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中生安然(邹倚天 饰)聪明爽朗,能理解深厚博大的情感却不甚了了生活中与利益相关的琐碎规则,她坚信“正义感和诚实”是做人的准则,在班主任语文老师韦婉的课上当众指出了后者教学错误,然而同学们并不支持她。 米晓玲和刘东虎是和安然走得比较近的同学,他们也有自己的不如意,和安然“姐们”相称的米晓玲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改做售货员,同住一栋楼内的刘东虎父母情感不和,面临着家庭的解体……班长祝文娟为人明哲保身,却很受班级上下欢迎。 安然的母亲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专业,长年的刻板生活让他满腹抱怨,督促安然为高一的三好学生名额努力,因为这事关女儿前途……父亲(朱旭 饰)思想开明,却因不愿用自己的画作迎合外界需求而不得志。家里最爱安然的姐姐安静(罗燕 饰)借职务便利发表了韦老师的蹩脚诗作来换取安然提名三好学生的资格…… 八十年代中期,一个普通家庭作为时代的剖面,透...
🌹《红衣少女》这部电影从我14岁第一次在电影频道看,至今已经看过不下5、6遍了。没有网络的时代,电影频道每次重播,我都会看。当然还有《女大学生宿舍》《青春万岁》《豆蔻年华》《街上流行红裙子》……。 🌸电影《红衣少女》根据铁凝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小说看过三遍。第一次是15岁时,在家门口菜市场里的小书店,捧着大厚本《铁凝文集》,站在书架前一下午看完,引得书店老板频频侧目😊。大厚本文集不便宜,当时也不具备购买的能力。😂 🍀小说和电影并不太相同,小说并没有表现出人物之间尖锐的矛盾,是很生活化,具象化的呈现出成长期少女的小心事,小烦恼,小忧虑。 🌈八十年代特有的从容、宽厚、静谧……街上依然有马车、马粪。手写的信每天铺天盖地装进邮箱——从前的光阴真慢,忧郁的红衫少女,漫步在大街小巷。她渴望流浪、自由、纯真……以为一切都是天荒地老,至死不渝,对青春与长大充满了遥不可及的想象…… 🍀年末各方风起云涌,会有些无力感。画连环画用的半生熟织锦面册页本用罄,网购已瘫。翻箱倒柜,翻出了一个水彩本?就是它了。 🌸禅宗讲“扯脱”“不执着”,“宁谧神采”便是“修心”。好吧,就这样“静定”在宁谧的手绘中,沉浸在青春的回眸里吧。
等待的路上荆棘丛生。做认为正确的事,就永远不会错。但却不会被理解。于是,便只好这样安慰自己,做正确的事,终有一天会被理解的。西方文化强调自我的满足,自身有完全的自足性。它就是它自己。
而东方文化却强调个人必须在他者编织的认识罗网找到一席之地,必须被他者所接受所认同,个人才能够得到这种自足性。 但问题在于作为判断的标准的大众它本身是缺乏判断力的,不必讳言的说它本身是庸俗的判断。因此,强调个人在这一价值体系里得到认同和接受,固然可以拒绝大恶,但大善也同样被拒绝了。
而问题在于,一些固然人人都知道真善美的讲述被官方意识形态放在明面上,可在官方伟岸光明的阴影下,是永远不可见其形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于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一个人真要是按照它所推崇的这套价值过活,就真不知道要遭受怎样的菲薄、沦落、羞辱和背叛了。《红衣少女》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类菲薄,这些生活在光明阴影下的鬼眼。就好像人人都自知自身的鄙陋,可却人人锦衣绣袄,华裾鹤氅,绮罗珠履 了。
总有人要牺牲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果说神话英雄传奇的时代个人可以因着个人的牺牲得到死后的光荣可以勉强抚慰自身被毁灭的遗恨。但神话英雄传奇的时代已经走远,日常庸俗的生活填补了史诗时代逝去的权力真空。个人的善再不能在一些彻底的大是大非中显现,而是在中心失落,主体丛生的生活不断显现的咬啮式的小痛苦和烦恼中多元价值判断下混淆是非对错。人人都有理,但却人人都是片面。 而《红衣少女》里借安然显现的正是这种片面,而这种片面却似乎蕴含着主旋律的寄托。但这种主旋律却要被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潜规则中被结构。这好像是主旋律的自哀之曲,但与其说是自哀,不如说影片正点出了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剧烈。
而官方意识形态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群民,要改造的就是这样一种顽固而封闭的文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借安然表现了自我的立场。不应该要某种不实的东西去满足荣耀己身的愿望。影片最后好像是安然屈服了,向这样的文化低头了,要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这样的庸俗环境中慢慢被改造,慢慢被驯服,她好像要放弃掉自己。当然最后安然的这种决定显然可以足见这种文化的强悍,而她对这种外在界定“三好学生”的缺席显然是对“自我”的回归,她的好像被改造和驯服召唤的正恰是文化的自身的进步和改造。
而这一切都终究不会有答案。于是最终只能在安然和她姐姐安静渐渐离开,模糊她们的身影,走向远方中以她们的逃离去呼唤着在场。而这逃离却不是真正的逃离,她们走向远方,不是远方同样的混乱和无序,远方是她们正是在出走中找到了自己的别处所在。但形式上却终究是逃离的。
一开始只是因为女主角的美色打开了这个片子,而后证实这是一部故事劲道观点犀利的好电影。一刷可以当黄片看,因为太漂亮了,各种肥头大耳80年代高中女生泳装和睡衣桥段充满福利,红扑扑的小脸双马尾省略20万字;二刷让我觉得最能感染我的人物与社会背景还是中国的80年代,没有之一。那时文人以及小人物追求的精神理想,30年后竟更为遥远了,那时人们摒弃的时弊,今日已经是默许的规则。中国梦并没有包含国人30年前就梦寐以求的东西,与尊严有关。(为啥我对于我有记忆以前的年代更有归属感,科学无解)
理想主义不畏庸俗和强权的少女形象,之后内地电影里是再也没有了。
学生时代看过,只记得内心一直为安然呐喊,那首插曲一直记在心间,好听至极
终于把我妈当过群演的这部电影看了,还不错,那个时候虽然评个三好学生都上纲上线,大环境无比压抑,可是纯粹的人理想主义的人心中有坚持的人也活生生鲜楞楞的,也抱团大批存在着,现在就全是迷迷瞪瞪一大片,没劲极了
第四代还是留下了不少记录时代的佳作。铁凝的本子好,邹倚天和罗燕两个演员选得也好,没想到第四代除了张暖忻还有陆小雅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导演。最惊艳的还是对教育体制和成长价值观的反思吧,这样的立意搁现在能过审么。。。
是一起看的吗?不记得了。但是记得她给父亲油画的名字起的是“吻”,秋天的落叶去亲吻大地母亲
直白却丝毫不令人生厌 另辟蹊径的“伤痕电影”
能想得到铁凝的笔触。真的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家人,但那年代,恰好是经历过波澜的时候,不谈人性被扭曲出什么苦大仇深的产物,只说所谓的“经验”与“见闻”,可以让人怂到什么地步,以及,让这种余波用怎样的方式扩散到下一代,让下一代如何权衡新旧思想美丑嘴脸,甚至如何反噬。
8,树上的眼睛记忆很深,还有漂亮的白洋淀
这可以看做是对当时社会某个断面的反应。这个安然很像我一个同学,不太喜欢社会那一套,和同学关系不好,不过还是保留自己的个性,挺难得的。
呵呵
“红裙子”暗示了新一代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向往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不再愿意被整合进统一的形象中。不想将“我”的美寄托于宏大的社会主义美学,“我”要表达自己的思考。今天再来看这个片子,或许更有意思。
铁凝的本子好,几个主演也好,姐姐妹妹各有味道。
片子很棒,很契合八十年代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时代风貌。主角是一个可爱又优秀的女生,影片很好的表现了她在成长中遭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内心的细腻情感变化,最终她用理想应对现实,坚守了自己善良真诚的可贵本性。
#百花奖最佳影片##金鸡奖最佳影片##华表奖最佳影片#一部牛片,邹倚天也很牛,片子的时代烙印很强,铁凝当年也曾经牛过,但是最有意思的是安然掏出来的那五毛……
小叛逆!~
一颗新芽。红衣少女当然是好电影,可算得上多好呢,直朴动人,又太直白简单了。青春的问题总是单纯直接,但也不是不能深重和耐久,所以还是束缚在了时代浅白的性征中,执着于对抗不该成壁障的壁障,格局、胸襟、洞见有缺,真正的时代感就欠些笔墨。对于一代人是动人回忆,再往深一层却缺乏历时价值。
现在所谓的“青春片”在安然面前都得活活羞死。
少见的青春质感,在尚不坚决的时候与这个平庸的时代猛烈碰撞。
不温不火却汹涌澎湃的叙事,日常琐碎却直击心灵的故事,其节奏其张力其蕴藉,无不让我陶醉,甚至有一种遇见李安遇见胡金铨的恍惚感。时代一角,风火之天。不堪炉壁之木的妹妹,不解炉壁之木的姐姐与妈妈,来之安之的爸爸,迷茫不觉的晓玲、冬虎、文娟,大家何去何从,皆有展示。
简直就是八十年代不得鸟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