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说说王相卿和孙香玉的那点事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这句话绝对是经典。
看了大盛魁王相卿和孙香玉之间的关系让我想到了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维克多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渥,加上父母的溺爱和娇生惯养,让他成了一个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每日游荡,却整天梦想着能当上一位王公贵人。在一次的午宴中一位外地来的女伯爵很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这句话如同针扎般刺痛了他的心,要知道由于他长相英俊,当地的姑娘都愿意同他谈情说爱。为了这句话他一开始自卑、疯狂、偏执,不久醒悟,从此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此时他收到了来自那位女伯爵的贺信,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你。”
当一个人的尊严受到侵犯时,聪明的人会将愤怒转换为斗志。王相卿当时虽然还是个草莽但却是个潜在的聪明人。有些人是虎豹,会主动出击;而有更多的人好像都是“属马”的,不鞭策就不知道走。
在过去很多年里,对一个男人有影响的人的身份多半决定了这个男人以后的走向。如果王相卿喜欢的姑娘是一位官宦小姐,也许那个时候的他会去钻进书堆发奋苦读考取功名了,但因缘际会让他爱上了一位商人的女儿。
王相卿的地痞无赖形象,孙香玉压根瞧不上眼的,对于王相卿无礼性的“打招呼”也只是冷冷地给予无视,连一个字都不给。这时的王相卿没有斗志,只会耍嘴皮子,整天想着能成为比孙家更大的商人。
在那个旅蒙通商还很闭塞的年代,孙家恰恰碰上了令他们头疼的难题——长线运送军供物资。这对当时的孙家无疑是个大灾难,王相卿不仅仅解决了孙家的难题,同时也解决了自己情路上的难题。在王相卿帮助了孙家以后,孙香玉对王相卿的态度开始有所改变:从不理会到嘲讽,这已经是个非常好的开端了,说明孙香玉在不知不觉间已对王相卿有了好感。
之后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顺风顺水的发生了。在经过御马刨井的整个事件后,再次加大了孙香玉对他的好感。王相卿虽然是个愣头青,但为人幽默、风趣、豪爽、仗义,往往无意中就做了让人对他产生好感的事情。但孙香玉碍于面子,这个时候的王相卿也还没真正醒悟,孙香玉也是恨铁不成钢,多番挖苦嘲弄,总算激起了王相卿的斗志。在大盛魁发展初期遇到的一次危机中,孙香玉虽表面厉声拒绝,背地里却是着急万分,多亏碰到前来借钱的白庆,不但帮了白庆,大盛魁的事也给解决了。
孙香玉也借着给父兄递信的机会提前出发与王相卿同路。上天既然安排了他们的姻缘必然会给他们创造机会:一场暴风沙、一条毒蛇把两个人又拉近了许多。对于一个多年来一心一意想着自己,遇事帮助自己,甚至不要命救自己的人,哪个女人不动心呢?但孙香玉是什么人啊,在都裹小脚的封建时代,又是大家小姐,却独独托着一双大脚满处跑,这样的姑娘是有思想、有见识且独立的。虽然心里惦记着王相卿但为了能够让他更有出息并没有表露出来,直到王相卿经历第一次大失败险些挂了才终于道出了自己的心迹。抱得美人归的王相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干劲更加的十足。
但苍天依旧不解人情,一个赐婚再次将二人推向了绝境,受到创伤的王相卿死活都要抛下大盛魁去追孙香玉,此时孙香玉出现在门口,硬是把王相卿说服下来。虽然不能一起,孙香玉依旧希望王相卿可以出人头地,达成自己的心愿。
如果王相卿是匹千里马,那孙香玉便是鞭策他前行的皮鞭,在他不知人生为何而活的时候将他从太谷那个小安乐窝里赶出来;在他当养马馆虚度光阴的时候打要醒他去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他生意第一次失败丧失斗志的时候给他动力重新再来。没有孙香玉便没有大盛魁的王相卿,为实现创立草原第一商的目标让自己配得上第一皇商千金,王相卿才找到了人生目标;没有孙香玉明着暗着的帮助,王相卿的生意也无法成功。
2 ) 张杰的断片人生
在电视剧中大盛魁的三个创始人中,张杰是最神秘的一个。
故事以王相卿的视角展开,张杰、史大学两人只在与他有交集时才出场也是自然。但史大学好歹系统配置了孩子老婆,我们出场非主流的张三爷虽然算不上是玉树临风也能和狂浪不羁搭点边,融入蒙古族同胞和蒙古姑娘唱歌跳舞也不是个事,父母一句全死光的毒誓算是交待了,可是连个系统通知都没有突然冒出一完全不象亲生的大胖儿子?为毛张三爷的人生如此断片?宝宝表示不服,编剧大大,我们来一起聊下人生。(开个玩笑,编剧大大表当真)剧里三爷出场虽然不多,可是这个角色却相当出彩,值得细细品味。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会走得先摔,打人得先学挨打。三爷忽悠人的本事也是经过生活磨出来的,虽然剧中没有详述张杰过往,但通过王相卿的成长过程,也可以看出两分张杰这一身忽悠“本事”学费不会低。张杰早期的生活看见太多人性的阴暗,初遇时王相卿身上的天真张杰除了心里嘲笑,可能也会掺着一丝羡慕。张杰坑蒙拐骗却未见伤人,与两个哥哥一起“合伙”做买卖准备一卷三时,也叮嘱手下兄弟“只可劫货不可伤人”,在王相卿主动让出两层利给他时不惜冒着暴露的风险“提醒”两位哥哥当心土匪。在史大学得罪官家致使羊群被抢走生意全部赔光之时,想到自己手下兄弟生活没了着落张杰是真急了,直接拔刀相向,更在完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去盗马。
盗马的行为完全不符合他一贯作风。想张杰出场是个什么光景?先远远观察一队人的行动,找到每天会单独溜骆驼的王相卿。为什么要找落单的人下手套近乎?这是精心设计而符合人性的计划,单独谈话只用取信于当前一人,谈话过程中就算出现一些小漏洞没有旁人的点醒当事人很难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点如果注意看看每年曝光的电信诈骗、迷信诈骗等案例就能明白,骗子一定会千方百计阻止受害人与旁人联系。打败一个小团体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当然不是硬碰硬,外边的欺压导致的往往是小团体更当坚定的抱团,比如:被黑得越惨的明星粉丝反而忠诚度更高。但是内部的矛盾却可以轻易的打破看上去坚固的同盟。王相卿等人的运粮民夫队伍本来就谈不上有多强的凝聚力,张杰通过王相卿这个突破口成功进入运粮队伍,暗中观察掌握队伍中大谷帮的头王相卿、祁县帮的头史大学以及驼队负责人白庆几人的性格,投其所好的拉拢几人的距离,收集到王史二人及其代表的两股势力间的矛盾,通过观察白庆对货物的重视程度确定货物中价值最高的物品所在,为这个团队定制了一个豪华套餐。史大学这心细如发、视财如命的扣门做的小生意哪里轻易见到一两的整银,从张杰处拿到还是买坛酒不用找,好事想记不住都难。偏偏王相卿又是个粗枝大叶枕头底下有银子也毫不起疑的粗人。即使后面用砖茶栽赃嫁祸这种低级手段来引爆双方矛盾,两边早就看不对眼的人也不会有人去怀疑事情的合理性。骚乱中来个偷梁换柱还会有谁注意!
就是这么一个经验老到的江湖骗子,能为了能给手下兄弟弄点银子犯大忌,在无胜算的情况下贸然盗马。第一次失手被擒也保持一条汉子该有的担当,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坦然接受蒙古牧民跺其双手的惩罚。就算当时王史二人与他还未义结金兰,还是属于被他忽悠的肉票,他也立即撇清与二人的关系以免伤及无辜。在乌里雅苏台因布仁未按时如约赶来羊群,李金来等人闹散伙,兄弟三人生活受挫,王相卿在看到张杰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没了的情况下,选择了互相伤害,恶语将他赶走。可就算如此,三爷依然没有重走老路落草为匪,却在从前兄弟走正道无以为生之际,为解决兄弟生计而再当“恶霸”占马桥。
张杰的转变有人觉得太过简单,不就是王相卿一句主动提出将三人“合伙”生意的利润让两成给他,不就是在他双手将被砍之际,愿将双手置于之上同承断手之罚。其实认真看下来就能发觉,张杰是老江湖不错,骗人溜到不行,却唯对一个“义”字看得很重。忠兄弟之义,所以不顾危险盗马;重昔日之情,故马桥斗败韩六十三。王、史、张三人中,唯有他是无父无母孑然一身的孤儿,三人结义之时他最小年二十四岁,却早在蒙古草原漂泊十多年。一个孩子独自长大,经历过的磨难可想而知。他越珍惜看重别人给予的信任和关怀,越说明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这些情感越少。这也是电视剧未能一一演出的张三爷的段片人生之一吧。
只是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三爷已经成长得足够强大,过去的伤口都包裹隐藏在他强大的外表之下,不轻易让人察觉罢了。但是,只要有人能够接受他的一切,愿意信任他,愿意将他当兄弟看待,三爷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待山上的兄弟们如此,对待他的两个结义兄弟更是如此。
3 ) 鼻烟壶 ——只是一桩生意!
孙家身为八大皇商,深受皇恩的同时也深受统治阶级的压迫,下令五十万两白银,砸锅卖铁的凑,找到了解决办法又处处受制于朝廷法令。
即便战乱中延期——也要面对皇权苛责、朝廷法令。孙文举在军粮延期时,不得已向监军求情,无法从军粮运输过程中得利的监军看中了孙家的传家宝——御赐鼻烟壶。
孙文举心疼宝贝,不愿给出,立即遭到监军威胁——我能理解运输军粮不易,但是皇帝未必知情啊!
潜台词:你们孙家皇商是吧?厉害是吧?我在奏折上写两笔,看你孙家还能笑到几时!
孙家主管连忙让孙文举把鼻烟壶送出去,事后劝慰道,这不过是一桩生意,我们经商,有钱,他是官,有权,用宝贝去换他手上的那点权,方便我们赚钱,这就是一桩生意啊!能赚就行!
看到这里不觉叹道,孙少爷,你还是太年轻啊!
民国戏经典之作《大宅门》里,白家为争一口气,得罪亲王,落得家破人亡的绝境,幸得白家二奶奶机智过人接过白家的担子扭转乾坤。二奶奶在白家最困难的时候,克扣家用遣散奴仆,却动用了修葺祖坟的银两为太后身边红人曹公公买了一处宅院两个侍妾。
当时曹公公很高兴,说:二奶奶,你有什么求我的事,说吧。
二奶奶更客气:哎呦,您说的,我就是想尽尽孝心!
当时曹公公笑得合不拢嘴,二奶奶却遭到家族内部的强大反对,小叔当着饭桌大骂,甚至一状告到老太爷哪里,老太爷心中惊骇,却仍然秉持一家之主的风范压下此事,给二奶奶留足了面子,私下问儿媳,你这是要做什么啊?
二奶奶很清醒,我们落得如今的境地,药铺盘了出去,失去宫中的生意,无非是在宫里没人,任由恭亲王拿捏,如今花钱讨好曹公公,日后宫中有人,不愁拿不回生意!
放长线钓大鱼,几年以后,白家重新拿回宫中供货的渠道,盘回百草厅,全赖曹公公扶持白家打压行业竞争对手,二奶奶的深谋远虑,为白家扭转局面,也难怪恭亲王感叹:白家有这么个人,就完不了!
真巧,这部剧叫《大盛魁》,也有一个大字。
但是孙文举舍不得财物,给出鼻烟壶之后还心疼许久,境界明显比白家二奶奶差了许多,日后被思路活跃的王相卿超过也不足为奇。
王相卿一开始就说,不在三国乱世,刘备哪能三分天下。所谓时势造英雄,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大环境。而所谓的大环境,很大一部分是当时的政策、法令,在满清那样官权远远压倒商人的年代,最忌官商不合。
从商者,最忌与官斗,这么简单的道理,孙文举却不明白。
孙文举只看到了那鼻烟壶是御赐的宝贝,却看不到官权对于孙家,是一言定生死的判令。
将目光局限于方寸之内,为了几十两银子将王家逼入绝境,为了鼻烟壶得罪监军,为了报复王相卿拿下押运将军,屡屡犯错,孙文举这些短视之举,负面影响有的立竿见影,有的日久天长,也就注定了孙家无法做大。
他手上只有钱,也只看到钱,看不到和官府打好关系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也看不到讨好官员所带来的长远回报,境界只比史大学高出一点,一年两年或许看不出弊端,但是几年一过,被王相卿超越太正常了。
所谓鼻烟壶,所谓钱财,不过是你的本钱,你要用他做生意,大开门道,走得更远更长……
二奶奶能在绝境之中反杀成功,离不开她高瞻远瞩,养着老人七八年不肯辞退,死守秘方,大方讨好曹公公,这一切的一切,作为投资,日后都为白家带来了无法估计的利益。
而孙文举,苛责穷苦民众,舍不得财物,更大的生意,他看不到,或许管家可以提醒他,鼻烟壶送人,只不过是一桩生意,但是更长远的生意经,孙文举悟得出来么?
——作者:尹瑞泽
4 ) 可怜金玉质--记孙香玉
作者:铀镎钚。 图片源自网络
孙香玉是天下皇商之首孙家的大小姐,又聪慧美貌而识大体。等她到了婚嫁的时候,一定是求亲的人多得要踏破门槛了?可惜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满清入关后,破除汉族社会的各种定规之时,也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禁止女子缠足。清皇太极、顺治、康熙等朝都曾下令禁止。但缠足是汉人的惯例,据说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代。上流社会的女子无不缠足,大脚女子只能下嫁。但清朝禁止女子缠足令并未象对男子的剃发令一样得到彻底的施行。究其原因,汉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皆以满清金钱鼠尾头为丑为耻,不愿去华夏衣冠,而剃发易服。而满清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强制男子剃发易服,绝非追求外在形式。更重要的目地是铲除不安定份子,让汉人屈服于强权,达到对满族的认同,从而强化统治。相对男子剃头令,女子缠足令便宽松得多。清朝后来发现其实女子缠足无伤自己的统治,也就对民间缠足之风听之任之,甚至越演越烈了。

而孙香玉正出生在这样一个尴尬时期。父亲为响应康熙帝的号召,表示自己的女儿绝不缠足,并得到御赐的蝈蝈葫芦为奖赏。于是孙香玉有了一双在汉族上流社会罕见的大脚。这样的女子文人士大夫阶级是无法接受的,只有相对开通的商人家庭还可以接受。所以,孙香玉与同是富商家庭的曹公子定了亲。
若没有遇到王相卿,大概孙香玉也能嫁作商人妇,当个相夫教子的贤惠太太。可惜,孙香玉不是普通的大小姐,她除了有一双大脚之外,还有父母兄长的宠爱之下养成的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的心性。
王相卿的姐夫曾是孙香玉的教书先生,二人曾同窗共读。王相卿为赢赌约,约孙香玉晚上在四野无人的村口料房里相见,孙香玉孤身一人就真敢赴约。可见,孙香玉绝对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她心思单纯,对“男女之大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家里优越的条件和父兄对她的疼爱,让她受到封建社会的束缚较小。她是个有见识,有担当,敢说敢作的女汉子,并不想当谁的附属品。她还有一颗挑战权威,追求平等自由之心。

虽然家里人都宠着她,但她毕竟生活在一个非常封闭保守的社会之中。她的大脚早就是众人的谈资笑柄,她与王相卿的夜间会面,瓜田李下,更是让王相卿是她相好的流言有了市场。
王相卿一直喜欢着香玉,开始约她或许仅仅是为了赢得赌注的虚荣,但当他与孙家仇恨越结越深,香玉的名节也因他而败坏之后,便将错就错,一直高喊着要去挣下大钱,回来娶她。在孙香玉看来这是王相卿对她的羞辱。但王相卿确实是真心想娶她。在王相卿与白驼头的一段交谈之中,他对娶到孙香玉信心满满。他认为孙大小姐是大脚,她眼高看不上一般人,但她看得上的人家却又看不上她。只能嫁给自己这样有本事的好汉。
王相卿倒是美滋滋地打着“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如意算盘。却没想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孙香玉作为一个女人承担着他无法想象的精神压力。她恨他,恼他,让人揍他,都是他应受的惩罚。
其实王相卿分析孙香玉嫁不出去的原因时,还算漏了一点。那就是满族女人都是大脚,孙香玉还是可以嫁给满族男人的。只是为了保证满族血统的纯洁性,又有一条“满汉不能通婚”的祖制横在中间。但“不能开边禁”的祖制都废了,凡事皆有特殊,谁又知道孙香玉这样特殊的女子,会不会有这样的际遇呢?
孙香玉不是独把花锄偷洒泪的林黛玉;不是瘦影自怜春水照的冯小青;不是不知春色如许的杜丽娘;不是烟花不堪剪的苏小小。孙香玉的精神象身体一样健全,一样从未曾遭受封建礼教的残害。她自尊、自强而自信,渴望着广阔而自由的天地,她更象一位在家庭和事业上都能独当一面的现代女汉子,而非深受礼教束缚弱不禁风的深闺小姐。她有情有义,敢爱敢恨,有知人善任运筹帷幄的能力,有识英雄于微时的眼力,有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气度。或许正象她父亲说的那样,她若是生为男子便好了。
想来父兄对她的怜爱,本意是希望她能有个无拘无束,更加幸福的人生。但作为一名具有独立精神的“穿越者”,孙香玉身处那样一个对女性倍加压制的时代,注定与时代格格不入。一旦她离开自己温暖富有的家,象一个普通女人那样在残酷的社会上求生存,她无疑从精神到物质上会遇到巨大的落差。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5 ) 井要淘,人要教--别让千里马拉磨
井要淘,人要教。不经一师,不长一艺。即使是天生奇才,也需要有好的老师,好的人生向导,通过人生成长后期的打磨,学习,才能成长为一代天骄。
井刚打出来的时候会有很多泥沙,所以井水浑浊。要想喝好水,就要把井壁磨光滑,把井底的泥沙都淘干净。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缺点。需要老师不断的敲打,引导,将缺点像泥沙一样去除,淘干净。将闪光点挖掘出来,才能成为大器。
大盛魁是三个兄弟共同创下的商界伟业,三兄弟缺一不可。三个兄弟各有所长。
而彼时,他们都是沙井,未经淘沙打磨,只是三匹拉货的千里马,做着没人肯做的“丹门沁”。如果没有师傅的淘沙,打磨,和引导,只能是泥沙弃井。虽是千里马,却只能做着拉磨的活。而古有神童方仲永,没人师傅的教导,最终只是泯于众人。但今有老采头,他是大哥二哥的挖井人。让三匹千里马, 各显神通。
老采头发现兄弟两个个所长,他识人善用,人尽其才,根据徒弟的不同特点,教他们不同的知识才能。为成立商业帝国,打下夯实的基础。大哥史大学,没有师傅的教导,只是一个凭着本能,斤斤计较的小摊贩。二哥王相卿,如果没有师傅的教导,指引,只是一个凭着有几分聪明劲,而投机取巧,小打小闹的暴发富。而野性难训的三爷,张杰,也是间接受益人,跟着二哥,才发挥了自己的外交外贸“三条舌头”的才能。不然,张三爷还只是沙漠里的日哄货。
老采头本是晋商大户的少爷,因为名字触犯了清朝的文字狱,导致家破人亡。他懂得商业之道,也尝过人间的世态炎凉。既见过世面,懂得商业运营的核心机密,又因人生经历的落差,看到了不能贪财,不能独富,要奉行“以人为本,天下共赢”的真谛。
从挑千桶水拜师开始,老采头就开始打磨王相卿的性子。淘掉王相卿偷奸耍滑,三天热情,光说不干的缺点。磨炼他的意志,给他定性。这只是第一步,让他懂得,必须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不懈的完成一件事。光靠一副好脑子还不行。还需要实干的精神。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口外确实有商机,但是口外并非挖地有宝,而是有的是荒凉大漠,环境恶劣。需要耐得住,才能成就大业。
井要淘三遍,人要教多遍。在王相卿后来的发展中,老采头不断的教给王相卿做人的道理,和经商的真谛。王相卿的生意遭到了危机,向他借钱。老采头对于商海的沉浮,有着刻骨铭 心的体会。他并不借钱给王相卿。为了从根本上板正王相卿的经商理念,他给了王相卿一条上联“贪心惹祸十分仍不满足乃人生大病”,要求王相卿对出下联。如果对不出下联,就算他借钱给王相卿,早晚也是再赔光!哪怕他们挣了万贯家财,迟早还是赔干净!
王相卿没有对出下联。生意一直卡住了。而未来带大盛魁走上巅峰的大掌柜秦越看了上联,马上根据它的立意和对仗, 对出了下联“舍利招财一味就学吃亏是处世良方”。于是,一副含义深刻 又简明易懂的对联从此诞生:
贪心惹祸十分仍不满足乃人生大病
舍利招财一味就学吃亏是处世良方
王相卿由此大受启发,从此把“舍利招财”作为经商法宝。
而孙文举只知皮毛,知道这是天底下最大的买卖,但是却谓之为“人心买卖”。所以他只是守业之君,难成大业。
至于大哥史大学,他精于计算,所以师傅老采头,教他一套系统完整的财会方法。为他日后管理大盛魁繁琐复杂的财务,打下基础。
经过不断的打磨,三个性格迥异的异性兄弟,成长为一代商业雄才,从此商界千里驰骋,一展抱负。创下百年商号传奇“大盛魁”。
6 ) 转载:收视破8,《大盛魁》主创该有惊世骇俗的举动了 作者 白廷旭
3月7日《大盛魁》开播,收视率从4.118 5.619 6.389 到8.38,剧播到十七、十八集,两周时间,收视率就破了8。如果我没记错,这是新闻综合频道成立以来,电视剧收视的最高记录。
收视率连创新高说明个道理:没有过时的媒体,只有不合口味的内容。数据也让我们看到了电视业回暖的一个实例,也在传统媒体过时论一片哗然的今天,扯开个口子,看到电视的希望。
《大盛魁》受热捧,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深厚 二、亲和 三、真诚。
深厚:
我不鄙视文化快餐, 但我更赞赏十年用心的力作,与小情小调的无病呻吟相比,《大盛魁》要来的深沉。三个创业者,王相卿是个梦想家,张杰是个擅于公关有国际视野的国贸专才,史大学则是个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在清政府稳固政权的大背景下 ,从商业入手三人组铁三角抓住机遇,成就了奇迹。
以往清剧皇上是主角,大臣妃子是配角,话题展开是政治,尔虞我诈、阴谋是剧情,而《大盛魁》平民是主角、皇上王公大臣是配角,话题展开的是商业,展示的是自强不息。清代宫廷纷争的场景已经人所熟知,但被称作贱民的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是什么,不敢说《大盛魁》是正史,但为了还原历史,导演史学家在包括人物、传说、语言、服饰、发式等方面所做的寻访,最终资料编纂成260多万字的《旅蒙商通览》足以见其用心之深厚。
在熟悉情境的转角处,从一个新的方位视角,带着我们走进一扇门,看到的不再是皇权至上更多的是黎民凄苦,《大盛魁》从皇到民的转变与文艺复兴从神到人的转变异曲同工,当然这是惊喜更是震撼。
亲和:
一口此地话,吃的是焙子、烧麦,逛的大召、席力图召,喝的是玉泉井水,《大盛魁》嵌入的历史知识,嵌入的民间传说丰富了可观赏性,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呼和浩特观众流连。
地域的接近性无疑增进了与观众的粘度,但只靠一个地域的接近性能让收视节节攀升吗?还有哪些因素可能推升了收视率。
策划《大盛魁》宣传推广的时候,各方有一个共识:我们所做的活动不仅是为了收视率,还是想人们看过剧后能更多了解这段三百年前发生在草原上的故事,也能带着人们思考晋商的商业精神是什么,又是什么炼就了他们的精明强干?伊利、蒙牛、遍布全国的营销大军,这些呼和浩特本土生长起来的商业神话,是不是与祖上留下的,积淀在血脉中的商业基因有关?我们也希望通过电视剧的播出帮着走西口的后人们,回答人生三大哲学命题“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我认为满足人们文化寻根的需求,也是这部剧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汴梁城的一幅民俗画,看《大盛魁》就像看另一幅《清明上河图》它带着我们穿越回清代,让我们看到从归化城北去大青山再到千里草原,一路上的生民状态。剧中草原牧民是消费者、满族是管理者、山西汉族是生意人、回族的驼队是物流。
“愣德儿记、球门没有”方言土语,粗但不俗,营构出的形式感,增强了剧的亲和也增进了剧的个性和辨识度。
真诚:
王卓、苏丽跟我讲参与《大盛魁》并不全是冲着片酬来的,据说乔振宇也是推掉了一部片酬高过《大盛魁》的剧后加盟的。当时我半信半疑,但看过剧,我信了,是冲着剧来的。于震、周显欣、苏丽、王卓、午马的表演,令人折服。
高成本似乎已经成了电视节目生产的一个代名词,相比而言《大盛魁》投入是不多,但力作经典从不跟投入的多寡成正比。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心思花在了怎么刻画人物,怎么讲好故事上。拿掉不必要的做作,不需要太多的雕琢,镜头对准生民的艰辛,自然的苍凉孤寂。有质感、流露着质朴的画面,入木三分的人物性格刻画,情感表达的感人至深,真诚的故事催人泪下,难道这不是大制作吗?
大家都说王新民导演眼力好,当时《大盛魁》的角儿现在都成了腕儿。想想十年前,演员们不计报酬来到剧组,寒冬腊月顶着零下二十多度的西北风,雪窝子里摸爬滚打,荒郊野外一拍就是一个月,这需要的是何等的一种精神。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大盛魁》的主题立意,注定了只有理想化,很真诚,想把剧演好的人,才会走进《大盛魁》的家门。对职业敬畏,对艺术执着,谁能日后不成功。
奢华之风裹挟的影视剧生产的当下终将过去,巴洛克式的浮华也终将褪色,朴实无华,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真诚是一切艺术表达的终极追求。
3月12日《大盛魁》收视过6的时候,我在群里曾建议当收视过7,主创就该做点惊世骇俗的举动, 3.15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大盛魁》收视直接到了8,主创没做啥,上周五周六周日连续三天收视过了8,主创依旧泰然自若。而我呢,《大盛魁》首播当日收视率4.118其实就已经在路上蒙眼狂奔了。
7 ) 大盛魁总设计师——老采头
“后草地有一百万两银子,你挑满一千桶水我就告诉你在哪里”老采头在凤娘客栈一直等待着那个可以挑一千桶水的人出现。在老采头心中构建了一个草原商业商国,草原巨大的商机他看在眼里,他在等待着那个可以替他将这个伟大商业策划实现的人。
老采头一个衣衫褴褛、弓腰驼背看上去平凡无奇的军营采买。第一次出场是在王相卿被冤将发配漠河之时,虽然在对头孙文举面前一副不将对方踩在脚下便不甘心的样子 ,但在孙离开后立即痛哭流涕、斗志全无。彼时,这个与王相卿无亲无故的老人告诉王相卿“哭个甚,有本事就让别人哭。”在王相卿落难捱饿时递过红薯,却把王相卿丢掉的红薯皮捡来吃掉。可这个不起眼的老人,在归化城却是一个传奇,无数的人慕名而来汇集在凤娘客栈,千方百计要拜在其门下。传说中他做生意从来不要本钱,牧民会自己把牛羊赶来“送”给他。
老采头是何许人?原来他的一生真的是一个传奇故事:生于商贾富庶之家自幼便习得如何经商之道,却在正值风华之年遇清庭“文字狱”因名“光复”获罪致家族几被灭门,虽得亲人散尽家财留得一命,十几载人生大好年华却身陷囫囵,待到重见天日整个家族只余凤娘一人。辗转来到塞外因缘际会之下成了军中采买。
电视剧中一小段客栈中偶遇错过季节收购皮毛的年青生意人剧情,老采头通过望——观其行装打扮、形貌神态;闻——其身上带着的动物皮毛味道;问——根据望闻收集的信息辅以平时做生意及对归化当地物产出货信息等情报,询问年轻生意人是不是来收皮毛的?一语中地之后单刀直入告诉对方,现在不是收皮毛的时节,若信得过我便将采购货款留下,待至下个出毛皮季节来找我收货。剧中不动声色之间便谈成一桩买卖,剧外导演编剧通过这一小段精彩演绎,将老采头的传奇人生生动鲜明的表达出来,可谓剧里剧外皆精彩,戏里戏外都经典。
王相卿成长于普通农家,空有鸿鹄之志却从未接受过半分经商之训;史大学算得一手好账只可惜整天只有截流的小聪明却没有开源的金点子,再能算也就顶多是一个会算帐的穷人;张杰精通蒙、俄、汉三门语言,能说会道骗得了石头开花、死人复活却也是只能唬得些小财成不了大器。老采头的身世注定了他这辈子都将与商为伴,也只有他才能首先看到后草地上那一百万两银子;也只有他才会心心念念的想找到一个人来实现他的这个商业策划案。在他心中成功把他的构想变成现实,创立一个草原第一商便是算振兴了曾经商甲一方的秦家,这个人也将是照顾凤娘一生的人。
草原民族游牧逐水草而居注定了他们无法从事农耕,生活中肉食倒是不缺生活用品以及主食蔬菜之类却无法自给自足。需求便是商机。可是草原广袤无垠,一个蒙古包离另一个蒙古包少说也要走上两三天。遍地白银却不是想挑便能挑走的,这需要一个不怕苦还能持之以恒的团队才能将商机转化成真正的财富。老采头在草原生活多年,借着军营采买的身份在清庭关外商禁解除之前便做起了大盛魁之后的营生——草原赊帐买卖,通过小规模的试运营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更通过自己多年走草原的经历将草原地形地貌、民俗风情、物产分布等等一手的商业情报信息一一记录整理成册,为大盛魁这个草原第一商的建立打好基础。万事俱备,只差那个可以实现它的人出现。
不能说王相卿刚好就出现,凤娘客栈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能成功的坚持到挑满一千桶水,就算是王相卿也曾半途而废。好在王相卿有孙香玉这个改变他一生的女人,有时候不切实际的梦想真的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为了使自己配得上喜欢的人,王相卿心一横用了三年时间挑满了一千桶水,成功拜在老采头门下开启自己商业之路。
也许有人会问老采头为什么不自己去建立这个草原第一商?只能说这就是“时不待我”,从后面大盛魁的创业过程就能看出,草原第一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王史张三人几乎用了一生的时光才真正意义的把大盛魁建立起来。老采头的前半生被时局所限,身强力壮的时光在监牢中虚度,即使身体恢复自由之时清政府也还未开放关外汉人行商。老采头生错了年代,时政利好时已然背弓发白,他当然清楚自己余下的时光根本无法实现他的构想。但是,没有老采头便不会有大盛魁,他才是大盛魁这个草原第一商的总设计师。
8 ) 雪藏八年的《大盛魁》播出凭什么引发收视热?
不知从何时起,“大IP”、 “重金”、“架空”、“玄幻”、“流量小花小生”这些标签成为了一部剧是否具有市场号召力的风向标,甚至有众多电视台在购剧时明确表示非IP不买,于是银屏几乎被这样的“大制作”所霸占。霸屏再辅以各种看似"风光无限"的收视率、网络数据,国产剧市场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一集电视剧一天的网络点击量“收获”天文数据80亿。全球人民都来围观我大天朝的“现象级”神剧,80亿的点击我居然没去贡献,天天上网的我原来是个假网民。其实想想人家这数据也是靠谱的嘛,毕竟网友得天天怼抄袭,吐槽剧里神一般的逻辑、台词、服道化,一本薄薄的玛丽苏小说能扯50集以上,看过才能有理有据的撕不是?不看怎么知道人家又作了什么妖!看了之后才发现现在演员真好当,演技靠配音,对戏靠特效,除了近景特写自己上站位走位都可以用替身,站在绿幕前摆几个POSE念1234567天价片酬就到手。WORD天,不要拉着我,明天我就要出道。
什么?这样拍片会被骂!没有人骂哪里来的热度!观众愤怒?他们不怒谁给你草数据!他们天天网上开帖发言怀念经典?怕什么,电视台又不会播!
NONONO,谁说电视台不会播,屋里眼光独到的内蒙综合频道不是就在播无扣图、无替身、无轧戏,只有真人真事真景低调奢华的商战史诗巨制《大盛魁》么?还一开播首日收视就破四,然后收视一路高歌猛进更在“3.15”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打假日翻番破八,据说主创看到这个收视眼泪都要掉下来。谁说屋里观众爱看脑残剧的?谁说我们观众唯爱IP的?谁说造型灰头土脸观众就不买账的?观众这不用收视率告诉影视从业人员他们爱看什么吗?这几日收视又一直连续在八之上,主创说要来个“大动作”,网友表示难道破十“要集体祼奔”???
大成鬼哦不大盛魁是个什么鬼?为何能在一片“IP大剧”中杀出一条血路?因为它是一个正经讲故事的真电视剧,谈恋爱耍流氓都是为角色成长服务的。大盛魁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横跨欧亚的草原第一商,经营260年却并没有破产,而是因为时局动荡无法继续营业进行结算歇业,清算所有债权债务之后还余两大车白银。这样一个百年商业帝国牛逼吧?但它的创始人却是三个农民工!你如果以为电视剧大盛魁讲的就是吊丝逆袭创造神话迎取白富美走上人生颠峰式的杰克苏,那就大错特错。这剧不但不给有如此牛逼的成就的主角们加点光环开外挂,还给整得灰头土脸,更把每个人的“黑历史”细数一遍,吹破的牛皮、掉过的坑一个不落的来了个神还原。剧作不因角色成就而拔高,人物言谈举止、穿衣行事等等均以史为源,以人性为据,说该说的话,跳该跳的坑。这样塑造出来的角色是人,虽是早已不在的古人却鲜活得仿佛就是身边的亲朋邻里,而不是活在传奇里的圣人,行为善恶皆因人性而为,不是活在道德神坛上的神祗。
商战剧当然离不开商海沉浮与经商之道的演绎,TVB大戏《创世纪》把现代商战讲得透彻,《大宅门》把传统百年老店经营之道述说得精彩纷呈,大盛魁则另辟蹊径讲述王史张三个创始人对经商之道的悟。张杰一出场是社会经验老到、能洞悉人心的江湖骗子,史大学虽然没精于算计却只算得小利不见长远,王相卿更是除了满嘴跑火车吹牛皮几乎一无是处,更要命的是自己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就是这么三个人通过相互交叉纠缠的人生走到一起开创了大盛魁,通过各自不同的际遇反省顿悟自己的人生。
此剧中蒙古族演员的本色出演,这种真实感是其他剧乱逮个人就演少数民族或者歪果仁所不具有的。网上蒙古族网友评论道“在电视剧里看到蒙古人说蒙古话,感动CRY”,什么角色该说什么话本来是对剧作的基本要求,结果现在在国产剧中却变成了一种奢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歌舞,铁锅军爷唱着豪放的蒙古民歌,声音沉厚而悠扬,与万里黄沙的大漠浑然天成,如此画面又岂是绿幕合成的五毛特效可比?大盛魁没有流量、没有IP,没有所谓的流行元素,只有历史的厚重、鲜活的人物、壮丽的塞外风光,它不随潮流只做经典,这样真实有内涵的剧别说放八年放十八年也能引起观众共鸣。
以前地方台放过,剧情很写实,演员互飙演技,赞!
这是一部叙事宏大、场景宏大,逻辑真实,正直励志,发人深省的优秀剧作,值得认真看,适合全家人一起看。大漠黄沙全部采用实景拍摄,商号创业兴业歇业的经济之道堪称专业,商号在清政府垄断下的求存之道更值得深思。唯一不足:画质差。
没有 任何 符合 逻辑 的地方 and 主演太恶心了
这么好看的电视剧怎么不播啊,地方台的版本少了一半,还是这么出色,不知道广dian怎么想的
今年是正剧年啊,好多压箱底的正剧都要播了,鼓掌撒花。
边看边骂
大盛魁还过得去。于震其实是个不错的演员,可惜作为演员有时候不得不接烂片,太多身不由己
为什么不播!为什么不播!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明明是个良心剧啊!
星给刘奕君和郑玉,盛德裕的没落和大盛魁的兴起真是很现实又讽刺的对比,如果换个男主可以考虑加一星,男主零分(还是演你的抗日神剧去吧)……
导演对于剧情和镜头的把控能力到位 故事情节紧凑穿插部分幽默剧情让整部剧有想看下去的欲望 好剧 推荐
不知为什么禁播啊,不过我大多都看了,色调庄重大气
正在地面播出,追着呢,特别好看!绝对的演技派实力派演员,绝对的实景拍摄,我以为在现在这种绿幕棚景泛滥的情形下是看不到这种良心拍摄的剧,这部剧场景壮阔,色调舒服,演员表演又很自然,现在还有这样的剧甚是感动啊!对大盛魁的历史背景我是不太清楚的,但是现在我想去了解了解,总之,强推!
挺好的,尤其是结合那本《清代旅蒙商述略》来看~
被藏这么多年,终于播了,这可是老乔最喜欢的人物。
场景大气恢宏,情节生动有趣,三兄弟性格鲜明,讲述了大盛魁从无到有的故事,推荐!👍
和大染坊比,这片主角能力不行,情商低,全凭运气开挂在飞。
贪心惹祸 十分仍不满足乃人生大病 舍利招财 一味就学吃亏乃处事良方私心 我们都想挣钱 为了挣钱好好工作 vs 好好工作才能挣到钱企业要发展 还要靠人 信任 忠诚谦虚 不情敌不要把钱看得太重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长生天看着呢爱一个人 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想学做生意,先学做人。
这片子良心,为何不上星?
啥时候播啊。。我想看高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