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星期天》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画面恬静安然,音乐优雅温柔,很难不让人想起是枝裕和执导的《步履不停》。影片以画家拉德米拉再寻常不过的一个周末展开,儿子爱德华一家和女儿伊莱娜的探望毫无出奇之处,但恰恰是那些平凡的瞬间引起了我的共鸣,勾起了种种回忆。热情外向的伊莱娜和循规蹈矩的爱德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出现使家庭气氛活跃了起来,相比爱德华,她更像是在发自内心地拥抱生活给她的一切。她看到漂亮的旧绸缎时的欣喜若狂,等到情人电话时的怅然若失和与孩子们玩耍时的天真自然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看似平静的生活,却能被用心品尝每一刻的人过得滚烫而热烈。片尾的父女共舞好似是两代人的一场无声对话,父亲已进入暮年,他不常见女儿的伤感和女儿对他的爱都写在了心底。不善言谈的父亲把想说的话浓缩成了简单的几句话,他想要女儿活出自己,告诉她保持青春。父亲想留女儿吃个晚饭没留住,儿子一家在晚饭后也坐上了火车匆匆离去。父亲送走儿女后孤单地走到画室用一面白画布替换了画架上的画,如果说画布是他内心的写照,那一定是空荡孤独的。那面画布给予了观众无限遐想的空间,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画家,要懂得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将空白填满,把人生画的绚烂。
不是影評,只是有感而發(短評寫不下)
開頭的氛圍很暖很溫馨,簡直就是我嚮往的純樸鄉村生活,兒子一家剛到時小孫女在廚房幫女傭(管家)做派,我想到小時候過年我會提前去爺爺奶奶家,還幫奶奶一起準備年夜飯,印象最深的是一起包春捲,可惜好像只有幾年有春捲,後來為了省事都很少弄那些費時的了,我也長大忙課業都很少去了,現在回想還是感到遺憾沒多陪祖父母,也感謝這些溫暖的回憶會永遠陪伴我。
電影拍出從星期天一早到天黑,陽光明媚的早晨老爺爺喜悅的去迎接兒子一家,午後連久違的女兒都來訪,再到最後晚上送走全家人的老爺爺獨自回家,無限落寞,幸好還有女傭點著燈火陪伴。
我也已經27歲了,爺爺今年過世,祖父母輩皆過世,現在總擔心父母擔心自己不孝,我(長孫女)出生時爺爺66歲,今年我爸爸已經59歲,我現在還沒男友呢!
電影中的女兒是失戀才回去的吧⋯⋯我對她特別有代入感,愛好自由且特立獨行,她載老先生(她爸爸)去舞廳的對話暗示著死亡,老先生說摩西死前看到了福地,死而無憾,他也是。後來女兒接到一男子的電話就匆匆與眾人道別離開,可能是男朋友要分手,推斷應該是感情危機才來鄉下見見家人,最後又匆匆撇下家人去修復愛情。我2018年6月因為一噁心的渣男騙子非常傷心,我第一次感覺到如此糟糕到我必須跟家人說說,我打電話給奶奶(當時已診斷出癌症但未住院),說我感情上很受傷,奶奶安慰我說是我的就是我的,我還問了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奶奶說跟爺爺是別人介紹認識,聽起來不是媒妁之言,爺爺奶奶這輩子也很恩愛,是我心中的模範愛情典範❤️希望他們倆現在一起在天堂幸福快樂健康平安的過日子。
我不知道電影的結局暗示什麼,這種拍攝手法讓我想到遲暮及孤單終老,總是籠罩著朦朧的死亡陰影⋯⋯。
整部电影除了男主人外,对于女性的刻画比男性更详细,即使是Ladmiral已经过逝的妻子。最感人的场景是 Mireille在Irène腿上,Irène握着Mireille的手。以及Irène和她爸爸Ladmiral在野外舞厅跳舞的画面。 三代同堂看出了每个人的固执和缺陷。比起男主人在儿子面前的说教和不服老的倔强,他在女儿面前的坦诚诉说反而更有一种心灵相犀的亲密。Marie-Thérèse是那种传统的女人,相夫教子,在外人面前会袒护老公。Irène有一点像法国现代女性——充满热情,向往自由和希望独立。但仅仅是一点而已,在20世纪的她不得不被那时的观念束缚。乱交朋友会被哥哥Gonzague看不起,而父亲也担忧着她的情感和贞洁。但父亲从和她妻子的婚姻上思考出的东西好像帮助她理解了一点Irène。所以他纵有不舍,也没有强硬阻止整部电影除了男主人外,对于女性的刻画比男性更详细,即使是Ladmiral已经过逝的妻子。最感人的场景是 Mireille在Irène腿上,Irène握着Mireille的手。以及Irène和她爸爸Ladmiral在野外舞厅跳舞的画面。 三代同堂看出了每个人的固执和缺陷。比起男主人在儿子面前的说教和不服老的倔强,他在女儿面前的坦诚诉说反而更有一种心灵相犀的亲密。Marie-Thérèse是那种传统的女人,相夫教子,在外人面前会袒护老公。Irène有一点像法国现代女性——充满热情,向往自由和希望独立。但仅仅是一点而已,在20世纪的她不得不被那时的观念束缚。乱交朋友会被哥哥Gonzague看不起,而父亲也担忧着她的情感和贞洁。但父亲从和她妻子的婚姻上思考出的东西好像帮助她理解了一点Irène。所以他纵有震惊和不舍,也没有阻止Irène年轻时的离家和如今的未婚。Thérèse的女儿Mireille更像是Thérèse和Irène的一点性格的结合,她安静却有自己的想法,她默默地实现自己的想法。
而男主人Ladmiral是刻画最深刻的人物,身为贵族的他一直在循规蹈矩地生活着,从职业到婚姻,他渴望改变最终却被衰老和传统的观念打败。不过我觉得他是清醒的,最后一幕他用空白的画布对着坐在沙发上的自己,是不是表明他画了这么久的画室,景物,早已经看透了那些东西的样子,却始终没有看透自己的内心?或者他只是在寻求着画中物的改变?
Gonzague也是传统的丈夫,他不会和孩子沟通,好面子,经常责备妻子。也习惯在外人面前夸妻子。Gonzague一家给人的感觉很像一部分如今的亚洲家庭,亲情有距离,但是在外一定要完美。
还有两个一直在院子里奔跑的女孩,我觉得是男主人的想象,是他理想的化身,是年轻,活力,不畏惧的。同时也是古稀之年的他心中对女性的一种新的理解。
第1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乡村星期天》,下面请看前线田园风景中对家庭关系深入解剖的评价了!
欧.尹:
摄影构图优秀。
春夏:
这个构图太美了。
一一:
非常隽永的一部影片,镜头的流转非常舒服。
盆满钵满赵+:
宛若一部色彩、光影极美的“中国老人”公益广告。
Catcatcatyang:
啊,我爱片中的空间镜头。老爷爷像是老去的Tati!法国版 / 动态版步履不停!
松野空松:
活泼作为平静,保守的对立面,是不稳定的炸弹,妹妹出场之后,弦是紧绷的。
Spy Liu:
构图精美,对家庭关系的设计也很精巧,奈何叙事过于恬淡,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欣赏。
子夜无人:
有一些伯格曼的基调,镜头运动时行云流水的顺畅感很舒服,女儿出现前画面两次切换到室外林中小道上的“长驱直入”、“不速之客”,然后才到她炸弹般的正式登场,这种先声夺人的古典主义拍法很有年代感。简单却有余韵的氛围成为本片的情绪磁场,哪怕你后来回想会发现整个故事都只是“无的放矢”,所有家庭关系的密语都止于你站在他面前却藏在心中响起的独白,一如最后热闹散尽又归于破晓前的孤清。
Donnie:
好喜欢这种质朴的剧作方式,简直是教材级范本!一天之中看尽所有家庭成员的起起伏伏,每个人有自己鲜明的性格和自己的脆弱时刻,互相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沉闷的氛围由于女儿的到来而充满热情和活力,规矩一瞬间被打破、孩子也在她的感召下乖巧起来,她相信掌纹上的命运,总在热烈地恋爱也总在热烈中伤痛。送走儿子一家,夜幕渐渐降临,他再次和女仆共守乡间别墅。观众和老头一样还在回味着白天的热闹情形,在对比之中共同品尝着孤独的滋味。
苍山古井空对月:
老头的子女是两个极端,儿子过于本分严谨,女儿则过于奔放热烈,不管哪种都使得他们与老人相处的场景显得不和谐,一种刻意制造出来的、在掩盖着什么的氛围。最为自然的是伊莱娜载着老人出去兜风,镜头伴随着音乐扫视着小酒馆里的人来人往,捕捉着这块小地方的生机。昏黄色的画面呈现出年迈与迟暮,又通过孩子的活力形成对比,精力旺盛的男孩讨厌乡村,来乡村看望父亲的儿子又过于刻板规矩,最令老人牵挂的女儿却最为不羁自由。聊天的情节的含义不在对话,而在对话的氛围,下午茶的谈话场景以阻断对话的连续以暗示着“表里不一”的谈话气氛。以作画的反映老人的心态,作画中又包含着对逝去的妻子的思念,拍角色回忆逝去的妻子/母亲的手法不错。
旺仔小狗:
非常美。导演在新浪潮精神席卷后仍然抱持着某种老派的、但同时具有自我意识的创作理念,以至于呈现的影像典雅且充满关怀。/ 运镜规整有灵气、角色鲜明典型、画外音的清点恰到好处,呈现了一个更普遍意义(对比伯格曼或安哲那种更加强调主体独特性的叙事来说)的独居乡绅视角——儿女回家的一日,吃饭、饮茶、喝酒、闲逛,夹杂一些绘画范畴的不咸不淡的议论,和更多更加富有人情味的东西——那些非常细微如乡村景色一般幽微变幻的心情。人到老年,过上惯常的独居生活,一切都停滞下来,生活的住所里充满回魂和残影,或者说,往昔家庭生活的余热。/ 湖塘边小酒馆的桥段和结尾处的升华场景是灵光妙笔。尤其结尾,老画家卸下未完成的画,挂上崭新空白的油画框,把画架反过来,再走进旧画场景里的透视中心,凝视那张空白的画,或者说,审视自己的生活。那张空白上面似乎早也有画影了。
DAY2的主竞赛单元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note:有種片子裡面沒有任何人哭,但你從頭到尾不停靜靜地流淚,在片尾螢幕一黑的時候才達到情緒的高點。它面對了自己不太願意去想的事情,但那種悲傷是不能說出來的,那是很自然很日常的悲傷經驗。
很难不想起步履不停那个电影。一天之内发生的孩子返家的故事。国家不同,父母的欢喜和失落是一样的。也都是没什么情节,节奏和缓,但是细节极其用心,人物性格的层次很丰富。这个电影的演员都好极了。另外电影的情调很难不让人想起印象派,但是看了点花絮,发现这本来是导演要极力避免的。
小姑好美,原来是Sabine Azéma,几个推拉旋转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过年回家》
B,人生最是不可预知的,你以为的很可能与现实大相径庭,每个人都得学会接受这样的缺憾和不完美。老之将至,最是挂念的还是子孙围绕的生活,其乐融融不再孤单。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真正快乐的活着,而不是去盲目追逐那些虚无的物质与名利。对于生活能够乐在其中,不再是没有灵魂的活着,才能体验到成为一个人本身的乐趣,也将很大程度上绵延生命的长度。
其实是部很恬淡又蕴有味道的片子,但镜头不知道被什么风吹得太飘曳了,再说“心中”版画面色彩和这页面截图比起来实在失真的厉害,字幕也不咋滴,只能三星。
居然从这部片子里,看出了不少亲情的伤感.....即便同一天里,家庭也能时而成为你的避风港,时而成为你痛苦的来源。身为父亲,把子女养大后,独自老去的日子里,在漫长的等待中,只能享受来自子女片刻的欢愉和陪伴,而为人子女,尽力表现,孝心满满的样子,始终抵不过父母天生的偏爱。
乡村酒吧里的特写很有力量,但实在是喜欢不起来这种「意图」导向的电影
变焦的推拉游移很风格化,镜头一次次扫过大大的草坪和阳光明媚的庄园很浪漫,演员的表演很真实,音乐很合情绪的拍。冷不丁跳出的脑海中幻想中的片段也很有意思。两个儿女两种人生,而追求自由和个性的那一个永远更令人偏爱、更迷人。
5.0 1/19法國文化中心,雖然撥的還是DVD(據說這是對本片最好的還原),場景與情感都一樣細膩,像那個時期的畫一樣。很多情緒並沒有全部發出,倚靠了一種旁白式的文本敘述,更有種老人內心孤獨的感覺。音樂很美,看得時候哭了出來。
父亲对女儿的爱是一种隐忍,不问不说,把爱埋藏在心底。“保持年轻。”离别前父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人去楼空,父亲的心情,谁又能体会明了。贝特朗·塔维涅在40年前拍出了一部东方式的法国电影。难得。电影开头和结尾的遥相呼应,时空的穿梭。
唉呀,贝特朗送给自己的这份圣诞礼物「拆开之后」实在太令人伤感了。如果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改编成真正的电影,那么它很可能是《乡村星期天》的样子。事实上,时间不仅是一种技巧,真正的大师往往能通过娴熟的「技巧」让观众看到时间的原貌。显而易见,在贝特朗为「时间」绘制的这幅「肖像」作品里,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存在,而且真实地存在。人年轻时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各种好奇,各种尝试。无知而无畏,容易激动且敢于冒险;人至中年,趋于平静,左顾右盼,徘徊不前,对于年轻时的理想、选择和遗憾,最多也就是几句抱怨;等到老了才醒悟过来:时间都去哪了?她赶时间吗?不,她只是被你忽视了而已。在历经一轮又一轮的共舞之后,青春必须走了,爱人必须走了,儿女必须走了,就连一期一会的《乡村星期天》最终也只剩下一片白,一双手和一幅画了。
一战前的法国上层中产家庭,把女儿当瓷娃娃宠爱,还没意识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必要让她去和男孩子们一起奔跑争夺,让她自己爬树自己下来,这样以后就不会像姑姑那样,虽然有养活自己的经济能力,但是一遇到爱情就只剩下敏捷了……
家庭剧。一个画画保守的老头子,一个没有成为画家的儿子,一个活泼开朗敏捷的女儿(遇到感情问题之后就只剩下敏捷)。运镜考究,表演尤佳。将静物撤掉,画布拿掉,新画布转向静物的方向,老头子自己坐在静物的位置上。
"Certain days, overcome, like a rejected lover. All sorrows look alike."
海報和標題感覺很暖,簡介看起來不錯,倒是豆瓣別名是哪個傻逼寫的?簡直在誤導人~寫的人原地爆炸 :)|開頭的氛圍很暖很溫馨,簡直就是我嚮往的純樸鄉村生活,兒子一家剛到時小孫女在廚房幫女傭(管家)做派,我想到小時候過年我會提前去爺爺奶奶家,還幫奶奶一起準備年夜飯,印象最深的是一起包春捲,可惜好像只有幾年有春捲,後來為了省事都很少弄那些費時的了,我也長大忙課業都很少去了,現在回想還是感到遺憾沒多陪祖父母,也感謝這些溫暖的回憶會永遠陪伴我。電影拍出從星期天一早到天黑,陽光明媚的早晨老爺爺喜悅的去迎接兒子一家,午後連女兒都來訪,再到最後晚上送走全家人的老爺爺獨自回家,無限落寞,幸好還有女傭點著燈火陪伴,我也已經27歲了,爺爺今年過世,祖父母輩皆過世,現在總擔心父母擔心自己不孝。女兒是失戀才回去的吧⋯⋯
深沉。点到为止,最是心酸。前面看得有点烦躁,看到后面却动了情,这就是生活吧。家庭关系之一种,像极了我每次放假回家的样子。
“美好年代”末的一幅家庭图景,全片几乎在一个地点展开(除了父女两人去小酒馆舞会的那一幕),讲的故事的时长也只有半天而已。有一些调侃,但总体上充满温情。有些时刻真的担心自己老了以后会不会就像片中的这个老父亲一样,偶尔又觉得就这样也不差,也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当然,大多数时候还是担心……这种在与世隔离的乡下别墅度过一生的图景想起来还是让我害怕……)。画面和光线都很柔和(很多影评说本片营造了“普鲁斯特式”的氛围),镜头运动非常连贯:有些运镜非常漂亮,另一些给我感觉雕琢痕迹稍微重了一点。Sabine Azéma的那种傻白甜的热力简直炸裂荧幕,看了这部以后觉得她在雷乃的那么多电影里都不算是完全发挥出来!(查了一下发现她凭这部成了85年的César最佳女演员,后来87年凭借《几度春风几度霜》又得了一次)
6.5/10 人物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略有草率,时而出现的第三人称画外音视角更加弱化了直接的碰撞。前半段女儿未至和后半段女儿前来探望的两部分形成比对。唯有关于近代画家的些许讨论和以此延伸出来的一些生活哲学有一丝趣味,但是这层主题显然只作为额外的点缀出现,并未被重视。
Des moments touchants & un portrait plus littéraire que pictural d'une famille bourgeoise française à la veille de la GM. L'absence d'une histoire & les couleurs parfois fades de quelques personnages peuvent ennuyer ici et là, en particulier en intro du film. Mais à y voir de plus près, la pléthore de nuances, de subtilités, de petits gestes et de non-dits révèlent une profondeur indéniable au film. Le pari du réalisateur, celui de créer et de dépeindre l'émotion en l'absence même de l'action, est réussi : il y a dévoilement dans la banalité. En cela, il est fidèle à la vision impressionniste, le réalisateur accomplissant ce que et là où le perso principal échoue.
为什么有个译名叫《智多星勇擒三大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