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平凡是福。
又重温了一遍 不知道为什么对老电影中的这部特别的执着。以前的那个时候看的,似懂非懂,似乎触摸到什么,但其实什么也没有,什么也说不出来。像是麦兜响当当 里的麦兜,在最后的部分和人比武,像是有什么感触,就在那瞬间就没了,可还是被别人打趴下了。可是我知道,这是弥足珍贵的。一如以前的我一样。即使是现在的我。那改变亦不是很多。但是我知道,我能在这电影里学到一些东西,这就足够了。
68年,那个时候的片子,无论是审美,摄影,还是造型,都跟现在是无法比拟的,可是我还是喜欢这部很老很老老的在我还没有出生就有它的片子。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不错了。所以我几近可能的忽略那些看着不舒服的东西,一如刘小姐头上明晃晃的现代发卡,一如所谓大侠们的没有粘牢的头套。还有那道不尽的比较做作的表演。可是,我还是喜欢它。很喜欢。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无论男孩女孩。我也曾梦想这能够有一天带上一把剑,浪荡江湖,四海为家。总想着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想干什么干什么。谁人又能阻止的了?我之前看过马伯庸写过的一本书《我在江湖》就是写一位年轻后生初入江湖,所遇到的一些有关于江湖的一些人和事。当时看完,不觉得有甚好好与不好,可是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竟是那么的与众不同。马亲王也许是从这块电影里得来的灵感也是说不定的。
从刚开始的血气方刚,视人命如草芥的天下第一剑客,到后来的不愿杀人,只愿做普通认得石匠。只不过是短短的三年而已。三年,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活生生的改变了一个人。那个烟杆老者,我说不准自己对他的感觉,应该是好的大于坏的吧,其实我还是有一定的私心的,我不希望就这样让他把天下第一剑给‘杀’了。他有没有想过,即使改变的了丁梦豪,而其他诸如邱一新 之类的江湖人士呢,还不是一样的为了追求那个虚名而活着,甚至不惜以身赴死。丝毫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做一回事。.不过想想,还是应该感谢他的,至少给了丁大侠一个普通的生活。
从漠视生命,到后来的珍惜生命,这其中的过程,拍的很不错。演员也有很用心的去诠释人物。让我感到欣喜的还是导演。据说这导演是一个文艺导演,拍什么都透着浓浓的文艺范。呵呵,我虽没有观看过他的其他作品,但是这个,已经把我给折服了。当时在一张盗版的DVD光盘上,一大堆的早期武侠电影,挨着看的,饱受着画质和音质的双向摧残,都不忍心看下去了,还好,它出现了。至少我看得精精有味。从头到尾,而且记忆深刻。有段时间,我忘记了这电影的名字,只记得故事情节,却不记得导演 演员 以及电影的名字。有点悲催。还好,在那以后,记起来了。
总感觉到这电影里透露这深深地禅机,也许是我参不透而已吧。却已是深深的喜欢了。其实,平淡是福。很多人却不这么认为。也许,只有到一定年龄阶层的人才能够详细的剖析这部电影,了解其内涵。自己这胡言乱语,权作纪念一下而已吧。
2 ) 经典
像极了《武松》,反正都是邵氏的。
声音极好。
MM极古典,那个时候的审美,也像小龙片子的MM.
男主角脸上的汗水不错,心理的痛苦通过表情表现出来,比较到位。
撞门志跟残墙,香炉的特写,让我印象深刻。
3 ) 真实的浪漫
电影的故事很有新意,在诡异的师傅调教下,第一剑才明白,身处高峰需急流勇退 否则会一直被名利所累。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武侠电影终究是又要讲武,还要讲侠的,这部电影事件发生的很突兀,剧情衔接不太流畅,关键是侠这个字也没有体现。
但是,武表现得很好,升格运用于打斗中,透露出决斗的凶狠与残忍,更加真实,也很浪漫。
综合来看,电影出现于那个年代,也可以理解,服化道配乐演员剧本等等处处透露出一种仓促感,好像是赶工之作。
故事情节,表演方式,拍摄手法,充满了诙谐幽默……用现在的说法就叫二……
潘垒的武侠片和张彻、岳枫的片子有很大不同,他很早便在作品中思索所谓的天下第一的虚名的意义。虽然影片很大部分借鉴了日本剑戟片,但是也不失为一部精彩的武侠片。
邵氏早期武侠片都一个套路的。
cctv6,邵氏经典,与《椿三十郎》里“好剑要藏”异曲同工。而且我想我大概找到《东成西就》里那套“眉来眼去剑”的正宗本源了,南北双剑巅峰对决时的那套慢动作真是经典。直到最后一刻,不光南剑丁梦豪,包括连我在内的吃瓜观众们终于悟透了开篇得道高人指点的那句话,“要想活下去,必得死一次。”为了天下第一的虚名争来争去好没意思,话说退出江湖真心不容易啊,为名所累之苦算是领教了,嗯,还是默默无闻做我的雕刻工匠吧。
邵氏 武侠 潘垒 魯平 香港电影 雖然不是張徹, 演員不認識, 武打不給力, 玩得是高端黑, 走在哲學的尖端, 誰是武俠電影第一.....
我们的寓言故事喜欢讲高人话一一应验,给怪道人当学徒太好了,道教真的没有什么深入人心的造像吧!高鸣表演有点像白鹰,潘垒应该跟楚原切磋下拍古龙
深受日本剑戟片影响,丁梦豪成长经历,包括剑鞘双用(双刀流),明显就是照搬宫本武藏。北剑大概就是佐佐木小次郎
糙是糙一点,还是挺有趣的,只是慢镜头有点囧。
两把断剑的决斗,老道的教诲,意境和故事都强,十二金钗祝菁的眉毛画的也好强
女主角的鼻子很坚挺
比剑亦是悟道。深藏功名退隐江湖之难。早期招数实在太简陋了,几下快剪虚晃,摆个poss,就算亮了高招决了胜负了。。
本片最大特色在於,把亨利金導演的美國西部片《槍手》的“第一快槍手”的概念移植到武俠脈絡,變成“天下第一劍”,並發展成一個成熟的劇情模式。此片亦打破了武俠片正邪分明卻刻板寡味,情理不通的缺陷,角色行為皆是從各人的身份性格中發展,使得劇情甚少突兀,相對當時許多武俠片來說可謂高出一個層次,但可惜動作場面難以形成緊張刺激,新奇熱鬧的氛圍,即使以剪輯技巧補救,也難以彌補編導拍攝打鬥上的不足。但此片中“天下第一劍”的模式倒是影響了日後大量武俠片的取材,如古龍小說《三少爺的劍》,華山導演,邱剛健編劇的《殺絕》以及譚家明的《名劍》等。
半年又半年,“師傅”下趟山也忒慢了 ~片头设计想着《忘八武士道》(1973) … 21岁的【祝青】,这化妆也太“妖”了点吧 ~ 整部电影几乎就是围绕著“如果你想活的话,一定要死一次”这句话在诠释;动作上可以它压根没有“武术指导”,显然电影的主旨在于寓意表达 …【1】 ————— 🔴 1968【4】 🔵 中国·香港【60】【5月【🟢】【➊】】【2022 ▲ 212】【≈ 85分钟】【国语 ★ 中文字幕】【⭐】◀▶【⭐⭐⭐】
鲁平这个气质这个样貌,演小兵张嘎还行,横竖看不出大侠的意思啊
故事还是很经典的
7,潘垒确实风格跟其他邵氏导演不太一样,叙事不是完全在一条矛盾上,而是呈枝叶状,最后的决斗没有放在正邪对抗而是放在了丁梦豪的悟道上,显然是受日本剑戟武士片特别是宫本武藏的影响,最后决斗戏用配乐和特写营造的双雄对峙的质感不错,止戈为武的主题则凸显了潘垒的文人气度和情怀,总体跟其他邵氏武侠片风格上有很大不同。
被遗忘的武侠经典
男主角的表演够业余,最后南、北双剑决战时的慢镜也是相当雷人,终究是过了看武侠的年龄了
看过的镜头感最侠风诗情的邵氏片,但这种质感无疑同故事本身不搭,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在邵氏格局里追求阳春白雪,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7】
镜头和剪辑工整,略显拖沓,坏人夜进庄的主观镜头莫名其妙。打戏有武士片风格,开头收剑的剑花和后面专注对峙的拍法。细节不讲究,道士在禅堂打坐,照壁上写“清静无为”,门口又让他雕佛像。柳大虎管他雕的佛像叫“观音”。在邵氏武侠中算是用心之作,也不过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