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天使的一份

剧情片英国2012

主演:罗杰·阿拉姆  约翰·亨肖  威廉·鲁尼  保罗·布兰尼根  乔依·麦卡沃伊  

导演:肯·洛奇

 剧照

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2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3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4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5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6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3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4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5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6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7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8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19天使的一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44

详细剧情

几名犯事的无业青年被法院判处社区服务,他们在管理者哈里(John Henshaw 饰)的监督下展开工作。他们中间,名叫罗比(Paul Brannigan 饰)的青年刚刚知晓女友里奥妮(Siobhan Reilly 饰)生产的消息,可是却被女友的哥哥们揍了一顿。之后沮丧的他更被曾被他暴力伤害的伤者及家属痛斥了一番。望着儿子那天使般的面庞,一向暴戾冷酷的罗比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悔意,重新做人的念头在他心间悄悄生起。在此之后,哈里带领罗比他们参观了一家威士忌酒厂,罗比再次表现出求知的欲望,而他那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敏锐嗅觉成为重生的绝佳利器。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罗比和社区服务的伙伴们展开行动……本片荣获2012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2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观众奖最佳欧洲影片奖。©豆瓣

 长篇影评

 1 ) 短评不够短31

相较简中现实主义题材中村民劳工、小偷妓女、残障重疾这类悲苦的底层身份,肯洛奇的现实主义选材似乎更质朴一些,不以一种社会职业身份而是以一种普遍境况来选择要描摹的边缘面孔,《石雨》里因虔信上帝生活每况愈下的普通人,《我是布莱克》里困在繁琐的行政程序中的普通人,再有就是《天使的一份》中免除监禁仅受到社区服务处罚的无业青年,其实也是《石雨》中提及的那些不被上帝眷顾的大多数毫无希望的小孩成年后的样子。

影片前后割裂是比较明显的问题,在前半段,性情暴烈的罗比所处的困境是,为了新生的孩子决意改过自新的主观愿望和尾随其后的暴力隐患之间的矛盾,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外部有难以摆脱的仇家,内部则是个人暴力成瘾(影片也借一角色因“管不住自己”顺走小瓶威士忌的行为强调难以根除的“瘾”),甚至暴力基因传承的可能性,上述动机逼迫罗比面临是否离开孩子以换取相对安定的成长环境的选择。而在后半小时的窃酒情节中,那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反思与抉择却都消隐在犯罪喜剧的类型满足中。

尽管肯洛奇在《石雨》和《我是布莱克》中也会让被逼入绝境的主角采取一些出格举动,为影片增加一抹英雄主义亮色,但在本片中,出格夸大成了难以置信的奇情,矛盾的解决法是天赋异禀加天降横财,以温馨浪漫的情调搁置了具体矛盾,影片以法庭审判开幕,于尾声处回避法理问题,仅在道德层面作出肯定,美名其曰:天使的一份

 2 ) 《天使的一份》:现实主义、道德寓言与情节剧

《天使的一份》(2012)是由英国导演肯·洛奇(Ken Loach)执导的、以对濒临失业的青年工人自我救赎之路的写实描写而闻名的电影。标题“天使的份额”(Angels' Share)是威士忌在橡木桶中陈酿的过程中,因蒸发而损失的部分的术语(来自女解说员“每年损耗大约2%的酒,就这么消失了,蒸发进空气里,永远消失了,这就叫作‘天使的一份’”)。在故事结尾,它被顺畅地转化为一种肯·洛奇式的道德哲学的表达:对于角色罗比(Robbie)试图做出的改变而言,提炼和酒精蒸发的过程作为隐喻,就像他们人性的善良部分被耗损;不过,既然是“天使”的行为(当然,考虑到《石雨》《吉米的舞厅》中对天主教神父的揶揄,洛奇显然是在无神论的意义上使用了这个词的象征意义),这份耗损也是工人阶级人性完善或“升华”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影片第30分钟,主人公罗比和自己的朋友到一个酒厂参观,首次接触麦芽汁到酒的工艺流程,女解说员展示了酿酒厂的内部空间,包括蒸馏间,我们首次注意到酒其实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从工人酗酒者、酿酒工艺到后来喜剧性的名酒拍卖和“偷酒”。酒的制作是一个精确的过程,要考虑木桶的成色、体积、形状、产地等,就像人本身,也是因为不同的“遗传”环境而造成了向善的原始本能在不同空间场域的不同表达。洛奇的奇妙调性使偷窃这个“违法”行为被喜剧化和轻松化了。本篇影评也将重点分析,洛奇如何通过“偷窃”来展示一种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人生活伦理,从而将自己心中的“光”分享给他镜头下的社会底层。

这份关于“蒸馏”和“升华”的道德寓言,涉及肯·洛奇作品越到后期越加直接的“幽默”或“轻松”,以及工人阶级在自身位置上跟生活与宿命的和解。主人公罗比是一个陷入家庭困境的格拉斯哥男孩,躲过牢狱之灾后,面对儿子的出生以及岳父、妻子等人对他做“父亲”能力的指认与否认,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拼命想找到一条出路,然而发现自己举步维艰,尤其是始终无法摆脱之前与之打架斗殴的街头混混的骚扰。在社区服务时,他遇到了瑞诺(Rhino)、阿尔伯特(Albert)和莫(Mo),跟他们组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在对工人社区有机关系的强调方面,这延续了洛奇一贯的思路)。罗比没想到的是,一次偶然的“品酒”,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他在嗅觉上的敏感,最初仅仅是朋友闲聊之中夹杂着污言秽语和嘲弄的笑谈,不被重视,就像如下台词暗示的:“现在我们能根据我们原始的本能嗅到空气中一百万分之一的酒精气味,回到我们祖先贴地爬行时的嗅觉(有些人从来没有进化,是不是?)”由于偶然的机会,他被一位知名的威士忌收藏家确认为有辨别优质威士忌的“天赋”,但他仍不以为然,不知道能用这“天赋”做什么。直到后来,迫于改变生活和“向善”无门的压力,他带领伙伴们前往苏格兰高地的酿酒厂,进行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赌博……

在故事后半段,情节的走向越发接近犯罪片、情节剧与喜剧的融合。这跟洛奇早期冷峻的写实主义纪录片是显著不同的。洛奇的早期电影从属于“厨房水槽剧”(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传统,他从法国新浪潮那里学习了跳轴等先锋的拍摄方法,从意大利现实主义那里学习了业余演员、自然光等技术,首次把英国电影的视野聚焦于工薪家庭的分裂、工人阶级青少年的教育、失业、酗酒、妇女堕胎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并以其犀利而多产的作品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果,某种意义上使电影成为为工人谋福利的政治斗争的利器。和《天使的一份》一样,他的好几部工人阶级题材电影都是以萧条的工业城市格拉斯哥为背景的,具有相对重复的主题。比如《我的名字是乔》《甜蜜十六岁》,都讲述了工人阶级在自己酗酒、吸毒、家庭暴力、街头斗殴的弱点中的恶性循环及“重新做人”的困难性。这不仅属于英国的“厨房水槽剧”,而且有点左拉式的自然主义特征。洛奇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手持摄影机、未经训练的演员和他们自己的口音(经常需要面向英格兰观众添加字幕),对工人阶级粗鄙的语言和他们特有的面容进行精准捕捉,实现了一种对现实的迷人复刻。这种高度的现实感,使我们对中心人物产生一种心甘情愿的同情,并在观看电影时营造出非常真实的紧张。比如,在台球室,罗比意外地再次遭遇前对手的攻击,经过朋友的帮助逃出室外,闹事者一直追到街上,有一段肯·洛奇经典的追赶镜头,伴随着紧张的音乐,摄影机像凶手一样寻找、跟踪、追逐、纪录着罗比慌不择路的神情,直到他被开车来的马特(罗比的岳父)搭救。马特说:“已经太晚了,就算是你想改变,他们也不会让你改变的。”这时,伴随着追赶镜头的音乐也准确地停止,为观众带来相应的“逃脱”感。

细究起来,这份同情和认同,来自于他的社会现实主义风格的沉重中所具有的情节剧和喜剧元素。比如,有一个场景,罗比在和妻子出门之后,再次发现旧时对手的跟踪车辆,他让妻子先走,之后用匕首威胁对方不得再次干扰自己的生活,在得到肯定的允诺、放手离开后,罗比踢碎了路边的摩托车(误以为是跟踪者的),却发现那是陌生人的。或者影片中一些只有在“文盲”身上才会发生的对话:

“这就跟把蒙娜丽莎搬你家差不多。”
“蒙娜who?”
……
“爱因斯坦是谁?”
“爱因斯坦是蒙娜丽莎的朋友,还记得蒙娜吗?”(第63分钟)

或者旅行途中关于反穿苏格兰裙的玩笑,或者“就算我们得到了酒,谁肯从我们这群渣渣手上买呢?”这份来自社会底层的“清醒”。

总体而言,洛奇电影中的幽默、喜剧性,不仅是一种拍摄风格和叙事方式的结果,而且来自洛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工人位置的真实体认,这份在20世纪后期大失败后渐渐消逝的光,在洛奇的电影中反而随着他年岁渐长而更加明亮,使他在众多关注会批判题材的导演中脱颖而出。

就像学者戴锦华所说的:“与肯·洛奇同时的多重实践,都可以与现实主义产生关联,但它们都不是原原本本的现实主义,比如达内兄弟、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以及今天支撑美国电影的墨西哥三杰的现实主义……我们很容易看到《罗塞塔》《特写》不是肯·洛奇,当然,《荒野猎人》——我们的下一个议题——肯定也不是肯·洛奇。尽管在跟现实主义相关的实践中,我们能够在这些人中看到某些共享的因素,比如对历史表象之下的真实的追问,比如对边缘人群的悲悯,比如对历史被掩盖的深层的关注,这方面,《特写》《荒野猎人》都是一样的……但肯·洛奇的例外在于,他在20世纪仍然大胆无畏地展现内在的光,非常准确、有节制地传递他的价值追求。”比如,洛奇影片的一个特点是,突出了一群工人的团结和幽默感,无论是在《航海者》《甜蜜十六岁》中,还是在《寻找埃里克》《面包与玫瑰》《吉米的舞厅》等作品中,主要人物与其所生活的社区之间的有机连接,导向了一种以游行、集体斗争、罢工、欢送为标志的戏剧性高潮,这也是为《天使的一份》所分享的。

同样,尽管肯·洛奇的影片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经常是“违法”的,他们却似乎有一颗善良的心,非常富有同情心,有对家庭的亲情、对朋友关系的执念。在《甜蜜十六岁》中,利亚姆想要让他的母亲远离过去的生活并提供一个新的开始,然而发现重建新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自己成为毒贩。在《天使的一份》中,罗比为了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父亲”,必须通过再一次铤而走险——通过偷盗来实现目的。这甚至可以说是洛奇作品的“俗套”:偷窃是洛奇许多电影的主人公共有的行为。在《雨石》中,失业工人从保守党俱乐部的保龄球场偷了草皮;在《我的名字是乔》中,一群失业青年从一辆面包车上偷走足球衫和短裤;在《面包与玫瑰》中,玛雅抢劫了一个加油站;在每种情况下,这些越轨行为都是为了更加道德的动机。洛奇显然同意 19 世纪法国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的“财产就是盗窃”。当然,另一个来自电影的直接影响也许是维托里奥·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需要注意的是,洛奇如何通过在影片不同人物之间精确地分配道德,从而把“光”聚集在“典型形象”罗比的身上:在偷取“天使的一份”这个主意之前,莫(Mo)在他们参观过的品酒室内偷走了几瓶酒,上车前被罗比发现。他在试图制止对方的行为时提示说,同行的人可能为此丢掉工作。同样地,是莫(Mo)提出了从威士忌收藏家提供的情报中赚一把的建议,且起初被罗比拒绝了。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罗比运用监狱中听到的关于偷运驴子的寓言,组织一个像模像样的团队在老板面前晃悠,请求拍照留念,以及类似的一系列决策过程,凸显了罗比区别于“猪队友”的组织能力和智慧。在藏酒室,罗比听到的收藏家和安格斯的对话,也涉及偷窃或兑换,这使罗比的“偷窃”被相对化了,至少不再是“工人阶级的恶习”。拍卖会上被众多媒体环绕的品酒过程,变成了资产阶级自我欺骗、真假难辨、丑态百出的奇观——当罗比再次出现,是在拍卖场,在上次他消失的位置,作为知道“真相”的人,看着已经是勾兑的酒,被以115万的高价卖出。和收藏家的对话也显示出他无意欺骗:“(这酒你有多少?)一瓶收藏,一瓶交换,一瓶和朋友喝。”罗比以证明自己非法来源的方式,验证了酒的纯正性。反过来说,他“诚实的卖主”身份的代价,是表露了作为自己人生第一桶金的“资本积累”的原始性。在结尾,为了暗示罗比并非贪婪的无耻之徒,而是只取了自己所需的特定“份额”,影片还让罗比把其中一瓶酒赠送给自己的“朋友”。

在影片开头,通过法庭判决,已交代清楚了酗酒、失业的家庭环境,以及社区对一个犯过微小过失的人进行惩罚对个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像影片中人物所说的:“你爹是个混蛋,你哥是个混蛋,你也是个混蛋,到你这停下了,你不准接触你的孩子和他的母亲莱奥妮。”或者罗比自己向莱奥妮解释的:“他爸上学时和我爸打架,我上学时和他打架,我的儿子将来也要和他的儿子打架,只是为了虚荣,怕在对方面前丢脸。”但洛奇对这种由家族和社区“遗传”的酗酒、暴力行为进行了一种和自然主义的“遗传决定论”相反的理解。他观察到了主人公罗比“长大成人”过程中自我净化的驱动力。通过闪回,我们看到他在街头的暴力行为导致一个无辜者的眼球脱落,但是通过罗比重新见到受伤者时无声的忏悔,影片也捕捉到了他的自省:通过对儿子这个“天使”的责任,他意识到一个人可能对另一个人的生命产生的影响。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洛奇是典型的左翼电影人,但这并没有对他的工作造成限制,他的作品没有预先确定的理论框架或伦理准则。角色的行为是根据对环境的反应来决定的,而不是根据习得的道德来决定的。《甜蜜十六岁》中的人们并没有被定位在电影构想中不存在的善恶尺度上,而是在环境、机会(或缺乏)以及它们的关系中不断地改变的。洛奇展示了绝望的个人如何在解决失业和社区侵蚀等更广泛的社会问题的同时,诉诸非法的赚钱方法,例如轻微犯罪和毒品交易。不可否认,他对展现一种公认的、符合阶级斗争原理的世界观很感兴趣(就像在《风吹麦浪》《吉米的舞厅》中),但他的作品主要是人道主义的,甚至是人文主义的;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个人故事,而不是构建一个个同一化的政治寓言。

因此,尽管电影《天使的一份》呈现了一个不妥协的、严峻的现实,但也有一些短暂的幽默和温柔,而洛奇的特点是同情地对待他的主人公,并把20世纪社会现实主义中罕见的光赋予他们,而我们在1950-1960年代的“厨房水槽现实主义”中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天使的一份》中,罗比的方法可能是非法和不道德的,但他的动机是体面而富有人情味的,和《甜蜜十六岁》中想让母亲过上更好生活的利亚姆一样,他对新生儿子和妻子的爱显而易见,这使他的带有一定的道德瑕疵的行为被重新定义为“天使”的行为——是导向人生升华和更高境界的必要手段。

与早期接近纪录片的洛奇作品如《凯西回家》等相比,《天使的一份》更具有情节剧的特性,几乎不再有纪录片的性质。尽管业余演员、刻意粗糙的镜头运动仍然保留着,为他的电影赋予一种直接的生活感。但是故事的情节性更强,在紧张的部分使用了大量配乐(尽管也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且拥有近乎机械降神的结尾。在经历了一次“闪失”——警察找茬、两个酒瓶被“猪队友”打碎之后,罗比就像狄更斯的奥利弗一样,终于得到了一笔“巨款”和一份工作,并渐渐走上跟对自己产生败坏的邻居不一样的道路。熟悉“厨房水槽剧”或左拉式自然主义的观众肯定会明白这里洛奇给故事带来的变化有多么显著。对工人“人性”中善良方面的强调、对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的“争取”,甚至结局的“圆满”,这些对尖锐现实问题的想象性的解决,使洛奇作品中的工人身上有更多的“光”。当然,洛奇的稳定性而非断裂性在于,就像他的早期电影《凯西回家》等被批评为在纪录片中添加过多的“虚构”内容一样,他的近期电影可能会被认为在情节剧中过于强调“纪录性”的内容。实际上他只是忠于自己,在现实与虚构、纪录片与情节剧之间寻求着理想的平衡。

总之,与他的许多其他早期作品相比,《天使的一份》这部作品没有那么严峻,有很多喜剧(和一些犯罪情景)来减轻现实主义的沉闷。潜在的幽默,即使是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不仅是一种戏剧手段,而且是洛奇更加坚定的工人阶级体认的产物,这使他区别于和他同期的现实主义导演。

 3 ) 改变。

该片讲述了一群被牵涉进偷窃威士忌酒丑闻中的青少年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一部地地道道的喜剧片,除了不可避免的几处黑色描写,全片笑料频出,充满阳光的味道和积极的希望。影片中仍有许多罗奇导演特有的风格,比如关注“小人物”,关心时政等,“阶级”对抗虽然被喜剧元素弱化了,但仍旧存在。导演将他对英国青年的关注以几个典型形象和喜剧形式表现出来。

 4 ) 威士忌盛宴

无关电影,只是说说片中所提及的那些威士忌
第一支:springbank(云顶)
不要问我为什么中文要翻成云顶。。。老早台湾人干的,我也不明白!人家用这支32年的springbank作为礼物相信也是Harry帮了大忙,却是为了Robbie开了,还好没给他兑了可乐。。。
springbank酒厂坐落于苏格兰西部kintyre半岛南端的campbeltown,一度是这座威士忌重镇上遗留的唯一酒厂,也是唯一一家从制作麦芽、发酵、蒸馏直到装瓶全部独立完成的酒厂,并且创办至今从未易手。
他们爷俩喝的32年这种顶级货色我当然没喝过,对于10年的印象是酒蛮厚的,入口爽滑,淡泥煤味,花香果香什么的哪里还想的起来。。。
第二支:deanston(迪恩斯通)
就是那个harry休息天带着那帮家伙去参观的那家酒厂,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品牌,翻了翻书,这是家1965年才创建的新酒厂,不过倒是保持了很多传统酿酒方式,就像片中那位身材倍棒的姐姐介绍的敞口的糖化缸和四个弧形蒸馏器,包括酒厂外景中那个塔形穹顶也是传统苏格兰威士忌酒厂的标志性建筑
这个酒从来没喝过,但是从同处perthshire的其他酒厂来看,可能也是那种柔软油滑,容易入口的酒
第三支:lagavulin(莱根法尔林)
威士忌天堂islay岛上不分轩轾的七家酒庄之一,16年是其主打产品,电影中大师已经描述的很详细了,不再赘述
我更喜欢的是它的两个邻居laphroaig和ardbeg
第四和第五:glenfarclas(格兰花格)和cragganmore(克莱根摩)
大师请Robbie盲品的那款最终揭晓是cragganmore,Robbie错得极具水准,两家酒厂本来就是同处speyside地区,还都是在spey河东岸,隔了一个河湾,应该差的不多,Robbie想必是中了欧洲橡木桶的招
都不太像是很典型的speyside酒,花果香不错,喝起来也很顺畅,但稍稍硬一些,感觉上glenfarclas更具特色
第六家酒厂:balblair(巴布莱)
处于苏格兰最北端的北部高地,风景相当棒啊,电影中Robbie一行扎营的小坡边上就是酒厂自己的大麦田,酒厂也有一个塔形穹顶
鉴于片中没有试饮balblair的酒款,我也不多讲了(好吧,是我没喝过)
最后的大boss,电影中讲述的那桶1960年的malt mill基本是杜撰的。。。Robbie挺有良心,往里灌的也是1965年,差不了多少。。。从起的名字malt mill来看,似乎是影射了islay岛上也是关闭多年的酒厂port ellen

讲完了,我喝酒去了。。。

 5 ) 2%

1.酒厂在储存酒的过程中,酒会蒸发到空气中,每年会损失约2%,他们把这些损失的酒称为“天使的一份”。

2.对轻微触犯法律法规的人,某些西方国家会采取为社区工作的方式作为惩戒,某些东方国家是采取劳动教养的方式作为惩戒,它们惩罚的方式都是相同的,就是用劳动去“赎罪”,而不同的是一个为公众服务,一个为利益集团服务。


 

 6 ) 《天使的一份》

到了70多岁的肯·罗奇 Ken Loach和比他小20岁的御用编剧保罗·拉弗蒂 Paul Laverty难道都“返老还童”了?上一次的《寻找埃里克》还以为是轻松一下,这次更加“变本加厉”。

诙谐甚至是品酒成了主要叙事构成,犯罪本身有了合理正向的归处,之前的社会家视野反而成了背景与穿插性叙事,人物设置也明显更具娱乐性,只是一切的一切终归还是那个罗奇,困境中的希望从来都是不缺乏的,只是这次更加的“正大光明”。

 短评

略无聊。

4分钟前
  • 遙遠
  • 还行

😄

9分钟前
  • 消失
  • 力荐

困境中的希望从来都是不缺乏的

14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杯酒人生四小强

17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再老的题材加上苏格兰英语都是新的

20分钟前
  • 轩辕大福
  • 推荐

今年看到的最舒服惬意的电影。保留住了英国那股清新、轻快的风格,冷幽默时不时点缀一下,看下来一点不闷,反而很沉醉。别有格调的乡间美景,不紧不赶的生活节奏,就连那腔别扭的苏格兰口音,都变得异常可爱。后半部分的励志,更像是《光猪六壮士》《跳出我天地》给人的感觉,锁定年度最佳英国电影。

2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几个可能永远也变不成男人的孩子,为帮助想要成为男人的他,长途跋涉完成了一次深沉的“侠盗”。跋涉的意义,可能就是最终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满意的家

28分钟前
  • Morphée
  • 力荐

有Roger Allam爷爷!片子真不错,笑点好多,配乐居然还有500 miles!感觉又带黑色幽默又真实,现在这样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腐国其实这种无业彷徨的年轻人真是太多…而且是我喜欢的happy ending~以及,苏格兰口音永远这么销魂,等有字幕再看一遍,哪怕是英字也好=_=||

31分钟前
  • 煎饼菓子兔
  • 力荐

为这光明的结尾加一星;如果你想改变,就一定能改变,非不能也乃不愿也,今日之努力,定会在或近或远的将来收获些许;色调清新,苏格兰口音有趣,为肯·罗奇的励志叫好。

3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12戛纳评审团奖,还是猜火车那一套,苏格兰人的荧幕形象真是不堪。

36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杯酒人生》版本的《猜火车》,结尾真是搞笑又治愈,啪嚓一下"干杯"我都笑裂了哈哈哈。苏格兰人的皮+天生乐天派真是淋漓尽致!"It's like Mona Lisa in your bedroom!""Mona Who?"哈哈哈!

4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厨房洗碗槽”电影,英国电影的另一面,在现实的窘迫糟乱和真实之余还有一份生命力旺盛的乐观和喜感,肯·洛奇心底的那份善良和光明太有爱了。挑战听力的苏格兰口语的英语本身就带着喜感,小混混们的粗口和狂暴背后带着现实的无奈,但那份杂草般的强劲生命力就像苏格兰威士忌的香味一样浓烈。★★★★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回归自己最擅长领域的肯·洛奇很难让人不喜欢他啊。这几年的肯洛奇作品总有点温馨感动,看完之后让人心里暖暖的。Angels' Share是一个藏酒的术语,片里已经做了解释,用做片名则有了新意,真是浪漫。第一个想法就是也想喝上一杯。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棒!今年可以力推的一部电影。导演对叙述节奏的掌控相当厉害,看着舒服。诚恳坦然,素朴的力量,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真实。未被诠释成心灵救赎片和苦情催泪片,而是温情脉脉的苏格兰风情。几个笑话真是笑死了。

46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开头挺混乱结尾很光面 偷酒那段紧张死我了 虽然不喜欢威士忌 但是好像知道极品威士忌是什么味道的。。。。我操!!!肯洛奇的片子!!再加颗星!!!

49分钟前
  • Frank
  • 力荐

虽然还是着眼于现实,并加入了童话式的元素,但“寻找埃里克”已经暴露了肯洛奇拍喜剧的很多问题,这次依然如此。一切都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有点温情,但也有点平淡。

5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原以为是沉重严肃的题材,没想到后面改成江洋大盗风格了,哈哈哈

57分钟前
  • EVANGELION
  • 还行

Oh my god! 非常喜欢,年度十佳!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讲述一个数次反转的故事,这才是人生的态度,对待苦难不太在意,对待成功漫不经心,绝望了半部电影,最后的乐观完全胜过所有语言。天使的那份百分之二的眷顾,也需要百分之九十八的浪费和陪练,百分之百的辛苦酿造。

5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肯大爷还是不要拍这种片子了……前一个小时是标准的肯大爷60年代水槽现实主义风格,后半个小时完全变成了另一部片子(按美国片的逻辑前一个小时要压缩到半个小时后半个小时扩到一个小时才合理吧……)。似乎肯大爷就是一部特政治一部特别不政治这样混着来的。男主角是标准的肯大爷风格,戏很不错。

1小时前
  • 胤祥
  • 还行

在两家威士忌蒸馏厂取景,第一家是苏格兰柏斯郡的汀斯顿蒸馏厂,柏斯郡曾是苏格兰威士忌的核心产地,拥有过百家威士忌蒸馏厂,现在只剩下六家,汀斯顿是其骄傲,也是进入新世纪转型最成功的一家。英国传统,最后狠狠嘲笑美国佬钱多人傻。

1小时前
  • 羊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