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 看第一次的时候的确没有注意到,原来电影的原声那么好听。迪斯科的曲风,80年代的轻快感觉及早期的电音都让听者感到很舒畅。而谁又能想到这样的原声来自于一个底调十分严肃,血腥,暴力,色情(咦咦咦~)的黑帮电影。并且二者还配合的相当不错。不得不说,导演的调度确实与音乐水乳交融,形成了电影独特的风格,造就了经典。
也曾经关注过这个配乐大师,的确他的作品都挺好的,但是结合着画面来听,确实代入感更强,而且也更有趣味。这部里音乐和电影桥段的配合比他的成名作午夜快车要好多了。
第二点 帕尔马真的是个奇怪的导演。我也对他又爱又恨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它的长镜头调度以及各种悬疑的设置都十分让人耳目一新,有一些甚至可以堪称神来之笔。(开头的审问戏,电锯黑吃黑与外部环境的对比长镜头,托尼被刺杀的剧情)一方面,大哥,都八十年代了,你还剪的这么的,的,硬核,把场景转换弄得这么的老派真的大丈夫?一度认为场景转换把这部电影的质量拖了不少。(我之前也吐槽过)
第三点 摄影很棒,难民营,酒吧的打光值得一看。剧本也不错,除去奥利弗斯通惯有的配角简单和有些强行拉节奏不谈,台词十分值得细看,前后剧情照应所塑造出来的宿命感很强,顺便还很愤青的把美国政府,社会主义,司法系统黑了个遍,即使这些只是在背景里的小反应,但也不错了。 大家可以仔仔细细的看前面托尼与母亲的戏,以及所有和弗兰克的戏,就会发现好多好多可以细细品味的细节。
第四点 帕西诺演得的确很棒,把角色塑造的有血有肉。先不说口音,爆发力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有些剧本中体现不出来的东西,比如对牺牲朋友的感情,对母亲和家庭的愧疚,都可以在他的表演中看出来。(不知道怎么说,太会捕捉了?这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最后说一下片尾枪战,贼爽贼爽贼爽贼爽贼爽!!!八十年代最厉害的枪战戏之一!
这电影近三个小时看完 真是浪费时间。
我是看完跛豪 看影评里有人提到 疤面煞星,就来看的 。
对比跛豪 真是差远了。除了豪宅富丽堂皇一点 其他都是差的无语
就这男主智商和情商 能当上黑社会老大 拉美人都这么弱智吗?
电影这么长篇幅,没看到男主任何谋略,也没看到多少奋斗,就是凭着几句狠话,莫名其妙突然就飞黄腾达了。越到后面越烂尾,男主越看越惹人讨厌 恨不得他早点死 电影早点结束。一个黑社会老大 没有一点城府 总是喷粪 四面树敌。之前一直铁石心肠,轮到关键杀人的时候 看到要伤害妇孺老幼的时候 紧张墨迹的跟猪一样。电影通篇毫无逻辑。
超级浪费时间,跟跛豪 教父系列差十万八千里,宁可看动画片 也不用浪费时间在这里,
和读高二的儿子之前看过教父,又看了疤面煞星后,他马上去乖乖认真读书了,没有良好的教育,连黑帮都混不好呀……
同样是艾尔帕西诺演的电影,一个功成名就,洗白为合法企业;一个却死于非命,这就凸显出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虽然大家抱怨考试地狱,学非所用等,但其实在这种痛苦的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疤面煞星就是头野兽,没有受过教育的野兽,好勇斗狠,野心勃勃,其实能力一般,第一次交易就差点玩完,还是靠好基友超常发挥才反杀,唯一可取的也就是野心了,好基友其实各方面都不比他差,一开始的路子还是好基友介绍的,但就是个性温和甘为人下,所以愿意当他的副手,最后却被这个妹控杀了,知子莫若母呀。
第一个老板法兰克,算是比较有头脑的,小富即安,不当出头鸟,对托尼也算照顾,但栽在自己之前说的那句话上:不要低估人的欲望。知易行难呀。托尼这种野兽只能当打手冲锋陷阵,当作消耗品,不能让他接近自己的女人,更不能让他接近生意的供货渠道,去和大毒枭谈判,结果欲望越来越大,害死了自己,当然最主要还是请了两个傻杀手。
大毒枭索沙,果然是高富帅,留学英国的高学历人才,谈判时发现他们内部不和,看上了托尼的冲劲,就借口告密干掉一个,又挑拨托尼单干,利用他的冲劲大大的拓展了在美国的市场。其实黑帮都是横跨黑白两道,出卖几个小鱼或对手给警察交差,那是常规操作,里面更牵涉了中情局利用贩毒资金在拉丁美洲秘密行动,所以华盛顿的朋友才有底气说帮他解决税务官司。
大毒枭派托尼协助杀手干掉扫毒的检察官,其实也没安好心,一方面起震摄作用,一方面其实也做好了拿托尼平息民愤弃车保帅的打算,否则有啥必要让他亲自出面干这差事?最后干掉托尼时人手多得很嘛。
在底层时,野心、不顾一切的狠劲有时是有好处的,光脚不怕穿鞋的,但自己已经有鞋子穿时,就要懂得改变了。上海以前有家房产商老板,为了拆迁自己带了公司财务两个去放火烧钉子户,等到人都出去上班了才放火,不料里面有个卧床不起的老人被烧死了,结果判死刑,值得吗?
所以,教育改变命运呀……
1983年翻拍的《疤面煞星》从头酷到尾,结尾最酷。
手举M16A1把自家卧室大门轰开,托尼·蒙塔纳(阿尔帕西诺饰)单挑奉老大之命来围攻他的小哈喽。
劈里啪啦一顿狂轰,小哈喽应声扑街。烟雾里,托尼身中数不清多少枪,还大声咆哮:“你们搞不死我!”
然后“嘭”的一声,他就被背后的一个长得像终结者的黑墨镜一枪崩下了楼梯,面朝下趴在泳池里。红色的血淌出来,黑墨镜走下楼梯,黑底红色字幕升起,背景音乐逐渐清晰。
漫画式的人,一定得搭配一个漫画式的结局。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这样的结局:临死前还端着枪,爆着粗,叫嚣着世界属于自己。
拿枪扫射别人以及被别人扫射死,一如完整的人生。这样的一生充斥着痛和快,充斥着爱和恨,充斥着判断,可是没有检省,也没有自我解释——托尼的信条或许是,反思会剪断自己的直觉……也或许托尼并没有信条。
我和爸爸一起看完了这部将近3个小时的电影,之后我问我爸:你有什么感觉?我爸若有所思,答不知道。其实我又何尝不是?《疤面煞星》,这部史努比声称自己“每每感到迷茫就要看一遍”电影,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想告诉我什么?
一个你“应该看出点什么来”的电影,结果你却什么也没看出来,令人感到尴尬。就像坐了一次过山车,刺激、神魂颠倒,但回甘也许只残存在你晕晕乎乎的那一小段时间里。噢,不好意思,我晕了。
《疤面煞星》里面有很多说道。
反对种族主义者会抗议“哎你看那个布莱恩又拍了一个激进的站队电影,不然他们怎么把托尼从一个意大利人安排成了个古巴乡巴佬?”
(个人见解,Why so serious?单纯看个热闹不好吗?有时候,作为观众,你越是抱有一个电影里含有种族倾向的期待,你就越能从中得出结论。有否想过一种可能,即我们对种族主义的激烈反应,极有可能恰恰源于自己冥顽不化的幻想?)
声援女权的那帮人开始絮絮叨叨“还是女人聪明,虽然窝囊,可是米歇尔菲佛毕竟优雅地活到了最后,可那群大老爷们儿呢?被捅死、被枪打死,居然还有被链锯锯死的……”
(个人见解二,不是针对谁,女权主义者看什么都能看成是女权主义。)
还有看热闹的,包括我自己在内,想得更多。看到最后一幕托尼落水而死,我居然想起了同样被枪杀在泳池边的盖茨比。
同样死在繁盛凋零时,死在权势之下,梦想的曙光邪魅地照耀下来。不知他俩死时是不是还在笑着——了不起的博伊·盖茨比,脸上挂着粘稠的微笑,终究被现实打败,但报之以柔懦的宽容;托尼·蒙塔纳,气焰一如既往地嚣张。他得势时竖起的雕像上面写着“世界属于你”,他落水时,那几个字还在卜零卜零。作为一个坏人,他想要大干一场,结果自己被更坏的人大干了一场。
这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没经过资本主义肥厚沃土培育过的乡下土豪永远没有翻身之日。就算有,也持续不了多久。
托尼,有钱,毒资多到银行都洗不过来;有胆,即将被电锯锯死还叫对方去自己搞自己;有谋……基本没有。托尼性格中没有中庸的地方,非此即彼,看似很有判断,这就造成了在明眼的观众心中都有这样的碎碎念,这个愣头青,笑不到最后,迟早得翻船。
美国某电影杂志曾经有过一项调查:你认为谁是电影史上最大的混蛋?结果托尼蒙塔纳以绝对优势当选。我认为这是个玩笑,除非“混蛋”这个词也被冠以了某种嘲讽智障人士般的恶意。
托尼逃难来到美国迈阿密,从反抗卡斯特罗的政治难民成功转型令人闻风丧胆的毒枭,野心一点点膨胀,最后干掉老大一举上位。衣食无忧之后,他开始怀疑各种人,变得更加暴戾、更加骂骂咧咧,这时候没有脑子的托尼才开始面临真正的难题。
譬如怎么花钱。在客厅里挖个大水池,躺在里面洗泡泡浴,看上去更像是躺在一大摊抓不着的寂寞里。
譬如怎么讨老婆欢心。他想让老婆给他生个娃,可老婆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譬如怎样对妹妹更好。结果一次毒瘾发作不小心一枪崩了妹妹的丈夫兼自己唯一的好朋友。
这让人说什么好。
托尼有个原型,是1930年代在美国声名远扬的意大利黑帮头目阿尔·卡彭,人送外号“芝加哥王”。卡彭统治下的黑手党徒风衣下藏着冲锋枪,火拼时用手榴弹开路。他曾经用三句箴言劝诫后人:“重机枪比冲锋枪好使”“要定时向联邦政府交税”“做爱要戴安全套”。卡彭名噪一时,定然有其过人之处,比被无情漫画化的托尼聪明得多,从上述即可见一斑。
他有能够帮助他成功的力量,却无法真正驾驭这种力量。他用这股偏执的力量获得了一切又转手失去,破坏了所到之处的一切。谁都看得出他是个坏人,但却不够坏。他的暴虐展现在自己心里的意念,而这种暴虐的破坏力却因为原则的存在而荡然无存。
对于一个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来说,可悲之处莫不在于拥有非黑即白的判断以及哪怕分毫的良知。也就像你那幼稚的价值观,善恶只居其一,所以要么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做个好人;要么干脆坏到不能再坏。知道坏人的基本职业素养吗?你居然因为敌人的车里有两个孩子就放弃了引燃炸药?
你本应与邪恶为友,可作为一个坏人,你竟然忌惮邪恶?在坏人的阵营里,这种人你不死谁死?你是坏人里可怜的失败者。不知道为何,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首歌《It's Sad Cause the Bad Guy Always Die》。这看上去像是一种不符合道义的悲怆,可是托尼,我确实为你这个混蛋感到难过。
电影中,有一组镜头剪接得那样引人入胜。托尼的朋友载着他的妹妹逃离灾难现场,他自己一个人坐在夜店阑珊的灯下,无端落寞,似有所想,并未预料到即将卷入一场血雨腥风。两个场景不断切换,有人在天堂痛苦着,有人却徜徉在地狱里。托尼的脸被炫彩的镜面折射出多个侧面,被肆无忌惮地观察着,他处于危机中,却像漂泊在海上,似乎很享受这种被动的局面。全知的力量俯瞰着他的一切。
背景音乐悠扬得令人绵软,可也矛盾般地像沉闷、永不停歇的撞击。喧闹之中,所有在场的人却睡得很沉,他们真实的自己沉睡了,虚假的气味在徐徐升腾。
托尼叼着雪茄,坐姿像个教父。吸毒之后飘飘欲仙,他的真我却在那时异常鲜明清晰。
在另一个接近结尾的场景中,他喝多了酒,步履踉跄,面色凶狠却毫无攻击性。他对着餐厅里众多衣着典雅的绅士贵妇,发表了一段动人的讲话:
你们全是混蛋。知道为什么吗?你们没胆量做自己想做的事。你们都是掩饰的高手……
你们需要像我这样的人。这样你们才可以指指点点的说“那是个坏人”……所以你们是什么?好人?你们才不是好人!
我没有你们的问题。我永远说真话,我连说谎的时候都说真话!
这听上去并不像个坏人说的话,反而像个人到中年的失败男人,站在镜子前拼命地吸气,想要收起自己的啤酒肚、想要对着不会说话的镜子证明什么自己一直秉持的卑微信念。
他被酒店保安连搀扶带驱赶出去时,像挤出鬼脸吓唬小孩子一样,醉醺醺地说:
跟坏人说晚安吧!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看到这样的坏人,我告诉你。快,快给坏人让路!坏人来了,最好别挡他的路……
原文链接://mp.weixin.qq.com/s/ViWrUU3FO9ZHpSVzVBDqIA
~~~~~~欢迎关注冯毛毛本毛的微信小号随处着陆~~~~~~
黑帮史的社会意义就是借老大们的辉煌发家史和最后落寞的结尾来深刻的揭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阿尔帕西诺轰出了全片精华。8.4
和《教父》《好家伙》差了不止一两个档次...奥利弗.斯通果然从小就是个愤青,愤了一辈子除了过过嘴瘾还干嘛了...想讽刺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又静不下心,人物简直不能再扁平了,从一开始就TM是个asshole,之后再怎么折腾也没法儿引起人同情共鸣~
布莱恩·德·帕尔玛代表作,经典黑帮片。1.帕西诺的癫狂演技,将狂妄偏执敏感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毒贩演得神乎其神;2.剧情稍单薄,美国梦的破灭,上流生活浮华背后的空虚;3.豪宅泡泡浴,孤独尽显;4.世界是你的;5.虚伪如你,方需Bad guy;6.结尾的疯狂扫射-Say hello to my little friend.(8.5/10)
我们所嘲笑他的便是他所嘲笑我们的
“the world is yours”这类黑帮片也应该缩减到90分钟左右才是正道。既简单又模式化的剧情浪费了阿尔·帕西诺的好演技,戏份过多便导致不管看的途中还是看过后,你只记得他;而减少戏份那么此片则不值一看。★★★
世界到最后谁也不属于,道上没人靠得住,变成偏执狂也没用。那时候的Al和米歇尔菲弗都很美,当初我还不明白为什么要找她演纯真年代,后来明白了,只是那时候,已经不是她的黄金时代。为什么Al活像那个人物,他到底是演员还是黑帮?
【20年1月重看】执着于影像的德·帕尔玛和永远政治的斯通拧巴在一起强摘的瓜,感觉了拍成了个妹控不得好死的段子电影,每一部分都只得靠着帕西诺癫狂的表演勉力支撑,推进完全靠吼,倒是也影响了不少后世特别肤浅的黑帮片;但恶棍最终因自己的良知而死,还是挺Noir的。
你们掩饰、撒谎,而这些在我身上没有。
帕尔玛的翻拍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超越了原作并使之无人问津,阳光明媚的迈阿密代替了洛杉矶,剧情完成度更高,华丽却真实的幻灭,史诗感的暴力与癫狂。侠盗猎车的原型。结尾有“物极必反”的意味,托尼蒙大拿的确有一点偏执,然而却改变不了这世界无人值得信任的事实。这世界本来就不属于你
完美黑帮片,帅极了本来还想提一下米歇尔菲佛年轻时候美得很,可还是不能跟帕西诺比阿
im tony im the best...tatatatatatata...
阿尔·帕西诺的嚣张演出~~
感觉这套路还蛮经典的……原版是芝加哥的意大利移民,今版是迈阿密的古巴移民,下一版是洛杉矶的墨西哥移民,你够了
米雪尔·菲弗——一个背影的惊艳出场。真是华美真是华美真是华美。
阿尔·帕西诺的光芒强烈到整部电影只剩下他,看的时候只注意到他,看完之后只记得他。这就是天才。
主角是从古巴逃到美国的流氓无产,企图在这片新大陆大施拳脚只可惜被资本和自己的野心生吞活剥——对嘛,编剧是斯通,怎么可能没有政治诉求,但导演是德帕尔玛啊!可惜他俩好像没商量好,这个设定拍着拍着就被白白扔掉了似的。好在德帕尔玛真是浮夸的天才,最后一场戏咆哮帝的惊天演出完全值回票价
我买了一条封面小毛毯:)
1.限定欲望。真是十分要紧之事。否则无止无尽,死在路上到不了终点。2.好好的钱。为什么会被用成这样?3.看到一半觉得像香港老片。黑帮。枪战。越到后面力量才越强大起来。觉得真切。
QTN:严格意义上帕西诺饰演过两个黑帮老大,迈克柯里昂和托尼蒙塔纳,前者是意大利家族价值观的守护者,后者则是在金钱至上的80年代成功突围的投机者。前一种价值观在时代的变迁中分崩离析,后一种价值观则因为自身的肤浅盲目最终走向虚无;对两种价值的一意孤行,让两个人物同样变成了独守城堡的偏执
当时看的时候,深深被阿帕那种自我毁灭的气场震撼,黑帮混,太冲动不行啊,情商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