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难忘的灰色阵痛
前几天朋友来重庆看病,无意中陪她看了一场电影,徐峥主演,名字也叫《摩登年代》,不自觉地就让人联想到卓别林的同名电影《摩登时代》,。卓别林在影片中用戏剧的手法表现了二十年代美国经济萧条给底层人民造成的沉重的心理负担,流水线上工人机械反映连贯无意识动作,就如同那个年代的胶片一样呈现出一片忧郁的灰色,让人绝望。
邵晓黎导演,徐峥主演的《摩登年代》会有怎样的一片风景,是要延续《泰囧》的恶搞喜剧,还是要继承前辈的探索在影片中呈现一幕幕发人深省的情境?这成为了我进入影院时满心狐疑的主要问题。
因单亲母亲患病去世,丢丢从此成了孤儿住进了孤儿院。一天,她来到了名为归国著名魔术师实为骗子的欧大卫处,认定欧大卫就是失散多年的魔术师父亲。无论欧大卫如何进行反驳和逃离,丢丢都锲而不舍地对他进行死缠烂打。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和一场亟待上演的魔术,让两个人开始相互接纳,开启了一个奇异组合在摩登时代的心酸经历。
《摩登时代》在一定程度上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下底层小人物无奈的命运。无论是颇具名气的魔术师的欧大卫,还是身为艺术总监的毛娜,在他们看似美丽光鲜的外表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幸和痛苦。如同小女孩丢丢一样有着不堪提及的过往,魔术师过去是马戏团里表演水中跳脱术差点丧生的小丑,而高高在上的艺术总监原是带着姐妹一起跑夜总会的小姐。故事从他们最华丽的外表开始,却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将人处境的无奈和悲哀一点点铺展在观众的面前。当三人在深夜坐在安静的路边摊吃夜宵,相互倾吐难以启齿的生活足迹,观众心中有关故事人物的各种美好设想被强行剥落,面对的是故事人物血淋淋的惨痛经历。因为有着某种柔弱的念想,他们把卑微而颤抖着的脆弱灵魂,用平日里的飞扬跋扈和吊儿郎伪装着。此时,卸下了冷漠和伪装,三个身世伶仃的人们在寂静和孤苦中相互依偎,仿佛张爱玲笔下倾城之后面对那一堵断壁残垣而获得了瞬间的谅解。
如果过往只能算作一段回忆,那么当张、魏两人威逼毛娜上酒桌跳钢管脱衣舞,而早已对她动心的欧大卫却只能假装寻欢作乐时,现实的残忍再次在卑微的心灵深处划开一条口子,撕碎了生活的外衣,露出绝望的果核。对于毛娜而言,尊严和自信敌不过她和姐妹们的饭碗,只能任凭魏健贩卖自己的色相,而忘我地沉醉其中;欧大卫插科打诨的背后,则是艺术工作者被商人握在手中像蚂蚁一样脆弱的艺术命运。一切无奈的根源在于金钱,在于生存,在于高傲人们明知梦想的可贵但无法改变被蹂躏的命运,任凭自己在人生之路上会被金钱威胁而意外改变既定轨迹的悲凉。权势和金钱让骄傲的人屈从,不堪的过往仿佛成了一个摆不脱的魔咒在那些可怜的弱小者身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故事亦如卓别林导演的那样被涂满了灰色,满眼是人们在消费摩登年代的背后被压抑和扭曲了的冰冷现实。影片之所以能触动人心,则在于拍活了小人物的悲苦喜乐,在一段段笑声中提醒人们最不该忘记的那个词——现实。这也是徐峥的作品经常用到的元素,在喜感的背后埋下小人物可怜多舛的身世命途。
电影和文学一样都是借助于叙事的感性特质虚构或这在创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重现或补偿。如果说影片将生活的残酷挖掘开来放大在观众面前,那么小女孩丢丢的加入则让这则故事增添一抹阳光、一点希望和一丝的童话色彩。欧大卫用骗术求生,混迹上层社会,反而被自己二十多年的好友李义祥摆了一杠。丢丢的加入不断刺激着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结,激发他的善良和正直,教会欧大卫做梦。当大卡车疾驰地向站在马路中央的丢丢驶来时,欧大卫义无反顾地丢掉了行囊的那一刻,他冰冷的外壳就已经开始脱落。收留丢丢,让她当自己的魔术助理,两人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时光,与其说是欧大卫在圆丢丢要找爸爸的梦想,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在教会欧大卫怎样去重拾自己的善良和梦想,因为丢丢坚信自己爸爸是一名伟大的魔术师。当钞票真的从提款机的取款口飞出时,人们和欧大卫一样开始相信并期待奇迹的发生。
后来魔术表演被取消,欧大卫被魏健打得鼻青脸肿,他再一次萌生了对自我的极度否定而赶走了丢丢。就在失去丢丢的那一刻,他人性温情的一面终于爆发,让人感到那么的情切又充满力量。暴打想要迷奸毛娜的张姓老板、和毛娜一起去孤儿院收养丢丢、为孤儿院的小朋友表演真正的魔术,在随后的剧情中,观众的期待心理在欧大卫的一系列行为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魏健将欧大卫关进水箱,现实的沉重又再次袭来,人们无能为力只能希冀奇迹发生。然而剧情不负众望,从最开始就一直被人期盼的奇迹,真的在欧大卫快要昏迷的时候发生了。我们不知道欧大卫是怎样从水箱中逃脱的,不知道他是怎样脱了魏健的衣服,并把他丢进水箱的,我们只好认为那是奇迹。
很多人认为欧大卫的逃生是源自于对丢丢的爱,然而说实在的,一个混迹社会的中年男人怎么可能对一个才认识不久的小女孩就产生深沉的父女之爱?我相信欧大卫对丢丢的关心、不舍和想要保护她的欲望是十分强烈的,但那不是爱。那么,又是什么力量激发他打破绝境,跟随心声走回正常的人生轨迹。我认为是他内心深处难以被现实肮脏淹没的善良和那一点点梦想的力量。人们总会把生活中一切不可能的发生也难以解释的事归结为奇迹,而奇迹的根源,在于人们总愿意把它看作是善良导致。正如影片中那位被骗的交警,宁愿选择相信世界的善良,并无私地将自己的善良奉献出来,我们在看这一情节时才会一边流泪一边大笑,一面嗤笑警察的傻,一面感到因为世界的良知还在而感到欣慰和希望。
要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对于那些人道中年在生活的泥淖中艰难跋涉的人们,每一段岁月都是雪泥鸿爪般的清晰可辨。很多人被生活磨平了青春的菱角,开始自我放逐,得过且过,连梦想的勇气都失去了,更何谈推倒一切的重生。欧大卫的故事是一个可贵的预演,激励,或者是人们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畏首畏尾的心理补偿。
2 ) 恭喜你,电影院的人都走光了
《摩登年代》早在《泰囧》之前就已经拍摄完成,因为种种原因直到现在才上映。看完《摩登年代》我的第一感受是,这部电影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档期,这个档期里烂片扎堆,于是该片混迹在一群烂片中就显得还好。其次,《泰囧》已经为徐铮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观众会带着对《泰囧》残存的良好印象,买票去看这部电影。很难想象如果《摩登年代》早于《泰囧》上映,《泰囧》所创造的票房奇迹还会不会存在。如果我先看了《摩登年代》,肯定会对《泰囧》产生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 作为一个合格的观众,应该对国产小成本电影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骂。 抱歉,我又激动了。 如果用人拿枪指着我的头,让我说出《摩登年代》有什么优点。为了保命,我只能说,徐铮已经尽力了。这电影里唯一值得可看的就是他卖力而不讨好的演出。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儿可怜。就像一个相声演员在台上说的口吐白沫,手舞足蹈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可观众却怎么样都乐不起来。这卖力的演出让观众们不忍离场,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尴尬到只能装作对手里的瓜子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徐铮越是拼尽全力,我就越觉得这电影配不上他这般卖力的演出。一个喜剧演员最大的悲哀大概就是他想让观众发笑,而观众却难过的想哭,如果这也算笑中带泪的话,勉强算是这电影的优点吧。这不是徐铮的错,怪只怪编剧写出了一个烂剧本,而导演让这个剧本烂上加烂。 那些给这电影打了五星的大神们,也许你们会反问:谁说这电影是喜剧了?人家的重点是表现温情的父女戏!人家走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路线! 我靠,这比喻真是操蛋到家了,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暂且不说《这个杀手不太冷》有多优秀,至少电影里面的人物是丰满的,有血有肉有性格。《摩登年代》呢?要啥没啥。徐铮扮演的魔术师,魔术不精通也就算了,作为一个骗子,连最起码的圆滑世故都不会,骗术还不如一个八岁小女孩。要钱没钱,要本事没本事,不善言辞,长相恶劣,这样的骗子能去骗谁?电影中还为他设计了那么多情妇,真是无厘头到家了。编剧大人,人物要么坏到令人发指,要么好到不可救药,只有这样,到最后人物的变化才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也更吸引人。但徐铮在剧里的形象是既看不出坏在哪里,也看不出好在哪里,这样毫无个性的人物设置到底有什么用?这不是演员的错,是编剧和导演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片中的小女孩,一出场就无来由的成熟,不知道她在孤儿院里经历了何等不堪的遭遇,以至于无法像一个正常八岁小女孩一般说话办事。既看不出可爱童真,更没有倔强耿直,除了不停的叫爸爸、爸爸。真心不知道他和徐铮之间是怎么产生的父女之情。俩人除了合伙骗警察和一大堆前女友以外,小女孩对徐铮而言基本没啥意义,而徐铮也无法满足小女孩对于父亲的渴望。 举一个片段就可以说明问题。小女孩说,妈妈为她留下了一栋房子,徐铮立刻觉得小女孩有了利用的价值。看到这里,我觉得这应该是两个人关系的一个拐点。如果徐铮对房子有所企图,那么他对小女孩的态度一定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对电影来说将是一个决定性的要素。可惜编剧并没有按照正常逻辑走下去,海边的房子根本就不存在,两个人立刻又陷入了不温不火的状态。这样的槽点在电影里还有很多。电影角色之间的关系应该按照一定的曲线向前发展,有高低起伏,戏才好看。可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关系设置都是直线式的,直上直下,真是让人无法投入。 片中那位女公关更是搞笑。作为一个曾经混迹于夜场的交际花,连逢场作戏都不知道,关键时刻莫名其妙的对大老板横眉冷对。您是公关经理,还是贞洁烈女啊?这样的剧情设置不是给大家添堵吗? 人物立不起来,情绪不到位,这都可以原谅,但千万不要侮辱观众的智商。本来你绞尽脑汁想出一个把海边女神像变没的牛逼点子,为啥偏要弄出一个脑残的解密办法来糊弄观众?从旋转木马联想到旋转舞台,暂且不说这有多牵强,明明有一百个能完成魔术的牛逼方法,你偏偏选了一个最弱智的!编剧大人,你难道不知道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度娘,它可以帮你搜索那些牛逼的解密方法么?导演大人,我只能说,你要么是缺钱,要么是缺心眼! 影片最后,徐铮莫名其妙的就从水缸里逃脱了,还故弄玄虚的就是不告诉观众答案,你以为谁会关心啊?本就稀稀拉拉的观众,早就走的差不多了!!
3 ) 何不干脆癫狂到死呢?
电影节奏有点分裂,以至于我都以为是两个导演合作的作品,前面还挺欢乐,后面直接就莫名煽起情来,我觉得这也许是类型片的通病(擦,这话说的我都有点脸红了),就是一个电影它总得承载个啥东西,不然好像逼格就不够高,在《摩登时代》里这个包袱叫亲情。
在前面的一场戏里,女儿当着准备开罚单的交警的面,声嘶力竭的对父亲徐峥大喊,爸,我都叫你不要做好人了!(列数徐峥一系列好人事迹),现在妈都死了,我都没书读了,饭都没得吃了,你还要做好事,现在都没钱交罚款了,你满意啦(大意),徐峥会意,抱着女儿哭喊道,是爸不好,爸去卖血!交警叔叔感动到不行,收起罚单,还从钱包里拿出二百多块(还有零头,这是个有意思的小细节)交给徐峥,说没想到你们这么好。徐峥一把抢过钱,嘴里却说道,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啊?在这一场戏里,仿佛看见了90年代港产片里娱乐至死的癫狂。在另一场充满黑色幽默的戏里,四处寻集资金无果的父女两人经过一台ATM机,女儿对徐峥说,爸你是魔术师,只要你施展魔法咱们就有钱了,于是父女两人装模作样对ATM机作法念了一阵咒语,然后ATM机竟然就真的喷出一张张人民币,父女俩欢天喜地,忙活了大半天把地上的钱收拾好,然后银行工作人员过来说不好意思柜员机坏了,还感谢他们帮助银行保管这些钱,一把将钱拿走将父女二人拉回现实。
影片要是一直保持这样的节奏,倒也不失为一部欢乐轻喜剧,可惜后面的发展过于刻意。事实上,徐峥对突如其来的女儿的态度,从最初的抗拒,接受到爱护,过渡的并不自然(当然这不是徐峥的问题),细节处不动人,感情戏也做不到举重若轻,后面的整个煽情也就没有了说服力。
这样一部电影,我不想说它好,也不想说它不好。徐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电影人,但在这部影片里并没有表现出来。
4 ) 《摩登年代》:过把瘾就死
文/时漆
不太好意思直说《摩登年代》是部烂片,毕竟人家徐峥对此片的姿态从宣传开始就非常低调。挤在九月份引进片集体井喷的当口,见缝插针的踩在了暑期档的尾巴上,对于口碑票房的信心预期,是昭然若揭的。拍摄虽先于《泰囧》,然而上映却步其后尘,前者搭乘《人在囧途》的顺风车,一路风卷残云十来亿人民币,好不快哉。这《摩登年代》的命运若是不多舛,那才是奇了怪了。
平心而论,《摩登年代》比之其他国产流水线的圈钱作品,倒是好上太多,那些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烂相基本可以完全忽略掉。就拿没几星期前上映的《绑架大明星》,典型的“影院一日游”,转赚且只能靠粉丝掏腰包,居然是完全相同的剧情数路。如出一辙的的认爹模式,细节荒诞可笑,承转启合天马行空,情感爆发毫无说服力可言。如果全世界就只有这两部电影的话,那《摩登年代》分明是优秀的。徐峥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大陆难得的喜剧好演员,也一度开凿、引领出了国产喜剧的新出路,接地气、讲民风、反映社会现实。而他本人,无论是人品还是演技,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那部几年前,芒果台最善长鼓捣的闹剧《嘻游记》,在一票脑残粉丝与审美正常大众的口水战之后,是他主动站出来,自己给自己打了个不及格的分数,并且还报以诚挚的道歉。就冲这人格魅力,在水深火热的娱乐圈能做到这个程度的演员,怕是凤毛麟角了。为此,通过《人在囧途》一夜爆红,对于在观众心中树立喜剧形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时间,头文字“囧”的电影泛滥成灾,大概是基本起了名儿,就急着要投资收钱了。
虽说从《人在囧途》到《泰囧》,也就只有两年的发展,但不免让人担心,这究竟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长线发展势态,还会是“过把瘾就死”的“悲剧”?有一点是明确的,《摩登年代》的“烂”,不能当作衡量徐峥创作、演绎事业的一个驿站,只能说是一种不成功的尝试。我认为《摩登年代》的故事蓝本根本不会像现在看起来这么烂,其能够推敲打磨之处绝对不会亚于《人在囧途》。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所谓的“成品”,其实就是个半吊子工程,布景的简陋、细节的粗制滥造、戏剧矛盾的突兀、人物刻画的轻浮等等,感觉统统都是可以进一步精雕细琢的。其戏剧发展所可拓宽的空间,极富亮点的角落有太多太多,只能说可惜了张子枫小朋友的高水平发挥了。大叔配搭萝莉的组合,近几年全世界都在搞,这股风潮确实诞生了诸多佳作。远的不说,就拿韩国的两部作品《大叔》(当时国内引进名为《孤胆特工》)和《七号房的礼物》,前者还巧妙结合好莱坞惯用的众多伎俩,把韩国片拍得相当具有世界级的范儿。都是大叔打头阵,萝莉出亮点的典型套路,屡试不爽,在对于被型男靓女轰炸惯视线的观众来说,清新可人的萝莉,一旦演技与情感爆发开来,她们的魅力光环顷刻间便能盖过任何影帝影后(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0岁的李馨巧凭借《激战》将影后头衔纳入囊中)。在《摩登年代》里,抛开两位韩国小朋友不提,真的是能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她在这部影片中的份量。那段戏耍交警的戏码,说是全片的亮点,鲜有人会不认同吧。
观众即便再怎么想看王宝强犯傻,两部二愣子戏也该缓缓了,好好消化回味一阵子,对于身心来说都会是件好事,这也是依靠兜售人格特质魅力作品所应该走的长线发展的良性道路。《摩登年代》的劣质浮夸,或许也是“众望所归”,倘若没有《泰囧》的成功,还真不知道这部片子何年马月才能重见天日。它的隐性价值在于,既让人看到了严峻的问题,又让人有了新的期望。毕竟“过把瘾就死”的不寻常套路,我想这个只适用于《小时代》系列吧。
5 ) 最简单的方法,最不可能的任务
《摩登年代》点映那天,豆瓣影讯中赫然出现了卓别林那张著名的头像海报,原来是豆瓣管理员把徐铮的《摩登年代》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搞混了。有一点倒是没错,《摩登年代》取了这么个其实跟剧情没太大关系的片名,也主要是为了向卓别林致敬。
从故事情节上看,《摩登年代》更像卓别林的首部长片《寻子遇仙记》,主角都是一个吃不饱饭的男人和一个意外闯入他生活的孤儿,男人摆脱孤儿不成,于是两人靠互相配合招摇撞骗维持生计。后来孤儿面临着重回福利院的命运,直到生活出现转机,父子(女)俩才终于重逢。
《寻子遇仙记》里的小男孩演得很好,尽管是默片,神韵却十分到位。《摩登年代》中换成了《唐山大地震》里表现出色的张子枫,虽然是小姑娘,却也一副正太扮相,尤其是背带裤和大毡帽,几乎就是搬演致敬。
1983年,大卫·科波菲尔为现场及全世界电视观众表演了一个著名的魔术——将自由女神像变没,过一会再把它变回来,令全体观众大为震惊。现在,魔术的谜底已被揭晓,科波菲尔其实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完成了看似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提前制造好能活动的地板,蒙上黑布后将黑布与地板同时向上倾斜一点点,由于距离十分遥远,掀起黑布时观众就只能看到空荡荡的天空了。
科波菲尔先后用类似的方法表演过很多魔术,使不少大件物品突然消失。这个魔术被移植到《摩登年代》里,上下倾斜变成了左右旋转,并且加上了灵感来源(带女儿玩旋转木马,沃尔特·迪士尼也是在陪女儿玩旋转木马时想出建造迪士尼乐园的)和剧情推动(筹钱搭建舞台、因故取消演出、在女儿和福利院孩子身上重新实现利用价值),算是一次聪明且合理的借鉴。至于徐铮,在卓别林珠玉在前的情况下,依旧能树立鲜明易辨的个人风格。《摩登年代》拍摄于《泰囧》之前,两部电影已经能够证明徐铮的国民喜剧帝地位。
电影既有现实主义的部分,也有不少幻想色彩段落,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贴近生活的。比如前一秒钟取款机里往外飞钞票(特写,慢镜),下一秒钟便拉回现实(维修人员闯入画面)。女主角陪酒卖笑,看着心酸。
《摩登年代》在形式上保守了一些,但作为休闲放松看看无妨。酷大叔和萌萝莉的组合永远不会过时,父爱更是能直触每个人的心底。
6 ) 用SCQOR框架分享电影《摩登年代》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够分享我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我今天要分享的电影叫《摩登年代》。 最近学习了一种分享电影的模板,叫SCQOR框架。我今天就按照这个模板来,分享一下吧,SCQOR,就是一个电影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背景、冲突、问题、解决问题(克服障碍)和结果这五个部分。 SCQOR框架 S:Situation(背景) C:Complication(冲突) Q:Question(疑问) O:Obstacle(障碍 ) R:Resolution(收尾) 《摩登年代》,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喜剧片,导演是邵晓黎和杜鹏,主演是徐峥。 人物有欧大卫(魔术师)、毛娜(艺术总监)女公关、丢丢(福利院的孩子),李文学(骗子)、魏建(毛娜的老板)、张老板(准备与魏建合作的大老板),主要人物就是这些。 第一部分,S背景。 欧大卫(徐峥饰)的父亲是个三流魔术师,欧大卫从小就当父亲的助手在马戏团表演。最擅长表演的就是水中逃生术。但是随着大卫越长越大,水中逃生的难度越来越大,有一次差点淹死。 欧大伟沿着父亲的足迹,也成了一个三流魔术师,生活很窘迫。所以欧大卫和搭档李文学一起在江湖上行骗,靠花钱上杂志造名气,一点点小名气,让他们只能混迹于夜总会骗骗女孩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魏建老板要为张老板的女儿筹办生日会,魏老板手下的艺术总监毛娜就找到了欧大卫,让他们表演一场魔术。 这次表演魔术的目的是为了促成一桩两亿元的生意。魔术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就是要把海上的一个巨大的海神之母像给变没了。 在合同签订之后,一个小女孩儿丢丢出现了,这个小女孩儿一直把大卫认作爸爸,大卫莫名其妙却甩不掉她。 第二、三部分:C冲突和Q疑问。 整个电影冲突部分转折大概有三点,也带来了三个疑问。 第一个冲突疑问: 李文学在签订了合同之后,带着三十万的定金跑了,把欧大卫一起骗了。欧大卫被骗之后该怎么办呢,是继续把魔术变完履行合同?还是自己也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去了。 第二个冲突疑问: 其实欧大卫当时也准备跑了。但是丢丢出现了,丢丢鬼灵精怪,大卫怎么甩都甩不掉,丢丢到底是不是他的女儿呢? 第三个冲突疑问: 既然是毛娜介绍了欧大卫这个“魔术师”给魏老板,魏老板也付了合同订金,肯定会追着欧大卫完成合同。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把让欧大卫交出方案。所以,毛娜和丢丢缠着欧大卫,那么最后,欧大卫会不会把海神之母给变没了呢?他只有三流魔术师的手艺啊。 以上就是三点矛盾冲突和疑问,就让我们带着这三个冲突疑问去看完整个片子。 第四部分就是O:解决问题和克服障碍。 为我们解答上一部分所说的三个冲突和疑问。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钱 欧大卫首先去看了一下取款机没有钱,肯定没有钱。然后,那个突然冒出的小女孩儿丢丢说她母亲死前给他留了一套海边的房子,呵呵,那个房子也是个泡影、也是假的。再然后,大卫去找常年混迹于夜总会的那些前任女朋友要钱,肯定也要不到。 最后,只有毛娜出手了。因为是毛娜介绍欧大卫完成魔术,她也在催方案,所以无奈,解决钱的问题,自然而然归到毛娜身上。毛娜给了欧大卫出了五万块钱,这五万是毛娜所有的积蓄。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魔术技术。 如何把海神之母像给转没了呢?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买技术。他们向一个魔术师去请教如何变,那个魔术师开价要五万块钱,后面变成五千、五百块钱。可是欧大卫当时根本没有钱,怎么办? 一个偶然的机会欧大卫看到丢丢在坐旋转木马,一会儿回头丢不见了,丢丢就了旋转木马的另一边,通过舞台旋转可以产生视觉差,让目标到另外一个地方又没了,所以这激起了欧大卫的魔术灵感,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魔术技术的问题。 欧大卫和丢丢带着毛娜给了五万块钱去买了轴承,使整个演出,实现了技术性的突破。 钱和技术的问题解决了演出能够顺利进行吗,当然,演出不会顺利的进行,要不然这个电影就没有高潮了。 导演也设置了很多障碍,提高了演出进行的难度。 整个电影一共设置了七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 魏老板的上面那个大老板张老板,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个演出。他的女儿其实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小公主。他女儿对这些演出根本不感兴趣,反而对丢丢头上的那顶白帽子感兴趣。 第二个障碍: 张老板很好色,他看上了毛娜。毛娜是个舞蹈专业出身的会跳钢管肚皮舞的女公关,张老板总是让毛娜陪酒、陪唱,毛娜和三陪也没什么两样。 第三个障碍: 女孩丢丢为了证明自己有爸爸,而且他的爸爸会变魔术,所以要福利院的孩子都来看演出。 第四个障碍: 演出被张老板取消了,所以这个时候丢丢也被嘲笑了。 第五个障碍: 欧大卫,想起了丢丢为什么会认他做爸爸的经过。因为十年前,欧大卫在夜总会答应了一个不相识的已怀孕的女孩子,看到那个女孩子哭到不停,欧大卫当时夸下海口说“如果孩子的爸爸不来认你,我就去当孩子的爸爸”。正在这个时候,他和那个女人还被拍了照。所以丢丢就以这张照片为证据,缠着欧大卫要认欧大卫做爸爸。 第六个障碍: 欧大卫准备认领丢丢的时候,看到福利院的孩子都在嘲笑丢丢,说丢丢是个大骗子,所以欧大卫决定,即使演出取消了也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表演一下。 第七个障碍: 欧大卫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表演海神之母消失的这个魔术很成功,但是有遭到了魏老板的阻拦。 因为张老板取消了演出,让魏老板丧失了两亿元的一个合作。魏老板怀恨在心,要欧大卫表演水中逃生术,其本意是想在水中逼死欧大卫。 第五部分:R结局。 最后,欧大卫还是从水中逃出来了,魏老板被困在水中出不来,剧情出现了反转。 从此,欧大卫从一个三流魔术师变成了大魔术师,带着毛娜和丢丢过上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大团圆结局。 整个电影的背景冲突问题,还有克服障碍,最后的结果。都是按部就班。 电影有笑点,有泪点也有痛点。 看完整个电影后,大概提取出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小丑,第二个关键词是女人,第三个关键词是家庭。 第一个关键词:小丑。 《摩登年代》的电影海报就是徐峥扮成一个红鼻子小丑的魔术师的造型。 有一个对话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毛娜问欧大卫说“你到底是不是魔术师?”,欧大卫说“其实我只是一个小丑。”,毛娜说“其实我也是”。 欧大卫是表演台上的小丑,毛娜是职场上的小丑,再看一下,其实魏建老板在张老板眼里也是一个小丑。 他们只是想把他们想做的事情做好,而别人却没有看得起他们。 小丑最后如何变成主角呢? 无论是变魔术、还是做生意、还是实现梦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最终都会让关注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第二个关键词,女人。 除了把事情做好,还要有爱心,有责任心。这就提到了欧大卫一直在泡妞,但是丢丢的出现让他良心发现,有了责任心,知道了要说到做到,所以最后收养了丢丢做女儿。张老板要对毛娜心怀不轨的时候,欧大卫也舍身救出毛娜,这都是欧大卫对女人有责任心的表现。 第三个关键词:家庭。 欧大卫的原生家庭,是他和父亲一起在马戏团表演。而故事结局是欧大卫、毛娜、丢丢三个人组合成一个家庭。丢丢问欧大卫:“你最后是怎么从水中逃生的?” 欧大卫对着毛娜和丟丢说:“你们就是我逃生的灵感”。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摩登年代》这个电影吧,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别人的生活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我们有时候为了生存会卑微地降下尊严和面子;也许,别人看我们就像看小丑。但是只要我们有爱和责任,尽力把事情做好,我们就能做生活的主角。退一步讲,无论做得怎么样,我们都是我们家人心目中的主角。 所以,小丑别哭,相信自己有一天你会成为真正的魔术师的。
7 ) 《摩登年代》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看完整部电影,我觉得最后徐峥是死了,而最后那也只是小孩对结局的一种渴望,她从小就一直幻象着她的爸爸是有魔法的,当她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爸爸的时候却招到迫害,所以她从内心的希望她爸爸能够用魔法逃出来,也希望他爸爸能用魔法来对付坏人,这也是为什么最后拉帘子的是小孩自己,而结局那里整个空间包括声音都变得迷离,也正是因为这只是小孩幻象出来的。
而这样的话也就能说明为什么当魏建被放在水箱里面的时候他的那些打手们无动于衷。而最后三人在沙滩上的画面,也正是小女孩所渴望的美好的幸福的家。
最后小孩问徐峥是怎么逃出来的,是因为小孩在慢慢长大,慢慢已经不能用幻象来欺骗自己了,所以才问了徐峥,希望能从徐峥那里得到答案。
8 ) 我不是一个魔术师,我只是个小丑
因为《人在囧途》,因为《泰囧》,徐峥的片子不假思索的去捧场,一点不让人失望。
人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这片儿里简直就是这辈子的小情人,从开场没多久起,一部喜剧硬生生让我看出《依莎贝拉》的影子来。小姑娘的表演很出彩,最爱骗警察那场戏,我先是湿润了双眼,又激烈的笑出了眼泪,小姑娘指着若干美女大叫:“你不给钱我就告诉你老公你屁股上有颗痣!”的时候,我们真的以为她就是片子的女儿,因为这父女两太合拍了,太相似了。
“我不是一个魔术师,我只是个小丑”当魔术师慢悠悠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都是小丑。只是,别忘记还有一颗善良的心,足以温暖和指引你在深水中逃脱。
ps:喜欢徐铮破帽子+西装+短裤+靴子+圆墨镜的造型,某人说他开始戴着黑圆帽子的样子很猥琐,我说,有点像猥琐大叔,呵呵~
编剧是个大骗子
真捉急,徐峥至少得要2亿的收成才能抚平这种羞辱
没有什么硬伤,也没有什么特地值得赞赏的地方。
徐峥在喜剧这块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如果他不滥用的话。
前20分钟,我决定给个五星,可是基于后来的狂撒狗血和无逻辑我只能给个三星了。
温情的父女档,爆笑加感动,剧情一波三折,十分好看
乍看不错,细品硬伤还是不少。
像是命题作文,照着卓别林寻子遇仙记改的,徐峥和女孩表演都很刻意,拼命想挠动观众的泪腺,可惜,假模假式的,怎么挠都不痒,看着他们那么费劲地“演”,累。虽然是在《泰囧》之前拍的,但在《泰囧》之后上映,对徐峥品牌不是一个利好。两星半。
好想有个闺女
国产电影里不错的悲喜剧。向摩登时代致敬,小人物的心酸无奈悲哀宛如浮萍,小演员情绪拿捏的十分得当,徐铮被扯掉假发,妆花了一脸那场戳我泪点。最后大团圆结局略显俗套,但是回归喜剧内核。典型的小成本小制作,卡司不出众,却能凭细节取胜。
喜剧拍的一点也不好笑也是赢了,主创把一辈子吃的苦,都吐槽在了这部戏了?
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魔法师,这话在粗糙的现实面前显得缺乏底气,不过也许我们都太缺少那么一点给生活加点料的勇气了。本片主打温情,喜剧元素的点缀显得生硬,角色设置有想当然的成分,因此故事进展得也就磕磕绊绊,我是带着理想主义的心态看完此片的。
最后那个水中逃生魔术居然不揭秘,尼玛啊!
我妈说还可以。
奔着徐峥去的……可是……我以后才不会陪儿子去看儿童电影!
确实很心酸
山寨年代,,,
有魔术就很厉害
如此断裂的电影,还妄图用亲情感人,不要以为有个小妹妹就能骗人眼泪。
会让很多抱着看爆笑喜剧片的观众失望,该片喜剧成分浅尝辄止,更多还是从亲情入手,温情要明显大于搞笑成分,后半部分煽情有些过火,作为温情小品剧还可以,欧亨利式的结局是亮点,亲情才是最伟大的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