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真的需要这样一部剧给医患关系更多理性教育
刚才看了中央12台《大家看法——我建议》的一期节目:《我的生命谁做主》。这期节目讲到了发生在广州暨南医院的一个引发争议的病例:一个产妇胎盘早剥需要剖宫产手术,但是产妇坚决要求顺产,最后医院以生命权最高的准则,违反《侵权责任法》里对患者签字的要求,强行进行了手术。然而最终由于错过抢救时机,孩子在出生后6小时因呼吸衰竭死亡,只是幸而保住了大人。以这个病例为引子,节目请了几位嘉宾讨论患者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是否应高于医生的处置权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
讨论的具体内容不细说,只说其中一位郭先生(身份是媒体评论员)的意见,他的意见应该能够代表很多人的想法。他说了很多,总结来说,他认为不应该放开(即将医生的处置权置于患者的决定权之上),以防止医生为了私利而滥用自己的处置权。且不评论此观点有无道理,单看这观点的逻辑,其实建立在对医生会滥用权力的预期上。这个观点的背后其实反映了老百姓目前对医院、对医疗队伍的极度不信任。
说不上到底是从十几年前开始,对于医疗事故的报道层出不穷。媒体以弱者保护神的形象站在了医院的对立面,为患者摇旗呐喊。红包、回扣、高价等问题更是给这个职业不断的抹黑。偏偏媒体都特别喜欢挖掘这些有轰动性,且似乎显得自己很有良知的话题。老百姓突然发现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变得难以信任。医患关系似乎变成了敌我矛盾一样尖锐。患者警惕着医生:别高收费、别乱开药、别给我诊断错误了!医生也防范着患者:别一不小心扯上官司。
节目中,郭先生(我忘了名字了,且这样称呼)为自己的论调提供了论据,提到了我国的剖宫产率高的问题,认为这是医院为了高收费误导产妇选择剖宫产的结果。我不敢说现在没有这种现象,我也不敢说在以前的医疗观念中没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讲,导致剖宫产率高的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而不单是医院为了多收费而故意为之。
我刚经历了剖宫产手术。其实从我知道怀孕开始去医院做产检,医生就给我建议(多运动)怎么样能够尽量顺产。当时我妈妈还感叹医疗观念的变化——在他们那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剖宫产好,因为减少了产程中婴儿窒息的可能,而且产妇不会那么疼,而到了现在却都让顺产了。我和我周围的许多生孩子的朋友,从医生那里所接受的信息也都是让尽量顺产。可是最后,因为宝宝是臀位,而且脐带绕颈两周,我不得不接受剖宫产手术。在我周围剖宫产的朋友中,这个原因是最多的。这是医疗本身的需要。
还有一些是社会因素。
当时接受产前教育的时候,医院的小护士知道我得剖宫产,便说起来:以前胎位不正的话大夫可以上产钳(我没大听清,也不大懂,我想着可能是)给人工转位进行顺产,可是毕竟有风险,万一伤到了孩子,医院和医生的责任太大了。特别是在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的时候,出了问题,患者才不会管你到底医疗过程是怎样的。还有一位护士长说,出了事情,对于医院来说只是一个病例,而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所以现在医生也都不愿意冒险给转位,更多的是选择剖宫产。
再有就是产妇自身的问题。我婆婆就说,现在人都不干体力活,运动少,所以才这么多剖宫产。我开始产检大夫就建议我多运动,坐办公室工作也要经常站起来活动。可是我比较懒。每天就上班下班走走而已。
所以,剖宫产率高,并不是医生利欲熏心只想赚钱所导致的,而是综合因素造成的。
不过,郭先生的想法很可以理解,其背后就是前面说的这个医患关系已经太紧张了!
为什么医患关系紧张?
看着节目我就想到了《医者仁心》这部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不再像以前的媒体一样盲目地附和患者,而是诚意十足地希望能够建立医患沟通的桥梁。没错!医患关系紧张,就在于双方缺少沟通。这部剧没有避开医生为了私欲而腐化的问题。但这不是医患问题的全部和关键。关键在于沟通!
医生和患者中间是高深的医学专业知识、以及有限的诊疗时间这条不大不小的沟。
我有做医生的亲戚,也有做医生的同学,也有医药代表的同学。我也当过病人,我也在医院照顾过病人。我不得不说,医生以及这个行业,有该被指摘之处,但也有被同情之处。剧中反映的就是。
其根源就在于目前我国人口多,医疗资源太贫乏!
比如我的家乡,2009年末就800多万人了,三甲医院只有两所,拥挤到很多病人都要住走廊。面对这么大量的病患,医生的工作量及压力不能说不大。而就收入来讲,虽然其中有高收入的,但是和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来讲,医生群体收入不能算高。
我们不能在这个物质社会里独独要求医生不去追求收入,因为他们也有老婆孩子娘!
所以,医患关系的和解,其实关键就在于沟通,根本在于丰富我国的医疗资源。希望我们都能理性一点。
2 ) 屈原
上班将近20年了,从一开始就跟自己作对,折磨自己,没办法,谁让是钻牛角尖的性格,什么都死认真,好处是不轻信老大夫的教导,经常熬夜挤时间看书,病人少的时候就学理论,短短几年看了大量书籍,内外科融汇了,触类旁通了,会举一反三了。甚至从书中学会了实践中不易理解的很多解剖,精细解剖、胚胎解剖、各种规律,真是柳暗花明、曲径幽深、难以言传。可是代价太巨大。加上连年倒班、严重休息不足,失眠、高血压病、颈椎病、早早的缠上。而且技术再好、责任心再强,也不如会送礼、会骗人、会钻营、投机的小人。面对各种误诊误治,面对无知病人,面对权力压榨,面对社会的畸形,就是一个字------悲
周围人的漠视、麻木、猜疑、同流合污、趋炎附势,说谎、欺骗、追名逐利,何来仁心????
整个社会不是这样么??
有电视里这样的局长、院长????
要说累,一言难尽,20年了,除了休过病假、婚假,再也没休息过,春节、五一、十一很难完整休息,反而加班更疲劳,一周两三个、甚至三四个晚上值班加班,白天还不能休,腰背筋膜炎、小腿抽筋、高血压、失眠,累的吃不好,睡不好。这是地狱、监狱、炼狱,常常披星戴月,半夜的星星、春节的大雪、黎明的日出,如此熟悉,几个月几个月,周而复始,无数次想放弃、改行,何必如此认真,还不受重用,还备受压制,任你专业好、悟性高,只是执迷医学,正如佛家云:痴。害了自己、害了家人,耽误了孩子。
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曾经值班、加班,12内天干了四宿半,感觉心脏要哆嗦了........同学20周年庆说不能喝酒,现在还不知道心脏会不会犯病。。。
3 ) 医生的现状可悲
医生十问卫生部部长 :
一问部长:我们行业是服务行业吗?如果是,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二问部长:你的工资从哪里拿的,你又知道我们临床一线的工资从何而来,如今的医院没有不搞科室核算的,你给我们发工资了吗!
三问部长:医患关系紧张是由于我们沟通不够,你是不是希望全体医护人员都练就如簧巧舌,比如是政客和律师?对不起我们是医生,还是请你规定手术之前都去法院公证吧,省得签那无用的同意书。
四问部长:你如果在常年的超时超负荷低工资工作情况下能保持好心情好态度吗!我所知道的医院没有一星期上五天的,夜班要上,休息日有病人要到,加班是家常便饭。
五问部长:你到北京以外的地级以下医院去看了吗?
六问部长:卫生部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七问部长:医生受劳动法保护吗?如果是,那么休息日查房加班,凌晨打车到医院看急诊您给加班费及打车费了吗?
八问部长:医疗市场混乱,一些河南、福建、山西赚够了昧心钱的大款到处开医院,广告骗得老百姓晕天晕地,造就了以新兴医院为代表的畸形医院,同卫生部的离退休人员就没干系吗?
九问部长:您说医院先救人后收钱,您知道不知道每年有多少恶意逃费和欠费发生?这笔花费是您给还是民政局付?
十问部长:医患关系紧张,是由医生负主要责任吗?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没有干系吗?政府严格限制医院的收费,但又不补贴医院。让医院无法生存、发展,又要医院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可能吗?医生成了社会仇恨、政府嫌弃的职业,政府要把医院带向何方?为何不敢挖掘点深层次的因素,以至于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境地。
今天的所谓的“医疗商业贿赂治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将责任转嫁到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身上,政府、检察院错误的舆论导向及严重左倾的处理,将会把中国的医疗倒退十年,可悲!中国,我为你哭泣!!!
4 ) 一部难得的真实反映中国医患矛盾的片子
利用几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这部电视剧,感受颇多。
首先对医生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工作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为了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需要付出太多太多、、、、、寒窗苦读专研医学知识,日复一日的积累临床经验,为病人的病情较劲脑汁,牺牲大把大把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高强度高压力下的辛勤工作,没得到病人和社会的理解。他们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如今社会上,医患矛盾是越演越烈。这究竟是谁的原因?看完这部电视剧,相信就会明白一二。医生、患者、媒体、律师、医闹这几者都存在不对的地方。严格意义上说我认为还是要归咎于中国卫生体制。
其次是有感于人性的弱点。就像电视剧里面说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他柔弱的一面。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的社会,很多人都会迷失,没有原则,没有正义,没有信仰。在这个污浊的环境,大多数人或者为名,或者为利,在那一念之差就偏移正常轨道。
每个人都应该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句是电视剧里说的最多的。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5 ) 现实如此
好医院里的医生都是名牌大学、高学历的文化人士,可以说是这个社会象牙塔里的人,却要面对社会上那么多劳苦大众、平民百姓,拿一份难以置信的低工资,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医生背后有多少红包,有多少黑幕。实际上,如有没有那么高的素质、那么坚定的信仰,谁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这么辛苦的工作、以及全社会的不理解和抹黑?不能要求所有医生都是圣人,因为现在国家、社会、老百姓谁把医生当圣人对待?连起码的尊重和信任都缺乏!!当然,医院里肯定有像“王东”那样的老鼠屎,甚至有更恶劣的,但更多的是满腔热血和怀抱理想的好医生,希望大家看了电视剧能对医生有多一份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多一些信仰和尊重!我们的医疗环境太需要这些改进了,请不要让刚入行的年轻医生在病人的扭曲态度中丧失信心!
6 ) 你知道吗
不同地方不同医院不同管理,但那都是权钱交易,医院任人唯亲、用人唯钱,权钱交易,买官卖官,院长热衷拆扒装修盖楼,主任压制医生、暗中破坏各种制度,怎么也得买官的钱挣回来,好多医院医生护士工资待遇很低,没有加班、超时工作补助,养家困难,甚至没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等保障,一些小人、趋炎附势、天生说谎者作乱,越会忽悠越有人气,就像作生意,而认真责任心重的就受到排挤打压,没有病源,可谓环境恶劣,心态扭曲小环境
没处说理,社会倒退,贫富分化,贪污泛滥
我们医院好多年出去进修,不给补助、进修费都不报销,工资60%发,连续好几年没人去进修,人家有的医院还问是不是带奖金,真不好意思回答。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一直没给交,前几年才开始交住房公积金,以前都不能用公积金贷款。平时奖金更是可怜,没有加班费、超点费;而医院接二连三盖楼、装修,拆扒再盖楼,连续几年没进什么设备。算一下超点费一年下来的几万。
好不容易买了核磁,场强太差不能用,折价退回,买了个关节镜直的、不能用,扔丢了,装修完发现是危楼、拆了,建了花园、没几年改了。
每个演员演得都那么到位,真实的放映了中国医生的真实情况,我被感动的好几次泣不成声,是心酸,是压抑许久的不被理解的痛楚一时间爆发了
除了节奏很慢(前几集节奏还行)。最感动于江一丹与钟立行之间的情感关系,小王子很合适
我 一个医学生 看了这剧其实挺震撼的,中国这种特殊的医患关系,让人寒心,说句实话 在了解这方面情况之前,对于医生还是有点误解的,和剧中一些患者媒体一样 认为在这种事情上 患者永远是弱者 医生永远都那么冷漠。。但是现在我了解了医生的无奈,无力
挺现实。医患矛盾是现实和国情的产物,毕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谢君豪评价钟立行说的是:真正的单纯并非一厢情愿地相信世界美好,而是曾经沧海、千帆尽过之后仍能选择一颗赤子之心。
虽然很矫情,但谢君豪又封神了
钟立行这个人物有一种圣洁感,工作上追求理想坚守原则,感情上却是隐忍而深邃的。爱情之于他就像是外科医生禁忌的酒,年少时必然是好奇憧憬的,但为了职业理想选择了忽略淡然,将那坛未开封的酒埋藏在心里。人到中年蓦然回首,不经意间揭开那坛酒,浅尝一口,百转千回尽是欲诉无言的缱绻温柔。
我的医院,我的生活,我想我们这个群体已经痛到麻木了。
中国医疗剧里算是不错了。不过关于医患关系有些地方过了。八过,从10年前第一眼看谢君豪的剧开始,木有一部剧是给他演砸了的,影帝不是白拿的
励志片!还有,想再看一遍钟立行和江一丹对自己内心情感艰难捍卫的那一场。隐忍,有时候比轰轰烈烈来得更肺腑!
不喜欢钟立行,是编剧塑造的理想医生吧,总是面无表情,不食人间烟火,让人只有膜拜敬畏的份儿。相反,武明训,江一丹,丁海这样的医生更可爱可敬,有血有肉,也会被现实诱惑,为利益烦恼,为自尊和专业被践踏而痛苦,有个性敢抗争,也有迷惘,但在动摇后仍然选择坚守,他们才是好医生的写照。
本年度最出色电视剧!中国现实医疗题材的力作!强烈推荐!!!
这绝对是大陆最好的医疗剧,现在有些人提起良心医疗剧就说心术的我是真的不理解
2010年的医疗剧。我感觉那个时候的创作环境真的还挺好的。
国产剧里,很优秀了!
真滴好喜欢江一丹江主任啊!!!!!
除了钟立行太过完美,其他的都很真实,很不错。
那时候看白色巨塔,心想如果我们也能翻拍就好了,不过我也知道我国国情是不允许财前那样的人当主角的,不过能拍出符合自己国情的就是好的医疗剧,不必百分百复制。里面的人物除了男主外其他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板,人物刻画比较贴近现实,而在医患关系的描写上更是压抑,其中让人最难以释怀的就是护士长,现实中总不会都是霓虹鸡汤医疗剧,我们需要这样的现实题材;不过剧情后三分之一有些问题,可能是受白色巨塔影响所以我们也写了一场官司作为压轴,可惜代表性和冲击力都不够,更像是家属的闹剧,剧情也拍得索然无味,台词过于说教少了思考的空间,另外结尾过于追求圆满导致部分剧情和人物处理得比较突兀(尤其是林秀这个人物前后矛盾,洗白得较明显)
好喜欢钟立行泡咖啡的感觉,绅士般的优雅!第五集里钟立行穿白大褂那段把我雷翻了,又是美少女战士变装···不过小雷点不影响这部剧的整体质量^_^
剧本很认真 制作很严谨 好久没有看到大陆有这么诚恳的专业剧了——虽然没能守住完整看,但谢君豪演得很好,应该是值得看的戏,奈何我对医院剧一向不太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