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意...或许可被归类为凶器
整片围绕着一个女孩的死亡进行,好奇的男孩想知道故事后的故事,最后却阴差阳错的跌进某人预设好的怪圈。然后才知道原来“无意”作为一种无形的利器也是可以杀人的。早在她还不知道孤独是什么的时候,她还可以做一个简单、特立独行,在其他人眼里如同怪物一样的女孩,但是当她遇到一个不同于其他的人,因为别扭,因为过度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以至于不了解该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或者说,是她们嘴里所说的“交朋友”,最后也只能以不成熟的手段碰的自己满身伤疤,找不到出路,也无法相信自己一个人可以过得好。当那个用于自我欺瞒的谎言崩塌的瞬间,突然意识到干脆还不如不知道什么是孤独,意识到自己是孤独的。又越发觉得可耻,不明白这样的自己还有什么存活下去意义,试着努力过。但又找不到出路,最后直接放弃的在最开始意识到现实的时候结束。无论是一开始在巷子里吞咽最后一口呼吸的女孩,还是后山缓慢闭上眼睛的男孩,他们的选择,选择的理由,或许都是一样的。但也许又不该粗暴的把他们归为一路人。只是抱着少年人脆弱的自尊心,死在了一场尚不成形的青春里。
但又有点不满意这样的设置,整体还是拍的过于浅白了一些。多余的情绪全都靠随意脑补了。
2 ) 青春期的故事
台湾小电影的气息很足。青春期的故事,夏薇乔的孤单,叛逆,无法跟妈妈处理的脆弱情感,因为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亲近她,所以生活中只能远离逃避家人和同学,通过 吸烟,凌乱不堪的房间,吵闹嘈杂的音乐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偶尔的心情只有写在日记中。黄立淮同样孤单的一个男孩子,在学校一直被人欺负 ,在同校女生坠楼致死的事件里认识了两个男孩,也更了解了一个同样孤独的女孩子,叛逆的青春,对孤单的排斥,希望有个朋友的心情,让他有了一系列的主意和想法。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他也曾想要说明一切,但又没有那样做。应该是害怕其他人,也害怕自己的吧。另外的两个男生,一个典型的好学生,一个典型的坏学生。恰巧他们都相信了黄立淮,然而真的是恰巧吗?所谓的好学生、坏学生都是以学校的成绩来定的,学校的主任、辅导老师哪有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其实被欺负的孤独同学心思最是缜密,“好同学”压力最大,担心自己不好,往往容易自责,容易冲动,“坏同学”有担当,讲义气,解决问题,但又喜欢逃课,对批评指责敏感。还有妹妹和夏薇乔妈妈的角色也往往是生活中易见的。然而另一个女生,表述不多吧。
3 ) 暂记
死去的女孩夏薇乔不和同学来往,但因为《异乡人》(台译,也就是《局外人》)这本书和静怡相视了。我想也就是从这刻开始,薇乔会在脑袋里面去想象二人会发生什么。
我想说的是,就算认识到无根、漂泊才是事实,那这个事实之上还是可以有待添加的。任何一具肉身都已经被进行各种安排了,但我觉得一具肉身即便是在做规定好的事情,也会出现变奏,从这种独属自己的体验当中形成的经验就可以算是“我自己的添加”。这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此外,在“我”之后,或者说这个我就是一个极度混杂的情况。而所谓在无根之上,就是这个极度混杂的不断理解,有贵的体验也会再感受。先混杂之后,才认识到无根。但意识到无根也会是刺激的吧,意味着混杂还可以再接纳,也就是“别”的前来。
琐事烦恼,误解煎熬,孤独无助,作为一束光的别人也会让不只是瞎想迷思的脑袋被充实等等,针对这样一个学生时代不断编织着故事,无论所谓的身体年龄,就像是所有已经发生和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都在这个背景下来制作,我想这是一种挽救青春的方式,青春就是我的身体,这具身体已经有了发生依然还能发生。
本想在这里再仔细记一下“我所知道的事”,但脑子走神不好使了。太多次对自己说完就完了。
4 ) 你們知道人死了以後會怎樣嗎?不會怎樣,就死了而已。
1,這海报是少数的带人像还能让我觉得不俗气的了,挺不错。
2,片子的两个亮点,剪辑与配乐。导演善于运用镜头勾画人物内心,配乐有一点点《告白》的感觉。
3,前面铺垫的很棒,故事进入中段开始显得匪夷所思。
4,寂寞真可怕。
5,青少年犯罪真是很好的题材,日本,欧美以及台湾做的都不错,可惜大陆的同仁们现在还在津津乐道于网络市场带来的那一点利润。
5 ) 在青春片与犯罪片中迷失
关于剧情。本是一个欲探讨校园问题的片子,却又摆脱不了小清新的影子。韩国也有类似的题材不只一个,人家那是拍出了力度,让人反思,这个嘛就只有沉闷,闷完你什么也记不住,想不到。
关于演员。台湾的女生还是不错的。新人一浪接一浪,而且总有几个会冒出来,如最近大热的郭雪芙。男生好像有点陷入饥荒,柯震东之后再未见当时得乐者。
关于导演。张容吉,我一时没想起他是《逆光飞翔》的导演,那片子我比较喜欢,却只记得女主角张榕容,对了,这两人名字那么相像,不会是兄妹吧?张榕容是混血儿,大概导演觉得她名字和自己有缘,于是用她。
前作起点太高,这部一下拉低了他的水平,不过没几个人能永远保持创作水准。
6 ) 你在寂寞中找到我——谋害青春的共犯
「你们知道人死了之后会怎样吗?不怎么样,就是死了而已。」
张荣吉令人好奇是如何赢得大导演王家卫垂称,挂上了「泽东」的名号拍出「逆光飞翔」。因为坚持用上盲人的主角黄裕祥,在控制演员节奏及故事主体中作出了取舍,当时虽不能带来惊人的成就,但已经说服影迷们相信王家卫的眼光。而「共犯」所展现那熟练的逆光和明暗的语言,才华可比美中岛哲也以血腥兽欲画出「渴罪」中那狐独少女,追上王小帅的「日照重庆」,甚至令人想起了葛斯•范•桑(Gus Van Saint)的「迷幻公园」。在现今一众亚洲新晋导演之中,可以和不到四十岁而拥有四部长片的日本导演石井裕也相提并论,应该只有台湾的张荣吉。
影片没有台北的城市风光,而且大量在中学校舍和周遭的曲折街道取景,对于海外观众而言缺乏标记性的象征,对于台北本地的观众亦欠了申报本土民情的作用。只是当中少年人之间的对话全以华语(国语)进行,没有混入台语,而且演员之间的互动非常自然,行常的活动可以说放诸任何亚洲地区皆大致相同。男孩之一的黄立淮对少女夏薇乔之死非常执着,本性怕事畏缩的他突然抓住另外两个陌生的男孩,甚至策划了一连串追寻少女死因的行动——当中所展现是一种透白的动人魅力,令反叛无制的叶一凯和成绩优等的林永群甘心追随。张荣吉经常把黄立淮放在暗光之中,他的脸永远抹了一丝哀愁,说话总带诗意,要求总令人感到无法抗拒。
张荣吉在「共犯」当中不单是控制节奏上所表现出对电影语言操作熟练,而且在掌镜上光影语意创造了令人深刻的风格。相对前作「逆光飞翔」所纪录对追梦者安然面对肢体限制,传播的正是大众喜爱的心灵鸡汤,「共犯」令人感到年轻族群对社交的倚赖与无知,对成年人的价值观充满质疑与不满,打算逃避自身的困境时,可是脆弱的身躯在天底与幻海之间如何不堪一击——黄立淮与夏薇乔之间一起翩过卡缪的「异乡人」,正好埋葬了他们的寂寞……「共犯」所记述是青春的消逝,不舍却无力挽留。
同是追查死因,亦是有关年轻人的提材,「渴罪」中由役所广司饰演父亲揭开女儿失踪的旅程,与王学圻在「日照重庆」演活追查因抢劫的儿子被警察击毙的船长,两者是从二代的关系中检视自己。而「共犯」则与「迷幻公园」较为接近,完全从少年的出发点观看世情,彼此无论在时空及地点全无交汇,只是在他们旁边的成年人,无论脸庞(「迷幻公园」)还是语言(「共犯」),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2008年在美国上映的「迷幻公园」同样是由小说改篇的电影,葛斯•范•桑为了寻找片中的十六岁滑板少年,在社交网站贴了招揽的留言。结果找来俊美的Gabriel Nevins,演出了告别青春的主角。葛斯•范•桑善长拍出少年男女对成人世界存在的隔膜和疏离,片中的少年Alex在午夜与群党误闯火车站,被一名车站警卫穷追不舍,结果警卫身体遭开行列车栏腰劏开轧死。虽然令他往后的日子深受困扰,却无法向周遭任何人剖白。在他放眼所见的是脸容迷糊的分居父母,自说自话的同窗玩伴,人有我有的女朋友。当他在信中剖白自己时,便是告别青涩迷幻少年时代的时侯。「迷幻公园」虽然无法取代「大象」的惊世成就,但是廷续葛斯•范•桑关心少年人处身成人世界之中的观点,聆听他们对世情的声音,纪录他人们短暂青春的起落。
自从英年早逝的杨德昌让「牯岭街的少年」在黑暗中,亮起了手上的电筒——台湾电影一直只有侯孝贤,正如香港只有王家卫。当国内第六代的导演风华正茂,贾章柯,娄烨及王小师还不到50岁,已取得大师级的水评时,那三个共犯少年摸黑溜进死去少女的房间,亮起了打火机的微弱火光——我们还只能踏在香港的土地上,等待火光重现?
7 ) 14年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閉幕電影[共犯]觀後感
貌美女學生夏薇喬伏屍巷子, 三個不相識途經男同學發現了遺體, 他們決定一同查明女學生自殺真相。
中學生只需就讀時努力求學, 與志同道合同窗打籃球, 揮灑汗水, 並於快餐店做家課, 遠離欺凌, 以及造謠中傷就是品學兼優好學生。近在咫尺的死亡未能嚇唬學生, 他們不會冷汗直流, 失控大叫, 首先發現的男同學黃立准指尖接觸死者, 猶如法醫見習生檢查死因; 隨後的大塊頭葉一凱置下腳踏車, 前來看個究竟; 佩帶眼鏡男同學林永群問兩個同學報了警沒有? 知道沒有後俐落的按了數字鍵盤, 他們如此靜然的面對血水腦漿, 各自感受欺凌、寂寥, 長期渲染下他們覺得目睹墜樓身亡不算驚心, 他們認為事件值得深入調查及嘗試進入死者生前的內心世界, 沖淡、逃避看來陽光普照, 卻是風雨早已吹襲的校園。
輔導老師派發了三本厚度相當的書本給予同學參考, 她要在案發現場發現女死者的三個同學各自寫500字感想, 老師事務繁重, 實在不能多費時間解釋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闡明的死亡含意, 說了學生亦未必領會, 書本是學生經常用的媒體, 文字對於好學者是恩典; 疏於學習者只是一堆沉悶難明的符號, 學生不在乎是否明白老師言語? 一幅壞學生模樣的葉一凱在呈交了報告悄悄的對同夥說他抄了同學版本, 輔導老師一邊忙於批改作業, 一邊按著指引要同學書寫報告, 儘管事後假如老師明察秋毫找到了抄襲不會告發學生, 為了不節外生枝, 更為了專注既定工作, 搬字過紙了事報告不求甚解, 只求交待是校規框住了的刻板形式, 老師不是不想關心、開解學生, 而是工作忙, 抽不出時間而已。
死者同班同學根據校方指示, 於白布寫上懷念字句, 同學對於自殺女同學生前交情甚淺。文字表達的情誼是學校要學生做的門面工夫, 同學那會關心哪個拍攝師生記念照片時刻意把左邊頭髮對著攝影師, 別於其他女同學撥弄頭髮, 露齒微笑, 期待光影捕捉光彩照人成品的離群個體? 同學散播流言蜚語攻擊上體育課不參與籃球運動, 躲在暗處抽菸的夏薇喬, 要是夏薇喬在世時同學多主動問候愛護, 不造謠中傷, 同窗的死可能避免, 死者喪禮不是只有三個不相識男同學出席。
寂寞是十分令人沉淪的麻藥, 夏薇喬母親不時出差, 留下女兒, 女兒養了水母, 她的手提電話牆紙(wallpaper)是發亮的無脊椎動物, 不是動漫人物、偶像明星, 家人合照; 經常查看資訊的近身電話沒有人的氣息, 她真的十分孤寂, 香煙是她排遣孤獨的良方, 母親買下的生日禮物是留下女兒在家, 沒有時間呵候問暖的物質補償; 黃立准告訴同學死者彷彿在他面前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他身材矮小, 是遭他人欺凌的好對象, 他覺得聯同優材生及壞孩子調查死者是遭誰人害死是他擺脫遭欺凌者污名的良機, 他策劃了調查行動, 分析頭頭是道, 黃立准儼如領導者的口吻說:[我發現了一個秘密要告訴大家。] 結語牽引了葉一凱及林永群接納建議, 大夥深入要地探險的快感, 一同做了挺而走險的事, 身份的認同說明了黃立准是有夥伴願意結交, 三位一體的共同進退是他擺脫了遭欺負的可憐相, 挺起胸膛, 幹著秘密行動, 死者呼出的一口氣似是拜託最接近的陌生人查明真相, 各懷寂寞的雙方找到了同好, 天地包容了寂寞的心, 同學只顧尋求興趣相投同好, 忽視更要關心的同學, 不知不覺不合心意的同學成為觀看、批評, 審判對象, 有份牽涉冷待寂寞同窗都是共犯!
電影攝影甚美, 夏薇喬頭顱裂縫滲出的血痕延伸尺許, 血紅花瓣片片的鋪設赤道, 不覺恐怖, 美的令人嘆息、心碎。
Patrick Chan寫於2014年9月1日
8 ) 你知道什么鱼死的快吗?
这货到处参加电影节,最终还是欺骗了我2小时的感情。
我不管是不是小说改编,我也没空去看小说。我只是在想,你搞悬念可以,搞惊悚可以,但至少把故事说完整~一个自虐自闭自以为是的小妞,大声疾呼“你们都不知道我的痛苦!”,我就在说这种中二病,快死了给社会减负!你家庭环境好,上学也没人欺负你,你也不是什么图灵有什么特殊天赋,人家有什么义务关心你的所谓痛苦?去看看那些社会底层,多少人比你过得痛苦。真的没搞明白自杀是为了哪根鸟毛~
阴郁男估计是通过图书馆的日记和自杀女玩游戏,两个阴暗的灵魂在影子里惺惺相惜。结果被无辜女撞破,偷看了日记本惹了祸,这货表面看起来无辜,实际上喜欢偷窥收集别人的把柄来要挟,心机婊无虞。
阴郁男有点变态小文艺~她还有温度,我看见她吐了最后一口气~啧啧,摸也摸了,要不是有另两个人在场,你可能会亲上去!暗恋一个人到底要怎样?你不是一个人,我不是一个人,把大家都拉下水成“共犯”。
这两个主要人物描写得实在是太不丰满,反而落水的眼睛仔和翘课男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不知道电影想表达什么,只觉得家庭,学业,能力,性格什么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三观正确,道德规范行为啊,不然就全是猪一般的队友啊!
突然想到了我养的鱼缸,你知道什么鱼死的快吗?特活泼的和特不活泼的,特怕生和特不怕生的,特好看和特不好看的……活得长的,都是那些不起眼的,平凡而正常的存在。
本来期待的,可惜是烂编剧。
其实三个人一起查案 其中一个一直在自己制造烟雾给这个死去的女同学添上更多诡异色彩 这样简简单单不是挺好的吗 水池淹死了一个导致后半段发力点散乱 真的是可惜啊!巫建和那么好的一个演员 还有阿凯也很帅啊!
有点太矫情了
NOT BAD
釜山电影节展映。一开始就没当悬疑片看,而且黄立淮的眼神早就让人有所警觉,所以后来的反转并不惊讶。雨和水用的太多,表达意境是好,但有些没有节制。两段式叙事很喜欢,故事也值得一看。新演员鼓励分加一星。连着三天在台湾之夜派对、电影节循环大巴和电影院遇到邓育凯,没法不喜欢小帅哥~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反正只要大家都相信,它就会是真的。欺负人这件事情,再平凡的人都做得出来一比较,少年的你还是太脸谱化。张荣吉的风格总是很难描述的。
“有了你们,我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了。”还是没明白黄立淮为什么要陷害那个女生。ps,叶一凯有一点点彭于晏的影子哦~(台北)
一開始以為是懸疑片,中間轉成推理片,後面變成文藝片,後面結尾收太快了,前面鋪陳很多,導致中間事情變成累贅,其實導演只想表達,寂寞會殺死人
几个新演员都是好苗子,非典型另类青春的创作难度是 去把握那种拧巴的情绪而不显得做作,但可惜张荣吉只是在电影语言上比处女作更加成熟,而表达能力受限于温吞的叙事步调,角色的内心始终压抑,即便结尾多线人物的因果循环连在一起也只是自圆其说并不能做到充分的表达主题
4.5 冲着导演去看片,果然没错。镜头很美,叙事结构很妙,就那样巧妙地将那么多人串联起来,各个支线充满了平等发展的可能。单凭海报就可以盲打三星了。
2014/10/11(六)16:00在奧斯卡電影院看的,竟然看哭了。
網絡欺凌、校園暴力、冷嘲熱諷。你我不經意的一句一詞足以淹沒良心,變成共犯。一帶再帶的鋪排顯得累贅和突兀,面對這樣的題材,也許沒必要拍得這麼清新!2.5★
校园霸凌MV
被欺凌内向男,不良少年,优等生,三个中学生因一桩死亡而走到一起。剪辑弄得那么酷炫,一开始以为是趣怪搭配的少年侦探团故事,挺吸引。结果后来突然转折,又《局外人》又《罪与罚》,却还是中产缺爱少年的那些事,抑郁症啊校园暴力啊网络暴力啥的,太小清新过头了……
拍摄手法摆明跟《青春电幻物语》致敬,以及运用畅销作《告白》的行销手法,结果尚可,可惜剧情终究不够大器,主题始终绕着两位学生的「寂寞」打转,但看在在国片大胆尝试实验性题材下,依旧值得鼓励!另,巫建和(饰演黄立淮)是个值得期待的新星。
无论是从人物、细节、情节、剧情等等等方面都显而易见这部电影的不成熟,《逆光飞翔》也只是胜在情感,而当剧情真的脱离了现实逻辑而失去情感就彻底暴露了导演的稚嫩。但是,如果把人物剥离出来单独看,却又能让我深刻体会人物深切和残酷的孤独感。
“我的脑子 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私心以为至少7+
有一点点失望,觉得故事不够劲儿,点子是挺好的,但是没有做到极致,仿日式
★★★
故事结构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