.5.26颁发,本名为第一次冬季作战战功勋章);金质战伤勋章(授予在作战中受伤5次以上或伤残、死亡的人员)
而耶格尔在集中营的副官身上的铁十字只有一枚二级。
4.耶格尔的军衔是旗队长,他的副官军衔是一级突击中队长(对应国防军军衔为上尉),集中营的长官(那个胖胖有胡子的)军衔为二级突击大队长(对应国防军军衔为少校)
5.他们参加了莫斯科战役, 这场战役1942年1月结束,根据雪和离莫斯科还有35公里可以判定为大约10-12月之间。他们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下辖第24摩托化军第3、4装甲师、第10摩步师;第47摩托化军第17、18装甲师;第48摩托化军第9装甲师、第16、25摩步师)
6.在训练中出现的国防军军官军衔为中将,而站在他身后的另外一位是少将。中将的脖子上挂了一枚加了银制橡树叶双剑饰的一级铁十字。
7.训练中出现的打炮(?)的德国士兵为希特勒青年团(Hitlersjungend)的成员,后期由于兵员不足,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也经过简易训练就被派上了战场。
8.在逃离过程中,T-34车组到达的德国城市的背景音放的是《埃丽卡》,而根据集中营位置判断此城市应该是德国的东部城市魏玛。举起双手的普通警察沿用了一战时期的款式尖顶盔。没有盖世太保是正常的——秘密警察哪有这么多,只不过安全局的宣传让人闻风丧胆罢了(?)
8.耶格尔带的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阻击他们使用的是88mm高射炮,本来是用于打飞机的。隆美尔元帅在北非战场上将它用于轰盟军坦克。
(88mm高射炮,隆妹狂喜)
9.集中营出现的一圈跑道和不停奔跑的犯人表现的是在集中营中让囚犯试鞋的场景,跑道模拟了德军在欧洲占领区可能遇到的所有路面形态。由于集中营劳力价格低廉,德国制鞋企业将他们设计的各种新鞋送到集中营,由囚犯“试鞋突击队”在跑道上做高强度的长时间行军,以测试鞋底耐磨程度,要求负重行走达到3000公里。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试鞋还伴随着试药。
我记录的翻译错误:
1.莫斯科战役后,耶格尔旗队长的教官生涯前:一位长得很像日本人,黑发剃成榛子头但梳成中分,戴眼镜,留小胡子的高级官员接受了耶格尔手中的文件,这位同志的党卫军军衔为全国总指挥(reichsführer-ss),台词也是这么念的,但是翻译直接变成了“希姆莱阁下”(确实是希姆莱,但是这样翻译显然不妥)
2.他们提到了“古德里安将军”,此处需要科普一下二战时期的德国国防军(Wehrmacht)的将官军衔从元帅开始由高到低为陆军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而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在1944年的军衔为大将,所以显然翻译为大将更符合。
3.出现了集中营的画面,而集中营并非翻译所用的“图林”而是“图林根”,即为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在德国城市魏玛附近(魏玛为一战后魏玛共和国的创立地)
4.从一开始,俄罗斯人们都称呼德国人为“Fritz”,这个词语翻译成“法西斯”显然是错误的。就像德国人称呼斯拉夫人为“伊万”一样,只是用民族中的常用男性名字来代指某民族的人而已。
5.字幕多次出现了名字的翻译错误。比如说,完全没有体现尼古拉的姓为“伊夫什金“,多次将演员念白的伊夫什金翻译成尼古拉。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喊的是名字还是姓代表了亲疏关系。
6.字幕中多次出现了军衔翻译错误。耶格尔隶属于武装党卫军,尽管他的军衔在国防军系统中的对应是上校,但不应该以上校来称呼,包括台词原文的自称都是stuandartenfüberraschend,应该翻译为旗队长(跟施季里茨同志的军衔是相同的),)
7.在训练豹式坦克驾驶员前,所有人都跟着长官喊了口号,“sieg heil”胜利万岁,而字幕直接翻译成了“heil hitler”二者天壤之别天差地别但凡长了耳朵都知道不是一个。
(由于电影中没有提到两位男主角的全名,所以父名和是否有冯无从得知(应该是没有)但耶格尔应该叫克劳斯-耶格尔,尼古拉的名字和姓分别为尼古拉和伊夫什金。)
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饶是这样,俄罗斯导演阿列克赛·西多洛夫的《猎杀T34》,还是留有一个很大的漏洞。
1941年,德国纳粹军队正行进在攻打莫斯科的途中。在距离莫斯科数十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里,德军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可叹的是,纵然尼古拉有着超人的指挥坦克部队作战的能力,T34坦克也没有辜负苏联王牌军械的美名,但是,德军的坦克也非不堪一击。当尼古拉指挥的一辆坦克与耶格尔率领的一支德国坦克部队对峙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沦为德国图林集中营的战俘,尼古拉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苏联军人,所以,三年里尼古拉宁愿被严刑拷打,就是不告诉敌人自己姓甚名谁军衔为何。然而,杰出的人总是让人过目难忘,就那么一眼,耶格尔就认出,那个被吊打得遍体鳞伤的苏联军人是谁。一项毒辣的计划在耶格尔心里慢慢形成。 1944年,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已经败相渐现,武器就成了纳粹想要负隅顽抗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德国人颓丧地看到,他们的豹式坦克就是无法与苏军的T34坦克势均力敌,怎么办?一眼认出尼古拉后,耶格尔以枪毙苏联姑娘安娜要挟尼古拉,让尼古拉从战俘中挑选几个人做他的助手,将他们训练成他的精兵强将后带领他们像3年前在距离莫斯科数十公里的小村庄里那样,驾驶一辆T34与德国坦克部队周旋。所不同的是,3年前,尼格拉他们是为了保家卫国;现在,尼古拉他们在集中营里驾驶T34,是给豹式坦克部队当活靶子。
为了不让安娜死于耶格尔的枪下,尼古拉答应了耶格尔的条件。这部电影的破绽,就是在这时展露出来的。
给尼古拉他们使用的那辆T34,是刚从战场上运回图林集中营的。揭开覆盖着T34的油布时,尘土飞扬得令所有在场的人喷嚏不止,可见,这辆坦克从前线运过来停放在集中营里,已经有些时日。这种情形下,那些战死的苏军尸体,怎么还会留在在坦克里?德国人又怎么可能粗心到看不到坦克里的尸体下,还藏着6枚炸弹!
一部《猎杀T34》,由这样三部分组成:1941年的战场、1944年的图林集中营和尼古拉他们驾驶着T34尽情地戏弄以耶格尔为首的纳粹并成功摆脱纳粹的围追堵截,其中,最后一部分是整部电影的华彩。假如没有这6枚炸弹,电影《猎杀T34 》的华彩乐章就无法唱响。也就是说,尼古拉和他亲自挑选出来的助手在图林集中营里修复那辆T34后,将豹式坦克打得落花流水,再冲出集中营、冲进自由的怀抱,都是以深藏在T34里的6枚炸弹为根基的。影片的华彩乐章建立在一个不那么牢靠的基础上,难怪有的影迷评论说,《猎杀T34》是一部"神剧"。
尽管那个大漏洞叫人没法不质疑《猎杀T34》的艺术价值,可我喜欢这部电影。假如有这样的机会,我愿意坐进电影院再欣赏一遍《猎杀T34》。因为,阿列克赛·西多洛夫想要通过这部电影传达给影迷的,并不是尼古拉的战术素养有多高以及T34多么坚不可摧;阿列克赛·西多洛夫想要告诉《猎杀T34》观众的,哪怕是在战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就算身陷囹圄,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向往美好生活。
为战争片《猎杀T34》增添暖意,阿列克赛·西多洛夫是通过为电影添加两段古典音乐来完成的。 两段古典音乐,分别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片段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天鹅湖》出现在尼古拉和他的助手刚刚修复那辆T34时。
看着那辆已成一堆废铁的T34在尼古拉和他的助手们巧手下,完好如初,耶格尔心情非常复杂。他不希望尼古拉他们有这等本领,他又希望尼古拉他们修复的T34能运转自如,瞧他命令尼古拉他们试驾驶T34时的表情,真是色厉内荏。耶格尔的内心活动,尼古拉他们怎能读不懂?奚落他又不惹怒他的最好办法,就是让T34欢快地动起来,于是,我们看到,尼古拉他们将T34驾驭得仿佛正和着《天鹅湖》的主题音乐翩翩起舞。阿列克赛·西多洛夫的处理,痛击了不可一世的纳粹,也让我们感悟到,枪炮声、纳粹声嘶力竭的呵斥声乃至集中营里的时时有囚犯丧命的恐怖气氛,都不能让尼古拉他们忘记总是能带给他们美好享受的《天鹅湖》。
被尼古拉从耶格尔的枪下救下来的安娜,早已痛恨集中营内令她胆战心惊的生活了,利用充当尼古拉与耶格尔之间翻译的便利,安娜得知了尼古拉他们大胆得让她瞠目结舌的计划。驾驶T34逃出集中营,在安娜看来,几乎不可能,可她还是义无返顾地要求加入到尼古拉他们的行动中。在胆大心细的尼古拉的策划下,T34 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逃出了集中营昂然挺进在蓝天下的森林里。夜幕降临了,T34要休息了,尼古拉他们也要休息了,月光下清粼粼的湖边,受尽苦难的尼古拉和安娜相拥在了一起,此刻,我们的耳畔响起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
拉赫玛尼诺夫,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创作颇丰,其作品旋律优美、情感丰沛,我们听他的作品,常常会想到他的一句名言,"我离开了俄罗斯之后就再也没有创作欲望。离开了祖国,也迷失了自我。在这样一个远离了我的根、我的民族传统的流亡国度,我不再想表达我的内心",但是,不得不离开祖国的拉赫玛尼诺夫,又必须用自己的艺术才华给家人提供良好生活,因此,我们聆听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总能听到忧郁,而在他最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第二乐章里,忧郁就愈加清晰了,阿列克赛·西多洛夫用这一乐章来衬托尼古拉和安娜之间也许没有未来的情感,太合适了。同时,也再次印证了他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创作电影《猎杀T34》的初衷:正义的人们在世界最黑暗的时候也相信,美好的生活就在不远的前方——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真是美得惊魂。
电影的时间跨度长达四年,而贯穿全片的除了主角还有他的一生之敌耶格尔,这是个被塑造得非常丰满的角色,也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耶格尔和主角第一次战斗发生在俄国的小村庄,正处于德国全面进攻阶段,耶格尔在战前说:“胡子就等到了莫斯科再刮吧!”此时他沉浸在国家和自身的自负中。 小村庄战斗中,主角一行操纵着一架坦克几乎全歼德国一连坦克部队,但最后和耶格尔的对峙是平局,提早放松警惕的主角被耶格尔射伤了腿,下一幕就来到了三年后的集中营。 此时苏联坦克军已攻入德国境内。元首和耶格尔进行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耶格尔,你恨俄国人吗?” “我是一名军人,感情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的职责是保卫国家。” 耶格尔的回答只有这一句,但是足以表面他的内心,作为一名军人,他是不带有感情地服从国家,更隐晦的表面了他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被纳粹的民粹洗脑。 主角和耶格尔的第二次见面源于元首委托耶格尔训练德国坦克军。耶格尔得知主角在集中营时激动得双手颤抖,他始终没忘记三年前那个俄国小村庄,那个创造奇迹的敌人。 在耶格尔“深入人心”的说服下,主角最终同意驾驶坦克当做德国坦克军的演习目标。而在演习开始前,耶格尔向主角阐述了他用以击败主角的战术,完了还敬他一杯酒。直到这里我们终于看出耶格尔对主角的情感,是认可的,是有敬意的,所以他才渴望这次击败主角的机会。此时的耶格尔不再是没有感情的战争机器了,他在战争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挑战强者,击败强者,这是骑士的精神。 两人决战在德国的小镇爆发,和第一次战斗相似,主角一行歼灭了除耶格尔外当场所有坦克。又到了一对一的局面,两人同时从坦克中探出,耶格尔愤怒得把手套扔到地上,这是骑士决斗的意思。他的愤怒在于过去整整三年,主角依然能把自己逼入绝境,他急于获得这场决战的胜利,不是像三年前那样几近偷袭,而是像骑士一样光明正大的决斗。 决斗在长桥上进行,两架坦克边放炮弹边向对方冲刺,最终相互撞击停在了桥中央,耶格尔的坦克被撞到桥的边缘,摇摇欲坠。主角和耶格尔都从坦克中出来,主角站着,端着枪,耶格尔趴着,在腰间慌乱摸索。当主角的枪口对准耶格尔时他终于接受了自己已输的事实。 “shoot” 主角放下了枪,三年前和在集中营里,耶格尔有太多机会杀了他,而耶格尔敬主角的那杯酒,是他认为主角这辈子喝的最后一杯酒。看来耶格尔也不是一厢情愿。 耶格尔伸出了手,主角握住了。这时的耶格尔有三种选择,第一是把主角拉下陪葬,作为骑士,这是最低劣的行为,但作为军人,这个选择最高尚的,临死也为国家消灭一个敌人。第二个选择是接受主角的救援,成为苏联的战俘,但这是对骑士和军人精神的双重违背。耶格尔选择握了握主角的手,然后随坦克摔下桥。这时他是一位真正的骑士,也是一位体面的军人。 能够和彼此尊敬的对手决战一场,即使失败也没有遗憾了。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统一对战争意义的评判,但战争的意义对每个参与者都不尽相同,耶格尔是服从国家意识的军人,也是追求个人荣耀的骑士。这两种心理时而契合时而矛盾,贯穿耶格尔的始终。 虽然他的命运和纳粹德国一样从开始就注定是悲剧,但电影没有刻意煽动民族仇恨让我们高高在上地评判对错好坏,而是让我们俯下身来,注视悲剧中的人物,尝试理解他们。这是对对手的尊重,更是自信的体现,功过是非就留给教科书吧,在电影里我看到了和硝烟一样浓烈的浪漫。 战争会结束,但骑士不死。
照例先说说喜欢的片段与画画,可能就有点剧透咯~ 【几个动人片段】 1.跳《天鹅湖》的坦克; 2.钢琴bgm下的发动机声; 3.举着地图嘚瑟的姑娘; 4.像美丽人生片尾一样出场方式的坦克。 【元素很是丰富】 1.战争与策略。太多了不举例子了。 2.英雄间的惺惺相惜。第一战的那枪和最后一枪应该都没开,这里是个前后呼应。以及最后俄指挥官也变成了湛蓝色眸子。 3.幽默部分。加油站、哨兵、路边夫人等等。 4.信仰的力量。包括圣母像、祈祷等。 5.爱情线。嗯…略突兀按下不表。 【制作的精细】 1.光影颜色背景音乐变化,与剧情极其一致,感情色彩鲜明; 2.配音有真实感,最后桥上对狙握手后,德指挥官的喘气还带了鼻子抽动的声音,极其真实。 【基本符合逻辑】 没有手撕鬼子一样的神剧情真是不容易,几个转折点、意外基本还都说的通,不过我不太懂军事可以请有关大佬来补充啦~
故事的最后,星期二和星期四以失去五个姐妹为代价,成功推动了《配额生育法》的取消。星期二给自己取名为Terry,最有自由主义精神的星期四则继承了她最讨厌的名字——Karen Settmen继续生活。这个故事没有任何赢家,也没有任何败者。星期一的所有背叛是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以及保护她尚在腹中的双胞胎,星期四满足了自己对性与爱的渴望,星期五牺牲了自己保护了仅有的两个家人,而在我们眼中十恶不赦的Cayman,也只是为了人类能更长远的发展和生存所做出的抉择。 本片最具现实主义的一点就是——穷人真的没有生育的权利吗?或许我们可以指责某个偏远山村的农民明明家里一贫如洗却还是为了所谓的“养儿防老”而不停地坐着活塞运动,站在道德的最高点狠狠地践踏他们,但是我们真的有资格,去收回他们自由生育的权利吗。还是说真的有一天,我们会连生育的权利都要被限制呢。
今天聊聊俄罗斯电影《猎杀T34》。
片名T-34 (2019),别名T-34坦克 / T-34:玩命坦克(台)。
《猎杀T34》是一部俄罗斯出品的战争题材电影,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讲述打败纳粹德国的T-34坦克的传奇故事。
苏联产的T-34坦克是一种中型坦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很突出,广泛用于抵抗德军入侵,其倾斜装甲对后世坦克设计有着深远影响。
原帖被删,只能贴一下原文地址://mp.weixin.qq.com/s/BALEwH_Fgn2dNBrhh7IchQ
苏联和德国的坦克大战,开头男主就以一敌多,不慎被俘但是一直意志坚强不暴露姓名军衔,直到遇到老对手以当时陌生的女主姓名威胁,说出姓名军衔,但这时候一部分可能有同情女主性命和被枪指着倒数的可怜感,一部分是英雄救美情节,一部分是酝酿逃跑计划,猜测可能三部分都有; 德军想以被俘苏军坦克兵做练习,结果全军覆没,比第一次遭遇还惨,最后德军选择了体面的死亡; 过程中战术和苏军士兵的舍生取义都很好看,但似乎慢镜头太多了,显得战争片不那么刺激了; 女主很美,身材也好,在路边等坦克的时候尤其美,女主可能是觉得有种期待竟然能都得到满足的感觉; 影片还是蛮好看的,男主以一敌多,在敌营收获女主最终克服困难打败敌人两人团聚。
当初 T34 冲出集中营/军营之后,犹如闲庭散步,停车接妹子,广场抢劫,油站加油,为啥一个德国士兵或者车辆都没有跟上来?
就算德国人搞不明白为啥 T34 就有了炮弹,但是它没有机枪蛋啊,完全可以派车跟上去,有机会就打履带,没机会也可以随时报告行踪的。
我不信有军官命令士兵冲上去硬刚坦克还有士兵敢不听?这又不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德国人自己的势力范围里面,周围妥妥的都是自己人的,躲着坦克炮粘上去啊。
就算当时德国人都懵了,半个小时后总能回过神来吧?再派车队大幅度搜索,按照 T34 最高时速 75 公里(这是公路速度,不是越障速度),半小时它能跑多远?
如果有车粘着 T34 ,提前部署炮位拦截应该不会太难吧?
一个可能是:德军的反坦克武器并没有与坦克部队一起部署(或者配备),导致虽然现场有坦克部队却没有合适的反坦克武器。
but
后面却看到了一门炮(不认识型号)架在公路上拦截 T34 ,逼的 T34 下公路走山地了,能把 T34 逼下公路的必定不是礼花炮或者娘炮。
所以说不是没有武器的问题,还是指挥的问题。
还有,我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也知道坦克怕火(二战当时的士兵更应该知道这个吧?),跟上去放火应该不难吧?就算放不了火,搞坏观瞄设备把它变成瞎子也可以吧?就算什么也不做,有武装士兵跟着它,它能去加油吗?
好吧,一部电影嘛~
三段叙事,长坂坡独车全歼坦克连,监狱风云,千里走单骑突出重围,节奏紧凑,还不忘加一段黑夜下的浪漫。#20190213
哪怕你知道这不可能发生,但它就是浪漫得恰到好处。
兄弟,你跑了七次跑不掉,没事,哥借辆坦克给你跑;跑得累了不要紧,边境线上有个湖,你可以洗个澡!洗好澡还可以打个野炮。。。真乃老毛子的抗德神剧也~
三星半。“你想要有奇迹,就会有奇迹。”
让我想起了兵临城下,这次是坦克对轰,整体相当顺畅,我们的主旋律多学习学习吧
最精彩的是坦克对轰,装弹中弹加了不少特效,但过多的慢动作细节特效也让整个场面失了真实感,再配上非那个时代特征的激情音乐,这是打二战又不是打游戏。还有弄个画外音是几个意思,很出戏的。二战大背景下的小框架故事,毛子的抗德神剧,可以一看,但对普通观众而言,观感一般
女主等公交车等来一辆坦克时的莞尔一笑太迷人
翻拍自65年的《T34 鬼战车》,演义性质的战争片,T-34/85单挑德国鬼子大队人马,坦克兵多年后重聚,类似于咱们《林海雪原》《烈火金刚》能当评书听的那种,所以就不能以传统战争片的标准要求了,都没有血腥镜头。但观感很不错,CG弹道效果赞,就是一个爽片。作为伪军迷,对开挂战况不了解,但几处武器和道具设定还是很靠谱的。大反派像小雀斑啊
不论老毛子的技术如何进步,在战争片意识形态上的表达依然贫瘠呀。不管大家如何夸奖影片在坦克战上的拍摄手法,骨子里面依然是一部迂腐的抗德神片,集体智障化的纳粹以及被战神化的男主角,纳粹的坦克一炮就挂,苏联的坦克N炮依然运转正常,本片可能连《狂怒》十分之一的真实感也没有吧,而且除了第一场戏,之后没有任何一秒钟传达出故事的紧张感,真的是没劲!
同样是抗战神剧,可是人家配乐可以用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啊
这是《T34 鬼战车 Жаворонок (1965)》的翻拍!
典型的主旋律神棍片,主角团开T-34全歼德意志的豹式坦克纵队(两次),虽然过分夸大、有违史实,但坦克战及视效确是看得热血沸腾,不禁大呼一声“乌拉”!
好看,热血,一支由拖拉机手、画家、猎人、手风琴手和领导组成的坦克小队。
哦哦哦!还以为老毛子的电影只有乌拉来着,没想到这种纯爷们的电影也可以这么浪漫!!用坦克跳小天鹅;黑板上的“我的家长”“我的祖国”;逃出纳粹营地的环境镜头;开坦克去接爱人;在晨雾弥漫的森林相爱;最后的决斗;敌人间的惺惺相惜...超乎意料的二战片,有各种商业片的元素,又夹带艺术片的私货,真是好
首先这不是纪录片。其次拿这些跟抗日神剧相提并论说是抗德神剧的,算了,想侮辱自己的智商就侮辱吧,拦不住。几场坦克大战都很精彩,什么叫戏剧性创造,这个片就做得很好。拧巴军迷别看。
最虐不过弯恋直
自以为的浪漫幽默,我却觉得讽刺可笑。这一解放者的姿态潜在内在危机,危机在战争结束后半世纪内以同样的方式(坦克推进)持续爆发。在危难的条件下,红色战士捧起圣像,缩小了政治理念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不知何故,我已经厌倦了主角。
2019年年初在明斯克看了原版,2020年年末在北京看了中文版,很棒,有t34与III互轰,与黑豹互轰,有村落偷袭,有城镇乱斗,有桥头决斗,虽然后者是cg,只有村子里是实景。德国演员文森特还是俄国女婿
4星全给道具,战斗细节禁不起推敲,看看就得了,现在坦克战电影,从《狂怒》到《T-34》,全都拍成了高达打架。
逃跑七次都没被枪毙,上帝眷顾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