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per去哪儿

综艺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1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2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3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4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5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6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13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14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15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16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17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18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19 Jasper去哪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28

详细剧情

《爸爸去哪儿》Jasper精华版。

长篇影评

1 ) 装逼是装逼者的通行证,有感于那些大言炎炎的喷子们。

《小时代》上映时,我压根没关注过。对于这种片子,如果注意到它的存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打一星吧,喷它吧,显得很无聊——又没人强迫你去看。所以于我而言,碰上这种电影,最好就是无视,当不存在。

但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自己掏了几十块钱,屁颠屁颠跑到电影院里看完,然后去豆瓣跟小时代的脑残粉对喷。今天《爸爸去哪儿》上映,这些喷子们又出现了。我向来很困惑,这需要闲得蛋疼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这种花钱找气受的事情?

像《致青春》这部片子,我喷它,是因为它装逼,装作一副很有艺术内涵的样子。结果一看之下,发觉上当了,这片拍的不是一般的烂,我当然要喷它。但《小时代》人家摆明了就是一部物质炫富电影,也没装逼,既然有人喜欢看,碍着你什么事了?你非要自己花钱忍受俩小时视觉污染,然后去豆瓣教育脑残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装逼精神?今天《爸爸去哪儿》上映后,一帮喷子们又有新的说辞了,“娱乐节目也能进影院,中国电影完全毁了”,一幅痛心疾首苦大仇深的样子,仿佛他们是中国电影的救世主,众人皆醉他独醒。他有义务来教育脑残粉,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我向来觉得这种人比那些脑残粉更恶心。存在即合理,有人爱看,这就足够说明一切了。人们自己有用脚投票的自由,有谁规定娱乐节目不可以进电影院了?我真是不懂这些喷子们有没有正常的思维和逻辑,居然还在大言不惭地指责那些打四星五星的粉丝。

换一个更形而上的视角,也可以看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恰恰正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结果。市场经济的本质,乃至艺术的规律,核心就是自由。导演有拍电影的自由,观众也有看电影的自由。而总有一帮喷子们,指手画脚,动辄指责这个是文化垃圾,那个是艺术倒退。有人逼你看这些文化垃圾了?

前些年很多恶俗的网络歌曲广为流唱时,怎么豆瓣这帮高端艺术逼没出来叫嚣中国音乐已经毁了?我所看到的现实是,听王菲的还是听王菲,听周杰伦还是在周杰伦,听重金属的还是在听重金属,听凤凰传奇的依旧在听凤凰传奇。

道理其实很简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同的人,精神需求不同。你不喜欢没关系,但是你摆着一副高姿态指手画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中国电影真的被一部真人秀电影毁了,那说到底也是因为大陆民众的艺术修养太低了,因为像你们这样高端优雅有内涵的人太少了。你们这帮高端艺术家们,应该做的是发起一场“新文化运动”,来提高蒙昧大众的艺术修养。现在为难一部真人秀电影,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么?你们高贵的逼格和品味与低下的智商和逻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何况,有你们这帮冷艳脱俗的艺术家们在,中国电影怎么会毁。你们大可以去拍一部牛逼闪闪的杰作,把《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的脑残粉争取过来。这样做是不是比只会在那瞎喷效果要更好些?这些电影不好,问题是还有更好的选择么?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没烂过?这时候出现一部大家喜闻乐看的电影,难道不比当年大银幕皆是空洞大片的时候要好些?

如果一部电影明明拍的很烂,但它打着电影艺术的旗号来忽悠你掏钱包,比如《致青春》《富春山居图》。你看完之后发现上当了,当然可以喷。但是《爸爸去哪儿》人家压根就没标榜自己多么艺术,人家摆明就是为了圈钱。只要有粉丝愿意贡献票房,这碍着您什么事了?


你要追求阳春白雪,没人有意见。我没见过《小时代》的脑残粉们去喷《肖申克的救赎》。相反,那些稍微看几部艺术电影的货们,倒是很喜欢出来卖弄格调,显摆品味,教育他眼里的“下里巴人”。

我就纳闷了,这些人到底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干涉别人的自由?这是要幼稚和无脑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事?我绝对不会看《小时代》,但我从来也不会对《小时代》的脑残粉指手画脚。

大张伟昨天在采访里说了一句话深得我心,他说:“有人觉得SM特别不能接受,但有人觉得被抽鞭可爽了,关键是你看站在谁的角度上,所以人没有底线之分,只有角度之分。”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些人总觉得自己偏好的才是唯一的,正确的。别人跟他不在一个队伍,就是垃圾,就是低俗。

即使这些电影真的很脑残、很垃圾,但国外的暮光不也大卖,加拿大吸毒的那个小JB不是照样粉丝无数,这世界无知的少男少女、无知的脑残粉多了去了,都需要你去拯救?你特么是不是感觉太良好了。

法国人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如果没有女人,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会有商业广告。说白了,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很多事物都是为了迎合乌合之众而存在的。你境界这么高,你批判的过来么?是不是干脆所有的广告和娱乐都要取消,每个人每天都精研佛经、哲学,你这个装逼货就满意了?


往往这些货们,连基本的辨理逻辑都没有,数学考30分,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构架期,看一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就能把他洗脑。这些货们大概就是看了几部诺兰的片子或者基耶斯洛夫斯基之类的文艺片,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指手画脚,要指摘超度那些他看不起的脑残粉。

但其实就如冯小刚在微薄上说的,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连什么是蒙太奇都搞不懂,就出来大谈特谈什么电影艺术。你丫有数千部的阅片量没?是否对各国电影各种类型的杰作都了如指掌?你了解电影史吗?你丫看过几本电影理论书籍?你知不知道有相当部分的“CULT”类型片,在当时是很烂的片子。

什么是艺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逼格很高、远离世俗的东西才是艺术的唯一形式?你怎么不说现代的大部分艺术形式都是垃圾?二十世纪的流行音乐和之前的古典音乐相比,还有什么逼格可言。我相信,当上个世纪古典音乐式微,流行音乐取而代之时,肯定有相当部分的人在哀叹真正的音乐已经毁了。


费里尼曾经对斯皮尔伯格说,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所喜欢的东西是大众喜欢的。这些喷子们如果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恐怕也要喷斯皮尔伯格低俗吧。不过是稍微看过几部不错的片子,就不可一世了,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艺术。《少年凯歌》里有句话说的好,“当你觉得你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才刚刚原谅你的幼稚”。


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依我看,当初叫嚣着《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崛起》改写影史的人,也是这帮装逼装清高、秀优越感的货们。因为真正懂电影的都知道,诺兰的片子给当年的《黑客帝国》提鞋都不配。而《小时代》《暮光》之类电影的脑残粉显然又不会对这种电影表示这么高的评价。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最恶心的不是那些一无所知的人,当一头猪也有猪的幸福,《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的脑残粉自有自己的幸福。最恶心的其实是这种人,稍微知道一点东西,就觉得自己理解了全宇宙,觉得自己高贵典雅,高人一等。


就像一句话说的,你永远无法战胜一个纯傻逼,因为他会把你拉到和他一个层次,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战胜你。上述的这种人就是这句话里的纯傻逼。


今日《爸爸去哪儿》上映,又有一帮货们在豆瓣狂喷。吾为二货们的那幅大言炎炎的正义精神所感动,故作此文。文字里出现了一些不雅词汇,那是因为——这些词汇再怎么不雅,也是对这帮货们的真实写照。



----------------------------------------------------------------------------------------------------


PS: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讨论《爸爸去哪儿》究竟算不算电影。只是看不惯那些装腔作势的人。这些感想也不单单是因《爸爸去哪儿》被喷而起的,里面说的一些东西,也是长久以来,豆瓣这些装逼货们给我的印象。

有些说辞可能有点拔高这部片子的嫌疑,那只是因为过于反感这帮拿着大棒到处倾轧的货们。你当然有评论的自由,所以我也有骂你的自由。


话说回来,电影美学理论一直在发展,当代的电影美学观念和五十年前完全不一样。就我个人的感悟,不管什么学科,当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入,他下结论反而越谨慎。很多问题到头来,其实是哲学问题。为什么要说“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我始终觉得,乱下结论、乱扣帽子是种很浅薄很无知的表现。

批评一部片子剧本空洞,演技有瑕疵,镜头语言不纯熟,这些当然都可以。只是当讨论层面上升到“什么是电影”这么深刻的本原性的话题时,这个连新浪潮大师们都不能穷其究竟的话题,这些货们居然能洋洋自得地谈个不休,还拿着他自认为的所谓的“电影艺术”的定义来压人,我觉得这实在太不能忍受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这帮高端艺术逼们恶心的原因之在。

2 ) 依然是个人见解,这次是关于它与中国电影与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看法。(凑不了上次那么长的标题了)



今天一上来非常失望,不知道是没等到还是根本没得等,仔细看了所有人的长评和短评,没有人说它表现了怎样的亲子情,怎样的令人回味,怎样的成长心路经历。没有一篇说它好的发人深省的。
它就和我预想的一样了,是部纯粹的爆米花片,让人笑过就忘。如果说电视上孩子们和父亲去体验生活有着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及加强父亲与孩子的沟通的意义。这部电影就是纯粹《爸爸今天和我一起去动物园玩天然萌的梗》,有什么意义呢?
有什么意义呢?
明年的今天你还会记得它吗?


《关于中国电影》
我一直认为它垃圾,但我并未绝望的认为,因为整体的差劲我就可以麻木的容忍综艺节目改编成电影的存在而认可。因为烂片的横行我就放弃了对中国的电影的期望。凤凰燃烧到了尽头,必会重生。
因为还有姜文,他可以将一篇短文改成2个小时长的电影,并且,是天天都在改剧本。
因为还有徐克,请来国外的制作班底,并搭建了一个巨型水池,还要克服演员的水性与拍摄难度等等问题就为了拍一部爆米花片。
因为还有王家卫,力求真实,让演员集体苦练武功,张震更是练了三年拿了一等奖。影片的每个镜头也都力求美与耐人寻味。
因为还有贾樟柯,一个总是将镜头关注小人物生活频频在海外获奖却被自己的国家长期拒之门外的导演。
因为还有跟随他们的团队,以及很多很多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青年文艺工作者。
有的人,一生没吃饱过,就为了拍电影。
有的人,宁愿自己烧伤也不希望胶卷有事。
有的人,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为电影而活。
他们这么呕心沥血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观众舒舒服服看部商品。
商品!
他们都只是为了,制作一部商品。你们口中的,商品。


我从来不将电影只看作商品,它是我情感的载体,我可以肆意的在里面做梦,也可以在那里找到我自己。那是我从童年坐在露天电影院开始就一直拥有的最私人最特殊的回忆。
我做不到像普通人那样看过就忘,看过一部精彩的电影,我会兴奋得睡不着,我会起来找论坛发言,找微博写评,找朋友聊天。我加入过话剧社也写过剧本拍过DV,正是做过才知道要做好有多么不易。
所以我不能容忍,一部5天完成的电影,一部靠消费孩子剩余价值的电影,一部被人认为完全与电视效果没差的电影,一部已经没有任何深刻意义的纯粹爆米花的电影。赚得了比那些电影人多的多的钱,收获了比那些电影人好得多的评论。让他们那么努力想做好却仍被人骂的成果变成了黑色的笑话。


《关于纪录片》
第一部电影就像你的初恋,这可真没错。我看的第一部纪录片是《海豚湾》,至今依然记得深红的血水与湛蓝的深海错综交织的场景,鲨鱼的无力挣扎,低沉的古典大提琴。。。以及我咬到发麻的嘴唇和满脸的泪痕。
这部片奠定了我对纪录片的标准,就是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它可以不用专业道具,也可以不用精美的剪辑,也不用强大的后期,只要它的故事能让我感动,能让我思考,能让我回味,能让我认识到理解到新的世界与观点,那么,它就是优秀的纪录片。
而这部电影,连优秀都谈不上了,它不配纪录片之名,一部感动的点仅仅只有最后大合唱的DV亲子秀才是它的本质。

而在我看来这种感动的点还不如让小胖妹扶起一个老奶奶来的感动。可惜这种事连我自己都没有胆量去做,所以更没有什么指责的权利。

假如这部片子不是去动物园而是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比如种树,或者保护水源。我还会觉得它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算是纪录片。

否则,这个样子也算纪录片。不就跟这个样子也算中国电影,这个样子也算健康食品,这个样子也算中国足球一样了吗?

纪录片要求的是真实,但不是爸爸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不停卖萌逗得人笑的真实。纪录片要求的是会心一笑,而不是哈哈大笑。那只是贺岁片春节片爆米花片。
唯独不是纪录片。



《关于真人秀》
综艺节目改编成电影我是很不认可的,但是我并不想去阻止去反对,任何事情都会有因有果。它并不是中国首创,早在这之前日本美国都有先例,作为真人秀鼻祖的美国在屡战屡败之后终于认识到电影和综艺的距离就像刘谦和YIF中间隔着一万个傅琰东。而娱乐大国日本在那一次小试牛刀之后认清了现实老老实实还是该干嘛干嘛。
但是这种综艺节目一拥而上抢滩电影市场的事却是中国独家独创,虽然之前我猛烈抨击过这种现象,但是现在仔细一想,人人都来做这块饼,这块饼却不是人人都爱吃的。《爸爸去哪儿》是因为正能量与家庭以及父子亲情才大火的,还有爹的帅气与娃娃的萌。这种讨喜的馅料做出来的饼是不挑人的,男女老少都爱吃。但是其余的节目针对性太强了根本做不到成功改编成卖座的电影。再有与《爸爸》相似的出现人们也只会认为是狗尾续貂。它的成功不可复制。

如果改编得好,能够客服综艺与电影的不协调性,我是不反对的,但是目前情况,大部分综艺除了屏变大了内容一点没变甚至还烂,这对于看加大版还不能换台的观众来说可不是好事啊。
何况这个问题连真人秀祖师美国都未能攻破,中国要想超前完成简直是不可能。
综艺由于脱胎于电视所以它的内容必须拥有极强的娱乐性与时效性,这要求它的内容必须够新鲜够吸引眼球,因此很容易缺乏内涵与深度。而一部电影,优秀的根本就是它内涵的故事与深度的思想。当然爆米花片也是电影,然而一部爆米花片不可能像综艺只凭笑点爆点就能高收视,要么拥有宏大的场面,要么拥有绚丽的特效,要么拥有丰富的视觉享受,要么拥有紧张刺激的动作爆破。很显然综艺办不到。

另外真人秀自身的弊端早年都遭人诟病以致有了《楚门的世界》,美国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与磨合才形成了共谋的局面。而真人秀刚刚起步的中国还有很长的路没走完却先想着怎么努力扩大知名度来挤压对手了。

借用我妹妹的话就是:天天心思没怎么想学知识尽想着窝里横了。(突然又想到成东青的话:这么多年了还是只会自己人打自己人)



如果有人来告诉我,大过年的,就是图一乐,何必这么较真。
我会说因为这个理由,于是它就值五星并要我好评?
我这是在评电影,不是在给微博点赞。
何况它也不可能变成百年经典,那我更没有给好评的理由了。
如果不是大过年的,如果不是没有其他片了,会有这么多人去看?
一碗炸酱面,从一次性方便碗转移到了青花瓷盘,味道有点变了但还是好吃,不过价格比之前贵了至少十倍。
然后有人说我就是掏钱掏得心甘情愿。
呵呵,我有家庭影院。我还用省下的钱给我弟弟买了个包。

如果有人来告诉我,老人父母都是难得进一次电影院的,我不懂那种亲情聚在一起的可贵,也不懂不是人人都有家庭影院。
于是我看看超市里普遍卖的电视,都有插口,等几天网络出了高清版,完全可以下了然后和老人父母一起围着电视看。
你家是有多土豪,非要在电影院跟一堆你不认识的陌生人挤在一起才能聚会,还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不是正排座位,还不清楚自己跟家人能不能坐到一起,然后看一部跟电视效果没差的,“电影”。


借用我妈妈的话就是:中国人真的特别爱凑热闹,好像去晚了或者不去就抢不到似的。


我祝福过每个真心想去看或者被硬拉去看的人,你无法阻挡有人就是喜欢放大版的萌。但是我自己却拼死找不到必须要去电影院看它的理由。如果你刚好是正在犹豫看还是不看,或者听到以上两种言论对你的激励的人,希望我说的会对你有用。
所以我还是打了一星,如果不是爸爸和娃娃们,我就打负星。







此文献给商品论者纪录片论者及好电影论者。

3 ) 为何大家会觉得这个片子成功,代表中国电影市场的失败?那么这次我就来详细的说一下为什么,以及如何界定它的身份。(最短的标题一定要配上最长的内容)

首先,咳咳,这是影评。不过呢,不是《爸爸去哪儿》影片剧情的影评,而是透过《爸爸去哪儿》这部电影以及所产生的现象,反思它的意义以及反思中国电影业的影评。本着不报忧国忧民的态度,尽量客观冷静的来分析。(其实我是蛋疼加写上瘾了)



第一篇影评我曾在标题强调过是个人见解,第二篇我也频繁用到第一人称,因为我不可能那么客观,权威的断言它真的一点也不算电影。这只是在我看来不符合我心中对电影的底限要求,出于情感因素我不能承认它是电影。
那么,如果我抛开情感因素,客观的来看它,它是不是电影呢?

【纪录电影】
很多豆友认为,这个不叫电影,是因为,它不像我们常见的电影那样有故事,有起承转合。但是电影可以按不同方面分出不同类型,如果按故事的真假来划分,就可以分为故事片————虚拟的编造加工过的影像记录,与纪录片————真实的自然的影像记录。
另外电影按照广义理论来看待,凡是在电影院播放的影像媒体,都属于电影,包括AV。如果AV在电影院上映了,它也是电影。不过不在电影院播放的电影叫不叫电影呢?也叫,但它从属于第一身份:视频,第二身份才是电影。
但是广义理论太广义了,放到食物上来讲就是凡是人类能够在餐厅吃到的加工食物都算烹饪,甚至包括日本的大便餐。
那么纪录片,又可以细分为纪录电视剧与纪录电影,或者以深重主题为主和以轻松主题为主的。
由于纪录片特有的真实性,两者除了播放媒介不同再就是播放长度不同了。纪录电影还可以再分,具有娱乐性的和不具有娱乐性的。但是在电影院盈利的纪录电影,它势必要有娱乐性才行。
而在具有娱乐性的纪录电影里,它又被分为纯记录性质和有参与性质的。前者譬如《圆明园》,后者譬如《怎么长胖?》。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爸爸去哪儿》本来的面目:真人秀,一种以普通人的生活为主题,人为地设置任务来推动节目流程的综艺娱乐。纪录片和它非常像,甚至经常分歧模糊,因为二者一直处于互相借鉴的关系。
那么到这里《爸爸去哪儿》的定义就呼之欲出了:一部以轻松主题为主的具有娱乐性的有人为参与的纪录电影。

不过它可以叫电影,可不可以不叫电影呢?也可以。
因为它完全是按照真人秀的流程来进行的,所以你也可以说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真人秀且毫无勉强。而上面这一长串的下来几乎可以翻译成它是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它就是用塑料泡沫做的沙滩比基尼,虽然一时吸引人们,但它的材料用途注定昙花一现。你虽承认它是衣服却十分勉强,它也很难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对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并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大众审美需求。它就像挂在派对墙上的人,你说它不是派对的一员,也算;你说它是派对的一员,勉强,但还是算。关键看你用什么角度看。

不过以我个人的需求看我不认可它,它不符合我对纪录片人文诉求主题的定义,如果是原本在电视上放的内容,我还可以说它具有强烈的人伦亲情关怀交流与现代儿童教育意义,这部只能说反映了亲情的温暖与孩童的快乐,简单虽好却没有了深层次的内在了。不过我还是会看。
(肯定有人会说没看怎么会知道它意义深不深?很简单,我通过已看过的观众反馈与电视版的做个对比就清晰了。)



很多人说它会摧毁中国电影界,很多人就会说他们杞人忧天;很多人说他们宁愿选择看一部不是电影的电影,很多人就会说那些真正的电影就会输给一部不是电影的电影。很多人说不管什么看得开心就好,很多人就说电影越做越差就是因为你们抱着这种心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又代表了什么?


【影迷】
我第一篇评就像一个有缺陷的鱼钩,虽然不完整却钩出了这部电影受众的所有形态:喜爱的,抨击的,狂热的,理智的,悠闲的,愤怒的,乐观的,冷漠的。。。还有拿钱的。《爸爸去哪儿》真神奇,它特别简单粗暴却迅速划分出两种人:普通观众和影迷。
怎么样辨别一个影迷?豆瓣时光是必上的,随机有知乎账号。家里常年有《看电影》《环球银幕》等杂志,有特别欣赏的电影明星与导演,同一部电影兴致勃勃的看个七八遍不腻,对电影有高诉求,偏注重剧情,进过午夜场,爱看影评评影评写影评收藏影评。
一个影迷,在别人通过海报知道电影存在的前一个月甚至更早可能就已通过豆瓣时光知乎知道它的导演演员剧情上映日期并翘首以盼苦苦等待,上映后先看看评分,决定进不进电影院。进入电影院直接买它的票,如果没有,宁愿多等一小时。看的过程中脑海里飞快的想着念白演技特效场景的各种表现力,并时不时吐上一句BUG或萌点。看完还觉得精彩兴奋的打开手机电脑在电影网站贴吧与网友展开热烈的讨论。
而观众,逛逛街,累了;周末了,没地可去。去电影院看看离现在时间最近的片子,坐下来休息一会,啃啃爆米花吸吸可乐。喜剧:哈哈。悲剧:哎。恐怖:啊!其余:呵呵。也许还有:呼~,看完继续逛街,或者继续没地可去。
前者有目的,后者没目的。可悲的是,我从对我的回复里看到后者的基数远远大于前者,很多观众甚至都不能分辨观影感受与影片类型的区别。而还有更多没有豆瓣账号的观众,撑起了中国电影的天空。

这是件十分惭愧的事,因为我国与国外完全成反比,美国电影的核心力量是影迷,无论金融危机海啸风吹日晒冰霜雪打都无法动摇他们走向《星球大战》首映的决心,并省吃俭用只为了买舰长或者尤达的周边来刺激市场的多元消费间接给予了电影人创作的激情与动力。
而我国核心的力量是看心情进电影院的观众,买完这次下次不会再来了。从众心态强烈,某青春片别人都看了自己不看显得很特别;热衷花边新闻,对人肉搜索反映的现实兴趣不大却很喜欢圆又圆之恋。很多观众进电影院只是为了“放松和好玩”。当然就不能指望什么周边了,电影人指着票房赚钱就不错了。
而影迷自身也很悲哀,社会形态趋于分散,且是整体年轻素质偏高的城市人群,不具有普遍性,国内也没有系列片培养长期影迷基础。
所以才能这么轻易撼动电影结构。
【盗版枪版】
说到这个我自己非常惭愧,因为我刚开始一怒之下也建议别人去看枪版,这本身也危害了我所支持的电影行业。
其实我国影迷数量非常庞大,却不是由影院诞生,而是依靠盗版。神不神奇?我开始看盗版的动机,是在一直买正版DVD之后的某天看了别人的盗版,发现它不但便宜,还可以一碟多片且画质十分高清,还有花絮!自此以后再也没买正版也再没看过商店里有正版。
无法赚影迷的钱也无法通过正版获得收益,电影人只能博彩,什么手段都出,吸引观众眼球为主,也就使市场出现了《富春》。
【档期】
我真不想说我是一个阴谋家或内心黑暗者,但是这个档期排的太有问题了,在它上映的那天同期上映的影片清一色都是小成本爱情片。1月31号正是大年初一,举家老小出来游玩,选择看电影的话毫无余地,谁还会抛家弃小跟爱人过二人世界?总之就是,无论你愿不愿意,你没得选。
【题材】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国并不缺青年偶像,却非常缺乏青春偶像题材电影;我国并不缺童星,却非常缺乏专门拍给儿童看的儿童片,尤其是真人儿童片。《爸爸去哪儿》的走红,正是国内缺乏儿童片的最好佐证。为什么档期会出现一家独大?春节合家欢之际,这个时间段应该是很多儿童片百花齐放良性竞争的时候,可是细心想想,上一部标准的儿童片,是什么时候上映的?
【演员】
很多人留言说过一群孩子的笑声与哭声竟然盖过了真正的演员们,我要说,这反而是个好事。因为当下演员所得薪金的虚高连央视都跳出来骂了,一部号称大制作的电影的一半投资其实都是给了演员,剩下的钱怎么够做好特效养活编剧?于是质量自然粗制滥造。
然而再说到童星,作为特殊的小演员,国内很少有以他们做主角的电影,于是他们不得不依靠参与成人电影来出镜,而在宣传发布会等各种地方他们都要说着大人才会说的话。本来就牺牲了同龄人的时间与隐私,还要牺牲自己的天性说违心的话。这就是电影圈机制的问题了。而很多无聊网民仅仅出于无聊,对这样的童星进行攻击,就更不利于童星的发展了。
业内人士应该借这个机会反思,是不是应该更多关注儿童的世界?是不是应该给童星提供更好的空间?
【院线排片】
这个真不想多说了,之前去看《逆光》把我活活气的啊。。。我国排片特别随心所欲,完全不考虑“均衡,平衡,全面发展”,重头戏的大片不管好的烂的全排的满满当当。其余小成本要么一天才二三场,还是午夜场。要么,根本就不排。那些院线惯的大片跟天王老子大爷似的独霸天下,烂不烂无所谓,反正,你又没得选。





有人说:这不是正代表中国电影市场消费能力很强,需求很旺。我说:确实很旺很强,就像土豪,花钱花的爽,但是自己没有内涵没有知识没有学问没有情趣,钱堆起来真正的蓝血也不会瞄你一眼。消费能力再强,文化欣赏水平跟不上,满足的也只是生理需求,不是心理需求。



每一部现象级电影的诞生都是有好有坏的,比如《小时代》,它代表了90后一种真正的面貌,而再不是导演们自我YY式的猜测。虽然这声音物质且空洞矫情,却也是小鸡电影开始划分年龄层次的开始。
坏的显而易见,它的内容效果都是负面的价值观却作为主流来宣扬,吸引了大批跟风者。《爸爸去哪儿》也是一样,它开创了真人秀电影的模式,填补了目前儿童片的空白。但它本身的综艺性质,让它的后继者更多的是复制它的成功模式而不是思考它的特殊意义。



怎么非要我给评啊?这次我不想评啊。好吧,还是基于我个人的情感诉求给一星,不认可就是不认可。

4 ) 你们为啥出现了中国电影会被《爸爸》毁掉的幻觉!!!!

小四的小时代里面充斥着 美帝都觉得HOLD不住的价值观
还加上不要脸的抄袭
当然要往死里黑!
这部电影有价值观问题?
版权也是买韩国的,也没不要脸的抄人家。

《好声音》粗制滥造
当然要往死里黑!
这电影有粗制滥造?
(有人认为《爸爸》只拍了5天太没诚意。。。电锯惊魂1 也只拍了5天好吧)

XX电影虚假广告,不恐怖,不好笑,不好看还非要骗人看,把观众搞的心情郁闷。
当然要往死里黑!
这电影有逼着你们看了?第一天排片都不多,根本没搞垄断那一套。
有虚假宣传了?说是真人秀就是真人秀,绝不是精华只在预告片里面的那种LOW电影。
观众看完至少开心了吧,至少能带着好心情过个好年了吧。。

这电影现在几乎没正常意义上的黑点了,所以你们只能黑它圈钱,黑它不是学术意义上的电影了?

谁规定不能在电影院里面放真人秀?电影院是一个很学术很高大上,容不得一点点新意的地方?
这不是装X是什么!!!

退一步来说,难道大过年的在电影院放国产垃圾“真·电影” 就算对的起广大人民了?
换另外一堆国产垃圾片,你们不还是会去黑嘛!

国外粉丝向的电影也多了去了
为啥就不说人家是为了圈钱
一个银魂剧场版 都打到9分以上了。。。
我也是银魂的粉丝,但静下来想想 银魂剧场版值9分??
还有最近很火的李狗嗨SP等等
更不用说 什么国外欧美被广大腐界活生生定义为GAY片演员的无辜中枪者,演的最多6分吧,一堆人都能捧成10分。
这个时候大家不都成了和小四粉,爸爸粉一样的脑残粉了吗。
你们脑残粉能打10分,别的脑残粉就打不得了。。

很多电影院今天给《爸》排片都很少,说明大家之前都对《爸》没什么信心。这片前期宣传也不是铺天盖地恶心人。
但是早上的情况是场场爆满的(有的地方都被挤破门了),电影院下午已经改变档期开始疯狂排片了。。

现在出现了一部单纯靠观众自己用票房投票,纯市场竞争脱颖而出的作品,一堆喷国内观众被院线绑架的的人,一堆觉得中国电影市场一点都没有自由选择权的,只好转而喷《爸爸》不是电影了这点上。不要这么为黑而黑一副精神分裂早期的症状好吗。

市场就是这么回事,观众就是好这口,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出现《爸》这种电影,也是制作者的理性选择,你叫他们拍个荡气回肠,又文艺,又商业,又有内涵的电影。放在现在这情况,可能吗。。国内就姜文敢这么搞吧。


国内电影圈终于有一部分人开窍了,知道搞剧场版了,本是个好事不是吗。国外都没想到的把综艺节目搞上银幕,这点子,国人首创了。(刚百度了一下,貌似日本也经常把娱乐节目放电影院搞直播。。突然想到 美国还有个就是几个中二青年拍自己自虐的“电影”《蠢蛋搞怪秀》毫无剧情但是票房不错 都出了4部 还出了3D 蓝光版,恶搞的很爽,看的也很爽。 也没见到美国电影市场被毁啊。)
一堆清高豆瓣党一直抱怨国内娱乐业没有创新吗= =,这不很紧跟世界潮流吗。(就先不讨论国内是不是随便一个电视节目上电影院就会人有看这个问题了,我都可以打包票,后面敢无脑跟风的,会死的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很多人又说怕以后看这些东西火了出新闻联播剧场版,XX大本营剧场版,会毁了中国电影
我说你们操这份心又是干啥- -
世界上三观最正的机构———广电总局还没出手,急啥。
而且你们什么时候竟然出现了 中国电影产业没被毁掉的幻觉!

现在中国电影早就被毁了千百遍了啊。一堆一堆烂片充斥的市场,还有脸说被毁。
醒醒啊,好吗。


真到毁的不能在毁,观众被恶心的不想再进电影院的那一天才是中国电影从回归正常的时候啊= =
那时候才会重新洗牌,观众在那个时候才会是有脑状态。
指望在豆瓣打嘴炮就能拯救中国电影实在是不实际。

别搞的自己和广电总局一个神思维好吗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让别人看。
这片一没抄袭,二价值观很正,三还算有诚意。。
这不就得了。

借用《李狗嗨》的中心思想。

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你不看,大家就都不看了?能否拍好电影不是几个忧心忡忡圣母心的观众能决定的,中国电影市场-= - 赚钱才是正义。拯救大陆电影也不是打打嘴炮就能解决的,做一个会打嘴炮的圣母,中国电影就会好转了吗。

话说,若是其他几部同期上映的国产大片竟然被一个都称不上电影的真人秀给搞趴下了。(最新消息:爸爸第一天上座率就80%以上,第一天就逼得影院改变排片。。。第一天就9000W票房= =真是前无古人的事情了。)

这不能说明《爸爸》是个电影,也不能说明《爸爸》是个好电影,这只能说明其他国产“真”电影 真的真的只是很烂很烂而已。。。。
-----------------------------------------------------------------------


5 ) 登上大荧幕的综艺节目

这部根本不能算电影,而是爸爸去哪儿的剧场版,是搬上大荧幕的综艺节目。其实就相当于是一集爸爸去哪儿放到电影院里播出。
无可厚非,一部父子亲情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作为一个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办的非常成功,非常的火,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和广泛热议。但对于这种火了就来随便搬上大荧幕来圈钱的行为还是不能认同。但显然电影院作为播放平台是不是应该播非电影内容,这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影院是中介平台,反正如果电影院都放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我是不会去看的。
电影理论大师巴赞曾经说过:“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显然满足这一要求,因为影片从头到尾无非是在用摄像机记录五个小萌娃在他们明星老爸的带领下,一起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里进行各种古怪项目挑战的实况。就这样芒果台将自己的热门电视节目搬上了大银幕,明星和星二代们玩到high,节目摄制组数钱数到手抽筋,三口之家们也在过年期间乐呵呵,如此三赢的局面,损害的却是电影本身。如此投机的电影圈钱行为,对中国电影来说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6 ) 论粉丝忠诚度、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

我没看过电影,我就估量着打个2星,万一命运不可逆的让我看了,我再来改评价。

刚从电影院回来,报告“打脸情况”。

今日排片——采自某影院
澳门XX:11场
大闹天宫:11场
爸爸XXX:10场

有意思的是,爸爸虽然场次略少,但是从上午10点开始,基本上每40分钟一场,晚上7点以后只有一场。充分照顾了小朋友的作息时间。

每场上座率在50%左右,因为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1米2所以不给孩子买票。影院为了照顾这种情况,票都不会完全卖光。

票房预计会不错,过亿没问题。但是,能否大卖,得看今天过后的口碑如何。

PS1:我主业就是做数据分析的,电影行业能找到的数据都太假大空了。我就自己做着玩的。打不打脸的,都不影响我混饭啊。

PS2:数据采样是有些问题,主动在朋友圈里回答我问题的,都是没生孩子的。我又私下里问了几个有孩子且适龄的,他们说可能会去看,为了孩子,但是耻于公开承认自己会去看。
————————————————————————

特意在片子上映前在朋友圈做了个小调查。

问题1:你喜欢电视版《爸爸去哪儿》么?
问题2:你会去电影院看电影版《爸爸》么?

结果:
问题1:Y-10 N-1
问题2:Y-0 N-11

(真是惨烈,某个死忠粉都说不会去电影院看~~)

调查说明:
1、特意选在试片会前调查,因为试片后会涌现大批水军,在社交网络上造势,由此引发的意愿转变是另一个议题,不在考虑范围内。
2、样本很小,但是数据可信,也很有代表性。我会由此做一些推论。我随便写,你随便看。


与电影《小时代》同时出现的,是一个词,“粉丝电影”。

如果你经常参加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会议,你就会发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早就有的东西或现象套上一个要么生僻要么抽象要么似是而非的新词,拿出来唬人,并以此混饭,还经常混的很不错。

粉丝电影,也是这么个东西。
粉丝电影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一般制作成本较低,简言之,即迎合某偶像粉丝而拍的电影,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粉丝电影”虽然没有完整的定义,但在业内已经有了普遍共识。这类电影主打某个或某些明星的粉丝群体,一般来说制作费用比较低,有的甚至还要通过预售票来筹集拍摄资金。“粉丝电影”通常要迎合粉丝们的口味,将人气明星的特点展现无遗,虽然投资小,但是回报较高。——来自百度百科(底下举的例子是《大武生》,我觉得没啥说服力啊。)
你看你看,《爸爸去哪儿》就是一部粉丝电影!

总结其定义的要点:
1、某个偶像
2、电影会充分展现该偶像的特点或气质
3、你若是粉丝,你就非看不可。还有可能要看很多遍。

前两点都是扯淡,绝大多数电影在挑选角色时都会考虑到演员原本的气质,电影里非要拧着来是有风险的,不是所有导演都有逆转的本事,也不是所有的逆转都会成功。

结合着这一次的《爸爸》,说说第3点。我觉得可以把粉丝这一定义拆分成忠诚度、付费能力、付费意愿。按程度从0到10来描述。
忠诚度:包括对节目忠诚度和偶像忠诚度,甭管你是为了看萌娃还是看风景,只要你有收看节目,你就是粉丝。差别只是忠诚度高低不同。
付费能力:愿意为电影花钱,且看场电影不用咗牙花子就算你有付费能力。看普通场还是IMAX,天天看还是一年看一场,是能力高低差别。
付费意愿:愿不愿意进电影院花钱或购买周边。这种意愿落实到最终结果,只有0和10两种,但在电影上映前,在5左右徘徊的人数量可期,口碑和网络营销,影响的正是这部分人。参考《少年PI》


制片方将《爸爸》定位为“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合家欢电影“,又特意选择春节档,期待的就是孩子哭着喊着拽着爹妈、成年人为尽孝心陪伴爸妈看他们最爱看的电视节目,一起其乐融融的走进电影院。
分析继续——
假定熊孩子的爹妈是超有爱心的爹妈,觉得陪伴孩子全家花费120元(至少)看90分钟电影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有效投资。
假定父慈子孝,不会因为”你到底什么时候结婚你年终奖多少别人家孩子考上了国家公务员“等等话题摔门而去,年夜饭都吃不完,更别说大年初一一起看电影了。

一般情况下:

小朋友——
忠诚度:10(我要看我要看)
付费能力:0
付费意愿:10(我要去电影院看!咦?这个是什么?爸爸我要看大闹天宫!)

老人——
忠诚度:10(好看好看,孩子多可爱啊,你赶紧结婚给我生一个玩玩!)
付费能力:5~10(物价又涨了!电影票多少钱?半价还40?我割块肉能吃一个月呢。)
付费意愿:0(在家看电视得了,之前有一集我挺喜欢的,你给我去网上找出来我再看一遍!)

心智正常且与本电影无利益关联的成年人——
忠诚度:0~10(不错哎……广告好多………………我去网上看好了。)
付费能力:10(过年好无聊,去看个电影吧,除了爸爸还有什么?)
付费意愿:0(你让我花钱去看你带你家孩子逛动物园?是你脑残还是我脑残?)


于是本电影的票房就只能寄希望于:
小朋友对于成年人的影响力从而强力拉升付费转化率;
上水军!我免费提供电影票,亏钱也没关系,票房数字要好看!
《小时代》的脑残粉儿也过来看看啊,我们也有大长腿男神啊!


严肃一点的说回来,任何一部电影的大卖,一定是有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的人群中的付费转化率决定的。(废话!) 当能有付费能力的人群相对固定,而付费意愿又受到演员、导演口碑和实际能力、影片类型、制作水准、水军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如何精准有效的提升付费转化率,恩,我也不知道。我不是混影视圈的,我是混游戏圈的。

欢迎影视圈向游戏圈学习运营方案。反正你们抄游戏特效游戏剧情CG分镜头也是家常便饭。


擦!我到底为什么要写这么多!

短评

很久没在电影院里看全场观众一起笑作一团的片了。看在电影版的反响的份儿上第二季就原班人马吧,找得着比Kimi还萌的吗,找得着比天天还暖心的吗,找得着比Cindy还可爱的吗,找得着比石头还懂事的吗,找得着比angela还甜的吗?就算找得着,不是他们几个我也不看╭(╯^╰)╮

9分钟前
  • 在你身体里冲刺
  • 推荐

为了钱,下限永远能比你的想象力再低一点

11分钟前
  • ANGEVIL
  • 很差

作为综艺节目五星妥妥的 但是电影 呵呵 一星都嫌多 好意思这么圈钱么

13分钟前
  • 慕雨眠
  • 很差

我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你们逛动物园?

17分钟前
  • 许德拉
  • 很差

“玩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影厅里好久没这么欢乐了,就像去年的《泰囧》《西游》一样,从头笑到尾…Kimi萌点、石头笑点,森碟酷点,天天嗨点,Angela治愈点,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交织,既搞笑又温暖,结尾观众竟跟着合唱起主题曲…这虽不是一部严格电影,却是一顿适合老百姓的美餐。

2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救救孩子。——鲁迅

23分钟前
  • 卢十四
  • 很差

不知道在影院看的话,会不会有种在看1000吋大电视的感觉?

28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完全符合对这个节目的所有期待~

30分钟前
  • 淹然
  • 力荐

忘评论了!真的笑点很足啊!!我锁的美貌值在大荧幕上又up了!天儿永远那么美不说了!恬锁大血红!!

34分钟前
  • 独角大瓜皮
  • 推荐

我已经分不清自己的智商 是不是适合在这个时代生存了!

37分钟前
  • The sail
  • 很差

冲着观众的感情看的吧,真人秀和电影结合不是一般人能弄好的吧

40分钟前
  • OURI
  • 较差

粉丝向的产物,人家圈钱观众买单买的high,影院里欢声笑语都挺开心的就够了,用影评人的深度来评论大众趣味就不太讲究了。天天给张亮洗脚真的看泪目了,我泪点果然奇低。

43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大银幕看“爸爸”的心情是:片头刚出来的那一刻,就像第一声音乐响起时的偶像演唱会现场,心跳加速。片子太短没看够,也许是脑残粉儿的心理作用。

48分钟前
  • 下一秒治好懒病
  • 力荐

年初一影院人山人海,一大家子凑数看了场免费;因一万年不看电视,萌点笑点掐不到,只能昏昏然;如果所有综艺节目都能拍成“电影”,那中国无疑是第一电影大国了!负分滚粗!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很差

想着“能从一大堆素材中剪辑出有开端冲突结局的电影来应该还是挺腻害的吧”所以去看了,看完才知道人家根本就没把它当做电影来做!完全是综艺节目的大屏幕版而已啊!

54分钟前
  • 小呀呀。
  • 较差

我想为之前骂过小时代像MV或者贴吧动态签名说句对不起

55分钟前
  • 大白汐
  • 很差

我是脑残粉 掏点钱从头笑到尾总比看笑不出来的电影强吧

60分钟前
  • 孩子
  • 力荐

电影广告捆绑十几条,票价和3d电影一个价,综艺节目剪辑版就成电影了?这部电影和私人订制一样没上映光广告费就翻利了,靠人气圈钱之作,孩子成了圈钱的工具,呵呵。中国已经忘却了电影的含义,简直是侮辱电影,估计这电影票房不会低,总是有不差钱的人,拿着3d的票价在电影院看着脑残综艺节目。

1小时前
  • 风逝
  • 很差

看完点映还有大长腿本尊可以撸诚意十足啊!从头笑到尾整个影院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逗逼气氛!心情好你们还可以在最后来一次全影院卡拉OK!为他们13亿票房的目标出一份力吧!

1小时前
  • Nolita
  • 推荐

应该能大卖,虽然这不是一部电影。

1小时前
  • 淘金汉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