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让瘫痪7年的我来聊一聊安乐死这件事
很不幸的巧合是,我和剧中的男主角一样,因为一场意外造成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更不幸的是,我和剧中的男主角一样,不是夸大其词为了赚眼泪的不能走路而已,而是真正意义的连手指头都不能动的那种高位截瘫。出院前专业机构给我的伤残鉴定只有十四个字“高位截瘫,一级伤残,完全依赖护理。”但是这区区十四个字却逼得人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还有活着的必要吗? 对于安乐死问题讨论的电影这并不是第一次,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深海长眠》算是一部经典。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还很小,还是活蹦乱跳的,当时根本没有理解影片里表现出来的痛苦,当然这种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也无法感同身受。后来在住院的时候又特意找人帮忙找到这部影片重看,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里面的男主角在坚持了26年之后,依然一心赴死。对于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人来说,要时时刻刻直面生活中吃喝拉撒的尴尬,有的时候真的会令人窒息。比起恶性肿瘤被判决死亡的人来说,高位瘫痪的人就是被判无期徒刑的那个。电影《潜水钟与蝴蝶》里男主角在刚刚学会用眨眼睛表达意思时,传递的第一个讯息就是“我想死”。 以瘫痪的人作为主人公的电影并不是第一部,而大多数讲述的都是与护工的故事。比如苏菲•玛索出演的《枕边的男人》,再比如说曾一举拿下法国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无法触碰》。有人说,这部电影很苏,我想说的是就算是真实发生一点都不稀奇。就像电影里“龙妈”坐在男主角怀里开着电动轮椅在舞会上转圈圈时说的一样,如果不是男主角因为意外坐了轮椅,也不可能会喜欢上村呆吵的女主角,男主角的人生一定会是长腿大胸的配置。但是坐了轮椅,这一切就发生得自然而然。写到这突然发现一个不算是巧合的巧合,就是这三部电影里的主人公无论男女都很有社会地位,而且非常有钱,当然如果没钱的话也请不起护工。《无法触碰》里男主角开的电动轮椅是博动Permobil C350,而这部戏里是博动最新款F5,这两款又恰巧都是霍金的同款或者同系座驾,你没看错,就是那个物理学教授霍金。Permobil是瑞典电动轮椅的鼻祖,瑞典语字典里面都用“Permobil”来代表电动轮椅的意思,全部高端定制,在中国的基础款配置售价在20W+。而里面的护工不是落魄的拳击手,就是等待社会救助的小混混,当然这部戏里面是一个农村姑娘。如果不了解瘫痪这个群体,一定会觉得这种CP配置很诡异,因为无论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无法Match的两个人怎么可能真正相爱?!但是我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瘫痪的人来说,照顾他们生活起居,替他们充当手脚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无论是生活亲密度还是心理依赖度,都要远远超过亲戚朋友和夫妻子女。我在住院康复的两年时间里,听过也见过无数的病人最后和护工在一起,这是真实发生的。我不确认这个里面是否真正有爱情,但这段关系里面确实有陪伴,也许有的时候陪伴真的比爱情重要? 扯得有点远,我现在来说说安乐死这件事。像电影里那些主角们的生活状态,瘫痪对于他们来说心理上的落差一定是很大的,但是无论你是谁,什么身份,瘫痪对于任何人的打击都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但是在生活上,可以用钱解决的大多数问题至少可以保证电影主角们生活水准不会下降,比起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的病人来说,他们那么想死看起来有点儿不坚强。他们为什么想作死?我同样也见过很多身家几千万上亿的人意外受伤瘫痪,有的人想得开,除了自己动自己一张嘴之外,由7个人伺候着继续做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好。也有的人想不开,天天寻死觅活的。大家就劝那些想不开的人,觉得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没有生活压力,其实是不知道那些想不开的人,他们能花钱买所有的东西,可是就算倾家荡产也换不回来健康。这人如果要是有奋斗目标,无论路多难走努力就好,可是如果一旦觉得自己这个梦想无论多努力却永远都达不到,这就变成了绝望。 我相信每一个瘫痪的人都有过想死的念头,我也有过。一是因为活着身体太痛苦,二是因为活着没有了希望,本来走得好好的人生路突然塌方了。当然我想死主要是因为第一点,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的那八个月,真真儿的是生不如死。后来出院回家,脑补过很多如何死亡的办法,比如拿被子闷死自己,故意从轮椅上倒下来摔死自己,找一个能够到插座电死自己……可是后来发现双手不能动的我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但更讽刺的是,也许口水一口痰就能呛着自己,也许呼吸不畅就能休克,也许不经意的一个小毛病就可以要了小命,那个时候又还挺害怕的。原来生死根本就不是可以随便轻易谈论的,也不是我自己可以做得了决定的。我也忘记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想寻死的,大概是我自己知道了该生的时候会生,该死的时候自然会死,无需自己太过操心。 我记得自己还戴着呼吸机的时候,医生说也许我这辈子都得依赖呼吸机生存。医院里有一个护士姐姐很好心,有一天她值夜班的时候拿过来一本《青年文摘》给我念故事,我知道她是为了鼓励我特意挑了一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加拿大人叫山姆•苏利文,他也是年轻的时候因为意外扭到了脖子高位瘫痪,后来没有放弃继续读书,最后还竞选当了加拿大温哥华市的市长。我当时并没有觉得那篇文章鼓励到了我,可是却在6年后的一天,有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给我说在《青年文摘》上看到了我的故事很受鼓励,突然有一个很奇妙的瞬间让我觉得这就是人生。我很讨厌被别人说成什么励志,因为我只是不甘心随随便便来这世上走一遭。 就像电影里那句台词说的那样:“You only get one life. It’s actually your duty to live it as fully as possible.” 至于一个瘫痪的人遇见爱情会不会让他重振旗鼓?说实话我个人觉得爱情只是一根救命稻草,它只会看起来让瘫痪的人不那么惨,但是请不要用爱情去当然人生的接盘侠,因为活出什么样的人生,靠得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给你的爱情。 所以我从一开始受伤非常希望安乐死能合法化,到现在并不太确定是否这样合适。如果人在最低谷的时候走了那一步,那么他是否就丧失了再次选择的机会。当然《深海长眠》的剧情更为深入人心的原因就是,男主角在坚持了那么多年后即使安乐死没有合法化却依然选择去死,这大概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或者应该被支持。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2020/4/23 第三次编辑
时间过得太快,再次更新已经从瘫痪七年变成瘫痪十一年。因为一篇影评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关心,不想让大家过度同情所以基本没有回复。很多人问我好不好,其实过得还可以,努力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旅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还蹭了今天这个世界读书日的热度发布了第三本书。这十几年,虽然经历过许多磨难,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是被善待的。
不好意思又贴在这篇影评之下,因为无处可贴,一直佛系所以这篇影评是我最大的流量。各位多多包涵,但是我觉得我写的还不错,有兴趣可以点开图书页面了解一下《海海人生,终会相逢》。不好意思骗大家点“想读”,但是你点的话我会很感谢。
《海海人生,终会相逢》,期待和你能以这种方式遇见。
2017/2/21 第二次编辑
没有想到一篇随意写的观后感能被这么多人看到,作为我自身而言,我们这个被大众贴上小众标签的群体因为存在而不可见所以显得非常神秘。事实上,在意外发生之前,我们和你们一样。
因为我不常看留言,刚刚才看到很多人的祝福和问候,也是刚刚才发现有很多人存有疑问。因为我特别讨厌被别人说身残志坚,也只是单纯的写写文字而已,所以才不会做过多的自我背景介绍,实在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我的笔名。原谅我不过多地解释。
刚刚发了第二本书《不期而遇,不告而别》,书里讲的是8个比《遇见你之前》更真实的故事。我的目的并不是让人们在别人的悲伤故事中聊以自慰,而是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温暖和爱。如果有兴趣,欢迎阅读《不期而遇,不告而别》|笑着给你讲8个让人听后想哭的故事。如果我的文字能够让你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便是机缘。
2 ) 我只想做一个和红裙子女孩儿刚刚听完音乐会的男人
一个和红裙子女孩儿刚刚听完音乐会的男人是怎么样的?在那么多的浪漫爱情电影里,男人也许会送女孩儿回家,一个临别的吻不会是结束,也许女孩儿会邀请男人上楼喝杯茶,然后顺理成章地发生一些浪漫的事情。在Will从前的人生中,完成这个故事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但此时此刻,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三十一岁的他,坐在轮椅上,深情望去,满满都是自己二十多岁的影子。”他想要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和红裙子女孩儿的时光,像个普通男人一样,陪伴她、哄她开心、给她一个吻。而不是回到那间车库改造的屋子里。那里充满了给高位截瘫的残疾人用的东西,无时不刻地在提醒着自己一辈子都动不了的事实。他不想看着心爱的女孩儿一辈子都在那间屋子里走来走去。
在度假的最后一晚,Will说出了他的决定。这是个历时两年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是个爱情和陪伴都无法动摇的决定。Clark的愤怒可以理解,一个人每天醒来的意义就是因为你,可他却不愿意为了你而活下去。爱令她愤怒,也令她最后来到Will的身边,陪伴他的死亡。所以你看,这不是一部玛丽苏爱情电影该有的套路,爱情的魔法应该治愈男主的病痛,然后英俊多金的王子和乐观热情的灰姑娘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所以,这部电影不该仅仅定义为一部玛丽苏的爱情电影,因为前面一切浪漫爱情的剧情最终还是回到了现实,爱情不是治愈一切的灵药。
我们该如何对待一个生活充满绝望的病人?也许男主人公的父母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得知儿子在联系瑞士的安乐死机构,他们没有歇斯底里的质问儿子,也没有哭哭啼啼的道德绑架。在尝试了一切办法终于还是无法改变儿子的决定后,陪伴他走向终点。爱令人愤怒,但爱最终会令人理解。
我一向是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当一个人承受着巨大的充满绝望的痛苦时,当然有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自由,这种自由写在法律条文上便成为了权利。但是这条路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漫长而艰辛的,涉及的问题有多复杂不言自明,社会道德上的认同度还远远不够,如何防止“自杀”变成“谋杀”更是需要谨慎再谨慎。在审慎决定的基础上,衷心希望我们的这一步能迈出的早些。
另外,我觉得这片的选角还是很成功的。我一向是喜欢龙母的,她本身自带一种傻白甜的气质,抓眼球的眉毛其实特别符合这种小村女孩儿的角色。表情上的确是有些用力过猛,但是配上那些花花绿绿的裙子,其实蛮可爱的。男主真是挺帅的,带着恰到好处的忧郁情怀,笑起来的确很甜。片中那些美好的场景,城堡上看风景啊、坐在轮椅上跳舞赛车啊、度假潜水啊什么的,麻烦那些国产爱情轻喜剧去学学好么,别整天就是旋转木马放烟花什么的。
最后特别提一下电影中的配乐,有三首歌简直是百听不厌。
Not today-Imagine Dragons
Photograph-Ed Sheeran
Unsteady-X Ambassadors
3 ) 来自原著党的不满
在电影预告片刚出来的时候,龙妈和Sam的含情脉脉立马打动了我。趁电影上映前,把英文原著看完。读到Will给Lou的信时,半夜哭成了狗。可是,电影却拍成了chick flick,在这场安乐死的大戏中,太多其他情愫被忽略了。
Will lived a big life. Lou给Will安排的第一次冒险是去赛马场。电影里,只有轻描淡写地轮椅卡在湿润地草丛里,Lou请路过的行人帮忙。可是在书中,我看到的是残疾人公共设施的不完备,变天下雨,没有路人愿意帮忙,直到Lou哄骗大家说Will是因战争而致残的战士。回到家后,Will告诉Lou,他从来就不喜欢赛马。而这里,才是Will和Lou的爱情起点。此后,他们一起去城堡,交谈心事。Will看到了Lou的生活困恼,也希望她能过上自己没过完的生活,这才有了他的遗产买下Lou能够去追寻自己人生的自由。电影里最为出彩的就是Will在毛里求斯的海滩上对Lou的告白,Sam的深情而无奈的眼神高亮了整部戏。他爱他35岁以前的人生,那是他选择的人生,他是一个achiever,不是一个accepter,如果连爱的女人都没办法拥抱,那么男人力爆棚的他如何去拥抱“可能的美好新生活”呢?而这点在Patrick,这个并不那么优秀的男人口中也有暗示。的确啊,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尤其对一个生活有趣的男人而言,Lou is not enough。电影里还少了一个情节,Lou和Will一起去纹身,Will纹的是19 March 2007,车祸的那天。属于Will的生活停在了那天。
这并不只是两个人的故事,这也是两家人的故事。书中,Will的六个月自杀计划,Lou是在Will母亲Camilla和妹妹Georgina的争吵中得知的。Georgina得不到和兄长Will一样多的父母的关注。Camilla甚至希望Georgina能够停下在澳洲的生活去帮助扭转Will的心意。和Georgina一样,Lou活在聪明有主见的姐姐Treena的影子里。母亲甚至在Lou的生日里,一直念叨Treena和外孙Thomas不能在家一起享受大餐。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关于争抢父母宠爱大概是很难有切身体会。大概也只能用在上学时期,对班主任的关注的渴望以己度人。而我更觉得,Will身上的光芒,和他鼓励Lou去勇敢做自己,去创造自己的光圈,才是他们间化学作用的元素。
这更是两个阶级的故事。在Lou家中,母亲父亲会盛装打扮地单独出去庆祝父亲的新工作。而Will的父母有更多地精英阶层的相敬如宾。书中的Steven Traynor是有外遇的,而离婚计划也是因为Will的意外而搁浅。关于这些,这个家庭心知肚明,却讳莫如深。而社会普通阶层的Lou的邻居,在关于外遇上却是大打出手,引人围观。
当然,这个故事也引出了关于安乐死的话题。故事里提及的Dignitas是Switzerland的一个安乐死机构。在欧美天主基督的传统国家中,生死不是能够由人为选择的,是上帝赐予的。这和美国长期热点话题,堕胎,是一个道理。书中,穿插了一个足球职业运动青年在意外后失去生活且备受疼痛折磨而选择安乐死的故事。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社会舆论对这位青年的父母的职责。而在书中最后,关于Will的自杀,警察局也专门立案调查,Camilla也因此而辞去了法官的职位。
悲伤爱情,这故事比不上the fault in our stars。可是书中以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出的社会却是更加鲜活的。只是导演过力地去讨好观众,浪费了一个好故事。
4 ) 快进式的遗憾 - 她没能让他活下去,他却让她好好活
被《时代》评为 “仅剩感动” 的现代爱情小说《Me Before You(我想要你好好的)》最近被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巨幕。作为一名原版小说的忠实读者,我十分期待这部电影。但可惜的是,它改编得不尽人意。导演想把小说的一切都分享给观影者,但是时间实在太有限了,就像男女主角威尔和路易莎,相处的时间远远不及路易莎幻想得长。
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路易莎的家庭也不幸成为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先是路易莎的父母丢了工作,接踵而至的是自己被自己喜欢的工作炒鱿鱼,在家庭财政接近崩溃边缘时,路易莎找到了一份残疾人护士的工作 - 照顾威尔,一个前商界收购奇才兼生活冒险者。因车祸终身受困于轮椅的他和因贫穷和责任而选择扼杀自己梦想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她就这样地开始了他们的感情培养生活。
小说原著通过平直的叙事方式细致地刻画出书中的人物关系。比如,路易莎其实和她妹妹有种姐妹间在家争宠之感;威尔曾因试图自杀最后和父母妥协的回忆场景,路易莎和威尔母亲因威尔之事常有不和及路易莎和男友一起七年却一直不结婚并且还同居失败等等。
但导演选择快进了剧情,忽略掉这些细枝末节,甚至不惜串改了两人看音乐会的前因后果,只为尽可能把电影重点落在书中最感人的部分 - 路易莎和威尔。聪明的她,还通过喜剧式的手法以及她慧人一等的选角方式,将小说最让人觉得压抑和紧张的基调移除。从电影开头路易莎(艾米莉亚)那单纯无邪的大笑,威尔(山姆克拉弗林)那不及原著一半冰冷的表情,到每个角色念对白时的神情和气氛,再到愉悦温暖的山林城堡取景,可知整部片子打算以轻松快节奏的方式感动观众。从未看过小说原著的人,他们便会跟着导演的思路走,最后到达导演心目中认为最暖心的部分。
但很可惜,这并没让我觉得特别感动,至少,不像小说那样感动,反而让我觉得有些不自然。导演像是在催促我们不断按快键跳到每个男女主角相处时的镜头。但是,对于这种需要细水流长、需要各方细节的支撑和内心戏积累的爱情电影,仅靠快进到感动的台词,或者感动的配乐,甚至感动的一个接吻镜头,是不足以让人完全理解到这份随时间累积的情感。
其实导演很努力地把全部东西塞在一个不到2小时的影片里,但是这个故事,已经完完全全超过了2小时的极限。或许导演是考虑到了观众会在首映打瞌睡的情况,或者导演本身拿到小说开拍时,便心意已决地采用这种方式展现给观众。但对于我而言,这快进喜剧式的挽救方法,早已让感动减分一半。
不过,没看过原著的影迷们可真走运了。这部电影虽然不能成功地阐释整个故事的细节和内心戏,但至少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别样的爱情故事。
电影中的路易莎穿得异于常人地花枝招展,似乎一直强调着她有个时装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只可惜受困于家境和责任,无法追逐自己生活,甚至早已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而原本生活就丰富多彩的威尔却因为一场车祸而半身不遂,虽然有钱却没有了身体的资本,这种生活比死还不如。威尔看着路易莎,就像一面镜子。她那么美丽,对时尚如此有天赋,并且,有一个完好的身体可以探索她美好多彩的生活,但是因为钱,却让她早已忘记自己有这种能力去发掘比呆在家乡更加绚丽的生活。而反观自己,有钱,却再回不到过去自己一直想过的生活,每天被人控制自己的生活,被上帝控制自己的病情,他的生命,他的选择,早已不在他的掌控之中。因此,他把握住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选择权-死亡。
路易莎一直恪守本分地照顾威尔,把他当朋友,当知己,直到她从威尔父母口中知道他六个月后仍执意选择安乐死的讯息后,她挣扎,想放弃,但她还是想用尽各种办法去改变他的想法。而威尔从一开始对路易莎的冷嘲热讽,到慢慢地认识她,了解她,甚至尽自己所能帮助她,还她自由,让她尝试自己生活中从未做过的事情,尽可能让她意识到,她的生活可以比现在更好。但两人互助的力量都失控了,变成了爱。
路易莎本以为,爱能改变一切,能让威尔回心转意。但她不懂的是,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对于威尔而言,他爱路易莎,但那是坐在轮椅上的他,换作以前意气风发的他,他更爱身体上的自由给予他生活中更多的选择,更多可能的爱。
可路易莎的爱丝毫没有改变他吗?有,她的爱让他在这六个月里活的像一个男人,一个可以不再害怕世人因他的缺陷而产生偏见和歧视,被一个女人全心全意爱护着的男人。这份爱,让他感受到在他活着的最后一刻,仍有人间真情的温暖。对于坐在轮椅的威尔而言,她的爱,是他今生唯一无憾的爱。只是,这仍无法改变他寻死的决心。
一张飞去瑞士的机票,一场肃静庄重的仪式,一份来自皇家检察院的报告,一切已成定局。有人悲痛,有人抹泪和有人胜似解放。威尔最后的选择,依旧是以尊重自己的生命、怀缅自己过去的方式解放了自己。他也用自己最后的力量,解放了路易莎,还给了她一个被不公社会所拖欠的精彩人生。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许转载
可关注公众号EverythingInDs 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5 ) 爱,不仅仅是自私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一句话,爱情是自私的。
各类影视作品中,男女主若是为了彼此的爱情耍手段,那么便会有观众高呼好腹黑好霸气好女王范儿,观众往往代入男女主希望他们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哪怕彼此折磨遍体鳞伤都不要放开对方的手。
轮到苦逼的男配女配,一般要在释然之际加上一句ta的幸福才是我最大的幸福,以备胎的光辉完成谢幕,这样才会得到观众一句赞赏。
这些老梗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太无私这辈子只能在别人的爱情里当配角。
区别于市面上主基调的影视作品,这部电影讨论的确是爱情的另一面,也就是爱的无私。
你爱的人,不管是恋人还是家人,他活的生不如死并希望能够结束自己的生命,你会选择要求对方忍受痛苦熬日子,还是顺从他的想法允许他结束痛苦?
很艰难的选择,当然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遇到这样的境地。
但是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此刻就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
陷入热恋的女人往往把未来憧憬的很美好,觉得只要心爱的人活着就有希望,哪怕一辈子如此,她就像这六个月一样照顾他也可以走完一生。
那一刻我打赌她已经忘记了男主的瘫痪是一辈子无法治愈的,也忘记了过去的六个月男主因为小小的感冒咳嗽有多少次徘徊在生死的边缘。
但是男主人公却十分理智,他明白活着并不意味着希望,而死了却可以意味着真正的解脱。
我记得从前看过濮存晰大叔主演的一部影视剧。
那个故事的男主因为自己得了艾滋病,于是计划雇佣一个急需要钱的射击女运动员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两人毫无意外的相爱,男主的想法搁浅,最后病死在女主的怀里,最后一句话就是活着真好。
这部剧的结局大概是我们主流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了,宁可病死也不能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算是绝症,就算一天更比一天痛苦,也要咬牙活到最后一刻。
这当然是一种正面积极的态度,但当病人不再愿意折磨自己慰藉别人的时候,身为家属的我们,是否也能够选择尊重对方的选择,放手成全他呢?
很难,真的很难。
每一部安乐死题材电影都告诉我们,这种无私是一种很煎熬很难的抉择。
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做不到坦然的面对死亡,更何况能够做到坦然的面对至爱之人主动选择死亡。
……微信公众号:电影那件小事……
6 ) 对世间的离别深信不疑,因此才会相依
台湾版本将其翻译为"遇见你之前",平添几分罗曼史的气息。是啊,在遇见彼此之前,男主Will是帅气迷人多金王子,女主Clark 是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咖啡馆招待。多么稀疏平常的人物设定。
转折点在Will的严重车祸导致四肢瘫痪,就像一路高歌的老鹰突然被无名之箭射中,坠入无底深渊。在那里,没有深刻的理解,没有坚定的爱情,没有热切的希望,连生命都如悬在绳。不可说的痛苦厄其咽喉,颓丧,挣扎,最终向其母亲坦白要去瑞士安乐死。'過去的那个我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回来,我可不可以体面地在肉体上选择离开。'
在得到拒绝后,选择了自杀,未遂。Will母亲在一筹莫展下希望能够招聘一个开朗的护理,希望儿子能对人生能重拾希望。这时Clark刚好从咖啡馆解雇,又急需挣钱养家,机缘巧合当上了Will的护理。在那样说话弯弯绕绕的中产阶级氛围下,女主的直爽与开朗吸引了Will母亲,并在磨合中逐渐吸引了Will。
像大多数财富自由的体验主义者一般,Will车祸前尝试各种极限运动,欣赏各种美好事物,追求各种窈窕淑女。而Clark前26年都呆在这个小镇,看似毫无野心。在二人相知相近的过程中,男主不断鼓励女主去尝试新的事物,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女主在得知男主想要放弃生命后制定一系列计划希望他能重拾对生活的热情,而男主为了女主能够开心带她体验各种美好拖着病躯去完成女主列下的清单。这就是爱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我爱你,我希望你能够开心。
最打动我的一个场景是,男主鼓励女主克服幽闭恐惧症,走完迷宫。当女主回忆起之前的可怕可笑经历而困在迷宫中时,男主找到她想要安慰她抱抱她,可是四肢瘫痪的人连拥抱的权利都被剥夺,情急之下只能咒骂到'useless'。是绝望的。
然而,最后Will还是选择赴死,尽管Clark愤恨到无以复加。因为,男主太透彻,太懂爱情是怎么回事。在见证过中产阶级父母破财的婚姻后,经历过女友最后嫁给朋友后,已经深刻意识到浸泡在时间海洋里面的爱情,浮出水面后是怎样一种斑驳。难道那么棒的感情终究要在琐碎中消磨吗?舍不得。说不定哪一天,真的可能从爱人口中听到'go die'这种更可怕的话语。
所以,当Clark在醉人的气氛中想要亲吻Will时,他坚决say no,坚决地强调'it's not enough'。爱情本是两颗独立灵魂的相遇。而Will在生理上都无法做到独立,自身生活质量已超出极值之外,活意味着将全部生活重量加压于对方,尤其是殷切希望另一方能够完全free按照本心去生活。
其实更喜欢中文翻译'我就要你好好的',与英文标题似乎对不上边,反而与Will写给Clark绝笔信最后一句有关联:
Just livewell
Just live
可是,知道结局后,也还是抑郁了一整晚。关于郁闷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决定是否安乐死只能由Will自己决定,身边的亲人和爱人多么痛,也只能接受,只能尊重。人生而孤独,每个人只能控制好自己这个小因子,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也懂得尊重的别人的决定,不能以爱之名进行情感绑架。读完这本书,似乎窥见到千千万万个我们: 渴望爱,本质孤独。
这是一篇带入感很强的读后感。
7 ) 我从未讨厌过任何人,但我爱过一个人。
《遇见你之前》影鉴(文末链接有一封男主给你的信) PS:首先这部电影,我看了194遍,是的,没错,这部电影我是画着 正 字看的。在最初看第三遍的时候,我就有预感我会复刷这部电影,所以就留了个心眼。对于一枚金牛这点也不足为奇吧。电影和书籍是一样的,好书读万遍义自见,电影看多了认识会深刻一些。由于过分细致,还请没有看过影片的同好看完电影再来阅读。 在书写影评之前,我也稍微领略了其他观影者写下的关于《遇见你之前》这部电影的鉴赏。或许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都会讨论社会阶级或者真爱的意义,很奇怪的是会有一部分人给予电影大量的吐槽点,个人觉得给予这样评价的观影者或多或少没有欣赏到这部电影的灵魂奥义。人各有所想,有没有看懂这部电影?对于这部佳片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浅见,还望各位同好多多指教。 电影概述: 《遇见你之前》男主威尔之前是一名热爱生活挑战极限的银行家,高富帅,因为车祸导致高位瘫痪,余生只能在轮椅度过;女主露易莎的家庭温馨美满却不够富裕,于是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在一家咖啡小店的做服务生,因为小店倒闭而失业。机缘巧合露易莎成为了威尔的专职护理。威尔饱受病痛折磨和精神世界的反差答应父母再多活六个月,并签下了服用迪尼塔安乐死协议。为了改变威尔决定,露易莎放弃了和相处7年的男友生活,在威尔父母的支持下,露易莎制定了一张心愿表让威尔重拾生活的信心,然而在旅行的最后一天,已经相互释爱的两个人因为威尔并没有改变主意让露易莎计划以失败告终。威尔临走前和露易莎在小屋的生离死别让人痛彻心扉。威尔走后露易莎按照威尔的嘱咐,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一个永远都会有威尔陪伴的生活。 人物点评: 露易莎·克拉克:我相信看过电影的各位同好都会喜欢女主露易莎·克拉克这个角色,极其夸张的戏剧式表现手法,将26岁的露易莎善良纯真,甜蜜可爱,无脑简单,热心细致完美展现。每一个画面都能找到她甜美的微笑,她的一颦一簇,一举一动会萌到我们,也会有很多笑点,当然更多的是沁人的暖意。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不得不佩服扮演者艾米莉亚·克拉克高超的演技。(小编特别喜欢她的眉毛) 威尔·特雷纳: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从一个阳光自信,健康积极的高富帅变成了一个封闭自卑的孤独病人。中国有一句话: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或许正是因为威尔高位瘫痪,使得大脑能够更清晰的谂思人生,由此也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细腻有心的男人,那年他31岁。 帕特·里克:女主露易莎的男朋友,痴迷运动健身的私人教练,头脑简单,对健康生活的积极性达到了自我的高度,内心世界里几乎认为露易莎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分不清什么是两个人的爱情。虽然过于自我,但是也能看出帕特并非是没有修养的运动健将,因为他并未动粗! 电影申义: 1.帕特·里克和露易莎·克拉克的分手 这是一个爱情观的演绎。为什么帕特和露易莎谈了7年的恋爱却没有走进婚礼的店堂?影片中露易莎说过“i’ve never hate anyone 我从未讨厌过任何人”我们能够感觉得到露易莎是一个善良热心的女孩儿,在两个人的爱情世界里,如果女孩儿从未提及到结婚,只是一味接受和坚持,大概这个重任理应让帕特担当起来。让两个人走向决裂的原因细致的观影者或许会找到答案:①关于帕特和露易莎两人的假期旅行,帕特定在挪威只是为了自己想和朋友组团参加“维京铁人三项”。帕特有考虑过露易莎的感受吗?②两人去河畔电影院看电影,露易莎明显想看西班牙语有字幕电影,然而帕特自我的购买了两张威尔法瑞尔的电影,帕特你有看到露易莎当时失落的表情吗?③露易莎的生物礼物,帕特送了一条极其个人主义的项链,这是多无脑的礼物,再看看威尔送的礼物。女人的内心是敏感的,谁用心谁温暖,帕特懂这些吗?④两人就餐完后,帕特看到露易莎为威尔制定的心愿表,帕特一片无礼言辞气急而走。帕特有关心过露易莎的工作吗?有在意过露易莎的生活吗?最主要的是帕特信任她的挚爱吗?满满的抱怨和疑虑,这根本就不是爱情。 2.威尔·特雷纳和露易莎·克拉克的爱情 谁说没有柏拉图式的爱情?电影总长110分钟,两人真正在一起的戏份只有不到30分钟,但我确定大部分的观影者都会表示满足,因为足够温暖,那是真情:①如果已经看过此影片的你,大概会想到,电影从头到尾男主和女主之间都没有一句“i love you”取而代之的是“if you want me to”。我只想问:温暖吗?深情吗?②威尔生病,晚上8点半外面下着大雪,只剩下露易莎陪伴。威尔:“你不是应该回家了吗?”露易莎:“你必须得陪我”。③为威尔剃胡须,两人无言的对视,以及露易莎天真的微笑,谈过爱情的人知道,那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品味。④婚礼场景中,露易莎坐在威尔腿上,威尔对露易莎说:你大概是我早上想醒来的唯一原因。对于威尔来说,这是积极面对生活的唯一希望,这是每天能够自然微笑的理由,这是对露易莎最绅士的表白⑤有一种吻,刺骨的深情。威尔卧床准备安乐死,露易莎靠着他两人从嘴唇接触,到深情拥吻,简直要命。读者你谈过爱情,你知道与真爱拥吻是什么感觉! 3.四个男人的哲理 威尔·特雷纳:影片男主人公 史蒂芬·特雷纳:威尔的父亲 伯纳德·克拉克:露易莎的父亲 帕特·里克:露易莎前男友 四个男角分别代表这两种身份:父亲和丈夫,一个是家庭责任,一个是恋爱责任。帕特是失败的,正是因为他没能意识到七年之恋自己背负的责任;威尔是幸运的,一场车祸让他懂得了珍惜当下,爱之深切也要结束与露易莎的美好,这是一种勇敢的担当,是成熟中的魄力。如果你是一名身患绝症的男人,你会如何对待你深爱的女人呢? 父爱莫过于包容理解,伯纳德对露易莎的包容,史蒂芬对威尔的理解, 然而如果两个父亲如果不懂得威尔的选择,伯纳德最后还会对露易莎说“you still have time”吗?史蒂芬会怒对威尔母亲道出“whiting him,supporting him, loving him”。这正是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它所传递的高尚虽然是人们生活中的正常反应,但就是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和自然,往往在人的内心会被轻视或者遗忘。两位父亲对威尔的理解也暗地里诠释了男人的责任感。与之相对的确实两位母亲的反映,并非说女人不懂责任,只是男人和女人不一样罢了。 4.露易莎不满威尔自私的选择 相信有很多观影者看到这里都不禁潸然泪下。露易莎的所付出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威尔想要将这一切都结束,痛心的同时是否有真正的体会威尔的意思?直面来讲,威尔饱受着病痛折磨,首先是无法治愈,其次是两年之内患四次肺炎,上一次差点要了他的命,正如威尔自己说的:我不能绑住你,我不想让你错过那些别人可以给你的东西。真正的爱不是拥有,而是成全。如果要说自私,露易莎执意要改变威尔的选择岂不也很自私?为什么片名叫做《me before you》?两人相遇之前再到两人遇到之后,都发生了变化,威尔并非是要结束,而是想让美好定格。举个例子,发芽,开花,结果是一个很美好的过程,如果果实开始腐烂了那就会被扔掉。威尔和露易莎经历了美好的过程,所以威尔安乐死以后留了一封信给露易莎,留给露易莎的是崭新的生活,一个永远都会有威尔陪伴的美丽人生。 影片悬念: 1.帕特和露易莎分手后,对于露易丝失落的画面仅仅4秒 影片中,两人分手后,看得出露易莎很失落,如果展开联想,露易莎会躲在被子里哭泣,她一定伤心透了,她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善良,毕竟她在咖啡小店做服务生一做就是六年。从拍摄手法来讲,如果有露易莎难过的画面无论是过度衔接还是情节处理都不难,然而编剧毅然省略,绝非是想淡化感情色彩,而是从意识中激发观影者对两人决裂的深思,以此突出帕特和露易莎两人的性格特征及对爱情的认识。 2.艾莉西亚(威尔前女友)和威尔分手只是因为威尔高位瘫痪? 很多看过电影的同好会吐槽威尔前女友太薄情太现实,评论说艾莉西亚对威尔不是真爱,或许这是原因,但只是其中之一。威尔遇事之前可谓是真正的高富帅,身份显赫,才华出众,英俊帅气,还会那么多的技能,撩妹技术绝对不是一般的,请问加入你的男朋友是个花花公子,跟你在一起还不停的想着撩别的美女,你会怎么想?这也是为什么露易莎第一次坐在威尔腿上,威尔说自己曾经就是个混蛋的原因。何况威尔遇事之后那样的自闭,还怎么给予艾莉西亚温暖的陪伴?所以原谅艾莉西亚吧! 3.威尔安乐死前,让露易莎打开门,露易莎看到了什么? 一扇白色的门外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景会让露易莎眼睛一亮?威尔也是别有一番用意。电影中,门被打开后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鸟语花香的场景。威尔之前带露易莎去了城堡高出,露易莎说这也是看过最美的风景,威尔否决她说因为你没有看到过更美的风景。言外之意就是说露易莎是井底之蛙,没有足够广阔的视野,威尔内心知道,这么好的女孩儿值得拥有更好。当然,在《me before you》原著中这样写到:我透过窗户看向蔚蓝色的瑞士天空,然后告诉他一个有关两个人的故事。两个本来不会遇见的人,两个一开始不喜欢对方的人,最后却发现他们是世上唯一可以彼此理解的人。我告诉他他们冒过的险,去过的地方,我从未期待会看到的东西。我让他想象令人震惊的天空、彩虹色的海,充满欢笑和无聊笑话的晚上。我向他描绘出了一个世界,一个远离瑞士工业区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他仍然是他想成为的那个人。我向他描绘了一个他为我创造的世界,充满奇迹和可能。所以打开门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门是威尔想要告诉露易莎,你需要的是开拓视野,需要的是放飞自己去一展宏图,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非一扇白门,是露易莎对生活憧憬的心门。这也是为什么威尔走后留下了一笔钱,让露易莎不要安于现状,勇敢的去生活。 《遇见你之前》看似是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却有着引人深省的哲理,这绝非是一部画面电影,也并非是一部感情用事的催泪片,片名“me before you”真正的含义是“me after you”。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体会,只希望这样一部好的电影能够得到更多观影者的认同。 一部好电影犹如一本好书,一本好书正是一种人生。茫茫人海如果你也是一名用心的观影者,我乐意与你一起分享。 QQ:773176512 另外,如果有同好喜欢这部电影,想看原著(中文版)的也可以加我QQ,我也愿意与之分享。
这篇影评我重新更新了,下面是链接:看了194遍以后我突然想删影评了
8 ) There she goes in front of me, take my life and set me free again.
自从两三月份左右在YouTube上不小心看到Me Before You的预告就产生了非常想看的欲望(很难遇到这种男女主角颜值都逆天,剧情也新颖有趣的电影),结果看到要六月份才上映心顿时凉了一截,没想到这么快就等到了。
当时看完预告片后等不及想知道故事情节于是花了两三天时间把小说看完了。原作者的文笔在一系列言情小说作者(暮光之城,五十度灰等)当中算的上是中上,故事题材也并没有落入俗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英国的气氛太压抑,看英国女作家写的言情小说时常有种穿越到韩剧的错觉,想象之丰富情节之唯美浪漫远超美国的言情小说。
看电影的时候看到Screenplay也是原作者顿时心放下一半,和壁花少年一样,原作者的镜头虽然不一定符合观众的设想,但一定不会偏离他们写作的初衷,所以电影拍出来应该不会太差。看完后电影果然十分忠于原著,但也会有因为把很个原著场景堆砌而导致连贯性不强的感觉。电影总体来说虽然不算出彩,但有基本剧情和演员颜值支撑也算得上中规中矩。
先想来讲讲几点不足。
1. 原著的故事和对人物的刻画还算能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设定和构造的世界,但是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用力过猛,总觉得有些台词是为了说而说,从而缺少可信度。比如Will告知Louisa真相的那一长串台词,看文字的时候并不觉得啰嗦,但是演员真的一字一句讲出来的时候反而太长而导致有些尴尬。
2. 也许是作者写剧本没有经验不太懂得合理利用电影空间,原著有几幕非常精彩的场景没有呈现出来(也可能在原作者心中不是很重要或者完美)。读原著时有两幕让我觉得非常精彩,动人的场景。第一幕是Will和Louisa在Maze里面Louisa勾起不堪回忆受到惊吓引来Will的时候,Will想安慰她时却无能为力,原著是这么写的 "He lifted his arm a couple of inches----the maximum he could manage. "Oh Jesus, what the----? Come here Clark." He moved forward, then glanced down at his arm in frustration. "Bloody useless thing... It's okay. Just breathe. Come here. Just breath. Slowly." 看原著时这是第一个触动我的地方,三言两语把Will他对Louisa的爱却又无能为力刻画的非常清楚。所以后来他在海滩边对Louisa说“And I don't want to look at you every day, to see you naked, to watch you wandering around the annex in your crazy dress and not... not be able to do what I want with you. Oh Clark, if you had any idea what I want to do to you right now." 才会更加有信服力,也更加打动人。还有一幕是最后Will在接受安乐死之前和Louisa的对话。”It has been," I told him, "the best six months of my entire life." There was a long silence. "Funnily enough, Clark, mine too." 原著中看到这里时我又被戳中泪点。Will还是那个有些尖酸的Will,但话语却真心。
当然给四颗星,说明电影里还是有让我非常喜欢的地方。
1. 在婚礼上Louisa坐在Will腿上跳舞这一段和我想象当中一模一样,当然最开始也是预告片中的这段吸引我去看了原著。
2. 电影里加了一段Louisa爸爸对她说的话,"You can't change who people are." "Then what can you do?" "You love them." 当时在预告片里看到的时候还在书里留意了一下,发现并没有写。这增加的一幕非常出彩,把爸爸刻画的比小说里更有人情味也更有智慧了。
3. 还有最后Will信里的那段独白,“You are scored on my heart, Clark. You were from the first day you walked in, with your ridiculous clothes and your bad jokes and your complete inability to ever hide a single thing you felt..."也是很感人的地方。
还想说一说Will Traynor这个人物。原著是从Louisa的视角写的,对于Will Traynor的描写也多出自Louisa的视角,鲜少有关于Will内心的刻画与描写。但是单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很难不爱上Will这个角色。Will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人,也是一个优秀的爱人。虽说Louisa的渣男友难免有用来衬托Will之嫌,但仅仅从Will送Louisa的生日礼物来看,两者已经高下立判。出于对角色的偏爱不想指出其中的套路 (Friends有一集当中也是通过Chandler和Joey生日礼物的不同来反衬感情的不同)。带给观众无限遐想。优秀的人往往总是优秀的很全面,被Will这样优秀的人爱过,相必也是很难被平凡人打动。
最后想谈一谈这篇影评的题目,来自电影主题曲,imagine dragon的Not Today. 不仅歌好听歌词也十分应景。"Take my life"有一些双关的调调,可以take your life的人却把你life以一个更好的姿态还给了你。
电影的魅力对于我来说在于生活中所有罕有却又打动人的情节的集中体现。第一次写影评,一不小心写了这么多,欢迎大家的指正与讨论。
BGM好棒,哪里玛丽苏了?就因为男主有钱人又帅就玛丽苏了?近乎全瘫的人怎么就玛丽苏了?!
很少给一部电影打五颗星了。它让我落泪了,那就值得了。世界上有最丰盛的风情,也有最残忍的生活。这是我后来害怕驻足别人生活的原因。因为丰盛和残忍都只是我们看到的,都只是我们看到的小小的一面。那些我们没有看到的,那些当事人自己感受到的不可言说的才是他们生活的本身。无论是丰盛还是残忍甚至是离开我们都只能尊重。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劝一个想要离开的人好好活着,我们告诉他们死亡有多可怕,我们甚至说出口的是:活着吧,只是活着。可是你知道吗?你眼里的只是活着,你眼里的日复一日,春光明媚,好像一切都无所谓什么都打不败你,更不要提死亡那好像是很远很远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甚至你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事情。可是你不知道的是真的有人早上睁开眼心里想的是绝望的一天又开始了,真的有人的生活里每天都是绝望,无法言说的绝望只能尊重。
遇见你之前,我从没发现生活竟可以更加精彩。遇见你之前,我已经体验过比这更精彩的生活。像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两个人相遇了,两个都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但是……让人痛恨的“但是”,我们做出了选择,让自己觉得对的选择。你可以活着过得很好。不,你不懂我曾经可以更好。
“你是我每天早上醒来的唯一理由”,是啊,虽然你像一道光,但我仍身处在黑暗里。
故事是老故事 梗是老梗 爱也是旧爱 可全片的迷人之处在于:尽管与你度过一段奇妙美好的时光 可我见识过更美丽的风景 走过更快意的人生 失去那些如同失去生命的尊严 对不起 我选择死亡
我从来不觉得爱情是越长久越美好的。很多感情是会被时光渐渐消磨的。而遇见你,爱上你,然后分离,已经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在爱最浓烈时死亡,在阳光明媚时死亡,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
我觉得世界上起码有两种人可以安乐死,一个是高位截瘫,灵魂困在了身体里;一个是重度抑郁症,灵魂被困在了深渊。两种都算是“无期徒刑”吧,健康的人无法体会到的绝望。
男主躲过了摩托车,和白富美大长腿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全片完。
真的觉得will对lou的感情不是爱情,仅仅是在生命完全枯竭的时刻遇到一个鲜活的生机勃勃的生命体时的迸发出惊喜和依恋的情感,如果换在will还是正常人的时候,他们俩即使是这样朝夕相处willget到lou的闪光点也不会喜欢她的,毕竟will终归都是个有颜有钱有脑有品位的钻石王老五。
vintage,vintage!女主的衣服配上漂亮的景色,每一帧的画面也太美了吧!男主送黄蜂紧身裤的时候那傲娇的表情,还有和女主晒着太阳聊未来的时候,甜甜甜!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sam长发络腮胡子更帅么?!作为爱情剧脑残粉,好想男主后来大病痊愈站起来抱着女主转圈圈啊~
如果你没高位截瘫,看都不会多看村里的女主一眼吧。
灵魂被困在身体里,于是心意决绝地去死。
如果她跟他真的结了婚,生了几个孩子,满脸褶皱地碎碎叨叨地后悔和埋怨,那一定不会是个故事了。
女主表情浮夸到恐怖,男主八成是给吓得更坚定了死心……毕竟人家三观还是很正的:如果是以前的我,看都不会看到你……
全片只剩下龙妈五彩缤纷的衣服和Sam那张怎么看还是帅到死的脸,cp感是我见过最弱之一,每次给龙妈近景特写我都忍无可忍,眉毛实在太出戏,最后临安乐死前那个长吻简直尴尬到电影院里集体笑场,没有感到很励志,但为了内容升华还是塞了很多鸡汤。年度最玛丽苏的意淫电影,我年纪大了实在吃不消。
玛丽苏外壳下的男主真是从头到尾都很酷,是那样高傲自恃的人啊,怎么可忍得眼前的苟且。没有刻意煽情,服装造型配乐镜头 都非常美。
它叫我明白 一个男人的决定 不需要太努力去改变。
其实我觉得电影删掉了书里女主一大重要人设:她一直在为家庭牺牲,从没拥抱过自己的机会。有这个前提男主希望她放下束缚拥抱自己的机会这个逻辑更明晰。而且书里的Patrick也是很自我的人。Sam演得很好,无台词的情绪转换非常到位。Emilia本来就讨喜和女主好像,但是眉毛真抢戏。整个选角好适合
“我只想做一个和红裙子女孩儿刚刚听完音乐会的男人。”
旁边的小姑娘看到最后一直抹眼泪、我坚信我看完没哭的理由是因为我英语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