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也许欢乐的时光太多了
菲茨杰拉德的《重返巴比伦》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男人在失去真爱与一切后离开巴黎,在巴黎的一片萧条里又回来想要带走自己的女儿。故事的情节并没有惊奇的反转亦或是奇妙的展开,缺少一抹奇幻色彩的同时,却营造了一个经济危机后,曾经繁华皆落幕的巴黎。无论是小说的原著或者电影的改编都非常精彩,尤其电影从原著中涉及较少的内容切入设计情节,在尊重原著的同时,也发挥了电影独有的精彩之处,因此在这我想结合原著,谈谈电影的精彩之处。
原著小说在我看来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对于萧条后巴黎的描写与刻画,菲茨杰拉德巧妙地设计了一个主角视角,查理在巴黎最为繁荣的时期作为一个美国人来到这里,因为股票的热潮而发了一笔横财,与自己的妻子海伦沉溺于享乐中,二人深爱彼此却因为金钱的魅力而迷失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最终在一个愤怒、错误的夜晚中,海伦被查理锁于门外,在寒风中孤身一人走在街上,最终在姐姐家门口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这是小说中对于查理背景故事的交代。海伦死后,查理从这纸醉金迷中醒来,带着满腔的惭愧及悔恨离开巴黎,而他与海伦的女儿奥诺莉也被海伦的姐姐玛丽安收养,他本人则失去了女儿的抚养权。我认为查理的遭遇正如这段时期的巴黎一般,因为一段时间内股票市场的空前繁荣而迎来一段盛景,但在梦碎后,眼前仅余一片萧条。对于这种转变,相信因为股票市场危机而失去一切的人最亲有体会,而查理本人便属于此类。而小说采用的第三人称视角,令我们可以在代入查理的心灵时又不失一种审视,更能会意到这种大世离去的萧瑟之意。这也是为什么小说中的主要笔墨用于描写查理与其他人物间的对话,巴黎的萧条之感却挥之不去的原因。
查理的过去固然令人叹惋,小说原著里的时间却是在巴黎萧条之后,彼时的查理已在布拉格重有一番事业,他本人已是以一种重新站立起来的姿态回到巴黎,我们从查理的眼中看到一片萧条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巴黎那不堪回想的一夜,而非他的现状,否则玛丽安也不会因为查理的东山再起而感到一丝妒意。而电影中的主要部分却聚焦于查理在巴黎萧条前与海伦在巴黎的生活。观影时让我感到一丝惊喜之意,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相当于补全了原著里查理回忆中的生活,不过侧重的不同使得原著和电影的中心表达也发生了一丝改变。我认为小说原著凸出展现了一个繁华落尽的萧条世界,寂寞与萧瑟充斥了全文,同时又借查理的振作以及父女间依然美好的亲情向读者传递了一丝勉励与慰藉。而电影则聚焦于一个曾经有梦想的年轻人,一对曾经恩爱难分的夫妻,如何在金钱、现实与情感交织的漩涡里迷失了自我,最终造成一场悲剧。
电影中有无数与小说不同的细节令我印象深刻,比如查理最开始在街上战争胜利后庆祝的人群里与海伦的相遇,而后在酒吧中又偶遇玛丽安。紧接着是二姐妹对查理的争抢。这些原著中未发生的情节却如此贴切,包括在最后,玛丽安丈夫克劳(电影与小说名字好像不同)的一番发言点明了玛丽安内心尚余一丝对查理的爱,因此她才会想要对他施加最重的惩罚。这些细节都使电影中的玛丽安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不过也有可能是电影为了吸引更多眼球而添加的爱情戏码。不过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玛丽安丈夫的形象都十分地友善,甚至可说是唯一对查理友善始终的人,他勤劳工作,不做暴发户的梦,对妻儿都十分尽到责任,电影中,在海伦遭遇不幸后,他也对查理表示同情,并且在查理回到巴黎后想要和女儿一起生活时也向他提供了帮助。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安排这个角色,我想他也许想通过一对姐妹不同的丈夫与家庭,来向我们阐释也许安稳平静的工作与生活才是更好的方式。
最后我想谈谈我个人的体悟,经历所限,我必然无法切身感受到挥金如土的快感与因为一时的吵架而失去挚爱的痛苦,但不论是小说中菲茨杰拉德通过查理视角的回忆,亦或是电影中查理在见海伦最后一面时那悲伤而令人动容的表情,都令我能够代入查理的角色,体会他的喜怒哀乐。电影中查理有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他重返巴黎,回到酒吧时对柜台所说:“也许欢乐的时光太多了。”一句简单的台词中也能看出他对于过往那些纸醉金迷而忘记了真情的时光的悔恨,我不由得想起另一句话:“生命中所拥有的灿烂,终将用寂寞来偿还。”电影中的查理最初也是个怀揣作家梦的青年,而海伦也在他屡次碰壁时默默地支持他。在油田挖出原油,二人一夜暴富后,这份感情也并未立刻变质,但是奢靡的生活以及又一次的碰壁改变了查理,也改变了海伦,他们生命中曾拥有那些灿烂辉煌最终也在那个雨夜里消失。而查理的女儿奥诺莉无论是父亲富有还是贫穷,都会开心地喊他“爸爸”,也许这是菲茨杰拉德在一座萧条的巴黎城里真正埋藏的东西——亲人与爱人之间宝贵的真情。讽刺的是在海伦死后查理终于成为了一个能够出版小说的作家,不过电影的结尾,查理迎回了女儿,克劳夫妻也言明了心意。生命的萧瑟贯穿始终,这就是人生,不过希望自己也能如查理一般,在萧条的巴黎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吧。
2 ) 魂断巴黎
用的最普通的叙事和节奏 却也最不疾不徐把故事说好了 一个难忘的吻 一段郎有情妾有意的情 却偏偏还是败给生活 无论是事业上的失意 还是夫妻俩各自的醋坛子 又或者是富裕后生活里的空洞乏味 都在蚕食爱情 彼此相爱却不能坦诚不能好好的 非要刺激对方是何必 当海伦说她想离开他时 她是真的被查尔斯和奎尔太太的举动刺激到了 却不曾想那个爱慕自己的网球选手 并不想与她携手走进婚姻 一切只是她曾经最爱的享乐 这是多大的打击 最后误打误撞被查尔斯锁在雨雪交加的门外肺炎而亡 何尝不是一种解放 多不想看到他俩吵架 正像查尔斯第一次没在家过夜 回了家自己排演的那样 不都是平凡夫妇互相怨怼的模样? 最后人没了 留下了念想和改变一切的动力 你说到底是好 还是不好呢?
3 ) 突然的死,完美的结局
Helen死了,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原以为他们会和无数破裂的家庭并无二致,以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结局收尾,可Helen竟然死了。他们的回忆停留在并未完全的破裂里,或者说停留在尚存的美好之中。这真让我觉得导演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什么不展示生活中那些最最普通的场景——正是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磨掉我们的激情,让我们平庸而死。
对于如此美好的结果,我竟然不能接受。我迫切想看到他们破裂从而再一次证明我对婚姻的看法——婚姻,让生活平庸的途径之一。我知道这跟普罗大众对美好的期望不同,但我确确实实这样想了。难道我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婚姻,对未来?因为这样的想法,我诅咒自己的婚姻,如果将来有一个的话。
Charles最终赢回了自己的女儿,用他对Helen的内疚和负罪感,以及爱。爱?他竟然是爱她的,因为她的早逝吧。
小维琪太可爱了。仅仅因为孩子的可爱,我好像就不能抗拒婚姻。想到这点,真让我受不了。
Charles经历了丧妻之痛,让他体验到生活中的痛苦,终于写出了自己的书,由此可见真正的文学是从沉重、艰难,然而美好的生活中获得的。
4 ) 第99名:美国影片《魂断巴黎》——影史100部爱情典藏完全解读
相爱容易相处难
《魂断巴黎》 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 年代:1954年 / 导演:理查德·布鲁克斯 / 主演:伊丽莎白·泰勒、范·强生、沃尔特·皮金
《看电影》的一句话评价:又一出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此外还有巴黎和伊丽莎白·泰勒的迷人魅力。
爱情不是一个可以名状的事物,它看不到、摸不到,来去无踪影,但是有了爱情和失去了爱情,整个人的状态却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人说思念是一种病,其实爱情也像是一种病,患上了这种病就会连带出很多不大好的病毒:嫉妒、猜疑、自私和报复。所以说,有时坠入爱情是一瞬间的事,但是身在情海里,也就未必都是甜蜜的滋味了。
来不及爱你
美国军官查尔斯在二战后来到了法国巴黎,退伍后的他决定弃武从文。在庆祝胜利的人潮中,一个美丽的女子亲吻了他,然后就跑开了。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一位著名摄影师在战后拍摄的作品,他拍下的就是两个并不相识的男女拥吻在一起的情景。莫非这部电影的这个桥段就是根据这副著名的摄影作品延伸而来的?查尔斯也是被这个女生吸引住了。他第二次见到这个她是在一个聚会上,两人一见如故。聊了没两句就接吻了。女生名叫海伦,查尔斯最开始喜欢的是她的姐姐玛丽安,结果海伦却后来居上,趁着姐姐不能陪查尔斯看烟火的空档趁虚而入,得到了烟火之下最浪漫的一吻。可以说查尔斯和海伦的相爱是天雷够动地火一般,王八跟绿豆对上眼了。在二战结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的结合也是在预示着一段崭新生活的开始。
他们结婚速度超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闪婚”一族,而且婚后的好事还接二连三。先是宝贝女儿降生了,爱情有了结晶,接着是家族的石油产业一发不可收拾,查尔斯一家立刻跻身有钱人的行列了。但是,祸福相依,好事来的同时,他们也有了很多生活上的困扰。查尔斯写的书没有出版商相中,统统给他退稿,这令查尔斯大动肝火,怀疑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海伦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丈夫不顺心的时候,她总会陪伴在左右,给他支持和鼓励。如果说查尔斯的事业示意是这个美满家庭的一个漏洞,那么海伦则是在极力填补这个窟窿的人。
但是事情还是朝向不太好的方向发展。查尔斯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个叫罗兰恩·奎尔的阔太太,奎尔结过四次婚,这样的中年女人自然有一种独特的、吸引男人的魅力。而海伦由于其美貌,在酒吧里会受到小伙子们的欢迎,还有人把她画到酒馆的墙壁上。保罗就是其中一个很崇拜海伦的小伙子。正赶上查尔斯和海伦两口子关系不太融洽的时候,奎尔和保罗就在这时过来插一杠子,于是查尔斯泡上了奎尔女士,海伦傍上了保罗。不过,夫妻俩只是在斗气,想互相通过这种做法激起对方,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但是这样非但不能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将矛盾激化。查尔斯故意跟奎尔手牵手坐车兜风,喝多了酒,晕晕乎乎的,他连自己怎么回来的都不知道。与朋友比赛掰腕子,查尔斯竟然当着妻子的面与别的女人接吻,这显然严重伤害了海伦的心。海伦也不甘示弱,在酒吧里当着丈夫的面与保罗调情,还很轻蔑的对待查尔斯。查尔斯一怒之下与保罗打了起来。海伦和查尔斯看上去就像是一对小孩子互相气对方,可是到头来还是两败俱伤。虽然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生活中无数的例子都摆在那里,甚至连自己也会是这样耍小孩子脾气。爱情需要包容和谅解,这样才会让感情继续长久的发展下去。
感情是脆弱的,想不到生命更加脆弱。查尔斯酒醉在家,把海伦关在了门外。饥寒交迫的海伦在雨雪天气中(这是什么古怪的天气,地上是雪,天上却飘雨点)走了很久,最后累倒在玛丽安的家里。在医院,海伦因伤寒去世了。查尔斯这才幡然醒悟,后悔莫及。所以,与其用吵架的方式解决矛盾,不如多给各自一些空间,用平等的方式来结局问题,否则,不好好珍惜,就只能独自黯然神伤了。
这段感情的最大牺牲品就是他们的女儿。玛丽安状告了查尔斯未尽父亲的权力,要剥夺他的抚养权。这让查尔斯十分困恼,因为女儿是他的挚爱。其实玛丽安的丈夫克劳早就看透了这其中的原因:多年前,查尔斯对玛丽安感兴趣,玛丽安也爱上了查尔斯。结果查尔斯却娶了妹妹海伦,玛丽安出于嫉妒嫁给了克劳。多年后,玛丽安想用剥夺抚养权的方式对查尔斯进行报复。爱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保护人,就只能割伤人。玛丽安对查尔斯的爱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私,甚至会不顾所爱的人的痛苦,所以她没有领会爱的真谛。最终,物归原主是必然的。
超越俗套
爱情肯定是有缺憾的,往往这种缺憾反倒会有打动人心、警醒世人的作用。《魂断巴黎》的故事其实看上去很俗套,一对恋人从甜蜜到结婚再到吵架再到符合的过程,只不过最终用死亡来增加悲凉的气氛。但是之所以《魂断巴黎》会在俗套中成为经典,一是由于精炼的叙事方式,影片几乎没有什么拖沓,人物细微的心理变化都在镜头下得以全面展现,在好莱坞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二是主演伊丽莎白·泰勒的精湛表演。她是片中最著名的演员,她高超的演技将恋爱中的少女、婚后被背叛的女人和失去感情的妻子等不同心态的角色都诠释的丝丝入扣。其实这部电应对于泰勒来说并不是最著名的,毕竟她还有《埃及艳后》《青楼艳妓》等影片在册,但是要想看她真正苦情式的表演,首选还是《魂断巴黎》。
来电指数:
查尔斯和海伦 4星
接吻镜头:
12处
爱情箴言:
海伦:若你可以留下,就不要离开。
5 ) 查尔斯的崩溃
看片子的时候,困得睡意沉沉,原本是把它当成简单的爱情电影来看的,一部有泰勒有巴黎的电影,可不就是罗曼蒂克的象征?但两个小时看下来,看到一事无成的查尔斯终于崩溃,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查尔斯这样的男人,从炮火纷飞的战场归来,除了魅力之外一无所有,胆敢娶美艳不羁的妻子,承担贫穷而奢靡的岳父,长达五年的时间里,老老实实地上班,写无人出版的小说,他忍耐、自律,有着超乎常人的神经。
但他最终崩溃了,当他发现自己的努力毫无意义时,他在纸上写下的每一个字母都变成嘲讽,而每日致力作乐的妻子和岳父,却因为家里的油田骤变成为百万富翁。他们从不忧虑,却享受生命真谛,他勤奋刻苦,结果并没有什么卵用。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人,会从内心升起一种巨大的虚空感,就像被嫌弃的松子在遗书中写到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于是查尔斯放弃了自己,沉溺声色玩乐,倘若所盼不可得,索性在俗世的荒野中放浪而歌,他酗酒,和美艳妇人调情,玩味妻子的醋意和痛苦,仿佛只有如此才能弥补世界对他的亏欠。
所以海伦必须死去,只有她的死,才是将查尔斯从地狱里惊醒的钟声,海伦这样的角色是波西米亚式享乐主义的象征,最后却为了丈夫的脱轨心碎而死,并非出于对查尔斯死心塌地,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乃是来自婚外情人的拒绝——她终于发觉人生是一幕讽刺喜剧,即使是天之骄女,得到的也不过是爱慕和贪恋的假象,犹如一间闪闪发光的玻璃房子,碎掉的瞬间才发现无人支撑。
什么都是假的,快乐是,婚姻是,事业是,人生是多么苦短而又漫长,短得来不及回味,漫长到每个瞬间都充满变数,无人可以左右命运的走势,无人可以把控爱情,失去她之后每个飘雨的夜里,他都将无数次地回忆起她那双闪闪发光的,像猫一样的眼睛,惟有那些曾经爱过的瞬间,才是真的。
埃及艳后的时候没觉得玉婆很漂亮 可是看这个电影就看出了 前小半她有点让我想起scarlett 可惜男主太渣比不上butler的一根手指
“你拿走了我的伞”……哭死我了
贫穷让我们迷失富有让我们迷失失去梦想让我们迷失婚姻生活让我们迷失。如果只有爱情那该多好。泰勒在里面意外的没显得矮胖小短腿,很美。
60年前的台词、人物造型在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特别是泰勒的行头和气质,实在是太迷人了。
浪费时间,50s电影手法如此平铺直叙,想想现在导演编剧们可真是人才
唯一不满意的是结局太悲惨
1994年的寒假,这部电影把我看哭了。
最惊喜的就是看到片头basic on the story of F.S Fitzgerald...真的是浓浓的菲茨杰拉德气质啊!!! 喜欢死了> <
小时候看的,现在能回想起来的只有楚楚可怜的泰勒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样子了,看的我那个揪心啊
3.5 the last time I saw Liz. It was her and Paris that upgraded this soapy melodrama to a relatively enjoyable cinematic experience. At least it was a stunning picture to look at.
1991.05.26
家道中落的富人小姐与小镇出身的凤凰男,我以为会有数不尽的柴米油盐心酸事,却不想是痴情女与失心男。感情生活中任何单方无条件退让和无保留付出都会加速关系的退化,总想成就对方从而满足自己,太可悲了。至于事后才追悔“曾经有一份爱情摆在眼前但我没有珍惜”,呵呵。
你拿走了我的伞
隐约记得小时候看过,再看的时候觉得泰勒还是那么美,不过她怎么老是在重复一种类似性格的角色呢,还有啊,一次次的和男同志影星合作不得不承认泰勒真的是第一腐女了。
不明白为啥两位lady看上一个屌丝
2012March2,吴中路117号,DVD。
可人儿,have fun. 有钱和不得志让男人被猪油蒙了心,酿成了悲剧。岳父和Cloud姐夫简直好上天。若从Marian 的角度,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竟然是改编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伊丽莎白泰勒怎么老演那种结婚前是快乐自由小精灵结婚后就变憋屈大苦瓜的角色,这死得也太那什么……看得气死我了呵呵,恐婚again
其实蛮狗血的,不过玉婆好美。。。。所以不淡定了。。。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印象深刻,当时被泰勒的表演感动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