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罗马尼亚宪兵克里斯蒂的奋斗历程,他试图在自己身份的两个明显对立的部分之间找到平衡:一个是在男子汉等级制度环境中工作的人,另一个是试图保守个人生活秘密的秘密同性恋者。当他远道而来的法国男友哈迪来看他时,克里斯蒂被要求在电影院进行干预,一个极端民族主义、仇视同性恋的团体中断了一部同性恋电影的放映。在一名抗议者威胁要把他赶下台后,克里斯蒂失控了。
整部影片没有机位切换,只有一台机器或手持跟拍,左右移晃,或固定机位,一镜到底。
剧作上的安置十分成熟。从开篇部分的你侬我侬戏码中便已悄然泛起了涟漪,妹妹的出现则是以一种递进的方式拨开主角的形象以及故事主题,然后顺利地过渡到故事的主篇章当中。
在主篇章中,有两场戏十分出色,一是甫进入放映厅双方僵持不下,二是将人群驱赶到廊道中争辩愈演愈烈。这两场戏与《新秩序》婚礼戏的调度相比亦称得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两个部分男主的台词都不算多,以一种亲身在场的观众的方式去被迫接纳双方的论点,过分激烈的争执倏忽钻进他的脑子,让他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在蓄力抵抗。就犹如他本人真实意志的具象化,左右互搏,不相上下。他的自尊、孱弱、骄矜在一时间内争相跳跃。直至结束出勤后的那场与情人的电话交谈,他骨子里某种程度上的温柔才再次浮现,隐匿了先前的那份惶惑、焦虑与忿忿。
我原对这个仓促而又平常的结局有些许不满,但想起这通电话竟忽而觉得也算是妥当了。戏剧通常会用一段强烈的剧情冲突或者核心主题的完成来引发主人公任务式的顿悟时刻。但在本片中,非常明显,主人公在于这种身份认知、权利维护、强烈自尊与环境束缚之间早已形成非常牢靠的互搏关系,且很难一时之间分出高低。这段插曲没能使主人公顿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他的意识二者互搏已然根深蒂固,或将恒久持续亦有可能。
所以我认为这个仓促的结尾竟也多少有些意义。既然已经有了那通令其不自主找回平静的电话,那么他回到家之后的行为我们也就大概心中有数了。
在罗马尼亚,在欧洲国家,亦有人因一场有关同性的影片去自发抵制、抗议,世界上每个地区的人,无论是谈论艺术还是追逐自由,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我们在感叹自身束缚重重的同时,或许也应想起这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你唯有用不断捍卫和支持去代替无用的自怨自艾,才能争取些许温度、看见点滴光亮。或许你想看到的那束光不在有生之年,那也至少试着去让自己去添一把柴火,总好过你只知抱怨制度而毫无行动的状态。
情感立场上的首鼠两端,人生快乐上的踟蹰不前… 遇到幸福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句话去和男主说吧,他一定会抱以老拳,自己相恋多年的男友但他的城市,电梯内拥吻可以,床上温存可以,餐桌前甜蜜可以,但是好像自己的男友只存在于这间屋子一样,他不想陪着去看这个城市,他不想去和他一起上街,到底是真的工作脱不开身,还是他不敢,不想,不愿让自己这份情感放在阳光下… 当然,百分之九十的同性性向的人估计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或者说百分之七十的同性性向的人会遇到这样的状况,种种原因,或者是个人层面,或者是家庭层面,或者是国家层面,甚至是信仰层面,没法迈出那一步,没法大大方方的带着自己的爱人,去向看到的每一个人宣告,这是吾爱,我们无所畏惧,自己,也办不到,所以,虽然男主的行为有些过分"保守"过分固执,但是也可以理解… 随后男主的职业我们看到了,虽然国家不一样,体制不相同,但是可以看出来,貌似宪兵队就是所谓的"纯爷们"待的地方,在巡逻车上的众人交谈,渲染出来的类似于足球队更衣室那种氛围当然会让人窒息,故事看到这里,貌似对于男主的谨慎行为多了一份理解… 随后故事冲突进一步展开,一场关于同性性向的影视作品放映,引来了当地保守民众的阻挠,看起来冲突一触即发,男主所在的宪兵队奉命过来维持秩序,控制事态发展,其实看得出来,这个国家正在发生变化,这样的冲突应该不是第一次了,但是男主的表现看起来却像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任务,无论如何,他都在逃避,而在这个时候,一个也许以前约过或者认识的"朋友"认出了他,面对他的身份可能曝光,他冲动了,其实男主挥动拳头的一瞬间他的心理个人也是十分理解的,所以自己在这里用"冲动"去形容他显得有些"站着说话不嫌腰疼",自己是真的真的理解他的冲动,而因为理解,自己反倒是忽然觉得一瞬间的悲哀,诚然,我们可以事后先生一样说,男主可以和这个可能认识他的朋友好好沟通,但是如果这个人就是一个激进分子,本来就对其不满而此刻用这个秘密去要挟男主呢;我们无法保证这个人的选择会是什么样,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套用gaga在某支歌曲中的歌词,till it happened to you,直到你面对这样的选择… 因为男主的冲动,处理这个袭击事件成了个人觉得整个80分钟作品的高潮,男主在放映室内,他的上司和队友负责去处理这个"危机事件",一排排红色的椅子整齐排列,恰似花田中的花序,那一刻,自己忽然顿悟,罂粟花田,也许就是这个画面的意向吧… 这期间进来的几个队友,有一个平时喜欢调侃男主的,这时候怨怼男主的冲动给整个宪兵队引来麻烦,到底是"因爱生恨"还是单纯的"蠢直男",说实话,我无法分辨,而男主,估计一直与之相处,也无法分辨… 稍后进来的看起来是男主的上司,给他讲自己父亲的故事,到底是安慰男主,还是"敲打"男主不要轻举妄动,说实话,我无法分辨,而男主看起来貌似明白其中的意思?就是要"下不为例"?… 然后还进来一个同僚,依旧是一个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有一次在厕所的遭遇,而自己对其的反应,其实个人倒是希望大部分人都是这个同僚的态度就好了,虽然这不是最美好的态度,至少这是最没有侵略性的态度… 而且三个人依次出现之后,个人内心升起的疑惑比答案更多,看起来小小的一个宪兵队小组,其中的人有些人已经识破男主的"伪装",有些人的"告诫"有些人的"挑衅"都在或明或暗的说明,男主的真实性向已经在队伍里面成为了透明…那么,男主的首鼠两端和踟蹰不前到底还有没有意义… 最后上司开车送男主回家,男主让其停在一个街口以外,然后自己独自回家,或许这样的日子和状态,会是一辈子… 总的来说,自己第一次看完电影的时候对于男主的行为义愤填膺,无论是其对于自己男友还是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那个"熟人",但是第二次看的时候,自己忽然在想,如果我是男主,我会做的更好么,答案是我不确定,我现在可以分析出一百万种比男主更好的方式应对,但是我真的不确定自己如果那时那刻那地方那场景,自己可以理智得体对待,自己可以沉着冷静应对,自己不确定,也正因为如此,忽然之间,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导演并没有给出问题的答案,正如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从来都不会忽然变化,相反的最真实的生活就是那种一成不变的首鼠两端,一成不变的踟蹰不前,一成不变的踌躇驻足,一成不变的压抑无限,而导演把这样的生活的一个横切面也就是男主的一天呈现出来,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影片中除了男主身材颜值不错之外,其他宪兵队几个成员也有颜值不错的,嘻嘻,归根到底,生活不易,靓仔叹气,那就看肉体吧,个人评分8.9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纪念August Ames,反男同】男同1分!拒绝出现。
一定要注意好情绪管理啊同志们,在这个世界。
#2021 Glasgow Film Festival 7分,整部电影花了大量片段去跟踪男主复杂的心理,当多重身份的生活面临被揭穿的风险,游走在出柜边缘的人的内心又何尝不会焦虑与不安。在恐同的社会环境下,性少数个体的身份探索与认同往往异常艰难,不过这种深柜恐同的选择还是有些让人失望。
不必被封面騙了,根本就是由好幾個生活片段隨便剪輯而成的身分認同問題探討,放在羅馬尼亞的個案語境中,每個人都有難以言說的秘密,你所擔心的問題或許只是別人的小菜一碟,而別人的地獄難題對你來說可能也不會那麼難熬。所以——不要憋著!!!「盡歡朝夕,人無閒言」。
短短一夜勾勒出的社会全景图。近一小时的电影院室内戏张力十足,视点从抗议的人群逐渐转移到多重身份的男主身上,看了直冒汗。(我寻思这个社会也没进步太多,身份认同和焦虑怎么就成了老生常谈呢?
小小冲突。
3.5
形式跟内容搭配得比较服帖,大量跟拍长镜头窥探男主角真实内心,焦灼恐慌且犹疑畏惧。被尽情辱骂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在想什么?不断自我麻痹这一切与自己无关吗?最后窗户纸捅破的那一刻又有感到释然吗?似乎也没有。找不到出口的情绪,再怎么发泄都没办法落地。唉,还是看得人压抑。身份认同吊诡的地方在于,它明明是应该只属于自己的事情,却又重要到好像和全世界都有关系。当一个社会无法做到真正包容的时候,所有人都不过是笼中困兽罢了,除了互相残害以外,找不到未来的出口。
很棒的作品!虽然探讨的仍是恐同与平权问题,有些老生常谈,但影像表现力和表达方式很得体,很有张力。尤其电影院抗议的段落,迸发出一种难以描述的复杂的后设性。我们通过看电影这一方式,与银幕中的角色共历反同者禁止电影放映的抗议活动,极具层次感的语义赋予这场戏深度,而整个段落由长镜头构成,更有一种连续的张力。其他生活化场景的表现也都非常具有感染力,镜头贴近人物的脸,焦距外的景色又能渲染出角色内心。
【SFFilm 2021】一群保守宗教人士冲进电影院阻止一部同志影片的放映,深柜警察和同僚前往现场调查情况,期间一名同志观众认出了深柜警察,并质问他为什么要帮助宗教人士盘查自己,被激怒的警察失手殴打了男同志。一面是社会性死亡的威胁,一面是被侮辱攻击的同类,两难的困境将深柜警察逼向崩溃边缘。没有多元包容的社会土壤,个人就无法生存,出柜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构建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
这海报,男主这身材颜值,竟然只有裸肉戏没有性爱戏……—— 想起2018年北影节宣布放映《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后,有些网友还担心自己到时抢不到票,结果后面却被取消展映了……中国同性题材电影《安稳觉》2020年11月北京的一场放映据说因为被举报而取消了……
故事紧凑,张力十足,颠覆所有可能的期望,管中窥豹式地剖析社会转型期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和个人的恐惧迷茫,并再一次证明罗马尼亚片有最好听的片尾曲。
外界干扰和自我抉择之间的来回摇摆、冲突和和解,还是做了一些回避,而且全程依靠大量的对话、独白形式的文本堆砌,还是对镜头有削弱的。对男主的塑造很重要,这种矛盾得等、复杂的恐惧的人物形象这么具体,但可惜并没有深入一些。
一个大特写怼着脸拍,对话也是看腻了的那套,也没有任何的剪接和镜头调度,有些镜头,真的夸不出口。
两边对峙的冲突感是有的,但男主的人设就是没能力又矫情,恐同即深柜
非常棒的深柜故事,把冲突放在了面临社死的内心煎熬上,人物层次和冲突展开还是可以再打磨一点的,现在这个完成度很省钱很聪明了。
从里面男主同事的一段十分钟自白中得到了顿悟,当你在深柜和恐同中痛苦不可自拔时,别人因为要不要收养流浪狗而产生的焦虑其实并不比你少,所以鼓起勇气继续前行吧,骚年们
海报误我,竟然是个三段式话剧!以放映同志电影的电影院作为戏剧冲突舞台,把深柜特警的身份焦虑刻画得百爪挠心。对白设计和镜头调度有罗马尼亚新浪潮的影子。美中不足的是结尾部分缺了个epilogue…
镜头紧跟主角,在一天的时间内不仅展现出了主角尖锐的身份冲突,更是对罗马尼亚以及宪兵(警察)这一职业中令人窒息的恐同环境进行了深刻的描写,电影院一场戏中大量的手持镜头,极其真实地还原了现场,焦躁不安的情绪似乎要溢出屏幕,结局虽然十分仓促平淡,但似乎是现今环境下最美好的结局了吧……
像是机器人拍的,只执行一套指令,哪里有响动就拍摄哪里。广播剧,公共空间唯一功能是成为对话场所,没有空间串接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