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春风吹散了十年浩劫在老百姓心头留下的阴云,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爱美的女孩子们也勇敢地穿上亮眼的裙子,一展少女的柔美。在上海大丰棉纺厂工作的乡下女孩阿香(宋忆宁 饰)羡慕上海女孩们比赛穿漂亮裙子的风气,也买了一件红裙子,随后让劳模陶星儿(赵静 饰)穿着红裙子去公园展示。这一经历给了陶星儿前所未有的自信,在此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爱情,种种经历都让她不知不觉改掉旧有的陈腐的观念,转而在新时代里勇敢地追寻自我。与此同时,阿香因为不愿被人看做乡下人,所以想方设法抬高自己的地位,却让自己陷入经济的泥潭。 爱美的女孩们,她们正一步步摆脱束缚,拥抱真善美……
在电影资料馆的排片表上看到这部电影,瞬间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80年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为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带去了许多变化。这不仅表现在电影外在形式技法对西方电影的借鉴和革新,也同时体现在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层面。17年电影的政治属性被畸形放大,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潮流则使电影重新回归到人文关怀,中国电影文化的入世传统也被理性对待。很喜欢第四代导演的片子,那个时候的电影还不像现在这样与资本、与市场回报保持如此密切的联系,电影创作者们充满了责任意识,他们把电影当做一门艺术,当做一种启蒙。相对于第五代导演对电影本体语言的意念化处理和思想观念的具有民俗色彩的形而上表达,第四代导演表现出了更多的对世俗社会的尊重。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对社会现实、时代情绪的生活化展现,都让人感慨如今的电影创作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
说会《街上流行红裙子》,通过纺织厂女工的穿衣观念的变化来反应那个年代社会观念的转变和由此所带来的转型阵痛。让人不禁想到张暖忻导演的《北京,你早》,洋货、摆摊、咖啡、酒吧、跳舞等成为此类电影中极为常见的叙事元素。《本命年》是悲伤的,《红裙子》则带着一种兴奋和憧憬迎接未来,《北京,你早》则有种幽默的气质,它平静地接受着社会转型背景下物质和欲望对人们心境和原有价值观念的改变,但不禁能从中读出失落和无奈。
在第四代导演的影片中,关于城市,也关于农村。胡柄榴导演、谢飞导演、吴天明导演等老一代的导演在这方面都有十分优秀的作品。关于老电影,喜欢40年代 和新时期电影,也喜欢第六代,但他们的作品还算不上“老电影”。
巴拉巴拉这么多,仅仅是很小的一个方面,试问,那个年代的电影,自己又看过多少呢,80年代末的娱乐片热潮,现在正在看的《夜盗珍妃墓》,都在证明着自己的无知,现代眼光下那种“糙糙”的质感、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大胆改造、类型化处理,和前所未有的“尺度”,再加上对人性的挖掘,还没看完,但真的让人惊奇
这是我小时候就听过的一个片名,没有看过,感知上是一部伴随当时文化发展出来的一部“新潮”片。 从故事性上,这片子几乎没什么主线情节,直观上不会觉得太“好看”,我觉得这片子更重要的意义,是几十年后的人回来再看它时,回想起处于一个时代拐点初期的社会风貌,以及人民的心态,乃至反思拐点之后这一路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 - 劳模的意义(评劳模的意义是什么,劳模可不可以犯错) - 文化的开放(人们在公园展裙、展英语) - 阶层的概念(乡下人为什么被默认低人一等) - 青年对前途的新渴望(不甘只做工人,读书考大学,却又受推荐名额的限制) - 以及一些社会边缘现象(比如孤寡老人的存在) 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学资料,非常有助于作为社会改进的参考问题,而其中关于“劳模”和“阶层”的问题也是影片最后用以收尾的素材,于时代中,如何面对困惑、如何审视社会的眼光、怎样才是真诚,影片在最后已经给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答案,个人觉得,这让本片的价值得到一个哲学的提升,可惜的是,大多数当时的观众大概只把本片当作一个文化消遣吧,而这也导致那些在本片被直接或侧面反应出来的社会问题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伴随着经济和物质生活的腾飞却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
流行真是三十年一轮回。八十年代,人们开始从黑灰蓝向鲜艳亮丽过渡。如今,早已不时兴发布什么流行色,转而崇尚彰显个性的穿着,春夏衣料也从过去最时髦的绸缎纱又回到早期质朴清淡的棉麻布。就像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八十年代的姑娘,谁没一条飘逸垂坠的大摆花色连衣裙呢👗,而她们的女儿们,如今的衣橱里估计都是浅色的森系服饰了。 198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街上流行红裙子》,是那个年代众多展示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发生改变的都市电影之一。鲜明的时尚特色是影片最大的主题。女孩们为追求美好生活,勇敢迈出的那一步,是今天随便就能网购一件淘宝爆款的妹纸所想象不到的吧。 其实特想买条复古的连衣裙,短泡袖或长泡袖,胸前圆领单排扣,腰间宽松收型,长过小腿的下摆可以像荷叶般随风飞舞,配双细带凉鞋,不用花前月下,镜前兀自也能开怀[哈哈]。
这部电影若是让外国友人来看,要折掉70%,若让其他城市的人来看,也要折掉20%,我这个在上海生活了40年的土著来看,自然是感慨多多 片子一开头便是几个实景,黄浦江的十六铺摆渡码头和商业街的人群,但见满目的白衬衫,这不是摆拍更没有群众演员,当时就是这样的。 镜头一转,一件红裙子出现了,红的刺眼,然后各种各样的人出现了,有穿着老头衫踩着黄鱼车的中年汉子,有穿着彩虹衫的女青年,有喝着葫芦糖水的青年夫妻,有公园里相依偎的情侣,有挂满内衣内裤的小弄堂,有满大街乘风凉的一家老小,有刷马桶的大嫂,有烧煤饼炉的爷叔,有南京东路人行天桥,有新造的二三十层的高楼。。。 背景音乐成方圆唱着一首轻快的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这以上的一切的一切。 接着有一段很有意思,那就是斩裙。台词是这样的。"啊,来了,太阳裙故意站到连衣裙身边,比一比到底谁漂亮,漂亮的把不漂亮的打得落花流水,像刀斩的一样,这就叫斩裙”一个听起来颇为吓人的名字,但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肢体冲突也没有恶语相向,甚至没有视线的对峙,比的是美,自然也是美丽的斩! 在展销会,镜头扫过一片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又扫过逛展销会的人群,基本上还是白衬衫为主。展销会里小日本和女主角的一段对话也是好玩的紧。 女主角“男女老少穿灰黄蓝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大家都想打扮得漂亮一些” 日本人“你为什么白衬衫蓝裤子,不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吗" 女主角"我这是刚开完会” 日本人“开会时就不能穿漂亮的衣服吗” 女主角“不,开的不是时装交流会” 这一段说明什么呢,老百姓已经在开始追求美了,可是作为官员或者领导,还是以前的那一套,开会什么的就 只能穿白色和蓝色。在故事后半段开还会一次类似的会议,此时会场上绝大多数人还是穿着白衬衫,但赵静已经不穿了,还在会上唱了一首歌,所谓成长所谓转变就是这样。 后面一段是讲述纺织厂的,在八十年代,上海的轻工业还是全国出名的,我妈当年就是著名的二纺机女工,后来上海产业升级,纺织厂基本都到江苏一带去了。几个女工嘲笑宋忆宁这位从农村到上海来的女工,有一段上海顺口溜:乡下人到上海,上海闲话港伐来,米西 米西炒咸菜。这段嘲笑乡下人的顺口溜现在不太听得到,上海虽然排外情绪还有,但这种比较恶劣的顺口溜就少见了。 几个女工对劳模女主角的口述不满的时候,有一个细节。“上个月她没有领卫生纸。怕是肚子吹了洋泡泡”,这说明当年连卫生巾这种东西都是要领的,估计还是凭票供应的。 接下来女劳模回了家,住的还是老式油毛毡房,老妈老爸在家相互埋怨,母亲说了两句话:做劳模有什么好处,有能耐找市长要套房子,给你弟弟结婚。这两句可谓诛心,前一句否定了劳模身份,后一句更是男尊女卑。母亲说这些话的时候,劳模只能在阁楼的床上静静的听着,背景淡淡得响着沪剧为你打开一扇窗的经典唱段。这样的家庭呆着有什么意思,女劳模早早来到了工厂接班,不光是工作勤劳,家里的氛围太差,还不如到厂里和小姐妹们一起开心。 而乡下妹宋忆宁被个体户小铃木带到了高档酒吧,背景音乐是当年最流行的电声乐队,而乡下妹把桌子上的纸巾拿了下来,闻了又闻,忍不住打了一个大喷嚏。所谓细节,这就是细节。 路上遇到一位吹箫的老艺人葛存壮,这时的背景是高架,八十年代初上海就有高架了,真是高大上。 接着竟然是一段女浴室的戏,要看裸戏是看不到的,一群纺织女工叽叽喳喳,穿红戴绿,口红耳环,还有穿长筒丝袜的,出门实行斩裙行动了。这一段配器优美,特别是后面的那个钢琴,琴键如雨般洒落,还大量运用了慢镜头,那件红裙子如缎子般展开,一时无两,有三个男青年对着姑娘吹着口哨,怀里还抱着三把吉他,真是文艺男流氓。(那时对女生吹口哨就算得上流氓) 回到家中,母亲又叨念那个警察男朋友,说了半天好,最后总结:警察路子多,可以弄套房子,你弟弟好办事。所谓的警察男朋友好还是为了房子和弟弟,父亲都听不下去了。 接下来有一段当年中国女排的影像,感觉偏长且与剧情关系不大。后面那个英语角当年在上海是很出名的,我记得是在外滩附近。再后面那段时装表演,背景音乐是ymca,现在观众知道这个音乐是因为小黄人。另一首恰恰音乐是甄妮的红唇绿酒,这首歌曲原唱更早,只 是在国内甄妮版最出名,恰恰味也很浓。最后一首是以吻封缄,国语版叫做爱你在心口难开,跳健美操(现在没有健美操这个名词了)的背景音乐是意大利民歌卡布里岛。以上这些曲子在八十年代初都很时髦。 后面开会时那首金梭和银梭大概是女主角赵静的原音,反正不是朱逢博的声音,由于女主角是纺织女工,这首歌用在这里实在太恰当了。 劳模考卷答题胡乱写,自己得了低分从而让朋友葛佳上大学。这一段太过狗血,是此剧中的败笔,看来高大全的遗毒还在。 结尾时阿香的哭诉,放到现在还挺有意义,我记得名侦探柯南里有一集和这个故事很相似,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宁愿赔上点钱。女劳模教训众人时的那段还是往高大全那里拔,说教意味太浓。1984年虽然没有广电总局,但是各种领导,无形中的各色眼睛还是在的,不往高大全这边靠,怕是电影都上映不了。 赵静和姜黎黎都很漂亮,所以宋忆宁只能演乡下人了。我对宋忆宁的印象存在于他演的话剧以及给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凯罗尔的配音。
🍉入夏,买了两条复古连衣裙。一条浅蓝娃娃领泡泡袖深藏青背心裙假两件。之所以买这件,是因为太像我小学时在市青少年中心声乐班的团裙了。🍑看到,惊为天人,只是当年团裙是真两件(浅蓝圆领灯笼袖衬衫+藏青背心裙)用料厚实,很热。这次买的“怀旧童年版假两件”是雪纺的,比普通雪纺厚实点,也凉快。烫了个复古及肩卷发,穿着去单位,和同事大姐说:“你家闺女cos动漫人物,我cos自己童年演出服。😂”大姐笑道:“挺有意义。”😊又买了一件秋香绿碎花蕾丝镂空领泡袖复古👗。 🌹于是想起这部1984年的老电影。再次回味,这不就是纺织女工版“小时代”吗?女主陶星儿是位纺织女工(赵静饰)性格温婉内敛,工作能力强,只是平时穿着“白衬衫,蓝裤子,麻花辫”有些“老气横秋”朴素过头了。一次在女工更衣室看到好朋友新买的红色连衣裙,对美的渴望忍不住穿上一试。果然秀外慧中,端庄中不乏浪漫。虽然是艳红色,可穿在她身上,确清丽脱俗,婀娜中不乏知性美。🌹女工们见了,纷纷鼓励她大胆穿漂亮👗。其实,她的不自信,多少也来源于当年下乡时男友曾经抛弃过她。谁知这一回城,他们又分到同一处棉纺厂。每天不得不尴尬地打照面。前男友成功晋升为警察,又重新对她展开追求。母亲也劝她和男友重归于好:“他是警察,一定有门路给你弟解决工作、房子问题。” 🌸她躺在自家棚户区的低矮平房小床上呆望着屋顶,叹气、无奈、不堪……坐起身,她想把一切抛开,也一并把过去的自己抛开。学习化妆技巧,换上红裙,和工友姐妹们去公园“裙展”。仿佛是一次治愈与重建。把“清新”“美丽”“信心”又带回自己的生命中。到底她有没有接受前男友的“迷途知返”,影片没有明说。只是她转变了,变成了自信、散发着迷人魅力的都市丽人。无论有没有接受,她首先找到了她自己。不是谁的女儿,谁的姐姐,谁的女朋友,首先得成为她自己。有女性意识觉醒的意味,在80年代初的电影中新鲜又具建设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女主陶星儿的扮演者赵静温婉清丽,真的美。我喜欢含蓄、耐看、没有攻击性的美。80年代的女演员:赵静、罗燕、殷婷茹、朱琳都属于这一挂。 🌹另,我的表哥表姐都曾经是纺织厂职工。他们见证了大型企业的繁荣与凋落。
这是当年很火的一部电影,主角是在上海某纺织厂的女工。纺织厂的工作在当年相当于如今的阿里腾讯,工资高福利好,还能解决户口问题,是令很多人艳羡的。能进到纺织厂工作简直是终生有靠了。首先职工进厂后就能分上宿舍,虽说几人一间,但对当年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挤一两间房住的老百姓来说可是解了燃眉之急。吃呢,有食堂,绝对管饱;其他的生活用品从头发到脚基本都包了,连卫生纸都固定发放;生了病,去厂医院基本是免费看;结了婚有了孩子,不用担心没人带,孩子生下来45天就可以放在厂托儿所,然后一路幼儿园、子弟小学、初中、技校,如果愿意还可以顶替父辈进厂上班。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或者是农村出身的,能进厂工作可说是鲤鱼跳龙门了。纺织厂的男女职工都是相亲市场上的抢手资源。
电影拍摄于1984年,那时正是女工们最风华正茂的时候,她们干着让人羡慕的工作,穿着最时髦的衣服,工作之余就三五结伴雄赳赳气昂昂地去公园——时髦女青年的T台,斩裙。
这部电影据说是中国内地第一部时装主题电影。由于该片与时尚有关,导演自己翻了不少时尚杂志,还专门到蛇口买港台流行的衣服,然后把戏里的衣服穿到公园或南京路试着走走,观察有没有人关注,发现回头率低,就又到蛇口再买。女主角穿的红裙子是在街上检验回头率高才拍板定下来。由于在服装上花费较多,在影片总结会上,导演还被批评为没有节约意识。
导演的眼光还是不错的,里面的服装现在看也不过时,葛佳的运动短裤、阿香的小背心,还有一套套不同款式颜色的连衣裙,尤其是那条红裙子,即使在今天当小礼服穿也一点都不土气。
这部电影美女云集,陶星儿的扮演者赵静,气质端庄文雅,五官标致、皮肤白皙、符合中西古今审美的美女。而葛佳的扮演者姜黎黎则是长影厂的厂花,秀丽妩媚,造型宜古宜今,两个小梨涡增添了娇俏。
看那时的老电影,我总是忍不住会想,在之后他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呢?陶星儿还是会去上大学吧,她会选择那个警察吗?心高气傲的她未必会再接受一个抛弃过自己的人。凭她的认真努力不服输、勇于自省的个性,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她也会过得不错。可留在厂里的小伙伴就未必了。因为从电影拍摄的时间1984往后没有十年,就迎来了巨变。本以为会生生世世持续的好日子竟然会坍塌。1992年起国有纺织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1996年时全国国有纺织企业亏损额已达106亿元。纺织工人们一批一批回了家,厂子也一部分一部分地萎缩、关停。2005年前后,很多当年万千荣耀的大纺织厂彻底倒闭,时代的织布机,戛然停下……
那时的纺织厂女工
八零初,国影已允许坏蛋不必挂相,浓眉大眼照样可以是叛徒,但最终要被同样甚至更加浓眉大眼正义凛然的主人公清除掉,比如梁同裕姜黎黎的诱捕之后、杜雨露领衔的奸细。八零中,就进阶到允许主人公在性格上并不完美甚至存在明显缺陷,而缺陷呈现更要通过与品格更优的主要配角的比对去实现。比如,邮缘续集中郭凯敏和刘昌伟;盛夏中肖雄梁同裕和葛优;还有就是红裙子赵静和她的女同事们……“真正的劳模,不该只看到织布上的次点,还应该看到自己心灵上所存在的真正次点,哪怕是心灵上任何一点微小的不真诚,都不能放过。这是大家教我明白的。大家才是真正的劳模。”
美好的时代
要给台湾的大一生讲这个,太有挑战性……80年代还真是有新气象啊,居然还有“斩裙”这种活动。
30年前的都市青春时尚片,可以看作是那个年代的《小时代》,3星半。
这是敢大胆穿衣,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的健康年代,真羡慕。真正的改革开放,是敢说敢想敢做,敢自由呼吸,敢真诚。八十年代的电影里蓬勃着生机,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到过去感受一下。
就是我最爱的80年代的味儿,探讨的核心大致和路遥的《人生》一致——城乡差异背后的城市化加速问题,我发现电影就是一个国家发展最好的风向标,如果还有热忱的阅读氛围,那文学也算一个风向标。另外,三个女主都很美,尤其是宋忆宁。
呵呵~
电影比较着重体现年轻人的变化。毕竟年轻的人才更容易接受所谓的“新事物”。但是上一代压抑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松动。年轻人在改革开放时期,产生了各种新的追求,但是思想上追求容易,现实上的满足肯定是慢好几个节拍的。这种矛盾在这个时期特别明显,由此而产生的争执和痛苦也很明显。但这似乎是时代转型,或者说时代进步不可避免的“惨剧”。我并不是说个人没有力量,而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只不过是时代的炮灰。这个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是讲那个年代的东西,但问题到现在也存在,只不过形式变了,内容变了。但是那最最基本的源头却从来不变
“洋不洋,中不中,衣服穿得紧绷绷。”
既保留很多复杂又难解的社会细节 又轻松自信富有朝气 电影作者本身令人赞叹的道德高度 亦深化了电影所要探讨的美的问题 既贴近现实 富有教育意义 又兼着生活趣味 值得现在电影学习 整体反应了以变化为主的大时代背景 女主角为了平衡她按诡异逻辑在心灵中塞填的内疚 努力忏悔 避开任何他真正希望的利益
斩裙是个好活动,应该在年轻人中大力推广。
工人阶级烟消云散了。
赵静公园斩裙那个慢动作绝了!
补录
80年代大上海,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纺织女工,美女如云,赵静姜黎黎宋亿宁,斩英语斩裙。
这才叫清新呢!我是有多喜欢80年代啊!PS:老大爷一句:“现在是没人吹箫啦!” 惊到我了。。XD
是最爱的80年代美学风格,氤氲的,清新的,养眼的,开朗的,明亮的,朴素健康的,傻乎乎的,一点理想主义。
牛逼闪闪的80年代!!!
喜欢这类充满生活气息的国产老电影,人家当年玩斩裙、斩英语,咱们现在玩啥?PS:八十年代的内地女星才叫美啊,赵静简直就是梦中情人型,姜黎黎也很有味道。还有,开头那首主题曲很好听。
和《都市里的村庄》一样,劳模被边缘化是一个变化了的现实。性感和身体美成为可以转化出经济价值的捷径,但是作为上一个贫乏和艰苦时代的掠影,这部影片仍然展示了大量的棉纺厂内部的工业景观,机器的运转被曝露在摄影机前,这是进入1990s之后再难见到的,人们在银幕上可见的工作场景,马上就要办公室化了。年轻女性对着镜头打哈欠的表情,洗澡和在镜子前展示身体的状态,以及诸如第40min左右,女工们调戏男职工的场景,和民国早期电影中的女性凝视有相似之处,归根结底,在这个年代,女性的身体解放代表的是广义的人(包括男人)的身体解放,同时,身体尚未被彻底地商品化,而只是刚刚加入觉醒和自我欣赏的行列,因此这份纯真更是分外动人的。对比帕索里尼或其他西方导演作品中的身体解放,往往在男性的视点下诉诸薄伽丘式的模式,即人是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