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Manalowitz(B·J·诺瓦克 饰演)是一名来自纽约的电台主持人。他一路南行,试图调查清楚围绕一个与自己有暧昧关系的女孩被谋杀的详情。
故事其实有点碎碎念的意思。
男主是个话痨,大概和职业有关,任何一件事儿,到了男主这里,都想要挖掘出一点什么,做成一个话题。
然而,这么一天晚上,男主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你女朋友死了。
什么?男主有点蒙圈,自己旁边可是躺着一个的。为了保险起见,男主把自己的后宫名册翻了一翻,也没听说谁死了啊。
一转眼,男主就被自己的“大舅哥”拉着参加了葬礼。
说实话,一直到葬礼,男主都没想起来,这个飞来女友是啥时候和自己有了交集的(当然了,事后故事也交待了,其实是真没交集)。
然而,人来都已经来了,也不能白来不是,看起来,这也是可以挖掘的题材。
男主决定将错就错,深挖一下,做一期节目。
可是,“大舅哥”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的妹妹是死于非命,一定要找到凶手报仇。
报仇?
这个可远远超出了男主的预期,我可不是连姆大叔,营救的事儿可别找我。
再说了,有事儿找警察啊。
可是,大舅哥表示,在这里,哪有人找警察啊,有事儿都是自己搞定。
地域文化差异也是要命不是。
男主在这个“蛮荒之地”,注定要体验一下文化差异带来的一大波冲击。
在这波冲击的过程中,男主也调查了几个“嫌疑人”。
其中,有一位极具思想性的音乐人。
男主的碎碎念遭遇到音乐人的高度思想,着实碰撞出了一些火花。
也有从小因为家长不让看哈利波特,而从此走向犯罪道路的黑帮老大。
不过,这位黑帮老大的经历,倒是有一些搞笑的。
他没有杀人,但对于被指责杀人甘之若饴,因为,如果他“没杀人”,就必须“杀个人”证明自己,而自己,其实并不想杀人。
男主追寻真相的过程,其实算不上惊悚。
甚至,真相一直都在那里,当事人甚至都不愿意掩饰一下。
可是,男主一直想着把这件事儿升华到一定的高度,以此来结构当下的美国存在的问题。
这无非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而已。
不过,故事倒是可以看出来,当下的老美对现状的焦灼,他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方式,或者是一种模式来解释当下问题。
可惜的是,当男主接近了真相,走进真相。
却没有得到任何的答案。
就像“女友”的妈妈所说,生命里,全部都是遗憾。
当你执着于寻找其中的真谛时,或者注定是痛苦的开始。
包括希望和失望。
谁让你想这些虚无缥缈的问题来的呢?
好好的,平庸的活着,别思考,这样不是很好么。
至于资源……其实公众号只是专注于影评,所谓的资源,均来自于网络。 可是接到侵权投诉,实在是诚惶诚恐。 再次声明,本公众号只是提供网络已有的分享,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通关密码见封面,你懂的。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意外惊喜。
一句话简介:纽约人作家男主被死去hook up对象的家属连哄带骗骗去德州,一边寻找姑娘真正死因,尝试从零开始做播客,一边感受当地民风淳朴,寻找心中的意义。
四舍五入就是一部社会派推理:有主人公接下重任,寻找陌生人真正死因,有剥丝抽茧,后知后觉,与死者死后再相熟。事件越来越复杂,水越来越深,侦探开始真正思考:为什么我要寻找真相?最后线索收束,他做出了选择。
作为中西部人,我特别爱看城里人进村文化冲击。毕竟我也是村里人!Ty长得好像Charlie Berens,探索德州小镇民俗的地方很有趣,看完特别馋骑绵羊。暖心处更是锦上添花,家里的不是最好的,但它就在那里。荒原有一种狂野的美,一如这里的人民,我也心生向往。看黑夜中的火把熊熊燃烧,无趣的生活也有宝贵之处,也有疯狂和黑暗,爱看生活里的悬疑。思乡主题总会激起我的想念,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啊。
BJ演技略弱,开头对话宛如背段子,不像两个活人你来我往。还好配角演技很棒,一家子都很自然,BJ写的故事不错,能忽略男主的面瘫脸。
最后Lana Del Ray的American是惊喜中的惊喜,她的嗓音优雅,又忧伤,很适合这个无可奈何的主题。最近听她翻唱Father John Misty的Buddy’s Rendezvous。这首歌也是,她的唱腔苍凉,让我想到繁华后的废墟。往昔已逝,认识的女孩再也找不到,计划都无疾而终。
我最喜欢的还是结尾。随着故事递进,黑手反问:真相已经没人再听了,到这里只你的仇念和一厢情愿罢了,有什么意义?但主人公:闭嘴。他忽然意识到,的确,复仇只是后悔,只是追悔莫及,悲伤地寻找真相。是后悔又如何?这一刻我不是为了意义,空虚的故事,是为了曾经活生生的“人“,和我眼眶里滚烫的,掺杂着悔恨和愤怒的泪水。
一个意料之外又意料之内的选择。我本来惊了,现在想想也没问题,情感上我非常理解,毕竟对方废话太多。越看我越想到米泽穗信的小说《王与马戏团》,两者很像。也是记者(Ben差不多算)独自来异地,也有文化冲击,危机四伏,也有很多有趣的当地风情。主人公们都感受到真相的重量。但两人做出的选择完全不同。太刀洗失语了,尽管心中有不甘心,她已经知道其残酷。对大众而言,这些血淋淋的真相,不过是一条新闻,多么轻飘飘,不过是饭后谈资。但Ben不一样,从自己本心,是他在这片广阔,奇妙的土地上和这些热爱自己家乡的人民学到的事,这一刻他不是空荡荡的壳子。
他选择扣下扳机。
曾经,男主对仇念视而不见,他所热衷的,乃是人性的探索,继而上升到家国情怀,以此验证两者之间的关联。算盘打的挺好,可这场意外之旅,伴随着目的性,总会不自觉的偏离轨道,究其原因,还是太自信了,忽视地域、家庭和凶手带来的深层冲击,直到最后,毫不留情的扣动了扳机…… 那一刻,只为了昔日的情人,再也没有比这更高尚的追求牵绊着他……
仇念是一部虚无主义电影,到底还在说一个事儿:仇恨怎么产生的。
很明显,是死去女孩儿他母亲教育观念导致的(死去女孩儿称为小红)。小红母亲教育孩子成为著名人物。小红生活在小乡村唱的也不怎么好,长大后会有心里落差,染上了毒品,片尾男主离开时小红母亲带他回去而不是小红他哥,也是这个原因。后来,制片人的出现也导致了小红的死。
本片主要针对文明与野性的讨论。男主身处大城市,一开始来到民风彪悍的德克萨斯,并不支持枪杀仇人的想法,而且坚持找到真相,拒绝凭直觉盲目断定墨西哥大佬就是凶手,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墨西哥大佬确实被冤枉了。但是在德克萨斯长时间的生活以后,慢慢抛弃理性,凭直觉解决问题,亲手枪杀了制片人,这是人心底潜藏的恶。
凭感觉断定真相并不可爱反而更加可怕。仇恨永远都在心底,感情是最可怕的恶。
(ps:男主以为跟随感觉才是对的,没想到刚开始理性才是正确的,所以才叫黑色幽默剧)
吸引人的故事往往只需要简单的开篇,这部电影就是如此。一位去世的女人,一个追寻故事的新闻媒体人,解析美国正在发生着什么。一位德州典型的壮汉带着小白脸开启复仇的模式,这样的开篇说不吸引人是不可能的。
精彩开篇之后,亮点迅速消失。我没能看到有什么让我再次感到惊喜的内容。更多展现的是德州人文风貌这类软文化。我反正看不明白导演到底想要讲述的是个什么故事,他也没把美国的本质扒开了说。也没有讲好一个悬疑故事,只是浅浅的旅拍了一通风景和人文的浅层,连他自己我估计都不喜欢德州更不可能打动观众。
城市中来的青年,从未体会过乡村生活。乡村中有其另一套有别于大城市的行事准则,那里的人们生活在家庭成员中。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家庭、社区成员间的关系更紧密。但毒品问题深深植入了美国的各个角落,阿片类药物的滥用,走私的猖獗,年轻人们一眼就看到了他们未来的样子,那就是没有未来。整个国家从建国之初就服务于资本精英团体,现在依然如此。自诩为自由民主的灯塔,其内部人权问题劣迹斑斑,却高举人权大棒,敲打其他国家。这些问题才是本质,美国内部问题不解决,没有凝聚力,怎么会有力量?还妄图统治全世界?大人,大清亡了。
或许让我费解的其实还是美国白左试图用他们的思考方式套用在德州红脖子们身上,那么就解释得通了。片中诸多意识形态问题非常凸显,不断出现,矛盾的焦点并非城市与乡村,而是白左与红脖子之间的对撞。美国人民间的撕裂无法弥补,确实需要一场内战来宣泄,持枪数量远超人口的这么一个国家发生内战,到底是什么场景呢?说不期待是假的,但我还是会说,希望世界和平。
“每个人都在上传自己一天中所有部分的照片,我们用我们整个生活,来换取被记录下来的微小片段”非常棒的一句台词。
本片很有新意,借男主查明与其暧昧女孩死亡的原因,重点探讨了当下网络、现实、记录(网络媒介)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现代人的影响,除了说教部分较生硬,台词都非常有趣,剧本节奏明快,张弛有度,算近几年电影剧本中潜力很大的那种,但导演技法较普通,心思都花在完成叙事和配乐上了,较一般的镜头语言很难将电影推向更高的高潮。(打算重新调整一下本片分镜)
二次更新
首先将电影分成16张小卡片。
1 派对女孩电话求救失败 2 男主派对对话引出主题 3 男主与女孩哥哥通话 4 男主参加女孩葬礼
5 男主打算以此事件做节目 6 男主尝试融入女孩家庭 7 男主和上司正式开始节目 8 男主进一步融入与了解
9 找到唱片制作人谈话 10 参加当地特有活动 11 与嫌疑人当面对质 12 被当地政府机关踢皮球
13 男主车被炸 14 与女孩一家人吵崩 15 拿到女孩手机密码发现隐情 16 对质唱片制作人
将1-ABCD的顺序改为CBA并省去D
假设俯拍,比较一般的手法是以女孩为视点拉远至全貌,同时一辆车完全驶过如:
但其实应该这样做:
这段没什么好讲的,和此问题类型的后面将不再重复,就是人物对话场景过于单一,镜头语言不够丰富,无法将镜头移到其他地方增加更多信息、情绪,或者单纯地使画面更加有趣。
可以说本片最大的问题也是如此,就不具体举例了,仅提供思路。
最后说下结尾,调整一下顺序
原片:去派对见音乐制作人→万事了结→与女孩妈妈谈话。
调整:与女孩妈妈谈话→插入去见音乐制作人→枪响,直接结束。
增加高潮的悬疑感,并使高潮更持久,更爽快。
本片冷幽默的对白还是有趣的比如
A:你喜欢喝咖啡吗?
B:当然。
A:你怎么喝?
B:(迟疑,慢语速)用嘴?
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每个人都在上传自己一天中所有部分的照片,我们用我们整个生活,来换取被记录下来的微小片段。
禁止转载
Ben Manalowitz是一名来自纽约的电台主持人。他一路南行,试图调查清楚围绕一个与自己有暧昧关系的女孩被谋杀的详情。从一个纽约知识分子的德州之旅中发现如今美国分裂的底层逻辑,而为了真相和吃人血馒头的界限也一直是记者面临的困境,在德州所有人皆死于意外,“生活就是从这个后悔逃到那个后悔,怎么选都是错,且让此刻的后悔值个五毛钱吧。
我总是很难拒绝有关“复仇”的故事,以至于看到《vengeance》(仇念)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看,结果被骗得很彻底。官方对类型的描述是“喜剧 悬疑 惊悚 恐怖”,对于后三个部分,也不能说不对,但如果冲着这些去看,势必会失望。
这部电影更像是那种“fish-out-of-water”类型的喜剧,讲了主角在一个陌生环境里发生的诸多好笑的事,比如《热血神探》、《拜见岳父大人》和《律政俏佳人》都走这个路线,因环境所带来的个性,口味,审美,价值观,政治立场等等的冲突皆为看点。只是《vengeance》风格更为杂糅,加了罪案的元素,又讽刺了所有它想讽刺的东西。
主角的人设和自作聪明的笑话,可能会令一些观众感到不适,作者的创作态度也有点过于雄心勃勃,想表达的内容实在庞大,而靶心太多难免让人感到叙事有些混乱,抓不到重点。但对于导演B·J·诺瓦克的处女作来说,「喜剧」的部分已经足够吸引人了,再加上阿什顿·库彻还贡献了职业生涯以来最给人惊喜的一次表演,彬彬有礼又...,大家还是自己去看吧。
推荐给喜欢黑色喜剧的人,不推荐讨厌话痨片的人观看。
感觉他们批判了什么但我又不记得他们具体批判了什么
其实在当下的好莱坞算是很有新意的作品,但是结局走得过远有点可惜
一部让你看完之后反复回味“卧槽怎么还可以这么拍”的杂糅了好多元素的反类型片。中段有点平淡,但也有巧思,相比而言讽刺反而是做得有点刻意的地方,配合前阵子看的GQ做的关于“播客人”的文章,感觉有些地方倒是也能跟国内情况对得上。完全没认出来那个唱片老板是阿什顿·库彻,甚至感觉这个名字现在离我都有点遥远……
从为了节目效果调查谁“杀了”那个女孩到幡然醒悟反思到底谁杀了美国,这个内核有意思。从一个纽约知识分子的德州之旅中发现如今美国分裂的底层逻辑,而为了真相和吃人血馒头的界限也一直是记者面临的困境,是推卸责任还是一意孤行?好像复仇或希望最后都变成了从一个遗憾奔向另一个遗憾的托辞
带入不进去
B.J.Novak总是大·《办公室》最有趣、最特立独行的那一个人,儿童书、密不透风的诗选剧企划、“生父疑云”、电影…逐个身份依依拆解,还有那么多让人好奇的内核。到底是“Random House还是random house”、“院线观影/流媒观影对照分裂的美国”;台词上的妙语连珠和不着调的幽默,还有毫不避讳的社会评论已经先于整个故事本身;寻找踪迹的过程中,其实算不得波云诡谲或者提供任何让人惊讶、直呼巧妙的转折悬念。但这个过程依然始终满载,并且不吝对角色、对所经之地开火。是让人充满期待的开始,更是对所谓「类型」有趣别致的拆解。
又名《碎碎念》
It's all regrets. Make ‘em count.
阿什顿·库彻怎么死的值得反复看几遍~
对精致利己的东岸人和野性真实的南部刻画入木三分!结局也很棒,自鸣得意却虚无的文明终于还是被荒野所驯服了。那些为了制造流量和利益而小聪明算尽的生活和社交方式,在真实的爱、亲情和生命面前如此冷酷而又荒唐。到头来我们真正想要的仍然是那些真的东西。荒野果然伟大。
不剧透夸:意外惊喜!四舍五入就是一部社会派推理:有主人公接下重任,寻找陌生人真正死因,有剥丝抽茧,后知后觉,与死者死后再相熟。事件越来越复杂,水越来越深,侦探开始真正思考:为什么我要寻找真相?最后线索收束,他做出了选择(意料之外又意料之内的选择)。作为中西部人,我特别爱看城里人进村文化冲击的模样,Ty长得好像Charlie Berens,探索德州小镇民俗的地方很有趣,暖心处更是锦上添花,荒原、黑夜中的火把很美,我也心生向往。随着故事递进,一个人说,真相已经没人再听了,到这里只你的仇念和一厢情愿罢了,有什么意义?但主人公:闭嘴。的确,复仇只是后悔,只是追悔莫及,悲伤地寻找真相。是后悔又如何?这一刻我不是为了意义,空虚的故事,是为了曾经活生生的“人“,和我眼眶里滚烫的,掺杂着悔恨和愤怒的泪水。(打雷姐二重惊喜)
最可笑的其实是白左试图用自己那套来理解红脖
终于还是迎来了用电影讲true crime podcast的时代。各种恰到好处的点,转折结局都很妙,整体比预期的好笑,也有打动人心的地方,BJ不愧是BJ,台词能雕出花来“她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一首歌”哈哈。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全片都是BJ的自我价值反思,配角们显得用力却不出彩
很有意思,感觉好莱坞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也挺难得的。别说BJ Novak的嗓音莫名有podcast host的味道。翘班赶在下映前最后一天是值得的。男主最后的自省和结局的处理也是挺有意思的。看完好想吃whataburger…
枪出现了,就会开,但没想过是这样开
立意挺棒的作品,把播客现状与美国现状链接起来交织成一部影像作品。我们听播客的都知道,播客们为了积攒流量,各种原理道理分析,各种专业词汇堆积,各种道听途说,各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现实生活又是另外一种感知方式,此间产生的割裂感,就像是意见不同人士之间的差异。阿仕顿库彻的演技有所提高,是个小亮点。
哈哈哈,这是什么沧海遗珠,虽然本子倒也算不上特厉害的那种,但太招人喜欢。大城市的精致利己碰到小城镇的野蛮生长,常看常新。另,Boyd,最近可太喜欢这个大表哥代餐了。
城市中来的青年,从未体会过乡村生活。乡村中有其另一套有别于大城市的行事准则,那里的人们生活在家庭成员中。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家庭、社区成员间的关系更紧密。但毒品问题深深植入了美国的各个角落,阿片类药物的滥用,走私的猖獗,年轻人们一眼就看到了他们未来的样子,那就是没有未来。整个国家从建国之初就服务于资本精英团体,现在依然如此。自诩为自由民主的灯塔,其内部人权问题劣迹斑斑,却高举人权大棒,敲打其他国家。这些问题才是本质,美国内部问题不解决,没有凝聚力,怎么会有力量?还妄图统治全世界?大人,大清亡了。
纽约客拍案惊奇
这惊悚的标签咋来的???是个喜剧片的。但就是太local了,隔壁大妈笑的好开心的地方我都get不到。戏剧冲突点来的太突兀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英语不行,完全get不到他们就法克完了。结局也有点迷的,就不剧透了。三女儿叫Kansas city也是很绝。另外,昨天岩馆认识的一个女生session就去吃whataburger了 好给我发图片了,我没看出来,现在我知道了!我明天就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