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生生相息

记录片英国2022

主演:Salik Rehman  Mohammad Saud  Nadeem Shehzad  

导演:肖纳克·申

 剧照

生生相息 剧照 NO.1生生相息 剧照 NO.2生生相息 剧照 NO.3生生相息 剧照 NO.4生生相息 剧照 NO.5生生相息 剧照 NO.6生生相息 剧照 NO.13生生相息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4-06-24 00:38

详细剧情

  德里的空气浑浊而具毒性,常令麻鹰从空中下坠,撞向建筑物而受伤。Nadeem 与 Saud 是一对穆斯林兄弟,两人在狭小的地下室内为麻鹰疗伤。两人首次发现麻鹰受伤时,将牠带往鸟类医院,可是院方却拒绝为“非素食”鸟类治疗。两人因接受健美训练而有一点解剖学知识,于是用来治疗麻 鹰,并治好了超过 20,000 只麻鹰。
  印度近年一面倒倾向宗教多数主义。去年政府推出的国籍法,侵犯 1.82 亿穆斯林的权利。抗议声音席卷全国。两兄弟一面照料麻鹰,但又想参加抗议活动,为此颇感犹疑。街头抗议进行两个月后,突然变血腥暴行。暴民在德里杀了 50 多人,大多是穆斯林。两兄弟晚上在四邻巡逻,担心暴民前来生事。这个人类与麻鹰的故事,讲出世上最危险的城市不为人知的生活面貌。

 长篇影评

 1 ) 德里的鸟类救助站

在看完今年五部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之后,印度导演肖纳克·申的《生生不息》(All That Breathes)是最让人意外的影片。

它处在议题性最强的《纳瓦尔尼》和《碎片之家》,以及艺术家向的《火山挚恋》和《所有美丽与血泪》之间,讲述印度首都德里这座以污染和拥挤成名的城市里,作为穆斯林的两兄弟如何救助受伤黑鸢(Black Kite)的故事。

对于德里人来说,上空懒散飞翔的鸟只和灰蒙蒙污染的空气一样都不陌生。源自一次看见鸟从天空中顺直地跌落,肖纳克·申对那些落下的鸟会发生什么十分感兴趣,一直关注人类与动物关系的他因此认识了义务救助鸟只的两兄弟纳迪姆(Nadeem)和萨乌德(Saud)。

他们从小开始救助受伤的鸟,特别是黑鸢,并在自家地下室设立了一个临时的鸟类救助站。救助站每年平均救助2500只鸟,2010年至今已有超过20000只鸟得到救助。在导演眼里,两兄弟是那种“勤勉认真不受情绪干扰坚持前进”(put your head down and unsentimentally soldier on)的人。

表弟萨利克(Salik)负责收集当天需要救助的鸟只,将它们装在扎满洞的纸箱里,运到小小的房间里,等待当晚纳迪姆和萨乌德的诊断治疗。大多数鸟静静躺在箱子里,时不时有鸟希望挣脱纸箱,将纸箱翻倒在地。晚上,他们给受伤的鸟诊断、包扎,给它们洗澡、喂食,暂时放养在楼顶的围篱里,目的是试图帮助恢复城市的生态系统。资金短缺的救护站也会遭遇停电,冰箱坏掉,绞肉机卡住,申请资助失败等挫折。

而地下室墙的另一边是维持家庭的皂液器制造生意。摄像机缓慢平移过去,两个工人正在娴熟地操作家庭作坊的机器。

导演在呈现动物与人的关系之余对德里这座城市的社会活动及生态环境的巧妙捕捉,三者的相互关系构成这部影片的主干。

《生生不息》仅仅只是35岁的肖纳克·申执导的第二部纪录长片。2022年初影片在圣当斯电影节拿下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评委团大奖后,一路拿下戛纳最佳纪录片等多个电影节奖项,最终提名入围本届奥斯卡。

如开头所说,它在议题性并不是最强的,手法上也不是主流的。相反的,肖纳克·申刻意避免以人物采访的形式来拍摄两兄弟,也选择以非常规的手法记录城市生态。

当然,救助黑鸢直接近距离的观察式呈现,在拍摄的前几天,摄影机就拍下了萨利克在天台喂养黑鸢时,眼镜被另一只黑鸢突袭抢走的镜头。几次兄弟间的对话也十分有趣,且都是中长焦镜头。

而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紧张则透过视觉美学和画外音巧妙地传达。

视觉上,两位摄影指导BEN BERNHARD和Riju Das为这部影片的摄影风格奠定了基础。连贯剧情化的长镜头,慢镜头和滑轨拍摄使影片有了电影感。配乐上,作曲家Roger Goula为转场和纳迪姆自白的片段谱写了失真的电子旋律,伴随着鸟叫声。

影片在开头就以一个平移的长镜头呈现城市的一角,那里肮脏、混乱、嘈杂,但是生态和谐,物种和谐。镜头穿梭在野生动物之间,老鼠声、野猪声、牛声和城市车声交相呼应。

德里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灰蒙蒙的天空,家里的空气净化器需每天开启,城市垃圾堆积如山,苍蝇在水面停留,鸟只在巨型垃圾场观望觅食。动物面临环境污染造成的生存危机,每天受伤送来的黑鸢的数量日益增多。

政治性的宣言和控诉从远方传来,间歇的喇叭声与救助站的活动形成对比,一边是狂热激动的情绪,一边是冷静仔细的检查。

主人公边工作边谈论社交媒体上的核战争传言;吃饭时讨论《公民身份修正法案》给作为穆斯林的他们带来的后果,在卧室里与家人商讨参与示威游行的可能性。

生于德里,肖纳克·申向我们展示德里不为认知的一面,以及去人类中心主义的思考。

正如影片标题所来自的他们母亲的精神:人们不应该因他们的国家、宗教、政治理念而备受担心。生命本身就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我们不应该区别对待所有生命。(You don’t care for things because they share the same country, religion, or politics. Life itself is kinship. We’re all a community of air. One shouldn’t differentiate between all that breathes.)

Refer:

//bombmagazine.org/articles/shaunak-sen/

作者:纠结的茶

 短评

扭曲的现实往往把优秀的品质映成一种病态,热情追求貌似不务正业。这一大家的处境脆弱,宗教暴力像绞绳般不断缩紧,但哥几个的儒雅、耐心和诙谐却是无声的坚韧抗拒,疗愈鹰的手仿佛充满神奇的魔力,每帧生灵的画面都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禅净清新。去年最期待的一部。结合The Modi Question一起看就是比较完整的印度社会速写。 top 2022

4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太钦佩这样的人了

9分钟前
  • Haruka
  • 推荐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此让人动容的一场纪录,关于这个每天都在变坏、似乎不会再好起来的世界,关于值得所有人去保护和关怀的脆弱生命,还有在重重黑暗与困难中也要坚信奇迹的决心;它超过了只是作为环保喊话的聚焦,跟随讲述将目光触及到更多真实、挣扎却也值得深思的地方——而这份能量,在当下变得极为可贵,又同样奢侈。

13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Life itself is kinship.

17分钟前
  • Osmond_
  • 力荐

普通观众看故事(人和自然),摄影师看构图,从业人员看议题和操作路径。只能说每个角度都面面俱到了,而且还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不横扫国际影展都难。

19分钟前
  • 奶奶徐
  • 推荐

【戛纳金眼睛奖、电影之眼奖、国际纪录片协会奖、哥谭奖最佳纪录片、圣丹斯评审团大奖、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奥斯卡提名】疯狂收割奖项,特别吓人。优点确实不少。创作者向悲哀的故事里注入了淡淡的诗意,几个话题点轻巧地勾连在一起。摄影也特别好,算是难得的有调度意识的纪录电影。稍显不足的就是节奏稍微有点一般。

21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推荐

【Sundance 2022】

23分钟前
  • Mr. Lei
  • 推荐

「为什么在同胞家人的生存都出现危机的时候,你还要去关心天上的麻鹰呢?」——「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这也是生生相息这个词语意涵的最好诠释吧。作为少数派的动物保护者,纪录片也没有把他们一味地描绘成英雄——草根动物保护与民众冲突、动保者对于家庭事务缺乏的关心、国际社会对于边缘地区机构的帮扶力度有限,等等问题也陆续浮出水面,真实的困境,就代表着真实的生活。最后还是想感慨一句:美国的天空也是挺蓝的。

25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推荐

摄影非常有诗意,背景并没有交代的十分清楚,故事发展较为一般,但还是很有特点。

30分钟前
  • 小雨
  • 推荐

主人公是有意思的,还给了小虫子不少镜头,但纪录片本身的结构一般,平平淡淡。片子中提到老一辈将自然与超自然视为一体,末尾又带出物种歧视和人类之间歧视的联系,都是如今人文地理热衷于讨论的主题。不过就像居民佯装不知道超乎寻常的亡鸟数量,人们也佯装察觉不到自己就是一块肉而已。

32分钟前
  • Jin
  • 还行

4.5 动保题材➕宗教政治题材的纪录片处理成这样真的算是绝佳了,诗意美好,主创的爱意遍布整部电影,真挚得让人感动,印度在导演的笔触下都成人间仙境了。

37分钟前
  • Spy Liu🌈
  • 力荐

3.5 挺新奇的观察角色。

41分钟前
  • 纠结的茶
  • 推荐

拍得可谓非常用心和细致了,从地下室到垃圾场,加上意象表达的寂静街道和入海口,影像风格从一开头就确立了,也非常明确地传达一种灰蒙蒙的悲观情绪。一切都在笃定却又漫不经心地发展变化,但救助坠鹰者们更多的生活面向会是这样的吗?

44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说它具备单集《动物世界》的品质,这是我对于自然类纪录片最高的褒奖了!!

49分钟前
  • 周宇勋
  • 还行

诗意、悲戚又充满抗争的勇气,印巴分治后的德里留下的是手足相残的惨剧,随着时间的流逝,穆斯林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了,国家不要我们了,但巴基斯坦似乎又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名字,麻鹰盘旋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它们和人类与许多动物共存着,并依靠着进化来适应这个世界,自然如此包容差异,人类为何却对统一那么地执着,因为它是荤食的鸟,所以不能救治,麻鹰也是兄弟们的自我身份指认吧,吃素的印度教徒残忍杀死了穆斯林,分裂的伤口远没有愈合,自然环境的恶化隐射着社会环境的灾难,新医院建成了,但在莫迪政府的印度教极端政策之下,我们都知道,这块小小的创可贴却远不能止住城市和国家不断流失的血液,多次德里之旅,麻鹰的叫声总是清晨唤醒我的闹钟,也是旅游过程中的陪伴,愿所有受伤的鸟儿都能重返蓝天,也愿和平与宽容能真正到来

50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很难想象导演能把一个脏乱差的印度拍得那么美,视角主观,镜头诗意,独白柔美,音乐灵动,像是某种纪录片的新类型。视听非常棒,尤其是声音做得好极了,有些时刻甚至架空了影像的现实感。我称之为,以现实为背景的主观诗化新电影。

51分钟前
  • 季轩
  • 力荐

有些构图跟调度还挺精巧的,但是整体觉得有点散。从生态环境再讲到政治,也不是不可以,但多少有点分散视角。

54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IDFA大奖名副其实,顶级完成度,但又没有顶级完成度纪录片常有的 craft 距离感,真诚与共情依旧在精致的画面与剪辑下保留,而且部分意义上推翻了我对于精准摆拍的抗拒。之前在影片拍摄地印度德里志愿者过三个月,带着极度脏乱差的记忆观看,这个片子才让我从印度的环境,政治,宗教新闻中看出更有真实性的切片,看似在拍救鹰,其实在拍社会与自然。里面去美国念书的角色点到即止的控制很棒,冻结的视频通话架空了他,就算是摆拍我也认,实在厉害。Credit 也在 Manifesto。《未来罪行》一定会在大LU或者印度发生,而不是法兰西。

58分钟前
  • monkey1222
  • 推荐

非标准纪实性影像,而是通过镜头语言给出了寓言答案,不禁感慨那份理想纯粹驱动才能看见世界上还有这么伟大的事~

60分钟前
  • 其实不叫大怪兽
  • 推荐

戛纳纪录片金眼睛奖,德里三兄弟救助城市黑鸢的故事。工业化给地球留下了太多伤口,而电影就像一张小小的创可贴,救不胜救却又不能不救。难得的是导演对城市中栖息的各种动物都倾注了温柔,无论是猴子野猪,还是壁虎老鼠...(我反正是做不到的)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