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相遇 为什么是你 而不是别人
这本身 就是一场奇迹
无论在哪里 回望岁月
全都是 关乎你的轨迹
==============
这次北京国际电影节,本来是要去看两场《一首小夜曲》(26日、27日),结果京城出现疫情,无法前往了,心滴血来补一篇应该写在一年前的影评。
还是很希望京城的朋友们,如果27、30号刚好有空,就去看看这部电影吧,日影一向的风格,缓慢、娓娓道来,治愈,收获一份冬日温暖。
去年上海电影节上映过,当时看过的人应该不少;网上资源也有,看过的人也应该很多;但我始终觉得,在大荧幕看电影,感觉才是最为美好的。
这是伊坂幸太郎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
伊坂幸太郎是我很喜欢的作家,
三浦春马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
多部未华子是我为数不多很欣赏的女演员,
对多部妹纸的好感,可能都是因为《我想告诉你》和《我存在的时间》吧。
★=====★============★======★
三浦春马 x 多部未华子这对组合,
熟悉日剧日影的人相信都不会陌生,
我觉得岛国人民是很喜欢看这个组合的,
都是低调认真默默打磨演技的好演员。
从2010日影《我想告诉你》风早翔太x黑沼爽子
到2014日剧《我存在的时间》泽田拓人x本乡惠
再2018拍的日影《一首小夜曲》佐藤x本间纱季
这两人被戏称为“奥运组合”---4年合作一次。
我记得去年电影宣传时,他俩还笑着说下次合作可能就是2022呢~
然而.......不会再有了。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有人评论这部电影:
「三浦春马居然收住了满满的气场,一点都没有显露,真的变成了一个小人物,犹如你我他的普通上班族。」
这句评论,真是惊艳又精准。
今泉导演也曾说过,他认为三浦春马是佐藤的不二人选,是因为春马是让人一眼就感受到善良的人。但他和制片有讨论过,三浦春马太帅了,要拍成一个普通人真的很难。而见面后发现春马已经非常认真考虑过角色,问了导演很多问题:比如见面时作为普通人的佐藤会想什么、会怎么做之类的,这让导演对自己选角的眼光非常佩服。
以前日本有综艺节目访问了路人,为什么能在人来人往的街上一眼就认出了三浦春马?
当时路人回答「因为整条街上,只有春马君一个人闪耀着光辉」
是不是回答得很像神话故事❥(^_-)
虽然听起来好像挺夸张的,但我想说…这…是…真…的…
我就被这道光辉劈过 ↓↓↓
2013年底某演唱会现场,经人提示春马也来看演出,在关系席,当晚我位置离关系席挺近的,就这样瞄了一晚上后脑勺哈哈。散场时我东张西望想看看这人往哪里走时,他就在我前面的过道,从我面前走过!!!
匆匆一面,大概不过五六秒钟的光景,我却感觉一道白光从我面前闪过去....
至今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是一道白光?是当时场内的光?还是他长得白的缘故?我真的不知道。大概就是路人说的闪耀着光辉吧(给我一个捂脸的表情)
在被白光劈过没几天,《我存在的时间》就播出了,那个我最喜欢的拓人就出现了。
============================
★★★★★ 他说这部电影 ★★★★★
不负责任的翻译:
这是一个关于小小奇迹和小人物爱情的故事。
无论阅读小说的人、观看电影的人、还是演绎作品的我们,
每个人都是这部作品的主角。
ーーーー三浦春马
关于【邂逅】,影片中的一些阐述,很有意思,而电影看到最后,收获了一堆的感动,温暖。是那样的小小的奇迹,是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啊、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
================================
★★★★★【他们评这场电影】★★★★★
并不总不负责任翻译的,也会负责任的不翻译的
==============================
★★★★★ 我和这部电影 ★★★★★
当时知道春马出演伊坂幸太郎同名小说时,我简直欣喜到无法形容。因为我在看了《金色梦乡》之后就非常喜欢伊坂幸太郎,开始看他的作品。
所以伊坂幸太郎 x 三浦春马 x 多部未华子 x 仙台,就是喜欢的4次方,别提幸福感几箩筐了。
这本小说我看了3个版本:内地版《一首小夜曲》(kindle电子书)、港台版《小小夜曲》、以及日文原版《アイネクライネナハトムジーク》。
去年初去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地方以及伊坂幸太郎的基地——仙台。也各种啰啰嗦嗦的记录了仙台。
「此地颇冷,晌午较温,其风景上佳,而下宿则大劣。」鲁迅先生对仙台的描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旧贴切。
仙台是个大站,但是座小城。即使身处于繁华闹市区,但只要走出仙台站天桥,路上行人也不见多。很安静,很舒服,是座美丽的小城。我是很喜欢这样的地方的,有时有目的、有时漫无目的,一直在路上走来走去,仙台站也走了好几遍。
没错,就是电影从十年前到十年后一直出现的仙台站。
电影是2018年拍的,我是2019年初去的仙台,
电影是2019年秋上映的,我是2019年末才看的。
后来看电影以及翻看一些记录,才发现,原来我曾站在春马曾经站过的位置,在那里发过呆、在那里看着站台来来往往的行人、在那里看过同样视野的仙台,如今回想起来仿如隔世。
也是真的隔世。ε(┬┬﹏┬┬)3
==========================
★★★★★ 邂逅•温暖 ★★★★★
电影于我,除了是邂逅了我喜欢的作家,喜欢的演员,喜欢的城市,还让人思考了一些小事情。
有些巧妙的所谓【邂逅】真的是偶遇吗?
❶比如那个人在你面前掉了钱包,你捡了还给她,于是你们认识了,于是故事开始了……可能是她故意掉的钱包。
❷比如那个人说到你所在城市出差,有没有故事发生也好……她来到你的城市,找了这个借口,只是因为想见见你而已。
但正如影片所说,有些真相多年后才知道啊。
关于你想的邂逅、关于每个人看似独立的生活着,但人与人却在互相缠绕着、相互影响着。
比如:
❶佐藤和朋友讨论了「邂逅」,被友人吐槽,听友人独特见解,明白了人生的邂逅都是花费了运气的,最重要的是多年后回想起来,是不是:“那时在那里遇见了他/她,真是太好了” 。
如果他没有和朋友讨论这些问题,可能他也不会在偶遇纱季时留意到一些细节并一直记住她、也不会在重遇时,如此看似温和的人居然奋不顾身奔向纱季,才让彼此的关系开始very very strong(哈哈,为了对应剧情,必须要抠这句台词,哈哈哈,我曾经被它萌到了)
❷ 因为拳击手小野,被欺凌的听障小男孩获得了能量,而十年后当小野倒在拳击台时,观众席上当年的小男孩在场内站起来,给予了小野巨大的能量。
❸ 如果那几个小朋友没有受父辈以及佐藤的各种邂逅故事的影响,长大后小朋友们不会有那样的际遇。
每个人都在影响别人,也受着别人的影响。
★有一段我特别喜欢的桥段,是佐藤求婚失败且纱季离家出走后,佐藤一直在回想并确认了纱季就是 “那时,能在那里,遇见你,真是太好了” 的人,他拼命追着公交车,并向纱季表达了这句话。
而纱季看到奔跑的佐藤,看到牵起哭泣的小孩的佐藤,她虽然没说,但多部的表情,完全演出来了:就是他,就是这个人。
她原想说求婚答案我愿意,傻憨憨佐藤一直说我就是来告诉你我的心意,答案你慢慢想,再见!还把爱人推上回娘家的车。。。。。。。
后来,纱季回到家中,回家的佐藤见到纱季在家,
佐藤--我回来了。纱季--欢迎回家。
佐藤--欢迎回家。纱季--我回来了。
就这样普通的日常对话,很普通,但是杀伤力真的超大,被暖到了!
相视而笑的画面,真的好暖啊!暖x2!
傻憨憨佐藤边吃饭边笑,暖x3!
纱季答应求婚时和佐藤的对话,跟十年前相遇时佐藤给她问卷调查时是一模一样的。
纱季--可以哦。
佐藤--可以吗?
纱季--不可以吗?
佐藤的表情以及纱季的表情。
让人瞬间感动想落泪有木有?
让人突然有了想恋爱的感觉又木有?
让人想要偶遇一个这样的佐藤,一个这样的纱季啊有木有??
还有那首一唱十年的天桥灵魂歌曲!!
见证了佐藤和纱季的相遇,
也见证了两位小朋友要拉开早恋序幕,哈哈。
一切都像是命中注定,甚至影片巧妙的将几个小故事串联在一起,连成一个圈,圈起来,是一种温暖入心的暖流,是对生活的感动。
===============================
★★★★★ 电影还给了我这些★★★★★
这个多动能笔记本真的很好用,春马用的是个大尺寸的,我买的是个小尺寸的,我日常带书, 带记事本、带笔、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这个真的!非常、非常好用,非常、非常适合我!已经是我日常不可缺的东西了,现在觉得我需要个大的,哈哈·
而这本书,哈哈,后来我也买来阅读了。
有时候我真的感叹,这个人真的看很多各种类型的书啊!
以及,这个人真的太可爱了,太萌了!居然在本子上挂小御守!!!居然可以这样操作…中年少女瞬间被萌化!
走起走起!挂起来!!
当然,这个同款御守我早几年在神社买的了,到看这照片时才发现 嘿~此时也就想起《Tourist》拍摄现场里的这个照片,也是这个小御守了。
[ 加注个八卦:一般的话,演员在片场都是看正在拍摄作品的剧本吧,但他却已经在阅读《罪与罚》,这是在为2019年舞台剧《罪与罚》做准备了啊!
由此可见,他的日程有多满。要如此争分多秒的挤时间。而在离世后被公开的他2019年的日程,是没有一天休息的,且,满当得让人觉得太可怕了 ]
我日常无聊无聊,有时看春马的ins、有时看春友们路透社推特,看到他在用的东西,有时好奇就去挖掘下,便是经济实惠、用起来。用感各种好。
只是,以后没有了。
我的人生就这样缺失了。
============================
★★★和电影有关又无关的小事★★★
我有两张《一首小夜曲》的电影票,因为无法前往,于是通过北京友人送出去了,很希望有人能去看啊,并帮我留下票根。
有点不好意思的是,两场电影票的位置并不是什么好位置,本是我自己要去看,所以选了两个位置:
一场 7排18座,一场 4排5座。
一个死,一个生。
是我潜意识很自然而然就在选票时突然出现的念头…大概这是我唯一能留作纪念的小事。
==============================
★★★★To 春马:遇见你真好★★★★
所以,
那年我为何偶遇的电视画面是春马,不是别人,这就是一场奇迹,就是影片中说的“戏剧性的邂逅”吧…
那年我第一次踏足岛国,第二天,便见春马从面前走过,这是命运馈赠的奇迹,也如影片中所说的花费运气的相遇吧…
从前自娱自乐的日语,到2020的翻译,突然好像一种报恩。
回报春马在那12年里对我的治愈、帮助、影响,
回报自己曾经学习的苦闷,此刻成了庆幸我会日语的内心暖流,
我不是因你而学的日语,却能用于与你相关的事情上。
这也如影片里围绕的十年里所有人,人生的邂逅,人生的变化。
这一切,全是轨迹。
我不会忘记你。
因为,
你改变了我。
遇见你真好。
那时,在那里,能遇见你,真好。
感激我遇见 。◕ᴗ◕。
〈本文先发于公众号:忘了时间的星〉
电影本身还是有日影常有的松散感,没有特别激烈的情感表达,求婚也好、拳击决赛也好,都笼罩着一种营造出的散漫。隔着屏幕看,好像总觉得慢放了一样。
三浦春马和多部妹子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算是男女主角吧。但因为故事本身是多线进行的,主角并没有突出,反倒是织田一家很突出。矢本悠马演这种有特点的角色很到位。森绘梨佳真的好好好好看啊!她在场的画面我的目光都移不开,很符合大学时代被大家憧憬的女神设定。
因为我很喜欢伊坂幸太郎的原著,所以电影即使节奏松散也从头到尾看完了。
电影在原著基础上有改动,一些情节简化了。也是在所难免吧,伊坂的书常常以精巧的结构和多线穿插,最后在一场冲突中汇集在一起。文字的话比较好区分,而如果把每条线都在电影中呈现,可能就太零碎了。
个人来说,伊坂的故事看过电影之后就不那么想看原文。因为本身就很戏剧化,就是各种细节、角色的习惯穿成的。如果只是看书的话,这种巧思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很有趣。一旦变成具体的画面,反倒觉得有些限制和做作。所以看到有“映画化”的消息之后又去看了一遍书。
这个故事很有伊坂的结构特点,但基于“邂逅”这个浪漫轻快的话题,没有其他一些作品中常有的凶手、制度、死亡之类沉重或者凶残的内容,很治愈。再加上全程穿插齐藤和义的歌,有种日常但是很深沉的温柔,漫不经心但是又不可忽视或者不能拒绝。
PS 最后私心的话:伊坂大大因为受齐藤和义的影响,辞掉了上班族的工作去写故事了;而我在大学的时候读了伊坂的故事,很受触动,进而萌发了想做和书的事情的想法。能现在真正做编辑的工作,也算是缘分和人类之间奇怪的联系吧。
看到这本喜欢的书拍电影了,还是喜欢的演员来演,真的很开心。
《一首小夜曲》是根据人气作家伊坂幸太郎的恋爱小说集改编的真人电影。佐藤是一位公司的小职员,他在派发问卷的途中邂逅了一名小姑娘。佐藤的上司藤间,妻子突然的不告而别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感情。拳击手温斯顿·小野在决战前夕决定,如果获胜就向心仪的女生告白。几个邂逅的小故事到最后串联起来,让人惊呼:原来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
“交往了十年就要步入婚姻殿堂吗?”这是个响亮而有力的诘问,直面婚姻义务的挑战,这是一个依旧掷地有声的问题,而最好的答案也许不如想象中轻巧和随意。“等到后来回忆时,能使你感谢自己的幸运,觉得‘那是在那里出现的是她,真是太好了’,这样的邂逅就是最幸福的邂逅哦”。这是伊坂幸太郎的生活观察与体悟,长期的生活积累会告诉我们问题的根源(颜落寒),就像起初崩溃的藤间前辈在婚姻磨合中的生活习惯差异,其实“用完剪刀后的收纳习惯”真的只是生活琐事里的冰山一角,彼此间磨合的痛苦可能只有自己明白。
只谈几个看完后很在意的三个小细节。
故事中十年后的变化是很有趣的,正是有了对比变化,小人物小齿轮的人生轨迹才能更清晰展现。
十年后,高中男生对妈妈说讨厌爸爸畏畏缩缩的样子,绝不要活成他们这个样子。妈妈对他说,不要小看小齿轮,每个人年轻时候都幻想过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最后却会庆幸自己变成小齿轮默默在社会中转动的大人。事实上,男生也下意识地用了爸爸超逊的方法解救了女孩、将是否去表白寄托在小野的比赛上。这都是曾经什么人做过的举动,电影里也一再出现过这样的呼应。也就是你以为的,其实早就有了,变成大人也就是变成明白这些道理的人。
少女说大人就是喜欢看年轻人齐心做着什么事。对啊,大人们也喜欢通过塑造一个"大英雄"来个自己一点点勇气。毕竟,每个人都有胆小、举棋不定的时候,如果通过别人得到鼓舞,说不定自己也可以做到。故事中人与人之间逐渐产生的和着原始愚昧与自我感动的东西,或许真的会推动社会也说不定。
伊坂小说里偶尔会出现这样的"大英雄",突然划破沉寂的日常,总会担心真的有这样单纯、牺牲精神的人存在吗?这样的人生不会累吗?所以,十年后赛前小野的话,第一次让这个角色充实了。
勇气是小小人物拼命积攒的宝物,它比什么运气都要珍贵。
关于人和人之间的相遇,缘分的妙不可言,从邂逅到相爱再到相守这样的爱情故事,可能我们干渴的内心一直都需要着,所以,爱情总是让无数人为之痴迷。
就连伊坂幸太郎也写了一本恋爱小说集——《一首小夜曲》,小说非常温暖,如沐春风般给人暖心的力量。
而今泉力哉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有些出入,比如,将原著中的只要付一百日元就可以体验的齐藤先生的神奇点歌台,变成了年轻吉他手在街头唱歌;
将小说中比较出彩的拳击手小野和藤间的部分削弱了不少(书中他们是极具戏剧性的两个角色),但也难得把伊坂幸太郎文字里的那种温暖感拍出来了,也很温柔。
抛开其他就电影而言,我私心是喜欢的,很简单,它有着宛如微风拂过水面般的温柔、温暖,有着如同mojito邂逅冰块的浪漫、有趣…
总体更像是一块饭后小甜点,偶尔用一点,仿佛生命又恢复了一些温情和力量。
另外,片中三浦友和与多部未华子这对组合有点小甜,个人觉得电影不妨一看,当然,小说更值得咀嚼。
一首歌和两场拳击比赛,牵引了六段爱情
「小小的夜晚,数不清的夜晚,回想不起来的夜晚,重合在一起,小小的夜晚尽管不够扣人心弦,虽然不是完美的,但这样也不坏...」
一个街头歌手在唱着齐藤和义的《Little Night 》,佐藤与纱季被歌声吸引而驻足,在街头完成了完美的邂逅。
此时,户外大屏播放着日本拳击手小野温斯顿冲击冠军的比赛,无数人被吸引着…
佐藤的同事藤间前辈,在自己的婚姻磨合中积累了太多的坏习惯,终于,妻子在一次小事爆发后,不告而别…
佐藤的大学同学织田和校花妻子由美,则是一对让佐藤初看不可思议,细想却认同的幸福结合。
他们三人经常探讨邂逅问题,织田告诉佐藤:「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邂逅的那个人,能够让你回想起来觉得遇见他真是太好了,这才是最幸福的。」
佐藤一开始不是太明白,他渴望的是一场富有戏剧性的邂逅,随着时间发展他也将迎来自己的感悟...
小野经姐姐巧妙牵线认识了理发师美奈子,他在决战前夕决定,如果获胜就向心仪的她告白,并如愿以偿。
美奈子又是由美的好友,因此,小野在佐藤和织田的世界中多了一份现实的意义。
佐藤帮因看了小野比赛而深受鼓舞的藤间前辈要到了小野的签名,藤间又将这一份爱和希望传递了给自己的女儿亚美子。
佐藤和小野帮助了耳朵有点失聪而遭受校园欺凌的小男孩,并在小野的鼓励下,男孩拥有了一份炙热的希望…
十年转瞬即逝,影片省略了上述人物的日常琐碎生活,统统交给我们自己去想象...
或许生活就是这般看似平淡如水,但对于当事人而言却是充满想象的,有着各种滋味。
佐藤与纱季相恋十年,却没有像小野他们那样组建了家庭,俨然已到了感情的拐点…
织田女儿美绪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少女,和同桌男孩之间发生着朦朦胧胧的爱情。
小野在经历过人生的挫败和沮丧之后重新找到了自己,再次对冠军发起冲击。
又一场拳击赛,让美绪的闺蜜亚美子和小野当年偶遇的听障男孩发生了邂逅…
人和人相遇的惊喜,这叫邂逅的东西太神奇了
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如果是正向的,那真是人生最美妙的事。
友情如此,陌生的或短暂的关系也是如此,爱情和婚姻更是如此。
佐藤曾经问过藤间前辈他和爱人邂逅的故事,他们也是相识于大街上,她掉了钱包,他帮她捡了,由此结缘。
分开多年后,藤间才从妻子口中得知,原来这是她当年的有意为之。
与此相对应的是织田和由美,藤间和织田都是家庭中比较散漫,缺乏给予妻子更多的温柔和呵护的男人,但是有别于藤间夫妇最终的分道扬镳,或许是因为更懂得感恩、疼爱和理解彼此的织田夫妇相处的更加融洽。
这处是影视改编的温柔处理,但我更喜欢原著中藤间邂逅的那个陌生女子,有关于她挽回婚姻的表达:
小说中,藤间多年以来在驾照中心更新驾照时都遇到了同一个女人,一个和他一样粗枝大条、懒散的人,他们都喜欢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去做,所以,每次都是在更新期限的最后一天相遇。
藤间的妻子最终因为他没收拾剪刀这种小事离家出走了,藤间明白:这是长期积累而成的。是负面事物的长期积累。
可是,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粗心大意和得过且过,很难去改。
这个女人也是如此。
她同样和爱人之间相处矛盾不断。
多年后,女人给藤间讲了一个故事:一天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再也无法维系下去,难以容忍她的丈夫终于离家出走了,但他给他们留了一个机会,像是要赌了一把似的...
原来,他搬到了离公司较近的廉价旅馆,偶尔还会回家拿衣服和通过电话简单问候,一次,他问起了他过去常常对她嘱咐过的记账和存钱的事。
终于,有一次,她去办理了存折记账,发现了存折记录,发现了几次只汇入了一百日元的记录,汇款人:我也有错。
她立马给丈夫打了道歉的电话,他回答说,你终于发现了...
小说中这一段看的让人颇受感动,由此可以自然想到:亲密关系中,体谅和包容性很重要,适当的「小伎俩」有时候也很重要。
回到电影,佐藤和纱季的相遇是他理想中的命中注定,相恋了十年,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她求婚。
有意思的是,他却没有选择在浪漫的烛光晚餐时表白,只是因为他觉得在那种地方求婚可能会打扰到别人...
真是温柔又可爱的直男无疑了!
可是,他基于「在一起十年了,我想也该是结婚的时候了」的告白,缺乏我爱你到我已经做好了和你共度一生的决心和态度,缺乏坚定和勇气...
纱季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没有答应他,而是选择了短暂的告别。
分开后,佐藤认真思考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才确定纱季就是那个对的人...
不爱拳击的美奈子一直包容和支持着丈夫小野,并在他身陷人生至暗时刻,对他不离不弃,给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有意思的是,像藤间和佐藤那样,美绪和同桌男孩同样在街头歌手的音乐中确认了彼此的心意。
亚美子和听障男孩的邂逅又与藤间和佐藤那么相似,这完成了爱在几代人之间的传递...
事实上,每一次邂逅,每一场相识都是温柔而动人的奇迹。
所以啊,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和缘分,真的是太美好了,是值得珍惜的事。
最重要的是,觉得自己喜欢的人是你真是太好了
影片中,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词,叫做「因人成事」。
它的背后讲述的是男孩爱上女孩缺乏告白的勇气,从而借助外力去帮助自己表达心意。
少女亚美子和年轻的美奈子都不认同这种做法,她们认为喜欢一个人就直接对他说「我喜欢你啊」。
而经过生活沉淀和感受过人生的苦涩的纱季懂得那种心情:
「年纪越来越大,很多事都习惯了。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怎么样,所以啊,想要以某件事为契机,或是想依靠别人,我想我也会有这个念头吧。其实,坦诚地按照自己当时的心情来就好了。」
这一段话我特别喜欢。有时候,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很难做到的吧,我们都有自己的怯懦和软弱。
但是,不断积累的时间和阅历会告诉我们人生的答案,所以说要坦诚对待自己的心,尽量为自己的渴望勇敢一点。
佐藤在纱季离开日子里,发现了她对他的真正意义,当一天他看着她上了公交车,他拼命地追赶着,终于追上了她并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我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喜欢的人是你,真是太好了。」
其实,她最后看见了不断奔跑的他,因路边哭泣的小孩而停止了奔跑的脚步去慰问而险些错过她的他,她看见了那个坚定的和拥有勇气的他,在心里接受了他。
最后,她回到了他们同居的家,他们一起吃饭,欣喜又满足的相视而笑...
就这样简单而日常的一幕,温柔却杀伤力很大,让人内心暖暖的,突然有了想要恋爱的感觉,甚至是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或许,爱情的结果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和努力,但是那些无比炙热而又坚定的心情,那些去为了内心的渴望而靠近的样子真的是闪闪发光吧,也许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无悔吧。
正如影片中说的那样:最好的邂逅是回首往事时,感恩自己竟如此幸运。那个时候在那里遇见的人是你,真的太好了~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与他人的相遇,都是生命的流动,没有所谓的对错的时间和对错的人,这些都是帮助我们一起找到自己的水流。
#SIFF22#故事也是写得太散了,非常随意的安排。人物凭借演员的表演和美好的形象算是立得住。但导演的表达实在吃力。不敢确定想要表达什么。
从前,我一直认为,错的时间对的人,对的人错的时间,相乘起来都是错的。后来,我才发觉,没有所谓对错的时间和对错的人。现在,我终于明白,在生命的流淌中,每一次与人的合流都是看似偶然的必然,说是命运,说是因果都略显造作。好就是,能一块奔流到海不复回。
四排那位一直用日语低声骂我的小哥出来,这么会日语别嫌我挡字幕呀
春马已经可以演在平凡生活中挣扎的中年社员了,他演出了那种小心翼翼、那种沧桑。他一个人在家中颓废抑郁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吧?他在这里的笑总是带着无奈和刻意,已经跟风早同学不同了。可是,无论他舒心的笑还是勉强的笑,都已经再也看不到了。如果春马回家后也有人给他煮汤,也得到了这种温暖,是不是会对人间多一点留恋呢?
7分,小浪漫、小温柔、小有趣。
读原著时喜欢前三篇,不喜欢后三篇。看这部改编也是喜欢不喜欢参半。《轻重量级》的部分还算还原,是最欣慰。齐藤先生的神奇点歌台变成只会唱一首歌的街头吉他手,是最不能忍。认真投入的感情也未必都堪回首。相遇的珍贵无法察觉,总在回想时才能明白。
电影节看的第二部居然猝不及防地吃了一碗狗粮,多部未华子回家煮汤那段看得我太想告别独居的日子了…
5/10。不知是导演的问题还是原著的,怎么会是这么无聊的故事。通篇讲爱情,但里面的爱情都很虚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个折树枝的失聪少年。还分十年前和十年后,演员至少敬业点看出不同吧。片名是一首小夜曲儿,那个唱小夜曲的街头艺人完全是大型道具嘛!
SIFF. 虽然原著没看,但是伊坂写的一定比这拍的好,嗯,我很确定。手紧就两星了,只不过里面关于爱情的解读还是比较认同的,有时候缘分也是要靠自己把握。
小夜曲,特别是城市里的小夜曲,像是灶台上氤氲的水汽,巴士带过的凉风,轻抚着川流不息下的疲惫。导演从小说中抽离、重塑了一个完整流畅的故事,不变的是缘妙不可言的惊喜。真正重要的不是戏剧性邂逅的情节或者邂逅本身,而是邂逅的那个人,能够让你多年后觉得,遇见的人是他而不是别人,真好。这本小说放在我床边一年了,平时只是想起了才睡前翻翻,但是每次给我的都是细腻绵长,又真实可感的温暖,就像是从热气盈面的澡堂出来,抬头就能看到一轮明月。这部影片和这次的观影体验也是这样,温暖而回味无穷。
最介意的是,你们听了十年的歌都不给小哥钱吗!!!2019.6.18.天山电影院。回去补原著。
前作《愛がなんだ 》的反拍,沒有過程,只見前因與後果,甚至高舉正常生活小確幸,要提醒你不忘愛上的初心,人人捲入命中注定相遇的美好,被動得沒有思想的機器運作,只要附合條件就達成任務,這也是為何前作會引起觀眾回響而這次不了了之的原因,在銀幕上看到「真實」又「殘忍」的受害者式感傷才引起現今觀眾共情,心底裡「我也是這樣受痛」的移情,但《愛がなんだ 》相對的好,也是書寫出女主角那份自覺又執迷不悟的痴迷(或價值觀和道德),和對愛的否定。這一部都是概念化的人物,成為複雜結構敘事的樣板。只能視為一位拍了多年愛情電影的導演想試試手氣的商業習作,去掉套路和習慣,沒有浪漫情節但也沒有苦情,情侶間連多一點的身體接觸到沒有,只是那令人稱奇的婚姻生活,包容度奇高,還是那一對美女與野獸配對,才是今泉力哉更手到拿來想說的話
丢在桌上的剪刀也能剪断婚姻,拾起地上的钱包还能拾到爱情。拳赛的胜利会给台上的拳手表白的勇气,给台下的观众生存的力气。如何笃定天桥上填写问卷的少女就是此生挚爱,用机智化解危机的少年会给你幸福。十年以后,缘分会告诉爱情,我们的相遇并不能被随意代替。你在这里我也在这里,便是注定的运气。
依旧伊坂,没有突破,倒是多部未华子我竟然看顺眼了
看完电影,我在美琪转了三圈,没有人丢钱包……
原著就是网状叙事,改编成电影仍像一首散文诗,也絮叨,但真的很喜欢,就想生活在这种理想世界里。本来觉得最近的生活挺没劲的,但三浦春马追公车、他和多部在吃饭的时候相视而笑又让我有了恋爱的感觉。我永远喜欢三浦春马,永远爱伊坂幸太郎。
见面会三浦春马没有到现场但是发来了一段问候。
小说很棒,电影也不错!拿出戒指方向反了导演说是小意外但是却很经典了
【长春电影节展映】日式治愈向,有些桥段老套,稍显低幼,最美的邂逅就是你会为自己遇到那个人而感到庆幸,这份笃定并不会因为细水长流的生活而悄然逝去。(愿三浦春马一路走好)
两星半。十年后的故事彻底的终结了电影,在改编层面是比较不全面的,我记得书里有有若干关于“邂逅”的解释,我最喜欢的是那句,“就像夜晚隐约听到的音乐一样?"因为暗合了小夜曲,伊坂的小说写的就是人和人相遇的惊喜,这种惊喜就是邂逅,所以拍好相遇就拍好了一半的伊坂,但这部电影里的相遇全都失去了光彩,好的相遇是《夜以继日》里那样,所以后来发生的人和事,你真的都牵肠挂肚,这伊坂制造了那么多巧妙的相遇,那些生命中信任的人信仰的精神,就被这种也处理的不神圣的粗茶淡饭打破了,由此电影去到了另一种电影,更像是某个日剧的S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