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淤泥下的呼吸
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敢于面对邪恶的人倒在血泊里,而那些气焰嚣张的罪人和趋炎附势的哈巴狗却在白日下堂而皇之地逍遥自在。我们不缺乏自由仁爱的理想,不缺乏为之奋勇的斗士,但为什么,最终到下的,倒下的最多的,却是他们。留下的,只有飘荡在空气里宣扬正义的亡灵,能飘散四方,但让人视而不见!
这是我看完《精英部队2》留下的不解疑问,从古至今,多少在这个肮脏世界里摸爬滚打想要洗净身体上污物的人们,总是第一个被埋进淤泥,失去呼吸。那些掌权的人却依然在充满淤泥的地面上伸出那个肥大头颅,在苟延残喘地享受这个世界,尽管他们一直气喘吁吁,但嚣张的气焰与无比强大的权力让他们胆敢行于风口浪尖扭曲着一副无所畏惧的面孔。那些埋在淤泥下的人们支支吾吾不敢出声,只有他们呼吸后往上冒出的气泡,证明他们还在活着。
世界是流动的,空气在大地上流动,大地在天空下旋转,撒哈拉上骆驼草的根系在往下扩张,亚马逊上热带林的枝丫在向上生长,西伯利亚的海鸥世代繁衍四季迁徙,海岸线上的金蟹绿龟在潮涨潮落间来回游移。陆地上的人类,也总在忙碌,从山脉的村寨下落到平原的河岸边,从群山环绕的秘密丛林搬迁到密不透风的坚固城堡。地球在自转,月球在公转,宇宙在旋转,万物没有一刻是停滞不前的。
可惜的是,人类创造了这样一种状态,固步自封的静止,用庞大的国家机器,社会规矩来宰制所有本自由自在的溪流,他们截流改道,把一切划分成理想状态下的棋盘,每一颗棋子,每一步走法,看似完全发于自主,实则在横竖线分隔下被动的选择。
不知道这个导演和福柯,和韦伯的关系,他没有刻意去表达在社会学研究,后现代理论里的抽象概念,但他却用画面回应了那些高瞻远瞩的大理论家的现实眼界,当我看到不谋而合的那一刻内心些许澎湃激荡,因为大众的娱乐也开始审判社会的罪行,审视日渐堕落的人欲。韦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铁笼,锁住了任何可能冲破它的力量,讽刺的是,这个铁笼本来是价值理念作用下的创造物,可惜最终后者成为了前者的牺牲品,沦为了前者的奴隶。福柯就更为细致地考察了这个铁笼每一个细节,每一处焊接。国家权力机器的控制再也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人为压制,转而变成细致入微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权力牵制,一座权力大厦,像庞然大物一样矗立在哑口无言的人们的面前,再也不能将其推到,重建,因为这不知耗费了多少钢筋水泥,注入了多少财力资金,牵扯了多少权钱纠葛,要想扳倒它,非一人之力所能,非一日之功所及。
暗涌的欲望在这些表面超理性非情绪的冰冷机构下运行,邪恶的深渊如同海啸后产生的漩涡卷走每一艘经过的船只,黑暗的洞口,看不见底,望不到头,一旦进入,就是无出头之日的天昏地暗。
社会的身体被做着监狱式的分隔,处在里面的人们被安排到特定的空间,进行着强加的思考,走在自己都不知道通向何方的小道上,他们唯一知道的是,那里有属于自己的利益,或许换句话说,他们早已埋没了自己。值得庆幸的是有人在反抗挣扎,和在阴沟里仰望天空的人一样。他们深知腐朽的缺陷,有一击必胜之的信念,唯一的不足,他们是少数。并且,他们是在少数中幸存下的少数,他们中更多的人早已变成泥土下的尸骨,变成横行霸道的罪人,变成只能用血偿还恶行的叛徒。不过,存在就是希望,存在就是对黑暗的反抗,存在就是对真理正义说一不二,存在本身就是一场属于未来的胜利。
也许不该怪罪这个丑恶的系统,毕竟它出于人手,可是一旦这个怪兽站稳脚跟,权力就会难以捕捉以至肆无忌惮,没有一个具体的人在操纵它,每一个进入它的人都可以变成凡人的上帝,行为的指挥棒。欲望是它运行操作的电源,只要有邪念进入,必定瞬间灯火通透,把每一个它可以照射到的角落燃烧成焦黑一片。
幸运的是,人的欲望可以压制,意志可以笃定,因此只要有先人一步的勇气和坚信,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也不是难以企及。但扪心自问,我们的言行,到底有几分远大的正义胸怀,又有几分原始的利欲熏心?
2 ) 关于《精英部队2》的一些补充信息
最近在巴西工作,和当地同事聊了聊这部片子,发现几个角色在现实中都是有原型的,几乎所有场景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对应。
人权专家Fraga:原型Macelo Freixo, 里约人权保护委员会(DDH)主席,具有强烈正义感和锲而不舍的斗争精神,在受过教育的普通公民眼中是一位优秀的政客。2009年曾参选里约市长,由于对手Eduador Paes操纵贫民窟选票而惜败,后者劣迹斑斑、前科累累,给里约市市民带来了糟糕的交通、教育和公共管理。2013年5至八月里约爆发多次暴力与非暴力游行,名义上是反对公交涨价0.2元,实际上很多抗议者要求Paes下课。
新闻追踪节目主持人:原型wagner montes,有一条假腿。主持一档叫《Balanco Geral》的节目,语言和动作极为夸张,粉丝很多,目前节目时间是早上七点。另外补充一条旧闻:2009年巴西一档犯罪节目《Canal Livre》的主持人华莱士·索萨被查出为制造节目雇凶杀人达九起之多,此人还身为国会议员。
第一部中被套在轮胎中烧死的NGO成员:原型为记者,这种死法是贫民窟黑帮惯用手法。实际上第二部未删节版当中也有记者被焚尸的场景。
拉西欧监狱暴动:事件原型是2004年5月30日的里约州班菲卡监狱暴动,暴动起因是有一群人持枪自监狱外闯入进行劫狱,人犯企图冲出监狱大门时与狱警爆发冲突。在混乱中14名囚犯脱逃,其他人犯则攻击狱警并抢走他们的配枪,26名狱警和狱政人员沦为囚犯人质。暴动持续三天,直到6月1日警方同意囚犯要求,将不同帮派囚犯分开拘禁之后,囚犯才向警察投降并释放人质(片中介绍的三大团伙:赤红团、第三团、兄弟团)。这起暴动造成38人丧生,16名重伤者送医救治,死者中包括一名狱警。警方及天主教会代表曾经与暴动者进行几次谈判都没有成功,最终进入监狱成功斡旋的是基督教牧师达秀华,他在过去几次的监狱暴动中都曾出面帮助解决问题,他的信徒中有一些是著名毒枭的亲人。随同警方进入的里约热内卢省议员、人权保护委员会主席摩瑞艾拉形容监狱内场面令她恶心作呕、不忍卒睹;她更严厉抨击巴西的监狱只是「摧毁人命的机器」。
幼稚的博爱人士与凶猛的警察:2013年平安夜当天中午,我在办公室门前被七八个不良少年抢夺财物,其中一名被旁边的热心人当场抓获,扭送警察局。在警察将小贼押上警车之前,车门前几个妇女高声谴责警察扣押小贼的动作过于粗鲁,无视作为受害人的我惶惑的眼神。进入警车后,干瘦的小贼大喊大叫,为自己辩解,招来膀大腰圆的警察大声呵斥,还掏出电棒恐吓小贼闭嘴,从头顶喷下来的唾沫星子差点淹没了蹲坐在角落的小贼。场面直接令人想到《精英部队》里纳西蒙托审问瘾君子的情景。
另外补充一点:几乎所有翻译都提到了“窗口朝南的房子”,住在里约的我要纠正一下,原文ZONA SUL是“南区”的意思,它包括从里约中心区以南到伊巴奈玛区(IPANEMA)和雷布隆(LEBLON)区的七个教区。里约基本上分为北区、南区、西区三个大区域,其中,北区最穷,犯罪率最高,2013年年初的公共汽车强奸案就发生在那里,但前往里约最好的大学里约联邦大学UFRJ、去里约Galeão国际机场也需要经过那里。西区从圣共哈多(Sao Conrrado)区开始,一路向西,有全里约最大的贫民窟罗奇尼亚(Rocinha),2011年11月巴西警方进入打击毒贩,宣布政府对那里恢复管理。西区同时也是里约2016年奥运会的奥运村所在地区。影片中提及的西区Tanque贫民窟实际上是个中产阶级聚集的区域。而南区则是里约的富人区,其中有两个区域以足球俱乐部和海湾闻名,分别是弗拉门戈Flamengo和博塔佛戈Botafogo;两个区域以海滩闻名,分别是海滩长达4公里的科帕卡帕纳区Copacabana和以Bossa Nova名曲《伊巴奈玛女孩》而著称的伊巴奈玛区Ipanema。前者国际游人云集、五星级酒店林立,也是海上跨年烟火表演的地方,后者是里约贵族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 无与伦比的酷
以前总以为这样的电影第二部永远不会超越第一部,看了以后才觉得原来可以拍的更好,贩毒,枪支,罪犯。。。等等,充斥着贫民区的居民,消灭罪恶刻不容缓 毒贩销声匿迹了,黑暗的阴霾却还未散去。以罗卡等人为首的腐败警察势力进入贫民窟,他们欺行霸市,官匪勾结,成为里约州另一个难以祛除的顽疾,为了正义发声,这部电影演出了极致的震撼!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4 ) 感谢政府!
我忘记我最后一次在电影院看巴西电影是什么时候了,也忘记看的是什么电影了,但我记得很清楚,我小时候是看过的。现在人们记住巴西只是因为足球桑巴狂欢节,感觉这是一个声色犬马的国家,连版图都那么大大咧咧地往那儿一摊,就跟小时候我爹就跟我说过的:“巴西一大块,智利一条线。”不过曾经有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巴西电视剧,叫《女奴》,那个伊佐拉可能是知名度仅次于贝利的巴西人名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巴西电影看得还是不多,不过看过的都喜欢得不得了,《中央车站》和《上帝之城》是我乐于推荐给任何人的电影,后来又有了那个在柏林拿了金熊的《精英部队》,虽然现在这部是个续作,但风格大不一样,走的是彪悍的商业警匪片路线,于是就拿了个巴西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甚至超过了牛逼哄哄的《阿凡达》。
我觉得《精英部队2》的好看有两个因素,首先内容层面的,这是一部以警界腐败为表现内容的影片,这种黑吃黑的故事其实在美国和香港电影中很常见,但《精英部队2》是在进行针对体制本身的反思,政治思辨化的色彩很强烈,很像80年代曾经中国上映的意大利电影《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其次是技术层面的,狂飙突进的叙事节奏,手提摄影的写实风格,让这部电影区别于《SWAT》式的常规警匪片,观众不仅仅是在把影片当做一个警察与毒贩的对抗故事来看,在巴西人看来,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暴力和罪恶,影片在内容和技巧上给了观众以足够的代入感。影片导演何塞·帕迪里亚其实是个纪录片导演,两部《精英部队》是他仅有的两部故事长片,其实他的批判写实风格在《精英部队》中反应得更充分,不过《精英部队2》更照顾观众的重口味,反正这导演已经被好莱坞招安,拍《机械战警》去了。
其实无论是《中央车站》、《上帝之城》还是《精英部队》,这些现实题材的巴西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生活的平视和对不公正的不回避,他们都在试图向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巴西,这是我们在《里约大冒险》和《速度与激情》中所看到的激情巴西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可惜这样大胆触及现实的姿态和责任感,在中国电影中几乎绝迹,所以说《精英部队》可以有美国版、韩国版、法国版、日本版甚至香港版,就是不能有中国内地版,不过可以有中国民国版。
不过我最想说的是,能在内地的大银幕上看到这样的电影,我已经很欣慰了——感谢政府!!!
5 ) 莫做护裆小愤青
1
故事情节其实比较简单。为了打击不断滋生的城市犯罪,巴西里约州的宪兵特别警察作战营以超越警察权限的手段,将一个个罪犯据点端掉,毒枭或者被杀或者逃离。BOPE的初衷在于切断腐败的源头——当毒贩不在,当局、议员和警察自然也没了掠取的土壤。
但警察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发现从老百姓手里收取保护费远比毒枭那儿更为便捷、安全和富足。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利用BOPE毁掉更多的毒窝,然后由警察自己统治那里。纳西门托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消灭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合法而猖獗。
左翼议员弗拉加一直反对对毒枭无节制的镇压,起初是政治倾向的问题,“捍卫人权”。他认为如果不从体制入手,而仅仅依靠打击罪犯,那么“到2081年,超过90%的巴西人将住到监狱里。”
聪明的里约州州长、安全局秘书长瓜拉西、拥有巨大人气的电视主播弗图那议员、警察局队长罗卡,这些人共同构筑了一条罪恶的利益链,搜刮钱财的警察为政客提供竞选资金,政客则为他们提供保护伞及合法理由——打击毒贩既便于敛财,还能增加竞选资本。在“系统”里混了21年的纳西门托最后幡然醒悟,与曾经“信奉”的制度做抗争。议员弗拉加从反对刑法、人权高于一切的左翼知识分子,变身试图依靠CPI亲手将政客们送入监狱的革命者……
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罪恶还是正义,统统都会发生改变——而且都朝着对他们而言,不好的方向改变。这里原本存在一个连环套的生物链系统,你以正义的名目介入,正义就会随之而来吗?影片的最后,“小人物”弗图那锒铛入狱,但州长该连任还是连任;警察队长罗卡被取代他的人枪杀,而枪杀他的人是警察局长法比奥——利益链仍然存在,一环都少不了——只不过换了几个人。
对于这点,我认为,并不值得愤慨。选择了某种体制,就得面对它所带来的种种恶果,要么在有限的范围内逐渐力求情形好转。要么,你就索性革命。
“无论如何,体制化是最最重要的东西。”——《肖申克的救赎》。
从本源来看,巴西的政治腐败和罪恶横行并不是多么大的错。
2
看这部电影之前,如果能够适当了解巴西的历史、政治体制,将很有裨益。作为南美洲最富裕的国家,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入世界前十。相对比它以葡萄牙殖民地的角色出现,历经并不完整的民主化制度、近20年的军人政权、再到还政于民的再民主化进程,数以万计改革措施和稳定措施不断失败的悲怆窘境,巴西在1994年后至今的不到17年内的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成就似乎更值得人们去关注。
具体到政治体制层面,总统制的权力集中趋势和多党制、联邦制的权利分散趋势必须得到平衡;联邦和各州的权利体系必须得到平衡;自由经济格局发展和人民的民主化需求必须得到平衡……拍一个现实题材的电影容易,把现实问题解决了可难。
没有一种体制是完满无缺的,无法做到彻底的平衡之前,当局应该怎么做?
我认为巴西政府做得已经足够之好了——哪怕发展的前提是腐败横行。在至为重要的“联邦制”之下,巴西各州政客对本州的忠诚往往远大于对其所属政党及其背后意识形态的忠诚——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联邦立法机构中,巴西政客们一定更热衷于本地事务,往往只争取对本地有利的项目,而对该党的全国性事物没什么兴趣。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制度本身促进了巴西综合国力的迅猛发展,但也由此无法做到“权力分散”体制应有的相互制衡关系,官官相护、腐败、枪支毒品横行自然满目皆阅。
巴西电影很大程度上抨击的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从一个维度看,这些巴西电影工作者从小在崇尚自由民主、言论自由的氛围中成长(哪怕在军事独裁政府统治下亦如此),为了更好的保障体制、更稳定安全的社会状态,以及更理想化的民主变革,导演们当然有理由这样做。
但换个维度看,这些庞大的“巴西类电影”的问世,本身就足以证明巴西政治的民主化纯粹,要知道《精英部队2》还是该年巴西全国大院线票房冠军,巴西政客对它褒奖有加。
3
实际的情况是,从1912年巴西电影公司成立以来,政治自由和独立话语就成为巴西电影不可取代的标签,而支撑起这个庞大视角的基因便是充斥于各种影片中的血腥、暴力、枪支、毒品、腐败、镇压、反省和枷锁文化。
仔细回想一下你所熟知的巴西电影,上世纪60年代的《痛苦的大地》《贫瘠的生活》《圣保罗社会变奏曲》;上世纪末尾的《巴西公主》《异国他乡》《九月某四天》;新千年之后的《妖姬沙蒂》《入侵者》《奥尔加》,当然还有更耳熟能详的《卡兰迪鲁》和《上帝之城》……
你告诉我,这些几乎涵盖巴西电影顶级水准的杰作——哪一部能够跳脱出社会、政治、阶层的窠臼?90年代初期的政治灾难、横亘半世纪之久的经济动荡、军事独裁、种族歧视、毒品枪支和帮派混战、永远腐败残忍的议员军警、永远骄奢腐化的上层社会、永远贫困凄迷的底层人群、永远存在并越演越烈的社会矛盾……
但问题是,巴西就一定比别的世界更乱、更乱、更凶险、更恶劣、更令人发指更无法生存吗?巴西电影如此千篇一律的基调和内容,反映的就一定是巴西真实社会的全部风貌吗?
显然不是的。
4
最新出炉的2011年度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政府以88%的信任度排名全球第一,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紧随其后。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工业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只有40%。
也许许多人会对这个所谓的榜单嗤之以鼻,明显更自由、宽容和平等的美国政府得到的支持度只有咱一半?那没有办法,随机性指数抽样能够满足的只是“科学性”,对付不了我们的某些在网络上骂娘在电视镜头前献媚的分裂的同胞。
客观来说,这份榜单仍不失为相对公平的调查:爱德曼位列全球五大公关公司,秉承美国人有一说一的光荣传统,更有“全球最大独立公关公司”的美誉。况且“信任榜”发布在每年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开始前,其独立观点的指导性价值尤大。
姑不论高居首位的中国特色的“信任原因”,或者美国人业已养成习惯的那一套“高标准严要求”的反骨心态。我们只看巴西百姓对政府85%的信任度,就很难与《精英部队2》的剧情画上等号。既然人家是完全的言论自由,政党制度和联邦制度的离心特质和分散行为十分明显,那么这个调查总归是客观的了吧。
“榜单”的另一块商业信任度,巴西高达81%,中国是61%,均远超传统发达国家平均线。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对比尤为显得重要,相比较全球民众对商界正面信任度的56%、非政府组织正面信任度的61%,人们对媒体——总在各种独立电影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正义使者——的信任度,只有区区49%。
怎么回事?和电影中的画面完全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啊?
电影中正义的左派议员、独立记者和一群突然杀出的骷髅头战士,只能是艺术加工生产线下的产物。事实应该是,政客、警察、商人、毒枭、杀手他们人人混迹于“系统”——BOPE同样也不可能免俗,凭什么这个组织就可以正直、坚定、出淤泥而不染?
现实中里约州的BOPE确实腐败了,于是之后诞生了战斗力更强的圣保罗州的PMESP,接着再次腐败。
将一部企图直视社会制度问题的影片的冲突点寄望于此,本身就不足以深刻,无非仍然是乌托邦式的隐喻罢了。
5
我想,这可能也是二十一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后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变革特征。在西方国家,争取民主的方式不再仅仅是游行、聚会、斗争和革命,一种更温和而有效的方式越来越被认同——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大多数西方国家在文学、电影审查制度上如此宽容的原因之一。
由此,《精英部队2》这部杰出的电影,其在现实意义层面的价值并不能和大多数观者的震撼与触动形成正比。人们似乎开始接受,一方面我们必须在枪支、毒品、暴力、腐败和杀戮中生存,但另一方面——假使你只为追求自由自在的灵魂和衣食无忧的简单生活——那些贪污腐败的政客、杀人不眨眼的毒枭,基本上也不会找上你门前。
事实是什么?
事实就是,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度,“审查”未必就一定比“绝对的言论自由”来的蔑视人权;“稳定”也未必一定是个值得抨击的词汇。张口动辄“人权”的国家本身就有黑社会背景,终日不离“人权”的无政府主义者更不值得同情。
选票重于一切——虽然已经被无数的文学作品、电影和各种戏剧反复挖苦——但这确实是一个真实而正确的真理。
6
如果说这部影片存在着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我想应该是一个选择题。在政治体制暂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假如多党联邦带来的是公平公正、开放民主、灵魂自由却毒品泛滥、枪支遍野和罪恶横流,假如一党专制带来的是审查四野、游行受制、人权片面但社会安全、效率突激、生活质量迅猛增长。你咋选?
无论你在内心深处选择哪一项,皆无不可。但最好不要先护起宝贵的裆,再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抨击一切,这是小愤青。
可悲的是,在.CN的广大疆域中,这样的“护裆小愤青”遍地都是。
7
这里还有一个题外话,我发现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包括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他们喜欢《波士顿法律》中的一大撮右翼人士,艾伦抑或丹尼;同时他们也对一切看似相亲相爱、温柔动情的左派情有独钟,比如我现在正讨论的一大批“巴西电影”、比如柯本的音乐、萧红的小说——可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自身其实并不是什么中间派人士。他们不懂得政治、信仰、自由甚至起码的社会学知识,可他们偏偏喜欢议政论政批政,只要有机会人人愿意参政主政。
如今人人都在网上骂政府骂官员骂制度,其实别的国家的人民也骂。但人家骂是为了获取更具体的民主形态,我们骂纯为个人发泄。鲁迅先生曾数次提及“民族劣根性”,我认为当下倘使有“劣根性”这玩意儿,概莫如是。
6 ) 精英部队2:大敌当前
可以算是一个社会现象级犯罪的典范之作了,他成功的把现实和传奇结合的很好,让人看的既觉得好看,又不会觉得虚,或许是因为他使用了一种介于伪纪实和传奇故事中间的拍摄方法,也就是说首先他不是伪纪实,但使用的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他的表现方法用的很实际,每当介绍背景的时候,就采用一种上帝视角,以旁观者的角度,焦点访谈的口吻来叙述罪恶的事实。然后在焦点集中到主角身上的时候,再切回来采用正常的故事片手段,这样由于节奏,时间跨度掌握得好,算是兼收了记录的真实感和大片的紧张悬疑,绝对是不错的表现手法。在剧情上也掌握好了冷酷度,特地安排了光暗两条打击犯罪的线,全片可以称得上是光+暗VS邪恶,在气势上很足。最后就是还具有实效性,虽然咱们看着可能不太体会,但是巴西人看了一定会有很大的感触,毕竟他是紧跟着城市扫毒行动上的映,当然咱们没可能在这方面做什么改进了,不过真要能拍出这种宏观犯罪片,确实震撼度和精彩程度非一般个体犯罪可比。还真不知咱们有没有这种独立于警察队伍的专案组形式的部队,也不知道咱们是不是有流程可以组成专门调查小组,反正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真要惩治社会现象级别的罪恶,光指着早就混成一码事的警察队伍,是绝对没有希望的。
7 ) 体制中无论善恶互不可分的困局
一个电影系列的续集改变类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不同类型目标观众群是不一样的,而电影系列的品牌直接锁定了其类型。《精英部队》虽然生动了描绘了里约贫民窟的深渊感和警察系统的腐败,但整体构架还是一部警匪动作片。而《精英部队2》的警匪动作情节完全是陪衬,主题完全转为对体制的控诉。因为有全体国民共同关心的主题,续集仍然大获成功取得良好口碑。
看到豆瓣上续集比原作的大幅加分,我已经有了类型改变的预期,但还是被它如此彻底的角度和力度所震撼。它完全不再停留于警察腐败和警匪勾结的层面,它揭示了制度是一切祸乱的根源。甚至在第一集中被塑造为罪恶深渊中的神圣光环的BEPO,也不能幸免。虽然BEPO本身百毒不侵,但是它清扫毒贩后所留下的利益空间迅速被腐败的警察和系统所占领,因而反而成为了其帮凶。而腐败警察系统性的无孔不入的罪恶,比毒贩不知糟糕多少倍。警察接管了一切黑社会事务之后,更将其和制度本身紧紧联系—选票是贫民窟最大的财富,掌握最大资源的政客也在这黑暗中粉墨登场了。
想要改变现实的主角纳西门托,尽管有自己一手带出、绝对忠于自己的精英部队BEPO,他无奈的发现自己奉献了一生的事业也是这个体制的一部分。作为被神化的精英部队本身,否定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乃至质疑整个警察系统和整个国家制度的合理性,其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之间,警察、议员、州长、毒贩和老百姓之间的利益纠葛,本片毫不含糊,娓娓道来,并且演绎的深富戏剧性。这些上流人物和毒贩的唯一区别是,他们的罪行被掩盖的很好,因而监狱里关的都是毒贩。纳西门托发现自己是一个人与制度搏斗,他毫无胜算。
而在前作中被嘲讽为坐在朝南的豪宅里空谈的左翼知识分子,在本片中再无如此简单的定位。以弗拉加为代表,虽然他的登场形象令人厌恶,宣扬犯罪分子人权的他是纳西门托和BEPO的死对头。但随着剧情的推移,他的立场和纳西门托越走越近,只不过行事的方式不同罢了。
尽管没有如前作一样暗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是主角纳西门托接近纪录片口吻的旁白,摇晃的镜头,写实的场面调度,以横截面进入剧情…… 本片坚持到底的现实主义风格模糊了现实与电影的界限。不由得观众不对号入座,甚至怀疑起现实中的里约州州长和议员们。也许是担忧这种影响力过于显著,本片用了比较仓促的结尾,把事情简单化,算是对观众有个交代。而非戛然而止,让绝望感永远留在观众心里。当然这个结尾也不是大团圆,依旧表明了这是无止尽的斗争,不过至少还是让观众抽离了现实,可以安心回家。
总的来讲,前作探讨的是暴力的意义,本作探讨则是整个体制中无论善恶互不可分的困局。前者有答案,而后者没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8 ) 特么的咬掉拿刀那只手
所谓金砖四国,我们跟巴西都是第三世界的难兄难弟。这个神马自卫队到了我们这儿也许就是城管,拆迁办甚至联防队员等等。都是特么征服的一把刀,一把鱼肉淫民的杀猪刀。我们就是过年时候的大肥猪,被人一刀插进脖子,鲜血染红了我们鬃毛和一双失望的眼睛。临死之前也许还会回忆下所谓生命的美好。其实也不过是猪一般的生活而已。猪不甘心这样的生活,于是便反抗,猪的脑容量少的可怜,它们只认为是那把杀猪刀残害了自己,愤怒的pigs一次次用牙齿众志成城毁掉了那把该死的刀。孰知屠夫只要换一把刀便可继续在过年的时候给一头头肥猪放血,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特么的,你 们 要 咬 掉 拿 刀 那 只 手 !!!!
1.这不是电影,而是一场生活,是关于无数人的人生;2无比逼真的枪战戏,你手握着枪支,心里是害怕到绝望还是充满兴奋的快感?3.浮华的政权踩在腥味的血泊上前进。一具具无名的尸体被遗弃、被忽略,他们成就了这个腐败的城市。
远超第一集!
倡廉只是表面,反腐才是根本
毒贩再狠,狠不过警察,警察再黑,黑不过政客,政客再黑,黑不过……低阶的怪兽总是被高阶的吃掉,在利维坦的大机器上,螺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是随时可以被替换……
苦啊,这咋迎奥运啊。这片太猛了。
真敢拍……
以后少看这类片子了,血液上涌,整个脑袋和脖子都涨得疼
影片的强叙事旁白连起来就是一片论文啊有木有,继续福柯啊。这一次成功接续到意大利政治电影及其后的光荣传统之中,论述条理清晰,论据有力,成功给出一种复杂社会力量博弈的解释。太个人英雄主义。找了半天发现美嘉的是原声版,不过中影公司你敢不为了节省那么二十分钟删戏么?
【B】比第一部确实是好出不少,整个剧情脉络庞大复杂了许多,政斗武斗都十分精彩。但硬要说这娱乐片多有深度就是扯蛋了,只是点皮毛功夫就让愤青高潮了
比第一集强出很多,更加赤裸裸的反应了现实社会问题,阴暗面与体制的腐败渗透到各个阶层,力道相当足。这部电影在剧情与娱乐层次上升级到极高的层次,结尾令人意味深长。相当精彩的电影
国内公映版本略作删减,但即使这样,仍然值得在影院看一遍这样的电影!
第一部是泾渭分明的正邪对立,揭开表面的肮脏疮口,第二部则是一团混沌的灰色地带,直击内里的顽固癌症;疮口易于清理,癌症却难以治愈,于是只懂得以暴制暴的BOPE沦为利益集团的棋子,试图从体制内改变体制的人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毁灭;个人只是体制这部机器的小零件,永远可以被替换,这就是其可怕之处
牛逼得无语了,直接5星。本以为第二部会比第一部差点,结果发现第二部给力得更上了一档。最后追问“系统”源头的时候那个从Esplanada穿过国会大厦再穿过国旗塔的航拍镜头帅呆了!气贯长虹的反动豪情啊
无法理解这电影是怎么被允许在大陆的影院上映的……太过彪悍了……
确实比1好看。里约真的处处重武器啊?!还要不要去玩儿啊!
是谁扶持了这个腐败的系统?演的很卖力很好看,犯罪以及政治因素都很真实啊,黑暗的政府黑暗的勾结,唯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他们呱呱的说话方式闹心啊。男猪脚很有气质啊
野心真大。已从第一部的巷战写实上升到政客媒体等当权者的高度,开始跳开暴力寻求真相了。不过这种处理上的改变是不是好事,就见仁见智了。
这是巴西影史票房最高的影片,如果我们也敢拍一个这样的片子,我相信绝对会成为世界影史票房最高的影片。
比第一部更加震撼,从体制的角度去诠释暴力、政治、民主的多重困境。
到“体制外”去,做“特立独行的一小撮”!——野心与力度均超越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