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属于整个华语乐坛,她的名字,注定成就传奇,她是王菲!2016年12月30日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将在腾讯视频全球独家直播,暌违六年,仅此一场。360度全方位直击,为你呈现最真实的天后!
老天心跳,雷電知多少?
轟隆隆一場,還給夜空寂寥
這夢想顛倒,就來了
這泡影衰老,要去了
不去也不來,也很好
這夢幻喧鬧,打擾了
風吻別芒草,剩下路遙遙
招來露水累了,回到泥沼懷抱
這夢想顛倒,就來了
這泡影衰老,要去了
不去也不來,也很好
這夢幻喧鬧,打擾了
人聚了散了,就剛好
不聚也不散,好極了
時間也到了,不打擾
有什麼未了,大不了。
自从把王菲的音乐纳入一种私人的终极欣赏范畴之后,常不自觉地摆出一副喜欢她很久很了解她的姿态,但实际上进入王菲音乐及其个性魅力的开端,是幻乐一场。
时年二十,大二,期末,金星凌月的三天前。看到一半校园网到期,从图书馆赶回宿舍接着看,《梦》之后冷不丁结束,有些愕然,观感不算太好,但在之后旁观整个网络骂战的过程里,对诸多恶意感到愤愤。
幻乐的选曲里,当时有一半都没听过,直播结束也谈不上哪几首特别喜欢,大部分歌萦绕耳边焕发魅力的时刻,都发生在至少一年后。但幻乐的整体调性及王菲不佳的状态呈现出的一种美好易碎的形象,在当时攫住了我相当的注意力。
幻乐比起巡唱,或者再往前的菲比,与众不同之处,除了一些新编曲、新翻唱,就是结尾的点题之作《梦》。将《梦》与《好了歌》联系起来自有其道理,林夕对《红楼梦》的爱在王菲的歌里并不少见,《好了歌》将人生执念具化为功名、金银、婚姻、后代,《梦》则将其抽象为梦幻、泡影、聚散等,一曲终了在幻境里,留下丰富的阐释空间和舆论阵地。
作为一个流俗与脱俗、出世与入世的集合体,我们还能由王菲想到《红楼梦》的其他,比如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美玉落在污泥之中,“试问谁可,洁白无比。”(巡唱时翻唱过陈奕迅《打回原形》)又如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推及对待偶像、巨星形象,就是“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
这不是王菲第一次以这种人生虚空无常的哲思对表演进行排布与收束。10年巡唱,曲目以春夏秋冬轮回重新为序,最末一首《彼岸花》,王菲唱罢拂衣去,折叠屏幕上升,尾奏接《心经》的一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背景动画停止,屏幕变作一面镜子,观众看到自己。人生幻境,偶像泡影,众生平等,见自我与身边世界,从人生推至虚空宇宙,逐步接近无上正等正觉与大智慧。
从这个意义上看,幻乐是对巡唱的又一次凝练与升华,也令我们得以一窥一段时间里王菲在世界与自我不断前行中的新感悟。
幻乐的问题老生常谈,在一遍遍回看的过程中,暴露出的瑕疵甚至更多,比如《匆匆那年》
除了人声晃得稀碎,编曲也怪异;当时十分喜欢的邓丽君组曲,现在听来也发挥一般,不比彩排,更不比13年纪念邓丽君演唱会。关于饭拍好过直播的说法,像是不愿接受现实的歌迷的挽尊,腾讯收音过干是事实,但任何人的声音加足了混响,都会起到修饰作用,不足以说明什么。中间不少曲目都能感受到力不从心,但这种飘忽和失控又给一些歌以新的形象因素,比如《美错》易碎,薄《雾》清冷,《分裂》矛盾...
热门曲几乎无一例外发挥失常,而以《小聪明》《白痴》为代表的相对的冷门曲倒令人惊艳,无意间佐证了这样一个菲迷之中心照不宣的观点:匆匆那年、红豆的王菲不是王菲,浮躁、寓言、唱游、97同名、di-dar才是她。进而涉及到的话题,无非就是90年代王菲所汲取的那些国外音乐元素,The cranberries、Cocteau Twins、Sinéad O'Connor等,模仿与创造之论争也从未平息过。
幻乐一场结束后,作为向来自带话题度的流行文化符号,王菲理所应当地占领了舆论空间。诚然,社会是一个分工明确的社会,即使在表达观点这件事上,人们也各司其职,在立场差异上互相攻讦。嗓音退化、资本游戏、卖情怀,论争的声音各异,而处于焦点位置的王菲,在演唱会后消失,一贯地闭口不谈。
这场演唱会对我的影响,是彻底刺激了我的好奇心,我开始搜罗网络里有关王菲的一切,各大颁奖礼、发布会、庆功宴、采访、对创作的讨论,和大部分菲迷一样,喜欢上她的那些闪光的魅力瞬间,其中有两点是我最敬佩也最做不到的,这两点在王菲及其歌迷(不排除我)之间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立的。一是她拒绝自我解释,她说别人的想法是她无法控制的,她只追求做好自己的事;二是无论在作品(如《开到荼靡》)、采访、或一些下意识的反应(如发布会上反驳主持人说自己的演唱会空前绝后)里,她都不自觉地在破除神话,但歌迷却热衷于造神。
这都是我暂无法企及的智慧,不论她心里是否真的不为他人看法与虚名所累,至少在我们看到的行为里,她超脱了这些。作为歌迷却常深陷“他人即地狱”的三层痛苦里。如果能真正从这些主体之外的困扰中走出来,客观地将他人看作对主体理解的集合体而不去受其影响,生活无疑会轻松许多。
此外,在喜欢王菲的过程中,我也完成了对于文艺接受或者说偶像崇拜的态度转变,接受不完美,破除以格局论作品的思维,小情小爱也很伟大,最重要的一点,不对他人强加自己的理想叙事,以和而不同的心态去接纳。这并非对于差异自我麻痹,而更像是各取所需。
慢慢地,在喜欢王菲这件事上,我几乎嗅到一股芜杂的后现代气息,“清规戒律,没有意义,三心二意,才是魅力。”“什么也没错过,其实一无所获。”许多菲哲的表述,都在我生活里起着多多少少启蒙的作用,或许不是决定性的,但难逃其影响。挖掘深层压抑、消除二元对立思维、消解崇高、多义理解、审丑、了解自己的欲望等。王菲拒绝自我解释,也就与“作者已死”不谋而合,那么这些自我的改变与成长,我就可以更多地归结于我的主观意识,而不是某首歌的意义。
幻乐之后,我零碎地或完整地回看过很多次,常常有许多不同的感受。单论嗓音,其实我更爱巡唱时期,那时的王菲好像在声音与诠释能力之间达到恰好的平衡,《色盲》的踽踽,《城里的月光》的明亮,《彼岸花》的超脱,《单人房双人床》一碰即碎,《脸》孤寂清冷,是最哀艳的水仙。幻乐一场是不同的感动,或许因为时隔多年,心里有了既定的整体形象,才觉得那些飘忽、颤抖,都恰如其分地助力营造了这一幻境,而“时间也到了不打扰,有什么未了大不了”,即是当下急需习得的抽身智慧。
许多回忆的沉淀是由王菲伴随着完成的。第一口蛋糕的滋味消失后,手心长出纠缠的曲线;不知怎拥紧,最终仍失去的飘忽空气,在高架桥上过去;怕习惯豁出去爱上他人,又一次次陷入空欢喜。
从前觉得爱情让我独特,在狂热追求爱情的阶段过去后,听王菲也暂不复从前的感动,但以回忆形式存储的那些画面声音和气息,却常常令我觉得更美。
在庸常的日子里能依然听到王菲,不晚不早,都是一件幸运的事。
2016年12月30日晚,于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的王菲 “幻乐一场”演唱会,无疑是2016年底整个华语演艺圈话题度最高的事件之一。不过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于“幻乐一场”的讨论,都仅限于门票价格是否合理、歌手发挥得怎样、到场的明星有哪些等话题,却很少有人关注这场演唱会的风格、基调、曲目安排、舞美设计、摄像的镜头语言等元素整合而成的美学价值。而作为为数不多的、进行过网络现场直播的演唱会之一,“幻乐一场”在摄像上的技术与艺术特点无疑是值得一书的。
演唱会摄像;镜头配置;镜头调度;镜头切分;灯光;构图
“幻乐一场”演唱会是王菲的个人演唱会,加之王菲并未邀请演唱嘉宾或舞蹈演员助阵,所以镜头的设置与调度主要围绕王菲一人而进行。
其次,这次演唱会是王菲阔别舞台四年之后的首次登台亮相,而且与王菲以往的巡回演唱会不同,“幻乐一场”顾名思义只有一场,因此王菲和她的团队对于这次演出给予了相当了重视,在舞台效果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这使得“幻乐一场”舞美的规模远超以往,甚至可以用“豪华”二字来形容。正因如此,摄像镜头除了重点关照王菲本人,也有义务将演唱会场景全方位地展现在直播观众眼前。
再者,尽管王菲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幻乐一场”的其他参与者之中也有不少“有来头”的人物。比如担任和声的是王菲的女儿窦靖童和姑妹窦颖、担任音乐总监兼吉他手的是与王菲合作多年的张亚东,观众席中也不乏章子怡、刘嘉玲、彭于晏、刘雯、马云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所以镜头有时也需要兼顾到他们。
于是“幻乐一场”演唱会的镜头配置采取了“8+3”模式,即八台机位捕捉王菲的一举一动,其中包括:
另外三台则分别对准舞台两侧的乐队区和整个观众区。
演唱会是多种艺术的集合体,这其中容纳了歌手演唱时的技巧、神态和肢体动作,舞台的灯光效果和美术设计,造型师为歌手精心打造的演出服装、妆容和发型等等,可以说,一场演唱会是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的成果,演唱会摄像师也有责任将这些元素尽可能地通过镜头全部展现在观众眼前。这无疑也是“幻乐一场”演唱会努力达成的目标之一。
这一点通过机位设置之丰富已经得以窥见一斑,同样地,镜头的调度与切分也十分考究。
不同于影视剧拍摄对于演员的走位、动作等有着严格的要求,演唱会对于歌手的调度基本为无定形调度,而且由于王菲不属于唱跳型歌手,演唱风格随性自然,极少在舞台上做出程度激烈或大幅度的动作,因此导演团队在镜头调度上投入了更多精力,镜头的调度与切分一般配合歌曲节奏和歌手的反应进行。
以以下两首曲目为例:
演唱到第三首《催眠》时,歌曲的节奏和氛围较为轻快,加之王菲已经开始进入状态,动作神态随着变得活泼了许多,运动镜头逐渐增多,尤其是主观镜头的运用堪称“神来之笔”。王菲演唱至歌曲中段时在舞台中央静止未动,摄像师抓住机会,佩戴斯坦尼康从左侧步上舞台,绕歌手一周后再从左侧离开,得到一个小角度仰拍的中景镜头。当时王菲正演唱到情感高潮段,当摄像师绕行至她的前方时,她非常“配合”地与镜头产生了一处眼神交流。
整个镜头行云流水,体现出明显的现场参与感,展示了流动的视觉空间环境,大大增加画面的信息量。
接下来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则是一首典型的“慢歌”,不适合大量使用运动画面和快节奏切分,因此摄像师转为固定拍摄或者慢速推、拉、移镜头,同时导播适当减缓了镜头切分的频率,两个镜头之间通常也采用“淡入淡出”的方法来衔接。但镜头语言节奏的舒缓很容易使氛围变得沉闷,于是摄像师采取了多种方式来规避这个问题的产生。首先,多次运用综合镜头,如移推镜头、摇拉镜头等,在一个镜头中多层次、多方位反映被摄主体和空间环境,使画面具有音律感和节奏感,更具音乐旋律的表现优势,引发观众的审美感受;其次,调度一些“非常规”角度的镜头,如正上方俯拍、斜角度拍摄,以增强画面内容生动性;
再次,《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原本就是写给王菲女儿窦靖童的歌曲,于是导播几次将画面切至担任和声的窦靖童来活跃气氛,其效果也是显著的,每当窦靖童的特写出现在屏幕上,观众席中都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这些镜头也成为日后歌迷们所津津乐道的内容。
在对摄像画面的布局方法中,首先需要确立一个主体,即确立体现内容的主要对象,主体是画面的结构中心与趣味中心,框架所形成的画面要以表现主体形象为转移。
如前文所述,对于“幻乐一场”演唱会来说主体只有一个:王菲,不过尽管“幻乐一场”的画面布局围绕王菲来进行,但其并未局限于传统的处理方式(即封闭式构图,追求完整地框住人物整体,以保证人物整体姿态和外沿轮廓线条的流畅),而采用了开放式构图。这样的构图方式对主体的处理较为自由,强调主体与画外空间的联系,常常利用主体人物的视线、动作与画外物的某些呼应,使观众进行合理的联想,在容量有限的屏幕中补全一个完整、具体、有延伸性的空间形象。
于是观众在“幻乐一场”的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作为主体的歌手并非时刻占据镜头的中心位置,构图更是脱离了传统的“四平八稳”式审美。摄像师不断运用对角线式、S线式、三角式、放射式、向心式等富有变化性与趣味性的构图手法,同时充分利用现场环境及设施,营造出光线的明暗对比、歌手与观众的疏密对比、歌手实体与屏幕影像的虚实对比等对比效果,不仅将整个上海梅奔文化中心4.5万平方米的现场如实展现,更营造出一个无形、无界、如梦似幻的空间。
不同于一般影视作品拍摄时的用光,室内演唱会的照明很难利用自然光,因此全部依赖于人工布光。同时布光既要满足摄录技术的照度要求、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和完善画面构图,也必须发挥烘托环境气氛、完成画面形象艺术造型的功能,简言之,“幻乐一场”演唱会的灯光设置需要兼顾功效性与艺术性。
灯光师首先使用主光和辅光,在较暗的环境中着力刻划、描绘明亮的部分,即作为主体的歌手及所在位置。从下图所示的角度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主光和辅光分别是从舞台正面和左侧面看台上照射到歌手身上的两束强光。
这两束光是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主光在画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源方向、亮部、阴影和投影,照亮主体的基本形态,辅光弥补主光的不足,照亮被摄物的阴影,使阴影部分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二者相辅相成,被用来照亮歌手最富有表现力的表情和动作。
此外“幻乐一场”演唱会还使用了大量的背景光,来照亮舞台背景、布景、天幕等。背景光的亮度、色彩和色温等决定了画面的基调。高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可与主光亮度相同或略高于主光,形成洁白明净的背景;低调画面,背景光的亮度要低于辅光,形成深沉的背景。利用这一特点,背景光在整场演唱会中多次起到了烘托歌曲氛围、凸显歌曲主题的作用。以下图中演唱《红豆》时的舞台布光为例,作为背景光的粉红色天幕灯光线契合了歌曲温柔优美的旋律,同时使主体与背景分开,衬托了背景的深度。
此外,灯光师对于轮廓光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在《流星》《雾》《梦》等歌曲的前奏阶段,歌手还未开唱时,从背后打过来的轮廓光都使得主体产生明亮的边缘,勾划出歌手的轮廓,将歌手与舞台装置之间、舞台装置与背景之间分开,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幻乐一场”演唱会采用了网络直播的形式将现场情况如实呈现在全球数以千万计的观众眼前,只允许一气呵成,没有修改或重来的余地,因此在摄像中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纰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少数几个歌手特写镜头发生失焦的现象;
由于歌词量较大,当王菲演唱到《匆匆那年》《眷恋》等歌曲时,出现了数次忘词而不得不看向提词器的情况,而导播未能及时将镜头切至全景机位,导致这些“尴尬”的镜头出现在直播画面中;
视效团队在演唱会前夕精心准备了两段投放在LED屏幕上的动画,分别在演唱会开场和闭幕时播放。动画由动作捕捉技术拍摄完成,王菲亲自出演,表现的内容分别是“尘埃汇聚成人像”和“人像散落为尘埃”,与演唱会主题相吻合,是观众理解和体会“幻乐一场”的重要线索。然而当这两段动画出现在屏幕上时,摄像团队对现场光线的预估有偏差,实际呈现在直播中的画面是昏暗不清的,十分遗憾地未能展示出动画的全貌。
无论镜头语言、镜头调度,抑或照明、构图,其实都属于影视的形式,究其根源是为内容和主题服务的,而“幻乐一场”的摄像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艺术层面上都很好的完成了这一点,从直播画面来看,在确保写实的同时也提供了些许想象空间,节奏起伏交错、张弛有度,视觉风格从开始的温柔舒缓慢慢向绚丽浪漫过渡,最终又归于沉静。它们体现的正是作为这场演唱会题眼的一个“幻”字,就如同王菲的幕后团队特意为“幻乐一场”所创作的歌曲《梦》中所唱的那样:轰隆隆一场,还给夜空寂寥;这梦幻喧扰,打扰了。
(本文插图均来自“幻乐一场”演唱会回放视频截图)
写关于王菲的文字真的很需要勇气。 有句话很流行,还没有去过王菲的演唱会,她已经不再开了。没有去过王菲的演唱会是一种遗憾,可能这遗憾对很多喜欢她的人来说,遗憾了十年。终于等到了幻乐一场,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个十年,对这场演唱会我很期待,即使十年前我还没有听过王菲的歌,即使现在的我还是买不起一张演唱会的票,即使我买不起,我还是想说真的幻乐一场,物超所值。 那天晚上我特意下载腾讯视频APP,半夜一点趴在枕头上追着看完幻乐一场。关于票价,关于炒作,关于恋情,她唱之前一切都很乱,她开始唱后,就只剩下她的歌了。现在还是难以置信她的魅力,但是她的魅力确实很少有人可以与之相比。她唱的每一首歌都是惊喜,我不知道她下一首歌会是什么,但是她唱出来的时候一切都很美好,她唱催眠,她唱尘埃,她唱匆匆那年,一晚的惊喜真的很多,她和女儿的互动。那天凌晨的心跳好快。她是她的惊喜感,她唱歌了! 我们必须承认,时间面前,一切都会被洗刷,然后露出岁月的痕迹,她的声音和以前相比没有那么空灵了,她的状态也不像以前一样在舞台上随心所欲了,很明显感觉她有些疲惫,有些抓不住的竭力。她不是日本演唱会时穿着白裙子的少女,她不是挥着流苏长袖一头脏辫的女孩。可她还是王菲,唱歌的气息,咬字的风格,唱出的声音,就是心里的菲啊,被时间吻过的嗓子唱出的歌依旧耐听,这之间的变化是你我都会历经的岁月。树的年轮一圈一圈,她的声音穿过时光相遇。
其实有的人被封了神,神是不会老的,很多人心里,王菲被封过神。 出于对王菲的喜欢与敬意写下这些。幻乐一场,于我而言,欢乐一场。写完这些,我要去听她的94年演唱会的《多得他》。那时,还没有我。
从各个角度而言(包括演唱者的发挥),幻乐实在是一场合格且上成的作品。但不论90年代的巅峰,王菲的演唱与四年前巡唱的表演也差距甚远。不排除有腾讯转播的技术问题和现场过于紧张的情绪,王菲幻乐的演唱还是让很多人心中有了不小的落差。
其实从她的很多表情可以看出,王菲自己对这次的发挥也是非常不满意的,甚至有些吃力和无奈。很多粉丝觉得不管唱的好坏,王菲都不会在意,这是属于她独有的洒脱。但我觉得,王菲对于自己的表现其实是要求非常严苛的。看过她的所有现场,多次的在演唱中与乐队和调音沟通以达到最佳效果。事实上,在专业领域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人,不会是一个无所谓的人。恰恰是对每一个音符和每一处情感的终极追求,才会达到一种若无其事的最佳效果。私以为王菲歌唱时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的气定神闲,一旦失去这种源于实力的悠然自得,也就失去了她独有的吸引力。
幻乐的选曲和编排都非常完美,也不能说王菲唱的不好,只是让人想要叹息,美丽、强大如斯,也无法逃脱衰弱和老去。这种叹息和思考又恰恰符合幻乐一场想要传达出的的概念,还是很妙的。尽管如此,我觉得她还是最棒的华语女歌手。她现有的作品已经将她推上了一个不会再跌落的高度。爱她,爱她意气风发,也爱她无奈与失落。毕竟我们都是人不是吗,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衰老,都会力不从心不是吗。可是肉体会老去,那些唱片和演唱会确能永远留存。即使她无法完美一辈子,可瞬间即永恒。她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个女孩。
唯一一场n刷的演唱会,任何时候点开都能看下去。演唱会的选歌,撇开大众耳熟能详的代表作,似乎每一首都是为了真爱粉而来。每一首都值得细细品味,不谈技巧,不去在意所谓路人所谓专业人士的评价,这就是一场属于阿菲与歌迷的狂欢盛宴。即使她老的唱不成调了,我也愿意听。
豪华绚丽的舞美,先进的AR技术,端庄又不失俏皮的妆容,加上每一套都美进我心窝的衣服。都使得这场演唱会成为不可多得的视听盛宴。阿菲一如既往的,面对人群时总是很酷,全程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只有在与童童的互动中才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俏皮的女生。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惊喜,回味无穷。
幻乐一场如尘埃飘荡 最初的欢喜已转瞬即逝 百年的虚妄里没有清晰的背影 所以兀自沉睡 孕育的那场雨水有没有荒废?
那就让我们在感情生活里坠落 你忽明忽暗的措辞不是烟的过错 还能抓住什么 那些炙烈的爱情与其沉溺 不如用一字记之而过
触不到的流星 终于在最后的冬日与我擦身 微风细雨里的温存安慰着雾的冷漠 不用感受太多 醒着亲吻的温柔是美丽的错误
天使,你的守护让我迷失 如何在自我的分裂中找到出路 你看 那个深渊里无知的人同样无所畏惧 他们笑个不停 以为是哄骗上帝的小聪明 什么天涯海角 白痴如我,不知末日将要来临
如果还有明天 请在另一时刻的悲喜里找我 如果还有明天就祝我得一知己
让我对这过往云烟百般眷恋 哪怕命和运太远爱不可及
泡影归去如风吻别芒草 夜空寂寥 尘埃路遥 大梦一场回到泥沼怀抱
大家都在纠结王菲的声音已不如20年前清亮动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王菲不同时期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绎本来就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40多岁一定要唱的跟20岁时一样呢。而王菲可以说是真正的艺术家了,同一首歌总能唱出不同的感觉,对于路人来说,不好听,骂过,就走了;而真正爱王菲的人一定能够听出王菲对于这场演唱会的用心和投入。开场《尘埃》,闭场《梦》,或许她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游客,去体会世间的风景,但已经给我的人生带去了太多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与影响。可能王菲的音乐就是需要时间才能让人体会的她的可贵,毕竟她的音乐已经超前这个时代太多了!
要在每一个新年重温
不相信我的耳朵,只迷信美丽的传说。
在豆瓣看到过10年一位楼主说过一句话,“现在的人们没有信仰,他们总喜欢挑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杠精,总喜欢逮着一丁点的错误来否定整个人,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某一天突然往街上吐了一口痰,由于他的名声,他以往所有的贡献会被人们选择性忽视,因为现在总是可以挑他的刺了,中国人总喜欢干这种事
就唱左三首识嘅歌😂匆匆那年,红豆,我愿意。三星吧。唱多d粤语啦救命
表白我菲!~…幻乐一场,“梦”一场!~…选歌爆炸,怎么能这么好听!!!~…人生如 梦 醉 生梦死精疲力 尽表问我为什么流泪…舞美!!!~…我菲还是那么俏皮、随性,童童也是但又不失尊重(应该是我们向你鞠躬才对啊!…“祝你好!~…”此人只应天上有!~…
开头几首歌服装、演唱水准都有所下降。
这是空前的一次演出,我想也是绝后的。不仅是舞台上展现真实的坦诚,还是遗世独立三十年来只我一人的气势,或者说是让所有喜爱我的人都能一起看我的想法,这样的真诚无所顾忌之下,还有着不能说依然年轻但依然有味的艺术水平在上。还能说什么呢,王菲从来不说什么。
女神就是女神。
我是她的歌迷,但是……冲着8.9分点开,看见短评第一夸道“空前绝后”,听完以后我真替王菲感到汗颜。跟日本同地位的中岛美雪一般,机能退化很严重,气短,高音鸭嗓……当年的天籁一去不返了,岁月啊
竟然没有标记……这一场除了最后能感觉到她的一点疲惫外,一直都保持着一个很高的水准,其实菲迷们也没说过王菲唱得有多完美,可是她完美不完美都演绎与成全了我们的信仰。王菲就是上天赏饭吃的那种人,嫉妒也没有办法。让他人评说,天后自怡然自乐。
这唱功就别再出来骗钱了
简直就是灾难级开场,这也就是王菲,换个歌手我要放弃了
累死修音师系列。2010-2012巡唱的视频啥时候出啊
王天后唯一的高清现场,特写表情很明显了,就感觉唱的很吃力。高科技不能配上好声音也挺悲剧的,所以也别整复出了,好好把98年红磡和99年武道馆的那些现场资源重制高清化才是功德无量。话说现场那些喊谢霆锋的人到底什么鬼
以前别人说王菲是从来不唱安可的 我想可能是太红了性格如此 后来才发现真的不适合唱安可 已经在演唱会把故事讲完了 唱安可反而破坏了气氛
—— 如火屑般舞動, 然後失蹤, 然後失蹤.
眼泪直流 我想你不会老去
2016年,当时的我乐于看见传说堕入尘埃。2019年,当我再次回首这场演唱会,却震撼到无以复加。王菲自己打破这个神话,她自己说“这泡影衰老,要去了”;她告诉我们“时间也到了,不打扰”;她告诉自己“有什么未了,大不了”在《梦》的结尾她亲手将自己打碎,她已经放下了,一切的名气和浮华都远去了,最终放不下、耿耿于怀的反而是我们这些看客罢了。这一生幻梦一场,大不了。
她的嗓子老了 她有些唱不出了 可是 她就是她 为了新模式她唱了 为了歌迷她唱了 为了自己她唱了 歌单很符合她 不为了歌好唱不为了歌听过的人多 她不是神 可是就是因为她总是如此随心 才爱她啊 最后她说 不打扰了
「不相信我的耳朵,只迷信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