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缘1987

海外剧新加坡1987

主演:陈澍承陈碧凤王玉清郑琬玲李文海白言林明哲刘秋莲黄文永叶素梅陈安娜

导演:蔡萱

剧照

奇缘1987 剧照 NO.1 奇缘1987 剧照 NO.2 奇缘1987 剧照 NO.3 奇缘1987 剧照 NO.4 奇缘1987 剧照 NO.5 奇缘1987 剧照 NO.6 奇缘1987 剧照 NO.13 奇缘1987 剧照 NO.14 奇缘1987 剧照 NO.15 奇缘1987 剧照 NO.16 奇缘1987 剧照 NO.17 奇缘1987 剧照 NO.18 奇缘1987 剧照 NO.19 奇缘198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5:02

详细剧情

  《奇缘》是一部新加坡连续剧,部分剧情取材于《聊斋》却又别于《聊斋》,和《聊斋》一样,本剧由多个独立的单元剧构成,一般三五集一个故事,多数是古装剧,也有民国时期的。主要是人、鬼、神三界之间的传奇故事。
  第一部(25集)
  1.银河星(4集)
  古老的传说,在天上星宿中,天瑶是位美丽而纯洁的少女。而她的义父天佛星风趣却有些迷糊。
  有一天,玉帝派天佛星看守秦阳星,每天的工作就是定时为一盏油灯加油,这样灯不灭,秦阳星就可以被困在池水中,但是天佛偷懒,在油灯里多倒了些油,想多睡一会觉,结果池水变冷,秦阳星逃到了人间,祸害苍生,玉帝恼怒,派天瑶,天佛下凡抓秦阳星,后来两人合力打死了秦阳星,但是秦阳星的血溅了一地,天瑶必须把他的血收在瓶子里带回天庭,谁料,她不细心,漏了一滩血迹,结果傻书生路过时,手正好碰到,秦阳星就附在他身上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可以重生~!
  后来满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月满之时,秦阳星金蝉脱壳,天瑶犹豫不决,出手慢了一拍,结果把傻书生打死了,为了救活他,便和他成亲。又希望他变聪明,于是天瑶飞到月宫嫦娥那里,嫦娥告诉她,要想傻书生变聪明,就必须把仙丹给他,但是她也会因此失去法力,若是书生变心,她将来也许会后悔这样的决定。但是天瑶不听,把仙丹给了他,后来书生负情,中秋夜给天瑶端来一盘金银财宝,告诉天瑶,他要娶相爷的女儿为妻~~~天瑶伤心欲绝~~~这时候天上的嫦娥落泪,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
  嫦娥不忍天瑶受苦,收回了仙丹。书生又变回了原来愚笨而又纯朴的样子。一切似乎回到了从前,只是,天瑶已经不可能回到书生的身旁了....
  2.辗转红尘(3集)
  描述一对有情人辗转轮回的爱情故事——他和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山盟永不相弃,两家已为他们定了亲。 成亲前不久,他们相约在河边吟诗作画,兴到浓时他解衣下河游戏,不想却再也没能上来。 午夜梦回,她见他来到床前,告诉她将托生一户人家,她答应他一定去那户人家找他。
  他降生在一大户人家,家中独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听说常常有一疯女人上门来找他,这疯女人从他出生那年起每年都来,说着一些不知所云的话,家人当然从没让她进来过。
  他是一个热血青年,与同学们一起游行示威反对政府的昏庸,官兵自然要抓捕闹事的乱党,混乱中有人收留了他,将他藏在自己家里。
  她约莫30多岁,一人独居在此,屋子里的一面墙上是她亲手画的荷塘,画中还有一对男女,那是年轻时候的她和她的他。她诉说着他们的故事,沉沉地陷入回忆,他一面倾听一面凝神看着画中那似曾相识的男女,从未见过却又如此熟悉......
  蓦的,他突然明白了,那不正是今世的她和前世的他吗!那个疯女人,那个他前世的爱人!
  他终于明白了,他终于回来了,她等了近20年,尽管别人都认为她疯了,尽管家人再也不肯认她,但她一直监守着那份承诺,她终于还是等到了这一天,她......
  门外怎么有那么多的脚步声?啊,不!快!快跑!
  当他赶到刑场时,她的人头已落地,她因为窝藏乱党被处斩刑。
  他是幸运的,他有一个有势力又很爱他的表妹。因为爱,她使尽手段救下了他;也因为爱,她没有救她,尽管他那样求她。他更是不幸的,刚刚找回了前世的最爱,却只能看着她遭到厄运,自己什么也做不了,而她的死还是为了救他。
  从此后他的日子再也不知道是怎么过的,他的表妹也没能成为他的妻子,尽管她救了他,尽管她一直那么爱他,尽管家长都希望他们在一起。
  多年以后的一天,他经过一家照相馆,一张在他脑海里反转了无数次的脸忽然浮现,那是一位小姐留在照相馆的照片,因为她很漂亮,老板把她的相片摆在了显眼的位子。
  她是怡红院里的红牌姑娘,脖子上天生有一圈红色的胎记,院里的人都说她前世一定是上吊死的,所以她一直用一串珍珠项链把它遮住。她是这里长大的人,这里只相信一个字---钱,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除了钱她什么也不信。
  他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她,她的神情却是陌生的,俗气、市侩、势利,但他不管,他既然找到了她,就再也不要让她离开,他要救她出苦海,他要为她找回前世,他要给她赎身,他要......
  但是,有一个更有钱的老板要为她赎身,他出的价更高,老鸨说谁出的钱多,她就归谁,可他倾家荡产也凑不够。
  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表妹出现了,她扔出一叠银票赶走了竞争者为她赎了身,她说一直遗憾当初没有救她,毁了他的一生,她终于能成全他们了。
  他又带着她来到他们曾经嬉戏的河边,吟着他们曾经喜爱的诗句,但她却一窍不通,自顾把玩着她的贵重首饰,他再也找不回以前那个执着痴情、幽雅脱俗的她了,他不禁有些失望,他不想再看她俗气的脸,他陷入了回忆......忽然,他又听到那熟悉的震颤他灵魂深处的声音在呼唤他,呼唤的正是他第一世的名字,啊!她落水了,她全然不会游泳,他不顾一切地跳下水去救她,甚至忘记了自己也不会游泳......
  流水卷走了一切,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3.辛十四娘(3集)
  4.塞外胡笳(3集)
  有个很好色的送信人,一天,有个女人找他,求他带自己到塞外去找打仗未归的丈夫。开始这个人很不耐烦,后来才知道这个女人是鬼,吓死他了,但他还是把这个女人的灵魂带到塞外去找人。他在塞外遇到一个女儿村,村子里全是女人,这些女人把他关起来,逼他娶老婆,因为很多女人随意他选,所以他刚开始很开心,可是后来看见女人都害怕了,于是就准备跑走,跑的时候被村子里的一个胡女所救。
  后来才知道,他要找的男人也是被这个村子的人关了起来,逼他娶这个胡女,他不肯,想要跑,但是在跟胡女的相处中,好像慢慢喜欢上了那个胡女,但他还是跑走了。但是跑回去不久后,就在一场战争中死去了,胡女也自杀了,原来那个胡女也是鬼。他妻子和胡女见面了,但是丈夫没有出来见妻子,可能打定主意不回去了。但是做妻子的也没说什么,释怀地走了。
  5.阴差阳错(3集)
  6.剑魂(4集)
  两个王爷都在炼同一把剑,都喜欢上同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说谁放弃铸剑就嫁给谁,其中一个人愿意放弃铸剑,两人准备成亲,可另一个王爷不甘心,就强暴了那个女人。这个女人跟他丈夫来到塞外,生了一个男孩(其实是强暴她的那个人的孩子)。后来这个女人死了,小王爷跟他养父回到长安,他的亲生父亲就派人害死了他的养父,让皇帝把这个小王爷过继给自己。小王爷被蒙在鼓里,本来一切都很好,但是他的父亲还在铸剑(抓很多活的小男孩丢进炉子里铸剑),小王爷于是离开他父亲,一个人到了塞外,并娶妻。他的生父来塞外找他,遇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说你抓那些小男孩没有用,你要铸剑,就要用你的亲生儿子来铸剑。小王爷知道了,为了阻止他的父亲,他跳下了熔炉,变成了随意剑,后来他父亲知道了,就用这把随意剑自杀了。
  最后结局是小王爷的妻子抱着剑,在沙漠里一直走,一直走,一直到变成一个老婆婆,就是上面说的那个老婆婆……
  7.钟馗捉鬼(5集)
  第二部(30集)
  1.错系红线(3集)
  2.胭脂魂(4集)
  3.桃花女斗周公(4集)
  4.客途秋恨(南洋妓女恨)(3集)
  5.怨偶天成(3集)
  几位老人闲来无事,座在一起讨论自己的一生,张生是位70岁的老人,谈论起自己的一生,他很是感慨自己不幸讨了一个凶巴巴的妻子。他想如果还能重过一生,一定会改变自己得命运。谈话间,张生遇到了当地的山神,山神和张生同病相怜,也是妻管严。得知张生的遭遇后,他帮助张生回到50年前,张生得意地想,一定不会在遇到自己的灾星。但是,事情还是重回历史,只不过张生和自己的妻子合力上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最后,镜头又回到了张生与山神相遇的亭子。仿佛这是一场梦而已。
  6.广陵散(3集)
  7.阴阳妻(3集)
  8.心锁(3集)
  一只白兔精在森林中遇树精,一个白衣蒙面侠士使出一招天外飞仙救了她,虽然她还是个幼女,却被他风采所迷,对他说,"大哥哥,以后每年中秋我都会在这里等你。"他自然没把这小女孩的话放在心上。她却信守诺言,年复一年地等,到成年决定去找他。
  此时她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到人间就结识了李南星主演的侠士和他的朋友,经过证实,发现李就是她心中的大哥哥,但令她失望的是,李并不如她想象中完美,反而人品颇有问题向往名利,倒是他的那朋友是真性情。为了不让李在名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在争夺武状元的比赛中,她暗助那朋友胜利。李妒恨交加,将朋友害死,兔精见他人品如此卑劣,伤心欲绝,决定离开他。李此时已爱上她,以为她心中另有别人,于是在师傅的帮助下闯入她的内心希望杀死她心中那人。他进入她的内心,见到一个丰神如玉的白衣男子背对他而立,他奋力拔剑刺他,吃惊地发现刺中的是自己,原来她心中念念不忘的就是他,只不过是完美的他。
  他受了自己的重创,被师傅救回,垂死,兔精不忍,回来将他救好,但也不能再爱他,黯然离去,结尾,她幽幽地侧过脸,站在他们初见的树林,"大哥哥,明年中秋,我会在这里等……"
  9.钟馗再捉鬼(4集)
  第三部
  1.灶神
  2.深水情郎
  3.青衣魅影
  4.注生娘娘
  5.门神

长篇影评

1 ) 中文语境再创作

看中文字幕看到一半一头雾水,不舍得花钱买大会员,找了英文字幕外挂,中英上下结合着看,原来的文本被不知名翻译者不断折射(当然我也不知道法翻英之间发生了什么),有时变得更加诗意,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离谱到没边,但神奇的是,竟也没有太破坏主旨,仿佛它只是一些儿童在书本上的乱涂乱画……

截了一些有趣的文本对照

这里真的笑喷

想起上学时候的一位客座外国教授,她说她虽然听不懂我们说的中文,但是她可以感受,感受大概就是一个误读和再创作的过程吧

2 ) 侯麦——一个优秀的法国碎嘴子老头儿

在有那么一点儿热的某个普通的夏天午后 城市姑娘的自行车在乡下的一条小路上扎了车胎 偶遇的乡村姑娘顺手帮了她一把 俩人从此结缘

这似乎是侯麦电影中女孩们成为朋友最常见的一个契机——因为一个人帮了另一个一点小忙 两人因此结识 被帮忙的一方会留另一方在自己家留宿 多么随意但亲密的理由 有什么比两个女孩一起游玩儿一起睡同一个卧室更亲密的了呢?

同样的理由出现在侯麦的另一部电影《春天的故事》中 在这部影片里 两个女孩也是因为其中短发女生和长发女生都无法融入一个热闹的聚会而开始 短发女生决定开车载没有交通工具的长发女生回家 随后长发女孩便邀请没有住处的(并非真的无家可归 是心理不想回自己的家)短发女生去自己家同住

《春天的故事》

女孩们的友情就在这样的春天或盛夏的夜晚开始慢慢发芽 共处同一个空间 一起吃午饭 周末相约一起去植物茂密的乡下给果树打药 又或是去看一匹钟爱某一棵树的匹马 在午夜起床穿着睡衣到静谧而深蓝的院子里听虫鸣 鸟叫 和打破这静谧的汽车经过的声音

一切都很简单 简单的像每天都要吃三餐一样

在这样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变化的90分钟里 你甚至都没有发现自己开始不那么在乎情节 甚至于不再在乎他们之间的对话 对话变成了一种形式 一种符号 (也许大段大段的对话是法国剧情片的标配)

侯麦宛如一个碎嘴子的老头儿 借少女之口不断地发问 交谈 辩论 随时随地——树下看田野的时候 在书房喝咖啡的时候 在餐厅吃晚餐的时候 又或是在卧室整理东西的时候

对话是形式 思考是内核 是两个女孩 对同一件事的完全不同的看法和原则 是矛盾和对立 而后是各自对自己观点的维护 正常来说 这样就是该吵架的节奏了 然而女孩们却都心照不宣的开始默默思考对方的观点 一旦开始换位思考 就有了包容和体谅 自然就不会吵架 所以说 侯麦镜头下的年轻女孩是聪明的

实际上在电影中女孩们的对话是占比很大的 但你并不会觉得聒噪头疼 你会觉得甚至没有发觉那些对话的存在 它们完全在电影中了 完全在人物身上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你的眼睛早已经被侯麦的镜头抓住了

并不过分鲜艳夸张的颜色 侯麦特有的调色 偶尔出现的空境 最热烈的色彩也不过是红蓝两色

《女友的男友》

但大部分的时间 侯麦镜头下的颜色都是舒缓的 我不确定用舒缓这个词形容颜色是不是准确 但看到的大部分电影画面 都给了我这种感受

就好像你在看着自己房间的某一个角落 书架 书桌 钉在墙上的海报和备忘条 没打开的台灯 随意堆放的书和杂志 没来得及叠好的衬衫 此时窗户外的阳光开始变的黯淡 窗外的电线被自身的重量稍稍压弯了一些

在这样的色调和节奏中 侯麦讲的关于女孩儿们的故事就暂时讲完了

选了一些喜欢的截图做成了壁纸

还做了几张其他剧照的壁纸 果然每张拿过来都好看


偶尔会写影评发在自己的小破公众号上: 木同MUTONG

木同MUTONG

3 ) 《侯麦传》里的拍摄八卦

纯属摘录

蕾妮特的饰演者 Joëlle Miquel 算本色出演,很多故事的原型就源自她的经历。比如l’heure bleue,和咖啡馆服务生的冲突。侯麦在接受《正片》采访时说

《双姝奇缘》很快确定下来,因为我遇到了我的蕾妮特,她非常特别。刚认识时她曾告诉我:‘我按照某些原则管理自己的生活。——很好,举例说呢?——当我做出决定,我就会做到。有一次我决定不说话,于是我就真的不说话了……’影片最后一段就出自这里。咖啡馆的情节也曾真实发生在她身上,我们拿来加以改编。这种事可能很多顾客都亲身经历过。影片第三段则是借用了另一段回忆:她曾经遇到一个女骗子。这些故事恰好与我当时关心的一个主题有关。我那时想拍一部电影,主角是两个女孩,一个恪守原则,另一个恰好相反,不去费那个劲,也更爱批评、更悲观、更极端自由主义。

城市女孩米拉贝的人选有过一些波折。侯麦一开始属意出演过《飞行员的妻子》和《女友的男友》的Anne-Laure Meury,但她和Joëlle合不来,因为后者严格看护着自己的故事,不准别人改动。就在开拍前一个月,侯麦才找到了Jessica Forde ,她当时才19岁,曾出现在一组演艺新人的照片中,拍摄者卡罗尔·贝拉伊也为侯麦拍照。Jessica是东方语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理想是成为人种学家,同时也有演员梦。据Jessica回忆,侯麦并不建议她从事演艺道路,因为Jessica的坚持,侯麦最终选择了她。

这是侯麦公司的第一部电影,他尝试将此前惯用的两种模式相结合:“喜剧与寓言”&“即兴表演”。两个女孩都是第一次参演电影,她们的实际生活其实与影片角色完全相反,Jessica在乡村长大,饰演了傲娇的城市女孩;Joëlle住在巴黎市郊,饰演的是乡下女孩。据Jessica的回忆,她们两人也完全合不来。拍摄到后期,Joëlle与其他合作者纷纷闹掰,她身上吸引侯麦的孩子气,也让侯麦很头疼,甚至让侯麦气到中断拍摄,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很快,侯麦放弃了拍摄《双姝奇缘》续篇的想法。


影片一开始就设定为几个章节,还有几个备选故事最终没有拍:

《电话》:和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争吵,因为他占用电话亭太久,一直讲个不停。 《我的漂亮小船》:蕾妮特以为自己弄丢了一把钥匙,或者被一个男孩偷走了,实际是米拉贝拿走了钥匙,目的是“为了她好”。 《小堂妹》:也发生在咖啡馆露天座,蕾妮特在等米拉贝的时候,提笔画了旁边一个陌生女人的肖像,接着被画的女人来到她们这桌,开始讨论这幅画该属于谁,画者还是被画者。


《双姝奇缘》的拍摄时长只用了十个月(1985年6月至1986年3月),主要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满打满算就六个星期。[我怀疑侯麦是有意为之,为了捕捉四季环境]在巴黎的拍摄几乎没被路人察觉,侯麦对此有些得意,他说了一个小插曲:

拍《咖啡馆的服务生》的时候,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朝我们这边看了眼,他们确实以为服务生在和两位女顾客争吵。不仅如此,由于不知道可怜的小伙子其实正在演习,老有顾客想叫他过去点单。

l’heure bleue一章在弗特苏瑞尔附近的乡间住宅拍摄,米拉贝的大学生公寓就在菱形影业的楼上,咖啡馆的冲突选在蒙帕纳斯的欢乐街旁边,女骗子一章也在相同区域,剧组后勤还提前向法国铁路公司申请,获准在蒙帕纳斯火车站的拍摄权。偷窃三文鱼一段发生在圣拉扎尔车站附近的Prisunic商场。《卖画》在冬天拍摄,画廊场景是格内高街14号卡洛琳·可瑞的画廊。


影片首映被侯麦安排在第九届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节。电影节在1987年2月举办,除了《双姝奇缘》,还展映了侯麦在1950—1968年期间拍摄过的所有短片电影,共计11部。首映日两天后(2月4日),《双姝奇缘》在影院上映,观影人次接近20万,而全片制作成本只花了34万多法郎。相较惊人的票房利润,评论界对此片却热情不高。塞尔日·达内在《解放报》发表的文章里写道:

所以《双姝奇缘》即是侯麦电影的新篇章,也是适合在电视上播放的四则小故事……他的作品既适合大银幕,又适合小屏幕:前者是艺术的顶峰(第七艺术),后者是大众文化的代表。对于一位资产阶级观念的导演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双重新信服力更美妙的成功呢?

全部内容都来自本书第十章“城市的侯麦与乡村的侯麦”

4 ) 大自然很美好,请不要做伤害它的事

看了2018年的第一部电影,重温埃里克·侯麦1987年的老片《双姝奇遇》,气质清新又不失哲学内涵。

整部电影由四个有趣的生活故事组合而成:“蓝色时刻”、“咖啡馆男侍应生”、“乞丐,小偷和女骗子”、“卖画”。

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侯麦与其他大师的不同之处是他的电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在一连串散漫而不连续的事件中,用缓慢、优雅、细腻的笔触探讨普通人的隐秘内心。

蓝色时刻。凌晨,蕾内特带米拉贝尔一起去感受“蓝色时刻”,却被刺耳的发动机声音赶跑了,蕾内特愤怒至极,边哭边抱怨,第一次看她这样的反应觉得很莫名,太敏感以致于有点神经质了吧?!现在看来,丝毫没有,反倒非常自然,恰如其分。因为对这样的珍贵“时刻”深有体会。

有次我走在河边,阳光洒下来,忽然一阵微风拂过河面,水面生出千万颗钻晶闪耀起银色光芒,灵动跳跃。亲眼见证这样的神奇时刻,妙不可言。我伸手去摸相机,揭下镜头盖,可是几秒前的波光粼粼消失了,对,因为风停了,波纹也随之不见了……所以放下相机,等待下一刻再起风的时刻,为了这神奇的第二刻,我足足等了两天,又一个有风有阳光的日子……

后来的一个凌晨,米拉贝尔先起身出门,蕾内特随后而至,两个人一起不受打扰地享受“蓝色时刻”时,我就想起了顾城的《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侯麦借蕾内特的嘴巴解释:“蓝色时刻” 不是小时,也不是分钟,只是一个雅致地方的宁静,在那个地方呆着就不想醒过来。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一切都休息了,这就是宁静。我想他老人家用“蓝色时刻”是在告诉现代的我们自然很美好请不要做伤害它的事。他应该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有过深入的思考,而且忧心忡忡,所以30年前就让米拉贝尔开始学习生态学,做生态趋势研究了。

剩余三个故事都发生在巴黎。侯麦的电影永远不缺连绵不断的对话,而且生活气息浓郁。蕾内特和米拉贝尔也是这样,从乡下偶遇就相谈甚欢,来到巴黎成为室友后对生活中出现各色人的探讨也是各抒己见,不为意见相同,但相处融洽。就像萨特说的,我们不必把时间花在互相解释以及庆祝意见相同上,所有人意见相同是件荒谬的事。这些探讨散发着强烈的思辨性和文学性,留给观众很多思考空间。

很喜欢这种“作者电影”,我觉得日本的是枝裕和也是生产这类型电影的导演。

这次竟然发现扮演米拉贝尔的女演员还是《巴黎野玫瑰》的女主,《双姝奇缘》里还是一个理性优雅的女学生,在《巴黎野玫瑰》已经是位热情的性感尤物了,且爱起来敏感疯狂到极致。《巴黎野玫瑰》也是我很爱的一部法国电影,当时租碟看的,现在没找到资源,很想再多看几遍。

5 ) 能懂侯麦,是一种幸福

黎明前有那么一刻,夜间的鸟儿睡了,而早间的鸟儿还没有醒。这一刻,自然是绝对的寂静,它非常短,只有一分钟,称为“蓝色时刻”。 当热情的乡下女孩蕾妮特兴奋地与来自巴黎的朋友米拉贝分享这难得的时光时,一辆车驶过,打破宁静。 少女蕾妮特急哭了:“为什么会这样!蓝色时刻多么短,而你天亮就要离开了,我想让你知道它有多么美,可这一切都毁掉了!” 侯麦的世界就是这样。不懂他的时候,是矫情。开始懂的时候,才觉得是自己太糙。如果有天真能亲自体悟,那不仅仅是幸福,是一种奢侈。

6 ) 集浪漫、冷漠、搞笑一体

何谓奇缘?片中两人偶然认识、思考方式和行为差异极大却能互相扶持走下去,人与人相处不就是求同存异嘛。前面一起体验乡村蓝色时刻、雨天野外就餐的浪漫,中间大城市里逃单、乞讨的格格不入,最后教小孩子意大利语、卖画片段的搞笑,居然融合得如此妙!观影非常舒服,但表达的母题不少,一是友情,个人目前观影史最好的友情片;二是对户外自然的推崇,衬托繁华大都市人金钱至上的冷漠与疏离;三是面对问题,放大困难选择逃避还是直接行动?做事情不能预先失败!!四是言语与沉默哪个才是更真实的自我,沉默才是唯一应有的姿态?

7 ) 《双姝奇缘》:如何让画作自我言说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318.html

起先是画廊的老板问蕾奈特关于画的相关问题,之后是老板对画作进行评价,最后是关于画作的价格以及付钱的方式,至始至终和好友米拉拜尔打赌这一天不说话的蕾奈特一直闭口不言,她仅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对话”,甚至因为无法一次性拿到3000法郎而的哭泣,而当一起到来的米拉拜尔在老板面前痛斥了一顿,她才满意地拿到了用以支付在巴黎开支的费用。蕾奈特的沉默是一次约定的遵守,米拉拜尔的痛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当两个人完成这一次交易,似乎真的解决了画作“言说”的问题,但是这种所谓的结合,像他们出身和性格一样达到了互补?像片名“双姝情缘”一样完成了融合?

《双姝奇缘》,不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之一,也不在“喜剧与谚语”系列之列,更不是之后的“四季”故事,仿佛孤零零悬置在侯麦系列电影之外,但是这个既有道德问题又有生存法则、既是相异文化的矛盾又是不同性格的互补的电影,明显具有某种哲学意境,甚至侯麦也不是为了单纯探讨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就像最后一个小故事,名为“卖画”,而且那幅充满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画作也完成了交易,但是关于言说的可能性却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议题。

四个小故事,最后通向的是哲思,而第一个小故事《蓝色时光》却奠定了整部影片的议论框架。从巴黎出发第一次来到乡下的米拉拜尔,骑的是一辆自行车,终于在距离修车铺十公里的地方爆胎了,而这时她遇见了一个提着篮子走来的乡下女孩蕾奈特,骑着自行车和步行,从巴黎来和住在乡下,米拉拜尔和蕾奈特便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景观,但是当她们相遇,当她们共同解决自行车爆胎问题,甚至米拉拜尔留下来住在蕾奈特一个人住的房子,这种相异性却走向了融合的开始:她们成为了朋友,而且为她们在巴黎继续他们的友情,继续遭遇不同的问题而展现她们的处理方式作了铺垫。

乡下世界打开了米拉拜尔一直以来的“巴黎”观念,也展现了蕾奈特天真、纯粹、自然和原始的性格特征。蕾奈特邀请她和自己同住几日,领她看自己的画作,还参观邻居的蔬菜地、羊圈、马匹,在鲜花盛开、风吹麦浪的乡下,米拉拜尔和鲁米先生、鲁米太太相处融洽,她给绵羊喂食,抚摸那匹叫“狄亚娜”的马匹,还感受了乡下即来的暴雨,这无疑是她脱离巴黎现实的一种映照,而蕾奈特的那些画作,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意蕴,更是在现实对立面的一种景观。所以米拉拜尔也感慨,和巴黎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而“蓝色时光”成为他们最为纯粹的一种体验,蕾奈特告诉米拉拜尔:“蓝色时光不是小时,也不是分钟,只是一个雅致地方的宁静,在那个地方呆着就不想醒过来。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一切都休息了,这就是宁静。”在她看来,宁静是令人害怕的,仿佛是世界末日的到来,而这种害怕更具诱惑的地方在于它的独一无二性,是想要紧紧抓住的冲动,而且并不是带向一种静止的状态,“一切都在休息”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醒来,“所有的精灵都会复活”。看起来矛盾,就像她的画作,体现的是一种闭合与开放、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而起初蕾奈特告诉米拉拜尔“蓝色时光”的时候,她就是在言说这种宁静,就是用言语在解释这个美妙时刻,但是言说并没有真的将米拉拜尔带向“蓝色时光”,最多也只是有限激活了米拉拜尔的想象,但是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她才进入到了可遇不可求的蓝色时光里。

那天夜里,蕾奈特叫醒了正在睡觉的米拉拜尔,两个人穿着睡衣走到了庭院里,外面没有灯光,也没有人声,起初是青蛙的叫声,接着是布谷鸟的鸣叫,正当他们迎接蓝色时光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嘈杂声打破了这样的氛围,而听到这一声音的蕾奈特开始不安,甚至开始哭泣,“这本来就很短暂的,现在没有的,宁静不是这样的。”米拉拜尔虽然也有遗憾,但是她没有想到蕾奈特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她安慰蕾奈特明天还会有的,但是蕾奈特似乎并不抱有希望,果然第二天是米拉拜尔自己先起来,她拿着束灯光,走到了庭院里,那时也传来鸟的叫声,但是显然也不再是那个让人期待、让人害怕的蓝色时光。

蓝色时光是绝对的宁静,是让一切都安睡,是回到了最原始的自然状态,蕾奈特的生活就接近这种宁静,而米拉拜尔也感受到了和巴黎不一样的时光,尽管她没有完全沉浸其中,还拿了一束光,但是这一片大自然给了她独特的体验。最后他们在夜色中拥抱在一起,这便是某种融合,“闭合和开放”的融合,巴黎和乡下的融合。正像蓝色时光一样,米拉拜尔或许只是经过,只是听说,只是被言说之后的进入,她无论如何也只是在边缘,所以当两个人从乡下来到巴黎,她们之间的融合便遇到了矛盾,就像她们求学的方向一样,米拉拜尔学的是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群落,重点在于人类活动,而蕾奈特从乡下来到巴黎,学的是超现实主义的绘画。

他们在对待事物的立场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第二部分是“咖啡馆的男人”,米拉拜尔和蕾奈特相约在内希德路的随意咖啡馆见面,下了课的蕾奈特根据米拉拜尔提供的地址走去,她显然对巴黎的道路很不熟悉,这是一种生疏感,而当她问路人的时候,一种奇怪的相异性出现了,第一个被问的男人告诉她路线,经过的另一个男人也告诉了她路线,但是他们却指向了不同的方向,而且他们为此还争吵了起来,蕾奈特只好自己去找,不想走了几步就看到了那家随意咖啡馆,她回过头来想告诉他们已经找到了目的地,但是两个男人似乎并没有听到她的喊声,依然无休止地争吵中。争吵时一种声音,或许就变成了巴黎的嘈杂,它甚至偏离了终点,脱离了核心,而变成了纯粹人为制造的声音。

这是巴黎的现实之一,而且这种争吵完全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而在随意咖啡馆里,蕾奈特等米拉拜尔到来,她点了一杯咖啡,那个男人收钱时,蕾奈特没有零钱,只有200法郎的一张纸币,男人非要她付零钱,还告诉她自己要喝咖啡就必须备好零钱。其实这不是商家的规则,只是一种偏见,男人总是以防备的目光来看她,说经常有人拿着大额的纸币说没有零钱而逃避付钱,“现在的女孩太野蛮了,我今天就盯住你了。”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而且男人还把蕾奈特对面的椅子也拿走了,而当米拉拜尔赶来之后,根本不像蕾奈特那样,而是和他据理力争,米拉特尔的观点是:不是我没有付钱,是你不肯找零钱,所以责任在他。于是男人没办法把椅子给了他,而米拉拜尔身上也没有零钱,最后她拉着蕾奈特趁男人不注意离开了咖啡馆。

回来之后蕾奈特总是感觉到这样离开的做法不对,她对米拉拜尔说,必须把咖啡的钱还给人家,“这是我的原则。”而米拉拜尔嘲笑她太天真,第二天蕾奈特去了咖啡馆没有见到那个男人,但是她还是给了另外的服务员,“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们在蕾奈特离开之后这样说。对待咖啡馆男人的不同态度,是否还钱的不同选择,是米拉拜尔和蕾奈特相异观点的一次展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似乎涉及到一个自律问题,在蕾奈特看来,自己消费的那部分必须付钱,则是个人原则,而米拉拜尔认为那个男人不好的态度是自己选择离开的理由,而且她也没有将之归结为一种个人道德的败坏,而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种正常处理方式。

而依这次矛盾为进口,在第三个故事“乞丐、有偷窃癖的人和女骗子”中得到了更多的展现。在街头,蕾奈特见到乞讨人员就给他们一些零钱,而米拉拜尔却无视他们的存在,按照蕾奈特的看法,他们是需要帮助的人,只要自己有能力帮助就会伸出援手,而米拉拜尔认为巴黎有太多这样的人,地铁站有成千的乞丐,怎么可能去帮助让他们?其实不是关于多少的问题,也不是钱的问题,米拉拜尔只是站在社会学的立场,她认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帮助和不帮助都无助于问题解决。而蕾奈特从个体角度来考察,她的善举是帮助了其中几个。当然蕾奈特的行为也多少影响了米拉拜尔,当她再次见到这些乞丐的时候,也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但是在处理那个有偷窃癖的女人时,她以这个目的为出发点,却又做了一件让蕾奈特不理解的事。

超市里米拉拜尔观察到有个女人偷偷将东西放进一只蓝色袋子里,她尾随她,最后在付款的时候米拉拜尔一把抢过了包逃离了超市,而那个女人因为被超市工作人员盯住最后难以脱身。米拉拜尔拿走包并不是要占为己有,而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提醒她,甚至让她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当她拿走包之后躲在汽车后面看,等女人离开超市的时候又想还给他,但是女人没有听到她的喊声。回到家里她把这些情况和蕾奈特讲了,但是蕾奈特不理解,在她看来,米拉拜尔不是在帮她,而是一种荒谬的行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很明显,她认为米拉拜尔认错了对象,偷窃贼和那些乞丐不一样,即使她被工作人员教育,即使米拉拜尔将东西还给她,她也不一定会悔改,因为她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更可以说成为了一种本性,所以米拉拜尔的“冒险的体验”根本无济于事,甚至也和那个女人站在了一起。而在蕾奈特看来正确的做法就是劝导,就是教育,在地铁站她就遇到了一个女人,她以钱包丢失为由向经过的人求助,蕾奈特起先给了她钱,但是当自己没有了零钱而需要求助时,她发现那个女人还向不同的人求助,于是她走到她面前,除了要回自己打电话的钱之外,也让她不要再成为小偷,让她去找工作。

在巴黎,蕾奈特和米拉拜尔在对待不同社会现象时,总是有不同的观点,咖啡店要不要还钱?要不要帮助街上的乞丐?对于女窃贼和骗子如何让她反省?在这些问题的相异观点里,蕾奈特一直像她在乡下时一样,对于人性更多是从自然层面来对待,所以希望用道德的方式处理问题,坚持把欠下的钱还给咖啡馆男人,不计较曾经对自己的恶意态度;向乞丐伸出援手尽自己的一份善心;在小偷哭泣时安慰她希望她能迷途知返。而米拉拜尔则是从人与人相处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就像她研究的“人类活动”一样,是一种社会学样本,所以蕾奈特的行为在她看来是天真,而自己面对这些问题需要的是人际间的沟通法则。

关于自然,关于自律,关于社会公德,都涉及到道德,而在最后“卖画”的故事里,这个道德问题就变成了一种哲学问题,而哲学问题之发生也是因为社会生存的法则所迫,家里人让蕾奈特回乡下,因为没有更多钱资助她上大学,所以她在无奈的情况下准备卖画,这是一种向社会规则妥协的做法,但是她又不舍,而且也不是钱的问题,在她看来,这些画作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只有懂得的人才能够欣赏,所以她不喜欢让它们变成商品,而这种对于交易的拒绝就是要回到自己在“蓝色时光”里的宁静状态,“画作是作者情感的流露,画作不会自己说话,它是沉默的,它不需要解释。”这其实就已经进入到一种悖论中,尤其是要面对交易的时候,而且,蕾奈特说画作不需要解释的时候,她自己却在米拉拜尔面前解释了画作。

这个关于画作自我言说的哲学命题在画廊里得到了生动地阐释,因为自己做了解释,米拉拜尔嘲笑了她,于是她承诺一天不说话,就是在走进画廊在老板面前,她也不说一句话,于是只是老板在那里自问自答。画作会自我言说,这是画作在艺术层面的一种理想化状态——它在寻找一个理想读者,的确,在蕾奈特沉默像一个哑巴的情况下,老板似乎也能读出画作的艺术性,他说这幅画给人以自由,像风吹过,而且里面有激情,作者具有很高的艺术才能。老板能在不被作者解释的情况下对画作进行解读,的确是画作本身在言说,而且蕾奈特也不断点头,似乎他们就是在一种宁静状态中进入到灵魂的“蓝色时光”。

但是,关键是当老板说起画作以3000法郎成交,但是不能一次性付清,他们的对话应该从艺术走向了交易,走向了交际,这时候蕾奈特依然沉默,这就越过了宁静状态,所以他们没有达成一致,最后是站在一旁的米拉拜尔出面,她数落老板把她当成是一个哑巴,也不让画作自己言说,在连续的指责之后,老板终于拿出了3000法郎,而拿到了钱的蕾奈特也露出了笑容,她终于可以用这笔钱继续在绘画艺术中深造,继续留在巴黎。

这似乎是一个完满的结局,承诺不说话的蕾奈特让画作的价值在宁静状态中凸显出来,会说话的米拉拜尔又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方式让交易发生,但是这其实是侯麦设置的最隐秘一个线索,画作的沉默和说话,其实根本不是一种成规,也不是对立,甚至它也不需要融合,它只是存在,有时候是艺术是宁静,有时候又是效益是生存,所以即使蕾奈特和米拉拜尔在近乎行为艺术中完满地完成了交易,在他们走后,这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画又在精于经营的老板那里,转手以4000法郎的价格卖给了客户——从2000法郎到4000法郎,画作依然不说话,但规则改变了,这也许不是道德和哲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短评

关于两个女孩的道德选择,第四部分最耐人寻味。A滔滔不绝地解释着艺术是不需要解释的(这行为就很矛盾),B反对,后来A不解释的沉默没能成功卖画,而B原本的观点也派不上用场,最终是B用了A的说法才卖出了A的画,执行内容与执行'讲述内容的形式'之间竟然是后者占上风。

5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4000法郎

6分钟前
  • nihaoma
  • 还行

侯麦电影里的红是生活里那点盐。

7分钟前
  • 野沢氿
  • 力荐

乞丐、小偷与骗子也是一种生存技能,没有道德鞭挞。乡村女孩认为给遇到的乞丐都要施舍,遇到小偷骗子要现身严惩。讽刺的是,最后她为了生存,“装聋哑”卖画却成了她一直想批判的一类人。“失语的艺术家”带出个人思想:阐述自己作品的价值很重要。但语言亵渎了艺术,在艺术面前,沉默是最好的态度。

9分钟前
  • Cloud-D-Zoro
  • 推荐

太爱侯麦的色感了

1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4++ 四段小故事串起巴黎女孩和乡下姑娘的际遇,以及她们各自待人接物上的观点碰撞和成长。人物鲜明,对话丰富,景物迷人,颇有以小见大之趣。也让我想起自己与剧中人年纪相仿时的一些轶事,那些互相玉成、美好坦荡、不足外道的特殊情谊。L'Heure Bleue 蓝色时光:昆学家法布尔先生定义:安静的诗意时刻

19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侯麦角色间对白有趣程度:女女>男女>>>男男

2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侯麦的关键词:坦诚,包容,所以很多剧本其实题材十分尖锐,但拍出来却成了喜剧。女孩子们实在是太可爱。其实从头到尾都看的我提心吊胆,如此直接的价值观碰撞,直到最后都没有撕起来也是奇迹了,换我大概绝交五百次了吧。。最后一句台词精妙!

24分钟前
  • 张熊熊
  • 力荐

非常喜欢最后的卖画一段,尤其是画廊老板被米拉贝指责后那个“蓝色时刻”,与第一段构成了可爱呼应。影片想法来自扮演乡下女孩的米凯尔的真实经历,她向侯麦毛遂自荐,但最后却因为跟电影里乡下女孩一样过于清晰固执的价值观而和剧组的其他演员都闹翻。另一个有趣的点是,其实米凯尔现实中是巴黎女孩,而演米拉贝的杰西卡则来自乡下。后来,米凯尔在侯麦临终前起诉侯麦,试图讹诈合作者的权益,众多曾经为侯麦提供经历的合作过的演员纷纷为侯麦作证,包括杰西卡。米凯尔的无理请求虽然在判决中被驳回,但却成了侯麦人生最后最难过抑郁的事。

26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好像是第一次看与男欢女爱完全无关的侯麦,总觉得弗兰西斯哈两位主角是这里来的。这简直就是个现代故事,蕾内特和米拉贝尔就像21世纪的小资文艺青年一样因为模糊脆弱的道德观念不停拌嘴——有场戏可以形容为“圣母的终极对决”吧,只不过一个偏左一个偏右哈哈,非常有趣,强烈推荐

3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看了那么多电影,还是最喜欢侯麦的电影。宽容,坦然。它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展现一种当下的生存状态,从容,随性。

35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这个机智诙谐的小品很动人有趣。被很多细节打动。侯麦的确有个tender soul,如透过女主角视角,对自然、植物和动物敏感怜爱的描述;而到了城市(巴黎),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乡下女孩要面对都市人的冷漠、谎言和互不信任。有对“说话”本身的思考,对于一向多话的侯麦电影,有一种自我解嘲式的自反性。

37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特别喜欢第三第四段!纯纯的女孩可爱,漂亮的女孩聪明。

3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这片子一如既往的侯麦。“蓝色时刻”是整部电影的基调。乡下女孩蕾内特对世界、对他人、对艺术的关系中都是在寻求一种道德纯粹,一种“蓝色时刻”的宁静;而米拉贝与一切都拉起了距离,像是做民族学研究一样把城市的一切当作现象进行审视,她更注重人与人为了完成事务而必备的社交准则,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言说”与“沉默”似乎将四个故事串在一起。最后,在“沉默”与“言说”的配合中,两个有着不同价值观的姑娘完成了艺术品的交易。蕾妮特似乎作出了很大的妥协,她的故事隐约影射着一些卢梭的教育思想,即现代城市对人道德的败坏。我觉得这片子有意思的点在于平常我不大会和米拉贝这种姑娘聊起来,对话可能会止于她说自己拿了别人偷的超市东西,但因为侯麦的电影,我听到了她的想法,有种脱离了信息茧房的感觉,电影的魅力即在于此。

42分钟前
  • 虚伪面包房
  • 力荐

说起女生日常,印象里好像全是小清新,这部视角挺独特的,两个女生一直在辩论,探讨的话题很有趣,生活态度、价值观、生活中的困难之类。演员太自然了,完全没有表演痕迹,就像我和朋友平时聊天的感觉。

45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推荐

侯麦电影是青春底片上跳动的红,法语是人类思辩之林发出的啁啾

5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乡下的女孩和城里的女孩——乡下的老鼠和城里的老鼠,老童话的现实版本。

5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很细腻的喜欢哲学思考的乡下哲思女见午夜寂静被车声打扰就哭泣,她就是神经质,想有个女孩一起体验“蓝色小时”。很认真的她,会付昨天没有零钱付的咖啡费,在车站施舍给人,钱不够向人求助却被当骗子。“绘画可以表现人的宁静”。为在巴黎生存,纯洁的女孩狠心卖画2000法郎,购者4000法郎卖掉

54分钟前
  • 拾贝壳的猫
  • 推荐

法国人不笼统地装逼,衣服上的小碎花图案 房间里大撞色的窗帘布 墙壁上清新阳光的草帽挂饰 等等 都在体现着他们的艺术性和对生活美感的追求。

57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如果加上爱情,这不就是现在的《阿黛尔的生活》与《烧女图》。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