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乐土2022

剧情片其它2022

主演:Alina Khan  Ali Junejo  Salmaan Peerzada  

导演:塞姆·萨迪克

 剧照

乐土2022 剧照 NO.1乐土2022 剧照 NO.2乐土2022 剧照 NO.3乐土2022 剧照 NO.4乐土2022 剧照 NO.5乐土2022 剧照 NO.6乐土2022 剧照 NO.13乐土2022 剧照 NO.14乐土2022 剧照 NO.15乐土2022 剧照 NO.16乐土2022 剧照 NO.17乐土2022 剧照 NO.18乐土2022 剧照 NO.19乐土202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43

详细剧情

  Ranas家族是一个富裕的父权制家庭,他们渴望通过一个男婴的诞生来延续家族血统。此时,他们的小儿子秘密加入了一家色情舞蹈剧院,并爱上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变性女星。两人间无法开花结果的爱情故事将逐渐唤醒整个Ranas家族的性爱欲望。

 长篇影评

 1 ) 夜晚的反叛家园:对《乐土》的隐喻解读(非学术)

进影院之前本来以为Joyland可能会是一部纯粹的非典型南亚文艺片,然而这部电影以内涵极其丰富的剧本与激烈的冲突剧情得以在商业上也十分讨喜。故事设定在拉合尔,而这座巴基斯坦历史悠久,却又处在宗教和保守社会风气的双重枷锁下的城市,也毫不意外地成为了禁忌与抗争反应最剧烈的场所。

我的这篇影评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解读《乐土》:

规训空间:性别隔离与同性社交

两组二元对立:城市隐喻与时空隐喻

充满权威却脆弱的男子气概

对Mumtaz一角的看法

———

正如福柯提出的“规训空间”的概念,这部影片中充斥着大量潜在的性别管控地带,比如男主角Haider最常搭乘的地铁,尽管拉合尔的这一公共交通已经在设施上实现了现代化,却弥漫着与之不相称的传统气息,跨性别舞者Biba被身旁的女性呵斥应该坐在男性车厢,然而讽刺的是,这位女性似乎更多的是介意Biba恰好坐到了她的旁边。在旁边车厢目睹一切的Haider横冲直撞来到Biba这并在ta身边坐下,似乎他这个典型男权下的角色构成了一道传统与离经叛道的缓冲地带。

另一个空间便是Joyland剧院内部以及男性舞者的休息室,打着情色擦边球进行表演的剧院的观众几乎全为正统的顺性别异性恋男性,与某位伊朗领导人宣称“我们国家没有同性恋”相反,恰好越是性压抑的地区,大众对于性少数的概念有所耳闻,只是没人愿意主动提起。这样一个场所将普通的异性恋男性、为求生存而在此工作的 有所妥协的异性恋男性与反叛的性少数集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性少数发出声音的渠道,让他们永远见不得光;但聚集的空间又强行把他们的个人意志通过舞蹈等表演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台下的观众,于是这群人回到家中,或许便成为那个嘴上反感着性少数,发表着象征男子气概和正统的言论,背地里却享受着他们给自己提供性服务的、却被Haider的妻子Mumtaz所凝视的对象。

而在没有观众的舞者休息室似乎又是另一番天地,Haider的这些朋友毫不知耻地试探性问着他与Biba之间那似乎不可言说的关系,还将一丛假发戴在他头上,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少年的你》里面陈念在那次最严重的公开霸凌时被胡乱剪掉头发。由此可见,头发作为身体的重要部分,与个人尊严、性别气质等密切相关:女人通过被剪去头发而削弱她的女性气质;而男人通过被强加长发而相应地削弱他的男性气质(尤其是在一个崇尚短发/平头即阳刚的社会中)尽管也是在一个典型的父权家庭里被培养,可Haider每每处在这种性别与取向高度同质化的空间时便显得手足无措,以至于当这些“朋友“在开着Biba的下流玩笑时他也宛如死尸般一言不发。

———

由此场景,可窥探出本片另一个较为深刻的探讨则是关于“威权的同时也无比脆弱的男子气概”。这个主题发生在几组人物身上:

1 瘫痪的Haider父亲。不同于《菊豆》里面先是健全再因意外瘫痪的杨家主人,本片的父亲在大部分时候都以不能自理的形象出现,然而身体上的残疾却并不妨碍他在家中绝对权威的形象,他是男性气质的主导者:比如自己的儿子离厨房更近更方便,他却命令儿媳Mumtaz去泡茶;在Haider将Biba的巨幅画像广告牌扛回家引来邻里议论时,他也对其极其言语羞辱。然而在一天晚上,他因为家里几乎没人而小编失禁(这一段的镜头给到了不断击打门槛的轮椅轮子,剧烈的碰撞一方面指明了老头的急切,同时似乎也在暗喻父权在更大的疾病前的无力,或许从这一刻起,他对于儿子Haider、儿媳Mumtaz等人也失去了从前般的控制。)而对他有好感的一个女人(她的儿子还称呼他为uncle)恰好在这一夜照顾他;然而事情败露后,当女人表示自己谁也不在乎时,他却选择让Haider送她回家,他或许更多是羞于这段关系,而非真的想舍弃。结合他先前表现出的专横,不难感受到此处他的懦弱,他亲手葬送了这可能他后半生仅有的一段亲密关系。

2 Haider的舞者同伴。当Biba因为剧院停电,经历决定砍掉他们的节目,与其据理力争时(“我不能让我的男孩们饿着!”)这群Ta竭力维护的男孩却在背后议论Ta的种种隐私,而最后Biba以怒不可遏的姿态出现,那个发起笑话的始作俑者却根本不敢还击。可以推测,尽管Biba在性别认同上属于trans,可在巴基斯坦的社会TA的身体仍然被认作是男性的,以及掌控着经济(发工资)渠道,这才使TA有了还击的可能。

3 Haider。纵观全片,Haider男性气质的流失最为明显。在开头他对于朋友Qaiser给他介绍的舞者工作(因那扭扭捏捏的舞姿)十分抗拒,这是他在父权家庭浸淫多年的本能反应;迫于生存以及不想靠妻子赚钱的压力,他才逐渐屈服。在影片里他有两次以一种心情失落,试图求得慰藉的姿势紧紧抱着正在开摩托车的Biba,而影片的最后,被Biba断绝关系的他,回到家遇见离家出走又突然返回的妻子时,所有的压抑涌上心头,他趴在妻子的胸前抽泣。而男性气质的脆弱也相应地由受压迫群体的坚强与抵抗弥补,在影片开头就能看出一些端倪:Haider无论如何不敢屠宰的羊,Mumtaz却果断下手,似乎那一刻就隐喻了他们之间的权力对调。Haider在后半段是以一个极其脆弱的形象展现的,而Mumtaz的葬礼后,他面对哥哥对Mumtaz进行不公平指摘时彻底爆发,而Nucchi(也是《女巫》里那名富有的中产家庭贵妇)位于人物三角的中心,她替观众说出“是我们每一个人杀死了Mumtaz!” 的确,父权制下面几乎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而Haider等三组人物同样是父权制的受害者。

总之,男权社会对于顺性别男性及其特权的保护,一方面给予他们难以撼动的威权;同时也将他们与生活的复杂和困难相隔绝,从而在面临问题时显得不堪一击或者非理性,而这一点正是他们常常污名化的女性特质。

———

影片中还有两组意象让我印象深刻

1 两座城市:拉合尔与卡拉奇

影片对于故事发生地—拉合尔的城市风貌进行了丰富的刻画,也赋予观众一种游客凝视般的、猎奇的东方主义式的体验:拉合尔是典型的南亚城市,鳞次栉比的红砖房构成了视觉的主体,街道通常是狭窄的小巷,其中杂乱的电线纷扰着视线,时而雾霾严重,在特定的时候也显得神秘朦胧。逼仄、冗杂的城市景观让人在主观上觉得压抑难耐,而Haider的家则是这种感受的强化,尤其是在Mumtaz的葬礼上,几组展示屋内环境的空镜头描绘出非常规想象中的南亚社会的那充满烟火气的质感,相反,里面显得阴森晦暗。

而相应地,靠海的卡拉奇似乎便被寄托了一种有关自由的想象,Mumtaz向Haider说起自己小时候曾经常跟随姑姑前往卡拉奇,“那是海啊,当然大了,比人大多了!”而自打出生从未踏出拉合尔地界的Haider在结尾则坐上了前往卡拉奇的火车。正如耶路撒冷在与特拉维夫的竞争中被建构为落后保守且传统的,而后者被定义为开放包容且现代的,拉合尔也正是巴基斯坦社会大部分地方的一个微缩模版,而卡拉奇本身则成了逃离这种生活的一个办法。而在结尾,片名Joyland才出现在屏幕上,画面中Haider正如同Alfonsina一般朝着大海深处走去,似乎在暗示我们,这片大海也是他的Joyland。

2 两个时间:白昼与黑夜

非常难得的是,本片里的场景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在夜晚拍摄的。白天的拉合尔充斥着嘈杂喧嚣,是遵循早起早睡的人主要的活动时间,那些街坊流言、家长式的控制无一不发生在这个时候;而到了黑夜,反叛的生活开始上演,不管是Joyland剧院,还是Biba简陋却温馨的家中,抑或是Haider家中(尤其体现在Mumtaz定时用望远镜窥探不远处定期进行的性行为)白天的拉合尔是明亮刺眼,布满烟尘的;而晚上的拉合尔却流光溢彩,不管是Biba家里不断移动的disco球发出的充满情欲又催眠的射线,还是游乐场里似乎永远不停的灯光,还是Joyland剧院里变换的舞台光线,都赋予黑夜一种多元且丰富的色彩。

事实上黑夜也是人物私密情感流露的最佳时机,几乎不存在肉体感情的Mumtaz与Haider在黑夜的天台中畅谈,Haider或许从来没见过谈起卡拉奇便两眼发亮的Mumtaz,而M也从未见证过H的压抑痛哭;认清Haider在父权制下懦弱本质的Biba将他轰出屋,结束这段短暂却深刻的、互相慰藉甚于爱情本身的亲密关系之后,TA却贴着门上的剪纸,隔着Haider的轮廓低泣,与那个在舞台上魅力四射的TA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由此可见,在父权与宗教主导的性压抑的拉合尔社会下,黑夜本身就因其天然的隐匿性与私密性,成为打破社会规训的一种反抗途径,在白天隐藏的复杂欲望通过在夜晚得到释放,社会才得以实现自我调节,不至于走向躁动甚至大规模骚乱。

———

全片最令我难受的,在我看来也是最深刻的无疑是Mumtaz一角,她在Haider不知道自己取向的情况下被安排与他结婚(在这个意义上将她归类为同妻是有争议的,当然了,不难想象即使Haider早就认识到了自己的取向,他多半也会被逼迫与她成婚)结尾处,Haider的思绪随着高速移动的列车转向他们刚认识不久的时候,他向她许诺“结婚,甚至是有孩子之后也可以工作”,这般男权的谎言让我想到Tahmineh Milani的《两个女人》,其中之一的女主也曾被这样许诺,最后等来的却是丈夫的反悔。Mumtaz躺在医院接受检查的那个仰拍镜头让我莫名想到《无时无刻》里妮可·基德曼饰演的50年代家庭主妇,她面对着生活的无意义感与对同性微妙的感情,感到压抑绝望,最终在意识流的描绘中她被潮水淹没。面对丈夫的“siding”(即除了anal sex之外的任何亲密性行为)所带来的自我怀疑与否定与被剥夺了工作权利、被困在家中从事无报酬劳动的双重枷锁,她鼓足勇气离家出走,然而父权制用肚里的孩子作为她的软肋让她重新迈入家门,或许也在这一刻,那个曾经激烈反抗着的Mumtaz就已经死去了,只剩下一具没有灵魂的枯槁骨架。她深夜喝毒药的场景运镜也很精彩,在Haider敲开门之后镜头不断后退,直到Haider关门离开,门随着惯性缓慢回弹的嘎吱声伴随着Mumtaz吞咽毒药的声音。她在发现自己怀孕后曾暴怒地对寻找萤火虫的小女孩说道:“这里是城市,这里没有萤火虫!”似乎这也是“巴基斯坦”和“性少数”的隐喻,也似乎是她不愿意直面自己丈夫真实取向的一种自我洗脑。

———

总之,作为一部关注父权制下边缘人物的酷儿电影,《乐土》不管是在人物塑造、剧本打磨还是镜头语言上都有着相当棒的技巧和相当高的成熟度与完成度,通过不停歇的戏剧冲突和大胆的台本吸引眼球,达到了商业性所要求的那种“动态活力”,但也大量使用了文艺片里常见的技巧(比如凝视、符号隐喻等)实现了艺术上的升华。而对于Mumtaz这一异性恋女性的关系也让这部片子理应摆脱“同性/跨性别”的刻板标签,从而让观众以一种更全面和深刻的方式去理解父权制所运作的压迫本质。

2023.02.23.

伦敦

 2 ) 用生命為自由祭旗

逃,從來都只是一個選擇,不是結果。當逃無可逃時,只能用結果來結果。

父是威嚴絕對的,即便已喪失自理能力,坐在輪椅上,依然有不怒而威的震懾力。父的權力是世襲的、毫無道理的,父只消用男子氣概毒害子、只消對子不斷地洗腦和壓制就能維繫住他權力。父並不需要合法性,在父眼裡,父天賦合法性。

Haider 懦弱、虛偽、自私,與父宣導的「男子氣概教義」完全背道而馳;Babi 自我、自知、充滿企圖心,以一種對「男子氣概」的反動形態及意識演繹男子氣概。但他們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人,軟弱、偽善、不敢也不願面對自己。在那場激烈未遂的性愛中,他們都試圖突破規則、突破自己,卻又在最後一刻,Babi 不願跳過性別的藩籬,面對被性別藩籬擋住的 Babi ,Haider 也不夠勇敢不敢打破藩籬。最終,他們都躲回了父的堡壘。

Mumtaz 從被宣判為家庭主婦那一刻起就死了。Haider 對父的順從是刺死她的第一刀,意外懷上了 Haider 的孩子是第二刀,路燈下自慰的男人燃起她的慾望是第三刀,她逃無可逃之際,Haider 的遲到的「坦承」是刺向她的最後一刀。

父謀殺了 Mumtaz 和她的孩子,謀殺了 Haider,謀殺了所有人。父可以輕易地殺死數十年如一日照護、愛護他的人,父也可以在尿失禁時宣告沒有任何問題,父更可以看著所有人被自己殺死的樣子,平靜地像是剛吃過早餐一般。這是父的勝利。

Mumtaz 和 Haider 的對父的反抗,是用生命為自由祭旗。

 3 ) 封建社会下的两位悲惨的女性

电影聚焦了几位巴基斯坦封建制度下弱势女性群体。主要角色是跨性别女性Biba和向往独立自由的Mumtaz,影片花了大量篇幅来描写她俩的境遇。而连接两人故事的就是生在封建家族的男主Haider了。

Biba一心想成为真正的女人,却遇到了胆小的同性恋男主Haider。她作为跨性别者,一直认为自己是女性,而女性群体却不是很接受她,在地铁女性车厢中都让她去坐别的车厢。当然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地方,没有子宫的她也不会得到男性的认可。她们这个群体在这个社会中可以算是比女性地位还要不如吧。而Haider正是看中了她这个夹缝中生存境遇,他知道在这里正常男人根本不会接受他,他便将想法动到了Biba身上。最终在一场性爱中Haider展示了他爱的只是Biba最讨厌的东西时,Biba接受不了暴走了。

Mumtaz作为Haider的妻子,在父母之命中结了婚,她和Haider相互不认识,只是听进去了他承诺的婚后满足她的自由意志的轻率之语。步入封建家族的她,起初在Haider遵守誓言的情况下过得还算满意,能做自己想做的。但身为同性恋的Haider自然与这个封建家族格格不入,最后还是选着了离家工作,负担家庭的任务自然就得Mumtaz来胜任了,从此她便失去了她的自由。由于Haider对女人的不感兴趣,被一再冷落的她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欲望。最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不想成为她的嫂子,她想过逃离,走到车站,最后还是选择回来,告诉了丈夫怀了男孩,接受的却还是丈夫的冷落,连在客厅坐着丈夫都看不见,甚至连手里拿着农药都没引起丈夫的注意。

整部电影都在讲女性悲剧,嫂子和隔壁阿妈更多的作用是用于完善故事框架,突出故事环境。感叹导演功力深厚,整个电影节奏舒适,女性角色故事详略得当,不贪多。并且有不少意象镜头,最突出的肯定是丈夫随手带过门,而被半掩门遮挡意味着妻子的凋零。而我最喜欢的镜头是 在父亲寿辰中想流产的Mumtaz跑向院中欢快追逐的女孩们的场景,似乎是现在的枷锁束缚奔向曾经的天真烂漫,怀着别样的心思,好似净水中掉入一滴墨,而墨却不散。

当然,我也对这部电影抱有更多的期待,觉得电影缺少了一些导演的主观想法,寻求现状的改变也好,批判当前环境也罢,总是该说点什么。还有一点是,男主是值得挖掘的一人物,在父权社会下,封建家族中的同性恋,是怎么成长的,怎么变成这样的,他对社会的看法,他与女性的对比,社会对他的派件or其他对待,等等。

当然作为新人导演,做到这部电影的程度已经是相当厉害了,感叹故事还是不能缺少悲剧。

 4 ) Fuck The Patriarchy

在Biba愤怒地把Haider赶出家门的时候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到流泪。

最后看到Mumtaz在婚前问“我能工作吗”,简直痛不欲生。

在几个场景里男主的动作都表现出了依附,电影以软弱的男人来写无畏的女性。

Mumtaz作为妻子想要空调、工作、爱和性。但她得到的是拥挤的家庭空间、不能吵醒小侄女的性、用望远镜观摩别人以自慰。她失去了工作,因为男人挣的钱才算钱,哪怕是去erotic theater跳舞。在被剥夺工作的权利,降格为生育工具之后她得到了被确认为男孩的胎儿,她在那时的快乐让我都有些迷惑,她真的快乐吗?她没有空调,没有工作,没有爱。丈夫曾夜里来寻她,问她关于结婚怎么想,她只是问“我还能工作吗”,曾经得到的承诺都是虚假。

Biba作为跨性别舞者想要成名、身份、爱和性。她面对别人“调笑”她裙子下面有什么时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什么玩笑?我不在乎你裤子里什么样,我也不在乎你的鸡有多小。”她扼住了他的喉咙,我想为她鼓掌叫好。但是Haider在性爱中把她当作男性,在那一瞬间被爱的幻觉化作汹涌的海浪被父权制的大海托起冲击着她也冲击着我。她没有得到什么。

Nucchi一直是温柔的贤妻良母形象,最大的叛逆也只是和Mumtaz一起去游乐园玩。最终她爆发出的“是我们杀死她”的呐喊给电影画上有力的句点。

永远的娜拉,永远的末路狂花,永远逃离,永远用死亡换自由。

(Mumtaz的唇上痣一直让我很在意,因为演员本人是没有这颗痣的,所以这一定是为了剧情设计的。不知道在巴基斯坦是怎么样,在中国唇上痣代表着食欲和性欲。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女性的欲望,而我想在父权制之下也只能表现为女性不被满足的欲望。是我一直探寻的“女性饥饿”。)

(Mumtaz笑起来的样子、卷卷的头发和寿辰那天画的红唇让我想起我的一个伊朗女性朋友。希望她一切都好。希望她自由。)

 5 ) 《乐土》:看不见的“她”

又一部作品再次证明艺术与自由创作之间的紧密关系。

之前对巴基斯坦的印象几乎都来自官媒,加上贫乏的知识和想象力,只留下尘土与落后的刻板印象。直到这部“横空出世”的电影。这是艺术的魔力,把人回归人,把世界回归世界。

导演塞姆·萨迪克,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影专业,《乐土》是他的首部长片,在2022年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摄影机奖提名,并获得“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奖和酷儿棕榈奖,一战成名。

塞姆·萨迪克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单纯的“酷儿电影”,它包含的内容更广泛,酷儿是电影元素之一。导演试图通过一部电影呈现他对当代巴基斯坦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无解的“爱”

电影关注的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穆斯林家庭,老父亲阿曼不怒自威,身体病弱,需要依靠轮椅,他最大的愿望是儿子们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大儿子萨利姆和妻子努奇生的都是女儿,希望寄托在小儿子海德和妻子穆塔兹身上。

穆塔兹与丈夫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电影开场不久的一场杀羊戏,预示着性格与命运的关系。父亲让海德杀羊,海德迟疑不决,嘴唇颤抖,下不了手。 穆塔兹一把夺过刀,手疾眼快,血液飞溅。父亲的不满显而易见。女强,男弱,两个人的位置颠倒了。

家族希望最大的障碍来自海德。台词早有暗示,当父亲问至今未孕,“到底是她不想,还是你不行?”海德犹疑的回头,没有说话。

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介绍工作机会,去一家艳舞团面试伴舞,这是个并不光鲜的工作,但因为对舞者比巴一见钟情,海德决定留下来。

比巴是一名跨性别者,男性身体,女性妆发,她一直在攒钱做手术,想变成一个完全的女性。

海德之前一直没有工作,穆塔兹是一个出色的化妆师,为家里的收入贡献很大。但现在,父亲和大哥要求她辞职,在家里和嫂子一起做家务,照料饮食起居。穆塔兹据理力争,无效,海德沉默不语。

海德与比巴关系越来越亲密。

在比巴家中,海德讲了一个笑话:

一只蚊子爱上一只鸡,他们接吻了,结果蚊子死于禽流感,鸡死于登革热。因为,爱的宿命是死亡。

这个笑话有些突兀,但是也给这段奇异的感情染上宿命的悲凉。

这场戏展示出导演的专业功底,摄影、灯光、音乐专业而精确,复古的卡拉OK霓虹光影,让逼仄简陋的房间分外妖冶、暧昧。

也是从这里开始,我时常想起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光影。

穆塔兹确定自己怀孕后,一切急转直下。她的压抑和牺牲无处诉说,一度试图逃离,却发现远方依然是现实。在海德心中,他依然把比巴当做男性对待,并不期望比巴做手术,在一次亲热时两人发现了彼此对对方的认知错位,大吵一架,比巴赶走了海德。海德回家看到穆塔兹,想坦白却又吞吞吐吐,得知她怀孕后,他倚靠在她身上,哭泣起来。两个人,各自有着各自的难过。

大家族为海德终于有了儿子还欢喜,并为父亲举办寿宴。这是压倒穆塔兹最后一根稻草,所有人最关心的都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她的重要仅因为他的重要。

穆塔兹从女孩变成妻子,即将变成母亲,这是一个家族繁衍的过程,也是“她”消失的过程。

看不见的“她”

在父亲的寿宴上,海德到处寻找穆塔兹,而他却刚在穆塔兹面前走过。穆塔兹面无表情地问他:“我还是隐身人吗?”海德尴尬一笑。

这不是第一次。她一直被无视。

无视她的欲望。因为房间不够,海德和穆塔兹的床上经常加入哥哥的女儿,海德更因此找到了拒绝穆塔兹的理由。长期的无性生活让穆塔兹倍感压抑,甚至会偷看楼下男子自慰解压。

无视她的梦想。穆塔兹想工作不是因为她需要工作,是因为她喜欢工作,工作让她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当海德和她谈起比巴时,害怕她介意,她反而说没有介意,只是“羡慕”。因为丈夫工作了,妻子便不应该再抛头露面。妻子属于厨房。

无视她的人生。从进入大家庭后,穆塔兹的中心任务就是生儿子。她的身份变成海德的妻子,未来儿子的母亲,她要逐渐隐身于男性成员的身后,成为“第二性”。

甚至她的死都被“无视”。她坐在马桶上,喝下毒药,拿着毒药瓶,过来洗漱的海德全程都没有发现。导演在这里接入全家人睡觉的镜头,父亲在睡,兄嫂在睡,丈夫在睡,妻子在消失。

穆塔兹的死惨烈又决绝,她用自己做武器做了无望的反抗。

被无视的何止穆塔兹。

大嫂努奇也是高学历,有室内设计的文凭,但丈夫却告诉:“你可以装修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要去给别人设计。”怀孕期间,她还要不停地满足丈夫的需求。这在穆塔兹听来,是双重打击。

邻居大婶自丈夫去世后,经常来往,家里人都看出来两位老人的亲密关系,但有一晚因缘巧合大婶与父亲同居一室过夜,儿子转天上门谴责,大婶悲愤的反问:“你昨晚为什么没来接我,因为你根本没意识到我不在家。”

从生到死,从小到老,女性一直是家族的从属、是外人,男性是绝对的主人,无关你的智力、体能、兴趣、爱好、天赋、能力、性格、机遇、情绪等等,只关于性别。

聪明又敏感的穆塔兹的命运早已注定。

困境中的人

电影的矛头尖锐地指向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和以父权男权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导演用一个大家庭和一场LGBT恋情丰富了主题,延展了视野,更深入全面地触达当下巴基斯坦社会的死角。

威权而唯一的保守价值观在直接伤害女性的同时,也困住了所有人,反噬一切真善美。

比巴生存艰难,虽然靠着艳舞小有名气,但一旦走下舞台回到生活中,会遭受数不清的鄙夷,地铁上被妇女驱逐,认为她应该坐在男性座位,后台里被男演员开猥琐玩笑,遇到了“真爱”海德,却并没有把她当女性看待,她的同伴因为跨性别者身份遭到骚扰而丧命。她夹在中间,举步维艰。女人尚无位置,更不要说跨性别者。

海德性格懦弱内敛,不善言辞,本来无可厚非,但在崇拜“男性气概”的社会里,他注定被鄙视,不工作时被当做“吃软饭”,到了艳舞团工作又不能声张怕别人非议,面对威严的父亲、面对下流的同事,他从不敢反抗,而不敢反抗本身也更招人轻视。他最勇敢的时候也许就是两次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时候,第一次他主动去找当时还未相亲的穆塔兹,表白真心,第二次他抱着比巴的巨型人形牌穿梭在车水马龙中。他懂得勇敢,心中也有是非,但他已经被社会浸透,遵守社会秩序是下意识的本能选择,没有“反抗”选项。

更有讽刺色彩的是一家之主阿曼,他妻子早逝,身体不好,与大婶相处也很投契,两人独自在家时也曾紧握双手,这是他做出的最大胆举动。窗户纸不能轻易捅破,也许顺其自然还有机会,也许若即若离一直到死,一旦公开只能否认。所以当大婶的儿子来质问的时候,大婶勇敢地当众表示想留在这个家庭,阿曼婉拒,让儿子送客。大婶的失望和阿曼的无奈都摆在脸上。父权制的维护者本身也受困于制度。

电影里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很勇敢,大婶是勇敢的,她敢于放下矜持,敢于陪伴,敢于吐露真心;比巴是勇敢的,敢于做自己,即使被排斥被边缘化。穆塔兹和努奇是勇敢的,她们内心清醒,勇敢地妥协,勇敢地决裂,一个用死亡,一个大声宣告家庭里所有人都是凶手。

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是猥琐的。无论是顽固的父亲、维护父亲的大哥,还是比巴身边那些凝视女性身体的老板、舞者和观众,都是挣扎在底层社会的普通人,他们是无力反抗生活的弱者,但会毫不犹豫的压榨更低微的弱者。

看不见“她”的人,更看不清自己。

海德因为特殊的身份,他能体会到穆塔兹和比巴的困境,所以他曾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我甚至善意地设想,婚后他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是有意为之,为了能让穆塔兹出去工作。但根本上他挽救不了穆塔兹和比巴。他们三个人的困境是一致的,真实的他们不被接纳,他们也无法接纳虚假的自己,理想永远无法照进现实,妥协就是行尸走肉,反抗就是粉身碎骨。

电影最后,海德走向海的深处,不再回头。

片名《乐土》出现。

回忆全片,仅有的几次欢乐:海德在街上抱着巨大的比巴人形立牌,海德和比巴第一次约会、亲吻,海德和比巴第一次表演舞蹈,穆塔兹和努奇在游乐园,寿宴上穆塔兹与孩子们追逐。

满怀憧憬时,心如死灰时。

这是谁的乐土,乐土上都有谁?

 6 ) Joyland存在于理想之中

看完就发烧了,值得纪念,趁温度还不高,写几句,三个主角的人设都很贴切,妙的是导演把人设都设了部分悬念(看之前几乎没看简介和影评,直接冲了)看完以后才恍然大悟,并且人物的抉择都恰如其分。

男主是非常弱的0,源于父权家庭父亲与哥哥的从小打压,他渴望一个可以依靠的1,另辟蹊径的他迷恋上变性舞女,被其他舞伴羞辱后被舞女带走坐在摩托车后座上,搂着舞女腰肢享受依偎的他才是真实的;舞女则是个坚定的性转者,为了凑够做完整变性手术的钱,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本以为找到了一个男人,两人可以互相慰藉,却没想到是个0;男主老婆想要专心搞事业,却不料男主出尔反尔,还出轨,她履行了她的妻子义务,得到的却是背叛和欲求不满,怀上的男胎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想见,如果生下这个孩子,她后半生都将会被束缚在这里,那一身红衣的欢呼奔跑将绝望反衬的更加决绝。

而归根到底,这部片子其实反映出了一个更加绝望的事实,父权社会不可能轻易改变,弱势群体的反抗不得不依靠一部分吃着红利的父权掌控者提供支持,而真正强大到愿意放弃这唾手可得的红利来帮助弱势群体的人却根本就不存在。

 7 ) 隐形的女性:爱情终将招致死亡(吗)

Haider在取悦情人Biba时说了一个冷笑话,大概是说一只蚊子和一只鸡相恋了,它们拥吻,最后二者都死了,因为爱情必将招致死亡。虽然不知道笑点在哪,但这个笑话带着强烈的预言意味,不经意地透露了故事的结局。

爱情必将招致死亡吗?当我们站在Mumtaz的葬礼礼堂中回看她的婚姻生活,尝试去解释是什么将她推至死亡时,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她对丈夫Haider的爱吗?或许是吧。可是将这个笑话当作谶语视角代入这对夫妻的命运时,就会发现原来说这个笑话的Haider就是他口中的毒蚊子,而被吸血的、被毒死的“爱情”的牺牲者是他的妻子。假如爱情是一杯鸩酒,为什么被夺走性命的总是女性呢?明明它是两个人的情感共同酿造的。


这部影片难得之处在于,它通过几位巴基斯坦女性(包括跨性别女性)的生活刻画了女性被忽视的一生。

在讲述Haider和Biba隐秘恋情发展的这条故事线之外,影片在大多数时候是聚焦在几位女性人物身上的。从这个家族的妻子Mumtaz、嫂嫂Nucchi到邻居家寡妇婆婆,她们都是此刻或是曾经处于巴基斯坦传统婚姻生活中的女人,她们的存在对于一个家庭的维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妻子”这个位置并不像“丈夫”一样可以空缺(你看邻居婆婆不就守着闲置的“丈夫”位置过了数年吗?她丈夫2012年死的,因为她从那时起频繁照访Haider的瘫痪老爹,这个梗我印象深刻),而“妻子”这个位置一旦空缺,马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女人来补位。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丈夫可以随便死、但妻子可不能死吗?(笑)

当然,我们都知道,是“妻子”不能死,不是那个女人不能死。

妻子的存在对一个家庭至关重要,不过是有限定条件的,意思是只有她作为能孕育“太子”的子宫和乳房、清洗油污的双手、保持屋舍整洁的扫帚和抹布的形态时,她们才至关重要。而她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精神与人的形态时,则必然是隐身的。这是父权社会赋予女人的超能力,希望tinder的profile里写着希望拥有隐身超能力的男人不要太嫉妒。

女人的职业技能是隐形的。有助理照料师文凭的Nucchi和化妆技艺高超、凭借智慧化解工作难题(后来Halder依葫芦画瓢地学走)的Mumtaz被要求留在家里为九张嗷嗷待哺的嘴做饭和照料一大家子人的起居生活,从而换得舞技拙劣的Haider苦练舞蹈挣钱养家的机会。众所周知,男人赚的钱比女人赚的钱更香。

女人的性欲是隐形的。Hader家里除了老爹的床之外,每张床上都睡了至少三个人,Mumtaz和丈夫的床上塞着小侄女,她的欲望像窗棂间泄入的昏黄灯光,飘忽而隐忍,无处释放。家庭空间的逼仄对Haider也是相同的,但他并没有需要隐忍欲望的问题,因为他是顶天立地、挣钱养家的男人,他有广阔的外部世界和神秘美丽的情人作为情欲的出口,在辗转反侧的夜晚也能潇洒地骑上摩托车冲向欲望的彼端。而被留在家里的Mumtaz只有在众人入睡的夜里,靠着偷窥旁人的性爱靠摩擦木窗寻得些微快感。而寡居多年的邻居婆婆的性欲也是隐形的,她上了年纪,加之丈夫去世,理所当然地,她不应该有性欲。因此,她的频繁造访以及与Halder老爹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街坊之间茶余饭后嗤笑的轶事。

女人作为生物的存在本身也是隐形的。邻居婆婆在Haider家留宿,翌日清晨儿子才找上门来说理,在她离家的夜晚没有人发现她的消失。Nucchi和Mumtaz两位美丽女子的存在在这个家族中也是隐形的,她们说的话没人回应;她们的想法没人在乎了;她们坐在桌边,他们却问“她人呢?”;她们努力踮脚摘下宴会后墙上花饰的样子没人看见,这个花饰便一直从公公的七十大寿留到了Mumtaz的葬礼;她们端着农药准备自杀的样子没人看见,所以最后她们喝下了毒药;甚至在以她们为主角的她们的葬礼上,她们被一块遮掩一切的白布所掩盖,人们关心的还是她的丈夫的悲恸。


我是这样喜欢美丽、聪颖、热烈、向往自由的Mumtaz。但是她好像一直都生活在牢笼当中,当她还是待嫁闺中的少女时,尚未见过面的Haider深夜逾矩来找她,她在栅栏后面,那是以父为尊的牢笼;成婚后她成了某个人的妻子,每日被拷问子宫的消息,后来失去了工作,更是日夜困在这座以夫为尊的牢笼里。

而她身上始终不灭的是抗争自由的勇气,就像她在知道自己怀孕之后对如同姐妹的妯娌Nucchi所说的那样:“我想要逃走。”

她的逃离呈现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短暂的逃离。Nucchi和Mumtaz两位妯娌姐妹请来邻居婆婆照看公公,得以在夜里暂时逃离家庭杂物、逃到欢乐自由没有烦恼的Joyland游乐园尽情欢笑。可是等到霓虹消散、夜色深沉,这两位光彩照人的少女又要披上“妻子”的面纱,回到丈夫尚未归家的牢笼中。

第二阶段,离家出走。在一个丈夫惯例晚归的夜晚,已经知道自己有身孕的Mumtaz收拾了行装打算离家出走,她到了车站,看着眼花缭乱的出发信息出了神。她那一刻一定想到和Haider说过的海边吧,曾经约定了未来有天要一起前往,看无边无际的汪洋。可是,她最终还是带着行囊回了家。

第三阶段,杀死胎儿的尝试。在去医院检查之前,Mumtaz早已有自己怀孕的预感,那时她的情绪是复杂的,期待与恐惧各占一半。这种情绪的冲突在听到医生的确认以及在得知所育为一具男胎时达到顶峰,她因成为母亲而感到欣喜激动,但同时也因深知自己会因为腹中这具生命而永远被圈禁在牢笼之中而对其感到憎恶。在公公七十寿辰的庆宴上,她对一切都感到百无聊赖,发狂地与孩子们追逐打闹,是她试图杀死腹中的枷锁,是她尝试逃离。可是,她没有成功。

第四阶段,自杀。在走上最后一步之前,她有过无数次的踌躇与期望。她离家时已经到了车站却又折返,她已经把毒药放在嘴边,丈夫要进洗手间刷牙,她也为他开了门。毒药就在她手里,丈夫就在她面前,她还期望丈夫能在最后一刻看见她,在乎她的存在与痛苦,可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他说他去洗澡了,就把那扇门再次随手关上。门没有关严,又被缓慢弹开,可是我们看不见她了,因为她已不再有机会。一切的希望都破灭了,她不得不走到这最后一步。


我因为太喜欢Mumtaz而最关注她,其实除了她之外,作为跨性别女性的Biba在这部影片中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这部片子得了戛纳酷儿金棕榈之后,导演Salm Sadiq在采访中曾解释他对跨性别群体的特别关注:虽然巴基斯坦是一个父权制度极强的国家,但吊诡的是,街上的跨性别者(尤其是跨性别女性)却屡见不鲜,几乎是上街就一定会遇见的程度。但是她们往往生活处境艰难,以乞讨或卖淫为生。

而这部影片中外貌已经极具女性特征的Biba一直在跳舞攒钱,为的是去做变性手术,以成为一位真正的女人。她与Haider之间产生隐秘的爱恋之后,几度要冲破最后一步,但是性别认同问题一直是这对恋人之间一片不能触及的禁区,性爱要如何进行这个问题也一直悬而未决。Haider在意乱情迷之时几次要背身让Biba进入自己,却引起了她的最终爆发,她发疯似的将他赶出家门。

此处涉及的问题是,跨性别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在父权制框架下几乎找不到能够自洽的空间。她们想攒钱做手术成为生理意义上的女人,男人劝阻她们,不要做,我喜欢你是因为你本来的样子。她们想要以女性的方式与爱人结合,却被以对方的爱和牺牲为要挟做“反自我”的爱。

女性无权定义自己,不只是女性,除了男性以外任何性别都无权定义自己,因为定义权掌握在“完全”男性手中。


回归文首,Mumtaz的死是因为她的爱情吗?

她在可以远行的那个夜晚,形影孑孓地站在午夜的车站,她在想什么呢?是舍不下自己和丈夫情意绵绵的大海之约,还是想到离开这个牢笼之后带着腹中孩子无处可去的绝望未来?

她走进婚姻时,会否想起那个午夜唐突找上门来的莽撞青年?他答应你婚后只要你愿意也能继续工作,他还真诚地问你关于婚约的意见,说如果你不想,他就拒绝免你踏入这场婚姻。她起初会否觉得自己遇见了世上最尊重最疼惜她的男子,所谓良人,婚后也能避免周遭女性所抱怨的那种没有自由、没有爱意的枯槁生活?

爱情终将招致死亡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招致的通常都是女人的死亡。

*2022年1月2日备注:修改了文中的错别字以及一些关于剧情细节的描述。当时在影院观看的影片,字幕速度也快,对于一些细节在撰写影评时记忆已经模糊了,感谢各位的纠错。在这些细枝末节之外,希望大家多关注影片本身意图表达的内容。

 短评

本届最佳

7分钟前
  • 陈凭轩
  • 力荐

巴基斯坦电影都可以探讨这些话题了,真厉害。三个主角各有各的烦恼和诉求。也就各自对应着他们的话题。很厉害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今年这两部真够逗的,圣蛛是表面女主讲男性,乐土是表面男主讲女性。不过乐土的剧作就更聪明一点,男主的同性恋身份成为了“中间者”,一方面与女性分担来自父权的压迫,另一方面他也是压迫女性的一分子。他答应让蒙塔兹工作,没有做到;答应给蒙塔兹空调,也没有做到。他否认比巴的女性身份。女性一直不被看见、不被承认,但她们却活得强大且无畏,与之相对,男人是如此懦弱畏缩。邻居妈妈敢说“我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男主他爸却连一句正面回应都做不到。蒙塔兹更决绝,男人夺走她的工作,她就夺走男人的儿子,以牺牲的方式去实现绝境的反抗。比巴则更主动,没人能让她低头,没人能夺走她的身份。当飞舞的萤光落在比巴脸上化成绿蝶,当蒙塔兹穿着红裙奔跑时,她们是美丽,是自由,是女性。

13分钟前
  • 红喑
  • 推荐

她坐在客厅正中,他却看不见了。她手里拿着农药,他却看不见了。

17分钟前
  • bang
  • 推荐

粗陋的、细腻的、妖冶的、温柔的、卑微的、坦诚的。红绿色光影交织的那一幕真美,两人的心跳似乎都要漏掉一拍。

20分钟前
  • Low on space.
  • 力荐

#ICA# #LFF# #First Feature Competition# 长评 - 最后,我们杀死了她。角色上是非常出彩的,丈夫G的演员把角色演绎的非常好,尤其是每一次靠在对方肩膀上时,直接把这个形象激活了。舞女T把在男权社会丛林下一步步坚持走下的状态表现的非常有活力,而在对方对于自己性别认知错误后那种暴怒和脆弱的的表现也异常的“真实”。妻子就更直白,那段儿望远镜场景展现的性压抑感太牛了,还有结尾处展现出的那种被忽视以至于如此平静的展现死亡。这也爆发出极大的张力。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这个角色,他是家里的主人,但却由于年纪太大而被抛弃无法自由行动和失禁都是对于他失去权力的一种展现,更是到最后由他所构建的社会推走了愿意照顾他的人。而其他角色,尤其是在葬礼上那些拥抱丈夫的人,无不是送上毒药的人。

25分钟前
  • 力荐

谁是亚洲电影洼地不用多说了吧

26分钟前
  • 二狗
  • 力荐

悉尼电影节SFF第12场,看完忍不住带头鼓掌,哭得崩溃不止。就算观众素质再糟糕也还是忍了。后排真有人对着trans姐姐说disgusting你真的disgusting到我了OK?还有人明目张胆录像的真的绝了。

31分钟前
  • harunorange
  • 力荐

在「父权」与「道德」的双重淫威下,三个「不信命」之人的结局,势必愈加难看。她本可以成为优秀的化妆师,但终究屈于暴力、惨淡收场、归于「乐土」,他喜欢男人,却言之薄薄、瘾于尘世、独享痛苦;他(她)该是个女性,亦难冲破桎梏、艰辛生存、深埋自我。导演虽是处女作,但对于细节的处理与人物性格解读精准到位,加之主演们饱满的演绎,恰到好处的人物比重处理与角色分割,堪称佳作。戛纳影展酷儿金棕榈,代表巴基斯坦逐奥,祝好运!!!

32分钟前
  • 周宇勋
  • 还行

来自巴基斯坦的一部导演处女作,惊艳了今年戛纳,获”一种关注”评委会奖,也是今年申奥最佳国际影片的有力竞争者。剧作上,围绕着主题阐释,将群像塑造把握得如此紧密与恰当,调度、摄影、美术制作将东方市井风物又表现得浓厚、细腻,实属难得。一些网友们哀叹:对比小邻居巴基斯坦的电影,Our 的电影还在“一片洼地”之中,令人深思。

3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欲望日复一日地被压制 希望一点一点地被蚕食 看似永远不可打破的社会规则让众生各有各的痛苦 这乐土又究竟是谁的乐土

37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质感真好,如同是看了一部巴基斯坦版的杨德昌电影。我尤其喜欢家庭内部每一个人涌动的心事,他们在这种压抑的文化中想要透气的欲望。可残酷之处在于一个人想要逃离,会把另一个人拖向深渊,其结果是一并沉了下去。片中最让人心碎的一幕是女人拿着毒药在卫生间自杀,她的丈夫都进来了,却丝毫没有察觉。这样的悲哀太深沉了。

40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电影的完成度极好,而且富有非凡的意义。这部电影是对父权抗议、是对宗教的挑战、是对世俗的呐喊、是对偏见的反抗…你无法想象一个在人们张口闭口都要感谢阿拉真主的穆斯林国度,有人会用特殊群体的爱情和欲望,去交织出一段如此惨烈又美好的光影。电影里有几次画面的质感,真的让我想到了王家卫。巴基斯坦都可以有这样的电影了,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我自己出生的国家也出品一部这样的电影!

42分钟前
  • 饮歌
  • 力荐

她想工作,他想当零,TA想变性——三个对父权说不的角色共同撑起今年的酷儿棕榈奖得主。新人导演舍不得剪辑导致故事拖长,但视听语言非常成熟,脏乱市井被调得色彩斑斓,一看就是有行业资金支持的用心制作。这才是最让我无语的——连巴基斯坦都能拉到融资拍自己的酷儿电影,我们却只能靠电影人为爱发电、拍粗制滥造的学生作品…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很喜欢故事走向和三个人物的处理,特别是男主妻子在怀孕之后的转变,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状态是比人物更大的主角,第三幕处理的像化骨绵掌,剧本写的很不错。在城市空间部分,看得出来灯光和摄影的用心。

4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很东方也很普世,很传统也很摩登,温柔包裹的残忍,和睦掩翳的绝望,一群顾全体面的好人活成了彼此的囹圄。导演用油画般典雅的镜头语言将这一束悲剧呈现得既锋利又沉静,使巴基斯坦于我等由一串刻板印象的概念符号复原为层次丰富的杂色人间。时代文艺像域内这般虚伪和瘠薄的地界不多了,“巴铁”也远远走在前头了。

49分钟前
  • 胡小猴
  • 力荐

实在惊艳,近年很少碰见想讲很多东西却可以分配好比例节奏的戏,男导演视角里女性力量的主导,这两小时已经满到快要溢出屏幕却还是如德芙般丝滑巨石般沉稳。先建起稳固的性别/个人、性向/家庭、父权/社会三大亚洲视角问题矩阵,又在其中穿插青春爱情片般的迷幻浪漫和丰富的女性自我,歌舞特色油画光景,荷尔蒙与欲望毫不吝啬,挑战宗教挑战世俗,当前追求的思潮都满上,工业与私人互不冲突极度舒适,最后二十分钟略显疲惫,直白的话藏在景语里处理更得当,但片尾逐渐在镜框里走远的大海又弥补上了,选择死亡是最原始古老与生俱来的勇气,也是通向自由最宽敞的大路,妻子的死是崇高的,丈夫的死是懦弱的,闪回到定婚呈现的却只有纯净,再看海报像是内心具象和归途。我们还要学会在第三世界里去除俯视性的惊讶,因为看上去只剩我们还在井底了。

51分钟前
  • deadautumn
  • 推荐

裹尸袋上的绳扣系死了她的一生,游乐园的头套隐藏了他的爱欲。不被看见的妻子,蹦起来去够自由。不敢宰羊的丈夫,跳起来拥抱真爱。人形立牌摆在房顶挑战世俗,父权却从不会失禁。坐到女性专属的地铁车厢,缺氧世界哪里还有乐土。你还是看不见我吗?像城市的萤火虫,如初见时的承诺,沉进大海难觅踪迹。

52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开场关于生育与残杀的生猛又日常的处理基本奠定了整部影片对于父权制的态度基调——重男轻女的家族延续与所有为此服务的捕获与绞杀,非纯粹男性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是制度对父权的献祭,而导演完成了在此之下的群像。女性的束缚与酷儿的性别议题难得冲突得如此融洽,毕竟性别认同也是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所以欢迎来到这苦难的世界。用光影将黑色朦胧成与白天完全不同的世界,除了欲望从人们的心底钻出,更多的是看清了压抑的本质,我喜欢Biba更喜欢Mumtaz,然而对于这样的女性来说,悲剧几乎是必然注定的,以至于最后一场戏,我会认为是导演的理想化处理。PS:本片有爱情吗?不理解对方的性别认同是爱情吗?对妻子的忽略甚至无视是爱情吗?在我看来,这全是懦弱的男性为自己的需求服务,尽管他也是受害者之一。

57分钟前
  • 胖丁桃
  • 推荐

以往看的伊斯兰国家电影,都是类似黑板,坎大哈这种高糊,制作粗糙的电影。但是乐土这部电影镜头语言,色彩运用都非常成熟。某些镜头里可以看到王家卫的影子,但是又有油画般的恢弘感。剧情上整个电影每个女性角色,和想要成为女性的男人,都受到了来自父权社会的压制。生了3.4胎仍然是女孩的大嫂,想要重组家庭却不被儿子接纳的婆婆,想要彻底完成角色认同的舞女,想要自力更生拥有自由的妻子,那些在车站里只露出眼睛的无数女人。这是巴基斯坦的乐土,那我们的乐土,有更快乐吗。再次惊讶于巴基斯坦都可以拍出题材大胆,画面精美,立意深远的,获得戛纳的电影,我们电影路在何方。

6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