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2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3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4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5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6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3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4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5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6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7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8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19巴尔干边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1-29 04:38

详细剧情

1999年, 南斯拉夫。 俄罗斯特遣部队被命令控制科索沃的斯拉蒂纳机场,直到增援部队抵达。但这一战略目标对于阿尔巴尼亚战地指挥官和北约将军来说极为重要。该组织被迫与恐怖分子进行不平等的战斗。俄罗斯维和部队和北约部队正赶往机场。世界再次接近一场大战。但是特别组织的指挥官安德烈 ·沙塔洛夫并不接受政治:在机场,他心爱的女孩亚斯纳是人质之一......

 长篇影评

 1 ) 绝命狙击

2022.02.14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结束后,塞尔维亚军队从科索沃撤出,阿族分裂分子在北约的帮助下占领该地区,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机场是个大机场,将由英军控制,俄罗斯想在英军到达前控制机场。六百公里的路程要第二天早上才能到达,此前需要派自愿者没名没份的去抢先占领机场。于是安德烈·沙塔耶夫的分队被选中,1995年该小分队在一次执行北约任务的时候因为指挥官安德烈·沙塔耶夫为了给战友报仇,把战俘从飞机上扔了出去而遭军方解职,队员流落南联盟各地,自谋生路。这次由贝克任指挥官重新把大家召集起来,唯独不招呼安德烈。

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没想到安德烈和两个南联盟警察为了寻仇也来到了机场,这样八个人将对抗有一百多人的南联盟阿族分裂分子斯穆克。八个人中有俄罗斯人,塔塔尔人、印古什人、白俄罗斯人、塞尔维亚人、阿尔巴尼亚人、乌兹别克斯坦人,真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看来俄罗斯人还是挺怀念那个多民族相融合的时代。

斯穆克带领的分裂分子前两轮的冲锋简直就是送死,空旷的田野和机场根本就没有遮拦,贝克他们的轻重机枪就像割韭菜一样横扫敌军。第三轮斯穆克的迫击炮让形势出现逆转,火箭筒打人更是一炮一个准,炸的志愿兵们人仰马翻,血肉模糊,纷纷退缩到塔楼,弹尽粮绝,都准备自杀了。好在千钧一发之际大部队终于到了,剩下遍体鳞伤四个人才得以生还,悄然离开。

战争中女人往往会添乱,贾斯纳看到安德烈被困,不顾一切的跑上去相救,不想却让安德烈为了保护她挨了斯穆克差点致命的一枪,简直是得不偿失。

俄罗斯派往科索沃一个机动营吓坏了整个西方世界。这句话有点夸张,不过也确实将了西方世界一军,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加入科索沃的维和行动,不过对巴尔干地区整个大局于事无补,作用不大。那个时候的中国更是没有话语权,还受尽屈辱。再看看今天的WKL局势,真的是今非昔比。

 2 ) 不要被电影带节奏

不要被电影带节奏

1.补打卡。俄语电影名称翻译非常考验知识的综合性,光会俄语是远远不够的。这部电影名称如果是我翻译,我会译成《巴尔干战线》。巴尔干边界在这里吗?完全是误导观众。当年南联盟是俄罗斯和北约接触的最前战线,是巴尔干战线的最前沿和大巴尔干半岛战线的一部分。

2.本片就是借着巴尔干战线上俄罗斯和北约周旋的大背景来博眼球的,但是他拍的啥也不是,本片中没有任何拍摄和描述是符合史实的,千万不要被误导,千万不要把这个小电影当成纪录片或者认为有部分事实来看,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编的,是为了满足很多人对俄罗斯以及科索沃战争剧YY的需求来赚电影票钱的。电影前面铺垫太长,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该交代给观众的一样没交代。战斗部分主要拍的是编造出来的志愿兵和一伙阿尔巴尼亚土匪之间的战斗,俄军成了背景板,战斗跟正规军根本没关系,简直是挂羊头不卖肉的骗子。

3.女主的演员正确译名叫做米林娜·拉德罗维奇,网上除了我没有一个把她名字叫对的,都是一些不懂斯拉夫语族的人,人云亦云瞎翻译。她是个90后,她出生在南联盟波黑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从小目睹南联盟的战火和塞尔维亚艰难的30年,可以说她是与新塞尔维亚共同成长的一代。我对这个演员没啥意见,但是,第二个冷知识来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演员并不是靠脸吃饭的,她其实是靠胸吃饭的。她从出道和几乎所有的作品里,简直是一部胸器展览史,所有角度,所有方式差不多都有。她五官非常有棱角,很适合大荧幕,但是脸蛋不是说不漂亮,在斯拉夫女人里,算是一般吧,但是她的胸型算是斯拉夫女人中有代表性的一类(这里不便形容),也很适合大荧幕,最关键的是她愿意露阿,本片中为了靠战争感人已经很收敛了,但是导演还是不断给她各种加戏,不是只有我看出来了吧?就是没有这个角色,都反而令影片更好看些。点到为止啊,下面说点正经的。

4.俄罗斯军队虽然腐败,但是在基层部队中对于军事命令的执行一直是比较僵硬的,在1999年还不会发生电影中的抗命事件,相反,僵硬执行上层命令往往是从苏联到俄罗斯时期(包括现在)俄军军事失利的重要原因。当年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是严格按照俄军命令执行的,并不是某位俄军高阶指挥官的心血来潮和爱国抗命行为。不管导演本意是想讽刺叶利钦还是突出谁,总之,电影中这样表现俄军是十分不妥的,会给不了解历史的人带来误导。如果你是想研究历史的朋友,那么出一道抢答题:“俄罗斯最高层中:是谁下令俄军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的,又是谁负责执行的呢?”(请注意标点符号,哈哈)如果你答对了,那么还有一道附加题:为什么?我告诉你,这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带这三个字的,哈哈

5.占领普里什蒂纳的部队是俄军正规军第76空降师部署在波黑图兹拉的一个加强连,没有电影中的雇佣兵和志愿兵什么事,也没有什么科索沃群众夹道欢迎、箪食壶浆的场面,当时7个半小时急行军600多公里,一路风驰电掣,要是像电影中那样在箪食壶浆,那说不定就是英国人先到了。而且电影中根本没有表现英国人为什么没有赶在俄军之前,因为导演不能拍真相。其实俄军本来是绝无可能强在英军之前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的,实在是上天帮忙,让英军蠢死了,第一波飞机因为超载起飞就返航了,结果返航降落时候飞机还坠毁了,第二波飞机磨磨蹭蹭天都快亮了才起飞,但是英国人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就跟汤恩伯打日本人一样,就是不敢直接降落在普里什蒂纳机场,而是降落到了离普里什蒂纳机场一段距离的山上,英国陆军非得走雷区,等自己到了才发现,俄军已经占领了机场。英国人这么掉链子,要是毛子还不先占领机场,除非是毛子半路喝多了或者走错路了。关键还是英国人蠢死又怕死。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兼美国驻欧洲部队总司令美国人克拉克,因为波黑战争一战成名,有的媒体说克拉克是“当代拿破仑”,克拉克眼里哪有俄军,当时就命令英军开火、赶走俄军,但是英国人跟克拉克讲法律:英军狡辩说攻击命令须出自北约军事委员会的授权,而不是克拉克一个电话命令就可以的,哈哈哈,克拉克就是行动总指挥,这就是授权,他说开火就是命令,你看谁打仗下命令还需要给你寄个快递授权书吗?哈哈哈。英国人就是怕死,不想给克拉克军功章当垫背的,不想替美国人承受俄罗斯的反击。人家英国军人是来挣差旅费的,不是来玩命的。结果全世界都以为俄军多牛巴拉巴拉的,不算当时赶往科索沃的北约德国、法国、美国的上万人维和部队,几千人的全副武装英军消灭200人的俄军就跟玩一样,是因为我刚才说得诸多原因才导致俄军耍小聪明成功的,美国人都气疯了。俄军高层都没想到这事竟然办成了,自己都老意外了。还有人说什么俄军躲过了北约的侦查,哈哈哈哈,开什么玩笑,俄军刚出发,刚到波黑边境附近就被美军发现了,美军立刻就判断出了俄军的目标是普里什蒂纳机场,但是,美军并没有拦截俄军,因为美军认为英军的飞机一定比俄军的破装甲车快,没想到蠢死又怕死的英军愣是让600公里外的俄军抢占了机场,而且数倍于俄军兵力,还抗命不开火,哈哈哈。

6.俄罗斯在南联盟问题上是个软蜡头,一开始表态如果北约敢动南联盟,俄罗斯就用核武器攻击北约,结果北约知道叶利钦虚张声势,喝多了,哈哈,根本没理会他。南联盟炸了两个多月,叶利钦这个酒鬼加骗子忽悠了米洛舍维奇这个傻子,两个人一起葬送了南联盟,就像叶利钦葬送了苏联一样。叶林钦觉得特别没面子,俄罗斯在国际上也是颜面尽失。后来俄罗斯一看挡不住北约,按照打不过就加入的酒鬼原则,俄罗斯又想当战争的调停人角色,结果呢,南联盟本来听信了叶利钦的承诺等着俄罗斯武器和部队的支援呢,结果发现俄罗斯啥也不给,只玩口活,大骂俄罗斯背信弃义;另一方面,美国人一看俄罗斯原来不敢北约打仗,所以根本不理会俄罗斯,战争是靠打出来的,根本用不着俄罗斯调停,所以,俄罗斯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整个南联盟内战和科索沃战争过程中,俄罗斯那是主打陪伴。俄罗斯国内的强硬派和反对派也趁机攻击叶利钦软弱的外交政策,叶利钦当时并不在意南联盟,苏联没了叶利钦都没伤心过,何况一个南联盟呢,叶利钦最害怕的是自己会不会被另一个叶利钦推翻,就像当年他自己推翻戈尔巴乔夫一样,哈哈哈。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是俄罗斯出卖南联盟整个事件中唯一可以拿出来说一嘴小破事,啧啧啧,俄罗斯当局支持的媒体更适大书特书,好像占领了一个破机场就跟打赢了南联盟和科索沃战争似的。而且这个故事一般都是从俄罗斯部队接到命令开头,到和英军对峙达到高潮,最后俄军抢占机场成功和加上各种“重大意义”作为结束。实际上呢,俄军和英军对峙后,英军并没有被赶走,俄军也没能独占机场,被迫允许英军共同驻扎在机场,当晚就允许英军在机场过夜了,因为俄军中层害怕英军玩真的开火而因此丢了饭碗。更丢人的是俄军和北约谈判达成的618协议,这个可不是618国际购物节,协议内容简单说就是“机场共享,各自维和。俄派代表,允许驻军”。你看看,机场没守住,连驻军还得人家批准,啧啧啧,好大的胜利阿。2003年俄军完全撤回科索沃维和部队,更是灾难,哎。所以吧,这个机场的事儿没啥值得俄罗斯炫耀的,有本事拍一个当初俄罗斯叶利钦如何出卖南联盟的纪录片。这个故事也就糊弄糊弄不了解这事的,觉得俄罗斯还挺牛的小白们,希望大家一定要认清所有帝国主义纸老虎们的真面目,不要被一个小破电影带节奏。

困了,就先写到这里吧

 3 ) 根据俄军夺取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改编的电影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俄罗斯与北约曾经秘密争夺过科索沃地区一座的大型机场:普里什蒂纳机场。这座机场对于接下来北约部队和物资快速进出科索沃,并进一步控制科索沃,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俄罗斯总参谋部直接向俄罗斯维和旅下达命令,派遣一支短小精悍的部队赶在英军抵达普里什蒂纳机场之前,抢先占领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机场,为塞尔维亚和俄罗斯争取谈判的筹码。2019年俄罗斯出品了一部战争电影《巴尔干边界》,就是以这一事件改编而来。 电影讲述了科索沃战争期间,俄罗斯军方招募了5个流落在塞尔维亚的退役军人深入科索沃地区,为俄军控制普里什蒂纳机场的故事。 影片取材于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这是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主导的局部战争,影片通过美国B2隐形轰炸机轰炸南联盟的镜头进行暗示。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混乱不堪的科索沃,阿族叛军在科索沃地区十分残暴,他们抢劫杀人,侮辱妇女,猖狂无比,通过他们的行为更能突出俄罗斯特种分队行动的正义性。影片里的俄军特种小队战力十分强悍,特别是突袭机场的战斗,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将守卫全部解决,迅速控制机场。影片的高潮在最后的机场防守战,俄罗斯特种分队对阵科索沃阿族近百叛军。俄军特种兵利用预先设置好的阵地和诡雷层层阻击叛军,不断消耗他们的兵力。而进攻的阿族叛军也打得有板有眼,先是安排部队强攻,后期组织迫击炮及火箭筒打击对方的狙击手和机枪阵地,也打得俄罗斯特种分队屡屡后退,不断收缩防线。

 4 ) 人命只是战争的消耗品

《巴尔干边界》 影片以科索沃战争为蓝本,北约对当年南联盟发动军事行动。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抢先控制科索沃一处重要机场,为日后战略目的打下重要的基础。这一行为在当时险些成为美俄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影片描绘战争下平民惨状、无助,以及随处可见的暴徒。正义淹没在掠夺、人权被暴力打的体无完肤、安全成为了天方夜谭、草菅人命更是家常便饭。 剧情中肯、时长过长、场面激烈、配音拉跨。 观后感: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老百姓。

 5 ) 豆瓣隐藏了我的短评,于是我写了个长评。

接上篇《狙击手的战争》,介绍一部适合同时观看的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合拍电影《巴尔干边界》。影片在上海电影节放映时采取译名《绝密突袭》。我本是带着不屑和偏见观影的,先入为主以为会看到一部在当代文化传媒战中的宣传俄罗斯主旋律的狗血片,没想到居然看到了一部战争场面动作水准极其好的电影。

《巴尔干边界》是一部狼牙山五壮士式的壮烈故事,故事背景在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之后,1999年6月塞族军队退出科索沃,部分穆斯林败类开始在科索沃无恶不作,掠夺资产,关押人质,强奸杀害塞尔维亚人。5名前俄军军人受到秘密指令,要从这些塞族土匪手中夺出科索沃机场,等待俄罗斯维和部队抵达。

历史背景简单说来有两种版本,西方版本:塞尔维亚对阿尔巴尼亚平民实施大屠杀,为了保护人权,北约介入,轰炸塞尔维亚,支持科索沃独立。

东方版本:西方为了摧毁巴尔干半岛的最后一个共产主义据点蓄谋已久,为了制造合理干涉主权的借口,煽动南斯拉夫民族内乱,随后西方媒体勾结阿族黑帮制造大屠杀证据,最终得手。

总之,为了科索沃独立(分裂),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狂轰滥炸,一边使用存疑的证据谴责塞尔维亚屠杀阿尔巴尼亚平民,一边自己出于人道和正义将贝尔格莱德炸得一塌糊涂,多处医院被毁(《狙击手的战争》与本片中都有反应),顺便也炸了我国使馆。

电影里科解手下的人质

俄罗斯的介入非常不及时,在这场对抗中,南联盟实际上早输了,俄罗斯才来斡旋和平协议。就是在这时发生了本片中的故事,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的占领机场行动——6月12日凌晨4点30分,波黑维和的俄军派出200名空降兵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抢在北约军队前进入科索沃。当然随后美国、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一致反对俄军的后续大部队进入南联盟保护塞尔维亚人,双方斗争一番,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独立,联合国接管安全防务,结果上看来南联盟惨败,俄方帮助不大。

然而塞尔维亚人还是很感谢俄罗斯人,把他们称为兄弟。在纪录片《狙击手的战争》中,塞尔维亚志愿兵说,他加入对乌克兰的战争就是为了报答俄罗斯人在科索沃战争时给予的帮助。这看起来似乎很傻很神经病,就因为在20年前塞尔维亚被北约轰炸的时候,俄罗斯的雪中送炭让许多塞尔维亚人感激至今。

西方在不断报道科索沃问题的同时,对被炸得遍地开花的塞尔维亚人的苦难选择性失明。电影《巴尔干边界》片尾收录了一些当年的录影,哭泣着的,流离失所的塞尔维亚人。

这样的电影,库斯图里卡导演一定要来友情客串,他在结尾客串了出租车司机!

这是一部细节出彩的电影,反应了许多当时的事。

占领大桥:为保住桥梁不被北约轰炸,塞尔维亚人挤满桥上,唱歌跳舞开摇滚音乐会。看似魔幻,这是真事。

房子,街景,各种各样的墙上的标语口号。(不好意思没做截图)

KFOR:俄军空降部队把SFOR标识(波黑维和部队)改为KFOR(科索沃维和部队)迷惑北约。

电影好在弱化了主旋律,虽然空降普里什蒂纳机场是一场果断利落值得赞扬的行动,但电影没有描写俄军正规军的这场行动,而是虚构出提前去接应的几个志愿兵,他们分别是疑似俄罗斯族的男主角,鞑靼机枪手,印古什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兹别克女狙击手,老上司把自己算成苏联人。

还有两位南联盟警察加入这场行动。(其中一个塞族警察的扮演者是塞尔维亚当红小生,塞尔维亚少女们的梦中情人米洛斯·比柯维奇)。

塞尔维亚少女们的梦中情人

电影里没有煽动民族对立,呈现出来的是塞族与阿族普通老百姓互相帮助只想好好过日子,反派只是科解恐怖分子,没有扩大到一般阿族民众。

电影里也没有煽动宗教仇恨,南联盟阿族警察,俄方志愿兵中的鞑靼人,印古什人都是穆斯林(乌兹别克女狙击手应该也是),他们晨祷的画面带上了神圣光辉滤镜。没有为了丑化穆斯林,把他们都刻画成要去当圣战勇士的危险分子。

南联盟阿族警察和鞑靼人一起晨祷

消灭主旋律的政治宣传片才是高明的政治宣传片。

每一个政治力量都可以包装贩卖“真实”,说是维护“和平”“正义”,去达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倒霉的还是老老实实过日子的平头百姓。

电影也有不好的地方,女主角的存在很莫名其妙。除了老掉牙的靠异国恋情升华人民感情之外,似乎就是验证胸大无脑用的。

她的存在是为了???

另外国内观众可能会无法习惯全程俄语画外配音,其实在上世纪,比如Mao的年代中国电影院放电影也是简单粗暴加上画外配音的,只是后来我们进步了直接看字幕,或者配音替换原音(也是因为汉语台词念得清楚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个算退步吧),但是毛国继承了苏联的简单粗暴,依旧画外配音。

综上,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尤其是在当下,我国处在一种危险形势中,可以把科索沃替换成中国内陆最大省份,西方政治在科索沃搞过的事情早已来这边搞起,西方媒体在科的“人道主义调查”也不遗余力地在某省进行着。此话题被禁,不论态度是反对还是赞成都请不要问我。

另外,关于使馆问题,我去探寻西方媒体对当年的事件有何见解,回答大意如下:

West:中国假装中立,却暗中支援南联盟,因而被炸。

Me:轰炸使馆等于侵犯主权与宣战。

West:所以才一定要声明是误炸,但教训是要给的。

Me:当时被炸死的中方记者是平民,为何没有相应悼念。

West:记者身份很可能是伪装,他们也有可能是间谍。

其逻辑不做点评,供您推敲。

公众号:穆尔登格

那个不能讨论的事,请移步这篇: //www.douban.com/note/769272520/ 我希望有人能真的看懂。

 6 ) 巴尔干边界

这是1999年,发生在科斯沃战场的真实一幕

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个六个特种兵,因护送俘虏途中,首领将杀了队友的俘虏扔下飞机,被迫开除国籍,流亡塞尔维亚🇷🇸

为了死去战友复仇,被国家抛弃,解除军籍,流亡塞尔维亚🇷🇸

分散多年后,又为了那腔爱国情怀回到一起战斗的日子,

来了个机场✈️保卫战,8个人面对恐怖分子的一百多号强火力攻击,

守住机场,任务完成,默默离开,

战果留给了军队……

 7 ) 燃爆

俄式主旋律战争片,波黑内战为塞族站台。和18年前的《深入敌后》刚好是对立面。顺带一提可怜的大使馆。如果换做是现在,不知道会不会炸回去。 这世界上也就只有毛子敢硬刚美国和北约了。虽然特效场面也是好莱坞式的,属于真香系列,可冲着血腥战争场景和多处爆头画面,还是五星推荐了。特别是最后1小时的机场大战,各种热兵器轮番上场,肾上腺爆表了。 类似这种小分队对抗大部队的情节,在《危机13小时》中,已有淋漓精致的表现。只是本片更粗犷一些。同时因为夹杂了民族情绪,情感线更复杂些。 战争是痛苦的,内战更是手足相残,所以用无底线的手段来维护疆域的完整,没错。

 短评

很俄罗斯视角的战争片。巴尔干地区真是火药桶……塞尔维亚万千少女之梦Milos还行,老库最后出镜也是666女主不知道是来干啥的,个人认为全片最美是乌兹别克女狙击手。虽然比起俄罗斯电影我更爱俄剧,但很吃他们硬核拍戏这一套(动不动就斩首拿人头还是有点可怕)。我的立场很简单,就看看是哪国炸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吧???

2分钟前
  • 密斯湖
  • 推荐

基本是為大斯拉夫主義背書,也當然是站在塞族立場居多,順帶黑了NATO。

5分钟前
  • John Coey
  • 还行

全片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前一分钟还送妻子去医院分娩,准备拿行李跟去的后面就被炸弹炸晕得不省人事,待到醒转冲进医院,燃烧的痕迹、撤退的人群,爆炸的玻璃……看到妻子没了我的心也沉了,转过头来还有个小BB在哭嚎。正想说天无绝人之路,炸弹爆炸,男的也没了,还好医生抱着小孩一直跑,最后爆炸声停止时两人站在阳台上,而大半个医院已经夷为平地。

8分钟前
  • 嘀嘀嘀嘀嘀
  • 推荐

同类型以少胜多的要塞攻防片子有不少,比如《雅多维尔围城战》《十三刺客》《豪勇七蛟龙》,当然最出色的还是《危机13小时》,战争片就战争片,生硬的加入感情戏是个败笔,150分钟太冗长,把女主出现的部分都删掉会好很多,

11分钟前
  • 靓坤
  • 还行

俄国版的《红海行动》

12分钟前
  • 精灵的梦想
  • 还行

库斯图里卡最后的露脸,证明了自己坚决的大塞族立场,且越老越坚决,老了无所谓了嘛。故事呢,当然是个俄罗斯主导的辱阿(尔巴尼亚)片。在各族艺术家们藏掖着表达那些”爱与和平“并寻求谅解可能性的巴尔干一家人浪潮中,这部如此明确民族主义态度、明确高呼“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政治不正确电影“,实属难得!当然,在三线(雇佣军、复仇者和时代背景板俄军)并置的情形下,也不忘塑造一个”科奸“警察配角,似乎强调着科索沃阿族也有好人(斯拉夫角度的好人)。

15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本质俄罗斯统战片😑三条线,塞尔维亚负责的部分最好看,毕竟战争伤痛至今未愈,人性拷问不深刻但真实,人物结局惨烈又悲壮😭;雇佣军线是传统无援小队困守模式,模板一样的剧情;俄军线属于背景板,顺便对抗一下政府和西方,调动下民族情绪,以解救者的姿态向塞示好,表示我们同宗同源心连心😓音乐和音效赞,开始轰炸时氛围渲染得特别压抑。战争片里不算血腥,甚至可以说温和。文戏并不长,重新剪辑多点南/塞视角的内容加到三个小时都没问题。

19分钟前
  • Mido
  • 推荐

虽然改编自一个同类事件,但剧本有多处逻辑硬伤,为了剧情而剧情的出戏处甚多。战斗场面可圈可点,年轻花瓶傲娇身材很惹眼,结局狗尾续貂,完全可以精简到120分钟之内。

24分钟前
  • 老珂
  • 还行

今天刚上,跟小伙伴在伊尔库兹克去看了,全程配音不走心。老毛子电影的通病就是前面铺垫巨长,两小时,高潮半小时结束,画面太惨烈了。

27分钟前
  • immediately
  • 推荐

拍摄质量挺高,战斗布景及道具都不错。时间过长,前期介绍各个人物出场可以剪辑一下,整个影片剪到两小时以内就好。片里部分内容过于血腥,不剪国内未必过审。另给女主五十个赞,战争下一位清新的славянка。

32分钟前
  • 贺剑
  • 推荐

近年最亮眼战争片。

37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电影本身我有点欣赏无能,但是科索沃战争背后西方一系列做法真像一面镜子。

42分钟前
  • 盔酱兮
  • 还行

边战斗边煽情,不时让人陷入尴尬。。。时开时关的正派光环,忽美忽丑的大胸妹。。。前面铺垫期神勇无比的主角,最终大战时却毫无发挥。。。

47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俄罗斯怎么能忍这样的配音。。。。毁电影,原声的话起码4.5

49分钟前
  • 阿瞒冲起来
  • 还行

世界著名擦枪走火事件。

53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俄版野鹅敢死队与国家荣誉版吃鸡。

55分钟前
  • 哗啦啦
  • 推荐

晨光中,俄军车队开到,敌人望风溃散,志愿军小队忍着伤痛默默离去

56分钟前
  • 迷失的时光
  • 推荐

啰嗦,里面反派演的好。

57分钟前
  • 远方
  • 还行

女主大胸很诱人啊

60分钟前
  • 女侠今晚请留步
  • 还行

电影评分有二大不可靠,IMDb的印度,豆瓣的俄罗斯。我知道主旋律都是不要脸的,但还是愿意抱着好奇心看看。还真的是带着老毛子一贯的粗犷剪辑风格,想切就切,想定就定。分明是一个国际事件,却假以虚构的鸡毛蒜皮的报复事件为展开,搞了一篇沉痛悼念昔日苏联民族团结的作秀,枪火戏份要多模板有多模板,巨类似爱尔兰的那部《雅多维尔围城战》。

1小时前
  • 天外飞青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