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奇食记

综艺大陆2021

主演:内详

导演:王冰、陆子明

剧照

更新时间:2024-10-27 04:38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霍格沃茨的美食课堂

套路与反套路,这段话我没想到我会用在给美食纪录片的影评里,《奇食记》真的是意料之外的一个“美食”纪录片,原以为会是看馋的《舌尖上的中国》没想到是悬疑恐怖类的美食节目hhhhh

刚打开视频就看到醒目的空降定位,拖动拖动进度条都能看到吐彩虹的小黄豆,我就觉得事情不简单,片头动画的奇异画风和音乐风格仿佛是哈利波特亲传,色调剪辑的赛博朋克,都让我觉得我选择吃饭的时候看他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

第一集叫上瘾味道,旁白一开口真的很有b站的特色,特别是见手青部分的开头感觉就差把“红伞伞,黄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埋山山,哭喊喊,亲朋来家吃饭饭;吃饭饭,有伞伞,全村一起躺板板。”打在公屏上了。感觉云南蘑菇小片段的拍摄手法和剪辑风格如果能被国产悬疑片借鉴一点点,也不至于总是被骂了,其实见小人也是我一直的愿望,但怎奈没有这个胆量,身处北方的我也没有这个机会,有一丝遗憾~

螺蛳粉作为这一篇章的内容应该是我个人认为最名副其实的选材,我也算是螺蛳粉的发烧友,一直对酸笋的味道又爱又恨,爱的是口味,恨的是留在衣服上的气味,旁白用欠了吧唧的香水拟物前中后调终于让我知道我对酸笋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来自哪里——是墨水。

前面重点就言尽于此,后面就随便说说吧,撒撇真的是我完全无法理解的美食,可能也是因为我没有尝试过吧。浆水这个居然是兰州的,我也是万万没想到,毕竟一直说的都是陕西浆水面浆水鱼鱼,而三酸我也是一直久仰大名,有朝一日一定要去尝尝,其实这个与前面的那些比起来哪些都太可爱了。

看到评论区创作人的一句话“美食无高低贵贱”,其实这句让我想到了之前蜡笔小新的一个剧场版《b级美食大逃亡》也是这个主旨,我们日常生活可能接触不到,就是在每一种美食的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存在,比如老生常谈的过桥米线,还有腊八粥,我们看到的是美食本事,他背后是存在文化历史的闪光点的,看弹幕有人吐槽第一个尝试到这种吃法的人经历了什么啊,那世界上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需要对每一种美食都抱有敬畏之心,每人的个人感官其实都是片面的,奇奇怪怪的美食背后是有他存在意义的。

这个节目真的给我很大的惊喜,在现在这样一个创作环境下《奇事记》也算是开辟了反向下饭节目的新天地,希望日后的剧集更有意思吧,不能下饭也可以让我减肥嘛,嘿嘿。

2 ) 《奇食记》

推荐#纪录片##奇食记# 上个星期,哔哩哔哩上《奇食记》限时免费,我就趁吃饭的空挡看了前四集,周末用室友的会员看了最后两集。如今看了,简单总结一下,推荐给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的你观看 《奇食记》一共介绍了29种奇食,目前为止我只吃过里面介绍的六种半食物,其中有四个半在第五集,其他两种为螺蛳粉和活珠子 第一集 1.云南大理 见手青:见小人,好好玩呀! 2.广西柳州 螺蛳粉,超爱吃。 3.云南德宏芒市 撒撇 4.甘肃兰州 浆水 5.贵州独山 三酸 盐酸、虾酸、臭酸,之前去贵州但是没去独山,喝了独山产的鲜牛奶 第二集 1.云南鹤庆 吹肝,想吃 2.福建永春湖洋镇 尿蛋尿猪蹄,看了制作过程,没胃口。但是看里面的人吃的好香 3.广西融安 烧炙——网油和江苏常州 网油卷 4.广东中山神湾镇 炒禾虫,禾虫披萨 第三集 1.广东广州荔湾老城 猪头肉 2.云南大理 白族生皮(猪皮) 3.贵州榕江 牛瘪火锅(色香味皆示生人勿近,但比撒撇好点) 4.广西南宁 花肠(猪的子宫和输卵管,下粉条) 5.河北赵县 全驴宴(浑身是宝,著名菜,龙凤呈祥 吉祥三宝) 第四集 1.四川成都 卤兔头 之前听一个成都妹子提过,还告诉

3 ) 奇食记美食目录,欢迎大家踊跃尝试

第一集 上瘾味道

云南-大理:见手青、

云南-德宏-芒市:撒(凉拌)撇(牛的消化物)

广西-柳州:螺蛳粉

甘肃-兰州:浆水(酸可乐)

贵州-独山:独山三酸盐酸、虾酸和臭酸、臭酸干锅

第二集留了一手

云南-鹤庆:吹肝 油煎吹肝

福建-永春:尿肉、尿蛋、ps这个是真的牛批!!!奇食指数爆表!!!

广西-融安:烧炙咸

江苏-常州:网油卷甜

广东-神湾:炒禾虫,会爆浆的禾虫要不要来一碗啊

第三集浑身是宝

云南-大理:白族生皮

贵州-榕江:瘪城、牛瘪火锅

广西-南宁:花肠(子宫)

河北-赵县:全驴宴 龙凤呈祥 吉祥三宝

第四集小开眼界

四川-成都:兔头

四川-怀远古镇:豆腐帘子、鱼香豆腐帘子、

云南-剑川:木蝴蝶/青蛙皮 树皮炒鸡蛋、

江苏-南京:活珠子/毛蛋、

江苏-连云港-灌云县:豆丹、炒豆丹

第五集爱恨两难

北京:豆汁儿

福建-泉州:土笋冻

贵州-贵阳:折耳根(鱼腥草)、折耳根蛋糕

重庆:脑花、

云南-梁河:傣族、油炸蟋蟀、油炸蜂蛹、油炸柴虫、

第六集时间滋味

云南-勐养:牛屎酒、

广东-汕头:老卤、

浙江-绍兴:霉千张蒸肉、蒸双臭、!

贵州-雷山:庵汤、剩菜剩饭腌制的汤、这个看着是真牛批!!

海南-三亚:鱼茶、黎族、腌制 小淡水鱼、水果酸、牛皮酸、!!

4 ) “美食无高低贵贱”

《舌尖上的中国》成功之后美食节目好像都看到了甜头一样井喷一样的冒出来。大多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劣品,画虎不成反类犬。像《奇食记》这样给我眼前一亮的纪录片还是头一回。开头介绍大河的那段旁白就给人很劲道的感觉,说书人似的咬字让我感觉不完全是在看古板的纪录片,更像是在台下听人讲一出精彩的故事。见手青那段的旁白和bgm结合的恰到好处,带点诙谐的旁白声与稍显惊悚的bgm相结合,少了点“弹幕护体”的害怕,多了些创意有趣。比起这些表面的东西我觉得这部纪录片最值得好评的是导演的构思。在小破站的置顶评论底下导演组说他们把“美食无高低贵贱”当作信仰。我想这是最精髓的地方。我看见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片子的理由是“恶心”,可食物本身怎样算恶心又怎样算干净呢?这些食物生于天地长于自然,其本身带给人的价值远不是一个词所能定义衡量的。我想导演或许也是抱着这样的初衷,跑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去寻找这样“奇”的食物,光是第一期就在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四省五地取材,态度可见一斑。很期待后续还能介绍一些什么样的奇食。

5 ) 国产深夜档,过于刺激

说到中国特产,美食算一样。

美食纪录片算另一样。

打《舌尖上的中国》诞生起,国内导演好似打通任督二脉,找到本国纪录片发展方向。

自然纪录片刚不过BBC,可论起“吃”之一字,中国人永不认输。

其中画风最清奇的,当属它——《奇食记》

有《人生一串》珠玉在前,院长对这部《奇食记》原本也充满期待。

可惜,看过正片才发现:这纪录片不光不下饭,还很下头。

警告!警告!警告!

以下内容可能引起肠胃不适,请正在进食者速速停手!

美食不美

看片名就知道,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对象,硬核!

“国内首部‘反美食’美食纪录片”的Title,更透出一丝特立独行的味道。

但院长我,身经百战,啥没看过?

《人生一串》第二季的烤蚕蛾、烤猪眼睛,我面无惧色。

《风味原产地·云南》的土蜂蛹、猪血撒,我眼都不眨。

任你多惊悚猎奇,我会怕?

然后,就被震撼了。

大部分人或许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食客对牛的消化物情有独钟。

精心挑选高品质小牛,每日两次细心喂养,时机成熟后杀牛取胃。

牛肚,弃之,食草

胃里倒出的满满半消化草汁,才是牛瘪火锅的真正原料。

大火爆炒牛肉牛杂,半熟时加入绿意盎然的牛瘪与牛胆汁熬煮。

原汤化原食,苦到尽头方觉甜。

牛瘪爱好者们大快朵颐,但对院长这类普通人来说,还是单纯的牛肉和牛杂,更合胃口……

只是胃里的草汁,已令人退避三舍。

可还有另一撮人,崇尚物法自然,非要草汁与胆汁在牛体内融合后,杀牛取肠。

字幕用大写加粗的字体告诉我们,不是屎

然而,眼见着厨师剖肠取汁,不详的色泽,让人不得不产生无端联想。

等看到四个小时后的画面,院长更是一个蹬腿,从电脑屏幕前飞速逃离。

此刻再回想起字幕的强调,顿觉深意满满……

这道苦水+生牛里脊制成的牛撒撇,你敢动筷吗?

吃完素的,不妨补充点蛋白质。

形似蜈蚣的禾虫,常人看到退避三舍。

广东人眼中,却是可炒制,可慢炖,可做酱的美味佳肴。

每年中秋时分,吃上这一口,才觉得一年没白过。

甚至有创意菜厨师,以禾虫大搞中西结合。

常年与嘎嘣脆鸡肉味为伴的贝爷,看到这一幕,怕是要欣喜若狂。

南有禾虫,北有豆丹

可爱名字配可怕形象,或许这就叫做反差萌?

豆丹喜食大豆叶子,山东灌云人为民除害的方法也很简单——

吃它!

一根擀面杖,一块小案板,大力之下,豆丹皮肉分离,汁水四溅。

擀出的内容物洗净,焯水加青菜,简单翻炒调味,便成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

如果不知道制作过程与原料,单看卖相,倒也挺诱人。

但亲眼见证过擀制过程(为了截图甚至二刷)的院长,如今只想与这人间珍馐,死生不复相见。

处理过的草汁,以蛋白质为主的昆虫。

瞅着骇人,倒也能理解有人就好这一口儿。

可接下来要出场的食物,从原料到做法,都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

听名字你就要紧锁眉头——

尿肉尿蛋

(再次提醒,前方高能,心理承受能力弱者请迅速跳过至第二趴!)

Emmm……别疑惑,就是你想的那样。

腌制好的猪蹄装坛密封,放入铁锅,再将新鲜鸭蛋码放在罐旁。

接着,倒入静置两天的童子尿,大火煮制。

尽管旁白依然尽责,不断在耳旁科普,尿激酶的抗凝作用能使鸭蛋口感嫩滑。

但眼前的一切,已使我迷失人生方向。

这一瞬的画面,或许我将用一生来治愈。

《奇食记》,你好。

《奇食记》,再见。

谁来背锅

尽管《奇食记》在B站拥有9.1的高评分,但一部纪录片成功与否,有对比更能一目了然。

从分数与评分人数上,就能感受到观众对《人生一串》系列的喜爱。

而《奇食记》播出一月,仅有一千人给出7.6分。

成功与否,无需多言。

倒是失败的原因,值得深思。

对普罗大众而言,评判一部美食纪录片好坏与否,有三点最为关键——

感官刺激,科普水平,人文关怀。

说人话,就是:美食要诱人下饭;通过美食能感受各地风土人情;看过节目,感到内心被治愈。

《奇食记》靠猎奇吸引眼球,创意虽新颖,可要论起下饭指数,从选题开始就输了一半。

另一半,则输在节目组的“恶趣味”。

纪录片中不乏稍显正常的食物,只是占比实在很少。

有时,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食材,为凸显奇特感,节目组还会后期加上魔幻滤镜,令人食欲全无。

大多数情况下,镜头对准的都是观众难以接受的食材,并加以大特写,生怕你错过任何细节。

比起拍摄食物,更似不怀好意挑战观众承受极限

可怜的南京人们,就因为上面那段活珠子特写,不得不一遍遍同外地人解释,我们真的不生吃这玩意。

一般美食纪录片,会从菜肴本身出发,追本溯源,探讨它的诞生原因。

探索之中,观众也随之领略一方水土的独有风情,或古人在饮食上的智慧。

这一方面,《奇食记》做得不错。

讲牛撒撇时,提到当地气候潮湿炎热,苦肠液能清凉祛火;

黔东南地区喜食牛瘪,源于夏季炎热,当地人常有消化系统隐疾;

古代人农务繁忙,尿液中的盐分能迅速补充人体缺少的纳,因此吃过尿肉尿蛋,感到神清气爽;

贵州三酸中的臭酸,闻之令人作呕,却能给即将发馊的饭菜杀菌提味。

了解这些独特食物的来源,的确能消解观众误会。

只是,物质充足、科技水平发达的现在,人们完全可以选择更美味、健康的食物,而非死守那些“重口味遗产”。

缺一丝共鸣,多一丝疑虑。

观众不会因此对奇食或其产地生出憧憬,只会由衷感慨。

至于心灵上的治愈,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可以用简单三字概括:

烟火气

美食与故事,是纪录片中人间烟火的来源。

但二者主次关系很重要。

先得用美食吸睛,进而探讨人与食物、人与人、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业界知名的陈晓卿团队便深谙此道,从《舌尖》到《风味原产地》再到《风味人间》系列,无一不是极致美食,配暖心故事。

《早餐中国》《人生一串》《沸腾吧火锅》等高分纪录片,选材虽不够罕见稀有,但胜在人见人爱,故事也能讲得朴实接地气儿。

《奇食记》就比较惨,两者皆无

“美食”没法让人倾心,故事更是贫瘠。

每期要在半小时内展示四类奇食,做法与科普占去大部分时间,剩余部分只够展示食客们的笑脸(和呕吐)。

更像猎奇向科普节目,而非纪录片。

哄骗外乡人吃尿肉尿蛋的片段,更让人想惊呼一句:

“大可不必!”

「内卷」的美食

自《舌尖》系列大火后,中国的美食纪录片,实在太多太多。

按地域划分,有《风味原产地》系列、《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傲椒的湘菜》……

按类型划分,有《人生一串》《生活如沸》《沸腾吧火锅》《水果传》《小海鲜》等。

按三餐划分,有《早餐中国》《日出之食》《宵夜江湖》《向着宵夜的方向》……

一眼看过去,名字长得差不多,内容也大同小异。

《奇食记》会从“猎奇”下手,另辟蹊径,实在不算意外。

其实,打破既定套路这一招,其他纪录片不是没试过。

拿《风味人间》为例,超微观摄影与显微摄影的加入,拍出美食的另一层美感。

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国内美食,视角横跨全球,探索不同国家人民,对相同食材的独特处理方法。

明明是美食纪录片,却叫人看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感。

豆瓣9分实至名归。

当然,这种等级的纪录片,背后成本也不是普通纪录片能企及。

《人生一串》团队给出的方法是:使巧劲儿。

以“烧烤”这一街边美食为题,选材上就够接地气。

各种“肉欲横流”的镜头,足以令荧幕前的每个观众垂涎三尺。

另一半工夫,则花在文案上。

将家长最见不得的烧烤外卖,调侃作“人间堕落指南”:

时不时玩几手单押:

连顾客语录,都句句往人心里戳:

这一点不经意的“”,恰与烧烤烟熏火燎的“不雅”契合。

比起“高大上”的竞争对手们,更让人亲切。

反观《奇食记》,自知选题难与“下饭”沾边,只得cos前辈,同样在文案上使劲。

然而用力过猛,常有不知所云的感觉。

它的失败向我们证明,同质化并非阻挡作品出圈的罪魁祸首

团队的用心程度才是。

对选材的考量,对食物与人之间关系的挖掘,拍摄时的运镜,后期剪辑……这些才是影响观感的决定性因素。

若无质量支撑,再鬼才的创意,终将沦为哗众取宠。

如果你正处于减肥期间,且好奇心旺盛,那么,我不会阻止你点开《奇食记》。

但要只是某天收到朋友“热情”安利,请一定记得——

快!跑!

6 ) 流着口水的憧憬

第一集第一幕就被吸引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对见手青的迷恋,对于野生菌的执着是外省人没办法想象的。但是还是第一次听到红见手、黄见手等等的分类,也是涨姿势了。第二幕的柳州螺蛳粉,最近超级火爆的美食啊,已经拔草了好几个牌子,也种草了几个美味,下决心今年一定去一次柳州!第三幕的苦撒,这个我就又有话要讲了,本地人也是不一定能接受的,而且如果做的不好还是很容易吃坏肚子的,我们一般会选择没那么重口味的柠檬撒。第四幕的浆水,作为一个在大西北待过的人当然有体会那个味道,但是并不是特别喜欢。第五幕的贵州三酸绝对是第一集的顶峰!笑中带呕的看完,突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还有这种吃的,原来还有那么恶心的吃的,原来还有那么臭的。真奇食无疑。

第二集我云南依旧有镜头,毕竟是南蛮之地,不负众望,美食都来源于大自然的条件与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二幕童子尿质量把关,品质保证也是醉了。第三幕,果然有美食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有苏东坡的影子,江浙沪的甜,两广的粉,始终是逃不过去的魔障。留一手余地,去体会奇食更多的奥义。

第三集的文案很喜欢,江湖人不老,将新鲜食材从头开始,只为虏获头道奇味。猪头肉经常吃,但是不知道原来还可以分解为如此多的部位。第二幕火把节应该是彝族的,但是不妨碍各民族一起庆祝,分享美食,“食物的初味,对祖先的初心,在美丽的洱海边,薪火相承”。第三幕侗族牛瘪火锅,其实傣族也这么吃,云贵川是一家。第四幕的花肠让我流口水了,决计是要去尝尝的,“肠相思,味难忘,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文案一如既往的戳心,物尽其用可能也就是中国美食的特点,耐人寻味。

第四集一开始宽窄巷子的兔头你是在逗我么?第二幕树皮是真的好吃,口感不输毛肚,又没有油腻感。第三幕的豆腐卷不算奇食吧,毕竟臭豆腐也不算。第四幕移到南京想到毛鸡蛋,果然是。不过搭配威士忌还没有试过,果然有钱人的世界我们不懂,诗意的城市,诗意的人,我同意。第五幕的豆丹可以,满屏幕的虫子乱飞当然没事。越开眼界,越见真相,越能破圈。

第五集开头的豆汁儿是在逗我么?这也奇?这就是臭好吧。学学人土笋冻,那个才叫奇好嘛。第三幕折耳根不算贵阳,云南和四川联合表示不服。“有多少人爱,就会有多少人恨。”文案又调皮了。第四幕猪脑花也是呀,不能算重庆独奇。而且脑花不单是煮火锅,烧烤、清蒸也很好吃。非常推荐傣味的烤脑花,更好吃!第五幕开始,吃虫子还得说云南。和柴虫类似的还有竹虫,一个吃树心一个吃竹心。蜂蛹、蚂蚱也是一样,万物皆可炸,没有一直虫子能活着飞出云南。

第六集节奏重回云南,牛屎酒其实我也未曾听说过呀。时间的魅力,甘于寂寞,等待绚烂。第二幕的老卤你告诉我那里奇了?卤肉是奇在哪里?又在逗我么?第三幕臭菜也木有听说过,看看画面我劝退了。第四幕的庵汤也是一种发酵食材,美不美的还得自己尝试,但是穿插的几个小剧场是串戏了么?第五幕的鱼茶不是很感兴趣呀,黎族也和傣族一样,立足于热带,以酸为杀手锏,串联万物,兹发食欲。

总体来说,这部剧虎头蛇尾。开头很让人惊喜,中间开始选材或者拍摄手法出了点小岔路,文案一如既往不错。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首创精神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美食,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品味。走走停停,感受世间。

7 ) 奇食偶遇记

首先我吹爆这个文案和配音,贴近生活的用词和有烟火气的声音,结合食物画面本身,让人心里升腾起一股暖意。

初看第一集,菌菇和螺蛳粉让我觉得很合胃口,直到后面各种“奇怪”的食物犹如排山倒海一般席卷而来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了“奇食记”中“奇”的意义。

虽然是带着“猎奇”意味的纪录片,但是非常有意思,是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随着年纪的慢慢增长,对食物的认知从“这东西可以吃”到“这东西也能吃呀”,再到现在的“居然还有这种东西可以吃”。

虽然通篇看下来,有些看起来不能接受,但是还是非常理解。从中感受到了先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也敬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加深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认识。

总的来说,在我看来的的确确是一部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一观的奇食纪录片。

8 ) 清单

想吃:

云南-大理:见手青

云南-鹤庆:吹肝 油煎吹肝

广西-融安:烧炙咸

江苏-常州:网油卷甜

云南-大理:白族生皮

广西-南宁:花肠(子宫)

河北-赵县:全驴宴 龙凤呈祥 吉祥三宝

四川-怀远古镇:豆腐帘子、鱼香豆腐帘子

云南-剑川:木蝴蝶/青蛙皮 树皮炒鸡蛋

贵州-贵阳:折耳根(鱼腥草)、折耳根蛋糕

重庆:脑花、

已吃:

广西-柳州:螺蛳粉

四川-成都:兔头

福建-泉州:土笋冻

拒绝:

云南-德宏-芒市:撒撇

甘肃-兰州:浆水(酸可乐)

贵州-独山:独山三酸盐酸、虾酸和臭酸、臭酸干锅

福建-永春:尿肉、尿蛋

广东-神湾:炒禾虫

贵州-榕江:瘪城、牛瘪火锅

江苏-南京:活珠子/毛蛋、

江苏-连云港-灌云县:豆丹、炒豆丹

北京:豆汁儿

云南-梁河-傣族:油炸蟋蟀、油炸蜂蛹、油炸柴虫、

云南-勐养:牛屎酒、

广东-汕头:老卤、

浙江-绍兴:霉千张蒸肉、蒸双臭、!

贵州-雷山:庵汤

海南-三亚:鱼茶、黎族、腌制 小淡水鱼、水果酸、牛皮酸

短评

花里胡哨故弄玄虚

8分钟前
  • 懒懒的懒懒酱
  • 还行

点到为止,文案很俗。

10分钟前
  • 黑夜利亚
  • 还行

第一集炖屎!第二集直接炖尿!我日这个剧组!呕…

12分钟前
  • 彼岸响马
  • 还行

很年轻化的旁白与文案反倒多了一份当代的浮躁

17分钟前
  • LōLō
  • 还行

看过豆瓣评论有点困惑 纪录片不可以有趣吗?不可以不那么正经吗?配音一定要播音腔吗?食物一定要拍得美才可以吗?那审美不会太单一了吗?世界那么大我不可能走遍每一个角落 我就想知道些我没见过的东西不可以吗?片子里的食物就是当地人餐桌上的日常怎么就成了猎奇了呢?不会是你不知道而已吗?就算是猎奇 想要满足好奇心应该是贬义的吗?学习不是来源于好奇的吗?我不是质疑个人爱好 我只是有些不懂为什么纪录片也应该有标准答案而已~相对于《人生一串》我更喜欢这部猎奇纪录片!可能是我过于浅薄吧?谁在乎呢?

20分钟前
  • 无色无味
  • 力荐

制作精良,下饭绝配

23分钟前
  • 只为你而来
  • 推荐

有些糟粕就不要当成宝贝,尿煮蛋,庵汤这种东西反人类的东西就不要硬往脸上贴金了,真JB恶心。吃饭就吃饭,硬扯老中医疗效大可不必,毕竟你们也没有做过双盲测试。

28分钟前
  • 鳄龟的救赎
  • 还行

B站大会员可看。大部分食物都没听说过,看起来不是很喜欢,不太对我口味。

33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片头、配乐、文案、旁白咬字等皆令我不喜

38分钟前
  • 即溶汽橙那那酱
  • 较差

大众类的美食欣赏节目,确实到了该细节化挖掘的程度了,而这一档节目感觉就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其实节目整体不像是纪录片,而更像是故事片,确实是很有特点的。通过各种奇怪的食物,从而将美食进行另外的一种阐述,看起来还是别有味道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食界,还是非常不错的!

42分钟前
  • 霜轩落笔
  • 推荐

又是屎又是尿的,我第一次看美食纪录片看到眉头紧锁。这些食物就是以前太穷了,想方设法任何边角料都搞来吃形成的,什么尿肉尿蛋牛屎就是糟粕,没有任何食欲……

43分钟前
  • 阿鲁
  • 还行

【想吃】:见手青,撒撇,浆水,独山三酸(盐酸虾酸臭酸),吹肝,烧炙,网油卷,炒禾虫,生皮,花肠,豆腐帘子,木蝴蝶/青蛙皮,豆丹,土笋冻,油炸蟋蟀蜂蛹柴虫,老卤,霉千张蒸肉,庵汤,鱼茶。【已吃喜欢】:螺蛳粉、牛瘪,兔头,折耳根,脑花。【已吃不喜欢】:活珠子,豆汁。【拒绝】尿肉尿蛋,牛屎酒!

48分钟前
  • mOco
  • 还行

地域稍微局限了点吧,而且有些我觉得“奇”的都不够彻底。不过那些因为受不了里面一些恶心场景而打一星的,我就想问你们有事吗?你觉得奇怪吃惊一下不就好了嘛,非要又讽刺又谩骂,既然是人家传承许久下来的就说明人家对此不讨厌并且挺喜欢,轮得到你在这叽叽喳喳,真以为自己是鲜艳的花啊,你配钥匙吗?文案牛p!!

50分钟前
  • ぼぽほ
  • 推荐

你不要过来啊!!!

51分钟前
  • 你大师兄
  • 推荐

爱恨两难的网感型纪录片。第二集聊福建尿蛋那段,弹幕齐刷“喝口汤吧,原汤化原食”,我整个人裂开。。

53分钟前
  • 推理控
  • 推荐

最不能接受是尿蛋和撒撇,最普通就是卤味。

57分钟前
  • 坍塌
  • 还行

文案挺好玩的,臭味分前调中调后调,中调是英雄牌蓝墨水,一下就get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60分钟前
  • 苏浅歌
  • 推荐

里头的文字有些矫情,有舌尖2的那种煽情的毛病,代入了许多写稿人自以为是的情绪表达,表现出了矫揉造作,让人在客观看待食物过程中掺入了干扰情绪,有些困惑。很多描述感觉像是一个初中生写煽情的抒情文,过于老套,没必要,并且还让厨师说出那种矫情的话。感觉不太专业的样子。配音也给这部纪录片拉分了,感觉不专业,像从街上找了个人来配音,听着不适,甚至有些反感。其他都很好,喜欢看食物制作多于人吃食物想尝尝里头的东西,好吃就无所谓食材了

1小时前
  • DR
  • 推荐

不该用这个纪录片下饭的。。。

1小时前
  • 哟呵
  • 推荐

没有深入到真正的黑暗料理,当然可能拍不出来

1小时前
  • 天予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