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帕兹·德拉维尔塔 Paz de la Huerta 饰)是一名护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衣天使”,在工作时间里,她接待病患温柔有理,处理工作认真负责,是上司和同事眼中的楷模。然而,所有的人都有秘密,艾比也不例外,只是,恐怕很少有人的秘密能像艾比的秘密那样充满了热气腾腾的血腥味。
夜幕降临,心中的仇恨将艾比从天使变为恶魔,她要用痛苦和鲜血让那男人们懂得他们与生俱来的原罪。丹尼(卡特里娜·宝登 Katrina Bowden 饰)是医院中新来的护士,艾比对这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十分中意,可惜丹尼并无此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丹尼逐渐开始在意起了艾比的可疑举动,她和他的男友亦就此成为了魔鬼爪牙下的新鲜猎物。
先读的剧本 再看的电影 所以从剧本的呈现以及最终电影对比来讲 有好有坏 电影加分的地方是摄影非常优秀 用胶片拍也是正确的选择 大部分amy和charlie的对手戏都不错 减分项是 一些细节的改动以及删减 使前两幕节奏偏快 剧本用近80页讲的故事60分钟差不多就过完了 导致1)Charlie和Amy的关系显得还不够亲近 2)没有足够的篇幅对od致死的病人建立同情 3)Charlie的形象还是偏于抽象 不够立体 但最大的遗憾是两个detective的选角上 以及剧本最后对amy的处理 前者是使观影体验很抽离 总是会介意究竟是dp收钱了一直给老白男设计镜头 还是选角导演收钱了让年轻黑哥混进来了 后者的问题在于前面铺垫了那么久的心脏病 医疗保险的事情 最后只字不提给混过去了 原来内部告密的成本这么低吗 这直接导致amy这个角色沦为工具人 没有任何内心的斗争 也没有任何需要牺牲的挣扎
总结 如果这个电影真的想表达些什么 就不会只是提一嘴 像其中一个小细节 amy的女儿alex在排练剧本 准备竞争演一个市长的角色 但是学校老师建议她戴胡子 因为没有女市长… 这点跟剧情有半毛钱关系吗请问 除了不真诚想混点当下政治好感度我没有感觉到任何为女性发声的意图 而这也是这个电影弱点的一个缩影 铺垫了所有的热点要素:真实事件 人为医疗事故 健康保险 单身母亲 但到最后以字幕的方式直接收尾 试图以创作止于现实来美化以及掩饰剧本创作上的懒惰 空有一个对抗、揭露医疗系统弊端的姿态 却沦为言之无物的安慰剂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视左右,版权归原作者“影视左右”所有,未经原作者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搬运~】
《良心护士》: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的实力交锋之作
医者有一双救人的手,但也握着杀人的刀。乔治·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一书中,不只一次说过类似的话。而在残忍的现实中,也确有这样的事件。
《良心护士》就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名为查尔斯·卡伦的护士,在工作的16年内,相继杀害了400名左右的患者,没有确切的数据是因为人数太多,多到他记不清楚了。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在影片中饰演查尔斯·卡伦,昵称查理,一个经常更换工作医院的男护士。
查理外表看起来人畜无害,工作起来也尽职尽责,但事实上却是一个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
如果说小雀斑饰演的角色是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而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饰演的女主角艾米则是一位真正的天使。
作为护士,她专业、幽默、善良,对病患的照顾无微不至,不仅时刻关注病患的健康状况,还经常用幽默和真心的问候化解病患和家属的负面情绪。
影帝、影后沉浸角色刻画恶魔与天使
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演员的表演非常复杂、深刻、层次丰富。
从开始到结束,演员们,尤其是饰演两位主角的演员完全沉入到角色之中,几乎就是角色本身。
他们之间的关系进展不仅是影片本身的情节推进,也是两位实力派演员演技的实力交锋。两位主角都呈现了诚意十足的演技。
小雀斑在影片中最炸裂也最让人拍案叫绝的一段表演在高潮部分:查理在审讯室接受审讯,面对警探的质问,查理只有一句台词“I can't”,但小雀斑呈献了精彩绝伦的演技。
从一开始的冷静,到被揭穿的紧张、惊慌,到拒绝接受自己邪恶一面的愧疚,到抵死不认的虚伪,再到愤怒爆发的顶点,露出恶魔的面孔那种吞噬灵魂的暴躁、邪恶、恐怖直接穿透屏幕,让人不寒而栗。
只一个镜头,小雀斑却演绎了万种情绪与故事情节。看这个镜头会完全忽视演员,观众面对的直接就是恶魔本人,在这个镜头表演的尾声,小雀斑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带有邪恶与嘲弄的笑容,潜台词就是“你们没有证据,只要我不说,不自首,又能奈我何。”
女主演技也毫不逊色,如果说小雀斑的演技是从冰到火的逐级飙升,那女主的演技就像水一样包容、流淌。时而温和,时而激荡,时而柔缓,时而席卷一切……
多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最终在今年凭借传记片《塔米·菲的眼睛》斩获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的杰西卡·查斯坦,在《良心护士》影片中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无论是在工作时的温暖、善良、游刃有余,还是独自面对疾病、财务压力、家庭压力的无助、挣扎与崩溃,查斯坦的演绎都是入木三分,各种情感情绪都表演得非常自然流畅又有隐性张力。
固定特写镜头精微解剖主角世界
除了影片取材于真实事件的题材分量,演员们的精湛演技,这部影片让人叫好的另一个地方在于,影片叙事风格的人文思考与拍摄克制。
虽然影片的故事题材耸人听闻,但是影片并没有采用任何炫技、浮夸、骇人、暴力的拍摄手法来推进故事,刺激观众。整部影片的拍摄极度简洁、冷淡、凝练,没有任何浮夸的情节冗余和拍摄渲染。
镜头语言保持着一种极度的冷静与疏离,不仅给演员留下了充分的发挥空间,在没有任何修饰的镜头之下,任由演员的情绪、情感在不断转化,并给予观众一种持续不断又保持克制的感染力。
多次运用固定特写镜头刻画人物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在电影中,固定镜头的静止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变化,而特写镜头常被用来增强镜头的情绪。在固定镜头中进行特写就像通过演员的表演对角色进行显微解剖一样,对演员要求非常高。
它要求演员的表演从情绪、动作到情节推进尽可能一气呵成。如果是情绪递进层次丰富、情感转化强烈的情节,演员不仅要透彻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并用眼神、表情或动作精准诠释出来,还不能有任何丝毫松懈。影片对于查理和艾米都有这样的镜头处理。
动辄20秒左右的固定特写镜头,在演员所在的特定空间与背景下传递的情感和信息胜过千言万语。多处固定特写镜头的运用,对准两位主角,一正一邪。不仅让观众仔细审视两个主角,也是影片本身的一种冷静思考和对演员表演能力的十足信任。
比如,故事一开始就是小雀斑负责的病人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然后一个近40秒的固定特写镜头聚焦在病房外的小雀斑脸上,一系列紧张、不安的神情,看上去完全就好像他在为病人去世而惭愧、自责。这个镜头事实上给予观众的影响是相对正面的,让观众以为透过镜头看到的是一个内心柔软、敏感的良心护士。让观众对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更有耐心和兴趣。
在影片视角切换至另一个故事主角艾米时,有一个艾米做完体检在汽车内20秒左右的固定特写镜头。车窗外,阴冷天气里,雨水如注,车窗内,艾米的情绪转换非常复杂:由对命运控诉的愤怒、绝望,到默然流泪,再到平静接受,然后又用手抹去眼泪,重归坚强。
整部影片像是一道谜题,而谜底是需要观众随着影片进展一起思索的,直到影片结束也无法停止这种思索:一个看起来温暖、善良、愿意竭尽心力帮助别人的人怎么会是一个杀人狂魔呢?他的杀人动机又是什么呢?是对家人、爱人的恨,还是因为他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平?
影片没有给出答案,这也是影片较受诟病的部分。虽然它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真正的罪犯至今仍然没有交代他的犯罪动机,但作为一部电影,仍然有更多方式去探索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良心护士》。
片名The Good Nurse (2022),别名好护士 / 死亡天使(台)。
以往的各类电影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连环杀手,而在《良心护士》中,则出现了一种和以往作品完全不同的连环杀手。 《良心护士》改编自记者查尔斯·格雷伯(Charles Graeber)的同名调查书,查尔斯·格雷伯花费7年时间完成了这个故事,讲述连环杀手护士查尔斯·卡伦(Charlie Cullen)的故事。
查尔斯·卡伦是一名注册护士,他16年间在多个医疗中心工作,直到2003年被捕,他在护理生涯中谋杀了数十名,更可能是数百名患者。2006年3月2日,查尔斯·卡伦被判处连续11次无期徒刑。
2003年12月被捕后,查尔斯·卡伦很快被媒体称为“死亡天使”。他并不是一名心怀怜悯的仁慈杀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怪物。尽管他没有承认,但大家普遍猜测他和无法确认的数百名患者死亡事件有关,他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连环杀手。
查尔斯·卡伦的职业生涯横跨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9家医院。
和那些大片不同,《良心护士》简单得令人耳目一新。
这部电影主要采用不起眼的广角镜头,看起来就像在记录现实生活一样。画面笼罩在灰蒙蒙的滤镜下,显得平淡无奇,丝毫没有疯狂的镜头。而侦探们的对话也十分简单,没有高深玄乎的推理,仿佛在唠嗑。
整部影片最为抓人的还就是两位奥斯卡获奖者。
奥斯卡获奖演员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在这里扮演令人困惑的复杂角色查理(Charlie)。他风度翩翩、乐于助人、安静温柔,很快就能取得周围人的信任。
小雀斑较好抓住了角色的性格缺陷,他一直处于煎熬和焦虑的状态,具有一种十分特殊的精神缺陷,直到他开始无缘无故地害人,观众和他一样对此感到困惑。
另一位奥斯卡奖得主杰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则扮演以身涉险探究真相的护士同事艾米(Amy)。她是一名主管护士,患有心脏病,有较大的中风风险,但因为医保问题,她拖着疲惫身体还要继续工作。
劳模姐为艾米注入了更多的自然主义,表现自然真实,观众很快会忘记这是一名奥斯卡奖得主,而是一名身心俱疲又薪水微薄的护士。
尽管艾米努力地工作,但是她还是沮丧地发现,她的病人正在神秘死亡,甚至那些正在康复的病人都突然死亡,原本人满为患的ICU变得越来越空。
离奇的死亡率引起了侦探的怀疑,但侦探们却被医疗中心的官僚统统挡住。
当有所察觉的艾米和满心疑惑的侦探们相遇时,他们发现了背后凶手的作祟手法。凶手通过在盐水袋里注射胰岛素,诱发了不特定病人的死亡。
在良心和正义的感召下,艾米同意作为线人接触查理,套取真相……
《良心护士》根据数百页解密的警方记录、采访、窃听录音和录像带,同时结合查尔斯·卡伦本人和秘密线人的独家监狱谈话,编织了一个关于谋杀、友谊和背叛的惊悚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查尔斯·卡伦是一个聪明且复杂的年轻人,他原本可以受人尊敬的职业生涯被体内无以言表的杀人冲动淹没了。他用自己的害羞举动掩盖了家庭和朋友对他造成的心理影响,而他的核心动机也只能留给外人猜测。
艾米是一个表里如一的好护士,她为了抚养孩子、为了自己的手术费而日夜操劳,通宵达旦地照顾病人。
在影片开始的部分,这就是一部有关底层劳动人民艰难度日的记录。当神秘案件发生后,影片开始向充满紧张气氛的悬疑惊悚片转变。
有趣的是,查尔斯·卡伦的犯罪行为隐蔽性很高,但在专业人员眼中并不高明,但他就职的医疗中心却害怕担责而选择掩盖真相。这个故事描绘了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疯狂的生动画像,从最内部展示了美国医疗体系的内部玄机。
这就像天主教调查内部丑闻一样,这么多家医疗中心也都进行过内部调查,而处理结果就是简单地将查尔斯·卡伦开除了事,剩下就用沉默保护自己。这不但不能阻止查尔斯·卡伦,反而是变相纵容了查尔斯·卡伦的杀戮。
如果不是两名前纽瓦克凶杀案侦探丹尼·鲍德温和蒂姆·布劳恩苦苦追寻蛛丝马迹,如果不是一名护士同事艾米·拉夫伦(Amy Loughren)甘愿以身涉险找出证据,甚至将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安危置于危险,很难说查尔斯·卡伦还会害死多少人。
有关查尔斯·卡伦犯罪的原因一直是个谜,他本人也没有谈过。
对于这种没有由来的犯罪,创作者肯定有很多话要说,往往可以选择不同的解读方式来拍摄,而《良心护士》则选择了真实表现的方式,把思考留给观众。同时将矛头对准负有监管责任的医疗中心,在平静的对话中表现了另一个社会性难题。
一个连环杀手伤害的人毕竟有限,而一个尸位素餐的医疗系统,伤害的人将会不计其数。你觉得大众会对个别失德医护人员感到害怕,还是对整个医疗系统坍塌感到害怕。而这才是《良心护士》在大量快餐式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良心护士》向护理艾米·拉夫伦、她的女儿亚历山大·洛伦和玛雅·波特以及帮助破案的侦探丹尼·鲍德温和蒂姆·布劳恩表示了“特别感谢”。
艾米·拉夫伦现在和她的两个女儿住在佛罗里达州的德兰,在侦破案件后,她开始追求灵性的生活,除了是一名注册护士外,她还是一名职业灵气大师和催眠治疗师。
侦探丹尼·鲍德温是国家失踪与受虐儿童中心 (NCMEC) 的调查顾问,也是他自己的公司鲍德温咨询与调查公司的私家侦探,蒂姆·布劳恩担任NCMEC亚当团队分部的顾问。
全新方式的连环杀手,
大道至简的直面丑闻。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Netflix出品的谋杀犯罪片《良心护士》于2022年9月12日,第47届多伦多电影节首映。演员和导演悉数到场,位于TIFF主街King St上的三层剧院Princess of Wales座无虚席,观众们看到明星们热烈鼓掌欢呼。
演员阵容分别是去年凭借传记电影《塔米·菲的眼睛》摘得奥斯卡最佳女主的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 ,和2014年凭借《 万物理论》摘得奥斯卡最佳男主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作为明星演员,两人依旧演技炸裂,角色间的真情互动、情绪变化撑起了整部电影的骨架,让一部普通的商业大片分外好看。
而这是丹麦导演Tobias Lindholm( Another Round (2020), The Hunt (2012) and A Hijacking (2012))执导的首部美国电影。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医院护士Amy Loughren(杰西卡·查斯坦 饰)面对同事和好朋友Charlie Cullen(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饰)的可疑行动,和医院接二连三的病人死亡案例,如何克服心里恐惧,一步步挖掘事件真相,与警方合作,一同检举Charlie Cullen的故事。
作为一部中规中矩的商业犯罪片,其形式结构和诸多医患剧类似:急诊室故事、守夜班,心肺复苏急救等等,它又和那些侦探犯罪案、新闻题材剧和影视类似:走访、办案。类型片只要有个大致的骨架,大牌导演和演员加盟, 讲出一个中庸完整的故事,也能挣得一波票房,这就是商业片的挣钱之道。
影片前半部分铺垫有些过长,略显沉闷,但整体而言节奏紧凑,剧情也挺完整。影片站在良心护士Amy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略带主观性的故事,至于观众们到底希望更接近事实的传记故事、还是这样的改编呢。劳模姐演绎了一位心地善良、具有正义感、且有心脏问题需要救治的单亲妈妈。当Charlie 初来医院,同作为单亲爸爸、性格温顺和善的Charlie立马就和Amy产生了情感上的联结,让她在无数个孤单的值班夜夜晚有了温暖的依靠。Charlie一同帮助Amy带小孩,鼓励她们要做坚强的女孩,还让Amy坚定着可以治病上的信念。这些充实的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当地谋杀探案组的Danny Baldwin (Nnamdi Asomugha饰演) 和 Tim Braun (Noah Emmerich饰演)看到一系列
据悉,连环杀手Charles Cullen在医院担任护士16年间,承认杀害了29个病人,而据专家统计实际杀害人数可能多达400人。他是美国历史上杀害人数最多连环杀手之一。
影片尾声,当良心护士原型Amy Loughren站在台前,观众们又再次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次是为这位不平凡的护士致敬。
此外,今年总共有八部Netflix作品入围电影节。其中囊括TIFF开幕夜电影《泳舞姐妹》,很很可能摘得人民选择奖的《利刃出鞘2》,动画作品《温德尔和怀尔德》等。虽然Netflix财报不好,股票大跌,被其他流媒体抢了势头,但在电影节的商业电影领域瓜分一杯羹时候,还是丝毫不落后的。这几年流媒体发展势头迅猛:Apple TV的纪录片《Louis Armstrong’s Black & Blue》也入围本次电影节。往年Netflix入围电影节的作品包括《法外之王》和《博格对战麦肯罗》等。
我一直看到女主和警察合作,才反应过来这个良心护士指的是女主,因为她和其他护士不同,选择发现并揭露真相,哪怕自己还有三个礼拜就可以获得保险,一旦违反合同条约就会遭到解雇。所以感觉女主的线是比较完整的。
在最初看的时候一直抱着小雀斑是“良心护士”的念头看的,虽然有一部分演员滤镜,特别是他鼓励脆弱的艾米的时候那种劲头,语气,跟他呵护脆弱的神奇动物一模一样。但感觉本剧也一直在渲染男主对女主的好,以至于到了最后十五分钟男主的审讯还没任何进展,进度条君告诉我这剧应该没什么反转了,我才明白男主并没有什么苦衷,就是一个杀人狂魔。结尾靠字幕说明查理从未说明犯罪原因,但在剧中又给出了可以多种解读的暗示,让人觉得有些云里雾里。
从女主最后把男主说服的台词看,似乎本剧想说明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交织,坏人也有好的一面,但结尾字幕又让人感觉结束得很仓促,善恶终有报,结局圆满。
可能唯一表达明确的观点就是体现了在混乱的体制下各人为了自保都选择对恶视而不见以至于有许多无辜生命消逝的悲剧的抨击吧。
觉得很多线索都没有用上,女主的心脏病原本应该是制约她开口讲真话的最大因素,但是她两次和警察对话都毫不设防,直接说出重要线索,后期直接没了医院场景,和警探一起开始办案,感觉前期大张旗鼓的八个礼拜的内部调查都成了笑话,只要女主正道的光,没任何事情能挡住她铲奸除恶,最后还能顺利获得心脏移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协助警方抓住杀人狂魔的原因?
不知道女主躺在急诊室里时,男主会不会保证她不会用到被污染的生理盐水?
当独立故事看也不错,感觉女主全程演技在线,十分自然,尤其是心脏病表演,感觉我心跳都跟着加快了。不过小雀斑好像有点演啥都像他自己的趋势了,这是逃不脱的魔咒吗?
《The Good Nurse》
良心护士,死亡天使
再亮的灯也有照不到的角落,再安全的地方也有恶人出没,又怎能保证尽职尽责的一定是人畜无害的人间天使,又怎能保证温柔贴心的一定是以诚相待的生活密友。
《良心护士》一语双关的中文译名,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算是“良心”、谁才配称作“护士”?他看起来是这样善良美好,总能找到幽默风趣的方式缓解他人苦恼,总愿意竭心尽力救人于生活水火,却对那么多无辜的卧床病人痛下死手……或许是家庭的悲剧,或许是婚姻的失败、抑或是个人的扭曲,Charlie的作案动机从未明晰,也无从得知。 而Amy的出现,打破了所有人不作为的寂静。很难想象她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是多么恐惧,又是经历了多少挣扎。选择背叛好友做一个“良心护士”结果被万人歌颂,过程的痛苦却鲜为人知,幸好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个平凡英雄、良心护士。Good Nurse是对Amy的感激表扬,如果不是Amy,ICU里的杀戮怕是还要继续;也是对Charlie的深刻审视,如果不看杀人凶手,Charlie的友善是否真实? 结尾的一句“They didn’t stop me. ”,恶魔不受邪物召唤如何来到人间,医院正是这个故事中的邪物,杀人凶手辗转九家医院畅通无阻,行凶十六余年毫发无损,只留无数家庭破碎无整,资本体制视人命如无物的漠然,比恶魔杀人不眨眼的凶残更让人寒颤。 既然患有心脏病的Amy也能排除万难,用Charlie当初同样的真诚和关爱感化Charlie,人性的复杂难以参透,生活的仓促更舔混乱,我们依旧有理由相信,无光照到的角落也能被善良点亮,恶人徘徊的街头也能用勇敢驱逐,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偏爱乐观。
再谈谈劳模姐和小雀斑吧~影后影帝精彩至极的演绎赋予了这部片丰沛的感染力,尤其是几段心脏病发作戏与“I can’t”怒吼戏,Amy作为普通人的窘迫无力被愈发艰难的呼吸衬得窒息又无解,Charlie从冷静到偏执疯狂,一句句刺耳的“I can’t”也象征着心理防线逐步崩溃,恶魔的伪装终究是被揭得一干二净。他们都值得第二座奥斯卡。
影片结尾,当字幕揭晓查尔斯·卡伦在16年间杀害的病人有可能接近400名时,相信所有观众在震惊之余,心中也会同时涌起一个巨大的疑惑——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本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白衣天使,暗中却是个将屠刀伸向自己病人的冷血杀人魔。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而影片对此却全然没有解释。导演说,这是他有意为之。
在接受采访时,导演托比亚斯·林道赫姆坦言,影片“有意让卡伦的个人生活笼罩在神秘之中,拒绝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不想让观众对卡伦产生认同心理,或是对这个人物过于着迷……因此电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正确的人身上,而不是敞开大门,潜在地推崇错误的人”。
这种影片的创作理念当然应当鼓励,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而言,我不得不说,导演有些用力过度了。整部影片为了秉承“冷静客观”的原则,几乎除了再现艾米·劳伦视角中的故事以外,再也没进行任何主观表达。虽然这的确在表演方面给了小雀斑和劳模姐极大的发挥空间,但这种做法却也同时使得剧中角色终和观众隔着一层厚厚的窗纱,让人看不透,摸不着。
因此,为了满足自己朴素的好奇心,我翻阅了一些媒体对影片创作团队的采访,以及卡伦案相关的资料,希望从那些真实人物身上可以找到一些线索,也给同样有疑惑的朋友们提供一个解读的空间。
艾米·劳伦本人在接受CBS电视台的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埃迪(小雀斑)的演技令人难以置信,我仿佛又听到了他的声音,我的朋友查理又出现在眼前”。
“朋友”,时隔近20年,她依然如此称呼查尔斯·卡伦。
2003年,当查尔斯来到萨默塞特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时,艾米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害羞、敏感、说话轻声细语,不仅业务能力出色,而且与自己“臭味相投”,无论自己说什么笑话,对方总能接住自己抛出的梗,因此两人迅速就成了要好的朋友,谈论的话题也逐渐延伸至各自的家庭。
查尔斯向艾米讲述说,自己来自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的工人阶级家庭,是八个孩子中的老幺。他的父亲在他仅有7个月大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母亲则在他十几岁时死于车祸。查尔斯说自己小时候一直被他的同学和姐妹们的男朋友霸凌欺负,童年生活“悲惨无比”,在他9岁的时候,自己就尝试着喝下化学试剂自杀。这种脆弱感激起了艾米的保护欲,她感觉眼前这位有着忧郁气质的男人和自己有几分想象,同样遭受着童年的创伤。
当然,让两人之间拉近距离的并不仅仅是相似的经历。
就像电影中展示的那样,艾米向医院隐瞒了她患有心肌病的事实。因为害怕被医院开除,失去医保,艾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得违背医嘱,带病工作。这种危险状态直到查尔斯的到来才终于发生了变化。在无意中发现艾米的病情后,查尔斯主动分担了艾米的工作量并帮她掩盖了病情。
艾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查尔斯)是唯一知道这件事的人,他非常明白如果因为病情原因而无法工作的话对我意味着什么。在我身体无法继续工作的那些晚上,是他帮助了我。”
这种患难与共的经历让艾米与查理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当后来鲍德温和布劳恩警探找她调查情况时,艾米第一反应就是为查理辩护,她认为警方说的那些事情绝不可能跟他有任何联系。
因此,当后来种种线索摆在面前,证明这位平日里彬彬有礼,待人亲切的好友心中竟然藏着如此恐怖的阴暗面时,艾米心情极其复杂。她曾在不同的采访中屡屡提到一点,说感觉查尔斯的内心就像有两个人存在。她很内疚自己没能及早发现这一点,因为这本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背叛我的一个朋友不是我的天性,但我当然知道我必须这样做。”这一点也使得她后来在餐厅约查尔斯见面,以及审讯室中劝解查尔斯时,对查尔斯说的那些话是发自真实的情感,而这种“真诚”也正是查尔斯最后之所以愿意坦白罪行的原因——至少艾米是这么认为的。
艾米同样想搞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朋友会有杀人狂的一面。在查理入狱后,艾米仍去监狱里探望他,但最终,她并没有找到答案。
后来在采访中,艾米曾经透露,尽管无法证实,但根据自己和查尔斯相处的经历,她认为自己这位朋友很可能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他如此痴迷于杀死自己的病人,这是一种强迫症的极端案例。查尔斯在童年时期被人欺负,他常说那是永远会让他感到悲伤和沮丧的时期。也许他沉溺于杀人的欲望从那时起就已经悄悄植根于他心底。饱受虐待的环境对他的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逐渐开始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取快乐,并最终通过杀死病人重新找回自信心。他在过去的岁月中其实曾经多次呼救(入狱前共计自杀二十多次,并数次接受抑郁症治疗),但是无论是社会体系还是医疗机构,却都没有为他提供有效的帮助。
《良心护士》的电影剧本改编自查尔斯·格雷伯2013年的著作《好护士:一个有关药剂、疯狂与谋杀的真实故事》(The Good Nurse: A True Story of Medicine, Madness and Murder),在格雷伯看来,以赚钱为目标存在的医疗体系才是这一切的根源——作为病人托付自己健康和生命的地方,医院却疏忽了他们作为保护者和治疗者的责任。
电影中当被问及作案动机时,查理只是简单地回答说:“他们没有阻止我。”但在格雷伯看来,查尔斯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其实完全是医疗系统长期纵容的结果。
查尔斯在十几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医院当时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并没有立即通知他母亲死亡的消息,然后擅自火化了尸体,没有给他最后一次见到母亲的机会。
这件事情对幼小的查尔斯留下了怎样的创伤我们不得而知,但作者认为,这很有可能对他的潜意识产生了影响,让他意识到医院能怎样利用系统漏洞来逃避自己在病人死亡中的责任。于是多年后,他利用同样的漏洞,杀死了自己手中的病人。他非常肯定自己不会被抓到,这并非是因为他的技巧有多么高明,而是过去的经历让他知道,医院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掩盖不利于自己形象的“丑闻”。
记者出身的格雷伯对查尔斯做过详细的采访,他说有时候查尔斯认为医院完全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至少其中一些医院对此有非常强烈的感觉,但是,无一例外的,从未有人去试图查明真相,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的处理方式,往往就是给查理写一封正面或中立意见的推荐信然后让他离开,这样查尔斯就变成了别人的问题。这种实质上的纵容,使得查尔斯不断得逞,而每一次谋杀,都让他变得更加自信:医院以营利为目标的本质会让他们做任何事情来挽救自己的“声誉”,患者的健康和安危不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一线医护人员更是被当做可更换的零部件。
查尔斯看到了医疗系统的虚伪,他仿佛是在有意利用这种漏洞对制度发起审判——虽然查尔斯从没这样说过,但他好像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具有某种程度的正当性。
在格雷博看来,这简直就是对美国医疗系统最尖锐的批判。
当然,旁人的看法都是间接的猜测。当事人自己又是怎么说的呢?
2013年,62岁的卡伦在CBS的《60分钟》电视节目上接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采访。面对镜头,卡伦声称,他觉得自己的这些谋杀是在进行安乐死。
“这样人们就不会再受苦了,”卡伦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我在帮忙。”
他声称自己难以忍受医院在那些生命垂危患者身上所做的抢救措施。卡伦表示,他给病人“下药”,他们的痛苦就可以结束,不必再忍受医院对他们的不人道待遇。
但是,和他共事过的护士却在接受警方调查时却作证说,并非所有查尔斯的受害者都是临终病人,很多人在被他杀死之前明明恢复得很好,甚至已经有了康复的希望。
况且无论如何,卡伦也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死。
卡伦本人在被捕后也承认,虽然他会花上好几天来观察病人的痛苦,但每次谋杀的决定其实都是一时冲动下做出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仿佛都生活在一团迷雾中,他不记得他杀了多少人,也记不起他为什么选择他们。有时卡伦会坚决否认他在某间诊所内犯下任何谋杀罪,然而在查看病历后,他又会承认自己的确对其中某些患者的死亡负责。
从上面这些众说纷纭的说法中可以看到,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探明事情的真相。
也许正如导演所说的那样,卡伦案件中,重点并不在查尔斯身上。即便他的确是因为童年创伤而走上邪路,但这并不是任何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借口。发生在查尔斯身上的事情,更像是一个杂糅了社会和心理问题的极端例子,我们无法将其归类总结,也难以将其消灭殆尽,只能鼓励大家用无畏和爱来面对它们。
只不过,关于影片的主旨,我所不同意的一点是:如果我们把查尔斯变为连环杀手看做是个不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例的话,那么同样用爱和温柔劝降罪犯的艾米其实也同样缺乏广泛的参考价值。卡伦案后,美国新泽西州在2004年的《患者安全法》中增加了医院报告“可预防的严重不良事件”的责任,并在后续增强法案中要求,医院要对与患者护理相关的投诉和违规记录至少保存七年——
这或许才是事件最大的价值:英雄人物的壮举值得称赞,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我们能依靠的,应该是一个可信赖的体系,而不是难以捉摸的个人。
参考资料:
|《时代周刊》的报道、《名利场》的报道 、BBC的报道、《人物》的报道、《卫报》的报道、DMTalkies的报道、《快报》的报道|
故事里头的劳模姐,为了能获得医保,必须在医院干满一年。
可是,异常繁重的医护工作,其实让劳模姐也不得不觉得劳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不得不说,老外的医护,干起活来好像没日没夜的,劳模姐在故事里头,基本没有自己的生活。
也不知道她的女儿是如何生活的,在照顾孩子和处理工作方面,劳模姐并没有做好。
这种繁重的医护生活,终于“迎来了”小雀斑的加盟。
不得不说,狠抓预算的医院,这次也是下了血本,才决定多招一个人的。
小雀斑的到来,确实给劳模姐缓解了很大的压力。
其中,有一次劳模姐病发,如果不是小雀斑,估计劳模姐“骗保”的把戏都玩不下去了。
不过,在“抢救”劳模姐的过程中,小雀斑在劳模姐面前展示了一下“技巧”,这个,可能是事后的漏洞。
很快,劳模姐照顾的病人不幸去世。
在医院里头,这种事儿大概太平常不过了吧。
劳模姐安慰了病人家属,日子继续。
不过,奇怪的是,七个星期之后,医院协调了警方,重新“调查”此事。
这里头,感觉实在太奇怪了。
没有医患关系,没有线索举报,医院究竟是为了什么调查此事的呢?
难道就不知道小事化了这个道理的么?
不知道老美究竟是因为什么机制,触发了医院的调查,而且,医院还“主动”联系了警方参与。
不管怎样,这样的机制,都值得借鉴。
不过,此事的警方,也是一头雾水。
病人已经去世,尸体已经火化,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嘛。
不过,既然医院要求协助调查,这本身就非常值得怀疑。
而且,医院的态度实在是太暧昧了,“主动”要求调查,但在调查过程中又故意设置障碍。
这……,难道就是为了履行程序,要一个警方的签字吗?
可是,这次医院打错了如意算盘,故事中的警方是非常认真的,想走过场?
门都没有。
可是,调查的过程并没那么简单。
负责的警察,差点连饭碗都丢了,也不知道图个啥。
这事儿,就是完全没有纠纷的事儿,签个字不就完了么。
可是,具有“职业操守”的警察,还是一路坚持下去,其中,自然少不了劳模姐的帮忙。
说起来也是奇怪得很,不知道什么时候,“坚持职业操守”变成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这,本来不是应该如此的吗。
当所有的线索指向小雀斑的时候,劳模姐其实也是天人交战的,毕竟,没有小雀斑的帮助,劳模姐可能无法“安全”度过一年考验,而且,如果没有小雀斑,劳模姐的家庭关系可能也是一塌糊涂。
这么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人,劳模姐要不要“出卖”他?
当事情快要“水落石出”时,小雀斑被医院开除了。
理由是申请表填错了日期。
这种荒唐的说法,貌似本身就欲盖弥彰的暴露了一切。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医疗系统出奇一致的保持了沉默呢?
是那个业内早就明知的药柜漏洞?
还是担心真相大白后的医患关系?
故事的最后,其实警方拿小雀斑没有一点办法。
然而,在劳模姐出手的情况下,小雀斑还是选择了认罪。
不完全统计,小雀斑通过类似的方法,杀死了大概400多人,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而且,小雀斑杀人是无差别的,并没有具体指向。
这种疯狂,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
真相大白后,有没有引发风暴,故事里头也没有说,有点奇怪。
至于资源……其实公众号只是专注于影评,所谓的资源,均来自于网络。 可是接到侵权投诉,实在是诚惶诚恐。 再次声明,本公众号只是提供网络已有的分享,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通关密码见封面,你懂的。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人物特写剧)劳模姐和小雀斑的演技一流,把又一商业片/传记故事的人物随事件推进产生的心态变化呈现得惟妙惟肖,不得不钦佩大牌演员的演技功底。静待双人提名金球和奥斯卡。影片叙事也没啥槽点:《实习医生格蕾》等各种医患剧和《新闻编辑室》等新闻题材的结合体。
至少不烂,但是整体节奏还是太拖沓了,刚讲到重点,啪叽,没了……有时候真的是很害怕看小雀斑演戏,因为演得太好,入戏太深😂
看完一段超棒的演技诠释下意识转头看向创作者的情节也是没想到发生在了我和小雀斑身上。
再次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要是在我们国家,体制内搞个劳务派遣合同都得翻八代祖坟,被这么多家医院劝退还能找到正经工作?结尾真的特别泄气,他没说犯罪动机你们就不可以去挖掘下么,那拍的意义在哪呢,友谊万岁?
Eddie一张人畜无害纯良无辜的脸,演个变态完全不让人起疑心,倒是很符合这个角色,Jessica也贡献了很好的演技,然而就是故事有点平,看完发现导演是丹麦人,果然是北欧片子冷峻的风格。
8.4 为电影的视角点赞,也许没有满足窥视杀手的猎奇心,但普通人的勇气更值得记载,电影阴冷的风格和amy的温暖折射出人性的善与恶,Slow burn 的节奏让主题在最后破茧而出。微妙、自然、动情—jess回归到她最好的表演方式,就像导演说的amy是我们普通人的superhero. And Chastain is a superhero too.
#ZFF 18th5-属于美国医疗体系的《杀人回忆》影片基本是二分的,前一半Amy与Charlie在心理上处于同一阵线面对内外掺杂的困局,而后一半转为了对立。惊悚的氛围漫布在有限的夜间室内空间里。(Amy心脏出问题那段现场放映意外中断20分钟,好像是出现了一些医疗状况,可见这个演得……小雀斑本人好帅好可爱
改编得并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俗套却滑向了平庸。可以看出导演有意让观众不要陷入反转而引起的刺激情绪,试图让观众更加靠近这种平静下的恐惧。两位的演技无法弥补过于单薄的人物,以至于男主从内敛温柔到歇斯底里也无法使这角色立体起来,观众看到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表演,仿佛存在于某堂电影课上,而不是具体哪部电影之中。做为创作者,一味把谜团和反思以及反省扔给观众,显然是一种不负责或者说没劲的行为。说到底还是男主人物没塑造好,以及他与体制的碰撞缺乏深度展现。就这么说吧,即便本片主打反转(目前观众对反转类已经审美疲劳了),也会比本片精彩。导演技法有亮点,比如女主犯病时仍在抢救病人,仿佛在抢救自己的人生一样,这段特写极佳。但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空镜头和一些书本气的运镜,总体上不差。
impressive,比想象中好很多!好几个场景想到了「囚徒」,导演玩suspense的执行度非常有效。摄影 配乐 剪辑各方面都很赞,特别是配乐,也谢谢北欧导演没搞好莱坞那套亮到眼睛疼的打光😂 最出彩的肯定是演技部分,劳模姐刚拿金人,感觉这边就是给她最好的背书说:我值得(more)LOL
很好的一个题材,但感觉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太多拉扯和纠结了。一边想把核心指向制度与医院,但又想给两位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最终有点两头不都不挨着了,略遗憾。但表演部门确实强。
平淡甚至平庸,因为找不到动机所以不能追究犯罪根源,结尾的那行字幕又没有支撑,因为影片同样缺少对制度的深究与诘问,罪恶深埋这么久,但本作对此的表现简直就像那些不负责任的医院一样浮皮潦草;导演可能试图营造一种平静下的惊悚与压抑,而观众能感受到的大概只有略微压抑的平静吧。只剩下两位演员的表演可看,虽然飚戏的确精彩,但放在这样清汤寡水的语境下,能凸显的也有限,比如小雀斑的情绪失控真的没有让观众觉得莫名其妙吗?不是一次成功的改编,两位主演的粉丝可以看一下。2.5.
导演略显平庸的叙事效果似乎和话剧改编作品类似,光芒最大化的压在了演员之间的情感碰撞,劳模接到了目前为止最为本色的角色,底层挣扎求生,气质可亲是演绎善良人母不二人选,倒是雀斑突破了以往的形象,审讯室二人精彩值得加分。
甚为冷静客观的视角,摒弃悬疑悬念制造,不掺杂个人思考,平铺直叙展现一段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在四平八稳的叙事节奏中,劳模姐及小雀斑二人的表演显得尤为亮眼。尤其是到了临近结尾处二人两次对话的部分,劳模姐颤抖的手和喉头,拿捏得着实熨帖。面对高压问询,小雀斑面红耳赤、歇斯底里,爆发力十足。虽然到头来仍不知其作案动机,或许是童年创伤,又或许是对妻子的憎恶,但止于臆想,呈现真实,其实亦不失为一种冷峻客观的处理方式。
真实案例的失败改编,编剧显然只是利用了这个原型人物,却没有提出半点儿他犯下这一罪行的洞见。也没能深入到社会议题中去,即为什么医疗机构没有人阻止他?让他在这么长时间内逍遥法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制度的缺陷,这才是背后值得说道的一番。
阴郁暗黑的风格,非常适合这样的故事。感觉整个电影的风格,甚至到故事完全是在为两个演员让路,完全是他们俩在秀演技。
叙事流畅,是很典型的奈飞喜欢的题材。但对于这个事件的切入点,我觉得可以有更带冲突更有转折的角度。
#TIFF2022#3.5.杀害400多个病人的是人,可真正让罪恶横行的还是institution和系统。故事本身虽然很有戏剧张力,但节奏感掌握不好就会plain,好在Krysty Wilson-Cairns编剧功底还是过硬的。然而电影本身确实透着Netflix近年同类作品的中庸之感,Chastain和Redmayne相对内敛的表演固然精彩,但显然对两人说难度不大。首映结束后Amy Loughren本人现身现场大概是最大的惊喜了。
比想象中好看的是并没有做成正邪对立般的冷酷惊悚片 而是将重点放在Amy艰难的单身生活 医护工作和与Cullen的友情相处之中 反衬白衣天使连环杀人的撕裂感 Cullen有精神疾病及多次试图自杀的经历 我猜想他的内心是想要被抓到 被阻止的 人性深沉复杂不可探 但没有人该有权力扮演上帝
与其说是部不错的电影,更像是堂扣人心弦的“表演课”;Eddie和Jessica或许会被认为(有很大的可能)身背“金人魔咒”,但这里却成功解咒。试着在这个悬疑故事之外,揉入《疼痛难免》般的回响;喘息、无声、藏匿心绪、高压工作...气氛塑造一流,并且保持冷峻朴素的质感。当然本身《死亡医师》亦在推进相似故事,也有种很有趣的比照。尽管整个故事对于Charles的恶行没有更深入的捕捉与足够完整的动机分析,导致有种偏题之感;但扎实的演绎依然让人印象深刻。不过考虑到这是《战争》之后时隔许久的回归,本身也曾在《心灵猎人》短暂掌镜;导演的无功无过,或许背负了事前高额拿下项目所引起的期待。
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整个电影就是很密集的劳模雀斑对话中雀斑吐露了犯罪的事实,结果从一开始就有警察介入了……优点是suspense建立的不错,但感觉整个电影既没有面对杀人犯的紧张,也没有破案的快感,对抗体制也没有那种无力或者无奈感。雀斑这个角色很难演,电影为了不脱离事实,对这个人物的挖掘也不是很深入,总体还是围绕劳模姐来的。但因为雀斑的角色不好立,劳模姐的角色也没有着力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