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焦虑感
纯粹的不讨喜的现实主义的文艺片;
导演刘韵文从头至尾都在表达着一样东西:“情绪——焦虑”,用着缓慢的节奏、灰暗的色调、大段的留白、无处不在的噪音,持续地表达着焦虑,在大奔抛锚之后,戛然而至。。。。。。
非常非常情绪化的作品;
我在影院认真地看完,裹好羽绒服出门,有种外面的风更冷了的错觉。
2 ) 人生谁不过界。
情人节的时候并没有去看过界男女,虽然有我爱的陈坤,但并没有对这部片子有太多期待,偶然的一个雨夜在家看完整部影片,觉得真的还不错,即便豆瓣只给了5.5分。
1.
从片名来讲,过界男女给我的第一个误区就是他俩有事,但整部片子看完才发现原来没那么简单。
过得第一个界,是地界。香港和深圳,一线之隔,却是两种体系两种政策。内地的家庭是不允许超生的,不然巨额的罚款就叫你吃不消,而香港则宛然另一个世界。阿辉是一个在内地娶了太太的香港司机,为了让老婆能在香港生二胎,阿辉想尽了办法。
每天来往于关口的阿辉,看见别的孕妇心情复杂,因为妻子为了瞒住身材每天只能窝在家中假装外出。阿辉去医院排队等床位看见别人生了宝宝的家庭心里充满羡慕,自己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被拒之门外。怎样让妻子走出深圳能来香港产子,这一地之界难住的不止阿辉,还有许许多多的内地家庭。
2.
走出阿辉住得老旧的窄巷子,刘嘉玲终于出场了,高贵典雅的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正在准备慈善晚会的致辞。丈夫是商人,家中殷实,她每天只用逗狗,赴宴便也没什么太多的事情可做了。
慈善晚会结束的那晚,丈夫站在厨房边吃她准备的点心,她半责备的说他吃东西总不记得擦手。一切看起来安然无恙。
天亮了,所有的房间里依然没有丈夫的身影,电话没人接听。她挨个赌场去找,却在精疲力尽的时候,碰上了一个很像自己丈夫的人。一夜情,来的那么突然也那么自然。
刘嘉玲在过界,过得是道德的界。
同时,阿辉看出了老板家里的变故,可是为了让妻子能来香港生子,他每天还是毕恭毕敬的做着一个司机该做的事情:车永远一尘不染,刘嘉玲只要上车,车门就是开好的。可是阿辉要用钱,20万就可以找中介办妥去香港生子,他一次一次手抖着去车行卖掉车的部件,提心吊胆的接送着刘嘉玲去参加各种交际,只为了维持表面的光鲜。
阿辉也在过界,也是道德的界。
3.
刘嘉玲的丈夫彻底失踪了,或者说扔下这个烂摊子不愿出现了。这是一个结果,她必须接受。她一个人去银行,兑掉所有的股票,提出所有的现金,站在街口,她远远的看了一眼,好像一切的一切像是一个不愿承认的梦,也好像知道,她在等一个不愿意和她一起承担的人。
她卖掉从泰国搬回来的开过光的金象,把丈夫结婚送给自己的礼物也拿去卖掉。
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娘家,母亲问她,没有事吧,她说没有的。母亲说要去旅行,她说也想去。可是母亲说:“会弄湿你的头发。”
母亲不知道,她已经不再是养尊处优的阔太太,生活已经让她从一边走向了另一边。
她又过了界。
4.
阿辉终于带着妻子过界来到了香港。是在刘嘉玲带着古董字画来深圳贱卖的时候,他将妻子藏在后备箱里带了过来。
被更换的七零八落的汽车终于在香港境内熄火,他心急如焚的从后备箱抱出妻子。刘嘉玲惊讶之余还是帮他打开了出租车的门。一道门,放进去了一对没有着落的夫妻,却也把她被抛弃的真相关在门外。
她一个人傻傻的站着,忍不住的哭了起来。
有钱怎样,没钱怎样,香港怎样,深圳怎样,同样是夫妻,结果却是这样的大相径庭。
5.
电影结束了,刘嘉玲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路两边的树悉悉索索的摇晃着叶子,从背影看,她还是她。
6.
人生有很多界限,很多都是不能看见的。有些人走在线里,一生规规矩矩,有些人时而走在线里,时而走在线外,刺激又害怕。有的人始终在线外,只做自己。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无非是行为人群的多少而已。守好自己的界,只有违背自己才是过界。
3 ) 总有一些生活,我不知道。
开头闷的要命,要不是因为实在想不写字,直接就pass掉了。
但是直接关掉又不符合我“只要开始了就要完成”的矫情心态。
看到后面,终于明白了事情是咋个回事儿。是讲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操心和绝望吧。
不过看到辉去找她前护士女友时候声嘶力竭喊的样子,就知道这人物真是“小人物”啊!小到,几乎没有闪光点!
还有李太面对丈夫出走,买楼的现实,还能保持,不对,是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是做富太太的惯性吗?哭的也够真的了。真的,年龄大了,连哭都要用个力气。看到李太赴约催着辉快取钱回来,真是唏嘘不已。。。
好吧,也算是描绘真实的电影了。
4 ) 所有的苦痛都是因为沉溺
因为有点累,整场我都是歪着身子半躺着,仿佛除了脑神经,所有细胞都停止了运转。看着电影名打出来,A4纸上打出的默认字体一样,忍不住调侃实在是太过节省。
然后阿辉出场,冷色调的长镜头让面目都是模糊的,仿佛只剩下走路的脚步声。这只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重复的某个瞬间,那么平常和无趣,却让我想起那个走进苏丽珍小店的背影,虽然他们一个被生活压垮着肩膀努力的捱着一天又一天,一个被日子蒙住了心灵得过且过,没有什么相同。
但时间永远是相同的,不同的只不过是平行空间里的你我他。
在那个时间里,阿辉为了第二个孩子,曾与人同站窗台边心中挣扎了百转千回终于还是不自然的笑着说出求人的话,曾听着别的夫妻商量着生产的流程细节手掌计算了脸上每一寸皮肤最后还是无奈的走出去,曾在吸完一支连烟灰都是颤抖着掉落的香烟的时间里换掉了老板的车上零件,曾对着那个仓促而慌乱逃走的背影大声喊着你为什么不能帮帮我。
人生中总有这样的时期,想尽了办法,却仍不知道该怎么捱下去。自行车倒了不去扶,放在楼下不上锁,门反锁了不用钥匙直接踹开,所有的压抑找着释放的出口,最后却仍只能卖着车上刹车面对朋友的问题强颜欢笑,然后继续捱。
而李太,这个在慈善会上,骄傲而优雅的舞蹈后说着温暖的场面话的富家太太,一个会抱怨丈夫吃东西总不记得擦手的妻子,一个给女儿手机留很多言撒娇的母亲,毫无准备的发现了丈夫的失踪,账户的冻结。她以为这是一个过程,总会过去,请了风水先生改了房间的摆设,穿起紫色的衣服,用现金代替刷卡,却在自己账户少量的现金和抛售就亏损太多的股票面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个结果。然后她卖掉了改财运的金象,好像也放弃了心里的一点幻想。
她在曾经做慈善的房间外徘徊了很久,心中的幻想好像越来越小,让她最终转身走掉了。去了母亲的住处,听着她的近期安排,听着她说会打湿你的头发,喃喃自语的回答着我也可以的,最后还是在不停的踱步后回到了家,看着满室的凌乱和看房子的客户,丢掉最后的幻想。
那个黄昏,望着已经没有了佛像对望的窗外,好像每个细胞都经历了一场衰老。她试过了自己开车,卖掉房子里的古董甚至结婚时的画,试过了路边吃一顿饭,看着阿辉手抖脚抖的抱起临产的妻子赶向医院,那个曾趴在方向盘上无助的哭着的女人,那个又哭了的女人,终于相信这一切的确只是个过程。
我喜欢电影里很多的长镜头,冷色调下的浓密的树木,总让人恍惚着思绪跳转回那个不让生母看见的倔强着无情和脆弱的背影,跳转回火车外闪过的一层层绿色。在这样的夏天,在一个夏天,开始了,不知道怎么结束。
每当我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总是发现大概太久没有看过这样纯粹的电影,脑海里居然只剩下那些浮华的故事情节。连自己都忍不住嘲笑自己。在逐渐迷失的岁月里,我逐渐忘记了生活这件事情本身该有的样子。
整场戏没有故作的碰撞和高潮,像是某段生活的24小时直播,激烈的从来不曾出现,所有的只是暗里的波涛汹涌。就那样平缓的冷着色调讲着某段时间的生活,却让人仿佛能看到某段时光的某个自己。
风终于吹过夏季的树叶,仿佛歌唱,她停止哭泣,慢慢的走回去。像那只被放生的淡水龟,终有一天可以回到水里,虽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片水域。而生活就是生活,其实从来没有什么离开或者过去,有的不过都是继续而已。
5 ) 说说李太太的哭戏
我们来试着想象当末尾李太太靠着车哭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吧……
她这段时间一直倍感煎熬:自己的丈夫突然消失,自己的出轨,没有经济来源,“表面朋友”的猜忌,即便是回到家里也难以启齿。
而现在,她突然看到自己的司机从后车厢里拉出个待产的孕妇……
一时间她突然崩溃,面对那种最为普通的夫妻互持,而公路上只身一人的她,眼泪就这样决堤了。
6 ) 后悔没有去电影院看的一部电影
如题,一部让我后悔没有去电影院看的电影,这或许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好的电影始终是不卖座的,卖座的基本上都是烂片。因为自己在电影院看过《一夜惊喜》《非常男女》等等!
好的,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耻。
回到电影,这是文艺片吧?最近一段时间,很是焦躁,做任何事都觉得无趣而坚持不下去。《破产姐妹》看一点扔一点,然后拾起《绝命毒师》没看10分钟又换成《一代宗师》然后结局都懒得看直接就关了。然后这部电影在20分钟的时候,我豆瓣一下,看到了一篇影评,然后才耐心看完,然后觉得这其实是一部在国产里面算得上精彩出众的电影。
电影没有好莱坞的那种特效大场面,也没有国产那些总搭配点香艳诱人的场景,倒像是一部生活纪录片,平淡的像白开水,可是生活中若处处是惊喜,那就不是生活,那是电影、是各种狗血偶像剧,因为,生活本就是白开水。
两句话的事:一个是豪门破产后,阔太一个人孤独的过着强撑脸面的生活。一个是底层男人,为家庭穷尽办法的生活。同是生活,只是前者一个人看不到爱情、友情、亲情。而后者,有爱情也有亲情亦有友情。
为生活所迫,一个变卖家产,一个盗卖老板的汽车零件。一个是为了脸面,一个是为了生活,若是要说高尚,后者其实更为高尚。这使我想起曾在网上看到的新闻,一男子为了生病的妻子盗取电动车,然后判刑4、5年。其实这个世界,如果只是凭自己的努力就能好好活下去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作奸犯科,毕竟还是好人来的多。
最后的一段里,阿辉惊恐焦急的从换了碟刹的奔驰尾箱里,抱出自己的妻子时,自己心里其实满是苦涩。因为我是男人,还是一个目前一无所有的男人,很害怕自己到时候变成了阿辉那样的男人。不是因阿辉偷盗而觉得可耻,只是怕自己到时候让跟着自己的那个女人活得那般辛苦。
最后,感谢导演让阿辉从换了碟刹的车尾箱里抱出的妻子,是安全的。并没有因为换了汽车碟刹,从而汽车刹车失灵导致车尾箱打开来的时候,是一片血泊。
去特么的正能量。在此fuck《夺命金》!!!
送上那篇让我坚持看完的好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73118/
(虽然,ta的那篇影评在首页)
7 ) 一个外行的影评
由于周五晚间有交易,所以作为坤迷的我直至周六晚上才有幸一睹《过界男女》的风采 。一行四人,本宫请客,却仍被闺蜜笑称花痴,怒。影院的排片不甚给力,但我看的那场倒是座位满员,略感欣慰。
影片强大的幕后团队不再赘述,施南生、杜可风、张叔平......个个都是业界大佬。只是本片的大陆版颇多删剪,影响了叙事的完整性和清晰度。内地习惯如此,也是无可奈何。本文只想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谈一些个人观感。
首先说陈坤,实在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无愧其双料影帝的头衔。在剧中,他没有太多的台词对白和夸张的动作表情,却在举手投足间,将司机阿辉一个底层人物的辛酸、挣扎、举步维艰诠释得淋漓尽致——对老板的殷勤周到;对女儿的温柔慈爱;对妻子的怜惜呵护;等候雇主时的无聊疲累;讨要薪资时的尴尬卑微;盗卖零件时的纠结自责;央求前女友时的低声下气;携妻闯关时的决绝与孤注一掷;担心事发时的惶恐与忐忑不安......特别是在向前女友一再求助却终告无效时的那一场戏,这也是剧中阿辉最强烈的一次情感爆发,陈坤悲愤的怒喊和泫然欲泣的双眼,将阿辉凄惶、无助、走投无路的绝望宣泄到了极致,也令观者不禁为之动容而潸然泪下。
我几乎要万分惊诧于陈坤了,是如何将这么多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极其复杂纤细的人类情感仅仅通过深邃的双眸和五官的微调就如此完美精准地刻画出来?!而反观其他一些演员,包括几个相当有名的,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个现象,即“换衣不换人”。角色于他们而言,就仅仅是服装的转换。而表情气质却永远是那几个 。虽然是外行,我却仍然固执地认为,评价一个好演员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演什么像什么”,而不是“演什么都是他自己”。想来各行各业都是需要天分的,大部分人在各自的行业中只能成为匠人,没有天分,即便再努力,也只是一个好的工匠,而大师是需要天分的。就像烧水,哪怕有99℃ ,也不能算开,而那1℃就是上天赐予的天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陈坤不惜刻意增肥,凸出肚腩,以求在形象上更加接近一个职业司机的体态。这份用心,这份刻苦,再加上固有的天分,作为观众,我们有理由给予陈坤更多的肯定和更大的期待!
接着再谈谈刘嘉玲饰演的Anna。这是一个养尊处优,习惯于相夫教子的香港阔太,气度雍容,风情万种,像是为嘉玲姐量身打造一般,而其精湛的演技亦使得她在对角色的分寸把握和尺度拿捏上十分贴切到位。与许多人的评价不同的是,我认为Anna是坚强的,可敬的,是一个诚信有礼的雇主,一个护女心切的母亲。在遭遇最初的变故时,她仍心存侥幸与期待,因此一方面她勘风水、摆金象、穿紫衣、为女友聚会主动付账,勉力支撑危局;另一方面,她又不动声色地暗中查访丈夫的踪迹。及至发现丈夫卷款而逃,令地产经纪上门收屋置她于绝境时,在幻灭中她依然保留了足够的理智,瞒过女儿和母亲,将所有痛苦一力承担。没有惯常的仓皇失态与歇斯底里,刘嘉玲用一种极度克制、内敛、隐忍甚至压抑的表演将Anna表面的淡定从容与内心的哀戚忧伤透过举止间的优雅娴静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像一张拉到极致的弓,让人担心她随时会崩溃,而她却始终张在哪里,引而不发。有人说Anna是虚荣的,爱面子的,濒临破产仍试图维持表面的浮华,我却认为影片赋予这个人物的一系列举动恰恰说明了Anna作为一个商人太太的精明和理性,也符合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理定势和思维惯性。在突遭变故情况未明时,如果她惊慌失措,不仅于事无补,更会将事态引入无法控制的局面。闺蜜已然在窥伺、揣测,她只有镇定掩饰,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全身而退。否则,不但其本人在颜面上会受到极大的羞辱,而且在随后变卖家产的过程中,也会遭受价格上的盘剥。正如诸葛亮演的那出“空城计”,即便撤退也应该是周密筹划,井然有序的,睿智老辣如司马懿,纵然疑窦丛生,却到底也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我对Anna这个人物是充满同情甚至心生敬意的,更对刘嘉玲表面波澜不兴内心惊涛骇浪的演绎表示由衷的赞叹!当然这是一部演员发挥空间很大,观众想象空间也很大的作品,多种观点见仁见智,以上也不过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而已。
至于有人吐槽说两大主演各自平行,无有交集,我却以为,交集是有的。只不过不是人们望文生义的“禁忌之恋”,而是一种困境下的“同命相怜”,是两条虚线。一条虚线隐藏在阿辉每次从后视镜望向Anna的眼神中,那眼神有担忧,有关切;另一条虚线隐藏在Anna替阿辉买放生龟的举动中,她非常清楚阿辉生活困顿,急需资金救急,只是她已自身难保,只能通过放生仪式祈求上苍给予困境中的二人以些微的怜悯和救助。这两条虚线汇合于Anna趴在方向盘上的哭泣中,阿辉一句“李太,你会没事的”,虽苍白无力,却饱含理解和同情;Anna则扭转头目视阿辉,无语凝噎,泪眼婆娑。滂沱大雨中,那辆奔驰车就像汪洋中的一条破船,承载着男女主人公无尽的悲苦。阿辉与Anna则像两根互相依偎的稻草,彼此给予着对方虚弱的意念上的支撑,可即便是这种虚弱的支撑亦随着结局的来临而不可避免地走向分离。最后,阿辉抱着临产的孕妻搭上出租疾驰而去,Anna则独自靠在熄火抛锚的奔驰车上放声痛哭,这哭声既是对郁积多日的愤懑委屈的倾泻,也是对阿辉离去的眷恋与不舍。这两根稻草最终被命运的洪流裹挟着渐行渐远,各自飘向诡谲莫测的未来......
最后,关于本片的现实意义。计生政策,陆港矛盾之类议题太广,我就重点说说阿辉吧,这个人物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如果说Anna的遭遇来得突然,尚有许多无辜的成分;那么阿辉的困境就纯属自找。他固然是一个温柔、有爱、尽责的好丈夫好父亲,但作为男人,他又是无知盲目,缺乏远见规划的。已经有了一个健康聪明的女儿,为何又要超生二胎呢?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定,又如何去为一个新生命负责?当然,你可以抨击制度,控诉不公,但现实就是现实,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命定的范围里腾挪。想生二胎?可以,请先准备好罚款;想去香港生?可以,请先筹措资金,找好床位。不能像阿辉这样,先怀胎,再走一步说一步,直至山穷水尽,万般无奈之际,便铤而走险,携妻闯关,岂非是在拿妻与子的性命开玩笑?况且,就算孩子取得了香港身份又能怎样?接下来,阿辉面临的将是失业和一家四口的生活无着。人生有目标有追求当然没错,但前提是要本着客观务实的态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更重要的是应有愿赌服输的心态,将追求目标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困难乃至磨难都视作理所当然,视作为实现美好愿望而必须付出的成本与代价,如此,则不管事情成与不成,起码在心理上能够坦然和安稳。可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和阿辉一样,只有想法没有计划,更不兼具良好的心态,于是,当现实压力与内心愁苦里外夹击时,脆弱的心理便面临崩溃,这样的人生,真的是苦海无边!
本来还想谈谈Anna,但回头一看,篇幅已然太长,就长话短说吧。其实Anna的问题也都是一些女性感情生活中的老生常谈:身无所长,过分安逸,遇人不淑,中年危机,并无新鲜之处。只是每当我想起那一场繁华落尽之后的空空如也, 还是会替她感到一阵彻骨的寒凉。想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也是古今中外众多女子的宿命吧?!就此搁笔。
8 ) 主仆的悲惨人生
依我看来,这片子一直处于一种很阴暗的格调里,有一种故作矫情的感觉。说书说和现实结合的很好,可是请问会有哪个蠢货没钱还非要生两个孩子呢?还有田原是怎么回事?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交代清楚甚至都没有暗示!我请问刘嘉玲生长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又是怎么能够摇身一变富太太的呢!我可能真的有点激动了。不过这片子唯一好的一点就是(情人节当天我和两个闺蜜在情侣厅看):阴暗的小气氛让情侣们乐活不起来~
以极克制的笔法,拍人的窘迫,「过界男女」,近年罕见。刘嘉玲演的何止是好,她简直是一本叫人读不懂又放不下的书;陈坤一样好,分寸感极佳。作为处女作,含金量之高,导演刘韵文(同时也是编剧)值得瞪大眼睛、持续关注,假以时日,她会拍出超一流电影。
冲着坤哥去的,必须给五星。但片子实在是要让我扣分,这个片子也许应该叫《上流人士与普通百姓分别遭遇困境》比较不会让人产生误会。所以再喜欢坤哥也只能给四星。
富有焦头日,穷有烂额时。过界只因钱,非关男女事。
很少看到有用后摇(post-rock)做OST的电影,《过界男女》里庄柏信(Patrick Jonsson)的配乐很能反映主人公的心境,有一种能走进内心深处的救赎般的力量。杜可风拍的几组空镜也很有后摇封面的阴冷和暗色系。
又名《双城主仆受难记》底层小人物和上层贵妇人,当窘境来的时候,他们都是一种人。总体情绪表现大于视听语言,郁郁闷闷。一帝一后飙演技的纯种剧情片打入情人节档,实在是业界保证票房的无良选择。
莫名其妙
作为导演处女作真的还不错了哦~坤儿和嘉玲的演技得到了发挥,especially嘉玲。
两个主角根本没入戏,而且两人的故事没交集。。
人应知足,惜福,不要总是奢望,或者做出超出自己能力千百倍的事情,也不要总是想要那些你负担不起的东西。看这部电影,愤怒多过悲伤。非常不理解,一个家庭已经有了一个健康的女孩,为什么还一定再要一个孩子,并且是在家庭情况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大人已经过的不人不鬼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孩子?
千万不要被片名所骗。。当然,很多可能跟我想的一样的人,你们只要再往深了点想,这片就在家看就好了。。两颗星我自当给影帝影后了。。花了个擦,你俩一点感情纠葛没有是闹哪样!!!
两条线欠缺交集,人物过于单薄,整体淡而无味。★★☆
如果你认为男女主角会做什么过界的事那你就错了,因为他们过的是香港和大陆的界,平淡到内伤。。。
生二胎还要偷渡去香港,深井冰啊
刘嘉玲和陈坤演的都非常好,虽然因为节奏过于平淡而没能起承转合起来。闹市影院的最大厅,和最爱的人一起午夜场。私人非常喜欢的一部,如果是粤语,可以考虑更高一点分数。
期待田原的表现
一個香港導演在討論雙非孕婦的話題上把重點放在了計劃生育上,十分驚喜。只可惜拍得有點散,也不夠深,關注點是個人而非社會,但兩個主角身上的故事又好像沒甚麼好說的。
忍不住玩起了flappy bird
琐碎。。。。而且最大的槽点是 他交不起内地超生罚款却觉得自己在香港养得起2个娃。。。。陈坤的这个角色是不是在被上流社会弄脑残了。。。
刘嘉玲饰演被破产老公抛弃的香港破落贵妇,代表对香港昔日繁华怀有依恋和姿态的港人;陈坤饰演千方百计赴港生子的深圳司机,代表对香港依然寄予憧憬和希望的大陆人.两者面对困境形成意味深长的对比呼应.题材直指当下香港内地关系议题.首执电影女导演刘韵文潜力十足.
温哥华电影节,这是目前为止看完唯一一部没有人鼓掌的片子。演技拙劣摄影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