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 饰)是一名犯罪心理分析师,在多年的工作中,她以其非常出色的推理能力破获了诸多连环凶杀案,在为自己赢得声誉的同时,也遭到了来自恶徒的攻击,之后,受惊的海伦决定足不出户的蜗居在家中,工作和生活皆依靠强大的网络完成。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
最近,几起相继发生的杀人案件让女警珍妮(霍利·亨特 Holly Hunter 饰)很是头疼,走投无路的她只得向经验丰富的海伦求救。种种线索表明此次的案件和海伦曾经办过的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珍妮的劝说下,海伦决定站出来找到事件的真相。而踌躇满志的海伦不知道的是,可怕的凶手已经来到了她的身边。
90年代不知道在哪个频道看了这部电影~90年代 我们多么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那时候地方电视台的影视频道还是会播一些不错的美国片 情节刺激 惊悚恐怖 90年代好莱坞的典型剧情 如果放到现在的科技时代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还抓不到区区一个连环杀手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90年代 电脑和互联网刚刚起步 又有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推动剧情发展 又有这样智商超高的连环杀手逍遥法外的空间
最近突然想起了这部电影的某个情节 就是女主掀开被子里面全是虫子(实际没那么夸张 全是大蚂蚁)凭着童年残存的一点记忆搜索九十年代惊悚片 原来它的英文名叫copycat 于是重温了一遍 再看并没有觉得有多恐怖 只是觉得真是90年代连环杀手的经典桥段 又打开了90年代的回忆
重看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电影的配乐 开头不久 女主从高科技满满的一堆显示器的工作台边起身 摘下眼镜 端着红酒杯 穿着吊带长睡衣披着软糯糯的毛衫 歪歪扭扭的走向窗边 垂直百叶窗瞬间打开 阳光直射进来 原来这是白天 可见女主在自己的这方小天地里过着没日没夜的日子 她只能透过玻璃落寞的看着外面的世界 镜头远处是港口停着的帆船以及更远的金门大桥~从桌前到窗前 响起的是一段优美而寂寞的音乐 千回百转也好 交响乐队演奏的层次性蓬勃而生 女主的心里有千百般的呐喊只能通过这段音乐流出~到了电影结尾 在楼顶 连环杀手被女警击中 这段音乐再次想起 再次听到简直是让我魂牵梦绕的梦中的音乐
这段音乐第一次出现时我就用QQ音乐识别 没有识别出 到了片尾耐着性子看了五分钟演职人员名单 知道了Music by Christopher Young 用Apple music搜索没有搜索出原声带 也没有这个音乐家下的这首作品 不死心又用网易云识别了下 一下子就跳出了电影的剧照 没错了 这首旋律叫Housebound
于是开启了今天全天的单曲循环 声声入幽肠 尤其是其中的钢琴部分 不复杂的几个音符 每一下都弹在了心弦上
这片子要是放在95年可能还凑货吧,放在现在就太说不过去了,经过那么多的重口味洗礼,这里的小花招算得了什么啊,故事剧情条理不清,漏洞也百出,Dermot 年轻英俊帅气,可居然死得不明不白,是尬片后半段不能演了吗,异形女王很霸气,但这博士一点也不聪明,女警感觉妖里妖气的!
人物设置和氛围很出色,开头那段演讲设置的很好,不错。
现代社会的变态杀人狂就是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未来的古代暴君,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已经传授了对付他们的方法——鞭笞!文明社会反对酷刑,鞭笞也就变为科学研究,这也是向外求知中的无用之用,它和中国传统中人与禽兽的简单划分不同。章莹颖案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这里。并不是辱华或者种族歧视,至少从美国电影里所反映的来看,这就是两种文化对沦为禽兽的变态杀手所持有的不同态度。香港导演不是开过这样的玩笑嘛,只要是四脚着地、背朝天空的都是可以拿来吃的!因为它们不是人。而对于变态杀手来说同样如此,它幻想自己是一种“进化”的物种,专以吃人为乐。
一般吧,原来模仿犯最后是被教唆出来的?这得多大的洗脑能力啊?演员都可以,尤其dermot这里面造型简直太帅了,可是便当领的实在是郁闷,莫名其妙。
总感觉把Weaver和Holly Hunter这两人放在一起不搭,两人演戏根本是两种风格,Weaver适合这种悬疑惊悚类的,而Holly的表演总感觉有点搞笑可爱型,特别是她的说话口音太可爱了…
粗略介绍美国各种杀人狂的手法,行凶的手法估计会被仿照和膜拜!到了电影最后原来BOSS在后面不断完善他是“艺术”手法!
影片一方面在吐槽所谓的罪犯的「人权」——强调对于劫持人质匪徒只能攻击肩膀的女警结果因为照章办事导致搭档遇害;——心理崩溃的分析师主张研究连环杀手而非处决;——强调变态杀手成因时的个人受虐遭遇;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犯罪惊悚片又不自觉的打造一种「变态杀手神话」或者崇拜——警探与专家的无能,杀手的无所不能最后又莫名其妙的被「绳之以法」。本片在塑造一种全面「模仿杀手」的同时,对于重提那些「著名」的连环杀手也是一种通俗消费,而早期(90年代上中叶)对于带有电脑功能的「科技/犯罪」如今看来也是「乐趣」十足(命令行操作、早期PS和病毒运用)。
其实还一般。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给不了低分。不过片子还能聚集很多典型的杀人狂呢!
耳朵表示太熟。。刑了个侦
这种事情是用信能教得出来的吗?
既然是艺术,电影copycat会被群嘲,杀人copycat也会被鄙视,做搬运工有什么好炫耀的,要想载入史册就要搞原创,女警从一开始遵循程序射肩膀到最后直接爆头,是一种不破不立的成长。雷普利创伤脆弱最后利用犯罪心理反杀,双女主各自强悍,这才是girl hleps girl,嗑姬狂喜!
过于想表现女性主题,花了太多时间在两位女主的内心挣扎上,尤其为了女警的成长,不惜让其拍档送命,这个设定还是有些突兀,且凶手露面太早,大大削弱了悬疑度,对于凶手的动机缺乏更细节的交代,只是安排了模仿犯罪这样有噱头的梗,另外霍利·亨特不大适合这个角色。
Holly Hunter+Sigourney Weaver。 这部片值得再翻拍一次,加一些减一些(特别是剪掉说广东话持q那段,需改的聪明逻辑一些。)之后应该会卖的不错。片中两位女主的设置是极其少见的,特别是二人的性格差距和智力交锋的戏都很有意思。
西格妮韦弗演技担当,对比之下女警全程没投入角色,影片不管是悬念设置还是人物塑造都很平庸,悬疑片爱好者不用浪费时间观看
太惊喜了!喜欢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高潮则是非常紧张抓人),角色自身命运都有点到(女警察的感情、博士的恐惧),搭档警察开场的枪击对话在后面有两次呼应(一次男警察死,一次杀死凶手),双女主的自救与拯救(即使二十年后也少见此类题材的feministic picture)。
又看了一遍,作为惊悚心理片,有些小细节设计得不错,但整体也就是希区柯克的copycat
和《七宗罪》当然没法比,但模仿犯这个创意,在当时应该算新吧?最后20分钟故事的高潮部分,各种意外,处理地很好,扫荡了之前一个半小时的沉闷。《电锯惊魂》第一集“死人爬起”的创意,貌似也从这里来的。
过于平铺直叙,就三颗星吧。没想到alien killer差点被奶油小生干掉。
又简单又直接,而且双女主气质是相辅相成的,很聪明的casting。凶手一开始就出现了,两个小时看凶手如何作案又如何就擒,节奏把握的相当不错。
好不容易一個女性爲主的懸疑犯罪片,卻由於罪犯過早暴露導致懸疑氣氛大大降低,邏輯上也比較牽强,形式主義化的劇情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