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无法不悲凉,一切只是假装坚强……
我们无法不悲凉。
你在阳光底下笑得灿烂。
看不到阴暗里的我的伤。
人前人后,我们假装坚强。
原来,只是自欺欺人的倔强……
在饿了整整一晚以后,她被姑丈狠狠的打了两巴掌,因为即便是他们不给她饭吃,她也不该偷钱,更不该辩解。
她揣着兜里被流氓洗劫后仅剩的几枚硬币,到河堤边的电话亭里打电话给爸爸。爸爸在香港,接电话的是一个风骚妩媚的女儿,她勾着他的脖子说,你女儿啦。女孩带着哭腔说:爸,你来接我吧,我不要在这里待下去,不要一个人。电话那头随便的应付了几句,匆匆挂了。
她又打电话给妈妈,家里随处乱丢的物件,还有沙发上醉到不醒人事的女人,哭着跟她一个小孩子哭诉丈夫的不负责任。
她落寞的往回走,看到手心上,那男孩早上分开时留给她的电话,于是鼓起勇气找他。电话那头静寂无声,前一刻,那个无上威严的爸爸训斥着儿子不务正业跑去涂鸦。男孩子歇斯底里的冲着电话那头叫嚣:你以为涂鸦是艺术吗?你以为涂鸦是正业可以当饭吃吗?名字是你帮我写上去的吧?我告诉你,我再也不涂鸦了,我再也不会见你了!
而这一切,可悲的背景是,电话亭里,女孩在向爸妈哭诉的时候,男孩的爸爸铁青着一张脸,看见儿子的名字被赫然写在墙上。男孩的结局,可笑的紧。不理解的依然不理解。男孩拘谨年夜饭,还有那盒他恨得咬牙切齿的墨条。
最终,缤纷绚烂的年夜,她听到电话那头父母永无止尽的争吵。她烧掉了宿监阿姨留给她的那箱零食。耀眼的火苗,照亮她眼里的悲凉:你们不来接我,我就不吃。如斯倔强,一如平日里人前的假装坚强。
年初三,她饿了整整三天,扶着床架的手无力的垂下倒在地上。她蜷缩着身子,即便是再饿,她也不要吃。渡说:你终究是渡不过,这么顽固的石头,连我都不想要呢!她泛着白的双唇微启,干涸的喉咙里冒出嘶哑的几个字:他们会来接我。
而最终的最终,那外遇的老爸和情人双双死于车祸,醉酒的老妈也就这样静静的去了。姑姑终于来接她,到头来,接到的却是地上一具冰冷的尸体。三人,终于在一起,地点,却是另一个世界。
渡说:我会让他们来陪你。同情,与否,不想追究。
妮可说:要想不被人抛弃,你必须先抛弃他们。可是,最终,她放不下。
女孩留下了寝室里所有的东西,给妮可。我说过的,等我离开,这些东西,都是你的。
暗黑的部落格,一如她们暗黑的人生。
“小琳,你终于和他们团圆了吧?
你现在幸福吗……
团圆就是幸福,我还是不那么认为……
妮可”
===================================================
我以为再见这样阴暗的东西,我不会难过,亦不会有泪。可是,事实上,泪水却好像蓄势待发的洪水一样,止不住。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感同身受。明白那样的绝望,明白那样的悲凉,就如同多年前的自己哭到嘶哑,哭到鲜血淋漓,冬夜里刺骨的风,漆黑的夜,看不到希望。
姐姐们总是说,你们总是不笑,我们摇摇头不语。即便笑又怎样,那不过是装了坚强给你们看的。
而在多年后的今天,我看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还有襁褓里嗷嗷待哺的宝宝,或许,长大以后,亦会从母亲的眼神里,读到哪些无处哭诉的悲伤脆弱。
只希望,他们,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毕竟,我们悲伤不起……
2 ) 总有那么一集打动你的心
这部剧的败笔就在第一集黄禾(应该丢了不少观众吧……),但后面的剧情一集比一集精彩,虽然都是年轻演员,但是这部剧和台湾的烂俗偶像剧完全不同,没有那股矫情劲,感受得到每个演员的真诚,很多演员都可圈可点,我个人比较喜欢小刀和李优。
我在看最后一集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的,我才明白,这部剧不是想让看的人每一集都喜欢,它的宝贵在于总有那么一集会打动你,会突然有那么一瞬,你觉得故事里的人和你有一样的遭遇,觉得自己不孤单,然后看着主人公的结局,让你深刻思考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应该说是以一个客观的角度也审视了自己的故事,看清楚自己。
这剧表面看起来有点黑暗,但我觉得它真的可以帮助很多青少年。
3 ) 叫李优的优质女生
叫李优的优质女生——她满足了很多女生对一个男人的梦想。
这并不仅仅在包容情人的任性,也不仅仅是保持到最后都不忘风度。
在某种身世和性别认可的压力下,李优虽隐忍,但原本一直是个很乐观开朗的人。
直到他遇到小菊。
我太不喜欢小菊这个人物了。她的爱来得仓促,去得也轻易。看见她很容易就接受李优是个女生的时候,就在想她怎么一点挣扎都没有,后来就证明她确实就是个一直不挣扎的人。在李优为她付出那么多离开学校后,竟然毫不挣扎就接受了身边人的耳鬓厮磨。在貌似总在为恋人抗争的皮肉下包藏了一颗很随便交付的心。
这心很容易变成真心。
小菊这样的女生,她们很容易就坠入爱河了。
我们生活里不乏这样的人,她们仿佛有某种嗜痂症,爱情三阶段:暧昧—激情—平静相爱,这些人总喜欢前两个阶段。越遇阻力,肾上腺素就到达最高水平,一直在高潮上不愿停下。
我想假如这两个女生没死,她们一定不会走到最后的。
愿意一起死的未必就是多么坚定的爱。与之相比,有些爱,有责任,有忍耐,有对给另一半未来的期许——“为了你,我可以改变很多,也可以什么都不变。”与之相比,两个任性出逃的恋人的爱显得那么轻浮。
李优坐在车里一边抽烟一边流着泪开车的样子真让人心痛。我花痴了,我想起了一句话:神的爱有很多种,最重要也是最伟大的一种,便是纵容撒旦。
这部剧的精彩之处也在此。
青春的挣扎和困顿,很多年后逐渐老去的我们回想觉得多么可笑,但是在当时,我们就是这么容易被撼动,这么脆弱。
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就是各路人马在情感上相互纠缠,苦苦相轧。
我想起中学时代第一次发现自己丢了自行车,回去的路上那么不安恐惧,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家人,走在大雨里,感觉末日来临。
而第二次第三次自行车丢的时候,一点感觉也没有了。这就是时间带给我们的变化。
人年纪很轻的时候,是不容易想通的,这就是青春的特质。所以虽然本剧演员演技并不出色,剧本也不甚完美,但能打动人,让人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样子,想起我们那个在大人眼里明明没什么了不起事情发生还神叨叨的青春期。
所以不要随便嘲笑那些孩子动不动就寻死,而且死的原因不值和莫名其妙。
青春布满一道道坎,人很容易和自己过不去,认为世界和自己总过不去。
每个人都是这么长大的。
(我把我在豆瓣的第一篇影评献给HC的李优,献给挣扎过的青春)
4 ) 很感人的一部片子,看了几次都会落泪。
说实话,刚刚开始会决定去看这部片子,完全是因为炎亚纶,并没有研究过这部片子的剧情,但是看了一集后发现,每一集都是一个小故事,但是整体贯穿下来,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没有谁会让你渡不过,让你渡不过的只有你自己而已。每个最后死去的人,都只是渡不过自己内心的坎。我很喜欢这部片子,有点偶像,有点校园,有点悬疑,有点爱情,有点哲理。推荐给大家看,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点。。
5 ) 其实看下去是有惊喜的
不可否认,演员的演技很生涩!但是,介意的你也不要忘了这本是一部青年题材的电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生涩恰恰把年轻岁月那种青涩和朦胧表现出来了!年轻的轻狂,年轻的执着,年轻的敏感,年轻的叛逆,在大人看来,这都是涩涩的!我不表扬也不批评演员!我只觉得,导演也是很聪明的!不详细说。
刚看完第四集,说是有点惊喜的。本以为是滥俗的偶像剧,却发现却远远在这个意义之上。一个时代的年轻的人,一种社会文化,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话题。值得思考!我会继续关注!
6 ) 并不简单,很现实
其实看完了之后会发现每个故事他都是有联系的,小琳其实挺可怜,父母没有给予她亲情关爱,借住在姑姑家,应该就是有自闭症,不爱说话,最后自己在宿舍饿到胃穿孔死亡。妮可也是比较苦,父亲酗酒好堵,为了生计用身体挣钱,可还是被父亲抢走赌钱,心里有恨,哪怕自己变成石头也想让他死。李优因为家族一直女扮男装。其实这也是很痛苦,不能做自己,担惊受怕的。小菊和巧巧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其实也就是现在的网络暴力问题,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相爱,社会的偏见好像就是容不下这样的人,两个花季少女就这样没了
7 ) 2010台剧巡礼之《死神少女》:国产片如何“渡”过单元剧这道坎?
2010台剧巡礼之《死神少女》:国产片如何“渡”过单元剧这道坎?
如果要给2010年我看过的电视剧逐个打分,《死神少女》估计得尽陪末座。说句笑话,在电视剧制作水平上,大陆和台湾已经基本统一。不给力的演技、支离破碎的情节、毫无营养的台词,成了现在台湾电视剧的通病。除了市场化和拥有一票有较高号召力的演员(更多的是偶像明星),台湾电视剧跟国产剧相比,基本上没有比较优势。《死神少女》只是又一部失败的台剧罢了。
其实《死神》本来可以成为一部很好的电视剧。《死神》的编排模式为单元剧,基本上一集或两集讲一个青少年问题,而用“渡”这个台湾特有的文化观念来贯穿全剧,并点出电视剧的主题“渡不渡的过,关键是自己”。这本来是个很不错的创意,而且若干单元剧抽出来看,还算拍的不错。可惜的是,这盘应然的美味佳肴,用错了调料,弄乱了步骤,最后食之无味,彻头彻尾地馊掉了。这里有重要演员根本不懂演戏这个问题,但最关键的恐怕还是的问题还在剧本上。
一部电视剧没有主演是很难想象的,但编剧就硬把《死神少女》的主演给取消了。按编剧的安排,炎亚纶饰演的沈奇和房思瑜饰演的“渡”应该是主角。“渡”这个角色具有神秘色彩,一般这种角色因为要保持悬念,不轻易显身,直至最后再揭晓身世。这时另一位主演就需要承担跟多的戏份,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可是,我们这位沈奇同学在前十集都在打酱油,每一集都是一闪而过,刚晃进屏幕,马上又不见了,如果不是炎亚纶来饰演,估计都搞不清谁是主演。十集之后的戏份略重些,不过这个重也仅相对于之前而言,他的出现对推动剧情的帮助不大。真正轮到他来“主演”,还是到了跟他的故事单元。就保持剧情频度而言,“渡”倒是一直在推动剧情发展,尽管这个角色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对任何文艺作品而言,主角的塑造都是关键。主角不但是故事的主要角色,他也在一定程度是观众的化身,观众不太会也不可能通过配角的视角来观察电视剧中的世界,而是通过主角的视角看故事。而《死神》有主角,却没有发挥主角的作用,在很多时候,他自己也做了观众,在一旁看别人演戏。作为单元剧,单元主角得到加强是有必要的,这或许是编剧削弱主角分量的初衷。这里涉及到如何处理整剧主角和单元主角的关系。整剧主角是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关键人物,而单元主角是单元故事的主角。从整剧主角的视角看,一个个单元都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从单元主角的视角看,一个单元就是他人生的全部。单元主角是故事的主角,却不是叙述的主角,他的故事通常是通过整剧主角的介入得到展现的。单元剧制作的先驱的日剧。虽然近几年,日剧日渐式微,面临转型,但是她开创的单元剧制作模式及叙事逻辑一直被沿用,一部又一部成功的单元剧证明了这点。而《死神》显然没有搞清单元主角的作用,基本上每个单元都是单元主角亲自上阵,而整剧主角只能在旁干瞪眼,这种单元剧势必造成每个单元就是一个独立的整剧,而不是单元剧了。而这在叙述方式,观众是吃不消的。观众记不住那么多主角,对他们来说,主角只有那么一两个或是一个团队。有人对主演的演技多有批评,主演有没有能力演好暂不讨论,只能说这种剧情设计再好的演员都没法把角色塑造好。
事实上,这部剧不仅没有主角,连配角也没有。在这种单元剧中,配角指的是跟随整剧主角一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人物,有时候他们也推进关键剧情。配角就像“小跟班”,但是角色不仅限于“小跟班”。事实上,在单元剧中,单元主角的出现,多半跟配角有关。有几个配角为单元主角的出现搭台唱戏本来是很符合叙述规律,然而《死神》的编剧却不运用,硬是让一块石头来“串场”。这部没有主角的剧,同样没有贯穿全剧的配角,每个单元剧都有各自的配角,只是在另一个单元剧中他们就自然淡出了。当然,在没有主角的情况下,即便有配角,配角也有力无处使。
单元剧要在一集中讲好一个单元主角的故事,又要让主角和配角都有活干,而且得干好,又能对接下去的剧情起到推动作用,确实很难。这就涉及到每个单元如何取材,如何用材的问题了。《死神》涉及到校园暴力、师生恋、未婚先孕、同性恋等敏感话题,题材都挺不错,但是《死神》用最原始的方式包装他们,就是平铺直叙。这种方式,主角难以进入故事,而且过全过细的描述,使得整个单元都被叙述占据,很难有利推进剧情。其实上述敏感话题有各自的特性,也有各自的共性,这些共性问题完全可以合并同类项,以节省叙述空间,使主角的活动空间更大,观众也好少费脑筋。既然是发生在一个学校的故事,单元与单元之间也不必完全割裂开来,可以交叉进行,在主要叙述一个人的故事时候,有些人的某些情节就可以铺垫起来了。一个学校发生那么多不幸的事件,这所学校是不是也有点问题,这些问题是谁造成的,有没有人能做这些问题的代表性人物?经过这样的重塑,这一个个故事就显得层次更清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且逻辑清晰,更耐看了。
虽然把《死神》批得一无是处,但是《死神》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胆子大,一下子触碰了许多的禁忌话题。《死神》中的每一个社会问题单独拉出来都足够吸引眼球。何况是众多问题的累加,其产生的震撼力远远超过每一个问题所产生震动之和。《死神》的每个单元所叙述的故事,都足够令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反思。而这个是娱乐至上的台湾电视剧极少会去思量的。或许《死神》代表了台湾电视剧的转型。这样的作品理应编的更耐看,更有传播力。这也是让我忍受弱智无比的演技和台词,认真看下去,并给出修改意见的理由。
8 ) 小菊、巧巧、李优
看到她们两个人走向海里,还是觉得触目惊心,吞噬她们的远不止大海。
有人疑惑为什么小菊要选巧巧,而不是和李优继续在一起。因为小菊是les,李优是跨性别者,诉求不同,如果小菊掩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勉强自己和李优在一起,才是对李优真正的不公平。
李优他,在遇见小菊以前和以后,都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出身是不能公开的,而孩子多少都爱父母,他不会希望自身曝光危及父亲,哪怕他不能光明正大地承认这是自己的孩子。寻找性别认同,看清楚自己和小菊,内心会很痛苦,但一定也有感激,他自己也说了她是让他产生热情的第一个人。最好的哥们也不能完完全全理解他,青春期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更在意朋友超过父母吧,而兄弟的言语里流露出的一丝痕迹,都让心沉得更深些。在太久以前,就思考了太多,可是还是找不到答案。只有一条路。
巧巧她,我也谈不上足够的喜欢。可是我知道人在犯了错时,下意识会想要逃,很清楚自己目前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更加逃得快。如果说她真的有哪点不够成熟,就在这里吧。而不是她是同性恋。
小菊她,异性恋分居两地,也可能会动摇吧,人性的软弱使得人贪恋眼前的温暖,她有过犹豫不定,看到一些人指责她劈腿,好像每一个人都可以快刀斩乱麻,立刻把两段感情交割清楚。
我其实很羡慕她们,但最后身边的那个人都在一起,两个人都忠实于这段感情,她和她的情谊。
印象深刻的点还有小菊打电话那里,巧巧没有打,她爱不爱自己的父母,爱,但也清楚他们的感情实实在在的破裂了,对等的,自己能交出的也很少了。小菊她有哥哥、妈妈,可是妈妈的话句句像刀子,她说巧巧是变态,和说自己的女儿是变态有什么不一样呢。和家的连结断了。网络上他者的随意点评、媒体的恶意解读也让她们认清楚她们面对的是这样的舆论环境,是哪怕换了学校,周遭还是会有窃窃私语和异样的眼光。内心也产生了会不会坐牢的恐惧,原本对于一走了之,她就无法接受的(这里巧巧也怀着歉意给老板写了明信片)。最后一根稻草,是李优的自杀,很难不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自己毕竟有过背叛,同时亦有欢愉,曾经见证过他的痛苦,还是没能做那个承接他的人,她也在找自己的性别认同倾向于哪一边,也在学习啊。
活得再久一点,再久一点,会变好吗,这个世界?
还有,如果我们不能有同理心,至少学会沉默,不要有那么多的刻薄话。
天哪~~竟然开始粉炎天王~~前段时间还在使劲看唐禹哲的剧,最近怎么越来越喜欢这种花样美男了,难道是我老了。。。
你们都渡过了 没有人再需要石头 小奇要幸福哦~
是不能跟TW小偶像们较真演技这个事情,但作为一个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人看下来真是心酸不已感慨万千,孩子们不懂得怎样处理问题,大人们也不懂得怎样去理解和教导……算了不说了一篇论文都写不完。以及史上最酱油男主炎亚纶同学是真好看啊……尽管妆很浓= =
只看了林仔仔和赵逸岚的部分 为了她俩也得推荐下 5、6,7——10集
弃。。看半集就受不了了。。。王子演戏太烂了好么这么多年没一点儿变化。。。还有内头发是万年假头套么请问我都懒得吐槽了。。。表情永远是一个我却你是满脸都打肉毒杆菌了么。。。。。
我一向讨厌台湾偶像剧,但是这部血淋淋的片子却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也许演员的演技很生涩,但是影片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却让人动容。 第一个故事结束,我还觉得这又是一部烂俗的台湾剧,因为那个女老师最后自白让人有一种狗血喷头的感觉。但是第二个故事开始的时候,我却不知不觉的看得入神
不愧是周美玲拍的,百合段子都快占一半了。。。
给阿布、王子和林辰晞一人一颗,故事够黑暗,给一颗。但是怎么看炎亚纶都像打酱油的。
冲着炎亚纶来的 哈哈 房思瑜也不错了 剧情还行 但是 太慢了 节奏控制一下 以及 太单一了 看片多了 要求就高了
很残酷,很现实,很黑暗
豆瓣的短评越来越挑剔了的说~~木有觉得演技哪里不好~~偶像剧不就是这种风格的么~~太成熟了反而不对劲~台词偶尔也会很有爱~“如果一个人不想被抛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先抛弃他们。”
题材比较新颖,看了10集之后觉得没意思弃了。。。
那些包含在青春里混乱的快乐和无奈,渡不渡得过全靠自己。
内涵的一比啊。。。
为了烟熏妆
很黑色的一部剧,好过台湾几年来的狗血欠营养的偶像剧!
两话弃 演技是硬伤
房思瑜蛮漂亮的~还是觉得她戏份太少……
最初就是为了炎亚纶。演员没演技,各种青涩;剧情有想法,但是过于苍白。不过还是有看点的,比爱来爱去的某些台湾偶像剧值得看。生活就是这样,渡过了就继续前往下一个关卡,直到有一天彻底渡不过。
果然是看下去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