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The hangover 3
1,I have the best chance to~~~最有机会
2,genital
testicles ball
penis
3,i know every inch of this place 了乳指掌
4,cute top 上衣 不错
5,i am dyslexic阅读困难症
6,u double sure
u triple sure
7,germ freak洁癖
8,we split 4 ways
分四份
9,
End of conversation
10.I am in a stare-off
拼眼神!!!!
11,shotgun前排
12,u r not thinking straight!你糊涂
13,
2 ) 我们为什么需要疯子
去罗马之前我认为把角斗当成娱乐消遣是一件很残暴的事,当然。
巨大的椭圆型广场上搭建起丛林或沙漠主题的背景,狮子老虎等猛兽从机关中蹿出与人生死相搏。真的站在colosseum内幻想这番景象时,呼吸急促,血脉贲张,心跳急速。
我会喜欢看角斗表演。会为每一次流血振臂欢呼。以文明之名抑制却不能否认其存在的,既被称为「动物」又自诩为「高级」的生物的天性。
我们向往着家庭、承诺、分享、白老携老、不离不弃。唔,因人而异。
我们也向往着狂饮、滥交、豪赌、疯狂飙车、当街撒尿(?)想对每个叫「狗」作「狗狗」,称猫为「喵喵」的人大笑之后竖中指「你丫还在读幼儿园么」?唔,或多或少。
但是前一种向往的实现就意味着后一种向往的永远丧尸。所以前两集都设定在婚礼之前。那些疯狂的事就像「人生必看的五十部电影」、「人生必去的五十个地方」之类的「做完你就可以去死了list」,做完才可以带着无憾的心情走入人生中被一些人称为「坟墓」的另一个阶段。
狼帮的主体是Stu和Doug这样「完全正常」的人和Phil这种「看似正常的人」,是坐在观众席里的我们。而狼帮的核心却是Alan这个神经病。
这是多完美的设定:吸毒、刺青、和stripper结婚、给自己拔牙、跟人妖春宵一度(还是当受)、洗劫泰森的豪宅……却不用承认这是自己我们本来就想做的事,因为是我们是被迫的,被一个神经病下了药,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是,这些疯狂的举动丝毫不损坏我们继续作社会的「正常人」从此过上「正常」的生活。
所以每次出「意外」行为最脱轨的必然是平时最谨慎最正常的Stu。所以我们需要这个神经病肆无忌惮地破坏社会的「游戏规则」——不工作、不结婚、给朋友下药。
动物保护你大爷、老爹死的时候听音乐、葬礼上编造死者遗言、跟小盆友说「我才是你亲爹」……这些在其他电影里都是「坏蛋」的flag,在这个系列中却是主角的标配,仗着自己是神经病,天真直率地戳破一切虚伪的「道义」。
问题是:两部电影之后,这个神经病的行为方式,我们这些「正常人」居然也能够完美预测了(为什么?)当狼帮只剩下这一头独狼的时候,如何再给大家一次「在彻底正常之前」挣脱社会秩序的机会?
答案是:另一个更为极端的神经病。
跟Alan不同,Chow精明狡诈也因此完全超越了「正常人」的预测范畴,不费吹灰之力把狼帮耍得团团转。他的搅局,阻挠了Phil等人送Alan去治疗的计划,让Alan找到了灵魂伴侣,以自己的方式「长大成人」。
电影一开始恶搞了肖申克。这个自认born bad,称PETA是pussy,杀人不眨眼(所以狼帮怎么会天真到以为他会放过那两条狗),肆意挑战一切人类「文明」极限的家伙,在电影的第一场戏里,是以hero的姿态出现,也预示着后面剧情的走向。
像很多系列的终结篇一样,首尾要呼应。故事回到了Vegas。Doug又回到了「人质」的身份。Chow从后备厢来又回到后备厢去。只是这次,狼帮都是清醒的。这次他们不需要酒精不需要毒品的帮助就能发癫,就必须发癫。因为这次是Chow主导整个剧情。
我不怎么喜欢第一、二部的故事,但我喜欢Chow。我不喜欢看到人丧失对自己的控制力,但我喜欢清醒的(?)故意的神经病们——他们不是不知道社会规则,不是不能随规则起舞,他们只是不care。
对于狼帮为了救Doug而将他放倒(当然完成这件「壮举」的也必然是平时最谨慎最正常的Stu)的行为非常不平。
作为一个潜在的神经病,我不喜欢在屏幕上看到「正常」战胜神经病的戏码。Alan表示要和Chow断交时,我在心里说「come on!别闹了好嘛!他才是你的life partner!」最后果不其然……
当年带着「批判」的心态坐进斗牛场。看到了身着华美服装的人以充满仪式感的姿态杀死牛,也看到了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力量的公牛顶死人。在人类主宰的地球上,许是只有这项运动中,人与动物是平等的,人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拜赞自然的雄壮。但在远离西班牙的地方,我必要先自认是疯子才能大声说「我爱斗牛」。
这是这个系列最迷人的地方吧——它创造出特殊的情境,让主角去说所有禁忌的话,做一切禁忌的事,而没人能跳出来一本正经地与之较真——谁会跟一个疯子较真。话说,这次割掉长劲鹿的头,PETA没有抗议么?我其实挺奇怪在那么多电影里有那么多虐人的场景,PETA从来都不抗议,按理说人也是animal么,难道不是么?
3 ) 再见青春期
宿醉三部曲实际上就是wolfpack四人组中的三人给麻烦制造者Alan的擦屁股史。
Alan是wolfppack中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是活力所在,他不断地把小伙伴们拖入麻烦漩涡之中,这个42岁的青春期男孩是宿醉三部曲的肇始者,也是宿醉的终结者—在他遇见了一个天使般的女孩之后。
只要Alan不长大,宿醉的故事就将不断重演,作为宿醉系列的最后一部,本片很负责任地把Alan投入婚姻之中,让他展现出了一点点长大的迹象。从此wolfpack聚会就是“每周二打打保龄球”,多么温馨,多么循规蹈矩,多么乏味。
片尾四人走进光里,导演托德飞利浦似乎在说:再见wolfpack,再见青春期。
4 ) 没有宿醉的《宿醉》依旧恶趣味
剧情简介:宿醉党the wolfpack一伙自驾送Alan (Zach Galifianakis饰)去治疗他的精神问题。岂知他们在路上遭到黑帮袭击,伙伴Doug (Justin Bartha饰)被绑架。Alan必须同Phil (Bradley Cooper饰)和Stu (Ed Helms饰)一起尽快找到他们的黑道“故友”Chow (Ken Jeong饰),以安全换回Doug ……
Hangover《宿醉》无疑是近年来好莱坞R级喜剧的代名词。在全世界沸腾的首集和口碑失望多票房依旧红的续集后,这个借着酒精和迷药失忆混乱、行差搭错的系列终于迎来了最终篇。无论口碑如何,现场的齐齐笑声说明很多观众还是需要出格的恶趣味甚至重口味的笑料来欢乐一下的,尤其是在影院众乐乐。
前两部的相似度奠定了该系列的套路:婚礼前夜,the wolfpack的伴郎兄弟们和新郎一起狂欢告别单身。谁知醒来才发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决定婚礼成败的一位人物失踪。余党开始回忆前夜以寻人挽救局面。他们的具体分工是,奇葩Alan制造祸端,老实Stu迷幻后最疯狂也最惨,帅哥Phil组织收拾烂摊子,乖乖Doug主打酱油。
显然,大龄儿童Alan是关键先生,他的好心办坏事和非寻常思维都主宰了宿醉事件的起源和余波。但是,另有一位抢戏的狂野配角Chow,从第一部起也逐渐影响大局。在本部中,Chow开始担当主角并成为主线,他是the wolfpack焦急找寻的人物。更大的变化是,老套路中的婚礼、宿醉和失忆元素居然都消失了。不过,在黑帮的枪口下限时完成任务,一直头脑清醒的他们麻烦一点没少反而更头大。
尽管导演一改设定,但相信大部分铁杆粉丝还是会满意这部终结篇的。场景上,既有拉斯维加斯回归首部的起点,又有墨西哥对应第二部中的异国风情。情节上,开篇的支线情节已能笑得满堂彩,主线中狡诈无下限的Chow从之前的基友转成对手显然更令人头疼。内涵上,the wolfpack的友情持续升华,过了这么多年,最不靠谱的人也有了成熟的迹象。是的,没有宿醉的《宿醉》会有遗憾。那么请留意字幕后的彩蛋,估计你很可能顺口冒出几句口头禅,同时怀疑这一切真的结束了吗。
相信你也会喜欢这些影片:Hangover 《宿醉》系列 / Due Date (2011) 《预产期》 / 21 & Over (2013) 《年满二十一》
(文/一一,英国商报)
5 ) 孤独者的诉求
从第一部alen成立狼群,到第三部alen退出狼群,宣告狼群解散,整个闹剧落下帷幕,四大金刚的故事就此结束。
和第一部第二部不同,第三部抛开了“宿醉”这条线,脱离了喜剧片的范畴,用一个老套的勒索绑架故事,给整个系列片中的几个角色做一个了断。老实说我更喜欢前两部。异想天开,大胆新奇的剧情更讨喜一些。而第三部基本上就是在用alen的装疯卖傻来博人一笑,实在拙劣。
但是,看到第三部alen的种种表现和结局,我发现这似乎是导演故意为之。其中,暗含了一层意思。
alen这个角色简直就无法理喻,我一直不喜欢这种疯癫幼稚的搞笑方式,但第三部中他居然成了主角。这么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居然拯救了所有人,居然找到了一生所爱还结婚了!整个系列片中,这个火星人不仅没有倒霉,还处处被人照顾,走狗屎运,明显就是导演的偏袒。
仔细一想,alen这个精神上有残疾的角色,是个非常孤独的人。因为自己的残疾,在成长中都没人搭理他。从片中多次可以看出来他是多么渴望朋友,渴望交流。而他的好运其实是导演在借此表达对这类人群的同情。非常可能暗含了导演亲身的经历,或者导演周围人的经历。
还有一个角色也加深了我的看法,就是周。这个国际大盗也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于是导演也对他袒护非常。几次差点死都活了下来,被警察抓住也逃了出来。然后,他和同样孤独的alen成了朋友。这两个疯狂的人的友谊让人看了有些心酸啊。无法让人理解的行为背后掩盖的是深深的孤独。
至于导演的故事是我猜的=.=我不了解这个导演
这个内涵给原本就很精彩的影片加分不少
6 ) 相关影讯
一句话评论
确实该结束了……这个系列带来了一些欢笑,那就让我们说再见吧。
——《奥斯汀纪事报》
这完全是一部不必要的电影,只有一些好笑的部分和若干对原作的致敬;但是再度造访拉斯维加斯也无法带回原作的魅力-最后只能说,至少主创们有所尝试吧。
——《亚利桑那共和报》
希望看到疯狂恶搞的年轻观众会失望的,而一般观众也会发现笑声有所缺乏;本片就像一部颜色鲜亮的喜剧气球,而一切幽默的气体都从中漏了出去。
——《好莱坞记者报》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把本片改的如此面目全非,以致于都不像是一部喜剧了;与其说是一部不幽默的喜剧,倒不如说本片已经成为一部直接的现实悬疑片。
——《芝加哥太阳报》
幕后制作
《宿醉》系列最终章
《宿醉》系列,不仅仅把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喜剧演员变成了大明星,更是在这几年里,让R级喜剧成为了极有票房潜力的片种。在《宿醉》之后,这样的疯癫喜剧就成为了银幕上的某种主流元素,而跟风的影片却因为没有获得《宿醉》那么大的成功,更显得《宿醉》在这个时代里的难等可贵。
《宿醉2》拍完之后,《宿醉3》的拍摄日程就被提到了桌面来了。影片的导演兼编剧托德·菲利普斯说:“其实,拍不拍第三集并不是我说了算的事情,这是观众决定的。如果观众希望有第三集的出现,那么我们一定会把这部电影拍好。第三集和前面两集都不一样,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设定来让这个故事有个结尾,让这群时常在一起喝酒宿醉的损友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我们没有一个拍摄的样板,因为这部电影在我的心里并不是一个续集,也不是一个毫无新意的滥竽充数的作品。我们用新的角度和新的想法介入到了影片的故事之中,用另外一种喜剧的框架和结构,来拍摄了这部电影。”
和前面两部电影不同,《宿醉3》和饮酒、宿醉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一部讲述朋友之间关系的喜剧。菲利普斯说:“这部电影是艾伦的电影,所有的故事都是因他而起,然后大部分故事也都是因为他才出现的。这部电影里,几乎没有饮酒,更没有豪饮和宿醉。艾伦,在这部电影中遭遇到了个人的危机,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又被卷入了令人生畏的绑架、黑帮的斗争之中。所以说,这部电影就是艾伦的电影,也并不算夸张。”
在《宿醉3》拍摄完之后,《宿醉》系列将被划上一个句号。对于这计划中的最后一部电影,菲利普斯说:“的确,这是我们计划中的最后一部电影了,我很开心,能和这群人在一起合作,对于这即将结束的一段工作,我感到既欣慰、又紧张,当然,还有些许的难过和不舍。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拍摄这部电影,然我很过瘾。”
原班人马再次回归
《宿醉》是有纪念意义的,除了这套影片的高票房令人咋舌之外,影片的主演们也都在这部电影之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转折点。菲利普斯说:“《宿醉》系列是有纪念意义的电影,对于我来说是这样,对于演员们来说也是这样。在《宿醉》获得成功之后,这些演员都迎来了事业的转折,让人们见识到了他们的才华,这令人很是欣慰。他们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一样令人怀念,因为就好像是在《宿醉》中一样,他们的表演依然是鲜活的。”
谈及这部点和自己在其中的表演,扮演艾伦的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说:“我不觉得这是一部艾伦的电影,我觉得艾伦只是这其中重要的演员之一。他首先是一个不幸的人,一个倒霉蛋,其次还是一个不自知的人,一个希望弥补错误但却会犯下更多错误的人。我觉得这其中有大量的笑点,有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剧情设计。这是很好玩的。我的角色没有换过,还是原来的感觉和设定。表演也就和从前一样。之前怎么表演,现在还是怎么表演。对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它没有照搬之前《宿醉》的公式,而是另外写了一个剧本。要知道,这对于一部三部曲的结束之作来说,是非常冒险的事情。”
韩裔演员肯·郑,在这部电影中虽然戏份不多,但却是一个关键性的角色,而且他在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动作戏。他说:“这部电影和之前的《宿醉》很不一样,故事结构、叙事的方法和概念都不相同,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模式拍。所以,我们的表演也要进行修正和改变。我的在其中还是扮演了一个黑帮,只不过,这次有更多的笑料集中在我的角色上,我的戏份更重了。而且,我还有些动作戏要表演,这有些难度,因为这部电影中的动作戏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动作戏,而是那种要搞出笑料来的动作戏。有动作不够,还要有笑点。这就很难了。不过,在Gill的帮助和指导下,这些镜头拍摄得很是顺利。”
花絮
·第三集中剧组将大混乱的场景设置在洛杉矶,另一拍摄地点则定为墨西哥北部城市提华纳。
·本片是《宿醉》系列的最终章。
·第三部影片和前两部不同,讲述的并不是宿醉之后的故事,而讲述了一个朋友之间互相营救的故事。
·和前两部电影相比,这部电影更加真实也更加黑暗,喜剧元素并没有那么多。
·在对于艾伦这个人物的服装上,剧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甚至给他准备了很多带有横条纹的T恤,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看上去更胖。
·在《宿醉》大获成功之后,《宿醉》里的那些演员都迎来了表演生涯的转折点。尤其是布莱德利·库珀,他不仅成为了一线明星,而且还得到了奥斯卡的提名。
·肯·郑在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的动作戏,对于他来说,这是头一遭。而本片的动作指导则是在《全面回忆》中担任特技演员的Jack Gill。
·小罗伯特·唐尼和[西恩·潘]都准备在本片中扮演一个角色的,可是后来这个角色被交到了约翰·古德曼的手上。
7 ) 不尽人意也略有感慨的收官之作
从第一部alen宣布wolfpack成立,到最后的结局alen退出wolfpack,狼群解散,宿醉三部曲正式完结。粗略谈下个人的看法。
当我看到第一部的时候被这个片子深深吸引住了,异想天开的剧情,让我笑到眼泪出来。看到第二部,在剧情上略微有点缺乏创意,但大胆与新奇还是让我笑了好长时间。然而在这第三部,没有了乱七八糟的想象,脱离了“宿醉”这条线,只是让系列片中的这些角色做个了断。
从头看到尾基本没笑过,剧情也只是老套的绑架勒索,可以说基本没有了喜剧成分,再把alen装疯卖傻的搞笑部分(其实不好笑)去掉就成了动作片了。
在我心里确实希望剧本能够延续前作的思路,用一个宿醉再引发好多不可思议的事儿。也希望能够减少一些alen的戏份,毕竟装疯卖傻既不好笑也不讨喜。可是这一部剧情颠覆了,alen成了主角。带着一点不满看到了最后,alen居然拯救了所有人,找到了一个“疯女人”气味相投,还结婚了!
这简直不可思议,导演是在想什么?
但是!细细想来,也有可能,这是导演故意为之。
alen,一个只有小学生智商和情商的成年人,屡屡闯祸,还没有自知之明,在系列片中不仅没有受到过分的对待,还总是受人照顾,最后找到人生归宿,面对这样的人生赢家观众简直可以掀桌子了。
导演对这种弱势人群这样的照顾,似乎是在暗示什么啊!alen影射的是导演自己的经历?或是导演的亲人?
周这个角色的设定也加深了我的猜测。alen和周都是很孤独的人,他们渴望朋友。一个是大脑残疾别人不愿理他,另一个成了国际大盗,用疯狂掩饰内心的孤独。于是导演让他们成了朋友。周的疯狂,周最后的放手;alen的哭泣,alen最后的拯救……好多细节都体现了导演对孤独人群的关怀和同情。
当然我不了解这个导演,这都是我猜的=.=
最终
四大金刚并排走出,整个闹剧结束
可能是个人的口味问题,宿醉系列非常喜欢。三部之间连接地非常好,有些恶搞(比如第一部恶搞雨人~)、音乐(第一第二部牙医的歌曲,第三部居然有sabbath!)、细节(贯穿系列的细节,比如“dentist”“doctor”称呼的讨论等)都很棒。
算是小小的经典吧
8 ) 一直在这里
2009年11月29号,我25岁,在同一座城市留守第五年,少了对外界环境的新鲜感,只能困在封闭的小屋内看电影,疯狂的看电影。
那时候,看电影时最好的陪伴就是酒,各种酒,红酒、白酒、啤酒……
每天的生活轨迹大概是这样的:
早上八点起床,打水、早饭。看电影。
十一点半打水,午饭,看综艺。
两点,当舍友去实验室工作时,我爬上床大睡,昏睡到下午四点自然醒,饿了,踏上去市区的公交车。
超市内采购一晚的夜宵:各种零食、肉类,当然还有酒。
晚上七点,赶在水房关门前回来,边喝酒边看电影。
那时候看的最嗨,喝的最嗨就是这片儿。
第一次知道原来电影可以这么扯,不用说教,不用文艺,不用深沉,也不用和某个时代挂上联系,就是单纯的瞎扯,但是可以扯得很开心。
也许爱这片儿,还跟片名有关,宿醉,一种我爱的状态。
那些年没少喝酒,或者微醺,或者大醉,我这人酒品还成,喝醉后没啥表现,就是哭,一直哭……
有两次喝醉后印象最深。
一是毕业那年,也没什么特别舍不得,就是生活中各种情绪搀和,醉后站在走廊大哭,絮絮叨叨,一直哭。
还有一次假期,跑去武汉,凌晨跟朋友在酒吧喝酒,也就一瓶啤酒吧,朋友说:来,咱聊聊人生。我说:在这种地方聊什么人生,扯吧。然后就特迷离的看着一个小姐爬上几个老外的身体……
现在想那些日子真是太闲了,闲到可以用酒陪伴。
那些日子,我单身,看宿醉1。
工作后,顺利掉进love里,遇到现在身边这个男人,两个人恋爱不久吧,知道《宿醉2》出来了,就跟他说想看。
特搞笑的是,他竟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把我带到了他的公司,一个偌大的写字楼里看。
那天看了俩片儿,《宿醉2》和《浮生一日》,演的什么真不记得了,就知道看完后我很自然把退搭到了他的腿上,后来老公说:他当时在内心说:哇,这姑娘真豪放!但是,他没有拒绝,而是窃喜。
然后,那一天,两个人第一次拥抱,呦呦,羞。
那些日子,这个男人偶尔陪伴在身边,一起看醉2.
那些日子,我不喝酒了,他不喝,也不让我喝。
但我常常自个儿在家偷偷喝。
又过了两年,我们继续恋爱、吵架、结婚、过日子。
彼此的工作又迈入新的航向,很忙,非常忙,看片儿的时间越来越少。
可是昨天他突然对我说:《宿醉3》出来了。在我的叫嚷下,终于下载好,晚餐溜达完后,懒洋洋靠在沙发。
很欢乐,从头笑到尾,情节是真的好看,跟他一直讨论,生活太忙碌以致于很久没有这么欢乐。
片子结束满满的惆怅,四年了,一个人的成长轨迹都被这部片子见证。
还是很想喝酒,可是我现在已经不碰酒了,因为想要个baby……
生活可以很欢乐,可以很扯,不要负担,不要深沉。
内心的空虚有疯狂和酒精的陪伴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爱宿醉!
是的,我爱!
3星给字幕后的5分钟
这一部已经压根没有什么宿醉的事了,甚至连酒都不怎么喝了。情节本身也过于审美疲劳,里面的成长、兄弟情以对之前的回忆可能会略有感动吧。
以前两部镜头回顾小小闪光点细节呼应,这一次不再宿醉,you r my boy n you are my man. 太赞。
结局很HAPPY 彩蛋加一星~
怕又忘得快...
big fan 多加一星
没前两部好看饿了。
看了试映,虽然仍有恶俗搞笑,但整体风格和故事内涵全面回归,尽管节奏缓慢了些,仍然算是不错的大结局,毕竟最神奇的小孩也都长大了。
Alan是宿醉系列一直以来最大的亮点,但这不意味着他能做主角,用Alan和Chow两个疯子做主线,使得整部电影都有一种疯狂的氛围,宿醉好看在于看一群正常人寻找前一天疯狂的自己,而不是看一群疯子寻找一个疯子
都没喝酒还叫宿醉哪?看这片就像脸打多了肉毒杆菌,笑都笑不出来了。最终章?谢天谢地。
前两部都是R级,完结篇竟然只有PG15!Are you kidding me?而且几个人只喝了一口酒算哪门子宿醉!相比1和2的dirty fun, 这一部下限拉高的结果就是笑点大幅减少。两颗星给还算有点第一部feel的彩蛋,一颗星给穿婚纱的Bradley Cooper。导演曾考虑过让RDJ演Marshall,如果萝卜真出演的话,我立马加两星!
一星给酒吧那首歌,一星给alan的肚子。
真不如破罐子破摔就从字幕之后的彩蛋那里往后拍。一口酒都没喝还算什么宿醉???
宿醉系列的叙事模式是西游记:每一集都是唐僧(龙套)被抓、妖怪不杀,然后八戒(牙医)嚷嚷散伙,沙僧(老师)婆心应援,观音姐姐(Chow)不时助攻,最终靠悟空(胖子)显神通掂定,救回师父。
长大就是Hangover再无hangover.
一般到了第三部要是没什么特别的亮点就只能沦为庸作了,这个系列实际上是教科书一般“不要拍续集”的范本
宿醉都完结了,深感青春已逝。并不能说这部作品有多好,只是看着那些个性面孔就很欢乐。
没前两集带感,很缓慢的感觉~烂尾了~而且和宿醉没啥关系了~~
我爱低俗
三位主角在郑肯面前完全沦为了配角,故事扯淡的让人费解,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比上一部好看一点,至少还有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