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锅情怀的乱炖,带着不够醇正的烟火气
港囧是一个能明显看出野心,却没有讲好的故事。
作为《囧途》和《泰囧》的续篇,这部电影自然承载着影迷们更高的期许,却同时埋下了最大的隐患——人设的雷同和观众的审美疲劳。
徐峥还是一如既往的倒霉蛋,包包接棒宝宝担纲本片“智商担当”。不过当看到包贝尔以“念台词”的表演方式简单粗暴地出现在大荧幕时,我也只能感叹宝宝得天独厚,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演出憨而不蠢、傻而不俗。
赵薇的饰演的是知性独立的贤妻良母。抛开结尾处的高楼戏份不提,小燕子的表现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谁能从运筹学修辞学心理学随便什么学的角度,帮我分析一下片尾的逻辑在哪里啊喂!!!!!真是看得我尴尬症发作恨不得当场昏厥,编剧要不咱们一起谈谈人生可好?我书读得少,您可千万别告诉我为了扣住题目里这个“囧”字!
说回选材。
港囧的题材无疑是讨巧的,一部几乎结合了时下所有抓人眼球元素的电影——家庭、中年危机、初恋&青春、香港黄金时代的那些声音与面孔.....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引起一群人无数的共鸣,中间说不定还夹杂着哽咽和唏嘘。
不得不提到本片一个很拉好感的设计,用了那么多熟悉的香港音乐,徐峥鸡贼却又不乏新意。虽说有些插入地略显突兀,至少有几处背景音乐响起、几张熟悉的面孔出现时,全场不约而同地陷入了集体性的回忆,黄金时代的香港仿佛就这样慢慢苏醒,睡眼惺忪,酒绿灯红。
但就像念完网上的所有段子也不能算作好小品,把所有引起共鸣的元素填鸭式地塞进一个故事、也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导演太迫切地想将这个故事与之前两部区分开来,同时太贪心地希望带来更多不同的惊喜,奈何功力完全不足以驾驭如此繁复的题材,最终只得到了一锅乱炖。或者说,不过是把几种食材随随便便泡进了清水里,看似一个整体,实则泾渭明晰。我说您好歹煮一下吧?
万幸的是,同样是导演太贪心导致用力过猛的电影,较之一步之遥,港囧胜在“不端着”。所以乱归乱,但是总归能看懂,笑点也基本都能抓住。嗯,虽然确实也不多。
四星为了那些熟悉的声音与面孔,以及由之交错而成的,那个时候的香港光影。
2 ) 包贝尔还是比不上王宝强
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有点感觉好多人拿包贝尔替代王宝强的意思······从泰囧到港囧,从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到第二季·····然而挨个看过来,包贝尔还是比不上王宝强······
其实个人觉得王宝强是一个长得很憨厚的人(内心憨不憨厚不了解不评价),士兵突击对他特别有好感,笨!但是踏实努力,而且坚持!其实据我所知就有好多人是因为士兵突击去当了兵······虽然不是很喜欢港囧王宝强特意装傻卖蠢的人设,但是于他本身我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泰囧很成功······
其实包贝尔以前都没怎么接触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出道,神马时候红的,也就是在他代替王宝强出演奔跑吧兄弟才知道的他。觉得他没有王宝强那种憨厚的感觉,其实有点小精明,和王祖蓝很像,但是王祖蓝是那种明着的卖弄精明,有时候显得倒是很可爱,而他······
港囧也是,带着特别LOW的假发,故意卖萌的眼镜,装疯卖傻······演技不行,也没有让人相信他老实傻气的长相······各种黄段子,死皮赖脸·····是我是徐峥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前段还不错,笑点很足,娱乐性也很强····后半段就有点后劲不足了,天台玻璃那段显得有点尴尬······不过如果只是为了求一乐,看看娱乐下也不错····
PS:不得不说这张图片很传神哈哈····嫉妒你没有才华还能无法无天!!!包贝尔这种没撒演技的还能这么来毁剧,也是幸苦徐峥了,那么用心的做电影!为徐峥点赞!
·
3 ) 欠了那么多优秀港片的电影票,却去看了港囧。囧~
徐峥太鸡贼了!太鸡贼了!太鸡贼了!重要的话说三遍!
港囧故事讲得无比啰嗦,前30分钟包贝尔的重复台词占了一半时间。整部戏各种多余台词、多余镜头、多余煽情。最多余的,就是里边各种与剧情完全不挂钩,或者情怀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粤语经典歌曲!!!但徐峥鸡贼的地方就在于他用了这些歌。熟悉的旋律想起,总是让人心头一热。想吐槽的意念,也随之减少了几分。
其实我还是忍不下杜鹃让人无语的演技,忍不了包贝尔毫无功力的台词和那些剧烈晃动又卖弄剪接的镜头。以及赵薇在最后关头的假哭,囧!
这不是大婆斗小三的故事,而是男人心里对红白玫瑰的取舍挣扎。他最终抱着意念里一直难以割舍的女孩,却下不去嘴。他的爱情早已转移,他想的是他的菠菜。我该感动吗?不!你们用不用这么作~~~~~啊?!这一路的呼号奔跑,折腾拼命,想去做什么?打着初恋的幌子,就能越过道德的底线?亲了之后呢?完成一吻就甩,还是如果有感觉就重来?那所有同学会真的都可以拆散一对是一对了。徐峥鸡贼的地方在于他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而是让一连串的巧合来扰乱男主角的约炮之旅,令他最终发现自己的真爱。如果一辈子不来香港呢?小蝌蚪都为了没找到真爱而不想活啊?!
但跟小时代一类毫无内涵的泡沫电影相比,这部戏还算合格的商业片。渣男痴女,加上伪文艺绿茶婊,再加一个前因不明的凶杀案。还是有些吸引人要看完的料的。
影片结束时我差点哭了——我欠了那么多优秀港片的电影票,却买票看了《港囧》!看在香港电影情结的份上,勉强给个2星。港片如今大势已去,好在还有徐克、杜琪峰等人能坚守品质。希望还有好的港片值回票价!握拳!
ps这片男演员颜值低到让李灿森这种古惑仔里颜值都排不上号的,在这部戏里被衬托得十分有光彩。囧!
4 ) 三部囧系列所留下的最深的
四星送给带给我很多欢乐的囧囧囧。
人在囧途,泰囧,港囧,都看了,电影的各方面其他人说了很多,毫无疑问是喜剧,毫无疑问的让人欢笑,毫无疑问的轻松愉快,毫无疑问的算三部很成功的喜剧电影,各方面数据都很亮眼,也刷新了一些记录。
欢乐搞笑,这是最深的印象。
然而另一个印象是,男人那颗想出轨或已出轨的身心,以及苍白而经典的原配形象。
提到这个想说很多,然而又什么都不想说,只是每次看到结局,原配一脸欣慰的看着男主,或许还有个相拥而泣喜极而泣什么的,真的感到很心酸。
5 ) 这一次,我支持徐峥
写这篇影评前我想要先恭喜徐导,首日票房破两亿刷新了华语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今天晚上我买《港囧》电影票时其实是做好了心理建设的,之前略微翻阅了下豆瓣短评热门,大部分被一星两星占领了,所以,参考续集必死无疑论,我对港囧是没有报很大期待的。但作为一枚纯正港片粉儿和怀旧小青年,还是挺好奇徐峥导演这次怎么在喜剧片里注入港片情怀和青春那些事儿的。
影片开头,一场精卵大战后张学友的《饿狼传说》音乐响起,配上一组车水马龙般快剪辑镜头,光影、人流,浓浓的港式风味儿就这么给带出来了,带感!因为太露骨,《饿狼传说》这首歌当年在大陆是首禁歌,可是放二十年后看最多也就算是优雅的黄爆,潘伟源是个很有才的香港填词人,选这歌当片头不得不说徐导玩high了,电影里连初恋手都没碰过,光听这歌词就知道他对旧爱多饥渴难耐了。
故事就此展开,一个谢顶男(徐峥)陪伴老婆(赵薇)及家人来到香港旅游,却被小舅子(包贝尔)撞见其想和大学初恋(杜鹃)另续前缘,于是乎他被这个怀揣纪录片梦想的二货青年给缠住了,从旺角到中环,从弥顿道到铜锣湾,两人你追我赶,风波不断……
徐导这次玩儿的是情怀和改变,一部喜剧片加入中年危机和青春情怀这样深刻的主题后,还能带来多少笑果是显而易见的,他说《港囧》其实讲的是中年危机主题,因为拍《泰囧》时不太成熟,这个主题没有被发酵出来,所以这次他希望在《港囧》中,把中年危机诠释得更深入,呈现的情感层次更深。
对于70、80后观众来说,看《港囧》除了看电影本身,也是听一首粤语金曲串烧,看一场港片经典桥段剪辑。“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 “别说话。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也许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港片经典台词频现,苑琼丹、八两金等香港影坛的黄金配角集体在亮相,王晶本色出演自己,带领一堆古惑仔在街头挥棍互拍,甚至连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都被徐峥整个搬到了电影里恶搞了一把。
进影院前朋友提醒我,这片不能当《泰囧》看,《泰囧》带你傻乐呵,《港囧》咱们聊人生,泰囧和港囧的确有很大的不同,情感描写多了点,人物转变具象了点,注入的东西也多了点,青春怀旧、港片情怀、香港音乐、中年危机,徐峥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看来是准备一锅端了,以我并不专业的眼光,算得上一部成功的商业喜剧电影,起码观影全程你舍不得多眨巴眼睛,恰到好处的笑点加跟着从头哼到位的音乐加各种紧张刺激的追逐战和动作戏,对徐峥而言抓住普通观众的眼球是他的拿手强项。
当初演完嘻游记后徐峥说过自己再也不会拍烂片了,从夜店到囧途到泰囧到催眠大师到港囧,我们看到他一步步稳扎稳打走着,囧系列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他,同时也让很多观众对他的期待值越来越高。
为什么说我这次要支持徐峥,拿着60的排片开画着实抢了很多人的奶酪,昨天到今天看到太多江郎才尽论,如果不是我自己看了电影我以为也就真的是烂口碑了,俗话说的好,高处不胜寒,人们对拍煎饼侠的大鹏的确比拍港囧的徐峥宽容很多,假设这部导演不是徐峥,假设没有泰囧,你还会仅仅给这部电影一星两星吗?
不想剧透太多,下面想针对豆瓣的某些低分吐槽点说说我的看法
1、 全片荤段子太多,低俗
高雅和低俗仁者见仁,要说现在看电影的成年人也不会带儿童来看这种电影,动画片随你挑啊,要说作为成年人,如果你真纯到这地步,电影荤段子也不可能成为你槽点了,因为太含蓄你听不懂。
2、 笑点少且生硬
笑点没泰囧多是真的,但不觉得生硬,拿我所在影厅看,观众到了笑点还是满给面儿,整体观影气氛挺欢乐。
3、 演员演技太烂
徐峥——全片四个主演,唯一贡献了演技的只有徐峥一个,他的某些台词说出来挺引发共鸣的,情绪拿捏的也到位。
包贝尔——全程瞪大双眼假笑,浮夸做作,有人抱怨王宝强卖傻,建议你们去看看港囧里的包贝尔,起码王宝强傻得自然,包贝尔全像是装傻,也许他并不适合演喜剧。
赵薇——赵薇前面演的还算及格,最后结尾那里什么鬼,完全没有走心简直就像是背台词,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戏份不多也不应该这么敷衍了事啊?我本人是很爱看赵薇电视的,奇怪的是赵薇在电视剧和电影里演技怎么就这么大差别呢,还珠格格、金华烟云都是我很爱的剧啊。
杜鹃——一个称职的花瓶,演不出内心戏的演员,当初看合伙人觉得杜鹃这姑娘真丑,没想到港囧里被徐峥拍成了女神。
4、 大杂烩一锅端结果端成了四不像
这并非无厘头喜剧,主线从头到尾都没有丢掉,在主线没有丢掉的前提下我认为多穿插些调动观众情绪的内容是没有什么不好的,观影时候没觉得电影节奏被打乱
5、 香港金曲引入太多
这个的确有点提升观众免疫力,刚开始听是惊喜听多了也就免疫了,有的怀旧点用太多容易疲劳,降低共鸣。
想说的就这么多了,如果百分制,这电影可以拿75分。
6 ) 这一次,白月光和朱砂痣不打架
观影结束 徐峥来问了两个问题:
1.一共爆了几个铁头人?
2.纪录片之母是谁?
杜鹃问了一个问题:
用了几首张国荣的歌?
——————————————————————————————
都有人说出了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一点都不难,问题是每个人关注的问题肯定不一样,我匆匆而过的,一定是你弯腰捡起的,这就是电影,无法预料会在每个观众眼里变成什么。
电影导演们最爱说一句话:“我觉得观众没看懂我的故事。”
其实想让观众看懂,一点都不难,比如《港囧》,它讲的还是朱砂痣和白月光的故事,只不过加入了枪战、警匪、港片和粤语歌。
就像配合宣传的月饼,别管是什么颜色,别管是什么皮子包着,掰开里面一定有馅儿,而馅儿一定无外乎甜咸两种。
如果不是因为刚拍完徐峥的封面,我可能不会这么早去看这部片子,我对徐峥的好奇源于他本人身上的矛盾性。
银幕上,他总能让你相信他就是实现当下成功学的典范,那腔调那举手,不身在国贸就身在徐家汇,不是出没于中环就是穿梭于置地广场。
而银幕下,他的谈吐像个文人,偶尔诗人,不修边幅也不怕展现不修边幅,笑容总在脸上一闪即逝,大多数时候严肃而谨慎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不易取悦,透露着高智商的傲娇。
说到高智商的傲娇,悬在璀璨灯火中的那面玻璃就极好地诠释了这点,力学、社会学、心理学杂糅在一起,就连观众可能的吐槽也被料中,借包贝尔之口说出。《港囧》之于《泰囧》最棒的地方是,徐峥终于如愿让观众看到除了搞笑之外,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泰囧》像夏夜串摊的冰镇啤酒,一口气喝下,打出无比舒爽的嗝。
《港囧》则是烦闷工作后端上的一杯雪树威士忌,喝一口,爽,顺下去,有回味。
总算没辜负这三年时光磨出来的剧本,和挨个儿计算笑点的精准。
爆笑与思考,徐峥完成了对观众情绪的实时切换。
经典粤语老歌就是留白处晕开的水墨。
说回故事。
香港有趣的地方在于,穿越一道门就是另一个世界,那么高那么薄的楼,挤进了世间百态。
这厢是墨西哥黑帮的烟花地,那里就成了本地古惑仔的追思堂,再一墙之隔可能是热气蒸腾的浴室,又或者是同样热气蒸腾的后厨。
回字型楼里的追逐戏,完成了我们对港片的绝佳复刻。
不知怎了,去年的电影统一致青春,今年的电影开始致港片,挨个儿向濒危的物种发起预先悼念。
《港囧》之所以不是《煎饼侠》,正是因为徐峥已经完成了对梦想的建筑,不再会被逐梦过程中的艰辛打动。无论是否遵循了初心,那批获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需要徐峥来和他们一起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什么又都有了,却还是不快乐?”
困惑来自于结婚多年的不育,“我的小蝌蚪是不是还没找到家”;释然来自于亲不下去的旧日嘴唇,“我为什么就戛然而止了呢”。男人的冲动和生命力永远来自于那股子肿胀,困惑和释然也是。
于是,责任就归咎于“不甘心”,青春时迟迟未能抵达的那个吻,成了一切“平淡乏味”的罪魁祸首。
采访时,我不太明白《港囧》故事的灵感来源:“一个人到了香港,想见初恋。”
香港和初恋有什么关系?
看完之后明白了,不是因为初恋和老婆都曾同时有过香港中文大学的交换名额,也不是因为去了香港的初恋成了画家,而失去她的徐来成了资深倒插门。
香港,不就是这一代电影导演们的初恋么?因为录像厅里的港片,因为画在墙上的海报,在那个全国都是小镇,人人都是小镇青年的时代,港片唤醒了他们心中的梵高。
《港囧》可能真的会流失一部分从《人在囧途》和《泰囧》就追随徐峥而来的粉丝,他们想要的爆笑,在这部片子里并不是主角,每一个笑点收拢之后都是嘴角的无奈:“我tm怎么就不能完成这么一件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儿!”
如果没有搅局的蔡拉拉,如果没有一路无比折腾、无比囧的遭遇,徐来顺利地见到初恋,和她相携进入2046房间,会不会得到另一个答案?
《港囧》无意解答,因为它的设定就是:哪怕我们坐在青春的面前,中间也已经衡隔了无法翻越的生活。
就像一共响了三次的“药不能停”(如果我记错,欢迎纠正)
我们总以为,我们的不快乐,是因为没有在该拥有一个吻的时候,完成那个吻。
我们总以为,我们的不快乐,是来源于时刻甩不掉的,不能停的药,因为它斩断了所有可能,让生活只属于一条跑道。
直到我们有机会随心所欲地刺破一回,奔向通往其他可能的跑道,才明白,正是不能停的药为我们规避了所有可能的危险和深坑。
恰恰是药,续着我们的命。
这一次,朱砂痣和白月光不打架。
一个甘愿只做当时的月亮,而一个在即将消失前又被男人小心呵护在了胸口。
可这,肯定无法作为所有问题的正确答案。
每个人的青春都无法复制,每个人的此刻都有他人无法理解的痛与惑。
生活是幻境,电影只是给你喘息的机会,舔舔手指,戳开隔壁的纸窗户,终于明白原来每个选择的参考价值都只能适用于当事人。
全片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徐来和初恋杨伊第二次相拥。
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我们的过去和解,放下我们的不甘心,不论是被时间逐渐抹淡,还是刺破裹在外面的茧肆意折腾追逐之后。
而这样的和解和放下,才是又一次的新生。
7 ) 我喜欢这种俗气的幽默感
就像是在串一串色彩斑斓的珠串儿
赤橙黄绿青蓝紫,爱情、亲情、中年危机、怀旧、忆青春、港片儿、金曲、动作、警匪、悬疑,徐峥把这些一股脑儿都给串成了串儿挂在这个喜剧大片的脖子上,恰恰好还戴着挺合适。
如果你是港产片粉,如果你想和老男人一起来回忆初恋致敬青春,如果你喜欢哥哥张国荣,如果你想继续感受快节奏简叙事的浪子回头金不换故事,那么来看港囧统统满足你。
整部片子笑点九足,减掉的一足送给泰囧,黄段子颇多,幸好我不是个附庸高雅之人,这种俗气的幽默感挺对我胃口,节奏快冲突多,全程高能无尿点,不足之处再与表演,这次徐导选人失误,包贝尔戏份和他相当但是全程充傻装楞,关键充的还不自然,和王宝强之间相差了十个王宝强。
两个女主戏份不多,都有瑕疵但是对电影节奏影响不大,最后一出戏赵薇演技居然没有拼过扑克脸杜鹃,科班的演员不走心演的结果是让观众分分钟跳针啊。
对于整体评价不高,我只能归结于泰囧太过深入人心,其实港囧徐峥想表达的明显比泰囧更深刻,虽然笑点不如前,整部电影我给7.5分。
不好笑且段位不高,还有大量低荤段子,迷(港)影(片)情怀只是蜻蜓点水。“放得下”的初恋只是个粗浅概念,再度见面的尴尬与释然假惺惺的,只有“亲不下去”真实可信。结尾就是把“妈和老婆同掉水里”换成了“老婆与初恋”。徐峥是拍给陶虹看的吧,最后陶虹还给颁了奖。包贝尔的表演比王宝强还讨厌…
一直觉得王宝强够恶心的,看到包贝尔彻底改变了我对王宝强的印象
我的恶趣味是看赵薇哭爹喊娘
感觉这分高就是一些粉丝刷的。。。赵薇上部是闯好莱坞,下部就是闯香港脚。集美万达看的。都木有笑,没有生命的喜剧。不要拿囧字卖钱了!
勉强的三星,尤其是在赵薇的浮夸演技面前,我感觉这部电影简直一落千丈。有点像一碗佐料放太多的乱炖,口味重可是不太好吃。
还行吧。中年危机的黑色幽默+香港音乐、电影台词串烧。
囧途的末路之作。
真是服了,连这样一部无脑2B喜剧都跑来讲什么青春初恋,什么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折磨人还嫌不够。只有粤语老歌可以吸引人,另外小燕子0演技这句话终于也是信了,即使有卖傻DV男和面瘫名模同场还是0分。
这四星,给音乐一分,好多怀旧金曲。给杜鹃一分,那个回眸,久久难忘。给徐峥一分,因为还是打动到我了,欢乐尽管很硬,感人依旧,还是看哭了。一分,给那些感动我的回忆。
尴尬,包贝尔确实不如王宝强,硬尬的笑点也是醉了,而且情节也和泰囧差远了
徐峥在《港囧》里背着赵薇去见初恋杜鹃,佟大为在《虎妈猫爸》里背着赵薇去见初恋董洁,李亚鹏在《将爱》里背着赵薇去见初恋徐静蕾。为什么你们都要伤害我大美薇hhhhh。PS:影片显得过分聒噪癫狂,更喜欢一些碎片点缀的安宁时刻:当杜鹃一身白衣像皎洁的山茶花,当赵薇一身黄裙像明亮的向日葵。
有点尴尬,比不上泰囧的,不过还可以
感觉没有前作那么好,笑点略尴尬,总体还行吧。
本来,傻叉演傻叉已经够了,但居然还有人从假发到狞笑都去模仿一名傻叉,而且神奇地做到了一点都不好笑。这真的不是人参公鸡,我只是在陈述事实……
总共四星,电影立意很好,给一星,搞笑剧情让我开怀大笑,再给一星,赵薇表演让我非常感动,给二星。作为一部喜剧,它不仅完成了它的喜剧职能,又抢走了其他电影让人落泪的感人职能,简直可以说不给其他电影活路了。一星扣在赵薇戏份不够多的份上,她的角色明显大有可为,让电影主旨更加升华的。
尴尬症发作,与此类喜剧几乎无缘。在有为小朋友们拍MV的郭导之后,终于诞生了为老朋友们拍MV的徐导。包贝尔的所有戏份几乎都是想让人快进般的惹人讨厌。再加上赵薇无力的演技杜鹃苍白的美,这碗鸡汤我不想干了,请您随意。
尺度略~~~哈哈哈,就是喜剧吧,但是笑点略尬,杜鹃挺美
赵薇扣一星;杜鹃扣一星;这么用《一生所爱》不可原谅扣一星;家庭稳定的中年直男谈感情还谈得很弱智扣一星。要么是男人到了中年还这么傻逼,要么是迎合贵国中年傻逼直男的心理,用情怀都救不回来,还连情怀都被大鹏抢了先。当年安福路风流小郎君,如今“去他妈的艺术”,真和解了么?徐男神该收收了
看完午夜首映,只能说,作为一部娱乐喜剧片,它是满分的,戏院效果十足,大家都在乐,这就足够了,还要什么呢?有些刁钻的影评不知道是在干嘛,你想从一部商业喜剧片里找艺术、找内涵,这不是有病吗?电影市场如果按照你们的性子来,肯定不出一年就崩溃。与众不同并不一定代表超凡脱俗,更可能是精神病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笑点,但是看完真的只想把包贝尔的头往墙上一下一下砸到稀烂,真是刷新了这辈子见识过的喜剧人物烦人度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