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是人一天饮食的第一顿,格外重要。早餐店,更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存在。 《早餐中国》 片子拍了很多个地方,但都会拍下相同的一群人。他们在黑乎乎安静的街道,那间独亮着热气腾腾的小店里,拿起熟悉的工具,为我们烹饪美食。片子里人物,他们是平凡生活的不平凡人物。他们早起会困,会对生活单调稍有微词,但更为生活的小目标而坚持努力。不是挣它一个亿,而可能是儿子结婚本钱,养老本钱,养家糊口。而这份坚持最具特色,恐怕还是对自我和食客一份要求,不仅能赚到钱,而且引得回头客频频称赞。 这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地方味道的片子。我不仅拿着一份,跨越时空,飘着香气热乎乎的早餐,还被每一个辛勤劳动人民的智慧折服。在福建时,导演问问老板娘最讨厌什么事情,她说,最讨厌闹钟的声音。她多想睡觉,每次铃声一响,她要起来。你瞧,美味总是需要智慧又坚韧的劳动人民创造。 凌晨,他们就要伴着哈欠,拉开店门铁闸。开始一天的辛苦劳作。买卖的吆喝热闹地拉开了一天的序幕。看着食客脸上满意的笑容,接过渗着汗水的钱,他们疲惫又心安归家。 在南昌,老板娘这样说:“我就想赚良心钱,别人10碗汤赚一块钱,那我就20碗赚这一块钱。”本来早餐店的经营就不容易,年复360日重复,消耗着人大量的体力。但这时候,不选择捷径,而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份早晨的美味。 尽管在采访中,店老板们大都羞涩出境,担心自己没有学识,讲不出大道理,殊不知,他们的存在,即是对于我们最好的榜样。 对于生活,在未出校门时,我总是奢望着不平凡,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但真的独自走进社会,才发现生活就是一门,要用一生去修习的哲学。没有所谓的优秀与平庸,只有平凡日子里不平凡的坚守与追求,和满足生存的无所谓。这节课,是劳动者教会我的, 平凡的卓越 。 再有,是食客们的满足。正如外出早餐我与你,面对一份好的早餐,被温暖不仅是我们的胃,还有我们对生活热爱的心。按着咱老百姓的说法,在片子里,食客们这样说“一天不吃这一顿,头就有点疼。”“三天不吃就想了”“忘记一切烦恼。”这哪里只是一份早餐,这分明是生活里的一汤匙的蜂蜜。除百病,大补品,生活里不能割舍的一味“甜”。这节课,是咱老百姓教会我的,要拥有品尝美味的味蕾 。有什么事情,是一份美味解决不了的?晨,一日的开始,吃完这顿早餐,又是新的开始。这份乐观与阔达,是生活给予我们的。 我喜欢这样的纪录片,源于生活,展开不同生活画卷的同时,又给予了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
20191208
每天早上,叫醒你起床的是什么? 是闹钟?是理想?还是……蓄势待发的尿意? 对于资深的吃货来说,以上都不是正确选项。 于他们而言,早起的动力来源于热腾腾的包子、面条、豆浆、油条…… 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孕育出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地方早餐。 而这部新出的美食纪录片,把它们都聚到了一起,为你开启一幅独属于中国人的早餐地图——
导演:王圣志 首播:2019-10-21(中国大陆) 集数:35 单集片长:5分钟
这是腾讯和海峡卫视联合推出的一部纪录片。 由《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沈宏非以及总导演陈晓卿,联手担任此片总顾问,品质自然值得信赖。 此前为大家安利过此系列的第一季,在豆瓣获得了7.8的评分。 新出的第二季依旧保持了原来的拍摄方式,豆瓣目前为8.6分。
和第一季相比,到底第二季的早餐“好吃”在哪? 别着急,这就为大家一道道呈上来。
哪怕你没到过重庆,也一定听过重庆小面的大名。 作为最具重庆地方特色的早餐,重庆小面不仅是当地人的最爱,也成功混入了国各地的早餐食谱。 最正宗的重庆小面,没有荤腥,但是却充斥着麻、辣、咸、香等复合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用当地人的话来形容,就是两个字——霸道!
来自重庆渝北区的赵师傅,就是一个做了三十多年重庆小面的行家。 赵师傅9岁丧父,17岁开始进入餐饮业打拼,今年已经五十多岁。 他所经营的赵伍面庄,虽然位置不显眼,但人气却相当爆棚。 从每天凌晨4点钟就要开始准备,一直忙下午3点才能休息。 光是打佐料这个环节,每天就要重复300次以上。
从一个稚嫩的新手到小面行家,赵师傅没有走任何捷径,也没有任何人指导。 他成功的唯一秘诀就在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试错,来提升小面的味道。 经过他多年的改进,也研究出了一份独家的小面配料—— 葱蒜孜然、花生辣椒油芝麻酱。 此外,还加入了宜宾的榨菜和涪陵的榨菜,来丰富面的层次和口感。
在这份配料表中,最特别的一项,是赵师傅秘制的辣椒油。 因为,其它佐料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辣椒油却是他家自制—— 选用上好的干辣椒,用纯菜籽油炒制。 把辣椒炒脆后,捞出来晾凉,再进行手工舂碎。 这样,一份最适合做小面的辣椒油就做好了。
自制辣椒油的加入,为赵师傅的小面注入灵魂。 几十年来,他家的小面也慰藉了无数顾客的身体和心灵。 在一碗碗麻辣咸香的面条中,蕴藏着让人开启一天新生活的元气和能量。
在宁夏,有一家开了27年的早餐店。 这家店虽然店面不大,但知名度却相当高。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不卖别的,只卖一样东西——羊杂碎。
羊杂汤,相信很多人都吃过。 但与众不同的是,这里卖的羊杂进行了特殊处理—— 将普通的羊肺做成了面肺,吃起来的口感更胜一筹。 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杂碎里没有面肺,就不称之为杂碎。
那么问题来了,面肺到底怎么做? 首先,要将面肺进行彻底浸泡和清洗,用行内的话来说叫做“吊面肺”。 这个过程持续一个多小时,要来回洗五六遍,是最耗时的一个环节。
接下来,要把调好的面水(小麦淀粉)灌入羊肺。 这是最考验技术的一个环节: 如果灌多了,做出来就不入味。如果灌少了,又太软不好吃。 没有任何可借助的工具,全凭师傅的经验来操作。
面肺灌好后,要放到锅中煮熟。 最上等的面肺,煮出来白中带黄、软硬适中。 切成条之后,自然也是爽滑Q弹、颇具嚼劲。
最后,将切好的面肺、以及羊肝、羊心等杂碎一起炖煮入味。 出锅之时,撒上一点辣椒油和香菜等佐料。 一份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宁夏羊杂汤就做好了。
如果你热爱面食,可以搭配一份面饼一同使用。 当然,如果你就想大快朵颐地品尝羊杂的美味,这一碗热辣的羊杂汤也能从你的胃暖到你的心。
在山东潍坊,有一家开了多年的早餐店。 每天天还没亮,就有馋嘴的顾客守候在门口 这道让顾客魂牵梦绕的美味,就是最正宗的山东潍坊火烧。
这是一家“家族经营”的火烧店。 取名“王记肉火烧”,由王师傅及其妻子、二姐、二姐夫共同经营。 潍坊的火烧店不少,为啥这家的生意如此火爆? 答案就在三点:皮薄、酥脆、肉馅多。
在口味上,王师傅家的火烧也五花八门。 既有肉的,比如青菜火腿、猪肉大葱。 也有素的,比如豆腐木耳、韭菜茄子、豆腐粉条等等。 无论你好哪一口,都能在这里买到最合你心意的火烧。
除了靠多种口味来取胜,王师傅做火烧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土炉。 最正宗的潍坊火烧,一定要用土炉,而非电炉来制作。 首先,要将包好的火烧放在土炉的铁烙上慢慢煎。 一定要用小火慢煎,才能使得火烧起皮和酥脆。
接下来,要把煎过的火烧放进土炉里烤。 这个过程很考验耐心,因为要煎5至10分钟,期间还要不停翻面。
经过在土炉外部和土炉里面的两重烤制,一份正宗的潍坊火烧就做好了。 通常来说,两个火烧加上一碗豆腐脑,就是一份当地早餐的标配。 豆腐脑的鲜嫩和火烧的咸香交织,组合成了潍坊人记忆中最难以割舍的味道。
除了上面提到的重庆小面、宁夏羊杂碎和潍坊火烧之外,《早餐中国》第二季里还有各式各样的美食。 比如吐鲁番的烤包子、赤峰的对夹、宁波的面结面、南昌的瓦罐汤拌粉等等。 虽然形式多样、口味各异,但它们都是每个不同地方的人,最难忘的家乡味道。 在每一天的早餐,用美味开启你一整天的活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早餐在我们的饮食结构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但,大多数忙于工作的城市人,都会忽略了这一餐的意义。 这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片,就试图唤醒人们舌尖上的早餐记忆。 相信每个身处故乡的吃货,都能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最为熟悉的早餐味道。 而每个远在外地的游子,也一定被烟火缭绕的画面,唤起难以割舍、难以忘却的乡愁往事。
*本文作者:张不才
看过《早餐中国》第二集的男性胖友们,一定有过惊呼或是低吟或是心声的感叹一句,老板闺女好漂亮。
这一集重庆的麻辣素面登场,节目组再次回归南方,不得不说,南方的小姐姐,水灵,咳咳,重庆的小面也好吃。
上一张赵伍女儿赵红的定妆照,是不是有人要说,这很普通啊!
我最喜欢的喜剧演员周星驰的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有一句经典台词,女人是需要衬托的。
我们再重温一下赵红的剧照↓
再这么一看,果然是美若天仙!这娇媚的侧脸,俏生生的嘴唇和精致的下巴叫人不经意的生出溢美之词,漂亮!
另外,我个人有种感觉,赵家千金的侧脸有点像电视剧《陈情令》中的金子轩。颇具菩萨像,很暖。
群众OS:你们以为是来吃面的吗?我是来看老板闺女顺便吃个煎蛋。
一切是否是我个人的主观YY,我们再看故事的结尾弹幕。
ps.在欣赏赵家千金颜值的同时,我们可以再看看他们家的料理。
味道先不说,毕竟咱吃不到,但是这个价格,简直满胸腔腹腔的都是良心!
二两7元,三两9元,豆浆1元,大骨汤免费……还有漂亮的女儿,此店只应重庆有,北京绝没这个价!
ps.免费大骨汤,这个让我有点神往。满口香,不上火。
其实赵伍有一儿一女,原本经营了一家赵伍面馆,经营火爆之后,传给了儿子,然后自己又找地儿开了一家新的赵伍面馆,又火了这一家。故事的最后,赵伍说要把这家店再传给闺女。
其实,面馆这个东西,传承的手手艺,并非招牌。赵红小仙女并非池中之物,何必强求呢!难道让赵小仙女去捣辣椒吗?并不现实。
我的建议是,将手艺传承给一个优秀的女婿,然后,女婿跟闺女一起继承,那就完美了。
爸爸,受小婿一拜。
人为什么必须吃早餐?很简单,因为健康。
跟许多人一样,我的早餐大多在路上解决。上学路上拐到包子铺,买半屉小笼包配一碗蛋花汤;上班途中遇到卖鸡蛋灌饼、煎饼果子、皮蛋瘦肉的粥的放心早餐车,就停下来跟老板说:“我要一个煎饼果子,不加薄脆,不要葱。”
早餐就是这样,再忙也要吃上一口,不然胃里难受。人必须吃早餐也有科学依据,“醒来起床后30分钟内及时吃早餐,和碳水化合物一起,搭配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所带来的氨基酸能重新补给身体和大脑,使人感觉精神一振。”
但有人为了早上多睡一会儿,不吃早餐硬挺到吃午饭,这其实特别伤身体,女生如果长期不吃早餐,很容易皮肤干燥、起皱、贫血,加速衰老和肥胖。
不过,中国人对早餐的执念,可能也来自对故乡美食的怀念。
我很喜欢纪录片《早餐中国》里的那句slogan: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忙碌的都市生活,让我们无暇制作丰盛的早餐,但只要愿意早起一会儿,总能找到某家想吃的早餐店。
或许是小区附近的无名小店,或许是办公楼负一层的美食广场摊位,它在贩售的不仅仅是一碗汤、一份锅贴,更是一次关于故乡的记忆。
中国人对早餐有不输午餐和晚餐的热情,各地早餐不同,种类繁多,有麻花油茶、水煎包、牛肉粉、烧麦、胡辣汤、糁……总有一种是留在心底最难忘的味道,它就是记忆中的早餐,也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上一季纪录片里也有呈现,我至今都记得小男孩嗦粉和70多岁老板坚持经营的小细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当地特色,而早餐最能让人找到其中的精髓。
我看了两集新出的《早餐中国》,一集新疆吐鲁番的烤包子,一集重庆小面,依然保留了五分钟一集的传统,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
恰好这两座城市我都去过,至今对新疆美食记忆犹新。羊肉串、炒拉条子、牛肉夹馍、丁丁面、大盘鸡、椒麻鸡以及烤全羊,新疆之行就是美食之行。纪录片里的烤包子,馕坑熏烤,皮薄肉嫩,因高温而流出的牛肉油脂和更加浓郁的孜然香味,简直在呼喊着“我很好吃,我很好吃,我真的很好吃。”
而且,城市的代表性食物,也是陌生人之间很好的话题切入点。新疆小朋友知道福建的食物,而福建人也听过烤包子的美名。那是融入彼此血肉的滋味。
相比“阔希玛克拉”烤包子店,位于重庆渝北区的“赵伍面庄”更触手可及。但凡去过重庆的人,都要吃上一碗小面,才算真正到过那里——要上二两或三两,加麻加辣,吃起来满口香,不上火。
我曾在重庆住过一个月,短租了九龙坡区杨家坪的一间单身公寓,非常有生活气息的老城区,附近有步行街,空气中充满了烧烤、火锅、串串、重庆小面的香味。不过,很遗憾,我当时不知道赵伍面庄,要是知道必定会去尝一尝。
纪录片里,赵伍五十多了,每天处理指甲和头发,保持身体的清洁。他从十七岁开始做餐饮,至今还在开店,这是他给女儿赵红铺路的方式,想让她以后走得顺一些。坚持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备料,一直忙活到下午三点才得空休息。
赵伍干活很利落,个性也很爽快,典型的重庆男人。他喜欢吃也喜欢做,在外面吃到别人做得好味道,回到家自己反复试,最终调试出了属于自己的味道。
到赵伍面庄吃饭的人,有吃了二十多年的社区邻里,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每个人口味各异,干溜,不要葱,一碗重庆小面也有属于自己的滋味。
五分钟的篇幅里,不仅仅介绍美味的食物,也夹杂着店主的人生经历。赵伍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年少的他要早早学会生存,撑起一个家。看起来五大三粗的他,其实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准则,“自己做,放心”、“别人赚一块,我只赚一分。”、“路是人走出来的”,丝毫没有因为生活辛苦而放弃奋斗和内心的坚持。我喜欢这些带有人间烟火气的普通人,就如同早餐一样,是蓬勃的,有生命力的。
早餐饱腹也解馋,不管是外出求学,还是工作后离开故乡,总会在某个时刻忍不住想吃一口最地道的家乡食物。
随着人口迁移和便利的物流,我们的确可以在城市中找到自己想吃的那一口家乡美食。
期待《早餐中国》后续的内容,想吃赤峰的对夹,宁波的面结面,银川的羊杂碎.....啊,一部绝对不能空腹观看的纪录片。.
眼巴巴的终于盼到节目播出了。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我和我祖国的早餐,一刻也不能分割。
之前出去旅行的时候,我都是天亮就起床,不是为了去遥远的景点拍照。而是为了能多吃几顿早餐。能吃几顿吃几顿,毕竟早晨吃上满足的一顿碳水化合物,脑子里关于昨天的忧愁都一秒被清空。我到现在都记得我在武汉体验过早之后,一直到晚上都是饱的……
《早餐中国》更新的第一期就是硬核的新疆烤包子,隔着屏幕我都闻着香味了。在这个时候,文字是苍白的,先上一波图拉一下仇恨。
之前认识一个来自新疆的哥们,他曾无数次的向我安利家乡的烤包子——面皮劲道,羊肉新鲜浓香,从炉子里烤出来的时候外皮金黄酥脆,每一寸皮肤在出炉的时候都在大喊:快来吃我啊,我好香香的!咬开包子皮之后,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牛肉馅,天啊,早晨就能吃牛肉,什么神仙日子!
其实他们的烤包子,和我们平时吃的包子不一样,我们的包子面都是发面,吃起来口感软软的,他们的死面咀嚼起来更有滋味。
包子也不是圆的,是薄薄的皮包成方形,放在馕坑里面烤,火烤的香味可比我们平时街头的小笼包强一百倍。
吃一口,嘴唇油汪汪的,肚子里都是热乎乎的。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烦恼。
节目里也有慕名前往的游客,为了等包子还错过了班车(值了值了),如果平时能吃上这样的早餐,再也不敢睡懒觉了。
在我眼里,了解一个城市的最佳方式,就是早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早餐才是一个城市一天的开始。
大家在早餐的时候,酝酿一天的生活的力量,老人们凑在一起聊八卦,年轻人等着完成今天的工作。可他们的日子一天天的往前走,不变的是等在附近的早餐摊,几年如一日的供应早餐,无论什么天气,只要路过,就都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早餐文化,好像都在骄傲的炫耀自己绵延下来的文化气韵。北京的糖油饼,天津的煎饼果子,青岛的甜沫,武汉的三鲜豆皮,重庆的小面,扬州的猪油拌面,贵州的牛肉米粉……
我就是用早餐记录我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度过的每一个日子。
记得自己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段时间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有一次凌晨四点才下班,楼下的早餐摊已经亮起了灯,看到老板夫妇在里面煮豆浆包小笼包。那时候熬夜加上困倦,整个人都垂头丧气的,肚子咕咕叫。
我站在门口问老板,老板告诉我再过五分钟包子就出炉了。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份小笼包和豆浆的滋味,让我吃饱之后足足的睡了一觉。
只要醒来有早餐可以吃,好像再多的烦恼都不会害怕了吧。
看着各地早点美食,口水直流啊,什么时候可以去吃个遍
新疆烤包子 重庆小面 赤峰对夹 杭州面结面 银川羊杂碎 潍坊火烧 北京豆汁 南昌瓦罐汤拌粉 温州糯米饭 池州小粑 乐山豆腐脑 呼和浩特烧卖 杭州煎包 长汀泡猪腰 乌鲁木齐奶茶 江油肥肠 闽南面线糊 昆明小锅米线 临沂糁 中卫蒿子面 兰州牛肉面 常州麻糕
自从看了第一季。我现在出差旅游都很少睡懒觉,都要早起去吃本地特色。能做到这,足以说明这部纪录片的高人之处
比《人生一串》好太多,节奏明快重点突出拍摄诱人,都是当地劳动人民老字号,增广见识,真正的风味人间。不刻意煽情,匠心最动人。唯一的建议是:不要深夜看。
比起风味人间和舌尖上的中国早餐中国和人生一串看起来更舒服,满满的市井烟火气一集七八分钟,行云流水,短小精悍,特别下饭
接地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最有意思,摄制组年轻。做早餐也辛苦啊,早起,全年无休。延吉那集,老板重男轻女啊,娃才7岁就等抱孙呢,什么叫两个女儿时压力不大,有了儿子压力大了,敢情养女儿不舍得花钱?!
这一部的内容更偏向于北方和全国范围内的饮食习惯,映照了剧集的招牌“早餐中国”,内容丰富多样,让人垂涎欲滴。镜头不多,但是都很到位,总体设计安排和第一部相差不多,感觉还不错。不过剧集缺少一个主题,或者缺乏逻辑性,感觉每一季的安排比较随意,这一点还有待改进。
B+。这个纪录片的看点不仅在于美食的诱惑,还因为老板有趣,顾客有趣,每集时长很短,却是满满的烟火气,街头巷尾的餐馆,来来往往的食客,生活感十足,第七集小孩子喝豆汁的反应和我一个样😂
就冲他们能去到赤峰拍对夹,就必须给满分咯!看预告,马上还要有豆汁儿,哈哈哈
麦当劳赞助这个节目也是思路清奇。难道看完这个节目还会想去麦当劳吃早餐吗?[捂脸]
这还像点样,这才是早餐中国。另外相比第一季浓了人情。
第一季的成功都体现在第二季了!你看第一季都在福建广州打转,这季已经公费吃到了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耶!
情怀有余,深度不足。其实关于早餐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发掘了。
李宗盛唱的凡人歌太适合这部短片了。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在人世间生活这么一趟啊,要体验人生百味,人生百态,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丰富,拥抱,体验,观察。
觉得比第一季好看呢
每个老板一首歌~
餐饮没有师傅,确实靠自己很难做成功,自己琢磨了几十年,真的是因为自己喜欢吃,要不然很难坚持下去
只要你早起,就能找到故乡。这句slogan太棒了。
很理解有些老板不愿意公开制作工艺
小吃店老板不一定要贪黑,但都得起早呢,生活不易噢……
早饭还没吃完,它就放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