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讲述了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1941年德军集结了最精良部队对莫斯科发动了号称“台风”的强大攻势,目标是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这座城市。苏军“潘菲洛夫步兵师”的28名士兵用仅有1门45毫米反坦克炮、几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阻挡了这支野心勃勃的侵略之军,以整个连队只幸存5人的巨大代价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
这支以哈萨克民族为主体的苏联部队,在莫斯科的郊外,以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了阻击战,战争教学科普片,从高低射界射角、火力点的配置、三人散兵小组,步炮协同、反器材步枪,多个角度的重现了当时的一场战争,以告慰在二战以来牺牲的六十万哈萨克人民,电影的配乐依旧恢弘,在台词上由于是译制版,融入了许多文学加工的元素,俄罗斯式的玩笑前因后果,也尽可能的进行了中国化的改编。
片中时刻都渗透着俄罗斯式的爱国情怀,从战前的动员,没有给予德国人太多的戏份,重点是战争太过残酷;像是俄国版的集结号,没有了过多血腥的画面,对于战斗民族的歌颂,片后部的危在旦夕的那一刻处理的非常巧妙,战损计算方式也更能体现出这二十八味勇士的壮举;最后一幕的镜头在莫斯科南部的草原上立着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塑像,大义凛然
我最近发现一件很是奇怪的事情,之前在国内,很少能看到非美欧日韩的影视作品,哪怕是央视频道,播放非美欧日韩的影视作品的时候,都很少很少。相对的美欧日韩的影视作品,在国内却是铺天盖地。尤其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二十多年来在国内是大行其道,票房也是屡创新高。这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影视娱乐圈的目光,都集中在美欧日韩身上,影视作品的标准,也都是向美欧日韩看齐。似乎美欧日韩就代表一切,美欧日韩就代表整个世界,这不得不说是国人的悲哀。好在最近因为俄乌战争,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彻底闹翻,慢慢的有关俄罗斯的影视作品开始多了起了。希望我们的影视娱乐圈人员、媒体宣传人员,能够保持这样的一种态度,把聚焦在美欧日韩身上的目光,收一点回来,眼界放宽一点,多介绍一些非美欧日地区的好的影视作品,也许能让更多的国人明白,美欧日韩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
故事应该是脱胎于41年11月中旬德国国防军的台风行动处于高潮的进攻时期。隶属于罗科索夫斯基麾下16集团军的潘菲洛夫少将316步兵师被施图姆麾下的第40摩托化军辖下党卫军帝国师和第十装甲师在伊斯特拉联手进逼。退无可退之中,潘菲洛夫少将本人也阵亡了,由于西伯利亚紧急调来的步兵78师支援下16集团军没有崩溃。最终伊斯特拉没有守住,但是也耗尽了施图姆40摩托化军的进攻势头。莫斯科得以没有陷落。
鬼鬼祟祟地行军和跌倒。那大家都为什么突突突呢?为了祖国。哪个祖国?“为了俄罗斯”,“为了哈萨克斯坦”,那为什么不为乌克兰呢?电影里乌语台词比俄语的都多呢。成王败寇,拍的还是挺不错的,至于真假已经没有必要去研究了。以我血肉之躯,挡你钢铁洪流。俄国人的战争片就像俄国一般冷冽。绝对算是主旋律了。没有手撕鬼子却也差不多意思……
下午用电视果看网盘的资源。本来中途想撒尿的,但是憋着了,所以我可以说无尿点,但不是全程。
前面的铺垫还行,看的字幕翻译得怪怪的。从士兵的台词讲七武士的故事开始暗示后面的剧情,然后是连长会议时的气氛的铺垫,这些都做得中规中矩。交战场面拍得也很不错,虽然不是资深军迷,知识战雷菜鸟玩家,只认出了有3号坦克,连自己开过的4号坦克都没认出来,所以没法完全享受毛子们在服化道上的用心,后面看了这篇文章才大呼厉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9c710102xxot.html|军迷的教科书——《潘菲洛夫28勇士》中的武器装备与战术]]。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能给四星吧,顶破天。之前在B站看过战斗片段,那会儿被弹幕吹的,现在都不敢给三星,但是始终觉得味道不够,劲儿不足。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故事或者人物,节奏把控及格但是还是稍微查了点点。所以真的适合当教科书电影来看。
然而之后看了关于整个故事的起底,发现这个故事就是虚构的,整个人都不好了,我还想着以后去阿拉木图旅游的时候去瞻仰一下呢。
民間集資不易,一群非俄羅斯人沒有多少受足夠訓練和合適裝備就被趕牲口般上了屠宰場並死在不是自己故鄉的土地上,洗地電影獨立連6.6分,這部電影值得比它更高的分數,那位戰鬥前偷偷懺悔的士兵也是亮點。
四星,历史或许有争议,预算少也没关系,但只要用心细致,一样能拍出不俗的效果。“我们无路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参与众筹的哥们儿们没白花钱。
战斗拍的挺仔细的,包括战场火力布置,机枪手和反坦克狙击手转移阵地之类的。话说单兵、班级、排、连、营级的作战技术从来都没电影好好表现过。成本原因看起来像是小小的阻击战,德军只有四门大炮、十来辆坦克几百人的规模。加一星也是因为小成本和众筹操作……
怎么会有人在战壕里讲道理…
五星,真实,朴实,考据,没有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大发威力的武器,死得平平凡凡。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再有战争。
苏方剧本就是拿步兵反坦克战例改编的,德方则根本没有剧本一群匪兵乙。看在众筹电影能拍成这样的份上,礼节性给个四星。
在片尾致谢名单里找到了记己的名字!我为安东汉过化!我为盖紧氪过金!
改编自日本电影《七武士》
狙击接力,履带掩埋,肉身近战坦克莫洛托夫加手雷,视死如归装刺刀,三粒子弹保平安;开战前后口水多过茶,聊聊温泉关和七武士,聊聊多民族多信仰的俄罗斯国族认同;火炮压制不忘战壕座谈会,假装没说过上帝保佑,假装援军就在身后,自己都不相信咋就活到了最后,操心后人如何买账;但战争戏真是拍得过于扎实,硬桥硬马不煽情,好看
坦克太傻了。
前20分钟还是不错的,拍完炮击过后的阵地我还以为是部好片子,结果还是失望了。宣传色彩太浓,德军完全是靶子,坦克皮薄馅大,反坦克步枪可以击穿正面装甲,德国步兵不会开枪,一挺重机枪简直成了喀秋莎,德军打两波就撤了,手雷和燃烧瓶也被过分夸大,总之仅比抗日神剧真实一点,也就一点点。
影评笑尿
8月29日电影频道佳片有约。俄国版抗德神剧,俄国版《八佰》。只不过抵抗的只有28位苏联动员兵。电视台编排这期节目,显然是为了与当下热映的《八佰》比较、呼应。
很不错的二战战例片,写事写人,细节丰富,节奏掌控有致。听说是三万多人集资再加上政府部门支持拍摄的,不易啊!
5星全篇没一句废台词和废画面
以我血肉之躯,挡你钢铁洪流。俄国人的战争片就像俄国一般冷冽。
完整的阵地战战斗调度场面,爆点和中弹的剪辑逻辑。配乐略诡异。俄罗斯冬天真不是打仗的地方。但这个名字该改成哈萨克人保卫莫斯科吧。
绝对算是主旋律了。没有手撕鬼子却也差不多意思……但为何让我看得流泪满面?28张脸中,好几个都是亚洲脸孔。这些脸孔都是鞑靼人,哈萨克人……他们都在说:我们的背后是莫斯科!我们的背后是什么?
前半段话痨又沉闷,后半段突突突走过场,结尾的莫名奇妙。。。
无意发现个众筹的片子还没字幕,好奇的点开结果愣是看完了!故事也许是假的,但剧中的红军战士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是真的。新年看的第一部片子,潘菲洛夫28勇士,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