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芳香之旅
这部电影拍摄于2006年,讲的是几个平凡人从20世纪六十年代到21世纪的故事。
主演张静初在这么大的时间跨度下演的比想象中的好,基本入戏。不过60年代时候装天真犯傻过度。70年代以后后半段化妆师很牛,把张静初塑造成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劳动妇女,但是还能从脸上看出曾有几分姿色。范伟喜剧色彩过重,尤其是后半段,神态太有喜感易让人出戏。
和老妈一起看的,老妈基本就是在做时代背景顾问。总体评价是细节比较属实(个别的例如过去没有红富士苹果除外),但是有的事情是在当时是不会那样发生的。首先我就能看出采石场那段激情戏,张静初和聂远明显用的是21世纪的动作在60年代偷情,实在是太前卫了。而且这种事情在当时要是曝光,一辈子就毁了,破鞋怎么可能还会嫁给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模呢。毛主席芒果的故事字幕居然写“南国”。
不纠缠这些背景逻辑的话,本片讲的大概是女主角的人生道路。在时代背景下无奈的人生。人生只有一次,本片带给我的感触是一个人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实在是可惜。不过这也就是无数中国人的经历。然而作为一部剧情片,本片的剧情略显平淡,戏剧冲突不强,看的时候让人觉得乏味,观看之后可回忆的内容也不多。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 ) 从阿尔比斯山麓到芳香之旅
是的,刚看完张静初、范伟的《芳香之旅》。
我想先说说其他。
给我一双翅膀,我会飞向那里,飞向阿尔卑斯山麓和宫崎骏的世界。一直以来,我都神往于那种景色,记得小学六年级暑假,央视每天上午9点都会准时播放暑假少儿节目,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便是其一。女孩海基的经历让我惊奇,而她的阿尔卑斯山麓上外公的木屋更激发了我无限幻想。每天去山上放羊,大片的草地和心醉的湖水让我难忘。若真有乌托邦,对我来说这部动画片里的场景便是。
宫崎骏的世界里,似乎永远都是这些令我心动的地方,恍惚间,我觉得真实的地球上不再有,神州大地上不会有,倘若时光倒退从前,我的言论肯定会结束我的人生,呵呵。
我错了,我才明白。
上周无意间买了本2006第二期《中国国家地理》,策划主题是青海。图文并茂的修正了我的幻想——青海,就连青海,也是我儿时乌托邦的全部景象!
今晚在电脑上看完我下载的《芳香之旅》,又是一记耳光。
不说景色了,换角度。这部影片的镜头的取舍和叙事风格乃至情感的推进,我很是怀疑其幕后班底,说实话,很日本的。当然不是不好,相反,而是很不平常的细腻。这一点上在配乐中已有证明,梅林茂和他的团队,受累了。特别是影片最后,让我想起了《岁月的童话》,很温馨、令人动容。
第六代导演所作的《芳香之旅》,其实是用我们年轻人的心境去努力探寻父辈们成长、躁动、成熟的脉络之旅。完全还原或者全部正确绝不可能,但寻求理解和相互交流的尝试却已然成功。
曾经我们一味地用“遭遇”一词幼稚地帮爸妈总结过去,其实对于他们而言,“春芬”和“老崔”的故事更像一段难忘的芳香之旅,珍藏于心间。
对我而言,曾经深烙下来的“阿尔卑斯山麓”似的乌托邦,也慢慢的和稚嫩一起褪去了……
3 ) 不能拔高到芳香,仅仅是清白的良心,还有平静
这是文革时代扭曲错位之下的爱情、婚姻与生活。
是压抑和真实的,最重要的,是善良的。
无法去评说谁对谁错
也没有谁对谁错
时代不是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出那样的问题
在人性那么扭曲的年代,人可以承受高压顽强生存
在现在这个各种价值观肆掠的时代,人也可以轻飘飘弃上帝而去。
最重要的是,
善良的、平静的在世上生存
承担那些属于你的责任。
在浑浊的人世中保持清白的良心。
才能安然的度过
免受内心无处不在的折磨。
回到电影本身,范伟和张静初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尤其是张静初
她似乎有贴近生活本质的天赋
把一个年轻善良充满活力的小女孩演到艰难坚强承担责任的中年妇女再演到平静平和的老妇人
这其中的转换非常的自然没有矫饰
电影有些画面是让人印象很深刻的
张静初和师傅在小河边洗车
她欢乐的唱着歌儿,在车上爬上爬下,干劲十足,青春的那股味道甚至能穿破文革时代那厚厚的壁障,给生活带去美好的感觉,这应该也是历经世事的老崔爱上她的理由,简单、干净、活力、美好。
张静初和老崔在油菜花田地里面做完爱之后
留下张静初一个人恍惚在油菜花田地躺着
他们将油菜花田压出了一个半圆的形状
天地辽阔,花香四溢。那一瞬间,有神性的味道。
张静初开着那辆具有历史意义而现今将要当废铁卖掉的大车
在90年代的大街上被喧嚣的人群和车流所堵
一个大大的废字写于车头
而张静初彷徨无助的手捧着脸仰望天空
这个画面的冲击力和寓意是非常强烈的
被废弃掉的,不仅仅只是这辆车
还有那个时代的人们、价值观、以及他们的生活、爱情、婚姻
都被历史的离心力高速转出社会主轨道
甚至没有留给人们喘息的时间,错愕已经写满他们的额头
但是扭曲的痛苦已经伤害了每一个人
再说说我自己。
正是一个人午餐的时候,看完电影。
秋日灿烂的阳光流泻于屋外,我在沙发上披着毛毯,时光缓缓而逝。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喧嚣和不合理
但内心清白良心所带来的信仰
让生命回归本质的清清静静自自然然
这不过就是,生活而已。
嗅不出芬芳,只是平静。
4 ) 善良,应该成为爱情之上人类最为珍贵的情感——评《芳香之旅》
爱情,人类美好的情感,永恒的追求,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更在电影中被演绎过千万次。电影《芳香之旅》也是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然而看过之后,最感动我的不是爱情,是超越爱情位于其上的善良,一种人性中最质朴也是最珍贵的情感。
《芳香之旅》的故事是这样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情窦初开的少女春芬(张静初饰)在长途车上屡屡遇见一个让她心仪的男人刘奋斗(聂远饰),旅途因此变得美好……,当两人终在一个滂沱雨夜得以亲近彼此,命运却将这段可能修成正果的情愫戛然掐灭。惶惑、落寞之下,春芬脸上青春的颜色黯淡了,但内心依然对情爱有着隐秘的憧憬。长途车在崇山峻岭间蜿蜒依旧,春芬的一颗女人心虽然怦怦跃动,但命运再次翻覆,她最后选择嫁给了年长自己许多的师傅老崔(范伟饰)。有了婚姻的春芬,身体却如花苞,从未绽放,直到不能给她肌肤之亲的老崔去世,春芬才恍然明了,肉体上做不到男人的老崔,曾经穷其所能证明,在春芬面前,他精神上是个完完全全的男人……寂寥一生之后,春芬最后释然,每一个年代,每一段经历的情感,都无异令人感怀万千的“芳香之旅”……
这部片子我是分两次看完的,第一次看到春芬因想去见刘奋斗而与老崔发生争执和冲突,在没有看后段之前,按我的想法,认为剧情应该向春芬离开老崔而与刘奋斗远走这方面发展,进而认为这又是一个讲述老百姓自己在特殊时代普通三角爱情故事的影片,最终的结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回到城市的刘奋斗渐渐忘记当年的爱情,逐渐嫌弃人老珠黄又是来自小地方的春芬,此时的春芬才开始怀念当时“向阳号”上的美好时光和师傅老崔对她的好。事实证明我肤浅了,片子并没有按照这个套路发展,而是从爱情的纠葛转向人性的探讨。老崔和春芬都是不幸的,老崔不但“不行”还成了植物人,春芬不但得不到爱情还得不到与她过日子的人。但他们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用善良对待周围的一切,当命运把一个个不公平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默默的承担着。老崔没出事之前,对不爱他的春芬百般呵护,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春芬在老崔出事后,挑起生活的重担,接替老崔的工作,还要照顾一个不能自理的病人。此时的影片是一个升华,是一种最朴素最感人的表达,表达一种人间高尚的情感——善良,是善良让他们做了这一切。因为老崔和春芬在做这些之前,完全没有考虑自己会得到什么,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会失去什么。如果说老崔的善良还能换来喜欢的人和各种荣誉,那春芬的善良只能换来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但她还是承担着、付出着、坚持着。有人会觉得春芬面对命运的捉弄只有忍气吞声、盲目顺从,人物的个性被抹平,无论老崔阳痿还是成了植物人,她都毫无怨言地尽着一个妻子的本分,老崔的生活就是她的生活,把自己人生的列车驶向了绝路。可我却认为春芬的个性就是善良,命运的戏弄是时代的悲剧个人无法选择,她可以选择的就是用什么去面对,她可以抗争、可以报复,但命运安排给她的丈夫是一直敬仰的、同样善良的老崔,她能伤害他吗?春芬在和老崔的生活中的确没有爱情,但也不应该算是忍气吞声,要知道在那个狂乱的年代能善良的对待他人和被善良的对待是多么难得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一种偏见,总是过分的强调个性,的确个性应该被尊重,但也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为了突出个性当作一种压制别人甚至伤害别人的态度来处世。春芬的一生是孤独的、不幸的,但她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对的起老崔、对的起周围的人,她用牺牲自己承受着命运的不公平,没有让这个不公平伤害更多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春芬是伟大的,她的个性也是鲜明和可敬的。
从更高的角度来探讨善良,我觉得应该从对过去时代的反思所应包含的内容上谈。我很赞成对文革进行深刻的反思,但我们现在所说的似乎都是在破,而很少立,也就是批判的列举的错误很多,树立的很少。我们看到的影片多是文革中带给我们带来的创伤,除政策的失误外,就数人性的泯灭,是人与人关系的大倒退,欺骗、陷害、出卖、争斗,人性阴暗的凶残的一面彻底暴露。这些是应该深刻反思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忘记意味着背叛,但我们更应该赞美一些好的品质,毕竟我们还需要它来指导未来。我们不希望以后再发生错的,就应该树立对的,尤其是在最黑暗的时候还闪烁着人性光芒的善良,值得我们树立和赞美。
再有,目前国产的同类型影片的确过多,确实有“自从《孔雀》在柏林“开屏”以后,国内便一窝蜂地去拍怀旧电影”的趋势,很有投机之嫌。反思是个持续的经常的事情,而不是特指在某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局限和不完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一样,需要我们不停的反思。
===============
我的BLOG
http://baibo.blog.sohu.com 5 ) 只是当时已辜负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春日迟迟,杨柳风轻,令人不觉心生游意。六朝古诗里最缠绵悠远者,在我还是要数《西洲曲》,所有与江南有关的梦与怨与念与愁,仿佛都化身其中了。
宛转轻柔,读来又不觉感到孤独起来。一片芳心千万绪,在春日的秋千上,停停荡荡,倚着微风,飘散到很远很远了。
“当时年少春衫薄”,情万种,日犹长,然而纵使单衫红艳,鬓色如鸦,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追忆当日,还不是空空如梦!
不知怎地,想起了《芳香之旅》,或因片首春晴一般的暖调。深沉的弦乐天然带着一种苍杳的远意,是那个逝去年代的旧事。满屏的金黄油菜花,圆头憨脑的老式公汽,高亢而欢快的颂歌,简素衣衫包裹着的单纯无邪的笑……在那浓郁的暖色光照里,一切成为美妙的堆砌。时代的特征是符号与意象化的,然而令人亲近,仿佛和和煦煦、喜气洋洋的农民画,流淌着实惠、平和的满足与喜悦。没来由地,好像只为着那缓慢的年月,为那并不富裕却事事有念想的生活,而快乐。
梨花村外,人面如新。那样光灿灿的温柔,倒像宫崎骏式的,像《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那片柔软如茵的草地,宛若桃源。
这部电影里,有太多创作者自以为是的想象。或许他不过借那个激昂纷乱的时代作背景,了却一段何处都有可能萌生的情缘。不论哪个年代哪种人,都或多或少有点绮念,那一点,可以放大成科幻电影里硕白的圆月,夜夜撩人;也可以缩小,小成白壁上一丁蚊子血,旧衫上沾着的一粒饭,无足挂心。
电影英译名作The Road,本义双关,却显得题大材小。有人批评说这部电影最失败的,是将“性”置于太重要的位置,莫非一人一生,一国一代,可说的惟有这点破事?
这种意见当然不是不对,但气儿太正,又是一派男人口吻。男人明明知道,却又常常仿佛不知——女人永远讲不尽怨不尽的,是男人。为了那个人,身与心都是甘愿的。女人固然感性与任性,然而对切身世界的要求,又不过是现实与单纯的,本着这种存在感,便不至于令自己堕入虚妄的境地。男人么,连女人的性高潮都能挖空心思地想象,却一边说着性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仿佛在旷而远的背景下,只有理论制度、大事年表是确凿的,别的都喑哑而黯小了。
《芳香之旅》是文绉绉的,缺少治史的严谨与理性。但碰上我这样不问出处、望文生义的观众,也自有其动人之处。大学里,我向来是做文学课的文章比史学课的好,这种禀赋上的差距真不是多听几学期名教授的课便能豁然开悟追赶上去的。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的苍凉悲哀,乃是见着年老色衰的李春芬,她悍然地蹬着男式自行车,神色坚冷如钢。年轻时鲜莹明润的身体上,尽是岁月滚过的痕迹,结实而钝重的。及至见她对年轻女子的半是敌意半是怜惜,亦教人心酸:
若只为当时一个闪念,一段情思,
若只为大雨滂沱的夜晚,倏忽而灭的心火……
日月如梭,人事暌违,一生一世,草草辜负。
此情可待成追忆,而可忆的,仍只有明媚车厢里一抹橘色的柔光,与年少时浑茫无知,只候那个人来的自己。
http://bodhicat.blog17.fc2.com/blog-entry-92.html 6 ) 温暖就行了
或许是我之前没有了解太多关于这部片子的消息,所以看到了就看到了,居然也被感动了好几次。
诚然,那个年代,经历过的人当然看得出破绽,挑得出毛病,而没有经历过的人,也大可以表示嗤之以鼻难以理解。
但是,我要说的是,不管这部片子会不会拿奖,有没有得到普遍的好评与认同,对我而言,都无所谓,我看中的,就是从中透出的温暖与人性,而我相信,那个年代长大的人,的确能够做到如此善良,如此温暖人心。
那个活泼天真的春芬,狼吞虎咽地吃着老崔给她的红烧肉和烧鱼;
老崔将春芬撕碎的刘医生的信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并且按照刘医生的意愿,为春芬买红围巾、带她去坐火车;
老崔善良地去接刘医生,想让他最后再和春芬见上一面,却最终变成了植物人;
春芬无怨无悔地接替老崔,开起了“向阳号”,并像老崔那样爱护着这辆车,把它从废品站又扒拉了出来;
春芬照顾老崔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倾注了所有心血;
……
至少这些,已经足够感动我了!而演员们的演技,无论是范伟还是张静初,在我这里都已经成功了!也许他们的演技的确还可以提高,但,这种话是局外人从理论上说的,况且,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演员想这样演绎,而我又觉得可以,这就够了。
当然,在他们的演绎之外,我还自己想到了些什么,这个是属于我的思想,是属于我的感觉,没有必要让更多的人和我拥有一样的感受,因为,他们也有自己体会的权利。
粗粗算来,春芬的年龄和我妈妈差不多,所以我更愿意从试图了解妈妈的角度来感受这部影片,原来她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的环境是这样的;原来她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的环境是那样的……
虽然我永远不可能和妈妈感受到的完全一样,但是我为我能对妈妈的生活“断章取义”而感到兴奋,感到窃喜。妈妈生活的年代,我也略知五六,足矣。
虽然老崔对春芬挺好的,但我还是不太习惯他俩在一起。
结尾欠饱满,年代跨越太大,衔接不够完美。
看了一半
关注该导演;哦我知道了没晋级的原因是范伟!!!还有海报不够文艺!!!
近年看过比较好的内地电影了,很节制。
后面比前面拍得更具电影感,70年代全国先进向阳车开进90年代却被无情抛弃了,喻示一群被时代遗忘的荣光。
虽然总是想到范伟那个上汤加大骨的广告,但是这片还真的不错。
故事挺不错了,就是张静初的化妆有点囧。个人评分:3.5/5。
比较难接受这个时间段为背景的电影,在叙事的方面还是不真实和捉襟见肘,电影拍摄的说法就更不行了!
张静初的文艺样
很多细节处理都蛮好的。张静初演40岁的人都不用化妆的
后半部分张的表演还算不错
28/09/06
DVD
我做梦都想范伟~~
刘医生真是个没担当的绿茶,嘴上说着不想打扰你的生活,但是见一面怎么能不打扰,茶言茶语。邻居也是,吃人家嘴短,净说那些P话,撺掇人家家庭不睦,真是挨千刀,缺了大德,造了大孽。
张静初的表演让人心痛
范偉絕對不止是喜劇咖。
好吧。韩式爱情剧。。
那是不是苦逼女人的苦逼人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