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虽然海啸来了,但樱花还是开了。
这是关于2011年日本311地震海啸灾海和灾后重建的纪录片。
影片刚开始迎面而来的真实灾难影像令人震惊难忘。灾难就在眼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在眼前被海啸淹没冲走,而无能为力。
然而,虽然海啸来了,但樱花还是开了。
影片进入第二个主题:希望与力量。
关于海啸与樱花,关于灾难与希望,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的内核,我觉得这部纪录片拍的温柔、优雅又充满力量,像樱花一样。
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
樱花开了,人们记起了很多很多美好的往事,有樱花树下的新婚甜蜜,有年少时樱花树枝的嬉戏,也有关于陪母亲看樱花的约定。
想想那些人,那些事,似乎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樱花,在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是有特殊意义的存在。也许别人看来把樱花和重生划等号有些牵强,但我觉得这对于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日本来说恰恰是合情合理的。
“绝对不会被打败的,振作起来,我要活下去”。
这也许就是信念的力量。
无论如何,祝福所有历经苦难的人好好活下去,活的更好。
2 ) 不會好起來,只希望今天能比昨天好一些
四年前在豆瓣標註想看的片子,當時苦尋不到片源,時間一長,想看的念頭也慢慢削減,我們會逐漸遺忘生活中的某些片段然後慢慢向前,就像影片里做人們做的一樣。
片中一位老伯說自然美麗而又恐懼,而人們,因為日常,往往會忘記那股恐怖的存在。災害發生,活著的生命離去,希望湮滅之時自然又給了你充滿生命力的事物,似乎逝去的都得到了妥帖的安排似的有了去處,而活著的則被給予了寄託。痛苦一直存在,早先我們的祖先就在責怪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但看到那呈現的美麗,又會如木心先生所說,不知怎的,誠覺事事皆可原諒。苦痛是深深的刻痕,而瞬間的美好則將這些刻痕填滿,於是生命殘缺但仍舊堅韌。(From. Wechat:M_Mangata)
3 ) 希望
同样是灾难,在我大鸡国,总是会渲染悲情,各种卖惨,总是拿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说事。老百姓只关心死亡数字,死的越多内心越感叹,然后就是键盘上悲愤的骂,进而辗转找贪官。接着就是英勇的官兵捐款多的慈善家,领导人去现场逛逛。
但是霓虹国,很安静的在倾听所有人的内心,讲述的重点不是灾难,而是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嘛。
福岛地震已经过去了6年多,据说岛上的老鼠都有麂子大了,非当事人已经渐渐忘了这事儿。
愿世间少点灾难,多点希望。
4 ) 海啸与樱花
太难过了,在一个晚春樱花将凋零的时刻为异国他乡近十年前的灾难频频落泪。或许因为我喜欢羽生,借着他去窥视了灾难的一角。因此看过太多东日本大地震的纪录片,深知这场灾难如何重创了他的人生,无数我平生不相识的人的一生。为了拯救疗养院的老人而丧生的普通人,因为太遥远拉不到好友的手而目睹对方死亡的老人,在海啸裹挟房屋,在远处火光四起浓烟滚滚时努力往山坡奔跑又被吞噬的普通人,因为有小狗而被拒绝进入避难所在车上和小狗分享了香蕉靠此活下来的普通人,在废墟中打滚的小猫。在频繁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灾难中诞生的民族有团结与坚韧的意志,也有物哀的审美文化。年长的樱花树里沉睡着神明。
可我总为这些感叹生出浓浓的愧疚之感,我的评价没有力量去改变现实,我以陌生人的苦难抒发我的情感,我羞惭。我当然明白逝去的便是逝去了,最重要的是当下的人可以好好生活,以求避免灾难或者在灾难中幸存,可把逝者与他们的痛苦当成目的、手段、原因令我羞耻无比。我不够尊重别人的苦痛。
可以更现实的角度,我连一个羞惭的机会都没有。同样是春日晚樱近凋谢的时刻,我还是看着,十二年前、十七年前的事情重复发生。民众被欺瞒。民众在受苦。好人被伤害。好人在死去。房子在倒塌。物资被囤积。政客在博弈。倘若逝者停留在夜空看着人间这荒谬无比的一桩桩一件件,又会怎么想呢。
我的难过我的眼泪也不纯粹,不止为远方多年前受过苦的人,也为当下正被时代的灰尘压垮的人。灾难下的我们是不是都像樱花呢,脆弱,渺小,但为生为善的坚持令人由衷感叹美丽。
5 ) 2011年3月日本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死亡1.5万人
以下是我看到的“爱国者”的评论:
——我只能说活该,这是报应!!!不死你几十万人,中国的亡灵都不会得到安息!
(回复):你说错了几十万怎么能够,岛国男人都要死留下女人就可以了毕竟我们能报仇不是吗?
——日本不灭,仇恨不灭
——为什么要日本天天地震,震一次日本人全死光就好了!
——我会让自己的后代永远不原谅日本人
——一个英国网友见面和我说的第一句话:”草TMD日本人”。我当即问他是谁教给你的,他说:“我的一个中国朋友,听他说这样可以拉近与中国人的距离。”
——日本最好每天都12级地震,把鬼子们都震海里去
今天突然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一批人,他们只会恨不会爱。
我想,汶川地震的时候,这些爱国者们应该也是没感觉的吧。
我不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是不是真的。
6 ) 樱花下的阴影
现在看到这部纪录片觉得挺讽刺的。
片子里大家就刚遇到灾难后很沮丧但还是努力打起精神想重建家园想继续往前走,从悲伤转到樱花那里觉得有点生硬。不过人类总不能一天到晚谈论悲伤啊。
不知道在片子里出现的人现在看到这部纪录当时心情的片子是什么感受。
地震快四周年啦,刚发生灾难的时候会获得社会的关心,现在过去好几年啦,社会还会给予多少关注呢?
先不提辐射问题和亲朋好友死亡带来的心理阴影,灾民要重建家园钱从哪里来呢?故乡已经毁灭,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离开家乡去往大城市找工作生存压力很大,也存不到多少钱,如果是中老年就更惨了,大部分的人还是回不到故乡啊。
7 ) 海啸与樱花
樱花和富士山让我爱上日本这个国度,海啸和樱花让我对日本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一个中国东南边的小岛。海啸发生的时候,人们在高地上哭泣,眼睁睁地看着海水淹没了自己的家园,顷刻之间,他们的家支离破碎,他们的或许还未来得及撤走的亲人被洪水吞噬。他们无能为力,只有悲痛地叫喊;他们无能为力,只能用余生的伤痛来为这次灾难赎罪。
一个日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最好的朋友也在这场灾难里没了。他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他向我伸出手,然而距离太远,没法够到。他就在我的面前死去”,“我可以不要房子,不要衣服,不要一切,我只要他回来,只要他能够回来。”这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只要有你,我失去所有都愿意。
海啸是天灾,于人是人祸。海啸过后,幸存下来的人们纵使挽留了生命,也挽留了悲痛的心情。海啸过后,一切都没了,房屋变成一块块的木板,昔日房屋在的地方变成了空洞。人们指着某处地方说,那里曾经是个小学;那里曾经是个医院。海啸过后,樱花,照常开放。
我发现我的想法与日本人有些相似的地方。女生说,海啸发生的时候,这棵樱花树看到了一切,它看到了我们的伤痛;我想说的是,樱花啊,你继续看着我们吧,看着我们重新振作起来。
樱花大抵是撇开日本人好斗顽固的性格外,格外美好的东西。种樱花树的第十六代传人说,当樱花树再长个几百年,它的身体里就会住进来一个神明。日本人崇尚自然,我亦如是。自然陪伴着人类的长成,目睹人类从少到多,从愚昧到智慧,从野蛮到文明。自然不是神明,但更似神明。当微风缓缓吹过,丛林深处的某朵花瓣静静飘落,它飘得如同在小溪里荡漾的一只小舟,怡然自得,初看似乎包含着某种悲伤,细细赏来,是极为深幽的某种宁静。倘若在心中朝它丢一粒石子,恐怕是泛不起波纹的。
樱花是日语里的“优雅”的代名词。樱花蕴含着希望、力量和勇气。每年樱花盛开的时候,便是“士气”又一次高涨的时候。樱花是每年一度的朝日;樱花是日本人的信仰。樱花飘落在水面,于是有了“花筏”这美丽的词汇。
海啸让日本悲痛、无奈又害怕,樱花是这一场精神虐恋的解救者。在日本人眼里,人的一生当如樱花一般,花期虽短,当绚烂不已;凋落的时候,往往是眨眼间的事。生如樱花般绚烂,死如樱花般壮美。
其实一开始主题从海啸转到樱花时很不适应,311后正好是樱期,多美丽的巧合却拍出强行点题命题作文的感觉。毕竟镜头记录下的真实海啸冲击力太强,模糊晃动的镜头里眼睁睁看着浪潮把一切吞没,人类的无力与渺小在此刻无比绝望。不过后来发现,导演的意图是通过樱花展现日本民族性,灾难只是附带而已
「絶対負けない!」只要櫻花還在開,就有希望。
第一分钟就掉泪了。就像影片所表达的大自然所赋予我们人类的不仅有我们熟悉的积极方面的,如生命力顽强的花开花落,也有消极方面的,如地震海啸。给予日本民族的坚韧和顽强表现在对待生命很生活的态度真心鼓掌。
没有中文字幕,听着日本看画面,日本的确是一个坚强的国家!
第一次看这部纪录片,虽然是好多年以前的事,观影同时眼前浮现了很多海啸当时短视频,很恐怖的自然灾害。纪录片用日本的樱花寄托一个民族的精神,非常精彩。
是日貳零壹貳年叁月拾壹。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凋谢并非一件悲伤的事,还会有重生。
片子短了点。幸好有樱花的寄托。
This is pure beauty. 我预测今年的赢家。
海啸与樱花,绝望与治愈。
被好看的电影海报吸引着看这部纪录片,前半段讲海啸的部分,呈现的是混乱画面和悲伤故事,后半段讲樱花的部分,温暖也充满希望。片中出现的那棵千岁树龄的樱花树看起来真的很有灵气呢。
灾难过后的美好世界。
坚强并勇敢的活着。
if you give up ,it's all over
“自然是美丽与恐惧并存的 可以毁灭一切 亦有创造的力量”
温柔而又有力,祝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從津波轉到桜的時候有點硬與做作了。
A poetic portrait of human/cultural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Highly emotional, empowering, though bit redundant in the second half.
所谓的世界末日大概就是这样吧……与此同时不管是怎样的灾难,可能更是因为这样的灾难,所以才会有劫后余生的各种心情,这就是一种幻灭重生。
活过千年的樱花树,会住进神明,也会接纳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