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台词平淡,剧情也缺乏波折,可《叶问》一样可以看得我们血脉贲张、甚至热泪盈眶。为何?因为导演的小手恰如其分地抚摸到了我们的G点——民族主义(或者说爱国主义,二者在某个经纬度,很默契地重合了)。
《叶问》的前半段也精彩,片首与泰山堂的廖师傅一战自是兵不血刃,小高潮出现在叶问与山东大汉金山找一役,北方拳的刚猛与南方拳的机巧碰撞到一起,擦出炫目的火花,可谓精彩纷呈。
可影片真正进入足以影响观众情绪的状态,是在日军入侵之后。在那之前,即便廖师傅再绵里藏针、金山找再不可一世,我们其实都知道,在佛山这个地盘上,叶问毫无疑问地可以在不动声色间将一切化作云淡风轻。
日寇来袭之后,枪炮之利远胜拳脚之功,再好的身手,也成了无源之水。一对一情况下,叶问自然可以谈笑间将李钊的左轮手枪卸下,可他可有能力面对整支军队?
无奈、落魄、贫困、饥饿、生死未卜……一同袭来。武痴林的死、廖师傅的死、金山找的步步紧逼,更将这种压抑的情绪推向高潮。观众郁积的心情何以发泄?只有在片尾痛殴日本将军三浦才能一泄心头之恨了。痛殴了三浦,在心理上便等同于痛殴了所有日本侵略者,哪怕我们都知道,叶问逃亡之后,佛山民众面临的,必将是更加惨无人道的搜捕和屠杀。
遗憾的是,叶问与三浦一战,纯粹是心理上的泄愤,二者这最后的压轴一役,根本称不上棋逢对手:不知导演出于何种考虑,将三浦的战斗力安排得几乎与金山找一个水准——叶问在绝食数顿之后,依然可以秋风扫落叶般,瞬间便将三浦狂殴致死。同样是中日对决,若论精彩,《叶问》怎能与《精武英雄》最后一场陈真和日本军官的决斗相比?
武侠片的时代背景若是在古代,自然可以天马行空、恣意纵横(《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若是在现代,选择就更加多样化,可以插科打诨(成龙),也可以玩狠(《杀破狼》《战狼传说》)。最尴尬的是近代背景下的功夫片,夹缝中只剩下抵御外辱这个主旋律——而中国悲惨的近代史又注定了,个人对阵外国武人的胜利,只能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一部部电影在一个个穷凶极恶的外国武士倒下的身影中达到高潮、拉下帷幕,颇有点“赢了你,输了世界又何妨”的味道。
《叶问》的高潮戏是打败日本武士,《精武英雄》的高潮戏也是打败日本武士,《霍元甲》里的霍元甲,迷途知返,亦是在击败摆擂的西洋力士后,成就了人生最辉煌的一页。
不可否认,动作片里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好牌,观众既可以看到漂亮的打斗场面,又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不过撇下民族主义是好是坏暂不讨论,我的疑惑在于:除了殴打外国人,难道就没有别的套路可拍了吗?
徐克将黄飞鸿系列的第五集《西域雄狮》的背景放到了美国西部,惨淡的票房与口碑似乎都在证明,贸然的创新是危险的。可黄飞鸿系列的前几部同样不落“殴打外国人”这个窠臼,更证明了只要编剧肯卖力,即使近代背景下的动作片选材相对狭窄,可并不是没得玩。只可惜,如今也不知是现在没有好编剧了,还是编剧们都不肯出力了……
看罢《叶问》,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因为叶伟信和甄子丹这对组合,总算能称得上文武双全。之前《龙虎门》不提,即便《杀破狼》与《导火线》,文戏也都只是甄子丹出场大杀四方前的铺垫,而来到《叶问》,文戏终于大有进步,甚至比武戏更重,这当然也与传记题材脱不开关系。
《叶问》的文戏,不算正统传记手法,走的是叶伟信擅长的小格局套路,推进较快,难免有些草率之处,叶问的性格与处世之道总算是皆有表现。电影前段切磋功夫、迎战金山找,叶伟信以港片惯用的轻松手法,将叶问的高傲与低调谦厚一并道出。“打烂家私”的对白,是叶准老先生幼年亲耳听闻,顾家怕老婆之事倒并不假,单手拗坏左轮一段,也有据可依,只不过这些细枝末节融于短短几十分钟,确有些拼凑感,使得影片前后衔接有失自然。
电影的重头戏是叶问与日军的交锋,真实的叶问是在被日军强请其收徒不遂情况下,被迫接受比武,过程正如高手过招般,叶问点到即止,轻取对手,随后为避祸远走。电影中的叶问尽管大打出手,重手连挫十名日本武师,并在最后决战中痛击敌酋,却也并未走入俗套、跳出真实性情而成为高大全的英雄,这是拜叶伟信收敛所赐,终于不致成为陈真第二。叶伟信营造苍凉乱世、浮生若尘,草民惶然无助的气氛,确实下足功夫,颇有代入感。叶问尽管武功卓越,却亦是凡人,电影从头至尾,他但凡出手,皆是在避无可避之绝境下,并无多少大英雄抛身家性命于不顾挺身而出的壮举。武痴林接受日军挑战,叶问出言规劝,与日军人动手,是为保护妻小,为廖师傅等人之惨死而愤然登场,也是在寻常国人所不能接受的惨痛心境之下,乃是凡人的愤怒。叶问的民族大义及正义感,当然有史可鉴,但并不夸张到超越凡人而入圣。林家栋饰的李钊,也是苍凉时局下人人随波逐流这一世情的注脚,汉奸这顶帽子,丢给别人很容易,殊不知草芥小民几多辛酸。叶问中枪的确煽情,但仍非虚妄的英雄。
关于叶问授徒,电影交代的篇幅不多。叶问不愿收徒,既是性格使然,也是出于咏春拳不可公开授业的门规,因此叶问为工人传授武艺,实为义举,但电影一笔带过,叶问何以作为一代宗师,似乎未能清楚明了。
说回甄子丹与叶伟信这对组合的电影,《导火线》与《杀破狼》里,甄子丹本色演出,十足野蛮,而《叶问》中甄终有突破,情绪表达相当到位,足以撑起文戏段落。熊黛林被叶准大赞神似其母,尽管对白不多,却也颇有银幕老手的模样。林家栋十分出彩,被骂汉奸后的激愤与失落感,颇为真实。
打戏自然不俗,作为三毛的第三部咏春题材电影,动作设计相当精巧,甄子丹收放自如,咏春的“小”而敏捷取代了甄一向的凶猛激进。来留直送、甩手直冲、拳打中线、先削后打这般本来平平无奇的近身实用技法,由三毛与叶伟信合力一番折腾,既有味道又不实现代打戏的节奏感。电影后段叶问与金山找工厂打斗一段,原本招式相当难看的六点半棍,也被演绎得灵动精彩。《叶问》打戏的一大遗憾是篇幅都不长,大宗师所向无敌,往往片刻KO对手,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另一种美化,却至少道出了华语电影除了甄子丹再无精彩武戏的窘境。好在电影总算是新时代不可多得的功夫片,动作片俯拾皆是、功夫片却难复往日辉煌的今天,倘若《叶问》能够开枝散叶成为新的系列,也是不错的开端。
其实不是特别有想说的话,但周围问我对这片子评价的人不少,集中说一下。
先来讲讲武术。未名上machine的评论看得我太郁闷了,武术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
machine的评论:
http://www.douban.com/review/1619328/后面有我对这篇文章的批评。他的立场没有错,但他的解读角度很不合适。这样的文章可能很受欢迎,但却是带毒的。
片中对武术的精神没几句话,但说得都在点子上,武术的基础是“仁”,门派无高下修为有高低,简单明了。比霍元甲啰里啰嗦地说半天没人懂要好得多。
有人想把咏春从南拳中独立出来,这是不对的。咏春的确有自己的特点,但南拳的普遍特点,通俗来说就是拳头硬(少林到了南边也一样),周围和你切磋的人都是这种优势,你怎么可能不被沾染?每天拿胳膊磕木桩能不硬么。这个概括比较简单,下面会就咏春的特点再细说。
讲讲故事,叶问最后是怎么打赢三浦的?那段戏里的变化很好玩。空手道源自白鹤拳,也属于南派武术,所以其实和咏春大体来讲是同一种风格的。所以一上来两人对轰,动作风格完全一样,每个照面两人各有胜负。有时三浦占优,有时叶问占优。但叶问的好就在于他站得超级稳当。记得有个镜头被三浦打飞了,叶问一个前滚翻起来,漂亮急了,脊柱像条大弹簧。接下来有个照面叶问占优,用咏春的连击狂轰三浦的头,结果把三浦打傻了。实战中头部被打很恐怖的,三浦傻掉之后速度慢了一个级别,然后就被叶问像打小孩一样狂揍。
叶问一打十的策略其实很简单,一招挂一个。一般的拳脚就不躲了,重拳重腿躲一躲。好不容易受伤一次居然是伤在拳面,叶问的对手都好可怜,只能作沙袋。一上来还算脆,周围没别人了,就把最后一个日本兵给蹂躏了一通。
金山找在叶问家那场戏,为了让两人的打戏好看,金的动作全都大得特别夸张,在叶问的面前翻来翻去,像个猴子一样,而且用了好几处跳跃剪辑,把不可能的几个腿法连接在一起。
现在讲咏春拳,美式拳击总要肩膀带动发力,中国一般的拳法是拧腰发力,都是大肌肉群,力量大,但需要一定的距离才能打出来,因此速度慢。咏春要练背肌,腰尽量少动或不动,用腰背肌的微微拧转发力,属于小肌肉群,因此发力距离短,速度快,非常适合连击。所以片中叶问的动作都特别小,几乎没有大开大合。和咏春拆招,和他磕胳膊就是件很痛苦的事了,而且对方速度太快,一旦一招失手对方马上一连串中拳猛击你同一个地方,这就意味着只要你出现一次失误把中门让给他,基本上就挂了,因为他的连击之快是不容你任何反击的。
拳毕竟是拳,如果你能用腿法不管三七二十一扫过去,把他的拳法直接拆了不就完了?这就是叶问的另外一个优势:料敌先机。片中他总能在对手起腿之前看出来对方要起腿,对方脚刚一离地就被他给踩回去了。这样的镜头给了好多,花哨的腿法在咏春高手面前一般是根本用不出来的。
南方练武的人很喜欢讲腰马合一,就是把腰、背、腿劲儿完全练成一体,爆发的时候非常贯通。看看李小龙的电影就知道腰马合一的极致是啥样了。李小龙是吸取了咏春的精华的,要不怎么叫“截拳道”呢。据说他没学完叶问的本事就出去闯荡了,成名之后去找叶问,请叶问把咏春拳木人桩法录下来让他带回美国去学,叶问没答应,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木人桩对拆招法之巧妙,真是赏心悦目的。叶准在片子发布会上表演过,底下一堆外行,很冷。
当然我不是要说咏春天下无敌,每个拳法都仅仅是一个入门的方式,融会贯通之后应当是看不出什么门派的,所有招数都为我所用。
和《杀破狼》讲父爱一样,叶伟信喜欢把他要讨论的东西明明白白地放在桌面上,千姿百态,一目了然。《叶问》想讲什么?概括来说这就是不同的人找饭吃的故事。
金山找是一种逻辑,打小是个穷孩子,饿疯了,只要自己有饭吃完全不管别人死活。片中有一段他吃饭的戏,带着好几个兄弟特别投入地吃着清汤面,连汤都喝干净了,和片头叶问在家优雅的吃相形成巨大反差。踢馆是为了找饭吃,打劫是为了找饭吃,告密也是为了找饭吃,这三个选择都是以损害别人利益为代价的,片中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有人遗憾说这么能打个小伙子怎么最后不从良呢,殊不知他要是从良了,整个影片的立意就全倒了。
李钊比金山找强,自己要活得体面,良心上不当刽子手就可以了,当帮凶无所谓,毕竟你不当帮凶总有人当。为了单腿的哥哥等一大家子人去给日本人当翻译,后来在语言上多次拯救叶问,片尾在行动上确定了自己的立场,表示片中的立场是:中立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个时刻你要被迫亮出自己真正的身份证。
连日本人找中国人比武也是以白米为奖励。廖师傅是个武痴,觉得自己打架拿白米是天经地义,语言上要鼓励同胞们一下还说的是“打倒他们”,可见还是把武放在第一位的。请特别留意廖师傅第一次拿的白米袋子上印了个什么标志——他除了武术没什么信仰。他特别纯净地想用自己的功夫扬名立万,他的性格是很程蝶衣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做程蝶衣是吧,只有你的功夫/艺术是天下第一的时候你的故事才美,否则你活得可郁闷了。
叶问是彻彻底底的物质和精神双重贵族,片中本来是搞投资吃红利活着,每天练功无所事事。对他来说吃饭是很讲究的事,别人在他吃饭的时候来拜访在他看来是不礼貌的,他首先要求人家回去,见人家不回去才允许人家在这里等,这和金山找囫囵把面吞下去大步来找叶问也是对比。人家逼问他和廖师傅谁输谁赢,他连一个表情都没有,不说比过也不说没比过,不说输也不说赢,他尊重别人,但同时还是很在乎输赢的。金山找侮辱咏春拳侮辱佛山,无理取闹被他揍了,只说一句“我的功夫还可以吧?”赢回了面子又保留着架子。他的可贵之处是,物质当不成贵族了,在精神上依然是贵族,宁可饿死不拿日本人的一粒米。所以理所当然的,片尾他倒下了,而且不是倒在台上是从台上摔下来,下行镜头表示弱势。字幕告诉我们他没死,在感情上抚慰我们一下,常识是相信画面不要相信字幕,对于电影来说宁折不弯的叶问最后是彻底折了。
还有武痴林兄弟、周清泉等等,我不一一列举了。
贵族气质是叶问不变的部分,整部电影中叶问的变化主要在于他对责任的理解。
电影刚开始时的叶问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练拳仅仅是爱好,他甚至不认为自己对咏春的传承负有责任,连徒弟都不打算收。当老婆提出意见的时候立刻把前来求学的武痴林送走。第二天叶问早上起来发现木人桩上刻着“老婆大人”四个字,这个细节我没看懂,哪位看懂了指点一下刻字的人是谁。我觉得应该是叶准,可这四个字的笔法比小叶准的画可漂亮多了。金山找来找茬,叶夫人批准叶问出手还要甩下句话“别打烂家里的东西”,更有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小叶准骑三轮车那句话,显示这就是其乐融融一家人,别的啥也不关心。这是“家具责任观”。
叶问为了维护家具把金山找揍了,佛山人民都拿叶问当自家人那么亲热看待,为叶问后来对责任理解的转变做好了铺垫。
日军进城,佛山沦陷,有一个特别有意味的细节:日军把总部设在叶家大宅。房子家具自然是都没了,国将不国时,洁身自好是不可能实现的。叶问的“家具责任观”被迫彻底崩塌,取而代之的是“家人责任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后半段的很多情节在因果上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比如叶问去比武场打日本军人、叶问在工厂教拳、叶问保护受欺凌的家人离开佛山这三条线,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顺序呢?这是为了交代叶问的心路历程。
叶问拿武痴林当好朋友,算是半个家人,他看到日军枪杀廖师傅,联想到武痴林的死,受不了日本人对生命的不尊重才第一次下场比武。如果武痴林没有死,叶问对廖师傅的感情没有对武痴林那么好;如果叶问目睹了武痴林的死(比武中被打死),而不是想象成和廖师傅一样被枪杀,也不会使他受那么大的刺激。插一句:释行宇在《功夫》中那么漂亮的腿法本片只显露了一次,还用的俯拍显得那么无助,而且那么快就挂了,真可惜了他一身好功夫。书归正传,那句“我只不过是个中国人”和后面“你看着你同胞被人打死,你有没有尊严哪”说明叶问已经开始建立起更高一层次的责任观。
叶问和妻子有段对话,“我发现自己真的很没用”说明他的家人责任观已经岌岌可危了,“这个世界真的很渺小”在上下文中看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明明是你渺小为什么说世界小?其实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乱世中即使一个小小的家庭也很难保全,因为不可能把自己家和别人孤立开来。叶太太还是坚持自己的家人责任观,说了一大通“我很幸福”云云,仨人在一起她就满足了,叶问最后说“最重要是一家人在一起”,可以说是家庭责任观在一派凄凉中的最后呻吟。
随后叶问找到工厂说“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他已经准备好承担更大的责任了。之前和妻子说话中还有一句“以前就知道练功,又能怎么样”,周清泉这时候回答了他的疑问:“以前我觉得你练功夫不切实际,现在才知道这么有用”等等,一大堆人劝叶问教功夫,这时叶问笑了“我教功夫很贵的”,他的内心这时候一下子平和了,他找到了自己应该承担起的责任,也明白了练功夫有什么用。
接下来日本军官来找叶问,叶问不是因为不想去才出手,而是怕他们冒犯叶太太才出手,一点犹豫都没有。叶问到这里彻底开窍了,他明白为了保护家庭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一个二流的导演会把这段戏放在叶问在棉花厂大战之后,但叶伟信没有这么做。他让叶问背着命案,冒着被日本人发现的危险去救棉花厂的工人们,这时的叶问已经有了一个民族英雄的气魄,不再只顾自己一家人的平安,而是承担起了保护一厂人的责任。他去找武痴林的弟弟沙胆源时说“你抢中国人的东西啊”、“你知不知道你哥死了,他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他表明自己鲜明的民族立场已经不需要怒吼,不需要火气,平平静静地说出来,是他自己的一部分了。
最后即将逃走的叶问主动站出来换回棉花厂工人们的生命,完成了自己的壮举。
由保护家具到保护家人,再到民族英雄,《叶问》将这个转变讲得扎扎实实,一板一眼,难能可贵。
甄子丹真的是一个很稳重很成熟的男人。
大概是烂片甄拍过的少有的非烂片了……
整体上武打部分的细节处理不错,对话也比较写实化,人物的心理描绘因此也较佳:对于闹事的北方人,并没有变好的趋势;翻译呢,也是在不停挣扎,日本人依旧很傻,女主同样是花瓶,任达华的角色也可。但是最后收尾太轻率,反一号太弱,有些虎头蛇尾之感,有些可要可不要的情节,理应删去:可能做成上下集更好。王又男的表演是渣。
甄子丹在内地真正走红就是靠这部片 总体来说 打戏确实过瘾 剧情也能抓住观众的点 08年票房过亿
打的很过瘾。甄子丹不需只靠打戏,文戏同样令人佩服。
看的挺热血,头一次觉得甄子丹有书卷气,打斗戏还是挺精彩的,日本演员也蛮敬业,林家栋演得好,替他心酸!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婦女之友
当林家栋打死那个日本四眼的时候我那场全场观众掌声叫好。主题热血,民族情绪被适当挑拨,前面桥段幽默,日本人也不是一味的傻里傻气,动作设计果断、暴力、真实、残忍。更为可贵的是甄子丹居然能把叶问的儒雅稳重演绎的淋漓尽致,这样的商业片想不赚钱都难。08年厦门电影院。8.0
不能因为是甄子丹演的就无脑差评吧。
算是合格的动作片。比较满意甄子丹冷面拆招的模样。
第一次发觉甄子丹竟然长的这么好看啊
剪刀手广电局,果然名不虚传。剪了几个片段,片子的完整性被破坏了不少,但是阉割版也是一部很出色的功夫片,堪称近十年来的最佳。缺点:煽情+主旋律+公式化;优点:写实而不乏华丽的动作场面+最好的甄子丹。
叶问你要吃饱了饭再打啊
太过套路了,喜欢看拳脚功夫的倒可一看,其余全部程式化,让人提不起兴趣。
即使老土即使煽情,看完还是很热血很感动。
很有正义感的一部影片,叶问一个人打10个日本人的时候简直大快人心,英雄情节,家国情怀,很喜欢这部电影。
功夫版《梅兰芳》
侠骨柔情,印象最深的是叶问夫妇的日常,虐狗啊
再看觉得电影有点生不逢时,放到现在票房会是非常高的电影,动作戏比某票房冠军强很多,而且电影的完成度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