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羽球的电影这么少,真的不该错过
虽说“国球”是乒乓球,但我却觉得能够戴此桂冠的应该是羽毛球。很多人应该都和我一样,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接触羽毛球,在小镇上,茶余饭后,随便一块三米远的空地两个人就能打的不亦乐乎。工作后在城市里反倒处处掣肘,想打一场羽毛球还要电话订场。上周末和家人去打了一场羽毛球,原以为平时坚持跑步、游泳,打羽毛球不过牛刀小试,没想到半个小时就挥汗如雨,堪堪打满2个小时,小臂和臀部的肌肉疼了几天。
接着就迎来了《击战》的上映,第一时间去看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主创阵容有多吸引人,而是运动题材的电影在大片充斥的银幕上实在少的可怜,进而让每一部都不能错过。更因为,回顾几年来看过的运动题材作品,从《极速风流》到《激战》,再到前不久的《铁拳》,无不让人热血沸腾,但赛车、足球、篮球、拳击的作品居多,羽球的少之又少,去年郭子健那部《全力扣杀》用了郑伊健、郑中基、何超仪,对于这类题材,全明星阵容反倒坏了气氛,《击战》演员阵容上缺少一线明星的“短板”其实恰好是电影的“长处”,相貌平平、邻家大叔模样的王景春饰演loser老爸兼教练再合适不过,事实证明他没有让观众失望,首先在气质上,他极符合一个退隐多年的大神级人物,而纵观整部电影,王景春的表演很有层次感,随着剧情的推进,情绪上的渐变,软硬兼施的人物形象,对整个球队的训练既传奇又接地气,让影片的励志性诠释的很扎实。
另外一大亮点,自然是鲍春来饰演的陈霆轩,作为影片中球队的核心,由一位专业羽球运动员担纲再合适不过了,其实鲍春来的羽毛球运动生涯本身就是传奇,2011年因伤病退役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次再大银幕上再次发威,不但是观众之幸,也是球迷之幸。鲍春来的加盟,让影片提升了一个段位,在羽毛球竞技方面异常真实,甚至可以说打出了专业水准,这自然得益于鲍春来对整个球赛场面的把控,据说他带伤全程上阵,还用国家队的标准严格要求演员们,而另一位主演王森也没让人失望,为了打出专业水准,他每天做羽毛球训练长达四五个小时,而专业的羽球选手每天的训练也不过三个小时左右,再想到自己打两个小时后的惨相,不仅打了一个寒噤,在羽球竞技场面近乎完美的背后,其实是演员们高负荷的训练和不断挥洒的汗水,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细节都来之不易。
虽说是羽球的运动题材,但影片的编剧其实煞费苦心,尽量的保证故事性,影片的剧情多线索、够复杂,人生失意的五路人马聚集在濒临倒闭的羽毛球俱乐部,要去打一场怎么看都赢不了的比赛,同时还要面对财务的困境,以及黑道的干预,影片的故事框架和叙事技巧其实很西式,营造出了足够的张力,很高兴没有拍成纪录片或传记片,否则会流失很多观众。
当然,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是完美的,《击战》也不例外,用专业运动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让电影体现出专业性,但另一方面则是演技方面的欠缺,特别是和王景春这样的老戏骨搭戏,更显示出年轻演员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运动员转演艺圈的成功例子不多,他们都还年轻,可以像对待打球一样对待表演,只需努力,相信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2 ) 谁羽争锋?!
难得有一部讲羽毛球的电影,强忍着看到了结尾,“击战”确实对得起3.8的评分,老套的剧情,不专业的技战术动作,除了看点是鲍春来演的以外,毫无亮点,全片跟小学生作文一般流畅,“经过努力,我们战胜了强敌”一句话概括之,放过同为体育题材的评分为9.1的“摔跤吧!爸爸”不谈,同为国内作品的“破风”至少展现出了拼搏,不服输的精神,专业方面不敢妄谈,至少看完热血沸腾,也不枉一个优秀的体育作品,虽然三角恋的爱情也充满了槽点,7.2的评分也只能算及格,那也快是“击战”的二倍了,希望以后能见着更好的羽毛球题材的电影
3 ) 冠军级动作燃起青春热血
体育电影一直是好莱坞的重要类型,尤其是拳击、赛车和球类三大题材,一直是佳作不断,因其蕴含着无尽的激情、热血与荣誉,令全球亿万观众为之倾倒,在我们华语片领域,也曾屡屡涌现出优秀的体育电影,近年来的《激战》《破风》更是叫好又叫座,成为市场主流,如果你喜欢类似的电影,可以去看看正在上映的羽毛球题材电影《击战》,讲述的是一位Loser教练带着一群烂泥扶不上墙的球员在万难境地下背水一战的故事。
很多体育电影都是讲的相近的故事,例如曾经的《少林足球》也是如此,只是视野和制作都更有高度,包括去年同样以羽毛球为题材的港片《全力扣杀》,架构大体相同,区别是港片的叙事风格比较夸张,太多天马行空,而王小帅监制、闫旭升执导的《击战》显然再与现实的接轨上要保守一些,没有大玩神奇,而是用接近真实感的故事和比赛场面,着重去表现球手的现实处境与情感世界,通过他们面临的苦恼与奋斗,成长与转变,提炼出他们在血液中流动的为突破自我而战的羽毛精神。
影片的优点很多,例如叙事节奏紧张而且激烈,场面气氛烘托的很好,而最重要的一个则是人物很有魅力,每一个都很扎实,性格饱满而又特质鲜明,像王景春饰演的安成,从曾经的大神变成怂货,又被现实逼着去训练一批不靠谱球员去打锦标赛,他内心对胜利的渴望再度被激发出来,很是感人;王森出演的雷皓则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他的青春活力与对球技的坚持,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普遍特点,也身体力行的印证了“高手在民间”这句真言;鲍春来出演的陈霆轩也是比较有趣,以富家子弟的身份,拥有太好的条件,却无奈不够投入,以至于总是落在雷皓的后面;另一位主角,乔欣饰演的白小羽,从富二代变成负二代,为了救回父亲的俱乐部,开挂作战,展示了全面的正能量。
由几位主角,我们不仅能看到青春的活力与运动的火力,也不难看出对体制体育和精英教育的思考,虽然就态度来说是温和并且持认可态度的,熬制的还是青春没有失败,努力就能成功的鸡汤,但整体故事还是很新颖,热血氛围够燃,所以说并没有流入俗套,加之大银幕上难道一见的世界冠军级球技,经过电影语言的加工,演变出更加惊心动魄又跌宕起伏的“击战”,场面上非常好看,和其它类型的体育片和动作片相比,有不一样的精彩。
因为有鲍春来这样的名将加盟,《击战》在球技方面含金量十足,据说鲍春来也担当了动作指导的重任,效果是很明显的,而且羽毛球的的对战形式和比赛节奏,已经击杀的特性,天然就带动作片属性,在大银幕上看还是非常过瘾的,对于喜欢热血和运动题材的影迷,如果错过了实在可惜。
4 ) 杂乱无章东拼西凑的故事等于没有故事
本来是想赶里约奥运的东风,结果显然因为片子太烂,不敢到暑期档献丑,怕死得不是一般难看。然并卵,就算挑了一个没有太大竞争的时间上映,还是死得很难看,票房86万,除非有赞助或者地方政府的支持,否则就是血本无归。好像李宁给了植入,但想必也不会多,所以除了可以向有关部门拿点功绩刷刷脸,为后面的忽悠扎钱搞点积累,这片子拍出来找骂加找亏的。
体育片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类型,也是有市场的,好的片子能够票房口碑双杀,像好莱坞或者韩国日本印度都不时有这样的片子出现。如最近阿米尔汗大红的《摔跤吧!爸爸》。国产电影为什么极少票房口碑俱佳的体育类型片?第一,受制于体育国家体制,像表现运动员的个性人性每每受到束缚,被爱国主义、集体精神等捆绑,不能自由自在发挥;第二,编剧思维还是老旧传统,手法陈旧,写不出细节丰富,对白精妙,喜剧加励志结合的剧本。纵观这类片子的成功者,要么是对人物刻画得非常好,人物与情感打动了观众;要么是细节丰满,既真实又新奇,喜剧与励志高度结合。
《击战》以鲍春来为卖点,但他不是林丹,而且早已经消失在公众的视野(如果是最火那时候拍电影或许还有点关注,就像田亮当年),在宁泽涛、孙杨当道下,连刘翔都过气了,你还能指望知名度一般的鲍春来?要知道有颜值还不够,还得有强霸无敌的成绩,你才可能成为体育界的一位全民明星。就算请了孙楠唱主题曲,就算让中国羽毛球队来做彩蛋,就算让老戏骨王景春来担纲,这片子还是没能击起多少波澜。对了,李永波真是恶心到我了,这个人居然还能坐稳国羽总领队的位置,国羽就快没救了!联想到国乒的刘诗雯事件,运动员自己尚且戴着枷锁跳舞,国产片怎么可能拍出优秀的体育类型片?
5 ) 《击战》:雄性荷尔蒙迸发 相爱相杀
题材新颖的热血羽毛球主题电影《击战》由王景春、王森、鲍春来、乔欣、李彩桦、刘小光等明星倾情演出,青春、热血、高颜值吸引女性观众,动作、悬念、阳刚吸引男性观众,商业片的外观、体育精神的内核,“不说教、不立传、不脸谱化”令影片的故事更加接地气,人设贴进生活,观影之后非常舒适。
电影《击战》主要讲述的落魄教练安成(王景春饰)带领奇迹俱乐部一群散沙队员重拾希望创造奇迹的故事,通过挥洒羽毛球拍骤然强烈的节奏感,以及电影中主角面临抉择所展现出的鲜明人生百态,展现一群年轻人在体育竞技道路上的血性青春。前世界羽球冠军鲍春来(饰演陈霆轩)的加盟提升了整部影片的颜值和阳刚之气,新晋小生王森在片中饰演男主角雷皓,长腿妹子乔欣在片中饰演励志女大学生白小羽,影片中乔欣大多是着干练裤装出境,大长腿优势尽显,与香港实力花旦李彩桦共同成构成影片中靓丽、研媚的风景线。 “东北F4”成员刘小光的实力演出给观众带来不少惊喜。
电影《击战》的主角们来自不同背景、环境的年轻人在遭受各种人生挫败后,集体抱团,战胜自我、为荣誉而战。王森与鲍春来的“雷霆组合”相爱相杀的故事震撼人心,雷皓(王森饰)是一名天才羽毛球高手,出身贫寒,人生坎坷,又遭遇伤痛折磨,但他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梦想,把羽毛球当作自己终生的事业。首次触电的鲍春是一个对羽毛球有些兴趣,但并不够投入的富二代。他始终看不上出身贫寒的雷皓,但他内心很清楚,实力强大的雷皓是自己最强劲的对手。两个在志向就大相径庭的年轻人刚开始看谁都不顺眼,关系一度交恶,随着剧情的推进,两名运动型男在影片中相爱又相杀,既互相较劲又暗自欣赏,可谓影片的一大看点。
王景春告别了《盗墓笔记》中的“三叔”形象,摇身一变成为《击战》中的“魔鬼教练”安成,来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奇迹羽毛球俱乐部指导所谓的“种子选手”。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这帮“问题学生”终于激发了安成潜藏在内心多年的斗志,带领整个球队以向死而生的意志玩了一把小人物的逆袭。
乔欣在影片中饰演白小羽是一名大学生,不幸的是她父母双亡,继承了父亲创办的羽毛球俱乐部和商店。最糟糕的俱乐部和商店其实早已债台高筑、资不抵债。为了还债,她不得不休学筹钱和想办法让产业得以延续。这个意志坚强、能屈能伸的女孩在痛苦中咬牙坚持,不仅自己坚守产业,还鼓舞和激励其他几个“废柴”与自己并肩战斗,最终获得胜利,堪称人生逆袭的励志妹!
电影《击战》充分运用了好莱坞商业结构,剧情和笑点略硬是影片的缺憾,但瑕不掩瑜,不失为一部佳作。影片了塑造一个个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真实“战胜自我的英雄”形象,影片所传达的“敢想、敢做、敢拼、敢失败”正能量理念让每个观影者受益匪浅。
6 ) 《击战》:国产体育电影的新出发
由著名导演王小帅监制,闫旭升执导,王景春、鲍春来、王森、乔欣、刘小光等人主演的羽毛球运动题材电影《击战》已于近日上映,影片讲述了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环境的年轻人在遭受各种人生挫败后,集体抱团,战胜自我、为荣誉而战的故事。《击战》作为中国内地首部羽毛球题材电影,观众能跟随写实镜头身临其境般感受羽毛球赛场的紧张与刺激,对竞技的呈现更能让观众体悟到拼搏不屈的体育精神,正因为有无可避免的痛苦和坎坷,运动与竞技才超越了输赢,最终成为人生的救赎。《击战》以其独一无二的题材和热血写实的风格当之无愧地成为中秋档影片里的一股清流。
反观中国体育电影,历史上也曾有过“繁荣期”。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孙瑜导演就成功的拍摄了《体育皇后》,堪称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其“浪子回头”的主题对现今的我们依然有着警醒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女篮5号》、《水上春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体育影片为民族体育自强而歌,将体育比赛与民族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观众中引起极大反响。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扬眉吐气,以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为立意的《沙鸥》、《冰与火》等体育影片也曾感染了一代国人。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电影产量和市场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体育电影也曾被寄予厚望,然而遗憾的是,十几年过去了,国产体育电影在数量上依旧寥寥无几,质量上也鲜有佳作。然而今年的《击战》必将成为国产体育电影的新标杆。
《击战》是一部不同以往的体育电影,极好的融入了体育片的元素,展示了力量、速度、技巧、健美的动感画面,表现了力量之美、竞技之美、运动之美,充满着动感的青春气息。影片并未像《少林足球》、《大灌篮》般表演夸张、脱离运动的现实规则和范畴,而是以写实的风格记录下5位年轻人在羽毛球道路上的血性青春。整部影片是在一家名为“奇迹”的俱乐部展开,相比于以往国产体育电影来说国族意识已经减弱,是在市场化的概念之下来完成竞技运动,更显竞争的残酷性,因而也更能让观众认同。《击战》塑造了一个群像,俱乐部的每个人物都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包括球员、教练。《击战》虽是运动励志题材却塑造了多位“反英雄”的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与传统的“英雄”形象相去甚远,教练的权威性在影片中受到了极大挑战,当安成召集各位球员开会回顾过往历史、分析战况时,每位球员都拒绝对话,体现了对主流话语的反叛。此外,影片的一大看点是世界冠军鲍春来饰演的角色,续写了35年前《沙鸥》的创作风格。
而在国产体育电影的谱系中,《击战》可视为类型化、商业化道路上具有开拓意义的一部作品,融合了大量商业片元素,通过青春、爱情、亲情、热血、动作的外在包装,《击战》更具观赏性。影片在一次次热血沸腾的羽毛球比赛的串联下,展现了雷皓、陈霆轩等多位运动员的命运沉浮与情感纠葛。整部影片叙事节奏明快,快速剪辑与特写镜头、宏大场面与微小细节的交叉运用营造了一种铿镪顿挫、血脉贲张的速度感,展现了羽毛球运动的独特魅力。演员方面,影片聚集了王景春、鲍春来、王森、乔欣、刘小光等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当红明星,确保了影片的明星效应。尽管《击战》的类型化创作值得称道,但影片在叙事上还是有许多不足。影片最大的叙事缺憾还在于对于冲突和困境的设置上流于简单,《击战》主要表现了个人冲突,而在个人与外界的冲突表现方面寥寥可数,在内心冲突的表达方面则基本是付之阙如的。影片中,每位球员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想脱离俱乐部,最终选择留下都是个人冲突的后果。尽管影片也有体现出雷皓、陈霆轩之间的冲突,但始终没有强有力的反面角色或外界冲突来营造一个困境,展现主人公的悲怆、艰辛与无奈。与此同时,影片也未能深入人物内心,展现人物在困厄中抑郁不平、心低意沮、艰苦砥砺的复杂心路历程。
如今,《击战》已经上映,可以说将体育类型题材电影又重新拉回到大众的视线,《击战》的有力尝试为国产体育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
7 ) 世界运动中国题材灰色热血青春涌动
《击战》的头号儿看点,莫过于众多的体育运动题材电影中,难见又专业的羽毛球项目,从多年热度不减的拳击,到足篮排等全民热爱的大球,再到水上自行车等风景多风光好的项目……放眼世界影坛,对羽毛球的全方位演绎可谓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击战》中前国手甚至是现役国手都倾力奉献大银幕处子秀的健儿们的挥汗又专业的表现,简直是羽球迷们以及所有体育电影迷们的最爱。
再说故事,用最流行的词汇“热血”来形容毫不为过,从几位主人公的角色渊源以及种种遭遇甚至挫折来看,再不热血就沉沦式的背水一战,可谓是极尽励志之能事,甚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和风采。不过,作为一部成本和格局都并非壮阔的非大制作电影,《击战》总有那么一股壮志难抒的憋屈感,剧本上的缺陷,角色上以及故事方面的不够透彻和流畅,因此让几位主角在背水一战的道路上气势挺满,但后劲儿不足。
说到演员,王景春的老道,依旧是影片的最大看点之一。有时候让人看到当年周星驰作品里黄金绿叶吴孟达达叔的神采。女儿眼中的失败父亲,事业上的屡屡受挫,以及前路的并非光明等等,灰色的阴影也给全片及其他角色带来同样的负动力。但男人尤其是有过经历的男人那种坚毅和倔强的本色,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升华出来,给弟子和身边的每个人以源源动力。鲍春来的加盟堪称大亮点,跨界也好,客串也好,要不是之前对幕后有所了解,似乎很难看出他原本运动员的身份,至少是个有过表演经历的年轻演员。尤其是在羽毛球俱乐部里和运动场上,霸气和角色本身的英气,简直是给鲍世界冠军量身定制的角色。
反观“赵四兄弟”刘晓光版的债主一角,咋看咋都有出戏的冲动和趋势,老感觉虎爷的下一个表情就要发生面部肌肉痉挛那经典一幕了。全怪其成名角色赵四的形象在观众们眼里和心中太根深蒂固了。不过,某些个桥段里,赵四儿,不对,是刘晓光版的黑社会大哥形象还是有些说服力和戏剧张力的,更带给观众不少喜剧效果。
说到运动题材,励志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好莱坞热衷的棒球、橄榄球还是拳击等人肉能直接相拼的激烈运动,还是比较温柔的水上运动和高雅的高球等运动,都能在大银幕上或激昂或热血或光闪闪地展现出各自运动的美以及人生甚至人性在运动中的美好和光辉。而羽毛球作为较新鲜的题材,虽然是世界性的运动,中国体育界的强项,但却很少出现在光鲜热闹的大银幕上,此番以别样的非正统的路数登堂,却同样热度不低,血性不减,值得肯定。尤其在国羽级正规军的大面积入驻帮扶的情况下,让片中的羽球大战颇有职业风采和专业看头儿。
拍的不行。
五星全部给羽毛球题材。拍的真的各种不行呀(ᇂ_ᇂ|||)
当运动员来拍电影时
国外拳击片的套路硬加在国内羽毛球上,导演和编剧,你他娘的看到过羽毛球打野球么!
风云伪梗,林鲍合照,也许还有蛋总最爱的灌篮梗,不算烂片,但哪比得上他们真人亲手打造的传奇万分之一。这四星既给情怀,也给小鲍。
从一个资深羽毛球迷的角度来看全是Bug外行指导内行还让一个真业界顶尖来演😂 不过你鲍大概挺开心能有这种绝症富二代边打边吐血的中二设定的吧= =结尾比正片热血,体育圈最热血的果然还是现实啊。
一句评论都不想给 烂
撒狗血和励志是两码事。
没劲,撒狗血和励志是两回事。
看到鲍春雷我就果断去看了,最后的彩蛋还可以,其他的就呵呵了
好看,激动人心
满头问号……
看名字就知道很傻逼,看完电影以后才发现,内容更傻逼
CCTV6不播我怕是这辈子都不会看过这个,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羽毛球题材电影,王小帅监制,鲍春来强势加盟,还有几个熟人脸演员,居然还有赵四,按理说不应该这么烂啊,作为运动电影毫不专业,情节乏味甚至脑残,一点激情也没有,富二代边吐血边打球我真的服了
有好演员
怎么会有一部羽毛球题材、请到专业选手(鲍春来)、热血人设(边打球边吐血,屌丝联盟逆袭,脑内3D图算落球点之类的)的运动影片,看完唯一的感觉是:女角色都蛮好看的。
剧情断裂、分散矛盾解决很随意表演假 电视剧感严重
学校发票让我们看,坐在电影院玩了一小时手机,所以讲什么我也不知道。听说免费给票都没人来,而且还是万达的票
额 乱七八糟
不如明年再拍一部《基战》,讲男子摔跤的故事,这样就凑齐了“ji♂战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