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拐点之汉匈之战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6

主演:王志飞鲍鹏山李山刘勃赵明

导演:余乐张晓敏

剧照

历史的拐点之汉匈之战 剧照 NO.1 历史的拐点之汉匈之战 剧照 NO.2 历史的拐点之汉匈之战 剧照 NO.3
更新时间:2024-04-17 10:04

详细剧情

匈奴,一个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名字,大汉帝国被匈奴人的长鞭抽打得血肉淋漓。死里逃生的汉高祖刘邦,选择以女人换和平。当汉武帝说出出兵匈奴的决定时,很多人的身体都抖了一下,他们想皇帝一定是疯了。8月24日晚20:00起 CCTV-9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1-2》。   汉武帝力排众议,重用卫青。大汉军队兵分四路,讨伐匈奴,三路失利。卫青孤军深入,率汉军直捣匈奴王庭龙城,一举斩杀数百名匈奴人。胜利的捷报如同烈性白酒,沸腾了整个国家。8月25日晚20:00起 CCTV-9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3-4》。   漠北之战汉军大捷,匈奴单于侥幸逃脱。李广部队在沙漠中迷路错失战机,李广用斩杀匈奴的战刀,杀死了自己。而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大汉王朝的体力透支。8月26日晚20:00起 CCTV-9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5-6》。

长篇影评

1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汉武大帝励精图治,指挥卫青,霍去病,还有点背的李广…后来捡漏的窦宪…战胜驱逐匈奴,相当于挥动锤子(匈奴大帝阿提拉)打在钉子(蛮族~日耳曼人)上,钉在了心脏(西罗马帝国)上,让欧洲重新洗牌了…人物个性鲜明:汉武大帝~雄才伟略,卫青低调内敛,霍去病少年英才,阿提拉的死~扑朔迷离!

2 ) 比较平实,适合科普

这就是中国内地纪录片的行活

你说差吧,其实还真就不差,该有的都有,而且逻辑通顺,史学观点表现的也比较明确,虽然有一些描述有点不准确,但是不至于造成误解。

但是你说优秀把,也谈不上,表现出来的没有给人什么惊喜,反倒是有点差强人意。

例如澶渊之盟这个章节,把这些个优缺点就表现的很完整。四集的内容很全年的介绍了澶渊之盟的过程以及结果。但是整个过程中,完全是以宋朝的视角来看的,辽国萧太后的视角被一笔带过。战争中辽朝既然知道吃不掉宋朝,他为什么发动战争,他的战争诉求是什么,他为什么接受了很少的岁币就罢兵。最核心的,辽宋之间和平相处一百多年的核心原因,真的仅仅是因为这一纸合约么?这些深层次的问题,真的缺乏解读。

所以看下来,我只是获得了历史书一样的知识体验,跟十几年前听袁腾飞的历史普法评书,没有本质区别。人性的恐惧与挣扎,国家利益对于个人意愿的撕扯这些分析,完全没有看到。

本片叫做历史的拐点,在各个章节也都明确了所谓的拐点,拐在了哪里

如商鞅变法,秦国统一全国之后,商鞅的残酷之法仍然坚持执行,这导致了秦末的群雄并起,秦二代而亡;再如汉匈战争,汉武帝的穷兵黩武,虽然打破了匈奴,但是消耗了西汉的国力(这一部分扯巫蛊之祸也不是很合适,巫蛊之祸和汉匈战争还是比较独立的事件)

但是在澶渊之盟这个章节中,战争之后的内容,则集中在了寇准个人的荣辱当中。虽然寇准也算是北宋的一代名相,但是完全当不起历史的拐点。他的失败,更多的还是站队因素,跟澶渊之盟也没什么关系。

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拐点分析,还是应该对辽宋战争之后的表现进行深挖。因为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共同面对一个强横的对手女真。而这两个大国,在跟女真的对决中,又双双吃了败仗。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曾经战绩彪炳横行东亚的契丹,跟与他打成平手的北宋会在一百多年内迅速堕落,成为女真人的阶下囚?我想这种深挖,才应该是更有意义的把。

3 ) 属于重要历史时期的百姓普及片吧

第一集才7分钟就出来个作家有不详的预感。。。。纪录片里一般出来个什么作家啊学者啊这种不专业的人说话基本就没法看了。。。景监就被上海开放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太监了。。。“他是一个宦官这么一类的角色吧”。。。李山教授比较逗。。中国的历史纪录片为什么老是要用奶酪这个词?。。商鞅变法的部分强势修正了若干年前那部被吹上天的大秦帝国裂变。。。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讲的很清楚绝对不是裂变里吹的那么伟大
6集汉胸之战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片子牛逼哄哄的叫历史的拐点。。。其实也就是讲述都知道的事情。。属于重要历史时期的百姓普及片吧没有什么深入的东西
4级澶渊之盟。。公园十二世纪初说晚了一个世纪这样的错误。。。。。怂朝戴花饮酒怂朝的事情越看越怂史上最怂的朝代

4 ) 喜欢这样不带偏见单纯以“成功”作为标准的历史纪录片

同样是苦于被人歧视,同样是穷则思变,楚国当年的发奋图强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所以唯一会产生的问题是暴发户阶段会出现奢侈品上瘾问题...不过私以为时间长了其实应该会改善?)秦这个算是直接黑化了吧?秦孝公和商鞅手拉手,把他们自己,把整个秦国,还有一代又一代秦王和秦国军民都改造成了赛博人,一台台没有感情的战争武器(白起就是这个体制下的No.1优秀毕业生吧?)。从后世影响来说,秦为几千年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打通了任督二脉建立了骨骼基础,但从当时活着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人的视角来看,恐怖也是真的恐怖。说句政治不正确的的,商鞅变法才是军国主义的极致吧???说句政治极度不正确的.....希特勒当时要是赢了.....那他的后世评价大约就是欧洲秦始皇???......嗯.......但纪录片的描述真的很客观,单纯的说,他这套方法打天下超级高效,但打完就会死于惯性.......嗯.......这么想想汉能撑这么久真的是集结了秦、楚、齐等六国的全部优秀遗产(当然还有老天保佑,长长几百年的温暖气候,直到东汉末年进了小冰期)

汉武帝这段放眼世界历史真的是不知如何形容......总之汉武帝间接灭亡了罗马帝国让欧洲进入了中世纪,后来成吉思汗又一蹄子让欧洲结束了中世纪.......虽说欧洲是不想承认的,但我之前在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看到他们的早期文物,纯纯的东方游牧民族装备.......嗯.........

宋真宗让我想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宋真宗万万不该逃,他却一直想逃,崇祯是逃去南京的,结果他一直纠结到自挂东南枝........诶........性格决定命运.........

郑和竟然是个阿拉伯裔穆斯林这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种族天赋牛逼.......可惜明朝这要命的理学思想局限性比宋朝的武将恐惧症还坏事......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最后,为什么甲午战争被和谐了??哪有看啊 T T

5 ) 记录

1.白登之围

刘邦的自信之征与狼狈而逃;单于的精准算计与高瞻远瞩

(刘邦的臣子与单于的妻子的谋算——台阶)

2.马邑之谋

“封建帝制之下,一个皇帝的性格就是一个王朝的性格。”汉武帝登基时,位于皇帝高位但却处处受制——弹簧现象(被压得越紧,反弹越大)

汉武帝建功立业之心与汉王朝逐渐强大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朝廷论战——打不打(打得赢吗?即使打赢那么合得来吗?)

主战派首领提出引敌深入的策略——马邑之谋。商人作为奸细,但最终因疏漏(牛羊遍地无人逃窜)被单于识破,一人供出实情。“历史的拐点这时掌握在一个平庸之辈中,而非汉武帝手中。”主战派首领虽主动出击但中途撤回,空手而归,无法向天下交代。在汉武帝压力下,主战派王辉自杀,主和派大臣被封赏。

自此,和平关系直接破裂。汉王朝主动出击成为历史必然选择。

朝廷面临的争论是“怎么打”而非“打不打”

3.龙城之战

卫青:法场劫囚的“囚”—因后宫争斗而惨遭诬陷,事情闹大,被汉武帝认识。

汉武帝大胆启用,破格提拔。

卫青出生一直没有一个正当的身份,处于一个被贬低、被压抑的一个环境。这种环境下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成就大事业。他一方面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另一方面谦逊低调(不养马、不养士)

他对战情的缜密分析,确定龙城作为匈奴的精神之地,反而匈奴少,从而取得龙城之役的胜利。保全了汉武帝颜面,朝廷主和派声音降低。

4.封狼居胥

汉武帝对卫青(外戚)的掣肘——霍去病(卫青的外甥)

霍去病作为皇帝近侍,尽受恩宠,热爱冒险(和汉武帝一样)。作为一个年轻人,无理论包袱,无作战经验,学习匈奴方式作战。

在卫青取得胜利班师回朝之后,他直击匈奴内部,封狼居胥。

5.李广难封

李广曾被俘,装死逃脱。

飞将军李广,射虎。

远名在外,总遭匈奴主力。

运气差,能力与成就是分裂的。一直没有立大功,没有封侯。

李广年老,为立功,慷慨自请才得以出师。汉武帝也暗嘱卫青不要让其与单于直接面对。作战前,卫青临时改变部署,李广又请宁可战死沙场,卫青仍把机会留给了曾经救过卫青一命的公孙敖。李广愤懑,不告而辞,单独出发,迷路,错过与卫青会和的时间节点,使得敌人突破重围,战争虽有功但不大。两人冲突一触即发,李广面对质问一言不发,把命运归为上天,但实际上埋怨卫青,他引刀自刎(以极端自虐表达不满情绪)。

6.司马迁入狱

李陵五千对敌十万(?),李陵投降,汉武帝不满。司马迁为之说话,汉武帝认为司在说他用人不行。司马迁入狱。

后帝因轻信假消息,诛杀李陵全家。李陵后虽被招回汉,但李忠孝均无法报,不归。与此同时,与之差不多被俘的苏武回去了,与之告别。

7.巫蛊之祸

汉武帝“弹簧现象”

龙城之役后,“整个汉朝受到这种胜利的情绪感染,大家就会做一件事,沿着胜利的道路一直走下去。胜利的道路不一定要走下去,整个大汉政权的那辆车就像是一直踩着油门高歌猛进,没有人踩刹车,并且汉武帝拿着把刀立在刹车旁边,谁踩我就砍死他。”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导致了穷兵黩武。

汉武帝老了以后,与年轻时相反。他敏感多疑,决策机制集中到个人得失的小空间当中了。

这种心理被小人利用,巫蛊之祸。冤情被洗清之后,汉武帝崩溃。

思子宫、归来望思台的建设

《轮台诏》修生养息的政策

8

龙城之役后,匈奴多次袭击时,汉武帝想再次主动出击。

一个大臣又主和亲,汉武帝质问:让你守一个城,你能吗?守一个县?守一个亭堡?能吗?

大臣知其步步紧逼,只能硬着头皮说能。

后大臣被派边疆,被匈奴所杀。朝廷明白了。

6 ) 变法图强,永远对外保持好奇心

改革开放是时代不变的主题,古往今来,大到国家,小到个人。

而改革者必定会受到诸多掣肘,当你一无所有时自然有了相对良好的改革土壤。这样的条件下,若从保全改革者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往往需要代理人。如若必须亲力亲为的话,则得有条件先试点再因地制宜进行推广。而这种敲打边角的改革期间不免与既有利益集团有利益交换。通常情况下,新的改革一样会带来新的利益集团。改革者除了在改革推行中有条件的参入自保的要素,还要并入这些团体之中。

每一次的改革必定受到时代的限制,看到改革作用本身不能解决问题。既要朝着改革的目标前进,也要接受时代的局限。即使是改革所针对的对象也明白了利害关系后,也会有少部分能主动参与改革。这对改革者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成功的评判标准往往体现在对外上。对内改革的同时是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的对象往往是明确的、灵活的、短期的。和改革一样,开放也是永恒的主题。虽然明清的闭关锁国有他自己的理由,但是丝绸之路的衰败萧条暗示了帝国腐朽堕落的结局。对外开放不单单是为了满足既有的需要,从系统上来说,封闭的必然走向死亡。哪怕是不利于当下的改革目标本身,也要满足这份对外的好奇心,留它一口勉强维持自身的气力。

回望历史,和其他流派一样,地理决定论也能见缝插针,还似乎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然而历史永远没有完结,咱们都是过客。这点是无比确定的。站在前人的地基上,指指点点的人,不过是拾人牙慧的附庸之徒。他们除了一边咀嚼锅里早已煮烂的腐肉一边添柴加火外,不曾舍得挪动肥躯起身寻些新料。还油脂满唇、满口臭气地指责你的不是。

无论是改革者还是开放者,这些人或许是由于各自不同的背景来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旗帜下。未来的种种早有他人作了许许多多的幻想。而他们则是些打破偏见、撕去标签的实干家。这一过程中,他们“舍得”自己,既是一无所有地仰望星空,又似一往无前地脚踏实地。

短评

正在看,画面,故事都不错,唯独感觉讨论不够深入,没能和今天联系起来分析,稍显不够够瘾。

6分钟前
  • 老王要不忘初心
  • 推荐

转身回首,诸君是否能看见卫霍驰骋疆场的壮影!威哉大汉!壮哉中华!

10分钟前
  • 秦娥夢斷秦樓月
  • 推荐

评价历史人物 还是不能站在上帝视角 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判断

14分钟前
  • 小弟震
  • 推荐

详见影评! 属于重要历史时期的百姓普及片吧

19分钟前
  • 无涯子抵制修音
  • 还行

制作精良

21分钟前
  • 四两白干
  • 力荐

李陵太惨了,李广太惨了,汉武帝太惨了......(电视剧《康熙皇帝》简直就是个套路。)#废话太多系列......其实认认真真讲完全不用这么多集#

24分钟前
  • 璇璇璇
  • 推荐

太赞了,画面太棒,解说和配乐都非常有气势,希望越来越多像这样的精品能在中国诞生

27分钟前
  • Meet-Perfect
  • 力荐

历史纪录片标杆,文案高级。汉族最勇猛的年代,一代帝国的浴血诞生

30分钟前
  • 木偶
  • 力荐

不知道怎么夸了,没看过的都去看!

32分钟前
  • 做兔子还是做人
  • 力荐

日常跪央视爸爸的文案,好多句子听完鸡皮疙瘩掉一地我都想给抄下来!

34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
  • 推荐

全五星,没得说。

39分钟前
  • 记者赵萍萍
  • 力荐

这部剧真尼玛的太虐心了。后面的甲午拍得再好也不看了,更尼玛虐心!不过呢该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历史出现的拐点自然有一定偶然性,但是我们不能老寄希望于这些偶然性嘛。。

40分钟前
  • 丑嘴唇
  • 推荐

汉武帝的青年时代太帅了,打败匈奴,改写历史,帝王之气爆满。然而晚年却因宠信小人,痛失爱妻爱子。人的命运果然是悲剧性的,再辉煌的人也逃不出命运的捉弄。

41分钟前
  • 卡夫卡的小屋
  • 力荐

有韵味的镜头语言,考究的摄影、灯光、服化道。演员一个眼神,一个神态,一幕情景,即使不用台词与旁白都能咂摸出导演的意图。国剧要是能这般用心,哪会烂剧满天飞。虽无主题音乐略遗憾,但已足够出色。最喜《澶渊之盟》一篇。当然,无论看纪录片还是读史,切要牢记四个字:一家之言

46分钟前
  • 浮华落梦中
  • 力荐

白登之围 马邑之谋 封狼居胥 穷兵黩武 巫蛊之祸

51分钟前
  • 20c Pyrus
  • 力荐

除了被和谐的甲午战争部分....2倍速全部看完

56分钟前
  • hazy
  • 力荐

央视纪录片高水准之作,只不过为什么匈奴之战后面就不放了……等死了……

58分钟前
  • [x]
  • 力荐

好看,可是演汉武帝的那个演员眼镜瞪得太厉害了

1小时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这部片真可谓国产历史纪录片里的一根标杆了。终于不再说教、不再假模假样的历史重现,在严谨性、艺术性上都让人欣慰,看到了国产纪录片的进步。不过,要是将来不用嘉宾讲解完全把历史知识融入到剧情里,把它变成历史电影剧那就更好了。

1小时前
  • 河上清波
  • 力荐

中华历史大拐点,估计是当今许多战狼们的历史精神寄托。

1小时前
  • 合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