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其实一直是我的心头爱,我很喜欢看那些血糊糊,惨兮兮的画面,西方人的动不动吓人一跳和日本人的让你头皮发麻都是各有味道的,但真正让我兴奋的,还是希望看到最后邪不压正的一幕,无论是用信仰的力量还是斧子的锋利,都让人大呼过瘾。 今天这部影片里,没有邪恶,没有鲜血(真的没血),没有僵尸和杀人魔,全篇充斥的是培养皿、显微镜、各式各样的消毒工具、几个高矮胖瘦美丑各不相同的科学家,长时间的喋喋不休,没啥特效,连死人都是五官端正,看似毫无痛苦的死去了。 这部影片《人间大浩劫》,似乎名字与影片内容非常不符合嘛。 但是看完影片之后,给人的震撼却是实打实的。 因为过于真实了,仿佛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没有比这再恐怖的了,电影暗示大家,地球曾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躲过了一场浩劫。从给人的观后感看,的确和影片名字比较契合。 影片前半部分,在探索事发地的时候,风格很像《阴阳魔界》,看似正常的小镇上,不正常的大规模死亡,一切都静止了,所有的生物都死完了,格外的诡异,而更充满谜团的就是每个人的尸体没有异常,整个探索充满了未知和疑问,而最后突然发现的幸存者所带来的,是更多的疑问,非常像《阴阳魔界》的第一季第一集。 后续的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少人开始觉得很沉闷,因为后面所有的戏份都是室内戏,而且全是大段的对白,但是在我来说,这一段对于未知生物的的预防措施太过真实,看似繁复的流程把人类对于未知生物的恐惧衬托得更明显。 从不同楼层的隔离,到对人员着装的繁琐更换和彻底焚毁,再到使用各种陌生的消毒手段,光线、气流、辐射、液体等等,仿佛把人类已知的手段都放在了这个小小的封闭空间内。 无以复加的严谨,甚至安排了最终解决手段,核爆。 由于当时特效水平的限制,加上怀斯导演也不是个善于表现血腥场景的人,所以他很聪明的从侧面描线,告诉了观众这种生物的可怕,不管是这些消毒的细节,还有这些科学家的对话,如果一种物质连科学家都充满不解,那么带给观众的神秘感就更是无以复加了。 而我最为感慨的还是结局,之前的潜伏线索,最后用男主的一句话点破,虽然让人恍然大悟,但是这种一下子给你答案的感觉,反而没有层层推导过瘾。 另外,最后的大危机完全和主线没有关系嘛,莫名其妙的,不知道编剧咋想的,估计就是想让硬汉真正硬一次,毕竟有个核弹这个大家伙在,也不好让他这么闲着,得找些事情。
真实感极强的科幻片,拍的细致入微又毫不沉闷,是那种一点一点将观众吸进去的电影,怀斯多次使用了二分屏三分屏起到了很好的叙事效果。很多的桥段设置被后来的科幻片不断的模仿。。。这也是迈克尔·克莱顿的科幻小说第一次被搬上银幕,也很可能是最棒的一部比西部世界比侏罗纪系列都好。。。
硬科幻电影!只谈科学理论与实践!没有啰里吧嗦的儿女情长。“野火”地堡的构架在当代看来依然前卫!
这就是我一再说的,外星生物不要和地球人类,生物这些固有的地球人思维挂上勾,人家跟你们地球的存在模式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换作去年看,可能都没这么感慨,在当下这个情形来看这片,感叹啊,人类真是发射几个火箭就以为自己不得了了,还想什么去跟外星文明交流,一个新冠就把地球干趴了。
这完全就是科幻届的“种田文”啊,从组队到设施使用说明到体检到实验准备到做实验,十分清新不做作!
优缺点明显。氛围>故事>节奏。风格化的片头设计,景深摄影,灾难现场肃杀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分割镜头的使用令人称道,最后一小时故事仅仅局限于几个科学家的实验过分追求真实无一丁点节奏起伏变化太TM乏味(果壳男没准会感兴趣?),一堂中学物理实验课都比它有趣,快进了事
超严肃的硬科幻片!全片透露出一种严谨纪实的态度,反而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一样,戏剧冲突非常克制,基本让位于逻辑推理和思考,即便是现在,也很少有科幻片能做到这一点,更不要说突出视觉刺激的六七十年代。(就是容易犯困啊……)
勉强及格。迈克尔·克莱顿的原著。故事发生在四天内,携带外星生物的太空舱导致偏远小镇几近全灭,科研人员在地下研究室凭两个幸存者和太空舱残骸寻求破解。迈克尔·克莱顿的惊悚科幻文本起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中段不厌其烦的展示主角们在研究室经历的种种防护手段,以冷调的方式逐步揭开外星晶体的生命形态,微小的体积和不浪费任何养分的增殖能力是反差,另外还加了些调剂,比如前期的几处分屏(俩主演中间加个电梯动画的设计我也是服),以及幸存老头摸护士屁股的性格细节,罗伯特·怀斯缺乏节奏变化的堆砌风格,在这里变成了扎实的感觉。主线相对单薄,启动核武器清场和发现效果会适得其反马上中止那一节,没用平行剪辑营造紧迫感,爆炸如何支持外星生物增殖也没在视觉上直接呈现,研究室的相关防护措施和室内布景倒是做的细致
开始有几个镜头挺喜欢后来就……
用那么冗长的过程来叙述这个主题过于不精彩了
怀斯原来也是个科幻迷,但是节奏把握得太差了...
一遍遍的身份校验,一遍遍的检疫扫描,一遍遍的结构分裂——毁灭!反科学反体制的寓言。
71年的片子。快2小时还没答案。浮躁看不了这类片。
好久没看过这么过瘾的片子了。并没有感觉节奏沉缓,科学研究本来就像探案一样,一点点去筛选去证明。反而还觉得这片子有点快,好多东西都没解释,比如这玩意是怎么把血变成颗粒的?是怎么吃塑料的?从杀人到吃塑料再到人畜无害,这进化过程是怎么回事?里边的惊悚桥段就有点套路了,知道自爆核弹和吃塑料这两个信息,基本就猜到最后的结局了。评分应该7.5以上。看这片莫名有种《2001太空漫游》的感觉
怀斯的镜头调度设计和配色美学尤为出彩,仍能令人想起《西区故事》里的灵韵。然而剧作过于“硬科幻”,第一幕之后全程都是几位科学家做实验、进行分析论证,戏剧张力、节奏和情感都较为匮乏。
一颗卫星掉落到一个小镇,小镇人几乎瞬间死光了,只剩一老头和一婴儿存活。本片主要讲述几位科学家调查危害发生的原因,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实验检查极其严谨,不敢想象美国1971年就能制作出这样硬核的电影。放到现在也是数一数二。电影中生动表现了科学精神。
科学严谨性到位,只可惜结尾高潮戏的危机起源于一次和故事主线并非直接紧密联系的意外,可以看做编剧向戏剧性的妥协,对罗伯特·怀斯的敬仰之情又增进了一步,真是什么题材都驾驭的了
如果你是硬派科幻迷,那这部1971年上映的电影一定会让你大呼过瘾的。电影改编自克尔·克莱顿的小说《死城》,片中对于科学理论的表述简直达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这势必会影响普通观众的观影热情,这一点也是造就了本片仅仅只是一部小众经典的原因。
比新版好多了,电影工业退步得很严重啊
这种神奇的片子还是给学生物的人看吧= =虽然知道分析的过程很流弊,但是在火车上两倍速看的多的就不说了。。。。。
核阴影下的冷调科幻,小说改编。中途讲解基地的细致是硬科幻特有的笨拙与认真,虽然很多梗现在看并不新鲜或已实现。对女科学家扁平定义前另一种不友好塑造。分屏+轰鸣加分,仿纪录片+黑幽台词,结尾引火自焚反问态度鲜明。 "... there's no guarantee that another so-called biological crisis won't occur again." What do we do about that? Precisely, senator. What do we do? // The Andromeda Strain, mutation, biological invasion, or conspired germwar experiment? Michael Crichton原作,2008年有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