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时候我一直琢磨着这部电影和<黑道家族>谁抄袭谁来着,结果,居然都是1999年产的,太意外了.难道一个编剧两个版权?
都是老戏骨,这样的剧本再能请到这些老戏骨,投资方的诚意可想而知.片子本身不错,虽然在我内心没达到五星标准,但也挑不出什么问题.
最大的亮点是看到了<老友记>的菲比,这是何等的亲切呀.菲比可能在当时还没走出老友记的人设,还是出演的无脑小美女,只是相比老友记,胸似乎小了不少.
单看电影的英文名字, Analyze This,,Analyze That(分别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名字),就有主体间的味道,这意味着治疗师和病人可能互为一种镜像,联想到业内对于转移-反转移这一对概念的滥用和放大,这或许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然而,放下猜测真的来看这部(两部)电影,比猜(拆)更难测。
黑老大一时幸运,躲过了对手的暗算。但好友不幸,惨死在他的面前。这引发了黑老大的焦虑爆发。然而医院的检查结果,让黑老大一时无法接受。焦虑爆发,而不是心脏病,他可是纽约帮的老大,平时心狠手辣,思维缜密。怎么能接受自己脑壳有病,不像一个男人,像一个娘娘腔呢?果然后面爆发了一些现象印证了他的担心,比如无法暴力审讯小喽啰,嫖女人的房事半途而废,无法向对方的杀手开枪,看电视看到一个女孩和狗,他能哭上45分钟.....
虽然他暴揍了诊断出他焦虑的医生,可还是吩咐手下帮他找一个心理治疗师。可是黑社会圈子里怎么会有趁手的咨询师呢?于是手下随便找了一个前一天刚和他发生撞车的治疗师。
话说我们这位咨询师,一脸的胡子,平日里的治疗也不怎么开心——他听女病人絮絮叨叨哭诉和丈夫感情不和,有心戳其痛处,但有贼心无贼胆,但还是在结束会谈的时候,无意间说出自己的真心话。看着女病人哭得更加猛烈了,这位咨询师想必也是会更加自责。然而,咨询师应该是一个没屁眼的貔貅,只吃不拉吗?那来访者干嘛不找个树洞,又安全还省钱呢!
咨询师的父亲是一位出名的精神病学家,忙着出书宣传和各种社交。即使在他的儿子最需要他出席的场合(婚礼)上也无法出席。这一细节合理地安置了这位治疗师胆小怕事,欲言又止,难以坚持自我主张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为他为什么做这一职业做好了暗示。他显然也和黑老大一样,和父亲之间一直若隐若现地存在着一个既竞争又认同的矛盾冲突,黑老大可以找一位治疗师来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那么治疗师又该去找谁来救赎呢?这一点特别逗,本来行业中一直有督导和做个人分析的方式可以来解决咨询师自己的问题。但看电影中的治疗师的样子,似乎没这么个意识,而黑老大或许成为他的镜像,在解决黑老大认同的问题之后,治疗师和他父亲的冲突也得到了缓解。这或许就是题目中,分析分析这,分析分析那的一种黑色调侃吧!
然而,有趣的是,这样一个胆小怕事不敢表露自己愤怒的咨询师,怎么敢去治疗一个分分钟就可以弄死他的黑帮老大的心理问题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瞎分析和乱解释。
治疗师第一次(斗胆)猜测,就轻易识破了黑老大的谎言(给自己的症状描述强行加上了“我的一个朋友”作为定冠词)。黑老大因为第一次能讲出自己的症状,而得到了一种快感。(精神分析早期的宣泄疗法,亦称“扫烟囱法”)而黑老大的防御如此脆弱,甚至连催眠都不用,第一次见面没两句话就说出自己的症状,这在临床也是罕见的,转移得以迅速建立,其效果就是症状立马得到了缓解。然而,扬扬止沸,终不是长久之计。正是因为这恰到好处的短时间缓解,使得黑老大不顾治疗师的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不断找他来做治疗。片中这里有一处小小嘲讽,咨询师怎么能不顾病人的痛楚,而能弃他而去呢?你的病人已经痛哭流涕了,你怎么还狠心回自己的房间去过你的性生活呢?这是你的病人的惨痛生活,你丫还怎么能把它当工作,一天八小时,还要休婚嫁!拜资本主义话语之功,病人付了费,似乎提出要求就非常合理了。宝宝要抱抱,宝宝要同情,宝宝要爱爱,你丫竟然还敢推三阻四的。哈
这位疲软的治疗师显然不具备拉康的能力区分开要求vs欲望,意识vs无意识。他只能随波逐流。
面对汹涌的病人要求,咨询师并没有能力让他说得更多。他只能胡乱给一些理论的解释——这一次黑的是弗洛伊德赫赫有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当黑老大被问及父亲在他眼前被杀,他有没有内疚的时候,他反问咨询师,为什么自己要内疚,父亲又不是他杀的。咨询师只能又说,是因为某种层面上来说,孩子杀父亲的原因是和父亲竞争,想要获得母亲的爱。黑老大斩钉截铁地回答,和母亲fuck吗?你忒玛德真变态!
这真是让人忍俊不住的一幕。这种解释低级到恐怕连国内新手咨询师也不会这么贸然就给出的答案。黑老大吐槽得当,没有动手,给续集又留了个线索,在续集中,他一面继续吐槽说,因为你上次的这个说法,让我现在都不敢给我妈打电话;另一方面,他又在神经刀一般的引导中,失声痛哭吐露了自己对父亲被杀后,自己的愧疚感。某种层面上,这才是焦虑作为信号表达了其背后所隐藏的症状的所有来源。实际上,只有引导来访者自己做出解释,描述,这样的解释才不是野蛮分析,才会遭受到最小的阻抗。
由于黑老大惯于破坏咨询设置,是啊,你怎能对片中所定义的反社会人格的人有哪怕一丁点的遵守设置的期望呢,而给这个自身也是充满了各种问题的咨询师所谓治疗的空间也确实太小了。第一部给了黑老大金盆洗手的结尾,结果当然是甩手未遂。而对黑老大也要到第二部里才算是一个小阶段,从良,走回社会,这是每一个来访的必然归宿吗?这么想,未免过于天真。黑老大来自于家族的期待,同僚的暗算,下属的跟随,自己的从良空间是小之又小,这一切还需要到续集里才能一一解决。
而咨询师自己需要克服的与老父的认同问题,作为电影情节的暗线,也有赖于黑老大的痊愈才会有所变化。可惜本片,依然套用治疗者自身也有病的逻辑,(比如《心灵捕手》亡妻之痛的治疗师,国产《催眠大师》里自己更需要催眠的那位大师),而套用的原因是在于情节上的(翻转)效果,而不是出于心理技术的需要,所以只能笑笑。指望着能从中看到一点心理咨询端倪的朋友,恐怕要失望了。
本文的书写灵感,来自于对友邻创作的《看电影学心理学》的同部电影的评论。
附链接:《看电影学心理学》豆瓣介绍
黑手党老大找心理医生的题材99年就有了?翻了一下黑道家族也差不多早3个月开播。
虽然编的太离谱但这对活宝太惹人爱啦。。RobertDeNiro就是演黑手党的料举手投足就是老大这样杀人不眨眼的居然有father issue看到他哭就想笑。。BillyCrystal太有搞笑天才心理医生可不是好当哒不过当哥儿们真讲义气。。看到Phoebe呵呵客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绝对是高潮迭起,笑点不断啊!!!!!这是反黑帮片么!每次德尼罗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候我就喷饭了啊!!!哥们儿你不要这么逗好不好!现在才觉得这个片名真是形象极了!!简直是傲娇有没有啊!!!
比利客串老友记时可没想到他在这儿和菲比这么配!有些时代感。Primo是非常嫌犯的警探,现在才看出他是妙女里的刚爸!Sopranos还“笑”过这片,而心理医生又演阿刚妈!最后Best's yet to come歌声一落Tony Bennett颤栗着出来笑死了,特别知道教父歌手原型是他之后!各种恶搞教父最有趣!
哎喲這部片好嗲wwww老大和醫生都超嗲的www
莉莎·库卓音容相貌出现是个惊喜,德尼罗演黑帮角色最好了
跟着桃姐看烂片...
《教父》中的黑手党是睿智的,帅帅的,酷酷的,让人窒息;这里的黑手党却是傻傻的,肥肥的,呆呆的,同样雷到窒息,anyway, i love both Robert De Niro and Al Pacino
荒诞又合乎情理的搞笑, 德尼罗演喜剧的开端.
不得不安一个“黑帮”的标签,这个真是把教父恶搞到极限了(亏我前两个礼拜才刚复习了一遍!),连异形也躺枪。。笑死我了,教父那段真是不得不暂停电影笑一会儿然后接着看。。。
神秘极道兵器closure,婚礼现场坠楼刺客头盘,黑帮会议谈心聊《异形》,挡子弹是为心理医生职业风险;挺开心
如今看来最大的亮点都依靠于德尼罗自身的「黑道教父」属性的消解,以及对黑帮片的无情嘲弄,三脚猫心理医生成为通吃黑道的「神秘高手」更是一种属于21世纪的「类型消亡」手法,德尼罗和克里斯托在本片中的「微表情」都属于表演教科书级别。
叽叽歪歪的黑帮老大和磨磨叽叽的心理医生,最终他们都找到了自己。
好玩不过节奏慢了点
Shrink,本意为收缩退缩,也是心理医生的俗称。生死关头克里斯托推开德尼罗那个动作代表着:心理医生绝不退缩!……但造就此意的枪战桥段却不算好戏。影片前半部分的确充分利用黑帮老大看心理医生的独特视角制造了不少噱头,可也正因为初设本身的荒诞自嘲感过于浓烈,当你试图把主基调再拉回到正剧煽情就显得力不从心……三星半。
哈哈哈,恶搞教父那段完全一模一样。最好笑的一段话“哪种三明治吃了不会胖?”“半个三明治。”
美国喜剧片最喜欢的那种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协调感,比利克里斯托怎么看也严肃不起来,德尼罗就算哭了也还是像个教父,两人之间的对话非常风趣幽默。丽莎库卓怎么演都还是有菲比的影子,不算出彩,人物形象也很扁平,她适合去演伍迪艾伦的片子,天生一股文艺范。恶搞教父的那一段算是绝了。
本来应该是个不错的故事,可惜完全没有喜剧效果。不够搞笑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没有找到有效的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平淡无奇。
黑帮教父找心理医生治疗,各种闹剧,当然很扯,但仍然是一部出色的喜剧片——剧本工整,喜感纷呈。没有人比 罗伯特·德尼罗更适合演黑帮教父了,而他的喜剧才华从《喜剧之王》《下班后》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也没有几个演员比比利·克里斯托更有喜剧天赋了,他们的结合,成就了这部黑帮喜剧。
好玩,第二部差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