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暗物质2007

剧情片美国2007

主演:刘烨  梅丽尔·斯特里普  艾丹·奎因  钱熠  

导演:陈士争

 剧照

暗物质2007 剧照 NO.1暗物质2007 剧照 NO.2暗物质2007 剧照 NO.3暗物质2007 剧照 NO.4暗物质2007 剧照 NO.5暗物质2007 剧照 NO.6暗物质2007 剧照 NO.13暗物质2007 剧照 NO.14暗物质2007 剧照 NO.15暗物质2007 剧照 NO.16暗物质2007 剧照 NO.17暗物质2007 剧照 NO.18暗物质2007 剧照 NO.19暗物质200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21 20:13

详细剧情

  物理专业研究生刘星(刘烨 饰)远赴美国某州立大学深造,在校期间,他师从著名教授雅各布•瑞瑟(Aidan Quinn 饰)。他的勤奋和出众才华很快在同侪中脱颖而出,并深得瑞瑟教授的信任和赏识。在众多课题中,刘星独对暗物质倾心着迷,他将自己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却未料到他所得出的理论与导师经典的瑞瑟模式相冲突。
  刘星关于暗物质的论文博得一片好评,然而醉心研究的他忽略了校园政治的存在,他的答辩未获通过。极度抑郁和愤慨之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本片根据卢刚事件改编,并荣获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阿尔弗莱德•斯隆奖和2007年亚美电影节最佳故事影片奖。

 长篇影评

 1 ) 当我复仇的时候,他们将会知道我就是耶和华。

1.
这是一代与众不同的年轻人。

他们刚走出文革的压抑,十年的积压下来的优秀学生刚有机会进入大学。那是个相信精英的时代,也是个理想斑斓的时代。只要你努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就可以直接考入北大的研究所。每一个文科生都想当诗人,而理科生则想做科学家。

当共产主义宏大理想的泡沫破裂之时,人们总要寻找替代品。激情燃烧的日子过去之后,仍然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开始信仰起萨特、佛洛伊德、和那大洋彼岸的《独立宣言》。

双轨制下的改革中,人性之恶逐渐的出现,但你依然相信美好,民主墙边的年轻人义愤填膺,中国几千年来士阶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开始在血管里流淌着。

他们考GRE、考TOEFL,一心只为了去只在论文里出现的美国大学看一看。曾经反美、反帝的疑云已经散去,而五月花号的故事和美国梦却在中国人的心理生根发芽。

卢刚就是其中之一。张朝阳也是。

他们都通过李政道奖学金来到美国。数以千计的学生来到美国。当然,你的家庭对你寄予厚望,十年浩劫之后,你可能是全村第一个上大学的。

2.

几乎每一个美国留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热情而善良的基督徒会送你免费的家具,邀请你去他们的聚会,那儿有免费的午餐偶尔还有冰淇淋吃。当然,他们会宣扬并不靠谱的东西,比如进化论是如何错误的,作为理科生,卢刚你肯定不屑一顾,不过只要有饭吃,听他们偶尔胡扯还是值得的。

你也见到这样的中国人,他们起了洋名,男的叫Peter,女的叫angel,因为他们认为老外实在发不准中国人的名字,虽然老外可以准确的发出印度人、巴西人和土耳其人的名字。

他们跟你打招呼从来都用英文,给你写邮件也是。他们常去教会,在祷告的时候,你常常会望着他们虔诚的面庞思考,因为你觉得,这可能真成了他们的信仰,而信仰在这个政治正确第一的国家是不能随便攻击的。在有美国人的聚会上他们还常喜欢唱歌剧,尤其是《蝴蝶夫人》,这个故事里,一个温顺的东方女孩,为了出轨的美国男人而自杀。他们在美国左右逢源。

渐渐的你习惯了周围人的眼光,你是个中国人,你是个中国来的理科生,你是个中国来的男性理科生,你应该内向、应该不喜欢party,应该15个小时坐在实验室里,应该有强大的数学能力和孱弱的文字表达力,应该是服从并且安静的。

渐渐的你发现学术界里很多人也都在混饭吃,这里有大量的journal,每个刚成为助教授的老师,都在拼命的申请NSF,拿资金出成果,而你要做的只是前人所做的基础上微小的改动,一辈子发几篇可能从来没有人看过的文章,混到个终身教授,然后再想办法回国圈钱。

而你曾经说,你要做一个科学家。你执着的把理想告诉朋友,虽然他们的眼神似乎充满着戏谑的味道。

没有dating的生活是令人厌恶和绝望的,校园里衣着光鲜的美国本科小妞,是不会看上衣着猥琐的东方博士生的。而一些同样来自中国的女留学生,却宁肯为了绿卡睡一个50多岁的老头。她们太懂得利用自己的资源了,邓文迪永远是许多女生内心的偶像。嫖妓能带来快感,却带不来内心的温暖与宁静。


3.

你老板介绍你的时候常说,你是来自communist china或者red china,你虽有不快但仍保持微笑。最重要的是,师道尊严的教诲铭刻在你的内心,你总是叫他Professor而不是直呼其名。

你来自古老的东方,你痛恨厚黑学里阐述的人际关系,在中国读大学的时候,你常被杰弗逊和汉密尔顿几百年前的话语所震惊,可在美国,人们不管何时都在强调Networking,甚至在学校的就业手册里,都有明确的指南告诉你,应该如何拉关系。

渐渐的,你和老板有了分歧,这纯粹是学术性的,于是老板布置了大量的任务给你,你延长了本来就很久的工作时间。你第一次答辩的时候,因为很小的细节而被老板刁难,他让你重做1000个拟合,而后来证明你是对的。你的学术渴望和野心似乎让你老板很难受,他只在乎手头上项目按时完成,来拿到更多的钱。

事情到了这里,是一个美国梦的破灭。

张朝阳选择先做个嬉皮士,然后再做个现实主义者,从尼葛洛庞地的手中拿到第一笔钱开始:就没有永远的理想,只有永远的利益。

他知道了,理想常被打扮成婊子,用来愚弄愚弄大众就行了。

而你,卢刚,选择了走向抗争,你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


4.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再后来的是,是出奇一致的谴责,而这份谴责竟然都指向了卢刚一个人。

这谴责,来自中国大陆,他们说,你给中国人丢脸了,这些人唯恐不及的向洋大爷道歉。

这谴责,来自校方和美国媒体,他们认为你自私、卑鄙、并且狭隘。

这谴责,也来自美国华人,他们怕自己的地位因你而受影响。

只是我知道,在你射暴自己头颅的时候,警察仍然拷住你的手。

10几年后,当韩国人赵承熙在弗吉尼亚大开杀戒之时,美国媒体又将原因归结为赵的精神疾病之上。



5.

电影《低俗小说》里Jules在杀人前引用过圣经里的一段话:

“正义之路上的人,被自私和残暴的恶人所包围。以慈悲与善意祝福他,带领弱者们穿越黑暗的山谷,他守护着自己的兄弟,寻找丢失的儿童。对那些试图要杀害我兄弟的人,我要怀着巨大的仇恨与无比的愤怒,杀死他们。当我复仇的时候,他们将会知道我就是耶和华。”

卢刚在枪击自己导师时,并不会想到自己就成了耶和华。如果他是耶和华,那他就不用去找校长、写信给当地媒体、联系系主任。在制度失灵的情况之下,通常你有两种选择,默默地服从,就如同大部分人一样,曲线救国,那么今天,你可能是长江学者、成功的商人或者美国某个学校的老师,或者选择不服从,就如同亨利梭罗拒服兵役,用行为表达态度。

可是你,选择了第三条路。你知道你是不可能走第二条路了,那意味着你回到中国,而多年来你给家里人写的信都在夸耀美利坚的繁荣。而你骨子里骄傲和理想让你不可能妥协。

于是你举起了枪。

提倡暴力的马尔科姆X和提倡非暴力的马丁路德金都被愤怒的白人射杀。

多年以后人们只知道马丁路德金的盛名,和他《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而马尔科姆则成为一个糟糕的符号。学术界兴起了研究非暴力和公民不合作的风气来。

可是谁都忘了,洛克百年前在《政府论》里铿锵有力的说,在自然法的基础下,人们有两种权利:第一种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可以做他认为合适的任何事情。第二是处罚违反自然法的罪行的权力。而当人们联合起来组成政府,放弃自然状态时,立法唯一存在的意义是保护人们的生命权和财产权,如果没有关于权利和财产的经常有效的规定来保障他们的和平与安宁,人们就不会舍弃自然状态的自由而加入社会和甘受它的约束。

杨-=佳和卢刚和马尔科姆X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似,他们都滥用私刑(Lynch),因为正常的法律和制度保护不了他们。

6.

电影里的刘星最后没有杀害热醉中国文化的校董柯莱瑞,而在真实世界里卢刚却用子弹射穿了她的胸膛。

最终让我的混乱情绪得到平复的,是柯莱瑞的弟弟写给卢刚家人的信: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聚到一起时,也想到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一定万分悲痛和震惊。安相信的是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样痛苦的时刻,安一定希望我们心中充满怜悯、饶恕和爱。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此刻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大的悲痛,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愿意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我们永不放弃的,是爱。

 2 ) 与电影有关无关的其他

   这部电影,我是跳着完的。
    
    看着最开始刘烨对于新生活的憧憬,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中国的留学生在课堂上永远是最沉闷的,对于教授中国的留学生永远是最客气的。就像在电影中出现的画面,我们常常会在和同学的聊天里提到,在中国学生都不敢chanllenge teacher!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尊敬老师,老师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需要仰头看的!
    
    在最开始的那段时间最常挂在嘴边的单词是,yes,thank you,还有excuse me.磕磕巴巴的靠几个关键字和美国人交流。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在说中文的时候零星的夹杂着英语单词,尽管此时你的英语还是很不流利。
     
    在最开始那段时间,我们会被邀请进教会学习的英语,吃免费的食物。我们会贪小便宜。看着满街飞驰的高级车,我们会心生嫉妒,我们会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卢刚杀人案,是一个近乎二十年前的一个案件,要不是这部影片,这仅是一个早已被人遗忘的事情。中国的留学热潮从那时起已经进入20个年头。可是无论时间怎样流逝,似乎所有的留学生身上都有相似的经历。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希望拿到H1-B签证,希望得到绿卡,希望没有辜负父母的培养,希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我又看了一遍卢刚的案例,我想反抗不一定就是不幸。在很多华人都纷纷谴责卢刚的时候,我在内心里理解他,也替他感到解脱。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也没资格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在美国的这些留学生都有很单纯的想法,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一个歇脚的地方。可是这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有的人来了十几年也还是租住公寓,有些人奋斗了半辈子了,还是没有那到绿卡。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黯然回国。

    
   在美国为了维持合法身份,我们过得小心翼翼,胆胆怯怯。我们要遵守很多苛刻的规定,例如毕业90天内必须找到工作。我们不敢轻易回家,生怕回去就再也回不来。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把一个人逼进了死胡同!为了昂贵的生活费和学费,许多曾经是国内的骄子们,必须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百般算计的过日子,看着价格总是条件反射的乘以7。

   无数个不眠之夜通过了GRE,TOEFL,完成了申请,拿到了为数不多的签证。我们掩埋了自己寂寞与不得志,在一条看似没有未来的倔强的前行。越走就越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越走就越发现美国梦没那么简单!
   

    在这些留学生中,并不是每个人最后都能变成张朝阳,周彦宏,曾子墨和徐小平。
   
    我看到网上有人分析卢刚是AB型血所以有潜在的杀人动机。纯属狗屁逻辑。一个被逼上绝路的人,是不分你什么血型什么星座的。他无非是想找到一个工作这么简单,可是前行的路上却遭到百般阻拦。

    卢刚是北大的。这就让我想起来,一个星期前,就是在硅谷这里一个华人工程师因为被解雇枪杀了办公室3名同事。那个公司就在我坐公车常常路过的地方。这个叫吴京华的47岁的男子是来自清华的。最大的孩子只有六岁。在硅谷这个弹丸之地,随便找一个华人可能都是来自北大或是清华的。
 
     当国内的同学都婚姻美满,收入稳定的时候,我们还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有人说这是你们自找的,是的,这是我们自找的,所以我们更要混出个样子来。在这里,我们无亲无故,不能用父母的人情,托门子找关系。这是一个只相信实力而没有人情的国家。当国内的同学都已经是是处长部长以上的级别,在这里我们只能还是一个IT民工!
    
    这是写给所有留学生也是写给我自己的,我想说我对你们的坚强与执着感到骄傲。

    我们要用更理性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未来!
    

   

 3 ) 夹缝之中,谁成就你的英雄情结?

窗外的乌鸦又嘎嘎叫了几声,那声音充满嘲讽与揶揄。我一怒,伸手摔上了窗户。

我也是个留学生,在学校里低头静静走路,像澳洲人眼中的许多中国人一样沉寂而勤勉,每周三天去餐馆工作,默默忍受着故意在我们身边停下的车里面伸出的中指和牙缝里挤出的“Chinese”然后看他们大笑着扬长而去,一天十次的HOW R U 我都可以一一笑着应付,但是到了第十一次,我终于彻底迷茫了。

我也去过教会,不过是华人教会。我捧着厚厚的唱诗谱跟大家一起唱诗,看信徒们讲圣经讲主讲到泪流满面的样子,第一次去主持的老人家让我站起来,笑眯眯地说,一祐,我们真心欢迎你常来。那天的阳光异常温暖,在冬天里舒服得不像话。散了场后我一个人捧着茶杯拿着饼干在后院晒着太阳想,如果这不是华人教会,我可以得到这样的安宁和幸福吗?

也许免费的面包和免费的一切都不重要,也许我们还真的相信我们都是为了梦想而来的。我们身后一样有沉甸甸的父母,他们还在那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国家里生活,为了唯一的孩子想都不想就贡献出多年的积蓄,然后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操碎了心,盼着一周一次的越洋电话。

写到这里,我想问,中国人都疯了吗?



卢刚的事情我不了解,这里是电影,我愿意说说刘星。
就电影所透露的细节而言,我很容易就可以断定他真的是个天才。敏感,乐于表达,往复不变的耐心,思索,善良,冲动,绝对的聪明,以及信仰。初来乍到的美国,一切真是太过于新鲜,借助这顶级的设备,完成研究,拿个诺贝尔奖,娶个洋妞,再把荣誉和财富带给殷切的父母。皆大欢喜,一了百了。

但,就这么简单吗?
我没有任何铺垫地看了电影,结局让我相当意外。
他的确具备实现这一切的客观条件。然而电影的最后,我们的天才举起枪,砰砰砰干掉了自己心里的小人和骗子,然后又干掉了自己的信仰,就是他自己。那个拼命闪烁着的思维,终于可以平息归来。
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他要奋战的不仅仅是学术,而是文化。他被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紧紧地挤压着,从而让他的一切比起在国内时仅仅攻克学术瓶颈要更加困难。教授嫌他不听话,最终选择了弃暗投明的劳伦斯;金发碧眼的姑娘嫌他傻,一句英文都说得费力那我们怎么可能呢。被逼得孤立无援的刘星,怎么可能还是英雄抑或者天才呢?

电影之中几次幻化的西部牛仔场面更加说明,刘星身上有严重的英雄主义情结。在开枪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他为什么先杀的是劳伦斯,然后才是教授呢?
嫉恶如仇的刘星,也许还是个血浓于水的爱国者,他对劳伦斯说过,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语言。
但这一切都覆灭了。

那场变革后的呼吸,蠢蠢欲动的对知识的渴望。那个时代和那个文化注定成就不了他。

如果是别人,身边如果有一个像乔安娜的朋友,也许可以撑下来,成就另一番事业。但是刘星没有,现实的卢刚甚至也杀了她。而这仅仅更让我觉得,他充满了脆弱的气质因而更是个天才。但天才睁开眼,身后依然是沉甸甸的责任,身前依旧是他眼中的邪恶。

他被夹缝中的自己夹死了,这就是天才身上的暗物质。




我可以理解我身边的有些人,他们想方设法想成为澳洲人之中的一员,他们参加一个个其实并不欢迎他们的party,他们调整者语调学说那不好听的澳洲口音,他们为了福利待遇和在我看来的虚荣离乡背井拥抱孤独,他们选择了异地,却不承认自己是个异乡人。初中时的一个朋友,在去了英国旅行之后回来写到:我看到中国的月亮都觉得如此丑陋。

只是不同的选择,当然没错。只是以上的这些人让我在看了电影之后只能说,真可惜,你们都不是天才。罢了。

中国人相信,一大早听到乌鸦叫不是好兆头。我知道,我算是被黑死了。

 4 ) 流星

这部电影描述的是留学生的故事,刻画了留学生的刻苦、父母的殷切希望和外国人的友善,当然也展现了友善的外国人背后对中国留学生各种复杂的情感。后来我还搜索了校园枪击事件的原型人物卢刚。网上的评论是文字化的,而且多偏向于负面,所以和电影里的刘烨并不能划上等号。

留学生的光宗耀祖,这是中国人都很容易能够感受到的一种情感,说来对外国人,也许是无法理解的。为什么?中国还是太弱吧。中国人又爱面子,总爱关注表面现象,所以看起来“留学”是一件道地的好事。只是,谁知道,国外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也许可以衣食无忧,可是除了衣食无忧之外,在上面的人却多得足以让人喘不过气来,这和以国内佼佼者身份出去的落差太大太大。不愿意随便扣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大帽子,一般人对于这样的变化有任何适应不良都是情理之中,也是可以预见的。只是中国人不太愿意袒露内心,更不愿意承认内心的柔弱罢了。

中国人的教育方式鼓励竞争,喜欢高高在上的那股成就感。一个极度聪明的人却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team player。有些事靠一个人是完不成的,记得分一些给大家共享。可是中国人很难有这样的气度,而且又不会隐藏自私的想法,因为教育让人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理直气壮。结果就是会在国外受到教训,可是受了教育毒害的留学生怎能轻易地转换想法呢,所以只有满腹的委屈。

片中人性的卑劣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能存在、能不灭就有其道理。Soft skill是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可以在欣赏你的时候把你夸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可以在践踏你的时候全盘否定地不留余力。只是,你确定还是原来那个你么?如果是,为何还要举枪呢?我们的自信到底源于自己还是源于外在的评判。深深地感到痛心!如果一个人对自我有很准确的定位,那么是可以做到能屈能伸的,因为人生就是高低起伏,世事无常。

最后,当然也为被枪杀的人及其家人感到不幸。尤其那个上海妻子,还在好心地关心刘星。可是刘星,这个名字真的就像流星一样,短暂的荣耀照亮了天空,却终究会殒落,说不定最后落在哪里。

 5 ) 被“中国式教育”扭曲的一代人

抛开卢刚事件不谈,单对于“刘星”这个电影人物来说,塑造得应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像这样的所谓“书呆子”,或者说“模范生”,能最终走上这条极端的道路,其实一点都不奇怪。电影中无论是用他朋友做对比,还是他父母的那种望子成龙的中国式一般状态、语言……都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看过《美丽心灵》的人都明白,科学这东西,没有一点狂妄和疯癫是绝对不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的,而刘星的所做所为,正出于一个科学家必要的心理准备。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导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想:如果刘星的导师是纳什的话,他早毕业了。但很可惜,他的导师是一个伪善的小人,所以他更欣赏平庸、虚伪的劳伦斯.冯(一个一出场就令观众恶心的家伙)。我认为本片看似一个美梦粉碎的俗套故事,其实讽刺的并不仅仅是美国,它更是对中国人那套教育体制的完全否认。真正杀死“刘星”的也不是别人,就是他在中国接受的那一套教育方式。

应试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抹杀理想,事实上刘星想的就是“应试教育”鼓励的东西——诸如:努力学习、为国争光、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等等。当然从表面看,对家长来说就是:光宗耀祖。这点在中国孩子的心里是心知肚明的事情。刘星为自己设想的路,一开始也是这样。他用自己超一流的“考试能力”,仅仅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导师让他用一个星期完成任务——这不由地让我想到了小时候为了考试,提前一个星期临时突击,仅仅是为了让父母看到一个满意的成绩(这就是中国式的逻辑)。所以对于“问题本身”,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一点都不怕。他们最怕解决的恰恰不在具体事物中存在的问题,他们最怕的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而这一点刘星是更本想不到的。因为,在他做这个美国梦之前他只是想把“事”做好——仅此而已。

在中国,从小我们的父母,为培养我们(独生子女)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我们只需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刘星是这样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环境中被培养出来的,忽视了这一点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影片的立意。

这样的孩子不论在学术上,还是爱情上,他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与伟大的数学家纳什是有共通点的。因此面对现实的残酷,他们最终除了在这个“人肉世界”里发疯之外,几乎找不到第二条路。满脑子的“暗物质”不仅令刘星在权威人士面前得不到必要的尊重,更让他喜爱的一个美国女孩,不得不敬而远之。于是,在这双重打击之下,这代独生子女的心理的诟病——他们脆弱不可避免地走向自毁。

在片中我们可悲地看到:他们这些所谓的“天之娇子”在美国真实的生活状态,他们中有些人成为了理论的俘虏、有些人开始在生活上追求美国方式,更有甚者,彻底地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中国人(比如劳伦斯.冯)。但是,只有刘星,一直在坚持一种本色生活、学术上则表现为一种“原创精神”。

一身亲切的蓝色条线运动衫,一个大而笨重的书包。这个应试教育下的“典型形象”,是我们中国观众再熟悉不过的了。他有梦想、有抱负、对祖国更有无比赤诚的热爱。他的眼泪,有人懂,也有人不懂。但,他的坚强却比纳什差远了,每一次对父母的撒谎,都是一次对心灵的拷问。我仿佛看见了在那遥远的彼岸——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父母的期望这时已经变成了一种压迫、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压迫——它一旦与外界的其他压迫混合在一起必然导致一个“独生子女”的彻底崩溃。因为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挫折教育。在分数决定一切的竞争中,我相信刘星的那所谓自尊心,不过就是因为常年的考试——高分——再考试——再高分积累起来的罢了。至于别的什么,更本不用他操心(他也不用操心),这无疑为他后来的扭曲埋下祸根。美国人可能不理解。但作为一个80后、70后的过来人,这应该是再好理解不过的。我们就是这样被毁掉的……

什么狗屁博士?!什么狗屁论文?!什么美国梦?!应试教育对这代人的深远影响,不是说:“让你出国,环境变一下就可以完全颠倒过来的”,在那套完备的体制下,毁灭的恰恰不是人的才华,而是人的心灵。刘星真正毁灭的地方也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中国。在他第一次因为成绩出色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今天的疯狂。

可以想象:在他自认为强项的这个领域,他应该有多么的不可一世呀……但也正因为如此。从没有经受过此类失败中国知识分子、最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学识上的羞辱”,他们一旦失去了他们的必然王国,你让他们怎么活呢? “飞得越高 摔得越惨”——这话是有道理的。

一贯的成功意味着一贯期望值的累加、其实,不仅是老师、父母……包括他对于自己的期望值都是相当高的——这必然在另一方面会很吃亏。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从来不告诉孩子(也不可能告诉孩子)——面对这样的风险该怎么做?因为它自身要求就是这样的东西——没有成绩就滚蛋。

所以,这是一个注定要发生的故事。中国式的教育对抗美国式的功利,除了全面、彻底的失败,还能怎样呢? 而它只有发生在我们培养的所谓“尖子学生”身上,才会显得特别深刻,让人有所觉悟。如同我们要消灭腐败一样,只有高官、大官、不可能腐败的人也腐败了。我们才会想到:“是否该做点什么?!”,其实在我们的改革家们想的时候,问题自身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更大、更黑暗的问题即将发生。片名:Dark Matter 起得很好——它暗示了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会有那么一天的……

 6 ) 暗物质:卢刚之后,赵承熙之前,看不见的那个阴暗面

13岁的“约翰”向继父照片上狠刺着飞镖,愤愤地说着:“我恨他。一定要杀死迪克!”;高中生约翰在一家赌场玩老虎机时,咒骂数学老师:“我想杀死他,你永远无法摆脱这个布朗斯通”。这两个故事在它们的创作者那自大又包含不安全感的情绪下一点点挤出,最终两个约翰合力将他们的制造者推上了屠杀的舞台,2007年4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将压迫制造者脑海的那个“You”干掉。

可以想象,好莱坞的某个编剧正一边悲天悯人、一边盘算着稿费将赵承熙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悲剧变成银幕语言,编剧心中一定存有对凶手行为认识上的矛盾以及创作中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矛盾。

而当华裔戏剧导演陈士争在2006年创作关于另一名杀人凶手——卢刚的电影故事时,他心中或许并不存在这么多的矛盾情绪。一方面,这个15年前因在艾荷华大学枪杀导师和师弟共四人并随后自杀的卢刚,早已被媒体和学者讨论多年,几乎以自私和狭隘的性格被盖棺定论;另一方面,卢刚与导演陈士争曾是多年的哥们,导演对他的成长历程自然更有认识。于是,陈士争以物理系高材生卢刚的研究课题“暗物质”作为电影名,想说出自己眼中的卢刚,他不是至少并不仅仅是被盖棺定论的那么简单。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屠杀悲剧上眼前,《暗物质》就小范围地在全美放映,并赢得一个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科技大奖,再加上弗州屠杀案主角赵承熙与16年前的卢刚同为亚裔,时间和人物的双重原因,让4月的这次悲剧让人联想相关电影时,更多想到刘烨主演的《暗物质》,而不是比它名声大很多的关于另一次校园屠杀的《大象》。

相比将自己彻底封闭起的韩国人赵承熙,同样在美读书的卢刚那现实生活显得要正常得多。他和十多年前在美求学的那批真正的中国精英们扎堆在实验室和图书馆搞科研、偷接邻居的电视信号、看AV、抢教区的免费自助餐吃,苦中作乐是他们共同的生活趣味;他比内向的赵承熙要开朗得多,去导师家过派对生活、教热爱中国文化的校董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饰)唱中文歌、喝乌龙茶、讲“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绕口令,甚至勇敢追求校外的美国妞;他的研究才能更是被导师大为赞美,以至于在导师间关于早期宇宙学的激烈学术答辩时挽救了导师的论题。这样看来,卢刚身上完全不存在压迫赵承熙内心的那个假想敌“You”,于是他最后的虐杀行为不是精神病专家刘锡伟分析的那种“疯劫”,卢刚清晰地知道自己要杀了谁:不给他毕业论文通过的导师以及那个按导师设计路线走下去并获认可的师弟,这也是当年的媒体普遍认为卢刚不过是压力爆破的失败者的原因。

但陈士争却意见不同,“对9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卢刚是英雄。这些学生为了适应现实,不惜将美国梦变小。但卢刚不肯妥协,他的幻想,成了他生命的血液,幻想破灭时,他也随之消亡。”于是,在陈士争的《暗物质》里,卢刚的内心被自己所投入研究的“暗物质”完全占据,在他以数学为工具观察的宇宙空间里,暗物质占了99%,这个庞大的比例更膨胀起其良性的研究欲望以及恶性的不容被否定的自大情绪。刘烨准确地表达出这个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留学生那谨慎又固执的性格,他从不敢对导师直呼其名,永远要加上那个”professor”的称谓;他遵从中国传统师道,担心超越导师;他的每一封家书伴随着班卓琴乡谣版的《念故乡》,告诉父母在美国一切都好,自己很开心。另一方面,在面对“暗物质”膨胀的研究欲望时,他像足了文化认识里有冒险精神的美国学生,固执地追求,结果没想到这里一样有校园政治:导师隐瞒了答辩程序,造成他只出模拟而无结果的论文失败,而最不愿在学术上冒险的师弟却获得了承认。

除了科研梦想惨遭破灭,对于那个年代的留学生来说,光宗耀祖梦想的破灭也是致命的。电影以土、金、水、木、火为题,将电影随卢刚情绪变化划分成了五段,抵美时的兴奋与刻苦、初获认可时的喜悦、社交生活带来的愉悦、答辩失败的沮丧、离美前情绪抑郁的爆发,每个段落的开头都伴随着一封家书,家书的调子只有一个:我在美国挺好的,等着接爸妈过来。影片以平行蒙太奇带出震撼的结尾,在舒伯特《爱情小夜曲》的配乐中,卢刚收拾好行囊,将积蓄寄给父母,向正在评奖优秀论文的礼堂平静地走去。这边,刚被卢刚抹上手霜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意识到不对劲,向着校园奔去,那边,在工厂上班的卢刚母亲感应到儿子的讯息,骑着自行车向家里狂奔去。催命的电话铃声也催泪般地响彻,终于,出大事了。

陈士争当然不能漠视屠杀行为般地将故事描绘成“宁为玉碎的学生面对相约瓦全的世界”,但他成功地揭示了不同于简单认识上的卢刚心路历程,就像卢刚在师生联谊会上把干杯叫做“Up the bottom”,陈士争从上到下颠倒了我们的简单臆想,杯底剩下的是5个早逝生命的鲜血遗迹,卢刚也是受害者之一,罪魁祸首是沟通的障碍。16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摆放着纪念33位屠杀受害者的花岗岩,赵承熙也在其中,同时大量的舆论报道和评论也更加冷静而客观,试图透析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于是,我们可以相信,未来关于赵承熙的那部《You!》也会是深刻而多样性的。

 短评

太沉重呀太沉重

6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宇宙不是无端爆炸的,它需要一个引体。

7分钟前
  • 匡轶歌
  • 较差

不错

8分钟前
  • 阿苏
  • 推荐

只能说他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13分钟前
  • ice小鱼吃冰块
  • 推荐

17分钟前
  • 还行

很不爽.

18分钟前
  • A 涂
  • 力荐

简直不想评价。

20分钟前
  • 苏比
  • 还行

让人一如既往失望的刘烨

25分钟前
  • 亲爱的我呀
  • 还行

不应该

26分钟前
  • llxx8023
  • 推荐

这个悲剧不是卢刚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海外学子的通病,而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卢刚自身人格缺陷,整个中国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

29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还行

6/10

34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准备出国留学的以及学生经历一路优秀即将考入大学的孩子,看看这部电影吧,也许会少很多不必要的悲剧。

38分钟前
  • Tiger
  • 还行

穿的那身衣服跟郭晓冬很像啊

43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似乎没想象中震撼

48分钟前
  • 臭臭
  • 还行

更加喜欢刘烨了

50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力荐

真傻

51分钟前
  • 占朵
  • 还行

听老外讲英语总能懂个八九不离十,听咱国人讲英文就像听天书一样你说奇怪不?ps.瞧那结尾,改编也不带这么戏剧的呀~

52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要不是有梅姨在 不会给三星的~~

54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因为结尾 多颗星

57分钟前
  • jiji
  • 还行

实在难看的不是一般般

60分钟前
  • 罂粟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