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哲人送给观众的一首诗;又像是一杯浓浓的烧酒浇上观众的心田;更像是对于观众,对于平常人来说,平淡生活一天的真实记录。导演洪常秀通过两条人物故事线,采用平行式交替的叙事手法,平铺直叙展开故事情节,看似两条故事线毫无关联,却擦出了多种火花,趣味十足。 两条人物故事线,一条是两姐妹静秀和尚媛与来访者智秀间的对话,另一条则是诗人洪义柱、养女基珠,以及来访者男演员间的对话,两条线给人的感受虽说是寡淡无味、寡淡如水,但从它的叙事节奏以及整体故事的呈现可以看出来,非常生活化,非常具有烟火气息,同时能让观者从中引发各种思考,发人深省,其中暗藏许多隐喻,细品下来,会发现不一样的价值观以及一种特有的认同感。 两条线,小编更喜欢诗人洪义柱、养女基珠,以及来访者男演员间的对话这条线,诗人洪义柱从配合养女基珠拍摄毕业作品,并接受采访,医生劝阻他不要喝酒和抽烟,加上身体的原因,开始是吃即食面(方便面)配辣酱,但是因男演员的到访,诗人不断放纵自我,逆向而行,喝起烧酒,吃起炸鸡,抽起香烟,此时,感受到他和自己达成了一份和解,男演员从对诗人的尴尬提问到慢慢放下包袱,相互之间成为朋友,三人玩起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游戏“剪刀石头布”,输了喝烧酒,这一环节基珠多次输掉游戏,不停接受“惩罚”,看得人是乐不可支,笑的合不拢嘴。结尾当基珠和男演员离开,只剩下了诗人洪义柱一人,突如其来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上天台后又开始放纵自我,喝起烧酒,吃起炸鸡,抽起香烟,平凡的一天就这样在平淡中度过,别有一番韵味。 在诗人洪义柱这条线,有个亮点,小编非常喜欢,敬佩导演的才华,三次拉近镜头,一次拉远镜头,给人的感觉就是在真实记录平凡一天的生活,每个演员都融入角色当中,自然且和谐。 其实另外一条线,小编并不是不喜欢,是有它的优点和特色的,但太过于寡淡无味、寡淡如水,优点是开头尚媛不停地在投喂肥猫“我们”,已经那么胖了,还在继续投喂,“我们”喜欢依偎在尚媛旁,看得我心都“化”掉了,还有后边“我们”走丢,静秀误认为“我们”跳楼,悬赏1000万韩元张贴寻猫启事,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将其找到,让人相信他们就是“一家人”。另外,导演洪常秀在两姐妹这里还拉近了一次镜头,真实记录再次完整体现。缺点就是来访者智秀与演员尚媛的对话,尚媛向智秀讲述着过往作为一名演员途中的艰辛,期间太过于平淡,有些索然无味,结尾部分一直期待着有点故事发生,但是最终没能呈现,没看到完结,这一点很失望。 综上,作品是一部好作品,一些情节能引起共鸣、引发思考,正如前面小编所说的,太过于寡淡无味、寡淡如水,加上两姐妹静秀和尚媛的故事,给我的感受是没有讲完,所以我会给电影7.5分,送大家8个字:多次细品,留有余味!
文 / Annihilator
全文约2400字 阅读需要6分钟
*本片中文字幕请点击此处获取。
字幕卡。音乐。窗外透入过曝的清冷蓝色,女人坐在桌前把玩着鞋模;她抿了一口酒,起身走向画面左侧,镜头随之摇动,我们看见昏暗的玄关两边放着鞋架,其上整齐得排列着一双双款式时髦的女鞋。女人蹲下身换上其中一双,以各种角度比划、观察。音乐在这时停下了,画外传来一句慵懒的女声:“为什么不叫醒我呢?”镜头随着女人转回了方才客厅的桌子,我们看到桌对面幽灵般冒出了另一个女人,她盘坐在椅子上,将垂落在一肩的头发盘起。没关系,我们并不是必须知道她是谁(虽然有些人已在心里暗暗欢呼),因为在二人浅谈片刻后,电影真正的主角在桌下悄悄起身溜出画外,将镜头牵至了右侧,带着我们看向客厅更宽阔的前部,在这里,一面镜子将左侧的玄关映入空间的纵深之中。猫咪安静地在地毯上走动,走到镜头中间,又钻回桌下,尾巴扫着锃亮的木地板;从女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得知它的名字是“我们(wuli)”。嗯,这是“我们”的一天的清晨。
在《我们的一天》这个美妙的开场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如此毫无保留地简单、直接甚至粗拙的影像,充满传统意义上的失真和失误(错误的取光、卡顿犹豫的摇镜),但反过来被把握为一种无拘束的轻盈——自疫情期间洪常秀在其作品中身兼六职(制片人、导演、编剧、摄影、剪辑、音乐)开始,我们已逐渐熟悉了他所迈向的这条独属于当代数字电影的激进影像路线。但与其作品内部所构建的电影哲学完全相同的是,洪常秀的电影在表面上的重复中总在生成新的差异,因此实际上,每部新作在影像上的尝试方向都有所不同:《引见》模糊的白,《在你面前》过浓的绿,《塔楼上》坚实的灰,《在水中》虚化的蓝……《我们的一天》有着近作中最为低调和浑浊的色彩和质地,但这并不影响洪常秀在朴素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令人着迷的视觉;一点奇异的抽象性也许只需要一个绿色酒瓶的小小点缀。
当然,比起单纯摄影层面的美学实验,更值得注意的是洪常秀进行场面调度的方式:一个长达六分钟的定机位镜头,通过简单的摇镜将一个完整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角落,不疾不徐地连接起它们——不过,称这种策略为“连接”空间的不同局部,显然是从结构的高度俯瞰的观察;如果我们采取历时性的视角,更好的说法是:空间在影像的变化中不断更新着自身。在最开始,我们只看到一张桌子和透光的窗帘,随着镜头的移动,我们发现了一座鞋架,等再回到桌子时,一个新的人物已经出现;而当猫猫带着我们走到镜头的另一边时,刚才的玄关重新出现在了镜子的深处。我们对这个空间的概念和知觉随着镜头的依次揭示而逐步得到更新——不只是单调递增,而是螺旋向上,不断返回到原点并发现差异的产生。
我们不妨回想,一个经典的洪常秀式情境(在其五到十年前的代表作中可以频繁找到)是如何得以构建的?对话与情节并不是在结构层面进行组合,而是在一个历时性的观看过程中不断被添加至情境之中;并且,新的信息并不是被垒在旧地基之上的新砖石,而是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水一般,与此前构建的一切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更新了整个情境。短小精悍的《引见》以近乎游戏性的强度展现了洪常秀的这一特质,以至于每一个新段落的出现都在勉力撬动观众此前对电影形成的认识。然而,《引见》之后,洪常秀对文本的兴趣明显不断减弱,到了《我们这一天》,除了几个大的情节节点之外,情节与人物关系几乎完全静止、没有任何发展,人物之间的对话也都只是徘徊于敬语与客套之间;与此同时,洪常秀的注意力越发移向了在此前作品中仅作为情境的背景板的空间(《草叶集》咖啡馆里的抽象舞台),我们不再能辨识出一个独立于空间的预设性的文本,如今,空间与它内部的情境、人物和故事浑然一体地在电影中生成。于是,我们发现《塔楼上》的三层塔楼与《在水中》的济州岛的海与天空成为了电影实质上的主角;但如果说这两部电影是以某个宏观、总体且固定的概念——建筑结构、虚焦——来统御影像的话,那么《我们的一天》则延续了洪常秀电影以变化与更新为核心的影像建构机制,只是对象从文本-情境变成了空间-情境。在《你自己与你所有》中被用于展现人物的主观幻想的摇镜(在《偶然与想象》中被滨口偷去),现在被用于在反差中揭示出人物在空间中的轨迹;变焦拉镜头与景别的扩增也不再被用于将叙事意义上的“环境”纳入情境,而是让金敏喜得以走向前景,蹲下观察风中颤动的绿叶。人物们从谈话的桌上起身,打开客厅与阳台的推拉门,在原本闭合的空间中打开一条狭窄的、过曝的缝隙,猫咪也正是从此处逃向了空间之外。
然而,以上只是《我们的一天》一半的故事;在金敏喜与猫咪的一天之间,还穿插着另一天——年老的诗人与他的后辈们度过的一天,由拉面、无酒精啤酒、炸鸡、猜拳、元电影以及喋喋不休的说教组成的一天。起初,老人与年轻人们之间的奇怪张力是有趣的,但不过多久我们就失望地发现,洪常秀似乎不打算为这组关系添加任何新的东西,一成不变的空间中不断同义反复的谈话令人迅速从熟悉走向厌倦。更糟糕的是,这一半电影,尤其是在最初两幕中,似乎力图成为与前一半严格对仗的倒影(尽管我们无从猜测二者事实上的拍摄时序):同样的睡觉,同样的上楼与开门,谈话的场景同样从室内走向室外,甚至同样有一把吉他。但是,通向屋顶的楼梯远没有阳台与客厅的推拉门那么具有空间层面的流动性,而重新抽烟喝酒的快乐也比不上猫咪的失而复得带来的温暖;这种低浅的摹本没能在重复中获得差异的生命力,反而使得其原型也一并被捆绑入了一个完全不必要的二元结构,连同作为结构联结点的、对人物心理做出事先评注的字幕卡一道,将电影推向单义的一极。
《我们的一天》的矛盾之处正在于此:一方面,第一个故事聚焦于空间的自我更新和事物的变化,在作品序列里是全新的气象;另一方面,借助第二个故事,这部电影又回归了最保守的、甚至可以追溯至其最早几部作品的工整结构策略。对洪常秀这部新作的最恰当形容或许是:半部“猫咪电影”(不断逃逸与变幻)与半部“老人电影”(静止、封闭)的奇怪结合体。
搞不清楚他的这些简单低成本的文艺电影每每引来一群舔狗??魅力何在
这些电影里面他有多高超的技巧,多精巧的构思??魅力何在
金基德有视觉,动作和人性的极端冲击,也有艺术和幻境的文艺构思
朴赞郁有引人入胜故事也不缺乏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
可是他有什么?有文艺???一群自我解读者,翻来覆去的写他的电影的作文,我觉得那些文字就是作文,导演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想表达的是这个?!这昏昏欲睡的观影效果,引出一群假文艺青年舔狗!?怪不得他的作品基本很少人知道,可能导演人名更加出名,因为他的作品没有太大的观赏价值,只适合去得奖,观影效果奇差无比,算是催眠大片,大众化更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只适合学这个专业的人士或者想写作文的去看。
真看不惯那些文艺舔狗们,你们的精妙绝伦指的是什么呢???
洪尚秀是一个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导演,他的创新点不在美术、摄影、镜头语言、社会议题等等,甚至并不(全)在剧本,他在做一种属于电影内部的创新,即一种关于“影像”的创新。
在这个前提下,讨论他的电影需要先把“故事”(文本)从预设中抽离出来,即并非直接讨论“这部影片讲了什么”,而是以“XXX的故事作为这部影片的叙述文本”为一个要素来开展讨论,如果这样来看洪的电影,就能看出他的创新之处了——他的作品中的文本和影像维持着一种极为松散的关系,并在这层关系之下经由时间,这一电影必要要素的联结(时间的主题也不断地在变奏),达到他在叙事表层下更抽象的主题:偶然与必然(北村方向)、相同与相似(这时对,那时错)、视点的重叠与交错(夏夏夏)等等。这些主题并不新,更谈不上有多么深刻(相比于当代哲学的命题),但是他并非是以哲学的方式“论说”这些主题,也不是(像传统电影一样)把这些主题放在他的电影文本(故事)里,随着文本的推进而发散,他把它们用一种“属影像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一点足以让洪成为一个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导演。
洪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在一次访谈中他提到,我们一直假装活在同一层面的现实中,但哪怕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当我们一直深入地问ta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如此陌异——其实我们甚至永远不知道别人口中一个冰淇淋的味道。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从知觉出发而建构的世界观,在这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底层逻辑下,洪开始展开他的创作,从这个前提开始推演各种复杂的生活境况,也是这个出发点,让我们很容易想象它在最终到达具体事件时候的样子——不确定性、散漫甚至没有目的的游荡、粘稠的事件、动机的随机生成…就像我们看到洪的电影中的所有人物的气质那样。
最后说几句闲话,洪的创作方式也很独特,每个拍摄日的清晨开始写作一天的剧本,这让他的拍摄更具当下性,而这种当下性(或者说时间性)在现在主流的德勒兹电影理论阐释下也是非常不错的文本。而且在当下的电影环境下,严肃电影的走向大致有两个,美术馆方向(阿彼察邦)和类型化方向(PTA),而洪尚秀以一种很独特的方式在这条分岔口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鼓舞着大量文艺青年前仆后继地在电影的红海中一头攒死。
+.5,《在水中》和《我们的一天》在金敏喜时代的洪片里都可以归类于无酒精啤酒。一如电影中的节欲,情境内表达的侵略性延续上一部的内收状态。主要谈谈亮点。一是,具有强烈诱导性的字幕卡看似是对剧情的补全,引导观众带着既定态度进入故事,实则和紧随的内容是脱钩的。这里的“脱钩”并非指完全不产生联系,而是没有强因果的扣合关系,观众从理解小标题到理解情境与从理解情境本身到反思小标题,简单的复合层次。二是,前两幕简单的对偶结构在第三幕中似乎找不到具体的对应点,但如金敏喜在第一幕中所说的享受之于生活的意义,从“我们”的得失中,另一端的人物感召式地体悟到了节欲的次要,像猫猫一样坦然地拥抱简单的快乐。希望这也是洪本人对下一阶段创作理念的体悟吧。
3.5
8.0/10 #NYFF61 “我们”成为三种维度:或猫的名字所引出的非人的观察与潜在事件来重铸生活,或影片中双重结构所带来的两段被经历碎片及言语所指互文连接的对话可引出的泛指的“人们”,又或是私人的趣味性的通过角色指代金敏喜与洪尚秀本人,女演员与诗人/电影制作。然而此部中的结构似乎过于简单却又用力笨重,甚至使用字幕卡来补全故事讯息,更多执迷于一些行为和经验的对仗而忽略了更富有灵性的瞬间,但姿态上依旧是向外的或某种意义上积极的,如塔楼上一般,两段故事皆结尾于天台或阳台。但对待青年人的存在危机与焦虑,洪似乎从始至终并未能找到恰当或更有魅力地描绘此类对话的方式,浮出水面的仅有说教性的情绪与辈分的谦卑感混杂之后的尴尬,亲密是几乎不可见的,所能阐释的似乎只有缺乏感伤的妥协和匆促达成的复调,简单但并不清脆与动人。
【4】很空洞的电影节调味剂。在吃惯大鱼大肉的时候就显得清新脱俗的清粥小菜。但属于无聊的时候看,看完很无聊。不无聊的时候看,看完也什么都不会留下的电影。只记得PPT字幕,剪刀石头布,猫猫,还有一群闲的没事干硬尬的人。洪常秀宇宙搜罗了这么多人硬尬瞎聊,技法,层次全无。我们的一天,尬的理所当然,尬的要命与漫长,也是蛮厉害的。
赞美猫猫和金敏喜好美的次数持平(各两次。父女隔空互文。金又是制片。竟然去了双周... #MK2Beaubourg #Reprise #Cannes2023
洪式的养生学:戒烟戒酒戒装模作样那都是骗人的啦!还不是人老了掏空了没有补充剂。每个人都从年轻男女的身上吸取能量,金敏喜指点晚辈,宣美需要Nous est la (*法国梗爆笑),老男人失去和年轻女孩的引力后也能从中食用青春,什么推三阻四搞清修那都是借口,还魂大喝一场,滋味妙不可言
在这种剧作对白能力和天然的表演面前,任何技法和器材都不再重要。“우리”(我们)是猫是狗也是罪人。二刷搭配映后,洪导说故事就是源于自己的个人生活体验,就是某一天给金敏喜拍照前一张正好是奇周峯的照片于是剧本就自然形成在脑海之中了。关于对白与表演,导演表示以前有试过让演员即兴但后来发现太费时间了所以还是得有剧本才行哈哈哈。
洪常秀电影已经成了一种暗示,出资源的时候说明这一年就要过去了
25th 8:30-9:54 theatre croisette 开场前洪尚秀上台,被问到关于电影有什么可说,他很瘦略微佝偻显得拘谨,说我不知道说什么。看完电影确实如此,一如既往的洪尚秀母题,睡眠、拜访、交谈、酗酒和一个想死的有名老男人。我对洪电影的评价完全取决于敏姐出场时长,这部实在短暂,尤其有些镜头里敏姐瘦得宛如纸片,我抱着中国人热忱的心希祝福姐多吃点。
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木心的文学,有政治性,是企图唤回人类的自爱。推己及人,重要的先还不是「人」是「己」。若人人知爱己,就真成《完美的日子》了。西方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指先从自己做起,不是自私自利。按照诗人的说法,全部基督教教义,就是「你要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这一句话最简单,最易解,但人类已经做不到了。保持清晰的视野——这是(诗人的起点)首要的问题,是最绝望的问题,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问题。尼采:十九世纪,上帝死了。木心:二十世纪,人类死了。洪尚秀:二十一世纪,我们(人类)是被编/导/演投喂豢养的宠物。于是,狗「男/女粉丝送货上门」的一天构成了猫「男/女偶像不劳而获」的一天。洪尚秀的这部电影,也有政治性,是企图唤回编/导/演的真诚。按照网络流行语的说法,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猫片
8.0 可能是洪近几年最幽默的创作,通过两个小故事轻而易举的完成了对“C'est la vie”的诠释,轻松而又坦荡,短评里看不懂电影的能不能回家去看你的奥斯卡啊?
妙不可言啊!️//对一只猫咪的赞美远比对人真诚,呼唤“us”(猫的名字)的同时也在确认虚指的同类。当我们的视线焦点被猫的行动轨迹牵引时,人物即便同框,也如同置身两个世界。对话的无序、迂回、断裂实现了同一镜头的平行时间,每一次剪辑则是虚(生命存在的意义)与实(口舌之欲)的交界。更为抽象而迷人的调度。
85/100 熟悉洪的人可能听惯了他的人生理念、电影理念和真实观,如在现实中没有什么是真正能确定的,不如去直接感受、用感官拥抱一些更细小简单的事物,躺下蹲下睡着,于己诚实,与植物对话,尝口辣酱,接受无常和谜团…猫咪比人类更自在,也无法真正被掌控。观众好像很难被大段“人生箴言”的说教给折服,两段明显对应的简单蒙太奇结构也并不一直显得那样有趣。怎么说呢,现阶段的洪至少在电影里时大时小的比例部分中越来越寻求简化了,同时简化人的动机和欲望,依然显得那样稀缺。像《樱桃的滋味》,由于拍摄的存在和仍存的谜团,即使是Hong直接的化身、或是那样浅显的问题和絮叨的回答,仍存在一些超脱和怀疑,一切仍在老洪轻巧掌控的现实游戏之中。那样的字幕卡也很奇特,并没有明显让电影更像默片,同时也能让观众多一些抽离。
2.5 創作力衰老疲乏的洪,看完這部應該可以完全放棄金女士和其他導演合作的期望,對女演員的偽裝感到疲倦,已經進入了和洪過著生活/創作同為一體的人生另一階段,問題是洪本人似乎進入了creative slump, 也許下一部和于少女會可以脫離低谷?summeriff2023
拿了个签名..
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都是我们,吃了还想吃,喝了还想喝,出去找找自由和意义吧,但终究还是要回来(吃吃喝喝)的。窝在屋里的我的犬儒的一天又过去了,但洪又嘻嘻哈哈皆成文章了。美其名曰:忠告。实际上是:狡猾。
今年第二个洪氏vlog已阅。
愚蠢的提问,和高明的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是宠物?是开着的摄影机?是无酒精啤酒,还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再表演的演员,和不再喝酒的酒鬼,成为我们洞悉真相的双眼。
想象小猫,想象女孩拍摄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