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寻梦(浙江杭州):丝绸博物馆馆长一番讨论让人长知识。我们的先民为什么养蚕并穿着蚕丝做的衣服?因为先民认为蚕乃天虫,可以重生的神虫,它吐丝成茧包裹自己又破茧而出获得新生;那么人被蚕丝做的衣服包裹即可获得重生抑或长生的机遇(大概是《金枝》里模仿形式可获得相同结果的思想)。 金石千古:乾坤容我懒。所谓焦虑就是硬要不确定的未来有一个确定性。有我是凡人,有我有他人是贤人,无我是圣人。“因过寺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富春山居(浙江杭州):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建筑师——王澍说江南水乡白墙黑瓦就是白纸黑墨,就是读书人、文人、士大夫家居风格;礼仪就是推迟重大事情的发生。王澍献给学妹、初恋、爱妻陆文宇的礼物——建筑设计作品《八间不能住的房子》,让人见识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之伉俪典范,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真可谓当代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个才华横溢负责设计,一个聪颖贤能负责工艺,真是珠联璧合,完美佳偶。
雁荡楠溪(浙江温州):所谓名山就是引起很多人共鸣的山。
礼乐耕读(浙江丽水):浙江丽水遂昌耕读书院戴建军。城里菜没菜味,肉无肉味,人无人味。不回到自然,是触摸不到中国文化的衣裳。晏阳初:欲化农民先农民化。窦文涛:衡量艺术的金标准就是时间。陈其钢:音乐从来不可能被金钱扭曲,这就是音乐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单纯更神圣的原因。周奇墨:基本盘不稳,遇到不一样的东西,认为不是增加而是一种冲击。
十八相送(浙江嵊州):窦文涛说越剧百年发展史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发展历史的缩影,越剧就是活的新古董。“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才子中状元。”越剧起于浙江嵊州,盛于上海滩。嵊州越剧最老最正宗,上海越剧最洋气新配派,杭州越剧(“小百花”)最革新。
福甲天下(浙江湖州、江苏扬州):徐累说,怀古想象,就是纸上江山。扬州瘦西湖园林,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川菜(市井菜)的味,粤菜(商贾菜)的料,鲁菜(官府菜)的火,淮扬(文人菜)的刀。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茎。淮扬菜特色精细清新(雅致)。
姑苏城外:城市文明史是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一条线索,强大的国家一定有一个与之对称的大城市,如没有罗马哪来罗马帝国,没有君士坦丁堡哪来东罗马帝国,没有巴黎哪来拿破仑帝国……苏州虎丘,求拙不求巧,求雄不求秀。伍子胥是苏州城始建者,季札则是苏州城精神象征。历史上苏州城精神气质——剑气书香,“无事袖手谈性情,有难一死报君王”,原为“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颜元集·学辨一》)。颜元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苏州自古江(长江)河(大运河)湖(太湖)海(东海)联运。
游园惊梦(江苏苏州):苏州大学教授、昆曲大家周秦:私定终身后花园→才子赶考中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我们苏州,园林里有昆曲,昆曲里有园林,是生活习惯。十部传奇九相思。昆曲是最伟大的文人写得最美的词。“入声短促急收藏”。
白发皑皑周秦教授边吟唱边讲解昆曲的前世今生,雅致美好。一段视频看哭不下三次,每每周老先生讲昆曲唱古曲泪从心底溢出铺满脸庞。
S1:西湖
西湖是文人美的集中,还很灵性的换了古装、听了笛子,果然人文与自然在一起,又会拓宽感受的深度。
丝绸博物馆的讲解太妙了呀。从丝织机的信息储存到以蚕而起带来的丧葬文化、生死观,丝绸真的不是一块布而已,真的是大开眼见。
不过要说最戳中人心、引起那些细微生活中情感共鸣的还是在陈立先生的家宴上。可爱又文雅的开盐词“邀请大家来贴秋膘.....少油少盐.....没有厨余垃圾”,以后请客吃饭也要这么说,当然,是和朋友的饭。
最后,最没有料到的是,饭局上两句小小的话,简直让自己潸然泪下。
陈立先生说“只有忘我的时候,才能真正进入爱情。”现场的女嘉宾们都在反驳,那是因为还停留在对现实生活里爱情的意义里。其实如今生活中经常谈论的爱情,大家更多的是打着爱情的幌子,实际要的是陪伴、尊重、信任、依赖、性等等关系的总和。而纯粹的爱情,其实很多和这些关系是相悖的,所以,只有真正忘我的时候,没有要求的时候,才能真正进入爱情。所以,其实很多时候,人们真正拥有爱情的时候只有几个瞬间,而把瞬间延长的那些人,是情种。
窦文涛说,“本来你也应该,和你爱过的任何一个人,走好这条路的,但是你没有走好,当然不完全是你的责任。但是你永远就会觉得,那个未完成的,那也是一个小说。说不定你知道按照平行宇宙的理论,可能你跟每一个跟你好过的人,在一个宇宙里都过了一生。”所以,那些理智上不值得情感上又忘不掉的人,大概在另一个宇宙里,我的恋爱脑会和你走完一生吧。
看完第四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在富春江上对景看画时提到的“线条”。
黄公望以写意的线条抒情,王澍则将画中的线条移至建筑中,无论是画还是建筑,其线条一气呵成,如同弹奏古琴的尾音,余音袅袅、意犹未尽。就像窦文涛说的那样,这是“当代中国本土的建筑学”——它与自然亲近,蕴含着我们的传统文化。锵锵3就是一个这样的节目,清新自然,从不以说教的口吻来讲述传统文化,总是在聊天中自然而然地引发思考,但又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他们聊天时,还提到了一个现象:现代许多建筑用概念化的方式限定了城市的美。确实,现如今人们提到江南便是白墙黑瓦,事实上,这是经典的、但绝不是唯一的。能同时看到高楼、弄堂、花园在一起,这样富有多样文化的生活场景才是有意思的,而中式建筑恰好能符合这样的多元,它跟哲学、意识形态、礼仪,甚至是“身体”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相信中式建筑将如同王澍先生所言,“我们的建筑,在未来有戏”。
美食、丝绸、篆刻、竹纸、建筑......从前不知道江南还有这么多隐藏的宝藏旅游地,每一期都是一边听故事一边云旅游,但却从来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让人觉得文化之行并不是高不可攀!越来越期待锵锵3后面的内容了,希望能从不同的视角了解江南的风土人情,品味江南文化盛宴!
想念周轶君,有她时候没有感觉,其他人光芒太盛,掩盖了她的丰富的阅历,直到这一集没了周,一切感觉很别扭,基本都是窦与嘉宾的交流。玮婕很好看,但只能接一些寡淡的干滑,最恶心的是陈艺丹是从哪个后门塞来的,一没有话说,二每一集各个镜头都能看见她躲在角落玩手机!太不专业了!塞关系户也不能档次这么低吧。一个老鼠坏一锅汤。
标题的文案好美,虽然和节目主题不符合,但在说江南,我勉强给它们拉上关系。
节目组的审美太好了,每次外景都拍的一绝,尤其这次杭州特别惊艳到我了,以前从来没对这个地方有过兴趣,但是跟随着节目组的镜头以及文涛的步伐,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都让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如果不是看过这一季我万一哪天去了杭州想必也只会是走花观花,虽没什么不妥,但是因为我看过,认知比原来多,那能看见的东西就会多。跟着锵锵涨了三季的见识,文涛请多带我们观众开开眼,而且文涛是极好的“向导”,他对文化的痴迷和热忱非常有感染力,往常我看不懂的东西也变得鲜活了。
第二期和念顺法师这段对我来说犹如及时雨。
人生无常,情绪无常,放开自我往外开。
云中访仙——天台山
非常喜欢的一期,尤其是访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高澄的部分(1:10左右),仙人居仙山啊,天台山今年夏天提上日程🌈。
原来高中时期背诵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来自这里。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美丽的哀愁",是李泰祥1980年一张专辑的名字,不知文涛是否也喜欢,所以脱口而出。
用它给此季作结再好不过。华语文化的美感,可凝练为,美丽的哀愁。
就像周秦老师最后一集对昆曲情节的点评——得不到的相思才动人,真做了俗世夫妻,热闹的恩爱旋即沦为下品。
这也合陈寅恪的观点:
“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
连宝黛的感情也只能排到第二层。
终身结为夫妇而无外遇,为倒数第二层,仅比唯欲是图无所谓情者稍高一层而已。
美丽的哀愁。
这一季播完了,但没有十分不舍,反而生出期待,因为发现了太多可以研究的新领域,此生大概也不会无趣了。
就像文涛说的,有些中国人,是到了国外留学后,回头看,才发现明代家具的美。这也让人想起张爱玲,去美国研究《红楼梦》,注译《海上花》。异国有时会让人产生一种文化上的精神创伤,于是疗愈性地去回顾自己的来处,我在自己身上也观察到了这一过程。
有时候我会想,在文化上有所系,到底是安全感的稳定来源,还是个人发展的羁绊。也可能是因为到了可以欣赏和懂得它们的年纪,愈发感到不可割舍。以前读《红楼梦》,黛玉细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其实没有太大触动。今天才明白昆曲里看似含蓄的衣袖动作的含义,接着看到曲折水面上的那对男女青年演员走下桥的倒影,竟然流了眼泪。
你整个人是在那里、被它们塑造的,只是之前没有距离,所以意识不到而已。
文明最美之处在于语言。最后一集讲到声调处,让我想起之前有位九十岁的德国老教授问过我,我的名字用中文应该怎么念,他的研究范围有中国哲学,知道汉语里每个字都会有声调。
我念了两遍,说我的名字可能不算太难,因为没有上声,然后举了个例子,denken在中文里是"想",可能对外国人比较困难。老教授又听了两遍,直接放弃跟念了,说,das können wir nicht, man muss es als Kind lernen.
我还和一位学汉学的德国同学分析过中文的声调,在汉语里,句子的音调其实不是很重要,它已经化在了每一个字里面。陈述句、疑问句所需要的语调,单个汉字组在一起已经足以表达。所以中国人说话听起来比较平,不像德语,陈述句和疑问句非常依赖句末的音调来凸显。当时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汉语有更加复杂的Melodie,它多么独特和有趣。
另外,中文发音很依赖舌尖,有尖音的方言就更如此,而德国人说话,声音更像是从嗓子眼,甚至锁骨后面发出来的。不习惯用这个部位说话,是我一直觉得别扭的地方。德国同学经过指点,把注意力放在舌头上,念了几个字,听起来立刻好了很多,但还是保持不住这个发音位置。文化会在人身上留下磨不去的习惯。
苏州话的确美。第一次发现,是多年前听周云蓬《春歌》末尾的苏州话念白,"徘徊在水里火里汤里"也极为缠绵。
行天下第三季达到了新的极高水准,感谢文涛和工作人员卓越的工作和辛勤的付出。希望更多的资本家和政府机构关注到窦文涛的非物质文化价值,积极给予物质帮助、精神鼓励和条件便利。
上午看的,下午就去了丝绸博物馆打卡,看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喜欢那个馆长,说话很有料,他的说文解字和一些文化延伸让人感觉确有其事而不是牵强附会。博物馆整个的结构布局很像个度假酒店,尤其是这个时节,时装馆里落地玻璃前白色的桌椅,晓风书屋外黑色的藤椅,丝路馆里白色的旋转楼梯,每一处都很好拍照。难怪是峰会时太太团贵妇团必去的打卡点。涛哥就该多去这种交通便利我们周末就能够抵达到的地方,前两季的伊斯坦布尔、河西走廊,虽然心向往之,但要去一趟时间精力财力上都太消耗了。ps:我爱文涛,生命不息,锵锵不止。
优酷这么多年,我花了这么多钱,不就留着今天用的吗。
看到大家说文涛油腻,但我还蛮喜欢这一季女性的声音,以及陈老在其中的润滑。陈老的厨房和家宴,我知道可能并不符合有些人的想象,可是我就会直接想到爸爸的小厨房,治愈我所有的挑嘴,施魔法于世间食材。
头图绝对是林玮婕挥之不去的阴影!窦文涛老了,许子东老了,陈立也老了…周琦墨太装逼!不赚钱?喝风?
从这个节目再一次验证,旅行之所以有意思,不是因为地点,而是因为和有意思的人一起,遇见有意思的人。
轶君!轶君你给我回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节目里每个有关西湖的镜头,都让人忍不住暂停截图,每段关于文明的追索,皆是嬉笑怒骂成文章的大巧不工。看得尽千里风景,看不尽万种风情。犹记第一季,几人意气风发,赏遍异域奇情,浪漫海岸,追忆文学似水年华,那年尚无疫情压城,尽可开怀畅言。第二季疫情来袭,节目伊始,文涛便愁容不展,又遭逢许子东老师身体抱恙,在大陆西北,苍茫天地,都蒙上一层“纵使前路无定,我亦携伴前行”的悲壮豪情。如今时过境迁,相逢江南,仿佛世事大梦一场,又仿佛经历轮回诸行无常。但无论如何,老友回归,锵锵风起——不妨我们并肩,痛快行天下!
求轶君回来,一人血书!跟第一季差远了,但是还是不舍得低分,毕竟这样的综艺本来就少
前面好看,后面的闲聊简直尴尬到抠脚趾,不要再聊婚恋问题和两性问题了,没有深度啊,但是介于情怀我还是给满分。
窦文涛要馆长围巾和女博士聊天真特么油腻。
窦文涛你现在真的很油腻,老男人的那个油劲儿真叫人受不了。
如果最后不要老是揪着女博士问婚恋问题,我会给六星
陈立老先生太懂生活了
推荐,第二期西泠印社、永福寺与飞来峰,普通人去了也未必可见的行程。第一期后半段拉胯油腻,望后续改进。
被综艺拍烂了的杭州终于露出了文化的底色
春风又吹红了花蕊,你已经也添了新岁
文涛「小混混」许老师「老混混」
窦文涛看起来听起来都是一种中年酸腐的污浊气
文涛:“我就喜欢石头,您会觉得我有点幼稚吧?”念顺:“有癖好是好的。”
太精彩了,只凭第三集纸上春秋就值五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