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有珍奇书籍“天书”,被锁在石龛门里三千年。看守天书的袁公对天书的内容好奇不已,他乘无人之际,偷偷拿出观看。原来,天书上记录了一百〇八条法术,袁公偷偷下凡,把天书上的内容刻在石壁上。但本意造福人类的袁公此举却触犯了天条,遭到了玉帝的惩罚。
炼丹炉里的仙丹不慎被三条狐狸偷吃了,她们变成精下凡骗人钱财,还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结,欺压百姓,祸害人间。袁公便指引天赋异禀的蛋生——一个从蛋里跳出来的孩子修习天书上的法术,和狐狸精斗智斗勇,为民除害。
2014年,难得的周末,打开电视看NBA,可是在换台的时候被CCTV6放的一部国产动画片吸引住了-----《天书奇谭》,顿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部1983年出品的国产动画作品,依然深深感染了我。剧本改编成功、人物塑造典型丰满、台词辛辣幽默,留有余味,小至服饰等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无不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让我始终没有换台,将这部动画电影看完。 《天书奇谭》改自罗贯中《平妖传》,描绘了中国等级社会各种常见的代表人物,为了突显人物身份、性格及其特色,人物形象设计匠心独运,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比如中国剪纸、戏剧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的同时,却又运用西方黑色幽默的手法将其置于生活化的场景之中,使得各色人等在故事演绎的过程中逐渐被剥下虚假的面具,原形毕露,讽刺之极。 老和尚的道貌岸然,小和尚的心口不一,农民的艰辛卑微,小商小贩的精明灵活,官役的狗仗人势、欺下媚上,造型如鼠、贪图蝇头小利的县官让人想起诗经中的“硕鼠”,肚大肠肥、眼光长远的府尹就像一个在官场游刃有余的“不倒翁”,放虎咬人的小皇上是娇生惯养、被宠坏了的小孩,玉皇大帝则是一位不辩是非、昏庸糊涂的老头子。 着墨最多,最为出彩的并不是现实中也许从来都不曾存在过的神仙,而是装神弄鬼、愚弄众生、兴风作浪只为骗取钱财的三位骗子,他们或者如老旦造型的黑狐诡计多端,或者如花旦模样的红狐妖媚无比,或者如小生加丑角的蓝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然而无论在哪,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发现制度漏洞的他们都如鱼得水,应付自如,最终平步青云,直至获得小皇帝赏识封为法师。 记得前年一位朋友和我聊过,现在的社会信仰缺失,价值观沦丧,我们两人叹息良久。种种丑恶现象就如《天书奇谭》的反映。先辈们曾经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国,无数人为之付出生命、青春、鲜血。而现在善的东西又留下多少?现实中去哪找袁公这样有正义感的神仙主持正义,去哪找蛋生这样人小鬼大、武艺超群的小英雄打抱不平? 而我,在看到可爱的蛋生蹦蹦跳跳,要为劳苦大众排忧解难,竟然忍不住有流泪的冲动。那单纯美好的童年,那满是憧憬的少年,那磕磕碰碰却不乏热血青春的青年,而现在的我,要躲进哲学,要难得糊涂,要内心气愤依旧用麻木来压抑自己,看不到光,看到的满是黑暗和丑恶。 时隔三十年,袁公你身在何方?你被押解天庭后可否安好?
————————
2020年新感受
当时写作的2014年,袁公出现了,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这些年政治生态变好了
过去的四天里,一部三十八年前拍摄的动画长片《天书奇谭》,再度引发观影热潮。坐在电影院里的人中,既有小孩,也有大人,这些大人不仅是陪孩子观看一部动画电影,也是重温自己的童年,或者用更具有怀旧色彩的说法,是为自己的童年补一张票钱。
珍奇的天书被锁在天庭石门之内,分明“天道无私,流传后世”,却被高束庋藏,不欲人知。于是看守天书的袁公趁玉帝赴瑶池仙会之际,偷取天书,刻于人间石壁,他本想为世人造福,却在人间惹下一场旷世风波,下至三教九流,上至高官皇帝,无一不成为这场天书风波中的角色——如果用这样一段话来概括动画《天书奇谭》的主要内容,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奇怪:如果袁公没有盗取天书下凡,是否就不会惹起这样一番风波?如果没有天书,动画中的三大反派,那三只狐狸精就仅仅是三只普通狐狸,不会化为人形,学会法术,危害人间。与之相应,如果没有天书,对抗邪恶的正派人物蛋生,也无从使用天书中法术,为民造福,并最终降服妖魔,他甚至不会诞生于世——这个《天书奇谭》的故事也就无从开始了。
小孩子或许不会思考这些问题,他们喜欢的是色彩绚烂的画面、光怪陆离的角色、神奇万变的法术。但动画片的悖论恰恰就在于,它虽然定位的观众是小孩,但制作者是大人,无论是编写故事,还是绘制图像,都会掺入大人的思维——动画片只是装成孩子的大人拍给孩子看的影视作品,它是个儿童世界,但也是个成人世界。《天书奇谭》中也有着大量只有阅历已深的成人才能解读的符号。譬如袁公看守天书的秘书阁墙壁上的那个古怪的符文,实际上是道教《五岳真形图》中东岳泰山的神文。而动画中描绘的市井街巷,则与宋代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如出一辙——这是因为《天书奇谭》的故事原本《三遂平妖传》本就发生在北宋时代。
《天书奇谭》是给小孩观看的动画,但故事原本《三遂平妖传》却是成人的读物。动画的剧情和人物固然抽取了原作中最戏剧性和谐趣的一面并高度凝练提纯,但仔细观看的话,会发现它其中也蕴含了《三遂平妖传》中隐含的真实历史。尽管在这段真实的历史中,没有盗取天书下凡的袁公,没有偷学法术的三只狐妖,也没有可爱的蛋生。但这个真实历史版的《天书奇谭》,其精彩程度并不亚于动画片。动画片中的贪婪与欲望,正义与邪恶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段真实历史中,贪欲、正邪以及生死,更像是云梦山中笼罩的迷雾,当你试图抓住它时,张开手心,却发现空空如也。但它分明飘荡在你的眼前,不需要妖术,也不需要仙法,它就已经似幻似真。而这一切的开篇,就是那部传说中的《天书》。
撰文| 李夏恩
冬至,昼短夜长,犹如两者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交战后,终于在这个隆冬寒日分出胜负。光明的衰微与黑暗的恣肆,都在这一天达到极点,而后此消彼长。尽管这是天时的自然轮转,但在一个笃信天象人事攸关相系的时代,冬至所蕴含的阴伏阳升的天意必须郑重其事地加以对待。
1047年的冬至本应一如往常。在这天清晨,当朝的仁宗皇帝亲往圜丘祭祀天地鬼神,各地官员也循例在各州举行祭祀。距离京师开封三百公里外的贝州自然不能例外。这里靠近契丹边境,隆冬时节,从北方草原袭来的寒风格外刺骨,但在仪仗兵马的扈从下,地方官员还是强打精神,亦步亦趋地跟随在贝州最高地方长官知州张得一的身后,循次前往冬至祭祀之所,天庆观。在那里,他们要祭祀一位帝国最重要的神灵:“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这位神灵之所以倍受尊崇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代表上天向赵宋皇帝授予“天书”。
天书乃是赵玄朗的成神凭借。35年前,正是当朝仁宗皇帝之父真宗在位期间。1012年11月10日,同样是一个冬天,皇帝突然欣喜地召见亲近辅臣,自称在梦中见到一位神人,向他传达玉皇之命:“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皇帝绘声绘色地向臣下描述了自己所见所闻:那天深夜五鼓时分,皇帝在延恩殿设立的道场中等待这位赵氏先祖的圣驾降临。异香扑面而来,炽盛的黄光遮蔽了灯烛的光芒。只见手持仪仗的仙人护卫着一位天尊降临面前。但听得这位天尊说道:“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他告诉拜伏地上的赵氏后代皇帝,自己曾经降世为轩辕皇帝,五代后唐,再度降临人世,为赵氏之祖,总治下方,已有百年。所谓天书,正是这位赵氏始祖奉玉皇之命赐予后代敬奉天命的凭信。
皇帝的梦话玄虚荒诞,但没有哪位大臣敢心存怀疑,毕竟这场荒诞的闹剧已经持续了五年之久,群臣已经司空见惯。五年前,同样是皇帝的一段梦话,揭开了天书闹剧的开篇。皇帝在朝堂上自称在梦中见到一位头戴星冠、身穿绛衣的神人,宣称要降下天书《大中祥符》三篇。1008年1月11日,果然有长二丈许的黄帛出现在左承天门南角的鸱吻上。封面写有“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的文字。即使从天书出现的方式和内容也不难推测出,所谓天书不过是赵宋君臣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剧,其目的就像天书封面的文字一样,是宣扬赵宋皇朝乃是上天的选择。
尽管这套靠装神弄鬼构建政权合法性的手段其作用令人质疑,就像一位谏官孙奭对真宗直言进谏的那样“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必不信”。但对皇帝来说,天书虽伪,却可以抚慰自己受伤的颜面——四年前的澶渊之盟,虽然使宋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但对皇帝来说,却迹近于耻辱的城下之盟,始终是他心头之痛。他难以接受自己作为堂堂中国天朝之君,竟要与契丹夷狄签订盟约,平起平坐。如今依靠天书之力,他可以得意洋洋地向契丹炫耀自己才是承天昊命的正牌天子,因此,在酌献天书的仪式上,他刻意邀请辽国使臣与文武百官一起观礼,其用意不言自明。
就像所有伪造的政权合法性证据一样,越是心虚忐忑,就越要大张旗鼓用更大的谎言来掩饰内心的不安。自此之后,天书又再三降临,降临的地点也越来越不讲究,降临在东岳泰山的天书,竟然“曳林木之上”,发现的人是个大字不识的木匠。但这足以成为自我感觉良好的皇帝封禅泰山、自表治国功绩的理由。
天书的降临带来了一股各地争献祥瑞的热潮,陕州上报称“黄河清”,潜台词毫无疑问是“圣人出”;河中府中条山发现了黄金护封的《灵宝真文》。随着那位自称授予天书的赵氏始祖在梦中现身,并被真宗皇帝尊奉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全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祥瑞热潮。亳州竟然一次献上灵芝三万七千余枝。大喜过望的皇帝特意辟出一座宫殿展览这些灵芝祥瑞。天书下降的那天被钦定为“天庆节”,皇帝又下诏全国各路军府州县兴建天庆观,并于观中修建圣祖殿,供奉赵氏圣祖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
贝州的天庆观应该就是在此时兴建的。1047年冬至这天,率领地方官僚祭祀赵氏圣祖的张得一,在某种程度上,他的仕途也与35年前的天书闹剧相连。他的父亲张耆,是真宗皇帝的宠臣,他深受宠幸的原因,并非因为才干过人,而是在真宗储位争夺战中站队正确,因此平步青云。在皇帝自导自演的天书闹剧中,他也是主要演员之一。张得一作为他的儿子,也在他的庇荫下谋得高位,履职贝州知州。尽管张得一在祭祀赵氏圣祖时可能浑然不觉个中因果,但他的发迹之途确实来自他匍匐敬拜的这位伪造神灵授予的伪造天书。
天书对赵宋君臣是天赐祥瑞,对平民百姓却是无妄之灾。为了庆祝天书降临、祥瑞出世,国库开支挥金如土,泰山封禅耗费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耗费八百二十余万贯。为了供奉天书和赵氏圣祖而修建的玉清昭应宫,仅三座雕像就用去金一万两,银五千两。整座玉清昭应宫共计二千六百二十座殿宇建筑,制度宏丽被认为“开辟以来未之有”,超越了秦之阿房宫、汉之建章宫,为了修建这些迎合帝王君权天授自负的庙宇宫殿,征发军役工匠高达四万余人,日以继夜劳作不休,为了赶工进度,在最开始时即使是三伏暑热也不许停作。玉清昭应宫靡费无数,各地修建的天庆观虽然规模不比京师,但同样挥金如土。“内帑则积代之蓄藏,百物尽生民之膏血”,直到真宗病死,这场狂热的天书闹剧才勉强落下帷幕,但“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天书祥瑞犹如上天故意通过皇帝之手,压在百姓头上的沉重负担。而百姓也有属于自己的天书版本。这个版本的天书所记载的并非帝道遐昌的祥瑞,而是末世将至的凶兆。1988年11月,考古勘察队在辽宁朝阳市清理辽代延昌寺北塔时,在塔顶十二层屋檐内发现了一座修建于1043年的建筑“天宫”,在天宫的门口立有一块石板,上面镌刻了如下一段文字:
“大契丹国重熙十二年四月八日(1043年5月19日)午时再葬。像法更有八年入末法,故置斯记。”
末法时代,不是一个具体的日期,而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唐代高僧法琳在《破邪论》中推算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日期乃是“周穆王五十二年任申岁二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前948年3月19日。之后“释迦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世界将于公元1052年进入末法时代。根据佛经所载,末法时代的到来将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灾难,在一部名为《佛说法灭尽经》的经书中,如此描述末法时代的悲惨景象:
“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噉。”
饥荒、瘟疫、洪水、百姓辛劳耕作却依然难逃权贵官吏的横征暴敛。对生活在1047年的平民大众来说,这一切并非仅仅是佛经中末法将至的预言,而是他们正在遭遇的悲惨现实。
王则就是时代重压下的小人物之一。尽管《天书奇谭》中并未提及他,但在这段真实的历史中,被授予天书的人正是他。只是他并非从蛋中出生,而是像每个普通人一样,母亲怀孕十载,一朝分娩。他的出生并无任何神异之处,反倒充满悲剧色彩。他本来是涿州人,因为饥荒背井离乡,流落到贝州。在他被迫离家前,他的母亲特意在他的背上刺了一个“福”字,期待日后可以母子以此刺青印记相认团圆。但她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福”字刺青,将自己的儿子推上了一条意想不到的命运之路。
流亡贝州的王则为了活命,自卖为人牧羊。贝州虽是宋辽边境上的重要军镇,但其境况也并不比涿州更好。1043年,就在朝阳北塔的天宫被放置在屋檐里之时,贝州及河北等地遭遇洪水之灾,饥荒随之而至。王则很可能要再次沦为流民,但有宋一代的募兵制为他开辟了另一条命运的道路。宋初定下募兵之制,每逢荒年,便将走投无路的穷人流民招募入伍,以免其因饥饿铤而走险反叛朝廷,仁宗时代朝中流传着一句太祖皇帝祖训:“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即丰年不幸有变,则有叛兵而无叛民”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统治者防微杜渐的计虑。王则似乎也颇为适合行伍生涯。到1047年,他已在隶属的宣毅军中升任为小校。就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在河北一带流行的两部经书《五龙经》与《滴泪经》。
像许多流行一时的畅销书的命运一样,《五龙经》与《滴泪经》如今皆已只字不存。关于《五龙经》,我们唯一知道的是直到明代它似乎依然留存于世,《西游记》中唐僧从西天取回的真经中,便有“《五龙经》二十卷”。而《滴泪经》,则出现在另一部佛教典籍《佛祖统纪》中,但它并非佛经,而是被官方和正统佛教徒同时视为异端邪说的“妖教”摩尼教的经典。摩尼教这一从中亚传来的宗教,宣扬的光明与黑暗永恒争斗的二元教义,与佛教末法时代将至的信仰混同一体,摩尼教尊奉的救世主“明尊”也披上佛教外衣,装扮成佛经中终结末法时代复兴正法的弥勒佛。别具意味的是,手捧这两部天书经卷的“明尊”以及他的扈从光明使者,在信众的想象中,正是身穿一袭白袍。一如《天书奇谭》中盗取天书下凡的袁公形象。
既预言末世将至,又预言救世主的降临,灾劫与拯救相伴同生,因此《五龙经》与《滴泪经》成为了王则和一众信徒的心目中天书。比起官方伪造的祥瑞天书,这两部天书中所记载的灾异更切合平民百姓的所见所感。
但这部平民天书中同样含有诈伪的色彩,自诩为书中救世主的王则,声称自己背后的“福”字并非人工刺青,而是天然隐起,这正是天命认可他作为末法时代救世主眼见为实的证据。
1047年,距离末法时代的到来本来还有五年的时间,但遭受水旱天灾与朝廷横暴双重折磨的百姓,宁愿用自己的力量去加速末日的提早到来。于是,在冬至这天,当张得一与属下的官员们在天庆观里焚香敬拜伪造天书的伪造神灵之时,忽然听到外面响起震耳欲聋的口号:
“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
揭竿而起的百姓与士兵高呼口号,在王则等人的率领下,冲进武库,劫走刀枪兵器。一场叛乱如开闸泄洪般迅速席卷贝州的大街小巷。
大多数官员仓猝趁乱出逃,只有极少数人选择抵抗。贝州通判董元亨是留下直面叛军的唯一官员,在天庆观得悉叛乱后,他迅速骑马返回衙署,坐在官厅中。十余名叛军擐甲露刃,破门而入,胁迫董元亨道:“大王遣我来索库钥。”董元亨拍案怒叱道:“大王谁也?妖贼乃敢弄兵乎?我有死尔!钥不可得也!”一名叛将郝用对他说:“库帑今日大王所有也,可不上钥乎?”董还是继续厉声大骂,拒绝交出州库钥匙。不耐烦的叛军放弃跟他讨价还价,径直将他杀死,然后抢走了钥匙。另一名提点刑狱的官员田京则抛弃家人,只携带官印缒城出逃。但他并未只顾自己逃命,而是奔赴南关骁捷营安抚士卒。此时,保州振武兵焚烧民居,准备接应贝州叛军。他又赶赴保州将为首叛兵捕获斩首,平定了这场潜伏的叛乱。当贝州城中的叛军派出崔象诈降,企图煽动城外军队参与叛乱时,田京当机立断将其斩首,“由是营兵二十六指挥在外者皆慴服不叛”。
与这两位忠正智勇的属下相比,张得一的表现更符合他恃宠为官的身份。他企图逃往骁捷营去搬救兵,却被叛乱民众焚烧营门,抓获起来,关押在州廨之西的一处房间里。当他接过叛军递给他的饭碗后,意识到对方并不打算要他吃饭的家伙,于是便主动拿出自己恭顺的本领以侍奉这些新主人。在他看来,这些叛军似乎还礼数周到,取走他的知州官印时,还对他说:“用讫却见还。”
于是,这位前一刻还拜伏在赵氏圣祖神像前的大宋宠臣,迅速转向王则面前作揖称臣,高呼“大王”。获准就坐时,他特意按照臣礼坐在东向,悉心为面前这位新君讲解僭号称王的仪式。
就在数百步之外的天庆观中,金碧焕烂的神像冷清地端坐台上,无论是城中狼奔豸突的叛兵,还是衙署里奴颜婢膝的逆臣,他都保持缄默,上天也似乎冷眼旁观,不屑为地上的乱象再多降下只言片语。
在《天书奇谭》的最末,正邪之间的斗法摧毁了皇帝的宫殿,断梁颓柱轰然坍塌,被压在废墟中的小皇帝号啕大哭。一个率兽食人的统治秩序终于崩毁了。尽管片中没有明确的点明,但平民百姓在经历了这样一场争斗剧变后,就算无法立刻迎来一个更加光明的世界,至少也应该暂得苏息。但真实历史中的王则起事,却并没有带来一个光明的结局。相反,他的追随者与信徒很快发现,企图在地上建立弥勒佛国的理想,正在贪欲的啃噬下,化作一场有史以来最荒诞的噩梦。
占据贝州的王则很快脱下了朴素的布衣,换上华丽的华冠锦袍。或许是张得一的建议,他将自己封为“东平郡王”,建国号曰“安阳”,改年号曰“德胜”。旗帜号令都以佛为称。他更仿照他试图推翻的赵宋皇朝,设立了宰相与枢密使。虽然他的安阳佛国领土只占有一城之地,却开始仿照天下规模选定京师,划分州县。只是他的所谓“中京”,只是自己住宅门口的一块匾额,而所谓的州县,则是城中的楼阁。每座楼都是一个州,他的部下被委任为这一楼的知州。
如果不是被重兵四面围城,王则的荒诞夸想就像是一部充满奇趣色彩的儿童动画,可惜的是,对困在城中的居民来说,这位手持天书的国王,并没有任何幽默感。由于城中兵员不足,王则下令全城百姓“年十二以上,七十以下”全部都要在脸上刺青“義軍破趙得勝”的字样——之所以在这里特意使用繁体字,以便读者可以想象这样笔画繁复的文字被一个个强制刺在脸上时,是何等的痛楚与扭曲。
王则试图通过将侮辱敌人的字样刺在百姓脸上,裹挟全城作为自己的战斗人质。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越来越多的城民无法忍受他的统治,找准机会缒城而下,投降宋军,尤其是守城之人,借机缒城出逃者更是数以百计。于是,王则又颁布了新的更严酷的法令,“令守者伍伍为保,一人缒,余皆斩”。企图让城中百姓通过互相监视告发来避免越来越多的缒墙者,但就在这道法令颁布的三天后,河北转运使向朝廷奏报,“贝州军民降者六百余人”。
王则荒诞而严酷的统治,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缒城逃亡,但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成功地击退了多次官兵的进攻。宋廷派出的河北安抚使明镐计划筑造与城墙一边高的距闉用以攻城,但王则守军却在墙头设置战棚回击,还给这些战棚起了个谐趣的名字“喜相逢”。当明镐的距闉与战棚相碰时,守军迅速放火将其烧毁。1048年1月23日,是关键性的一战。贝州城内的四名百姓向明镐大帐射去一封书信,表示愿为内应协助官军攻城。当天晚上,他们确实从城头放下绳索,有数百名官军借此攀上墙头,眼看就要顺利占领贝州。但人的贪欲再一次发挥作用。先登上城头的官兵为了抢功,竟然割断了绳索断绝身后官兵攀爬前路。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倒是断了同袍抢功的前路,却也断了自己撤退的后路。就在这群自以为拔得头功的官兵们得意扬扬焚毁楼橹之时,惊觉的王则守军成批赶来,这些只顾抢功的官兵们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后路已断,不仅功亏一篑,而且全军覆没。
贝州成了一口熬煮人性贪欲的巨釜,贪嗜权欲,贪取财货,贪求功劳,这釜贪欲的浓汤,终于在熬住了六十六天后彻底沸腾。堡垒最先溃败还是在内部,1048年2月17日,贝州城终于被文彦博与明镐率领的军队攻破。他们在城中内应的引导下,发掘了一条通往城中的地道。文彦博精选的两百名壮汉从地道潜入城内,里应外合,攻破了这座荒诞的欲望佛国。除了一头被绑上火药的公牛被当做对阵利器外,王则与他的信众笃信的弥勒佛和明尊使者,无一前来搭救自己的信徒。此时贝州城中的百姓苦于王则的酷政,准备迎接他们昔日反抗的赵宋官军,但等待他们的,却是刀剑和火焰。
官方史书只用了一句话描述当时的惨状:“余党保村舍,皆焚死”。但诗人梅尧臣在目睹了贝州之战的惨景后,写下了《甘陵乱》凄怆的辞句:
甘陵兵乱百物灰,火光属天声如雷, 雷声三日屋瓦摧,杀人不问婴与孩。
身处州廨之中的张得一再一次从乱中侥幸兔脱,他被派来的官兵救走。皇帝本想宽恕自己的宠臣一命,但张的好运还是到了头,他在贼营中的寡廉鲜耻成了御史言官争相弹奏的对象,最终皇帝不得不下旨将其斩首。但他的妻儿与家宅私产却躲过了查抄籍没的命运——因为它毕竟是先皇在位时赐给宠臣的礼物,用以奖赏他在储位之争和天书闹剧中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至于王则,他的运气自从城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自己的贪欲和暴政挥霍一空。当他被生擒活捉时,还穿着那身奢华的华冠锦袍,捕捉他的官兵得用身体护住他,才能保障他不会被愤怒的百姓撕成碎片。他被解送京师,1048年3月14日,他在围观百姓面前被一刀刀凌迟处死。考虑到他在贝州的所作所为,这个下场并不值得惋惜——就像动画片中被云梦山压死的邪恶妖狐,这当然是罪有应得。
但他是怎样从“蛋生”变成了“妖狐”的呢?天书上自然不会有答案。就像它无法解释为何袁公秉持“天道无私,流传后世”的天书信条,将其流传人间,却反而触犯天条,给人间也带来了正邪争斗的混乱一样。当他被再度锁着铁链捆上天庭时,没有任何一个凡人会知道,他将面临着怎样的罪名和结局。
当然,这只是个奇谭。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李夏恩;编辑:青青子;校对:陈荻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如此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时至今日,如此反权威、反教条、反虚伪的批判精神,也在式微
上海美术制片厂于1983年推出的《天书奇谭》,根据罗贯中、冯梦龙编纂的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而成,选取蛋子和尚与狐狸精片段,编剧包蕾和王树忱进行大刀阔斧地改动。可以说,动画片是在传统故事基础上的一次重新创作。
《天书奇谭》也是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之后又一部经典的彩色动画长片。虽然《天书奇谭》的声势似乎不如前两部响亮,但在评论界,《天书奇谭》一直被视为“经典中的经典”,它同样是老一辈优秀动画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对于不少70后、80后观众来说,《天书奇谭》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童年,这一次《天书奇谭4K纪念版》是回到童年的最好契机。修复版极大提升了电影的清晰度,画面更清新流利,声音效果愈加优质饱满。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反复检验,尤其是当我们时隔多年回望时,才恍然发现原来它那么“超前”。《天书奇谭4K纪念版》登上大银幕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经典的尊重,对中国派动画的传承,还在于重新发现《天书奇谭》无与伦比的“超前性”——这之于当前国产动画的创作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天书奇谭》讲述的是,奉命在天庭看守天书已三千年的袁公,趁一众神仙赴瑶池盛会之机,私自打开石龛门拿出天书观看。天书中记载着108种法术,并且天书上写着“天道无私,流传后世”。
既然天书可以造福百姓,袁公便选择私自下凡,把天书的法术刻在石壁之上。果不其然,袁公受到天帝的严厉惩罚,并被勒令下凡看守天书。
不料,在袁公回天庭述职之时,三只狐妖偷吃袁公练就的仙丹,幻化为人形。从这儿开始,三只狐狸成了这部动画片绝对的主角。
虽然“高大全”的人物塑造方式已经不为当下的观众所接受(30多年前这是主流),不过大家还是默认影视作品中戏份占据主导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主线必须是以正面人物为主。
但《天书奇谭》在叙事上就打破了这一范式,三只狐妖成主线。并且,与《西游记》总体上颇为顺利的斩妖除魔不同,因为袁公的徒弟蛋生的稚嫩和经验不足,他在与几个狐妖的对抗中并不占优势,只能眼睁睁看着几个狐妖兴风作浪、“平步青云”。
所以,扣除掉开头结尾,《天书奇谭》的中间主体部分,就是狐妖的各种做坏与“得势”,并牵引出一系列坏人,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画卷。
老狐狸是这群狐妖的领头人物,她身体佝偻,扮相丑陋,神态诡谲,诡计多端;粉红色的狐妖,美艳妖娆、忸怩作态,实际上是“伐性之斧”;男狐狸则贪吃愚蠢,滑稽可笑。
除了这三只狐妖外,电影中出现的时代群像,无论是庙里的和尚、还是代表庙堂的县官、府尹、皇帝,乃至于天上的玉帝,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比如庙里的老和尚,道貌岸然、六根未净;县官和府尹自私猖狂、见钱眼开,满脑子想着怎么搜刮民脂民膏;小皇帝娇生惯养、残暴无知;就连玉帝也脑满肠肥,平庸昏聩,滥用权力……
《天书奇谭》具有鲜明的讽刺批判色彩。但它一点也不苦大仇深,而是带有漫画式的夸张、平民化的狂欢,尽情释放着酣畅淋漓的嬉笑怒骂。
这尤其鲜明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画片中的反派形象,借鉴了年画、京剧、绍兴泥娃娃等众多与民间文化有关的元素,让他们的造型自带诙谐滑稽的特征,相当生动鲜活。
比如县官的形象,创意来自于京剧中的丑角。脸部中心位置用白粉画出一个方形,眉毛为一字眉,几缕稀疏错落的鼠须上是一对星星眼,而官帽的帽翅上为铜钱形状,观众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贪财滑稽的丑角。贪财的府尹矮矮胖胖有点像财神爷的扮相,但两颗不断转动的眼珠子则体现出他的精明狡猾。小皇帝则小圆脸、八字眉、小眼睛、朝天鼻、嘟小嘴,既有传统戏剧丑角的特征,也嘲讽了普通人家里宠坏的“小皇帝”。
另一方面,这些反派的举动都颇为笨拙可笑。就比如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打斗,并没有中国传统功夫的一招一式,无沉稳也不大气,而像是功夫喜剧的无厘头;男狐狸因贪吃断了一条腿,从此变成了独腿书生,走路都是一蹦一蹦的,蠢态百出;县官把聚宝盆抢回家中,老父亲被蛋生“推”入其中,于是聚宝盆里一下子跳出十个爸爸,拉扯着县官叫儿子……
这些反派角色,不无身份高贵、地位显赫的,《天书奇谭》狠狠将他们戏谑了一把,表达了老百姓对“大人物”的不屑与嘲讽。同时,动画片设置巧妙且令人捧腹大笑的桥段,让观众收获了轻松与快乐。
如此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时至今日,如此反权威、反教条、反虚伪的批判精神,也在式微。
但《天书奇谭》又不止于此。与三只狐狸的斗争,以及由此揭开的社会丑态群像,是动画片的主线之一。另一条主线则与天书有关,冲突发生在袁公与玉帝之间。
袁公的形象,有点像关公。他脸形方正,一双丹凤眼,有着鲜红的胡须与眉毛,眉尾向上高扬,额上有个上弦月的印记,连鬓的红胡子垂到胸前,平时着一身白袍,气质英武刚正。
袁公在天庭并未得到重用,一众神仙去瑶池盛会,他因为级别低去不了。偷偷打开天书,发现上面写着“天道无私,流传后世”,他很纳闷:既然如此,为何又密封起来,严加看管呢?袁公面临着两难选择:是遵循天道,无私地惠及百姓,还是听从长官命令,把天书给封锁起来?
袁公选择了前者。他将天书带到凡间,并将天书刻在石壁上。很快,他被天兵天将逮捕,颟顸的玉帝说袁公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被革除仙职,终生看守石壁天书,不得与凡人来往。
于玉帝而言,天书有可能落入坏人手中,引发风波,把天书封锁起来一了百了。动画片其实也论证了玉帝的担忧,天书落入三只狐妖手中,的确引发了风波。当然,也有可能是玉帝“不仁”,藏住天书以维护神仙的权威。
但在袁公看来,担心天书落入坏人之手就把天书封锁起来,无异于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他相信:天道无私,自有慧光。而如果是为了维护神仙权威,故意隐藏天机,那么就违背了天道的无私准则。所以,袁公屡屡违背玉帝的命令,把天书带到人间。
为了众生福祉不惜违逆天条、遭受惩戒的袁公,仿佛是古希腊神话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具备了崇高的英雄气质。尤其是《天书奇谭》以袁公再一次被天兵天将抓走(预计死罪难逃了)、蛋生一声一声痛心大喊师傅作为结尾,在悲壮激昂的配乐的衬托下,这一幕既催泪又震撼。
这个结尾打破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提升了整部动画片的审美格调。在悲剧的崇高余韵中,启迪观众更深层次地思考——如果面临相似的困境,我们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我们会始终站在正义与无私这一边吗?
作为“中国学派”的典型代表,《天书奇谭》也恰如其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比如动画片中山林云海、市井生活、宫殿楼阁,利用传统中国画中的不同用墨技法,各美其美,相得益彰。高耸山峰,用意象造型,凸显超凡脱俗的意境;市集街道,则用工笔绘制,线条简练、细节精致、韵味深长。
动画片也集结了老一辈配音艺术家,配音阵容堪称中国配音史上的“梦之队”,他们的精心付出,赋予角色生命力。加之,38年前,动画片创作条件相当艰苦,《天书奇谭》需要绘制数万张纸,这样的浩瀚工程是老一辈艺术家用耐心和恒心一笔一划勾勒完的。
《天书奇谭》是一部杰作。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动画片对“伟光正”人物塑造模式的打破、对幽默讽刺风格的凸显、对庸俗“大团圆”范式的改写、对悲剧崇高精神的张扬,都走在那个时代动画片的前沿,甚至在当下的动画片创作里仍是“超前”的。
《天书奇谭》没有过时,它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天书奇谭高清修复版,首先修复得不好,谈不上高清,有些地方或许可以解释为阴影,至于边缘模糊和重影,比如狐女腮红时有时无一圈闪烁轮廓线,却再明显不过,这个程度的修复,恐怕谈不上用心。审美大概也有问题,有一处水纹疑似电脑效果,不太确认,中间一段魔幻变色效果特别糙,是不是修复的人员其实外行,或者指挥的人是那种自以为有个拥抱新技术的态度,其实不尊重专业,以为基本操作就够用的“开明老领导”,类似给老漫画电脑上色鼠标写字的洪佩奇。总之全片质感不佳,并没有手绘该有的惊艳感,但即使以原作的画面构成来说,亮点本身也不多。
寺庙里的菩萨环绕,是大屏幕上最惊艳的一幕。动画方面,方丈和小僧的夜间搏斗挺有特点,童年印象深刻的老虎咬人如今看已经感触不多,也因为节奏实在拖沓沉闷,挺到这已经很疲惫了。观影前的期待值很高,开场配乐就凉半截,看到一个个各具特点的角色又有期待,等到逐个出场却又只觉无趣,没有对生活的热情,细节空洞,导演的热情或者创造力的用武之地只能参考戏曲舞台,现实里的复杂性是绝对不能参考的,毕竟工农兵立场不可撼动,自然不可能热爱生活以及表现对生活的敏感,结果就只好玩味那些陈年老套,一看就取自戏曲舞台所以相对安全,比较不会被领导和观众整。
三个狐狸因为是反面角色还可以有个性,所以有些人味,甚至还有彼此关照的友情,要比常常只能造假的大公无私可贵。正面角色中袁公完全找不出行为逻辑,你说他模仿普罗米修斯为众生盗火吧,也没看出来真有这意思,只有溺爱孙子的糟老头一面立住了,令人生厌。蛋生那种革命小将的面貌和配音,算是时代标配了,那种胜券在握,永远正确的主人翁意识,自信到令人生畏。
日前上海交响乐团对《天书奇谭》进行了重新配乐,对画质也进行了修复。一个美妙的夜晚,说上几句。
重配
由于技术原因,这次的配音基本都采取了重配。其中乔榛老师代替当年的毕克老师配了袁公,苏秀、曹雷、丁建华、程晓桦、刘广宁、童自荣老师配了自己的旧角色。新的配音名单里我只能辨认出刘风老师代替于鼎老师配了老方丈。
之前我曾经整理了一下昔日配音老师的一些变化,摘录其中一些离开的朋友:
附配音演员表(来源:中国配音网)
小和尚………………杨成纯(出国) 男狐狸………………施融(出国)
府尹…………………翁振新(离开行业)
袁公…………………毕克(已故) 老方丈………………于鼎(已故) 土地…………………胡庆汉(已故) 知县…………………尚华(已故) 知县的爸爸…………杨文元(已故) 地保…………………伍经纬(已故) 太白金星……………富润生(已故)
三十五年的时间,当年就并不年轻的老师们很多已经彻底离开了我们。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已经退休的老师这次重新回到了话筒之前,其中苏秀老师已经年逾九十,曹雷老师还差两年也整整八十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重新配音我觉得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丁建华老师说自己的中气比当年更足是因为变胖。调侃之余还是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了,对当年的角色毕竟是有了更深的感悟。
其中我想重点说说乔榛老师的袁公。
乔榛老师当年也是参加这部电影的配音工作,配的是和严崇德搭档的饭店伙计。他配一个袒胸露乳的胖厨师,让人忍俊不禁之余,想到在《虎口脱险》里配的那个动物园看守员:改成衬衫,可以穿到战争结束。
乔榛老师基本属于儒雅温存那一款的。年轻时候总觉得温厚有余,刚毅不足。如今的他算是炉火纯青,这个遗憾算是弥补了。譬如他说:“学会法术,你要惩恶扬善”“天书一百零八条,我已经尽数传授于你。”,悲天悯人油然而生,饱经沧桑尽在不言。
这次重配的版本算是最大的亮点。
续集
小时候有两部剧一直觉得该有续集。一部是《西岳奇童》,另外一部就是《天书奇谭》。总觉得蛋生学好法术,总不能看着师父不救。隐隐更有看着他杀上天庭,大闹天宫加一的憧憬。这次重看也一直在想如果有续集该怎么开脑洞呢。
蛋生会法术108干翻天庭搭救师父恐怕还是不行。譬如你对着斗战神佛来青龙蛋白虎尿?又或者对着天兵天将丢金银财宝,粮肉米面。对着雷公电母五雷轰顶?他学会的法术基本属于工商联范畴,大概属于法术大全黄页部分。暗网部分的法术感觉没有。聚宝盆拿出来都干不过朱元璋。所以可以考虑变成民科版索罗斯扰乱金融秩序以影响天庭的愿力供应链。袁公被派下天解决香火通胀体系。相对应的,袁公会发觉瘸腿狐狸作为幸存者变成蛋生基金CEO。
岁月变迁,我已经不再期待大闹大战,稳定压倒一切,岁月静好,省得那么多人默默前行。
配乐 这次的主角严格说并不是修复后的电影,而是上海交响乐团的改编。把之前部分的民乐部分也完全西洋乐器化了。引用官方的报道就是:【上交和美影厂在在尊重和继承吴应炬原配乐精神的基础上,委约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青年作曲家沈逸文通过改编、增补、重新配器等手段,以交响乐团与民乐音色、拟音共同呈现的方式,使影片在上交音乐厅焕发新的光芒】。
我是在开头的时候听到了编钟的声音(不知道是否是拟音?)
据沈逸文介绍,与吴应炬前辈的遗孀联系后,原曲总谱已经丢失了一部分,目前仅存的部分在三分之二左右。所以不得不根据总体的风格做了一些补充。这样的缝补工作也让人觉得善莫大焉。
见面会
电影放映完毕,有个小型的见面会,著名的燕子姐姐陈燕华主持,这其实算是我在现场第一次见到燕子姐姐。算是一个特别大的惊喜。
老导演钱运达已九十高龄出席并发言,更是非常难得,他特别拿过话筒模仿了曹雷的那句台词:我就喜欢鸟,很多很多的鸟。大家哄堂大笑。
这样的演出和夜晚,对于三十五年前在南市影剧院大银幕上观看本片的我而言,也算是一种心愿已了。
善哉善哉。
-END-
◆ 往期精彩文章:(点击蓝字直接阅读)
畸形性格的形成跟这些家伙绝对有关
刚看的。天书中性论,既能用作好事也能用作坏事,袁公秉承现代普罗米修斯观,认为还是要传给人类,但这也可能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式结局,蛋生过于天真的禀赋使他无法独自克服三位狐狸精的诡计和暴力,而袁公在被抓上天庭后,将不再存在机械降神,也就是说,蛋生将面临存在主义之后的荒诞处境,等待戈多不再归来,而他心头词典里的天书将如何传给后人却不遭恶用,这将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当然,如果我小时候看的话就不会说这堆东西了~
看了很多遍.喜欢.那个年轻的女狐狸精真美,声音也动人.
令人奇怪的是,在当年那个人们思想观念比较禁锢的时代里,上美能创造出如此多卓越的作品,而在“自由”的今天,我们却很难再创造出如此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或许这是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丢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我喜欢这个故事~
这里出现了历史上最猥琐的玉帝形象……
粉强大的声优阵容啊~
4K修复版在片尾加了一段纪录短片,才晓得项目源起是BBC递来合拍动画的剧本,上美厂在其基础上重构故事(改编《平妖传》),彻底甩开束缚,往搞怪喜剧的方向制作。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一如既往取材自传统绘画,叙事的展开非常松弛且自由,而我最惊讶的还是片子的讽刺力度,对官场、宗教、市民都有丝毫不留情面的批判。在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风靡市场的当下,动画前辈的艺术观念仍是最超前的,他们用作品诠释着继承与创新。钱运达导演提到的“奇、趣、美”的标准,如今有几部国产动画真正达到了呢?把哪吒和赛博朋克结合、把青蛇扔到现代都市,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真正的现代性在于反叛精神,《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立意远未被超越。
蛋生不是生蛋。
虐片。师父死的时候老子哭得肝肠寸断
浅绛山水斧劈皴,游丝描绘众生相,最爱狐狸老太婆,最爱独腿小书生,一蹦一跳去吃鸡,蹦入清明上河图,蹦入东京梦华录~
这是中国动画中的又一部里程碑似的、绝对顶级的、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作品,从故事情节的编排到人物造型与性格的设计再到动画技术的运用都堪称无以伦比,它虽然没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在国际上那么知名,但我相信不少人还是会在自己心中将其列为中国动画的第一,因为《天书奇谭》绝对有这个实力。
不知道大家都记住了什么,我记住了,所谓天庭,高高在上,不管人间疾苦,所谓朝廷,愚昧自私,追求无度的欲望,所谓人类,让妖物登堂入室,指手画脚。只有袁公,不顾上级命令和自身安危,把知识和希望留给了孩子
东方普罗米修斯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书之后。211106,这次影院4k幕后有十几分钟花絮,原来这个本来是和BBC的合作,但BBC后来说最近穷,没给钱哈哈哈
可以打10星
开场配乐一出我激动得几乎当场决定要二刷。对于80后来说,这是真真正正的“爷青回”。动画设计十分精妙,看得很感慨。然而,有个巨大的槽点我真是不吐不快:蛋生全程每一声“师父”字幕打出的都是“师傅”,真是太不应该了。小和尚叫老和尚也是“师傅”,弄得我非常闹心,既想听蛋生喊师父,又不想看到大银幕上的师傅……院线版多出的11分钟是一则小小的幕后纪录,挺好,很感动。20211106北京槐房万达
“你是蛋生的,所以叫蛋生~”蛋生的师傅好帅啊~~~~~~~~
我欣赏里面对于权威的嘲弄,从玉帝到皇帝,都是王八蛋。
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动画片,现在想起国产动画片依旧觉得是经典。故事性很强,人物特点鲜明,三个笨狐狸很逗趣,印象深刻。