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梅子鸡之味

爱情片法国2011

主演: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格什菲·法拉哈尼  玛丽亚·德·梅黛洛  马修·阿马立克  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导演:文森特·帕兰德  玛嘉·莎塔琵  

 剧照

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2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3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4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5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6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3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4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5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6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7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8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9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9 15:06

详细剧情

因为妻子摔破了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音乐家纳瑟·阿里决定自杀,绝食八天后他终于死去。在这八天里,躺在床上的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想起了自己与弟弟的小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想起了自己失败的婚姻,想起了母亲临死前的场景。当然,他还想起了自己一生的挚爱——伊兰娜。\n年轻时的他,音乐造诣并不高,被老师评价为只有技巧缺乏感情。有一次,他在一家钟表店邂逅了美丽的伊兰娜。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方向,他与伊兰娜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恋爱。然而,命运弄人,他与伊兰娜最终还是分开了……\n《梅子鸡之味》改编自导演玛嘉·莎塔琵的绘本作品。主人公原型是导演的伯父,是伊朗一位著名的音乐家。

 长篇影评

 1 ) 爱,艺术与生命

《梅子鸡之味》并不算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它没有剧情上的大起大落,没有深刻的哲思道理,也没有难以忘怀的台词句子,它的出彩可以说来自于改变绘本本身的体裁特点而进行了沿袭。

首先,它不算非常好看,但是足够有趣——它创意性地运用了许多蒙太奇手法,直接烘托出了人物心情、性格乃至人生的基调。除了几个内景,电影通篇都没有什么真实场景,他们生活的小镇、纳沙学琴的山崖、他和依兰私定的草原、兄弟俩的学校、苏格拉底之死、女儿的牌局……桩桩件件都没有使用最真实的人、事、景,而是仍旧遵循了绘本的原则,采用了单幕、舞台式的表现手法,并且从色调、拟像、人物上都非常多样,足够有趣。

从情节上,它同样把层层揭开迷雾的手法用得很好。我们以为他关注的是婚姻、商贩个人的体验,但最终它告诉我们的却是爱、艺术与生命,一切喜剧的表象都最终揭示,人生的挚爱才是纳沙人生真正的内核。他艺术生命的结束并不怪妻子砸碎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而来自于他重逢了人生的挚爱,但是她不再和他相识;妻子的无名怒火并不来自于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而来自她听得懂纳沙的琴声,明白他没有一天爱过她;纳沙的卓越琴声也并不维系在他自身上,而是深深寄托在他的依兰,他的爱身上。依兰是他的灵感缪斯,是他爱而不得的白月光,是他所有琴声最终指向的终点,是他生命和艺术的维系,是他全部爱的基石,是他笃而又笃的承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她”。

对两个孩子的人生预言也很有意思。姐姐受到父亲的影响,活得恣意妄为,靠抽烟、喝酒、赌博消磨生命,一身忧郁气质;毕竟,在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父亲就告诉她,会说话的人偶不过是一堆破布娃娃。而他们的儿子俗气得很,却是最爱父亲,唯一为他祈祷的一个。他是被时代裹挟着前进的青年,来到美国,过着美国家庭剧一样浮夸的生活(这一段真的好老美),结婚生子住house。

电影当然有很多落入窠臼的值得诟病的地方,比如纳沙的妻子,她也爱,她也一辈子得不到,但是却始终作为一个边缘人而存在,始终没有勇气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迎接自己的人生,始终被排斥在电影的主流叙述之外,始终只能被“可怜”这样的字眼所描述。

 2 ) 艺术家是个害人精,女文青的自杀方式---一个俗人的《梅子鸡之味》影评

         奇怪的电影名字,我以为它是魔幻片,结果是爱情片,好吧,是文艺片。用很特别的方式讲述一个很文艺的爱情故事,男主家是小提琴家,所以,很容易被称为“哀伤的爱情挽歌”。

      自杀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嫁给艺术家,这话是在念书的时代不知在哪里看到的。说的是梵高和莫扎特那种真正的艺术家,不是现在四处露脸做广告的二三流钢琴家,或者在百家讲坛上贩卖国学的大神,这些人嫁了不是自杀,是满谷满坑的LV。

     成为一位艺术家,必要条件是:天赋、专注,痴狂,执着、激情还有自私,这自私尤其是对待家人,大有妻儿饿死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家风范。然而,艺术家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家,他的身上总有着凡夫俗子不可企及的灼热光芒,艺术范是女文青的死穴,她们纷纷奋不顾身的扑向这诱人的光和火,直到青春与美貌燃成灰烬,同时毁灭的还有当初吸引艺术家的清雅灵气。毕竟,艺术家尽管君子远包厨,却吃得并不比一般人少,同时,艺术家都是对生命有巨大激情的人,于是,无数伟大作品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人数多于普通人家的许多婴儿的诞生,他们创造的两种产物命运有天壤之别,艺术作品得到全身心的父爱和世人的景仰,而婴儿就惨淡得多,是否要被饿死,全看蓬头垢面的前女文青是不是足够庸俗强悍可以独立觅食。当然,艺术家不分性别,他们的都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比如,杜拉斯,就有二十岁的花样美男就偏要爱他“布满皱纹的容颜”,心甘情愿被他折磨奴役,让那些拉皮丰胸扮少女的老玉女们情何以堪。

      伊莲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中缅怀差点带来毁灭性的初恋,这颇像是7、8十年代去了欧美的华人们的怀乡症,魂牵梦萦的故乡,终于回来了,不过,上完爬满苍蝇BABY的茅坑之后,他们的故乡初恋大约破灭了。伊莲懂得相见不如怀念的美感。

      伊莲,是个彻头彻尾的伪文青,在父亲和恋人,在艺术和生活,在梦幻和现实之间,她用理智做了最有利的选择,而用情感来点缀无聊的阔太太生活,性格决定命运,情商高于智商,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真正的文青是他的老婆,在30岁终于嫁个了少女时代的暗恋,从此就毫无悬念的往“庸俗、唠叨、势利、吝啬、嫉妒、神经质…..”的艺术家老婆的旧路上一路狂奔,前辈们殊途同归,却唤不醒货真价实的女文青,罗丹的卡米尔,托尔斯泰的索菲亚、还有那个写《日瓦戈医生》的叫什么的原配,更有毕加索那些画的奇形怪状的各路情妇们。她会做好吃的梅子鸡,这充分说明艺术家要吃饭,但是,梅子鸡代表的生活,输给了小提琴代表的梦想,女人摔烂了小提琴,。。。。。。

     所以,女儿要富养,一个靠谱的老爸是多么重要。只有情感极度饥渴的女人才会把狂乱荒诞的爱情当成日常生活,可是,要被一位名垂千古万世景仰的大师给毁掉,这就好像乘外国的航班飞机失事,虽可悲但是千载难逢,(如果必须死,谁敢说这不是最好的方式),你得有相当的才情,美貌,家世,还有足够的倒霉,参见所有大师的女人们。不过缺爱的女文青不会放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的宿命,她们在遇不到艺术家的情况下,很可能去找痞子,只要他足够带给她灾难,比如被嫌弃的松子。她们的爱情不是手拉手看电影,也不是洗衣做饭生孩子,是光是电是信仰,对,信仰,是自杀性爆炸,是历经磨难宁死不屈。信仰破灭,她们就疯了,死了,凋零了,不是艺术家毁了她们,是她们内心巨大阴冷的空洞把她们吞噬了,这是爱的空洞,这是,成年之后永远填不满的地狱,永远大张著嘴。

       愿意为艺术家献身的女文青,不分朝代国际,后浪推前浪,问题在于,愿意为艺术献身的所谓艺术家却日益减少,这对于女孩子的家人是个好消息,但是,新一代的害人精如雨后春笋,凤凰男,IT男。。。。。。。

 3 ) 艺术家形而上的孤独

在我看来,艺术家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活着的方式只有两种:
要不就是有一个超级有钱,又百分百支持你,信任你,拥护你,爱戴你的赞助人,
要不就是有一颗强大的心,能让生活变成艺术,同时又极度健忘。

男主角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想当第二种人,他充满热情,全心爱着依莲,但是基于生活的压力,他们分开了,从此男主角周游列国,把他对生活的叹息,他的爱他的伤注入他的音乐中,他的世界只剩下那把小提琴,只有当他沉迷于音乐中时,他才是那个艺术家。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庸俗的,不值一提的。
直到他跟老婆结了婚。
他老婆承担着养家活口的压力,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她变得世俗而疲倦,她无心去欣赏他的艺术。
他也曾努力当好一个父亲。
他的全部艺术无人欣赏。
他的妻子,抱怨他不去工作,养家。
他的孩子,当他讲述自己的艺术追求时,放了个屁。
那么当妻子打破了他的琴的时候,他全部的精神世界崩溃了。
他决定去死。
他绝食,他拒绝了妻子的梅子鸡,他回忆起他的初恋,他的人生。
他死了,同时也保持了精神世界的纯粹以及作为一名艺术家的骄傲。

艺术家的孤独,是天真而真诚的,他们的孤独无人理解,就像苏格拉底死前慷慨激昂地陈词时,旁边的哥们放了个屁。

 4 ) 你的梅子鸡不是他的梅子鸡

文/曼佳

这部法国文艺电影吧,叙述结构方式挺特别的。就是一个男人自杀前他的人生的重要阶段像电影一样地在他脑子里重放了一遍。是不是人死亡之前的各种重要片段都是像这样进行回放呢?

为什么设定是7天呢,大概是因为科学上说一个人7天不吃不喝,就会衰竭而死,所以这个人杀死 自己用了7天。

1、开始是他的少年时代,他学习不好,在学校被老师侮辱,看到那个孩子不知所措的样子,看了确实让人难过。他在学校里一直以坏孩子的样子和他的学习优秀的好孩子榜样的弟弟作为对比,看着那个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来侮辱他,毁灭他自尊的方式企图让他得到改变得到教训看了很让人心惊。未来又谁知道呢?坏孩子的哥哥和好孩子的弟弟,成年以后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似乎对于他们好与坏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完全逆转的改变。

2、青年时代从艺一个著名的音乐老师,但是老师听了他的演奏以后说技巧很不错,但是音乐听起来像狗屎。说小提琴只是工具,但利用工具怎么做,完全在于个人。他的音乐里没有灵魂,所以听起来就什么都不是。青年茫然无措在大街上游荡的时候,偶遇到一个天姿国色的姑娘,一番跟踪后,用了守株待兔的方法终于认识了这个姑娘,并开始了甜蜜的约会和恋爱。但是姑娘的父亲强烈反对,认为音乐人不仅仅容易移情而且会很穷无法很好的保障未来的生活,一对鸳鸯痛苦分手。

3、这让他心碎,他的痛苦升华了他对于音乐情感的体验,每个音符都像他的爱人在他身边呼吸、叹息和伤感,听了他的琴声会让人流泪。老师送他一把很著名的小提琴,正是用这个工具,和对情感的领悟,他成了一个音乐大师,二十年间在全世界各地演奏,功成名就。

4、他母亲认为他年过四十,应该结婚生子,他不愿意,但是母亲逼迫他就范。他娶了暗恋他十来年的一个女子,严谨的数学老师。他一点都不爱她,但是他们生了2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婚姻生活的琐碎,而毫无情感的组合,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世人只看到这个妻子的强横,认为这是他不幸的原因,但是不知道她背后的痛苦和无奈。丈夫失业了,经济重担纷至沓来,而完全冰冷的丈夫和散偶式教育的重担,让这个女人时常歇斯底里,不断奔溃。

5、虽然有2个孩子,但是还太年幼,他想留给他们一些警示名言,但是小孩子并不懂得这些,只知道无心无肺地在院子里嬉笑追逐,他甚至觉得他自己就像一个屁。他们对于他的意义也是寥寥,因为他也不曾带过他们,所以本身并没有很深厚的情感依恋,当然,在他寂静无声地追寻死神的路上,几岁的儿子一直在默默地对着夜晚为自己的父亲祈祷,可能年幼的孩子是最接近于天使的。

6、他的妻子也在其中成为一段叙事,她从少女时代就暗恋他,拒绝了有那么几个的追求的直到成为年过三十的大龄女青年,虽然貌不出众,但是有体面的工作,受教育水平高,看起来贤惠可靠,最后成为母亲为他钦点的妻子。她或许曾经也尝试用柔情用时间来打动他,成为他心灵上的那个伴侣,但是她最终发现,他的爱人只有那把小提琴。她到底知道他曾经的故事,和小提琴所承载的意义吗?也许并不知道,她只是按照本能认为小提琴是她的情敌,她毁灭它或许就可以让这种阻碍消失。她不是太天真,而是在情感上已经穷投陌路,愤怒得歇斯底里。

7、男人花费很多功夫去寻找新的小提琴,甚至得到了一把据说名人用过的小提琴,但是却完全拉不出原来的音色。是因为他在路上遇到二三十年前的初恋女孩,已经成为了银发的带着小孙子溜达的老奶奶,他呼唤她,但是她却说根本不认识他,他沮丧痛苦至极,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而她在转角之处,失声痛哭,因为她不能再认他,青春已逝,各自的生活轨迹已经南辕北撤,爱也只成为记忆中的那抹印象,相见相识又有什么意义。

于是男人万念俱灰,他失去了小提琴,也失去了他的信仰——爱,他现在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而他失去信仰后他再也拉不出像样的音符,等于他在人世间已经生无可恋,他决定离去,不吃不喝绝食7天,在第8天,他终于如愿以偿被死神带走。

我讲这个故事给 小鲜肉听,他觉得真没意义,说这个人活着太没劲了,是一个这么悲惨的结果。我说人生活着主要是看过程的意义,而不是只看最后一个所谓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的最后结果都是死,那么人生就没有经历的必要了吗?当然年轻人总是不懂得,小时候他们只问电影里谁是好人和坏人,问最后的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不是成功美满的大好结局,他们就会选择不看。所以年轻的时候更合适看美国电影,美国电影的最后结局都十分的正能量,好人不死且有好报。

其实这个故事,就这个人来说,他的每段人生自然都有他的意义,因为他恋爱的失败给他的人生增加了丰厚的体验感,所以让他的音乐有了灵魂,从而功成名就,就这一阶段的过程来说,其实这个结果就不算坏啊。这么多年他事业上的成功的快乐没有用主要的画面叙述出来,但是他充满激情的音乐之路,应该也是充实而幸福的,并不只是有那种琴声所诠释的感动和眼泪。因为人的一生,并非只有爱情才是生活的全部。

就恋爱和婚姻的结果上来说,他的确是不幸福的,只是就艺术家本身来说,平顺的生活也无法让他们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一定是生活中的某些特别的经历和感悟刺激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就像当代我们很多所不能理解的著名的艺术家,用匪夷所思的离经叛道的行为艺术、色情甚至恐怖的涂鸦艺术、各种骇人的材料组成的场景艺术等等表现他们对于人类世界各种现象的思考,对于光怪陆离的人性的探讨等等,表现了普通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不能达到的警示的作用,而艺术家自身的灵感来源,和他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长中的过程不无关系,可以说很多著名的艺术家,正是用自己的痛苦和感悟,完成了他们的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给人思考和启迪。他们完成了作品,也在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的救赎,而那些依然不能得到救赎的艺术家,也只能用特别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因为他们永远走不出那种痛苦的吞噬。可以说艺术家当然更加敏锐,他们的脑细胞更加活跃,对于世界的本质领会得更加的透彻,所以会看到普通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而因为这样,他们耗费了更多的脑细胞,从而也正是不断强力地消耗着他们的生物体的生命。

平常的人是不懂得艺术家的那种痛苦的,但是懂得平常人的痛苦,比如艺术工作者没有灵感展现自己的作品只能看到自己的平庸无能,作为普通人部分的的音乐家得不到自己爱人的痛苦,那位永远得不到爱和认可被陷在泥潭里的妻子的痛苦,以及眼睁睁看着亲人离去但是毫无办法的亲人们的痛苦等等。

涉及到死亡,这当然并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简介上说这是一部喜剧电影。只是死亡的意义通常都不是让我们了解死亡本身,反而是更加思考生且活着的本身的意义。死亡只是生活的最后的一个瞬间的点而已,它之前的漫长的过程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各种感觉,有快乐痛苦无聊迷惘失望沮丧愤怒希望绝望等等,感觉之间不断地进行转换,就像人的心电图一样起起又伏伏,某一个过程的感觉终将过过去,然后迎来下一段的感觉。在这人世间,快乐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基调,因为作为人来说,追求快乐是人一生中的目标,而快乐,本来就是孕育在各种其他的那些材料中的,比如艰难困苦愤怒绝望痛苦等,可能都是孕育快乐的土壤,因为有比较,各种感觉才有它自己本身的意义,终极的快乐本来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的所谓快乐也只会成为麻木的无聊而已。作为生物体的人,用脑电波生物神经等合成的感觉太复杂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几千年来,研究人本身的思想和情感,也是永远研究不够,也研究不透的。

回到这部电影的名称《梅子鸡之味》,源于无计可施的妻子面对正在绝食中的丈夫,突然想起他曾经唯一的一次露出过笑脸,是她做了梅子鸡给他吃的时候,于是她依然想用这个唯一的招数来满足他的胃希望能满足他的心。当然一心求死的丈夫拒绝了她的好意,最后依然大声的斥责是因为她才是他痛苦生活的来源,当然她是无奈的,而他也是自私的,现代故事中无所谓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设定,也不可能分出好人和坏人的故事,只是两个人,虽然职业不同,但是有各自弱点的两个普通人的故事,所以才让我们普通人看过也还是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和思考。

梅子鸡对于妻子来说,这是一种实物。但是对于丈夫来说,他的梅子鸡可能是街道上的那次心跳不已的悄悄跟踪,那次美女回头后的怦然心动,女孩面对他搭讪时候的灿烂笑容,女孩看电影的时候悄悄握住他的手,女孩听他拉小提琴时的欣赏姿态,他们在夏日一棵开满白色花朵的大树下的约会和海誓山盟,甚至是暴雨天女孩最后一次来和他告别时的热吻等等。。。

总之,你认为的梅子鸡,不是他认为的梅子鸡,这世界上很多的深情错付的案例,真相大抵不过如此。

还有,作为文艺电影,这男主角真丑,这女主角真美,难道想说艺术本身的魅力在于灵魂不在于载体本身?让人看下去的当然是故事本身。

 5 ) 伤之亦哂之

    梅子鸡是什么滋味?对于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来说,梅子鸡是味蕾唯一的慰藉,是彼此孤立的精神世界之间存在的交集,是维系紧绷夫妻关系的一根微妙的稻草。直至,连这份味觉都失去存在的意义。
    如同诸多狗血的情感故事一般,她爱慕他,但他不爱她。她等待多年满怀期待的嫁给他,却沦陷于现实的冷落、寂寞与痛苦之中,直至这求不得的爱之苦果越酿越酸涩,膨胀成一颗随时会爆破的气球,成为伤害彼此的利器,所有的兴致、乐趣、滋味都被其扼杀并摧毁的一干二净。
    懂得与理解、心灵的互通、精神上的同频共振等等这些形而上的词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具有致命的影响力,也不具备任何现实性的意义,但是,对于那些被定义为“天资聪颖、敏感易怒、诙谐风趣、还忧郁到不行”具备艺术家特质的人来说,恰恰是这些抽象得不着边际的词汇,是宛如呼吸的生之养分。而他们往往需要的只是一个永远触不到却时刻萦绕于内心的“Soulmate”,一曲用生命全部的激情与光芒发出的咏叹调,以此绵延不绝的喂养艺术上的灵感与造诣。而想要与这样的艺术家在现实中共同生活,所需具备的觉悟是成为他的翼下之风,这包含着永久的崇拜、完全的自我牺牲、无条件的体恤与包容。
    电影中比之艺术家与心爱之人相遇又分离的情感遭遇,更让人如鲠在喉的却是这样一段一厢情愿的感情,一个没有做好觉悟的女人,一位艺术家与一位数学老师共筑的婚姻,一场艺术与现实之间的拉锯战,一幕注定从不幸走向毁灭的悲剧。
    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与场景颇具法式风情,倒叙、插叙、闪回等多种剪辑手法的运用将多个时间轴上的故事拼贴在一起,顺畅的衔接了积极乐观与消极悲观迥然不同的叙事情绪。母亲坟墓上的烟云、可爱的死神这些桥段的设置以及穿插其中的动画小短片,为本片压抑的底色增添了几分黑色幽默。而流畅的游走于明快与阴暗之间的色调转换,巧妙的展示了性格与命运之间玄妙且紧密的关联。叙述女儿成年后的经历时,红唇与红指甲醒目的呈现在大块的黑色背景之中,强烈的色彩张力彰显了女儿与父亲相似的戏剧化性格以及弥漫传奇经历的悲剧人生。叙述兄弟之间情谊与性格差异的片段时,运用画面中光影的明暗对比割裂出了二人迥异的人生轨迹。最有趣的是叙述儿子成年后的片段时,大量夸张的粉色系梦幻色调的运用好似一出爆米花剧,及其戏谑。最后一段碎片式的串联,色调由柔和渐变为鲜艳又转为忧郁的蓝直至最终由灰走向黑,补叙出完整故事的同时,也让艺术家攥在音符中的呼吸与叹息变成了绝望的暗哑,一切都重新归于静默,唯有自我终结才能成全灵魂的永生。
    相比同类型描述“艺术家之死”的其他剧作,《梅子鸡之味》细腻雅致且独具特色,好似是让-皮埃尔·热内的经典之作《天使爱美丽》与《黑店狂想曲》的结合。好诗好词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音乐如是,好电影亦如此。一如电影中所述:“技巧每个人都能学会,重要的是艺术,透过艺术才能了解生命……”而关于生命,观完此片,莫名想起的是另一段法式情缘,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女孩Matilda问Leon:“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Leon回答她:“Always like this.。”
    写于28周岁来临之际,人生至此,悲苦多欢乐少。莞尔微情里,伤之亦哂之,如此而已。

 6 ) 色调和动画杀死了我

故事依旧发生在伊朗
这是看导演玛嘉·莎塔琵的第二部作品
之前的《我在伊朗长大》是动画作品
而这部真人作品却带着动画版的幻想
漫画式的叙事风格
色调真是直戳我心
每个布景都可以看出花了很多心思

一个艺术家在妻子砸坏了自己琴后选择自杀
八天之内对之前生活的回顾和生命的思考
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继续存在的形态
他爱的和娶的并不是一个人
却还有可爱的女儿和儿子
最后故事闪回了年轻时期的爱情
那也是他艺术生涯的巅峰
情已逝,琴亦死
故事虽不如前一部
但是这种真人+动画的尝试也很好看
特别是中间一段纯动画以为又看到了《我在》
最后一段回忆的闪回令人动容

说回来
是一部从海报到场景都很美的电影
带着伊朗特有的神秘气息
让你相信那里真的存在魔法

 7 ) 生命轻盈如微风

这部名为《梅子鸡之味》的2011年法国电影改编自伊朗漫画小说家玛嘉.莎塔琵的绘本。电影讲述了小提琴家纳瑟.阿里因为自己钟爱的小提琴被妻子砸坏而决定自杀的故事。豆瓣上将它归类为剧情/喜剧电影,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很经典的悲剧。电影涉及很多话题,探讨了人生、爱情、婚姻、家庭和死亡。看似荒诞、夸张而又不失美感的法国式镜头之下,蕴含的却是人生的诸多彷徨与无奈。 “梅子鸡” “梅子鸡”乍看起来似乎和一位艺术家之死毫无关系,但看完整部影片便理解了其中的精妙。这一意象出现在阿里痛失小提琴后决心卧床自杀的第四天——妻子弗朗西斯为丈夫做他最爱的梅子鸡,期待他因此与自己和好,放弃自杀的念头。这一个细节完美体现出了两人之间悲剧式的婚姻:弗朗西斯知道阿里从来都没爱过自己,却还是固执地嫁给了这位艺术家。妻子作风务实而丈夫依靠精神世界存活本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梅子鸡”指代的正是和精神世界相对的现实世界,或者说是小提琴家在平庸世界里努力找到的肉体存在的乐趣。这是两人之间维系关系的方式,但脆弱而卑微。摔坏的那把小提琴是阿里的精神寄托,每次演奏都是对永恒挚爱的怀念。这是让他感受生命丰盈的唯一工具,是其他小提琴永远无法替代的。表达情绪的媒介不复存在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也就宣告死亡。自由、理想幻灭,口腹之欲又如何能挽回一个一心向死的人呢。 纳瑟.阿里思考如何自杀 电影开头和中间穿插的思考如何自杀及死前场景的小片段看似滑稽,却把一位艺术家的敏感和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套在塑料袋里的小提琴手”——如果是以这种方式被众人铭记显然有失身份。想像苏格拉底一样地死去——“超出物理的皮囊,思想将到处发光”,但是现实世界里平庸的儿子放了一个屁,阿里被拽回到了肉体存在的这个世界里。场景幽默而荒诞,像极了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诗“我已经签好遗嘱/分掉了/我所有可以分掉的东西——然后我就看见了/一只苍蝇——/蓝色的——微妙起伏的嗡嗡声/在我——和光——之间/然后窗户关闭——然后/我眼前漆黑一片——”。诗歌和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垂死时刻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不是光明,而只是一只肮脏的小小苍蝇。艺术家生命的最后时刻,可能并非圣洁而伟大,仅仅是百无聊赖的荒诞和幻灭而已。 遇见伊兰娜 电影弥漫着一种阴沉的色调,但阿里见到伊兰娜的这一段是为数不多的明媚镜头。大量暗淡、阴郁的哥特式色调里突然出现一个明媚而温暖的微笑,令人印象深刻。依兰娜是了解阿里的人。但两人之间的爱情由于现实的金钱问题没有得到女孩父亲的认可,爱情最终无疾而终。多年之后,两人偶然相遇。依兰娜装作不认识阿里,却在道路拐角处时说出“纳瑟.阿里,我的挚爱!”,那一幕太让人心碎了。然而,唯有“爱而不得”才能保存“爱情”这种短暂易逝的情感。也恰恰是这种爱而不得和永恒的怀念才造就了伟大的艺术家——生命中的叹息是艺术家的灵感之源。音乐是阿里的语言,是他铭记挚爱的方式。而小提琴则是他寄托一切情感和永恒爱意的载体,是他灵魂的律动和呼吸。小提琴没有了,他对这个世界也不再有任何眷恋。 孩子和家庭 纳瑟.阿里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童年时期的孩子们可爱又纯真:女孩会在雪天张嘴接住从天而降的雪花,而儿子会顽皮地把手伸进集市上大鱼张开的嘴里,也会在父亲卧床时为他虔诚祈祷。但父亲陪伴他们的时间很少,也不懂得如何与小孩子相处。阿里会在喜欢木偶戏的女儿面前硬生生揭穿木偶娃娃说话的真相,也会嫌弃儿子妨碍他追寻艺术。父爱的缺失让女儿变得寡言,最终因为婚姻不顺而阴郁颓废。儿子最后不出父亲所料,成了一个平庸的人,有一个平凡的家庭。同女儿相比,阿里的儿子实属幸运。美满的婚姻本该是两个彼此相爱、惺惺相惜之人的结合。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一位现实主义者的悲剧婚姻,矛盾永远无法调和。孩子们是无辜的,但在不幸的婚姻中只会成为牺牲品。 生命和死亡 阿里在卧床自杀的8天里回忆起种种经历,或悲伤或欢愉。他召唤死神,渴望直面死亡。当死神最终出现在他面前时,阿里却退缩了。他感到恐惧,一种对即刻放弃熟悉世界而前路未知的恐惧。“命运之轮如不按照你的本意转,就毁灭它”。阿里本已对人生感到失望,此刻却对放弃生命心怀畏惧。我们对自己有很多期待,对生活有很多念想,但是,人无法毫无遗憾地度过渺小易逝的一生。 如阿里般的理想主义者们让人心疼。他们只想活在精神世界里,对自己物理皮囊所存在的这个世界充满抵触情绪,甚至绝望到要通过自杀来自我毁灭,结束皮囊的桎梏。大概你我都在某种程度上是阿里一般的理想主义者。只是同现实世界抗争的程度深浅不同罢了。艺术家是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他们自诩为太阳,不自由毋宁死。只要生活还有念想,人就是自由的,不至于被生活的庸碌所裹挟。这就像在精神上胜利的阿Q。人承载了太多与现实世界相悖的念想,便会近乎神经质地渴望抓住那些短暂易逝的美好,固执地认为自己能够以“重于泰山”的方式度过一生。到头来,才发现一切不过是“轻于鸿毛”。生命也不过是一阵轻盈的微风,一次最轻柔的叹息。

 8 ) 最凄美纯粹的爱情电影

绝妙不凡的爱情叙事 8天的时间 一生的经历 这是我看过的最凄美的爱情电影 没有海誓山盟 没甜言蜜语 质朴 深厚 浓烈 纯粹 荒诞喜剧的人生背后原来是如此炽烈如此伤心欲绝的爱情和痛苦至极的人生

 短评

大抵只有经历过天各一方的怀念,才会迎来泪流满面的重逢。

3分钟前
  • phenomenon
  • 力荐

纯情,忧郁,幽默,伤感。真爱,大概会是电影永远的主题吧。比起故事线——那根本不算是包袱好么亲,看过十部浪漫爱情电影的人都立马看穿了,绘制的背景,异国的情调,各种奇幻色彩的镜头,和可爱的细节才是本片的趣味。

8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看来范冰冰在伊朗也吃得开

13分钟前
  • Neil.尼爾
  • 还行

都是因为爱情,失去一生挚爱,换来音乐的灵魂,彻底对爱情死心,任什么乐器都再也演奏不出灵魂,他安然的选择了自杀,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看点是那些漫画式多种多样的叙事风格。一个虚构的城市,一场唯美却不沉重的爱情,这就像一部真人版的卡通片,一段浪漫的成人童话。★★★☆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他的生命是她和艺术。她不爱了,一半的他死了,成就了他的艺术。后来当他不能再次演奏时,艺术死在被爱里,于是他选择消失。依恋,在生命最后八天的回忆。最后那段闪回好感人,影片的海报也是一副美丽的艺术品。

19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能看出是绘本改编,影片的色调以及天马行空的情节都带着动漫风。最终则回到了爱的话题。女主很眼熟,最后才发现是演过《关于伊丽》的那个伊朗演员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充满奇妙感性和诗意的画面,以及很多你猜不到意义的片段;据说导演也是天蝎;bd-MSD-0day

27分钟前
  • 力荐

爱比恨更难

29分钟前
  • 暴君多肉
  • 力荐

爱如夏花的微笑,死如秋叶的叹息。

3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伊朗姑娘就是天使的模样。法国人总能用荒诞、玩味、夸张的手法来诠释爱情、亲情与生死存亡。观影的大部分过程是心情愉悦的,但死亡的倒计时牌只有8天,妻子砸了他师父的师父传给他的小提琴;偶遇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她却不认得自己,这2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苦逼艺术家必死无疑。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39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法国人真是浪漫死的

40分钟前
  • lolomomo
  • 力荐

因为你们从未结婚,所以你们始终相爱。

44分钟前
  • 踏破天涯8848
  • 还行

难以置信…… 这毫无疑问是我今年目前看过的最佳影片,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是什么风格,我一定会明确地告诉你无法形容:古典、奇幻、文艺、喜剧、飘渺、伤感、唯美…… 太个性鲜明的一部独立电影,杂糅了如此多的题材却又如此清晰地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能说,不可思议。我是一定会为它写评的。

48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力荐

很巧几年前看过这本漫画,正在我最低落的时候。原作故事简单,能改编得如此丰富已属不易。一脉相承的风格让人不免与「我在伊朗长大」比较,本片则显得深度欠奉。但仍不失为非常成功的真人+动画尝试。ps:讽刺美国人生活的那段太逗了,充分表现了法国人对美国人的一贯看法。

52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艺术是披着纯粹外衣的唯心主义,产生于个体独立,赋予作品特定的美。比起信手拈来的谦逊,孤傲和封闭更能作为艺术家的标签,你可以无限接近地感知他的乡愁,但你永远无法切实地看见他眼中的故乡—— 一棵树,一座房屋,一条小路或者一个熟识面孔的偏差都是不可修复的。以死亡成全偏执比这容易得多。

56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没有期待的那般好,当仍旧喜欢

59分钟前
  • 水星王阳台
  • 推荐

他不爱你 怎么努力都没用。他爱你,你轻易的就在他心里活到他死。 悲哀的是,我不能让你爱我、你也没有跟你心爱的人厮守。

1小时前
  • 妄想代理7
  • 推荐

非常漫画风格的叙事方法,想必原作一定很可爱。“多年后,你已不识我,我便再无继续在尘世漂泊的理由。”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黑夜。

1小时前
  • 董小姐
  • 力荐

玛嘉·莎塔琵的电影都是这种私人自传似的风格,叙事方式和漫画风格使其优美隽永,最后男女主角的交叉剪辑直接泪奔了,也只有非科班化的原始创作力才能保有这种灵性吧。PS:讽刺浅陋的美国佬那段笑喷了:)

1小时前
  • 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